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設“婉約詞”微專題 構建復調課堂

2023-10-20 05:10陸元鋒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23年9期
關鍵詞:微專題教學策略

陸元鋒

摘 要 創設“婉約詞”微專題,試圖從“生本位與師主導‘奏鳴’各有側重”、“手法及藝術特色上‘彈奏’的具體而異”、“知人論時與作品本身‘同演奏’、相結合”三個維度把握語文教學中婉約詞微專題研討的復調內涵,注重復調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 婉約詞? 微專題? 復調課堂? 教學策略

“復調”本是巴赫金用音樂來評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的一個術語。筆者把“復調”移用到語文教學中,讓多種聲音混合著交織“演奏”一整部婉約詞作品。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第三單元選有李清照詞《聲聲慢》(尋尋覓覓),此冊教材“古詩詞誦讀”部分選有李煜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和秦觀詞《鵲橋仙》(纖云弄巧);該版教材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一單元選有柳永與姜夔詞作。筆者與學生商討后,決定補充晏殊詞《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和柳永詞《雨霖鈴》(寒蟬凄切),以此統整并構成“婉約詞”微專題的教學內容,采取以下教學策略構建復調課堂。

一、生本位與師主導“奏鳴”各有側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動權應歸還學生。應引導學生自由誦讀“婉約詞”微專題所選的幾首詞,關注選詞的注釋,自主發現問題與提問點,最后匯合問題。主要有發現選自書籍的不同,有《全唐五代詞》《全宋詞》《樂章集校注》《李清照集箋注》,這本身也構成了目錄版本學上的復調,出版社也有中華書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不同;有自由誦讀者發現不可以用誦讀(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第三單元)蘇、辛二詞的那種樣式去讀這幾首詞,又有一位學生發現《雨霖鈴》作者柳永竟然出生年為“?”,學生帶著問題到課堂:“既然連出生都不可考,他的詞流傳的版本是否會有較多的不同,流傳的數量是否也會打折呢?”還有諸多問題不一一羅列??傊?,學生在“生本位”教學理念引導下,進步已很明顯。因為發現、提出問題有時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在突出生本位的同時,教師應起到積極的主導作用。學生帶著問題來到課堂,要做到多種聲音互奏,體現復調課堂的教學特征。教師應善于鉤玄提要、引導生觸類旁通。例如,學生提出的選自書籍的不同,為何柳詞、李(清照)詞不選自《全宋詞》,原來是編者為了引導學生關注總集與別集的編寫各有側重與編排各有特色,告知學生這兩個出版社是極好的,如以后要進一步學習古代詩文,這兩個出版社的書是必須要關注的。版本中個別字的不同,可引導學生關注此兩字的平仄是否一致、用意的細微差別、誦讀起來哪個更順口,既要從語感上講,也要從詞的句群整體上解析。至于講到柳永的出生待考,可引導學生去關注《柳永評傳》等。這些都是教師在主導中的作用,可以使學生從初步感性的世界中超越出來,形成理性的解讀。當然對詩詞,起初的興感點還是不可丟的。

二、手法及藝術特色上“彈奏”的具體而異

“學習任務群8: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研習”的“教學提示”明確:“多角度、多層面地組織主題學習單元,引導學生合理運用精讀、略讀的方式,由點到面地體會中華傳統文化的精深和豐富,初步認識所讀作品在中國文化史上的貢獻?!笔址八囆g特色上的不同,正是構成了此微專題教學的復調理念。這幾首詞內部構成了不同聲音的交織性,讓不同的手法各有側重,多角度、多層次,由點到面形成一支復調樂曲。明確以學生為本位,可以請學生自制表格,在任務研習中引導學生運用評點方式,在記錄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后開展合作學習。

李煜詞中的白描與柳永詞中的鋪排、點染形成兩種聲音互奏;晏殊詞代言女性而形成的士大夫闊大氣象、高遠境界與李清照詞自言女性視角、心理特征而形成的騰挪筆法構成復調;晏殊詞的雅與柳永詞的俗構成復調;前兩首詞的短小與后兩首詞的長調(包括音樂形式與詞的內容)構成復調。

李煜《虞美人》詞中極少的藻飾,不用典故,純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構成了抒情中一種調子,而柳永《雨霖鈴》極力鋪排,一片蒼茫、萬分清麗,構成抒情中的另一種調子。一雖以白描著稱,卻在短詞中體現起伏跌宕的筆法,開頭發問,實景虛寫,對照寫“雕欄玉砌”和“朱顏”,大有物是人非之感,最后把筆力集中寫愁情,頗有波瀾、跌宕之美感;一雖以鋪排為主,卻在長詞慢調中體現清麗明凈的特征,毫無贅語,環環相扣、步步點染,營造了凄清的氛圍,這又構成第二維度的復調。

晏殊代言體寫詞,終究隔了一層真實的紗,但又剔除了纖弱頹靡的氣息,李清照直言女性的真實視角,卻也有男子血性剛烈之氣,譬如仄聲韻的“息”“急”“黑”(古音均為入聲),押韻押得高險而奇崛。晏詞寫女子敏銳的心理,筆法含蓄,細膩描摹女子內心的孤獨與哀愁,而李(清照)詞本應說自己借酒澆愁,愁情不容易化解,但她偏偏只說“三杯兩盞淡酒”不敵“晚來風急”,騰挪筆法的恰到好處,反倒像男性士大夫。這同樣是兩種異質聲音在相互奏響。

晏詞的雅與柳詞的俗,兩種文學特性的解讀,可以從選詞、詞的音樂形式的變化、詞人創設的情境、融入的興味情調(“望盡天涯路”之于“與人說‘千種風情’”)等不同視角(如第一、第三人稱視角)來關注,讓雅俗兩種聲音能夠生發出來。詞的形式上,信息量的大小,小令與長調的不同特性的把握也是值得重視的。在手法及藝術特色層面要體現讓不同的聲部繼續演奏。只有知道個中的不同又多有“同位”的相似性,學生的素養提升與教師的課堂把握才能如魚得水。

三、知人論時與作品本身“同演奏”、相結合

明確小組互助共生研習:定位時代中的四個人,一個是故君王,一個是現宰相,一個“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的浪子,一個是亡國亡夫漂泊越地的朔方女子。讓他們四個人發出不同的聲音,多聲部奏響此復調!只有明確孟子的“以意逆志”才能更準、更深地把握作品。讓五代末到南宋初的四根定海神針像坐標一樣排列著,才能準確定位此版塊名“詞別是一家”的準確內涵,了解從詞的早期到中期的演進,再到后來的完全成熟,婉約一直是詞的正統,正所謂“詩莊詞媚”。

有同學批注說:“選取四首婉約風格的宋詞,體現宋詞的主要格調,或蘊藉含蓄,典雅秾麗,或疏放流落,酣暢淋漓,令人神志向往?!痹斐蛇@樣風格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當然是那個時代造就的“這個人”。這正是這一種聲音而非那一種聲音的效果,同質的聲音也就不能構成復調了。

晏殊的身份與地位可以結合柳永一起來解讀,讓“同位”的異質聲音一起發出,此之謂復調。更何況張舜民《畫墁錄》中還有兩人軼事的記載,兩人因身份地位的不同而造就詞風格的不同,一個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即宰相,一個是“以詞忤仁宗,吏部不敢改官”的“奉旨填詞”的底層文人。對詞的內容關注必然不同,晏殊雖然也寫愁緒,但那是融入士大夫的涵養,雍容和緩,尤其是下片境界開闊,風格悲壯。柳永因坎坷仕途、潦倒生活而厭倦官場,專力作詞,故開拓了題材,制作了慢詞,運用鋪敘手法并使詞向通俗化、口語化發展。李清照既可以把她的前期與后期進行同位比對,也可以讓她作為女性詞人與前三位男性詞人一起在多聲部中異質發聲。

運用以上三策略,展開復調教學,有助于統整并構成“婉約詞”微專題研討的教學內容。

[作者通聯:江蘇蘇州市吳中區蘇苑高級中學]

猜你喜歡
微專題教學策略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舞蹈教學策略之我見
高中英語讀后續寫的教學策略
化學“微專題”復習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生長素作用兩重性的微專題突破郭又來
高考語文復習微專題設計的原則
“微專題”引領高效數學復習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