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黨建“一融雙高”的三重使命

2023-10-30 08:57檀祝平
江蘇教育·職業教育 2023年3期
關鍵詞:黨建高職教育

【摘 要】高職教育應結合類型教育特征,將黨的建設與高職院校事業發展深度融合,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并推動高職院校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實現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奮力踐行學校黨建與事業發展“一融雙高”的三重使命:一是面向強國建設,樹立“德技并修”的黨建育人理念;二是服務地方產業,探索“共建賦能”的黨建融合模式;三是聚焦辦學質量,構建“引領發展”的黨建工作機制。

【關鍵詞】高職教育;黨建;一融雙高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39-0026-03

【作者簡介】檀祝平,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常州,213164)黨委委員、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學校黨建與高職教育。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苯逃克枷胝喂ぷ魉?023年工作要點強調,“推進高校黨建與事業發展‘一融雙高”。從高職院校角度,應結合院校類型教育特色,將高職院校黨的建設與高職院校事業發展深度融合,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并推動高職院校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實現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作為江蘇省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持續推進高質量黨建引領工程,奮力踐行學校黨建與事業發展“一融雙高”的三重使命,使黨建優勢轉化為凝聚共識的精神紐帶、破解難題的有力武器、聚合資源的堅強保障。

一、德技并修:培育“強國建設”的黨建育人理念

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肩負使命,緊扣院校辦學方向和特色,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以黨建力量貫徹“德技并修”育人理念,面向強國建設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1.以工匠精神為精神驅動力,育養學生工匠之“德”

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把立德樹人融入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是高職院校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應有之義。作為一種類型教育,高職院校培養的是“高技能”匠才,工匠精神是育養工匠之“德”的重要精神驅動力,也是高職教育在高質量發展進程中追求價值理性的重要體現。學校黨委充分發揮“頭雁領飛”效應,高度重視德技并修的黨建育人理念,秉持“工匠精神培養”和“感恩知責教育”雙輪聯動的學校文化育人模式,成立思想政治工作暨“三全育人”專項工作小組,建立“學校(決策統領)—二級單位(具化落實)—學生(自治自律)”三級管理組織,由黨委書記主抓,頂層設計、協同管理,在層級化、多樣化的工匠精神專題教育和文化熏陶中,逐步提升高職學生的專業技能自信,激勵更多的高職學生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助推國家技能型社會建設。

2.以產教融合為技能催化劑,鑄就學生工匠之“技”

從高技能人才技能形成路徑來看,學校應將人才培養供給側的教育要素與產業需求側的崗位要素充分耦合,避免產教“兩張皮”,真正做到產教深度融合催化、鑄就學生工匠之“技”,更加突顯“高技能”人才之“高”。為此,學校針對區域地方產業需求,遵循“以產興教、以教強產、產教融合、提質增效、賦能發展”的工作思路,積極建立學校與企業黨建共建工作模式,探索“現代工匠”以及“現場工程師”人才培養新模式。一方面,學校與企業打造產教深度融合的師資和教學資源,將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新規范融入專業和課程教學之中,組建“專業+行業”的“雙導師”團隊,與企業共同開發專業課程和教學資源,將企業典型案例融入專業課程、將優秀企業文化融入學生實踐、將企業特色培訓方式融入課堂教學,實現專業與產業的緊密對接。另一方面,學校與企業共同打造“卓越現場工程師訓練中心”等產教融合項目,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指出的“要培養大批卓越工程師,努力建設一支愛黨報國、敬業奉獻、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于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師隊伍”要求,根據現場工程師崗位,校企共商崗位專業知識、職業能力、職業素質等目標定位,研制人才培養方案,開發核心課程體系,創新教學組織形式,努力打造服務技能型社會建設的卓越現場工程師隊伍。

二、共建賦能:打造“校地融合”的黨建共建模式

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地處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主動對接地方產業需求,以黨建為紐帶賦能地方產業發展。

1.黨建思路融合化,賦能地方產業共建共享

高職院校的高質量黨建應結合其教育的跨界性特征,在推進學校黨建與事業發展“一融雙高”進程中,不僅要增強教育內部的互通融合,實現校內不同學院、不同專業之間的黨建共建,也要增強教育與社會服務的共生融合,實現和兄弟學校、地方政府、行業、企業之間的黨建共建,賦能地方產業發展。學校堅持把黨的建設放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中統籌謀劃,將黨建思路與賦能地方產業相融合,深化“政校行企研”協同,“城產教科創”融合發展。學校將黨建思路融入“產業鏈”,積極與政府、常州各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科研院所開展黨建共建,組建市域新能源產教聯合體,搭建資源、信息、服務、特色、品牌“五共享”的產教融合智慧云平臺。

2.黨建品牌譜系化,賦能地方產業迭代升級

隨著常州“532”發展戰略的大力實施,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地標產業集群在發展壯大中迭代升級,亟需較大規模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支撐。為此,學校大力提升黨建帶動專業集群改革發展的引領力和穿透力,頂層設計譜系化黨建品牌。學校7個二級學院,圍繞江蘇省委教育工委“蘇教先鋒”、新能源汽車產教融合共同體“新能紅盟”黨建品牌建設,以“一總支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為目標,瞄準新能源產業“發儲送用研”各環節,構建與中心工作深度交融、相互促進的新能源特色黨建品牌體系,確保點上發力、線上突破、面上成景。通過共建“百度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學院”“比亞迪產業學院”“中天鋼鐵產業學院”等一批產業學院、協同創新中心、聯合實驗室等,直接服務地方產業發展。

3.黨建對接精準化,賦能地方產業人才支撐

以黨建賦能地方產業,需聚焦需求導向,找準“產業鏈”黨建突破口,有效聯動“產業鏈”“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精準賦能地方產業人才支撐。學校將技術技能積累賦能于人才培養全過程,緊密對接地方產業、企業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新需求,推動學校專業升級和數字化改造,更好適應、支撐、引領常州經濟社會的“快變量”發展。一是通過“黨建鏈”優化“教育鏈”,學校堅持“專業服務一體化”發展,重構服務新能源產業鏈的“智能制造與服務”集群式專業結構;二是依托“黨建鏈”打造“人才鏈”,學校黨建賦能平臺搭建、資源匯聚、服務升級,內培外引新能源方向博士和高技能人才,打造創新型師資團隊,與新能源產業鏈企業合作成立學徒制班,探索“現代工匠”以及“現場工程師”人才培養新模式;三是用“黨建鏈”激活“創新鏈”,學校積極籌建專產緊密對接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和科研協同創新中心,推進“雙帶頭人”團隊聚力技術變革創新,聚焦教育教學改革,激發專業升級和產業轉型發展的核心動力。

三、引領發展:實施“一融雙高”的黨建工作機制

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突出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持續完善“一三五”黨建工作體系,制定《關于深入推進“一三五”黨建工作體系的實施方案》,為黨建與事業發展“一融雙高”提供堅強政治保證、思想保證、組織保證。

所謂“一”,就是“一張藍圖”掌舵定向,做好黨建工作的頂層設計與系統謀劃。學校將“加強黨的建設”融入江蘇省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方案,列為學?!?63”提升計劃之首,實現黨建工作與學校中心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

所謂“三”,就是“三‘飛工程”上下貫通,立足“學校黨委—基層黨組織—全體黨員”三級框架,精準實施“頭雁領飛”“雁陣齊飛”“群雁奮飛”的“三‘飛工程”。學校聚力打造黨委總攬全局、黨總支與黨支部具體執行、黨員靠前行動的全鏈條工作格局,強化三層級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

所謂“五”,就是“五鏈耦合”賦能發展,打通黨建與事業發展的要素循環。學校堅持以“黨建鏈”為引領,用“黨建鏈”串起具有高職教育類型特征的“教育鏈”,從而提升支撐行業和企業發展的“人才鏈”、激活地方院校技術技能積累的“創新鏈”、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產業鏈”,深層次推動“城產教科創”融合發展。

在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的征程上,學校將謹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持續推進“一三五”黨建工作體系落地見效,堅決扛起江蘇省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的職責使命,以服務作貢獻,以創新謀發展,以黨建“一融雙高”跑出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賦能學校和城市共生共榮,同步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黨建高職教育
基于.NET的信息化黨建系統的設計與應用
關于加強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思考
新形勢下切實解決國企黨建工作弱化虛化問題的思考
人文主義視野下的高職教育研究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研究
微商思維在高職市場營銷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淺析高職院校學生厭學現象及應對措施
論高職生未來職業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