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職業教育法》下校企合作辦學專業轉型建設探討

2023-10-25 01:44吳坤華
山西青年 2023年17期
關鍵詞:職業教育法考核制度校企

吳坤華

福建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交通工程學院,福建 永安 366000

隨著2022 年5 月1 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以下簡稱新《職業教育法》)的施行,引起了業內外人士的廣泛關注。新《職業教育法》給予了職業教育肯定和機遇的同時,也給職業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如何在新形勢下更好地辦好職業教育,服務社會[1],是當前首要任務。職業教育的根基是專業的建設,而每個專業的建設,則是職業教育大廈根基穩固的基礎。因此,在新形勢下,專業轉型建設是目前職業教育的首要問題,專業轉型首先要做好課程與企業生產活動需求的對接,考察清楚企業生產活動對知識的需求后,通過需求來對課程教學設置和延伸,以滿足企業生產所需的技能知識和企業發展拓展知識的需求。在知識、技能銜接完成后,校企的銜接并不算是一個完善的整體,這個完善并不是說法律和保障體制的不完善,在專業建設方面來說,還有一個問題往往會導致校企合作的矛盾,或者說不順暢,它就是課程考核制度與企業考核制度的不統一,這一情況通常會使得考核最終結果存在差異性和不對等性,如何構建一個校企都適用、公平對等考核制度,同樣是新形勢下專業轉型必備條件之一。

一、課程體系與企業生產技能的對接

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為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綜合,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實踐技能的根本目的是服務社會、服務于企業生產,也就是新《職業教育法》中強調的“崗課賽證”融通。課程體系首先要解決的是“崗課”統一問題,其次是“賽證”融通[2]。

(一)崗位與課程對接

崗位就是員工從事的職業職責和負責的工作,課程則是學生學習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為從事技能活動做準備,兩者都是理論和技能的結合。在理論方面:學生學的是書本知識理論,員工則是手口相傳的經驗及平時的學習;在實踐方面:學生是實踐技能實操練習,而員工則是真實的工作崗位,理論是相通的,都是更好地服務于實踐,實踐本質是相同的,都是服務于生產。所以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最終目的是服務于企業生產。而企業生產是一個復雜而繁瑣的過程,它承載的信息量和技能不是一個專業能夠完成的,要實現企業生產與專業的對接,就必須精準把握專業的職業面向,由它的職業面向,提煉出專業對理論和技能的要求,實現對理論課程和實踐技能初步篩選,而要實現“崗課”的對接,就必須明白企業的特點和需求,不同區域,甚至不同段位的要求都會有所差異,在明白學生主要面向服務區域企業特點后,對課程體系細化,確定理論課程與實踐技能比例,突出培養核心。

在實現課程設置后,則是課程與企業生產的對接,對接得好,就是服務;對接得不好,就成了拖累。目前主要對接方式有:

1.學校內部對接方式

學校內部對接,即理論授課和實踐教學都在學校,在課程設置的基礎上,進行學校常規教學,若要更好地服務企業,學校必須要有必要的實訓場和實驗基地,而且還能根據企業的發展進行及時更新,這對于技術更新不快的技能專業來說,可行性還是非常好的,但是對于更新較快的專業來說,就要求學校實訓場更新要與企業相匹配,要不然就會產生脫節,從而產生滯后,入職后需再培訓。

2.學校與企業對接

以學校為主導,主動積極尋找合作伙伴,定期或不定期地讓學生深入企業進行相關技能的實踐,主要為學校與企業簽訂的校外實訓基地。該方式剛開始時熱度比較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熱度就會降低,甚至只存在于書面形式,因為這種方式給企業會帶來不便和困擾。

3.企業與學校對接

主要表現為企業對技能型人才有比較急迫的需求或者階段性需求,對接過程中,學校需根據校企要求進行大面積課程調整,因此課程進度及實踐成績評定等評定制定不統一會使得綜合成績評定出現問題,因為實踐成績的評定一般由企業來完成。

以上三種方式,都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持續時間不長、熱度不高、企業與院校課程銜接不暢等。都會對教學或者企業帶來困擾,如何實現“崗課”對接,是解決這一難題的重點,這就要從職業院校的課程性質下手,深挖“崗”“課”對應點,結合“崗”的特點,實行課程改革。對于大多數技能而言,它都是分步驟、層層推進的過程,也就是片段式。在企業,每個生產過程都存在規律性,例如軌道交通供配電每年的大檢、每月巡檢,都有它的季節性和時段性特征,可以跟需求企業運行特點共同進行教學方案的制定,對學生技能進行片段式教學,滿足企業生產季節性、時段性需求。整個教學實施規劃過程如下:

(1)明確軌道交通供配電大檢、月檢時間段以及檢修項目,對片段式教學內容制定及時間安排進行規劃,從而為培養方案的確定及具體實施奠定基礎;(2)確定軌道集團公司技術人員工休時間安排,為校企共同教學、雙師型教學打好基礎;(3)明確大檢、月檢過程中運行維護所需的具體技能和技術指標,在此基礎上制定教學標準和教學大綱,更好地服務于崗位;(4)確認雙方薪酬補償制度,尋找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薪酬點,為合作的持續運行打下經濟基礎;(5)雙方責任確定,新《職業教育法》雖然給了校企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法律保障,但具體實施還是要雙方進行具體的確認和協商,為更好地培養學生及學生安全提供法律依據;(6)形成培養方案,雙方確認定稿。

通過上述對課程、時間、薪酬及任務指標的規劃后,既可以保證學生對知識點的把握程度,也可以實現對教學進程的把控,同時明確雙方責任,避開雙方時間上的沖突,對于教學的開展及企業的生產不僅沒有矛盾點,還形成了相互促進的效果,既形成了校企共同辦學機制,同時也促進了企業生產,為合作辦學的持續發展提供了保證和基礎。

(二)“賽證”融通

新《職業教育法》明確給出職業教育的終極目標就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最終服務于產業。技能實質上就是動手解決實際崗位工作的能力,而最好體現它的方式就是比賽和取證,對于校、企,比賽、取證項目有所差異,學校方面,教學類、等級類、準入類的比賽和取證比較多;而企業則行業賽、企業內部比武、技師、工程師之類的比賽和取證比較多。而學生進入企業后,這些項目都會有所接觸,優秀的還能獲得較好的成績,實現“賽證”融通則能很好解決這一問題,根據培養方案要求,目前職業院校畢業的取證要求是“1+X”,在完成院校規定的取證后,必須取得其他相關證書才能畢業。因此,賽證融通是校企合作辦學最好體現。具體模式如下:1.對校企常見、常用的比賽及取證種類進行篩選,找出共同點和類似點,確定可以融通項目;2.規劃“賽證”對比制度,明確校企雙方“賽證”等級對照體系,明確賽證融通項目的評價等級;3.形成明確的規章制度,寫入培養方案。

“賽證”融通的另一體現是彼此參與融入校企雙方組織的學院技能比武月及企業集團比武大賽之中,促進校企交流,明確雙方各自優點,為教學實施方案的改進提供現實基礎;同時可以提高學生與企業的契合度,提升學生對企業認可度,使學生可以更快地融入企業,縮短學校到企業的過渡期及學生擇業的迷茫期和浮動期。

二、課程考核制度與企業考核制度的統一

隨著校企合作辦學的深入,校企考核制度的不統一帶來的學生考核問題將會越來越明顯,以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定為例,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定中學業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和環節,而對于學業評定學校是以學分和學習程度來判定的,企業則往往采用績效考核,而企業反饋給學校的成績通常又是參考學校的分數制,與企業對接的過程中,企業反映的是對分數的把控不準,因此,最終的結果是學校進行最后評定時會出現差異,而且這個差異會隨著校企合作的深入而不斷擴大,所以形成統一、有效、校企都適用考核制度,是學生綜合素質評定公平的保障,也是校企合作辦學的長效機制的保障。

對于企業,改變它的考核制度是不實際的,企業績效考核中對工作崗位職責的要求一般都比較細,不管采用的是等級制還是分數制,都有明確的說明和解析,而學生的學分及學習程度評定其實也有相應的制度和規范,對照彼此評定規則,可以找到很多的相通點,如學生必須修滿學分才能畢業,而企業員工則必須完成本崗位職責才算完成基本任務;同理員工崗位工作完成的程度同樣可以和學生對課程的學習程度相統一等。

基于上述,校企考核制度如下:1.以軌道集團績效考核制度為藍本,總體體系不變,這樣可以保證考核體系的一致性;2.學分體系與崗位職責體系相對接,確??傮w學業和崗位職責的完成進度;3.崗位工作完成度與課程學習程度體系相對接,以反映學生對課程的總體把握程度;4.將崗位體系細則考核指標下放到具體的課程里面去,也就對應了崗位與課程對接中的片段式教學,同時也可以體現學生的特長和對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對于專長生的發展有非常大的優勢,畢竟對于企業來說,它需要博能型人才,更需要精專型人才;5.活動采用優、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級等級制度對應企業組織相關考核等級進行考核,在完成學業的同時,綜合考查學生的其他素養;6.“賽證”考核則以賽證融通體系為基礎,在確定評定等級后,按照軌道集團績效考核制度進行評定計算;7.考核制度納入培養方案,成為學生成績評定及畢業依據。

形成校企統一的考核體系,是校企合作辦學順利銜接的切入點,也是校企合作客觀、共同評定學生綜合素質的制度體系,須在保證公平性、合理性的同時,進一步挖掘它的內在涵義,為校企合作辦學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定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三、課程教學的實施

課程教學的實施主要分成兩大塊,一是校內課程教學,二是公司企業實踐。

(一)校內課程教學

校內課程教學總體分成兩大塊,一是理論授課,不管是校內教師,還是企業一線技師,往年采用面授形式較多,近年來網課的形式越來越普遍,如微課、慕課及網絡實時授課等信息化教學的形式也越來越多,這為教學提供了多樣化形式,促進了教學的發展。二是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是職業教育的命脈和核心,也是服務于企業的根本出發點,必須抓好實踐教學,如何抓好又分為兩部分:1.面授和就地操作時,很多教育工作者及研究者都提出了很多辦法和觀點,如小組討論法、分享課題、啟迪法、角色代入法等等,這些方法都確實可行,極大地開發了學生的自我創新能力、組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能力,效果明顯。2.遠程實踐教學,這對于技能培訓是難題,目前主要有網絡實踐演示教學、VR 實踐教學軟件等方法,而這些演示教學、VR 仿真教學對大部件設備及步驟化比較明顯實踐實驗活動來說是比較有優勢的,這很符合軌道類專業。因此,校企協商共同拍攝了多個開放性實踐教學視頻課程,不僅可以滿足遠程實踐教學要求,同時還可以作為實踐課課前預習材料及企業入職前網絡培訓課程,豐富了教學資源庫與實踐教學方式。

(二)公司企業實踐

目前主要為兩種形式,一是跟崗實習,期間學生跟從企業師傅,進行企業實踐學習,其本質是學習;二是頂崗實習,則是學生實實在在參與企業實際生產實踐活動。但不管是跟崗實習,還是頂崗實習,校企雙方都應該加大管理力度,確保實踐順利實施,為校企合作辦學進一步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四、總結

根據專業特點,確定校企合作模式,在新《職業教育法》形勢下,促進校企合作的深入發展,上述方法雖然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但依然存在問題:1.片段化教學局限性太大,很難運用到一些精細化要求較高專業;2.片段化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重組量很大,對課任教師專業水平要求較高;3.“賽證”融通目前還局限在小范圍內,還存在很大發掘空間;4.校企統一適用的學生績效考核體系,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5.VR 實踐教學運用程度不夠,特別是遠程VR 實踐教學資源緊缺。

猜你喜歡
職業教育法考核制度校企
論加強新時代高水平法學教師隊伍建設的路徑
1+X證書制度背景下課程教學資源建設與考核制度改革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實現校企生三方共贏
高校教師績效工資考核制度實施現狀研究
校企聯合對人才培養的作用
武漢市職業教育發展對策研究
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初探
教育部:《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已起草完成
教育部職教中心研究所召開《職業教育法》修訂座談會
校企合作五反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