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的有機融合

2023-10-28 16:23傅瑋
新教師 2023年9期
關鍵詞:課外活動課堂教學

傅瑋

【摘 要】讓音樂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有機融合,是立足音樂本質,進行音樂審美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音準教學 課堂教學 課外活動

“雙減”政策的實施,對于美育工作者來說,既是一個契機,又是一個挑戰。一方面,小學音樂課堂承載著對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普及和基礎音樂技巧的技能訓練,進而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等任務;另一方面,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課外社團活動,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延伸和拓展。這就形成了課內打基礎、課外促提升的有機融合。以下,筆者以小學低年級音準教學為例,談談如何促進音樂教學的課內外有機融合。

一、明確音準問題的重要性,為學生打好基礎

音準問題是關系到學生唱好歌、學好音樂的基礎性問題,必須從小學起在音樂課堂上予以重視。我們常會發現,學生在學會演唱歌曲并熟練掌握之后,一旦脫離鋼琴伴奏,或背景音樂伴奏,仍舊會演唱得不夠準確,也就是說沒有音準概念,雖認識音名但唱不準音。這樣的結果就難以使學生真正學會唱歌,同時也無法獲得美的體驗。音樂是聽覺的藝術,節奏是音樂的骨架,而音準又是音樂的脊梁,如果沒有準確的音準概念,音樂的表現力就會因此而下降,更無法塑造生動的音樂形象。

因此,在新時代的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激發其學習熱情的同時,從低年級開始進行一定程度的音準訓練,是學生唱好歌、學好音樂課的前提。

二、重視音樂課內外教學的有機融合,促進音準教學的和諧發展

1.課堂教學抓普及。

課堂教學是全體學生進行學科學習的主要陣地。因此,音準教學的普及應立足于課堂。在音準教學中,筆者使用頻率較高的輔助手段之一是“柯爾文手勢”??聽栁氖謩?,是由七種不同手勢組成的唱名教學方法,它具有一定的空間維度,能把抽象的音樂概念和關系,通過簡單的手勢動作表現出來,直觀有趣、立體形象,學生易學易練。我們知道,利用手勢幫助學生記憶旋律的同時,能讓學生開始接觸并簡單了解合唱、輪唱等簡單的協作演唱方式,還能夠以其一定的游戲性較好地滿足低年級學生想動、好動的特點,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中學習,在不知不覺中掌握音高,理解音高關系。這樣,學生在學習的起始階段就會有一個準確的音高定勢,為他們以后逐步形成準確、穩定的音準體系奠定基礎。

例如,音樂課上,筆者堅持運用柯爾文手勢,讓學生認識、掌握音高關系,用音樂的指令來代替語言,指揮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的行為動作,即使是學生的起立、坐下、進出教室等都用音樂來指揮。這樣,就把音樂始終貫穿于整個音樂課堂中。同時,筆者把常規訓練與音樂元素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濃郁的音樂氛圍中,愉悅地掌握各項練習。筆者是這樣做的:學生進入教室后,筆者會彈音階歌,讓學生一邊唱音階一邊做相應的柯爾文音階手勢,讓學生在記音名的同時記住音高。從“do”開始,“re、mi、fa、sol、la、si、do”各音階位置逐漸升高。此時,筆者用直觀易記的柯爾文手勢,結合音樂旋律來和學生進行交流。這樣既讓學生從小學會傾聽,又在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安靜記憶音樂的習慣,同時,課堂始終被濃濃的音樂氛圍包圍著,充滿生機與活力。

又如,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引子與獅王進行曲》這一樂曲時,筆者著重引導學生感受和理解“聲音的強弱”。首先,請學生自由模仿獅王“吼叫”的動作,選擇切合音樂的動作加以表現。接著,再引導學生將聽到的聲音與肢體動作相結合,用肢體動作表現出音樂要素“漸強”的聲音發展特點,從而生動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聲音的特點,牢記音樂要素。如此教學讓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學習效果自然事半功倍。此外,在歌曲《兩只老虎》的輪唱教學中,筆者首先引導學生充分運用所學的柯爾文手勢,熟練演唱單聲部、單旋律的音高等,運用手勢理解音高的空間概念;接著,再運用師生配合、生生配合等多種不同手段進行演唱,不斷鞏固學習的效果。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耐心地傾聽,學生間協作配合,從而達到學習的效果。

2.課外活動促提升。

學生的藝術素質要有長足的發展和根本的提高,光靠每周有限的音樂課堂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地加入到學校開展的社團活動中去,讓課程教學與課外活動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互相影響、互相補充、互相滲透。

比如,參加學校的合唱社團活動時,學生在課堂上初步得到訓練的音準基礎,便能獲得進一步的鞏固和提高。合唱是集體性的聲音藝術,在低年級的合唱訓練中,教師不僅要用簡單易懂的方法進行講解,而且還要充分利用柯爾文手勢配合教學。實踐中,筆者充分運用柯爾文手勢在空間維度上的優勢,進行音高概念及關系的訓練:首先,將學生分成以不同名字命名的合唱“小分隊”,分別看教師兩只手的兩種音高手勢,有先有后,也有同時進行的音;而后,讓低年級的學生進行簡單的音程訓練,然后再循序漸進,進行簡單的輪唱,最后過渡到不同聲部的演唱,達到口、耳、腦三者合一,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強化音高概念。這樣的練習,由淺入深,從簡單的大三度、小三度單組音程,再到和弦、音階的演唱,學生唱準之后,可進行音程的模唱練習。

實際上,小學生的合唱訓練不在于每次的訓練時間有多長,也不在于每次訓練的難度有多高,只要堅持經常性地開展,便能達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同時,學生在社團活動中,人人都得到了更多的音樂實踐機會,并在集體中學會了團結、合作。這樣,不僅有力地促進了他們形成良好的音高概念關系,提升學生對聲音的感知能力,建立縱向的和聲關系,更培養了他們的集體意識和合作關系,從而達到和諧、統一的藝術效果。

在音樂的課外活動中,教師還要從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出發,采用多樣形式開展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更主動地學習。比如,筆者在一年級的音樂興趣小組活動中,就讓每一個學生試著用柯爾文手勢比畫出每個音在動作時的高度,引導學生觀察手勢的動作和位置。而后,筆者讓學生時而逐個出列單獨比畫練習,時而兩兩分組或三三分組進行對練、互練,時而又開展小組比賽。學生也就在這樣的訓練中慢慢感受到音階是有梯度變化的,音是有高低的,并不是連在同一條線上的。這樣也就較好地解決了學生唱旋律只有“一個調”的問題。

總之,我們要著重引導學生通過親身參與演唱、演奏、編創等藝術實踐活動,并適當地運用觀察、比較和練習等方法進行模仿,積累感性經驗。因此,不管是課內,還是課外,我們的音樂教學始終不能忘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定要讓學生置身其中,親身實踐,切實體驗;一定要以訓練為主線,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把課外活動的時間真正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享受“玩中學,學中玩”的樂趣,讓他們在不斷反復的訓練中感知音樂之美,也從中陶冶情操、升華人格。

猜你喜歡
課外活動課堂教學
課外活動類作文
兩會“課外活動”四川山西搞得好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把“三個倡導”融入課堂教學
我校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現狀調查分析
非體育教師在組織體育課外活動中的一些小技巧
也談新課改下的課外活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