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賦能高校教育改革研究現狀與演進可視化分析

2023-11-09 05:49于兆吉耿雪園吳興偉
關鍵詞:聚類數字化數字

于兆吉,耿雪園,吳興偉

(1.沈陽工業大學 管理學院,遼寧 沈陽 110870;2.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大學 環境能源學院,浙江 金華 322103)

近年來,數字技術的不斷迭代升級與廣泛應用給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帶來了顛覆性變化,教育領域也呈現出終身化、數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等特點。2022 年初,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并將其列入教育部2022 年度工作重點。發揮網絡化、數字化、人工智能等優勢,豐富數字化教育資源和服務供給,創新教育學習方式,加快實現均衡教育、個性化教育、終身教育[1];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也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戰略[2]。2023 年2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也明確了數字建設的具體努力方向[3]。

因此,高校應通過數字技術創新、教學創新、教育資源共享、學習個性化等提高教育質量以適應數字時代教育的新需求。如依托數據挖掘(EDM)技術和智能輔導系統(ITS)的AI 交互式線上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學相長,激發創新思維,推動教學成果轉化,最終獲得“教”與“學”的最優組合。以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應用與評價為主題的虛擬教研活動,構建多學科交叉、多種技術融合的虛擬教研室,教師可通過平臺的實時交流(語音、文字、會議、直播等)和協同編輯等工具自由地建組建群,進行快捷溝通、無縫對接、高效溝通、快速分享。數字化賦能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模式,為高校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廣闊空間和新機遇,但同時也使教育教學面臨諸多新的挑戰和困境。在技術應用與推廣、師資隊伍培養、教學資源整合等方面都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一、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數據來源

為了解和發掘數字化賦能在高校教育改革中的運用情況(以下簡稱教改),依據CNKI 數據庫的數據資源,以“數字賦能”“高校教學改革”“數字化教學”“研究生教學改革”為主題,高級精確檢索近二十年收錄的SCI 來源期刊、北大核心、EI 來源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的文獻得到有效文獻1 671篇。

2.研究方法

通過對檢索得到的1 671篇文獻運用CiteSpace可視化軟件進行發文量、發文機構、高頻關鍵詞、關鍵詞聚類、熱點詞時間序列及突現詞幾個方面的分析,探索數字賦能高校教改領域的發展脈絡和變化。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1.發文量統計分析

通過統計數字賦能教育領域的年度文獻數量,可以部分推斷數字賦能高校教育改革領域的學術發展和理論研究。利用CiteSpace 對CNKI 數據庫中自2002 年1 月至2023 年6 月數字化賦能高校教改研究的相關文獻進行統計分析,得到文獻1 671篇,運用Excel 繪制出近20 年發文量變化趨勢圖,如圖1所示。

圖1 數字化賦能高校教改發文量

由圖1 可見,數字化賦能高校教改發文量總體呈上升趨勢。根據發文數量可以看出數字化賦能高校教改經歷了三個階段。2002~2010 年為發展階段,在此期間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人工智能技術、精密教學設備等高科技產品逐漸出現,在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法規中也指出要利用智能技術加快高校教育改革,構建完整的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學體系。高等教育數字化賦能課題受到國內學者重視,并逐年產出大量學術成果。2010~2019年為停滯階段,相較于第一階段呈現出波動式下降。隨著國家政策的逐步落實,學者們對于數字化賦能教改的重視程度逐漸減弱,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關注在線學習和效果評估。2019~2022年為回升階段,2022年的發文量也呈現了急劇上升的態勢。疫情改變了高校教學方式,推進了數字化賦能高校教改的速度,相關研究也隨之增加,其中主要是針對學生個性化學習和學習分析的研究成果。

2.發文機構分析

發文機構分析可以直觀地了解研究機構在數字化賦能高校教改研究領域的科研實力,以及對研究領域的關注程度。根據CiteSpace 的后臺數據制作出數字化賦能高校教改前10 發文核心機構排名,詳見表1。

表1 數字化賦能高校教改前10發文核心機構排名

通過表1 得知,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服裝學院時尚研究院及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在數字化賦能高校教改領域研究較早。根據整理文獻了解到,多數研究集中在數字化賦能高校圖書館方面,如圖書館的數據庫建設、數字閱讀推廣和數字化資源的整合利用等,在體育、思政教改等方面的研究相對稀缺。

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楊輝通過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影響因素的探討,從高校的角度探討如何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建立成熟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4]。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的張明斗、張蕊以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課程過程化考核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實施的必要性與現實性,并針對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深入剖析了課程過程化考核應避免的四大誤區[5]。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李韻婷、段靜、周麗云的研究為數字化賦能高校教改提供了重要的參考。為推進數字化賦能高校教改,可以探索如何整合創新創業教育資源,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業意識的培養,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新型人才[6]。這些研究為數字化賦能高校教改提供了寶貴經驗,可在實踐中加以借鑒和應用,進一步推動教育體制和教學模式的創新,培養適應數字時代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3.關鍵詞共現分析

關鍵詞共現分析是以關鍵詞在同一篇文獻中出現的頻率為基礎,對關鍵詞間的相互關系進行分析。關鍵詞共現可以發現高校教改中數字化賦能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若2 個關鍵詞出現在同一篇文獻中,則說明這兩個關鍵詞之間的關系較密切。運用CiteSpace 對1 671 篇文獻數據進行關鍵詞分析,繪制出數字化賦能高校教改高頻關鍵詞共現圖譜,如圖2所示。

圖2 數字化賦能高校教改高頻關鍵詞共現圖譜

由圖2 可以看出,在教學改革的相關研究中,數字經濟的圓形節點最為突出,數字化、高校、數字化教學和數字賦能圓形節點依次較為突出。數字技術、數字鄉村、數字化教學資源等領域的研究都有所涉及但熱度不高。吳愷、楊茜通過對教改課程的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以及與傳統的實踐實驗類課程的比較研究,發現教改課程在知識內容完善、教學方法創新和學生能力提升方面都取得良好成效[7]。陳廷柱、管輝提出教育數字化本質上是將數字技術融入教育系統的過程,即以特定技術手段為依托重構和優化教育系統[8]。劉勇、趙義瑾、文福安認為教育虛擬環境對不同技術類型、不同學段、不同學科、不同實驗周期學習效果的影響均不存在顯著差異,但影響程度有所不同[9]。于妍、藺跟榮認為數字技術賦能可以通過凝聚數字化共識、培養數字化人才、聚焦數字化治理、創新數字化評價,為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賦魂”“強基”“固本”“健體”[10]。馮仰存、吳佳琦、曹凡等提出技術壓力對教師數字化教學創新行為與工作表現均有顯著負向影響,TPACK 能力對教師教學創新行為與工作表現均有顯著正向影響[11]。

通過關鍵詞共現分析了解到,數字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教學方式的創新和教學質量的提升,提高學生的數字素養和信息技術能力,提供豐富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和學術資源,實現教學過程的數字化、智能化和個性化,以及賦能研究生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4.關鍵詞聚類分析

關鍵詞聚類可以揭示關鍵詞之間關聯性和相關性,關健詞聚類是由最大值的關鍵詞決定。數字化賦能高校教改關鍵詞共有12 個聚類,分別是#0教學改革、#1數字資源、#2數字賦能、#3高校、#4云計算、#5數字出版、#6數字閱讀、#7數字時代、#8普通高校、#9 人才培養、#10 數字人文、#11 建設。圖中序號越小代表聚類的關鍵詞規模越大,序號越大代表聚類關鍵詞規模越小,如圖3所示。

圖3 數字化賦能高校教改關鍵詞聚類

通過圖3 可以看出,在數字化賦能高校教改領域,近些年專家學者的研究重點集中在教學改革、數字資源、數字賦能、高校、數字技術等方面,許多聚類都有所重合,說明聚類之間的研究具有一定相關性,各聚類下的研究子領域正在向其他聚類擴展。圍繞聚類#3 高校的聚類出現大面積重合,形成一個較大的聚類,研究的主要內容為數字出版、數字人文和人才培養。因此可以看出,學者在數字化賦能高校教改方面的研究比較關注數字出版、數字人文和人才培養這些方面。

數字化賦能教改是當前教育領域的重要趨勢,其中數字資源、云計算、數字出版、數字閱讀等數字技術為教學改革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同時也為高校人才培養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數字人文資源。虛擬空間、虛擬教研室、嵌入式教學等技術打破了物理空間局限,形成多維交互的教學場景;基于大數據的學習過程將數據整合成可重復翻閱的數字資源;通過AI 智能攝像設備準確捕捉學習者認真程度的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把教師從繁重的重復性、機械性勞動中解放出來。在數字時代,高校應積極建設數字化教學平臺,在創新數字化教學模式的同時,注重教師與學生的全面發展。

5.研究前沿分析

通過突現詞分析,可以得到詞頻的時間分布、頻次變化和起始年份,用來探索該領域研究的前沿方向。通過CiteSpace 將數字化賦能高校教改突現值較高的突現詞探測出來(見表2),以突現值的大小為先后順序進行排列,整理出數字化賦能高校教育前沿術語及其持續的時間,并通過數字化賦能高校教育領域的前沿動向對數字化賦能高校教育的發展趨勢進行探索。

表2 數字化賦能高校教改前5突現詞

如表2所示,突現值排名前5位的是數字賦能、數字人文、數字出版、數字學術、數字技術五個領域。其中數字賦能的突現值最高,終止年份為2023 年,與其終止年份相同的是數字人文、數字學術和數字技術。汪淑雙、孫雅靜認為,通過數字化賦能教學,靈活運用數字信息技術,積極實施信息化教學模式,已成為當前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12]??缕?、宮平認為,數字人文研究的熱點主要涉及數字人文的基本理論、技術驅動的人文學術實踐的轉變,以及面向數字人文研究的基礎設施建設[13]。劉茲恒、涂志芳認為,學術圖書館空間的創造性、資源和服務多樣化是圖書館對數字技術和數字環境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的積極回應[14]。齊紅倩、張佳馨認為,數字技術的發展擴大了知識獲取渠道,提高了教育的公平性,為個體提供了便捷、靈活、沉浸式的學習方式,以及系統學習的機會,增強了受教育者的知識掌握能力和創造性[15]。

數字化賦能作為高校教育改革的創新舉措,在提高教學、資源、學術、出版、數字技術等領域都有著創新突破性的巨大潛力。未來的研究重點將圍繞數字人文、數字學術、數字技術展開。高校教育改革借助數字化手段和技術創新,將會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推動知識傳播和智能化教育,實現高校教育的發展和創新。

三、結論與建議

通過用知識圖譜以定量的方法梳理數字化賦能高校教育改革的研究脈絡發現,數字化賦能高校教育改革在提高教學質量、推動知識傳播和實現教育創新等方面具有巨大潛力。數字化賦能高校教育改革同時也面臨教學內容與資源質量、教學模式變革與接受度,以及如何結合多種嵌入式教學技術等方面的挑戰。針對以上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1)應注重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共享,構建更加開放和共享的數字教育平臺??梢酝ㄟ^引入相關數字化企業,圍繞校內外數字化設計實踐平臺建設、數字化學科課程體系建設、數字化技術融入學科教學場景、數字化特色師資培訓等方面實施改革。

(2)應注重加強教師培訓和學科專業發展,在提高教師的數字素養和教學能力的同時,進一步研究和發展個性化學習及學習分析的方法和技術,實現對研究生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的精準監測和評估。

(3)應注重加強跨學科研究和合作,促進數字化賦能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的創新和發展。同時,要善于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實踐經驗,為完善我國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參考。

(4)數字化賦能高校教育改革應同時加強研究生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的數字化平臺建設,實現不同階段的學生個性化學習和職業發展支持,整合教育資源,加強實踐教學與產業合作,以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職業競爭力。

綜上所述,數字化賦能高校教改是當前教育領域的重要趨勢。通過數字技術創新提高教育質量符合數字時代教育的發展趨勢。數字化賦能高校教育改革研究呈逐年增長趨勢,但仍存在一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是實現數字化賦能高校教育改革的關鍵,將為教育改革提供更好的支持。

猜你喜歡
聚類數字化數字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答數字
基于DBSACN聚類算法的XML文檔聚類
基于高斯混合聚類的陣列干涉SAR三維成像
數字化制勝
數字看G20
一種層次初始的聚類個數自適應的聚類方法研究
成雙成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