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寫作素養提升摭談

2023-10-20 05:10陳揚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23年9期
關鍵詞:寫作素養以讀促寫作文教學

陳揚

摘 要 寫作素養是高中生必備的素養之一。當學生具備寫作素養后,他們便能創意化地表達自身的思想與情感。從以讀促寫、廣尋素材等方面,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和經驗,有助于提升學生寫作素養和綜合素質。

關鍵詞 作文教學? 寫作素養? 以讀促寫? 廣尋素材

寫作既是一種語言表達活動,也是思維外顯的一個過程。當學生的寫作素養提升后,他們的語言表達、創新思維、鑒賞能力等,能隨之提升或增強。培養和提升寫作素養,不單單有益于作文教學,還有助于推動高中生的全面發展。在高中作文教學中,可以將著眼點放在讀寫結合、生活實踐等類型的活動中,鼓勵學生廣泛積累、搜尋素材,讓他們能夠將真實的生活體驗、思想情感等轉化為書面語言,在書面表達中展現真實的自我和豐富的情感。

一、以讀促寫,重積累

寫作是一個個性化的語言輸出過程,要想達成預期中的表達效果,寫作者要儲備豐富的語言材料、掌握多樣化的語言組織技巧。這樣才能根據自身所需,靈活地選取不同的語言材料進行打亂重組,表達出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無論是語言材料、寫作方法,大多不是寫作者先天擁有的,只有通過后期的有效積累,方可形成獨特的語言儲備庫、掌握豐富的寫作經驗。實現有效積累的目標,最主要、最便捷的途徑,即是研讀優秀的作品,通過以讀促寫的方式,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和寫作經驗,從而在寫作時能夠“文思泉源”,精準表達自身的思想與情感。

深度閱讀,積累素材。完整的語言架構是學生在日常積累中形成的。深度閱讀是學生在積累和建構道路上最關鍵的橋梁。通過深度閱讀,學生能夠全面了解不同作品的寫作視角、語言特色、選材過程等,可以初步掌握寫作的方式方法。以積累寫作材料為目的的深度閱讀,主要有三個環節。

環節一,名篇賞析。統編高中語文教材中編選的課文都是經典作品,語言素材、邏輯結構、立意選材等都是經過時間的沉淀和歷史的檢驗。深度閱讀階段,教師可將統編教材中的課文作為研讀的對象,組織名篇賞析活動,探尋名篇的寫作視角。指導學生展開仿寫、改寫、續寫等系列隨文練筆活動,使他們能從賞析文本的層面,逐步向深度理解、語言創造的層面過渡。

環節二,群文對比。在名篇賞析的基礎上,可以圍繞同一個主題,精選不同的名篇,引導學生從文本語言、結構安排、立意角度和取材范圍等不同的維度,分析和解讀不同作家的立意、選材、行文的方法。在群文對比閱讀的環節中,學習語言表達的方法和寫作的技巧。

環節三,總體概括。當學生在名篇賞析和群文對比兩個環節中,儲備了一定的寫作素材、掌握了一定的寫作方法后,可組織總結和反饋活動,指導學生展開總體概括,讓他們將深度閱讀過程中獲取的素材,根據屬性進行細致劃分,加深他們對不同素材的認識。在精準概括后,學生才能在寫作實踐中有效地應用素材,練就堅實的寫作功底。

課外拓展,積累經驗。經過課內的深度閱讀后,學生初步掌握了寫作的基本功。但是,有了基本功還不夠,還需要向外拓展,在課外閱讀和實踐活動中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寫作習慣,感受不同作家筆下的大千世界,體會他們思考問題和觀察生活的方式,并將其遷移到自身的寫作實踐中。待學生獲得了豐富的閱讀和實踐體驗后,他們觀察生活、記錄人生的意愿會逐步增強,這時他們創作出的作文才能真正具備打動人的資質和價值。

基于課外拓展的需要,教師要為學生創造開放和獨立的閱讀、實踐空間,讓他們在廣闊的文化世界中縱橫馳騁。曹操《短歌行》僅有128個字,但在短短的篇幅中卻引用了四個歷史典故,曹雪芹的《紅樓夢》引經據典、富有古典氣息,這些都離不開作家自身的積累和建構。高中生若想在作文中引經據典、精準地表達自身的觀點與見解,就要廣泛涉獵和閱讀不同類型的材料,如傳記、游記、散文、小說等連續性文本,以及廣告、說明書、菜譜等非連續性文本,深入挖掘這些閱讀材料中包含的語言素材、生活元素以及創作手法。

課外拓展不等同于無意義的隨便讀,高中生的時間有限,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讓時間發揮出最大的價值是語文教學永恒的話題。因此,以驅動學生課外拓展和有效積累為目的,教師有必要為學生提供課外拓展任務單,讓他們有目的、有方向地開啟課外拓展活動。如在統編高二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三單元中,圍繞單元學習任務的具體要求,可以引進課外拓展任務,如:研讀《大衛·科波菲爾》《復活》《老人與?!坊颉栋倌旯陋殹分械娜我庖槐緯?,深度挖掘作者的生活背景、個體經歷,從小說的選材范圍、立意角度、語言風格等角度,撰寫一篇300字的文學評論,并闡釋社會背景對文學創作產生的重要影響。

以課內的深度閱讀和課外的實踐拓展為主要途徑,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展開不同形式的文本賞析和品讀活動,從中汲取有效的信息和豐富的知識,擴充學生的寫作素材和經驗儲備。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后,學生便能明顯地提升寫作素養,能在以讀促寫的模式下,寫作技巧日漸精進。

二、廣尋素材,重實踐

“讀萬卷書”是寫好作文的關鍵要素。而要想持續性地提升寫作能力,光靠“讀萬卷書”是不夠的,學生還要具備“行萬里路”的勇氣和遠見,以生活實踐作為寫作素材的主要源泉,將自身對自然世界、傳統文化、生活現象等方面的認識與感悟,通過書面語言記錄和表達出來,由此完成語言建構和思維發展的任務?!多l土中國》的作者費孝通,深入到中國鄉村世界中,走進不同地區的鄉土生活,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后,寫下了中國現當代的社會學著作《鄉土中國》,假若他未能真正深入到鄉土社會中,他所創作的內容就不會引起如此巨大的反響和關注。

之所以要在“行萬里路”中提升寫作素養,這與“實踐決定認識”的哲學觀息息相關。在“行萬里路”時,學生能夠跳脫出書本的限制,真正進入社會實踐,從觀察者、參與者的視角,廣尋生活中的素材,將其合理地融入到作文中,繼而創作出文質兼美、思想深厚的文章。這樣的寫作過程,才是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如在“常識中的‘理’”的說明文寫作指導中,以驅動學生廣尋素材為目的,教師可將教學的要點落實于生活實踐中,讓學生細致觀察生活中的自然現象、真實場景。比如:依據“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的諺語,細致觀察“朝霞”和“晚霞”兩種自然現象,撰寫一份觀察記錄單,將你所看到的真實景象及時記錄下來。查閱相關自然科學知識,闡釋這兩種自然現象的科學依據,以“常識中的‘理’”為題目,寫作一篇800字左右的說明文。

借此寫作任務,學生展開生活化的實踐活動,廣泛提取素材,尋找寫作靈感,創作出與生活緊密相關的科普類說明文。

作文教學中,通過以讀促寫、廣尋素材等方式,引領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積累、實踐和互動,讓他們獲取多樣化的寫作材料和經驗。當學生的寫作素材和經驗日漸豐富后,自然“有話可說”,提升語言組織和表達的能力,能切實提高寫作能力。

[作者通聯:南京市東山高級中學]

猜你喜歡
寫作素養以讀促寫作文教學
拓展閱讀教學,積累寫作素養
在高效課堂中提高學生寫作素養
在修改中提升寫作素養
優化閱讀教學訓練,有效提升寫作水平
以讀促寫,提高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有效性
“以讀促寫”與“以改促寫”英語寫作教學對比研究
網絡視域下初中作文教學初探
先寫后教:語文作文教學途徑探微
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探討
探索多媒體在情趣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