?

“雙減”背景下小學低年級語文學本課堂策略探析

2023-10-17 16:35張開花
今天 2023年18期
關鍵詞:學本雙減語文課堂

張開花

(金昌市永昌縣第一小學 甘肅 金昌 737200)

“學本課堂”,“學”即“以學為中心”,“本”指“學生本體、學習本位、學科本色”。學本課堂的中心不是教師,而是學生;不是“以教為本”,而是“以學為本”。學本課堂是重視學生學習需求、提升學生能力與素養、注重全體學生都能發展的課堂?!半p減”背景下,打造小學低年級語文學本課堂很有必要?!半p減”不是減去所有?!皽p去”過重負擔后,以生為本,以學為中心,更有可能變成現實??梢哉f,“雙減”有效落地,正是打造學本課堂的前提。具體到小學低年級語文,究竟是以教為本還是以生為本的區分,也正是架構學本課堂的應有之義。小學低年級學生好動、善玩、好勝,教師應該“按照學生成長的循序性、階段性和差異性實施有針對性的教育”。這種“針對性”正是演繹學本課堂的關鍵要素。比如,少一些死記硬背,多一些思維開拓;少一些抄抄寫寫,多一些真實體驗,包括生生間的互動、角色扮演、情景化暗示、實驗或制作等等。這樣“少”與“多”的取舍,這樣的“減”與“增”的考量,指向學生素養的全面提升,指向學本課堂的高效打造,指向“雙減”政策的有效落地,因而值得教師深入進去開展建設性探析。構建高質量的學本課堂,對于低年級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與學習興趣的激發,對于學校語文課堂的精細化與內涵式改革,無疑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1.轉變教學理念

課堂行為究竟為哪般?其關鍵性要素究竟是什么?“雙減”政策下,其意義需要重新定位。就小學低年級而言,那種多識了幾個字、多背了幾首詩的做法需要甄別。一個時期以來,部分教師與家長認為低年級課堂就是為了讓學生多識字,多背記,考出優異成績。由此,不經意間窄化了課堂的功能。實際上,語文課堂之功效是多方面的,如字詞的識記、思維的開拓、情感的浸潤、實踐力的提升、視域的擴大等等?!半p減”背景下,小學低年級課堂應該由識記為主轉變為思維開發與素養提升并重方面。唯有我們認識到語文課堂的多重功效,才能為解決費時低效等問題而覓得良策。

1.1 由識記到思維的轉變

悉心觀察,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中重識記而輕思維開發的現象時有存在?!澳阌涀×藳]有”的提問或檢查多于“你動腦了沒有”,書面作業多于非書面作業,單一感官參與多于多種感官參與。這樣的課堂指向學生的記憶系統而非思維系統,指向低階思維而非高階思維。低年級語文課堂,寫寫背背不可或缺。但僅僅注重識記層面是不夠的,還要注重學生思維的開闊性與新穎性。當學生不僅僅是記憶的高手,而且是思維的高手,那么,學本課堂的打造也就為時不遠了?!半p減”背景下,不要求學生大量書寫與背記,于是,為學生思維開發騰出了時間。創新課堂形式,讓讀、寫、說、體驗、搜集、實驗等綜合性活動有機融合,應該成為打造學本課堂的一個重要視點。

例如,學習統編本(以下所提課文均是部編本新教材,不再贅言)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聽故事,講故事》時,不是教師大講特講,而是放權讓學生聽講。學生聽《老鼠嫁女》時,用手指出相應的插圖,將聽與看一一對應。講的時候,體會情節反復的特點,并且能夠厘清其中的邏輯關系(前一個事物害怕后一個事物)。之后,教師將八幅插圖打亂,讓學生重新排序后再講。整個過程中的自由練講、同桌互講等等,都力爭讓每一個學生都“上上鏡”,促使學本課堂落到實處。期間,學生完全可以進行語言的創生與思維的開拓:課文中的詞記不起來,但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講出這個故事,只要符合故事原意即可,由此實現由識記到思維的轉變。

1.2 由知識到素養的轉變

語文課程人文性較強的屬性決定了語文對學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不僅僅是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也是人文素養與精神的培養。語文課程一向注重“文道統一”,注重在“教書”的同時要“育人”,注重站在人文素養的制高點上設計教學、創新課堂、培養學生。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蘊含著大量的人文因子。深挖其中的有意義的部分,通過細致涵詠提升學生的素養,應該成為打造低年級學本課堂的一個基本視點。素養的提升就應該早早抓起,早點在學生心底播撒道德的種子,是對學生一生的奠基與長期的準備。那種僅僅注重知識技能掌握和分數第一的做法應該得以改變?!半p減”視角下,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應該“從‘分數本位’向‘素養本位’轉變”。

比如,學習統編本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千人糕》時,提前布置實踐性活動:搜集自己感興趣的一個物品,了解其制作過程,課堂上進行匯報,并暢談自己的體會。學生搜集到的物品可能很精美,但學生對物品的制作過程可能很陌生。此時,引入《千人糕》的相關內容,學生了解到米的來源,種子的栽培,甜菜汁制糖的過程等等。教師不妨采取逆向推導法,讓學生一一推導每一種原材料的來源,包裝、送貨、銷售,如此完成了由知識到素養的轉變,如珍惜勞動成果,意識到浪費可恥,團結力量大,平平常常的物品中蘊含著無數人的心血。這樣的課堂指向學生素養的提升,應該大力提倡。

2.變革課堂設計

課堂是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主陣地,低年級語文課堂更要成為學生個性閱讀、開發思維的主要場域。既然理念上強調打造學本課堂,那么,課堂就應該多一些個性體驗、多一些交際互動,真正讓學生的本位發展有效落地,真正讓“雙減”政策有效落地。

2.1 凸顯體驗性

低年級學生天性好動,勇于體驗,喜歡多種感官參與的課堂。那種單一的讀讀寫寫的課堂形式應該予以擯棄,那種光有認知沒有體驗的學習應該予以改變。教師應該針對低年級學生喜歡體驗的天性,“增加結合學生生活體驗的作業”。體驗愈多,所學所得能夠更持久地刻畫在學生的頭腦深處;各種感官參與的活動中,學生能夠形成系統思維,思維進階的可能性增大,學本課堂的打造有了依托?;诖?,小學低年級課堂應該少一些被動的讀讀寫寫,而多一些諸如實驗、制作、情景劇扮演、分角色代入、小組表演等等,讓學生在體驗感十足的學習場域中獲得語文體驗,品嘗語文的萬千情態。

比如,學習二年級下冊《開滿鮮花的小路》時,教師不妨引領學生利用事先準備好的材料為自己的親人或朋友制作禮物,當場嘗試體驗的快樂,并從中懂得好的、有意義的禮物是多樣化的,可以是一粒種子,可以是一朵鮮花,可以是一張卡片,可以是一幅畫,可以是一個工藝品,可以是實物與藝術的結合……一個學生在小金橘上寫著“老師,我愛你”,在大金橘上寫著“老師生日快樂”。另一個學生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蛋糕音樂盒,打開開關,優美的音樂傾瀉而出……這樣的體驗性學本課堂有趣味,有意義,既減輕了課業負擔,又加深了文本理解,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2.2 注重交際性

學本課堂應該是充滿樂趣的對話課堂,學生應該是有話能說、善說、會說的主人?,F實中,一些教師總是自己舌綻蓮花,而讓學生少了言說的幸福。須知,教師言說的精彩并不能代表學生學習的精彩,教師的滔滔不絕反而有意無意地阻擋了學生言語生命的豐富。這種狀況不能繼續下去了——不能讓學生沉默寡言或者欲言又止,而應讓學生成為對話的主人,成為交流、質疑、爭辯、演講、創新的高手。對話需要鼓勵,需要教師創設對話的舞臺與空間——讓學生有機會說話、說完、說透。針對語文學習中的關鍵問題,針對有意義的困惑,針對發言中互相矛盾的地方,教師應放權讓學生敢于表達、完整表達、個性表達,讓“學生得體地與人交往”成為一種常態?!半p減”背景下,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應該少一些寫話為主的練習,而多一些說話為主的練習。

比如學習二年級下冊的口語交際《長大以后做什么》時,學生的回答可能局限于有限的幾個職業方面,為了鼓勵學生多多表達,盡心表達,教師不妨出示關于警察、醫生、護士、消防人員、清潔工、廚師、理發師、地質工作人員、電腦程序開發人員等方面的圖片,一方面讓學生意識到職業的選擇是多樣化的,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另一方面讓學生意識到職業不分貴賤,關鍵在于自己能夠在這一行中做一個最棒的自己。表達時,教師鼓勵學生敢于說別人沒有提及的職業,做到盡心、真實、多姿。這樣的口語交際中,學生積極發言,提升了表達能力,學生本體落到了實處。

3.細化實踐路徑

學本課堂因為以生為本,指向學生主體,人文性及綜合性較強,這就需要細化實踐路徑,夯實各個環節,以保證課堂的有效性,確保學生本位落到實處。

3.1 以充分放權促高效實踐

低年級小學生隨意性強,學習方式還未定型,這對于學本課堂的打造既是壓力也是優勢。于是,充分放權,給予學生自己學習的權利,化壓力為優勢就成為教學中的必與常態。既然強調以生為本,教師的強迫與過分的干預就應該少一點,而學生的主動與自主就應該多一些。實踐證明,“自己走”,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心,才是學本課堂的應有之義。由“扶”到“扶”,既是打造學本課堂的需要,也是提升學生語文學習力的需要,更是讓“雙減”政策落地生根的需要。作為教師應充分放權,諸如提問權、交流權、實踐權、對話權、質疑權、創新權等等,都適當地給予學生,讓學生的自主意識及能力一點一滴地提高。實踐也證明,學本課堂就是學生充分自主的課堂,就是讓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親近語文,并在語文的大花園中“郁郁乎文哉”。

比如,學習部編本二年級下冊中的口語交際《推薦一部動畫片》時,就應該充分放權,應以最近真實看過的動畫片為主,而不是之前的《西游記》等等。一個學生喜歡《小豬佩奇》,另一個學生喜歡《朵拉歷險記》,還有一個學生喜歡《出發吧!迪亞哥》……喜歡的理由也各不一樣,有的是時候認識了很多動物,有的學到了數學知識,有的分辨了顏色。再比如,學習部編本二年級下冊《青蛙賣泥塘》時,很多教師常常忽略了“向同學推薦一樣東西”這個選做題。實際上,這個選做題恰恰是打造學本課堂的好資源。因為,推薦什么完全在于學生本人,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權利,如推薦彩色鉛筆、一本有趣的書、多功能書本……或許學生推薦了什么并不是唯一重要的,其間學生說話的連續性、學用經驗的積累、人際交流能力的提升,才是學本課堂中更加重要的目標。

3.2 以過程印證促素養提升

學本課堂應該承擔著多種功能:學生興趣的激發、技能技法的掌握、高階思維的開發 、人文素養的提升、核心素養的培育。如此多樣化的功能決定了教師必須注重或夯實學習過程。唯有注重過程,學生能力及素養的提升才能落到實處,“雙減”政策才能有效落實?;诖?,那種只注重最后考試成績而忽視平時的過程性檢查的做法應該予以拒絕。尤其是學生素養提升方面的情況應做到過程性監控,讓學生發生接地氣的成長。教師應該既觀察學生在課堂中學習力與道德力的提升,同時也聯系家長觀察學生在家中或校外時的行為,真正打通學習與生活的通道,讓學習、實踐及印證融為一體。

比如,學習二年級下冊《注意說話的語氣》時,教師應調研學生在家庭、在課間十分鐘、課堂上、集會中是否做到了有序說話、文明說話,是否做到了尊重別人。事實上,通過調研,學生肯定有不文明說話的現象,肯定有說話語氣“僵硬、無禮、粗魯”的現象。課堂上,教師委婉地指出來并加以訓練,課后進一步要求學生說話時彬彬有禮,禮貌有加,文明處世。于是,“您好、對不起、謝謝”等,不僅僅成為學生學習與生活中的禮貌語,而且成為成長中強烈的主旋律??梢?,注重過程印證不可或缺。

3.3 以多元評價促學習高效

低年級學生需要正面的多元評價,而這也是打造學本課堂的需要。好的評價具有強烈的激勵性力量,促使學生向著學習的深處挺進;高質量的評價能夠化壓力為動力,促使學生再次鼓起探究的勇氣。另一方面,“教—學—評”的完整過程,也是落實“雙減”政策的需要。評價愈多元,學生的負擔愈輕。相反,那種“一棍子打死”的評價,只能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這就需要教師在評價時,應充分考慮低年級學生的學情與年齡特點,多一些正向評價,多一些人文關懷,多一些綜合評價。語文答案模糊性之屬性,也決定了語文評價不能過分地嚴絲合縫,追問學生“你為什么這么想或這么做”背后的想法很有必要。諸如“你的回答雖然與正確答案不一樣,但善于創新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等激勵之詞,應大力提倡。事實上,課堂上教師的評價愈多元愈正向,學生的“學”愈有效果,而這,正是學本課堂應有的姿態。

一方面就內容的評價而言,教師基于正向循環,應提倡個性或多元解讀。就像“雪融化了是春天”這樣的經典型靈性答案,應該給予肯定。比如,二年級上冊語文《狐假虎威》中,有個學生認為狐貍的做法是對的——如果狐貍不“憑借老虎的威風”就會失去生命。對此,教師不能直接否定,而應與學生反復談論其中有意義的地方,力爭在多元回答中達成共識,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究心。

另一方面,就形式而言,不妨采用自評,互評、他評、家長評、總評等、釘釘網上評等多種方式。比如,面對二年級下冊《開滿鮮花的小路》一文學生制作的禮物,教師可以采取學生自評、家長助評與教師總評的方式進行。因為禮物材料的選擇方面,家長參與了,親自見證了,所以有權評價。這樣的評價有情有義,有滋有味,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欲與學習力,對于打造高質量的學本課堂有促進作用。

總之,“雙減”背景下學本課堂的打造需要多個因子的糅合,“相關利益方必須匯聚合力、綜合施策,”家長、教師應聯手為學本課堂的高效而發力。以上措施只是小切口,關鍵在于教師的課堂觀、教學觀、育人觀的轉變。當教師真正以學生為課堂的中心時,當學生的“學”的興趣被最大程度地激活時,當輕松的、活潑的、溫潤的學法替換了老師的理論灌輸時,當知識與素養同步提升時,我們必將打造高質量的學本課堂。

猜你喜歡
學本雙減語文課堂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提問要做到“四要”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教育尋真
滲透“學本”思想 構建有效課堂
整體·聯系·學本
淺談“學本”課堂中教師的角色觀B
讓語文課堂之樹根深葉茂花嫣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