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推進課程思政全方位育人的有效路徑研究

2023-11-05 16:44崔凱呂寶雨
高教學刊 2023年30期
關鍵詞:高等院校教師隊伍立德樹人

崔凱 呂寶雨

摘? 要:在高校教育改革的過程中,一些新的教育成果相繼涌現出來,其中課程思政建設將思政課的優勢融入到專業課程中,推動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和專業技能的雙提升,更好地達到“立德樹人”的培養目標。該文結合本科教育的要求,對推進課程思政全方位育人的有效路徑進行研究,首先分析“立德樹人”與課程思政之間的內在聯系,其次分析“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課程思政育人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從四個方面分析論述“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推進課程思政全方位育人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立德樹人”;高等院校;課程思政;教師隊伍;全方位育人

中圖分類號:G64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30-0160-04

Abstract: In the education reform process of universities, some new educational achievements have emerged one after another, among which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has incorporated the advantag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s, promoting the doubl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reaching the cultivation goal of "fostering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better.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ive path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educ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by combining the requirements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firstly analyzes the inner connection between "fostering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and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en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educ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scope of "fostering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educ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scope of "fostering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from four aspects.

Keywords: "fostering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e teaching staff; all-round education

教育界近年來重視課程思政建設,思政課與專業課相互結合,在專業課中充分挖掘特有的思政元素。對于學生群體而言,其成長進步不僅需要系統的理論知識以及專業技能,而且還需要提升個人的思想道德修養?!傲⒌聵淙恕笔歉咝=逃闹匾繕?,其與課程思政建設密切關聯?!傲⒌聵淙恕敝畜w現了道德培育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性,這也是課程思政的建設要求。高校教師要在“立德樹人”以及課程思政的引導下,開展全方位育人,從而提升育人實效。

一? “立德樹人”與課程思政之間的內在聯系

課程思政這一教育理念是我國高等院校教學改革的又一重要成果,已經成為新時代推動高校教育和人才培育相結合的重要載體,更好地落實了“立德樹人”的教育使命?!傲⒌聵淙恕焙驼n程思政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 “立德樹人”是課程思政的內在價值基礎

“立德樹人”在結構上體現出“德”和“人”兩者的內在聯系?!暗隆庇兄按蟆薄靶 敝畡e,其中“小德”主要是在自我修養及修身層面,“大德”主要指的是政治、國家、民生等層面的道德內涵?!傲⒌聵淙恕敝械摹暗隆币浴按蟮隆睘橹?,“小德”輔之。高校培養人才時注重德育,強調學生在政治層面、社會層面、公共層面應具有的“大德”,其具有一定的戰略高度?!坝恕敝械闹匾獌热轂椤坝隆?,就其深層意義來看為“育大德”。高校要引導學生樹立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德”的內涵進行具體闡釋。同時明確“大德”和“小德”的關系和要求,這是高校育人的重點和核心,引導學生在“大德”中得以成長進步[1]。

“立德樹人”需要有具體的平臺作為“德”建設的重要載體。在高校眾多的載體平臺中,課程是最為重要且關鍵的。課程思政的出現,使得“立德樹人”中的“養分”分散在不同門類的課程中。從理念上來看,高等院校開設的每一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只是在育人層次、方式等存在差異。專業課程被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課程中,高校思政課程將不再在道德培育的領域“單獨作戰”,推動課程思政和思政課之間的協同高效發展[2]。

(二)? 課程思政是對“立德樹人”的具體闡釋

課程思政不僅在于傳授知識和技能,還在于全面提升個人的精神素養,這一新教育理念的實施,本質上是“立德樹人”的一種具體闡釋。

1? 課程思政體現了具有育人內涵的課程建構

雖然高等院校的課程在知識建構、技能建構等方面已經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但是不能夠離開課程本身具有的育人功能以及文化價值意義。課程思政是對學生精神世界與課程意義之間聯系的深層次解讀。推動學生精神層面的健康發展,從而達到“育人”的成效,這也是課程思政中蘊含課程建構精神的內核。

2? 課程思政體現了“以德為先”的育人價值追求

課程思政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立場出發,將這一對應關系定位為“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之間的統一”。在個人價值方面,重視“德才兼備”;在社會價值層面,強調“小德”和“大德”的結合統一。課程思政體現了高校對于學生精神素養成長的探索,也體現了對學生思想以及行為的價值引導過程。課程思政是弘揚“立德樹人”理念的新教育形式,體現了課程價值的終極思考[3]。

3? 課程思政體現了“立德”和“求知”有機結合的課程發展觀

課程思政的設置與實施,主要就是要將課堂教學所具有的教育價值充分發揮,將教學活動中出現的重“求知”輕“立德”的教學實踐進行扭轉,將傳授知識技能、推動學生成長與道德引導結合,從而將學生群體和國家發展、實現中國夢結合起來??梢哉f課程思政明確了高校課程的價值發展趨向,將“立德”和“求知”結合起來,實現國家意識形態、主流價值觀科學引導以及知識傳授的同頻共振,體現“立德樹人”的題中應有之義。

二? “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課程思政育人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高校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筆者通過實地走訪、開展網絡調查問卷的形式,對我國東部地區某省部分高校的課程思政建設進行了調研,在“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課程思政育人主要存在如下方面的問題。

(一)? 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識還不夠深刻

對于課程思政這一教學新理念,有的高校專業教師認為其等同于專業課程和思政課程的簡單相加,并且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多出一些“研究成果”,注重教學過程的展示及相關課題的申報。但是其所展示的教學成果和課程思政理念不相匹配,且科研成果也不能夠應用于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有的高校教師將課程思政簡單等同于思政課,并且將“立德樹人”理解為“講思政”,而對于在專業課教學中的“立德樹人”缺乏正確的認知和理解。除此之外,有的高校教師雖然了解課程思政的內涵,但出于完成教學任務的目的,在專業課教學中刻意地加上思政元素、德育元素等,使得教學顯得非常突兀[4]。

(二)? 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之間缺乏協同機制

盡管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在育人方面的理念和目標是一致的,在有的學校內部沒有建立良好的協同育人合作機制,缺乏合作的協同性。筆者在運用網絡調查問卷進行調研時,關于“你所在的高校是否建立基于專業課和思政課相結合的協同育人機制”這一問題,回答“已經建立”的占33.7%、“沒有建立”的占43.2%、“不清楚、不了解”的占23.1%。從上述情況可以看出,建立協同育人的工作機制已經成為高校推進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相融合過程中需要破解的難題。

(三)? 課程思政育人缺乏科學有效的教學體系

目前高校關于課程思政的教學體系建設還不夠合理。筆者在運用網絡調查問卷進行調研時,關于“你所在的學校是否具備‘課程思政’育人效果的教學體系”這一問題,回答“是”的占56.2%、回答“否”的占31.4%、回答“不清楚、不了解”的占12.4%。從中可以看出,針對課程思政育人的教學體系建設還不夠樂觀。有的學校在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建設上缺乏系統性,課程建設規劃布局缺乏內在聯系。另外,課程思政教學缺乏實踐性,過于強調理論教學,忽視實踐環節,尤其是缺少“第二課堂”的相關實踐內容。

(四)? 缺乏專業化的教師隊伍

專業課教師和思政教師之間仍然存在“兩層皮”的現象。專業課教師對“思政課程”研究得不深不透,在課堂上“不善于”講授思政課程的內容。一些高校以不同的形式對專業教師進行理論培訓,但是培訓的內容側重于學理論,沒有按照不同門類的專業課程進行分類,也沒有將理論培訓和專業課程充分結合起來。從高校對教師的招聘情況來看,更加看重教師的學歷以及對專業學科的教學能力,盡管在招聘條件上對師德方面做了相關要求,但是在具體招聘中無法進行科學的衡量,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的引領帶動作用發揮欠佳[5]。

三? “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有效策略

在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下,要按照“立德樹人”的工作要求,進一步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實施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思路,為社會培養輸送更多德才兼備的人才。

(一)? 全方位建設高校思政理論教學體系

課程思政各門類學科中的思政課程對“立德樹人”起到關鍵作用,要重點建設思想政治教學體系、提升思政教學水平。

1? 發揮好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

以“立德樹人”為思政課教學的重要目標與根本任務,將思政基本理論、社會熱點、國內外形勢以及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所思所想結合起來并導入到思政教學內容之中,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視角進行理論分析。要對課堂教學方法進行創新,特別是吸收微課、翻轉課堂等教學形式,運用情景模擬、案例分析研討等方法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性。思政教師要在多媒體課件制作、教學方案撰寫等方面加強研究,全方位提升課堂教學質量[6]。

2? 努力打造“第二課堂”實踐教學體系

要將“第二課堂”作為實踐教學的發展方向,重點抓好以下兩個方面:首先,要加大學生干部、業務骨干的培養力度。要從高校學生群體中培養一批思政理論及業務骨干,組成理論宣講團,定期舉辦強化思政理論主題培訓班,提升宣講團的理論掌握和運用水平。其次,通過齊抓共管的形式推進“第二課堂”實踐教學。高校的教學機構以及管理部門要在“第二課堂”實踐教學中發揮自己的優勢,對于實踐教學所需的資金、人員、機制和工作流程等加強配合,為“第二課堂”實踐教學的開展建言獻策,打造提升學生道德素養的精品平臺[7]。

(二)? 深入挖掘并運用專業課程的思政元素

將知識技能傳授和“立德樹人”結合起來,尤其是在專業課程中挖掘其內在的思政元素,將課程思政建設的要求落到實處。

1? 結合專業課程的特點挖掘思政元素

針對哲學社會類專業課程,應挖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研究成果,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社會實踐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針對工程技術類專業課程,將“立德樹人”和樹立工匠精神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在工程技術領域中吃苦耐勞的品質,努力成為技藝精湛的技術人才。針對人文藝術類專業課程,引導學生認真遵守意識形態要求,培養自己的藝術修養,將弘揚正能量貫穿于人文藝術的學習中。針對體育運動類專業課程,將其和德育教育緊密結合,引導學生培養形成健全的人格,在運動中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的優秀體育精神[8]。

2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具有示范作用的線上展示平臺

建立線上展示平臺可以包括三大范疇:首先,建設線上授課系統。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對思政理論課程資源進行整合,將線上授課系統分解成授課空間、理論資料查詢、能力提升、考核評價和學生管理等不同的版塊,實現教學管理的“全覆蓋”。其次,建設思政課程精品網站。打造本學校思政課的“精品形象”,在網站上第一時間發布思政課程的相關信息,對教學資源進行更新優化網站欄目,展示課程教案、課堂教學現場視頻等精品思政課程資源,方便師生在網站上獲取最新研究成果及相關資訊。第三,建設思政課程的交流互動平臺。打造微信公眾號平臺等媒介,方便師生以及學生之間在平臺上隨時進行交流,鞏固教與學的效果。

3? 建設一批特色的專業思政或者通識思政精品課程

專業課程方面,結合新文科“四新”建設、“工學結合”等理念,打造精品專業課程,例如針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可以開設中國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專業課程,中國傳統文化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必修課程,基于專業必修課來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思政領域的內容,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義。通識類課程方面,要以專題的形式開設必修的核心通識課程,結合最新的政策以及理論發展成果,讓學生接受更好的通識教育。例如一些高校開設了諸如大國方略、讀懂中國等精品課程,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

(三)? 進一步提升高校教師的育人水平

課程思政實現“立德樹人”的育人效果,教師隊伍建設是關鍵。

1? 通過培訓引導教師牢固樹立育德意識

高校應加大教師培訓力度。首先,在內容上要突出課程思政“立德樹人”的要求,選擇相關的理論進行專題培訓;其次,在層次上要采取分類以及循序漸進的方式,對于新上崗的教師、專業骨干教師、教學科研人員等要開展分層次、有針對性的培訓;再次,在形式上要力求培訓多樣化,采取“線上+線下”“理論+實踐”相結合的形式開展培訓,在培訓中強化教師的師德素養,并付諸到課程思政教學實踐中[9]。

2? 注重師生的高效溝通協作

要注重師生之間的溝通、協調能力建設。首先,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說教”模式,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聯動與合作關系。在課堂教學方面,要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和思考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臺。在校園文化建設及活動組織方面,發揮學生會、院系社團的作用,由教師組織策劃,并由學生團體組織實施。其次,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針對學生面對畢業后的去向、學業就業的壓力等,教師要發揮“心理醫生”的作用,幫助學生渡過難關。第三,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成長激勵和榜樣引導。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對學生多鼓勵和激勵,運用身邊的榜樣來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3? 打造專業化、多元化的教師團隊

要不斷擴大教師隊伍的范圍,一方面要借助“內力”,對本校的教師隊伍進行擴充,提升教師的育人水平。另一方面要借助“外力”,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人士擔任課程思政教師,除了專業課教師、思政課教師外,將各個專業的理論專家學者、行業企業精英等等都納入到教師團隊中,共同為高校的課程思政建設貢獻力量,同時要通過建立完善制度及機制,發揮教學團隊力量的優勢,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的結構。

(四)? 完善高?!傲⒌聵淙恕眳f同育人的教學工作機制

高校在強化“立德樹人”協同育人的過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相關工作制度,加強人財物等的投入,并對育人情況進行科學的考核評價,將“立德樹人”納入到良性的教育發展軌道。

1? 建立完善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工作制度

強化學校管理機制的“頂層設計”,使得課程思政各個環節的實施有著依據和保障。細化制度的工作流程,對于課程思政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立即整改,持續鞏固協同育人工作制度的實施效果。要強化制度的執行及督導檢查,及時對制度內容進行修訂和補充完善,對于制度中不符合課程思政的部分要予以淘汰,將協同育人的制度建設納入到高校的發展戰略之中[10]。

2?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經費的支持是課程思政建設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重要物質保障。高校要在經費上給予課程思政一定的傾斜。通過專項經費的劃撥來保障經費的使用,禁止出現私自挪用課程思政建設專項經費的現象;在課程思政課題項目的申報上給予資金上的支持,無論是試點還是立項課程都要給予支持,確保課題項目以及課程建設的實施,對于在“思政課程”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有著突出表現的院系,高校要給予一定的物質以及精神獎勵。

3? 開展常態化、科學化的考核評價

要定期針對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施情況給予考核評價,結合線下考核與線上考核,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考核評價的工作模式。高校要引入激勵競爭機制,將教師的薪資、職稱等與課程思政建設成效掛鉤,對于課程思政建設考核不通過的進行“一票否決”。除了學??己嗽u價之外,教師也要按照相關標準開展自我評價,及時地總結工作經驗,對教學中的誤區及時改進工作思路,達到課程思政建設的要求以及“立德樹人”的目標。

四? 結束語

課程思政的建設,對于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要本著“立德樹人”的要求,通過專業課的課程思政建設,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專業課,引導學生在提升專業技能的同時不斷強化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隨著課程思政建設的深入發展,對于專業課中思政元素的發掘將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教師要秉持著工作創新的思路,在培養人才方面進行多方面的探索,貼近學生的成長實際狀態,形成課程思政建設可供借鑒的經驗做法,在全方位育人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參考文獻:

[1] 熊曉梅.把握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的四個維度——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論述[J].現代教育管理,2020(8):23-29.

[2] 趙富學,陳蔚,王杰,等.“立德樹人”視域下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五重維度及實踐路向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0(4):80-86.

[3] 梁晴,劉東鋒,魏梓軒,等.大思政視域下本科應用型高校課程思政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20(6):53-56.

[4] 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43-46.

[5] 董輝,喬春英.應用型本科高校實現課程思政的難點與路徑探究——以河北水利電力學院國際商務專業《國際金融》課程為例[J].公關世界,2022(10):26-27.

[6] 鄭弦,陳智煒,陳嘉瀅,等.“雙一流”背景下研究生專業課課程思政實踐——以“項目融資方式比較研究”課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2(2):21-24.

[7] 馬寧.“立德樹人”思政要素與教學實踐相融合的三全育人模式研究——以法律文秘專業理論授課與實踐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22):206-207.

[8] 肖方婭.《財政學》課程思政實施路徑探討——以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金融學專業為例[J].遼寧省交通高等??茖W校學報,2021(1):81-84.

[9] 王學儉,石巖.新時代課程思政的內涵、特點、難點及應對策略[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2):50-58.

[10] 張宏偉.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現實困境與破解路徑探究[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1(6):68-70.

基金項目:中國高等教育學會2022年度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課題重點項目“雙碳背景下行業特色高校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22c

x0206);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學改革項目重點項目“‘科教’‘產教’雙融合下高等工程教育創新實踐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G2021-233)

第一作者簡介:崔凱(1979-),男,漢族,山東煙臺人,博士,教授,教務處處長。研究方向為高教管理,巖土工程。

猜你喜歡
高等院校教師隊伍立德樹人
務實求真的長春高新第二實驗教師隊伍
尚德學校的教師隊伍建設
當前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思考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淺析VB程序設計教學方法的改革
當代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研究
加強民辦高校中青年教師隊伍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