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學科融合 實現以美育人

2023-10-28 16:23林燕娜
新教師 2023年9期
關鍵詞:愛國法治道德

林燕娜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非常注重音樂課程的育人價值,提倡音樂教學要能夠激發學生對作品的共鳴,并在此過程中引發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具有樂觀的態度以及對美好事物的關愛之情”。這一點與道德與法治課程所提倡的培育學生“政治認同”“道德修養”“責任意識”等素養一脈相通。故而,在新課標背景下,我們應切實賦能音樂課堂,充分發揮其德育功能。筆者接下來將對音樂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有機融合,實現“1+1>2”的德育效果的研究展開闡述。

一、主題融合,滲透人文知識,培育文化認同

小學音樂和道德與法治的教材在育人主題上有不少交叉重合的地方,共同指向了“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因此,在教學實際中,為增強學科融合的實效性,有效發揮音樂課堂的德育價值,教師可以通過主題相融的方式,向學生拓展與之相關的人文知識及背景,引導他們從文化的角度進一步理解音樂與社會、生活及個人的廣泛聯系,進而拓寬其文化視野。

以人教版五年級下冊“五十六朵花”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從教材編排內容來看,本單元涵蓋了羌族、瑤族、土家族、彝族等少數民族的音樂,旨在引導學生在學唱、欣賞歌曲的過程中,能夠切實感受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寶貴財富,形成民族團結、多元文化并包的觀念。故而,在以“主題融合”為導向的課堂中,為了讓學生能夠從地理和文化的維度更清晰地理解“五十六個民族一家親”的內涵,教師可以道德與法治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我們的國土? ? 我們的家園”的課程知識為背景,向學生滲透56個民族所呈現的“大雜居、小聚居、交錯居住”的分布特點,及其在經濟、文化與情感中相互交融的共同體特征。而后,在教授單篇音樂(如土家族的《錦雞出山》)時,教師便可在教學白板中展示中國地圖,用黃色圖塊標注出該少數民族主要聚居于湖南、湖北、貴州及重慶等地的交界處。同時,教師再以圖文、視頻的形式向學生介紹土家族在服飾、飲食、節慶及禮儀等方面的民俗特點,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本單元的《吹起羌笛跳鍋莊》《瑤族舞曲》《木鼓歌》等不同少數民族音樂的差異性,真切感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風情,進而促使學生在學科融合與人文知識拓展中,逐漸建立起民族大一統的文化觀念,欣賞不同民族音樂之美。

二、內容融合,引導創編歌謠,形塑正確“三觀”

值得一提的是,在以“立德樹人”為導向的小學音樂教學中,為進一步加強與思政課程的融合,形塑學生正確的“三觀”,培養其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教師還可以適當引導學生將道德與法治中的知識和當前所學曲目相融合,自主創編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的歌曲作品。

如在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守株待兔的老農夫》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該歌曲實際上是敘事性的音樂,共由五個樂句組成,主要引導學生能夠運用詼諧、幽默的聲音學唱歌曲。在教學中,當學生在學唱環節已經能夠做到節奏精準、把握好音準后,為能進一步點撥他們深刻把握音樂中的價值觀,促使其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教師便可鼓勵他們融合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所學的價值理念和本課音樂旋律,自主創編歌詞。對此,有學生結合“誠實守信、說話要算數”這一價值觀及原歌詞的押韻特點,創編了以下敘事歌。

有一個小學生呀,人稱他“愛保證”。

反反復復,反反復復,說話把人蒙呀。

大家都想遠離他,哎,大家都想遠離他。

從此他把心正呀,說話講誠信。

說呀做呀說呀做呀誠信一天又一天。

終成大家的良朋,哎,終成大家的良朋。

從內容上來看,該生所創編的歌詞語言淺顯易懂,又不含空洞的說教意味。同時輔之以《守株待兔的老農夫》中歡快、詼諧的音樂旋律,使此作品的趣味性大大增加,深受同伴歡迎。

三、活動融合,鼓勵合作表演,深化愛國情懷

在小學階段,為有效賦能、提質音樂課堂,增強德育效果,教師還可以“微項目活動”為載體,鼓勵學生充分挖掘道德與法治課本中和音樂活動相關的愛國故事,將其創編成劇本進行合作式表演,從而促使他們在編排、念白、演繹與配合中,深入感受音樂作品的思想韻味和人文魅力,激發其愛國情懷。

例如,人教版六年級下冊“黃河與長江”的活動鼓勵學生分組搜集長江與黃河的音樂資料。其中,與黃河相關的不少歌曲大多表達激昂的保家衛國的愛國情懷,如《黃河大合唱》等。教學時,為了能進一步激發學生濃厚的愛國之情,教師可以活動融合的形式,先鼓勵學生結合以往在道德與法治課上所學的《不甘屈辱 奮勇抗爭》等課程,初步系統性地認識近代中國所遭受的屈辱與抗爭;再引導他們搜集抗日戰爭中的愛國故事,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表演。對此,有不少小組結合劉胡蘭、黃繼光、趙登禹等人物的光榮事跡來編排劇本,上演舞臺劇。表演時,學生分工明確,結合自身的特長各自扮演了“演員、旁白及合唱團”等角色。當表演達到高潮時,為烘托氛圍,合唱團則高聲歌唱《黃河大合唱》等曲目,作為舞臺劇的配樂,使整個表演更顯慷慨激昂、盡顯愛國情懷??傊?,這種常態化的學科融合活動,能夠切實引導學生在塑造感人的英雄形象的過程中,深刻體悟人物內心情感、歌詞蘊含的內涵與激情,進而在內心深處穩穩地扎下愛國情懷的種子。

四、多元評價,設置多維指標,優化教學實效

在以立德樹人為導向的音樂課堂中,為進一步提升學科融合的教學效果,教師還應積極引入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引導學生在多元主體參與、多維指標評估的過程中,客觀、全面地了解學生的音樂素養,并促使他們在反思與內化中,逐漸增強政治素養、思想水平及藝術審美力。

在日常教學中,為了有效落實“以評促教,以教促學”的目標,教師可以從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及教師點評三方面切入,靈活設置評價指標,以衡量學生學情。如在自評階段,教師主要引導他們反思自身表現,即能否理解本課音樂所傳達的思想情感內涵;通過錄音聆聽自己的歌唱過程,對自己的唱功是否滿意,等等。在學生互評環節,教師要引導他們對團隊成員的表現、對其他組同學的音樂成果等內容進行評價。而教師點評則圍繞學生課上是否活躍、是否能夠獨立創編歌詞、是否能夠感悟音樂的思想內涵、音樂表現如何等方面展開評價。事實上,這種多維、立體的評價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客觀地了解自身的學習狀態,促進其更好地成長。

綜上所述,在以“立德樹人”為導向的小學課堂中,為切實發揮音樂教學的德育功能,教師可以以學科融合為切入點,通過主題融合、內容融合及活動融合的方式,來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促使他們在創編歌曲和表演中不斷強化自身的愛國情懷與文化認同感,進而真正實現以樂化人、以德育人的教學目標。

猜你喜歡
愛國法治道德
愛國擁軍矢志不渝 扶危濟困不遺余力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愛國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治理下的法治與法治下的治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