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世界遺產申報回顧與總結

2023-11-09 17:18張丕生陳耀華
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 2023年5期
關鍵詞:景邁山回顧總結

張丕生 陳耀華

摘? 要:鑒于景邁山古茶林資源特點以及文化景觀遺產特性,自2011年開展申遺工作以來,該項目陸續經歷了準備期、發展期、整治期和迎評期4個發展階段,各階段重點任務明晰?;仡櫬L申遺歷程,以下經驗值得借鑒,即系統挖掘世居民族歷史文化價值,同時統籌可持續發展的時代需求;建立管理機構,制定管理法規,依法依規加強遺產地科學管理;積極開展遺產教育與公眾參與,注重價值傳播與經驗交流。

關鍵詞: 景邁山;古茶林;遺產申報;回顧;總結

中圖分類號:G122? ? ? ?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90/j.cnki.issn2096-698X.2023.05.059-069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ingmai Mountain Old Tea Forest resources and cultural landscape heritage, since the launch of the World heritage nomination process in 2011, the project has gone through four development stages namely the preparation stage, development stage, renovation stage and evaluation stage, and have distinct key tasks in each stage. Looking back on the long nomination process for World Heritage, the following experiences are worth learning: systematically identify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s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 while coordinating current need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stablish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formulate managem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strengthen scientific management for heritage according to laws and plannings; actively carry out heritage education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pay attention to value dissemination and experience exchange.

Keywords: Jingmai Mountain;Old Tea Forests;world heritage nomination;review;summary

景邁山的遺產性質非常特殊。作為全球第一例茶文化景觀遺產,它既是農業遺產,也是鄉村遺產,因此其申遺過程既要保護自然環境,還要考慮人文的發展。在景邁山申遺13年的漫漫道路上,遺產價值挖掘、遺產地科學管理、遺產教育與公眾參與、價值傳播與經驗交流4個方面對其他遺產地的保護和申報具有積極啟示意義。

1? ?遺產申報過程回顧

自1992年世界遺產類型中增設文化景觀類別以來,這類反映人類聚落景觀或特殊土地利用的持續演進的世界遺產項目在不斷增加,尤其以歐洲的葡萄種植、釀酒相關的文化景觀占據主導,在1999—2007年間連續提名登錄,形成了歐洲葡萄莊園文化景觀系列。近年來,亞洲水稻梯田、南美咖啡、龍舌蘭等種植園等農業生產型景觀也陸續登錄。然而茶作為全球三大飲品之一,在《世界遺產名錄》中卻始終空缺。

我國西南地區作為全球著名的古第三紀孑遺植物庇護所,也是山茶屬的分布中心和起源中心。野生茶樹被人類發現之后逐步被大規模栽種,這一地區遂成為中國栽培型茶樹起源地。這一區域的云南省瀾滄江流域,位于橫斷山南緣,北回歸線附近。由于自然地理條件的適宜性,因此成為全球普洱茶的故鄉①。

景邁山在千余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5片規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古茶林和分布其中的9個傳統村落,以及古茶林之間的3片分隔防護林。其傳統的“林下茶種植”方式保存至今(圖1),同時傳承千年的傳統村寨及特殊的茶林種植維護技術、茶葉加工技術(圖2)、因地制宜的土地利用技術和村寨建設技術均反映出杰出的生態倫理與生態智慧。

在這樣優越的資源條件下,2010年,普洱市人民政府啟動了景邁山千年萬畝古茶園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工作,開始著手調查遺產區域情況,梳理資源,開展價值評估。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以下簡稱“景邁山古茶林”)自開展申遺工作以來,經歷了以下4個發展階段(表1)。

2011年,普洱市文化局委托北京大學陳耀華老師領銜開展景邁山古茶林遺產資源評估,編制申遺文本。首先在摸清資源本底條件后,向國家文物局提交景邁山古茶園文化景觀預備清單文件②。2012年,瀾滄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到:力爭普洱茶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獲得成功,景邁山古茶園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列入國家預備名單③。經過努力,這2個目標順利實現,這一年,景邁山古茶園進入我國文化遺產預備名錄,“云南普洱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也被公布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保護試點。2013年“景邁古茶園”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被世界茶葉委員會授予“世界茶源”的稱號。因此,這一階段的重要成果是進入世界遺產預備清單,并擁有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重要的保護地身份,從而為申遺工作奠定了基礎。同時,當地持續開展了景邁、芒景景區保護規劃、民房保護、環境整治等工作,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連續3年的普洱市和瀾滄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提出了對景邁山申遺工作的肯定和支持。

云南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視景邁山申遺工作。2014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道:啟動普洱茶申遺工作,強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歷史文化的保護[1]。

但是,城鎮化和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外部環境、市場和政策條件變化在促進當地居民生產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挑戰:①人地關系矛盾浮現。與我國多數鄉村地區人口外流情況不同,普洱茶市場的繁榮吸引部分外出、婚嫁的人口回遷,當地人口數量呈一定的機械增長,且增長率一直高于當地鎮、縣的平均水平;此外,村民擁有的宅基地面積差距呈擴大趨勢;再者,子女婚后通常與父母分戶居住,需要更多居住面積。多重因素促使人地矛盾逐漸浮現,長久以來的人地和諧關系出現了局部矛盾,導致傳統民居比例略有下降,現代建筑比例上升,當地建筑風貌存在傳統建筑、更新后的傳統建筑以及現代建筑等多種類型。②伴隨茶產業快速發展,旅游業崛起,傳統生產、生活方式和文化遭受不利影響。如,傳統干欄建筑建造工藝逐漸被更舒適的現代建筑替代;汽車、摩托車等使用引發了停車難和環境污染的問題;經濟收入差距拉大,一方面促進了村寨內部宅基地的流通與置換;另一方面也導致對建設用地資源的需求進一步增長;電子商務的普及對當地傳統文化與習俗造成一定沖擊,年輕人的生活方式逐漸向城市靠攏。

針對這些情況,普洱市政府連續3年(2016—2018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扎實做好景邁山古茶林和傳統村落保護管理,穩步推進景邁山古茶林申遺工作。具體包括: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啟動景邁山環境綜合整治3年行動,確保傳統村落風貌格局、自然生態、人居環境、人文環境得到有效保護[2-3]。同時開展各類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廣播影視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積極搭建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弘揚民族文化,抓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發展絕版木刻等特色文化[4]。相應地,瀾滄縣政府在2016—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強調:要推動文體事業日益繁榮,開展傳統村落風貌保護與整治,全面開展科技館和博物館陳列布展工作,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國家森林公園建設,完成普洱景邁山古茶林4A級景區創建,制訂《景邁山環境綜合整治3年行動工作方案》,全面推進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申遺工作[5-7]。這些工作的出臺為整治傳統村落風貌,保護遺產資源,奠定了堅實基礎。2014年翁基寨、糯崗寨、芒景村列入傳統村落保護名單。2017年景邁山古茶林列入云南瀾滄國家森林公園。

2018年,瀾滄縣成立普洱市景邁山古茶林保護管理局(以下簡稱“管理局”),作為縣級主管單位全面主持景邁山的保護、管理與申遺工作。2018—2021年,管理局通過成立市縣申遺工作組、編制村莊規劃、實施重點項目、實施環境綜合整治“百日攻堅”行動、開展文化宣傳等方式,開展了綜合、全面、科學的整治和保護管理工作。

自2018年開始,管理局委托北京大學團隊聯合云南方城規劃設計公司、北京國文琰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有限公司編制《景邁山景邁、芒景行政村村莊規劃(2021—2035年)》,經過3年的調研、規劃方案的多輪探討與完善。2021年,該規劃獲得瀾滄縣人民政府批復,成為景邁山各類規劃、建設項目必須依托的法定規劃。同時,針對發展期景邁山出現的人地矛盾等問題,管理局委托相關規劃設計單位編制景邁山重點文物保護規劃、風貌整治、建筑修繕導則等多項規劃和設計,成為指導傳統建筑修繕、新建建筑設計與建造實施的重要依據,為保護遺產資源和傳統建筑風貌確立了重要參考依據和標準。

在上位規劃和相關規劃的指導下,管理局結合當時景邁山申遺面臨的重要問題,圍繞環境整治、特色小鎮、遺產展示利用等多項內容落實重點項目,并編制規劃、落實建設和實施。其中,景邁山申遺“四中心”、遺產監測預警和“數字景邁”等重點項目已經落成;行政村展覽室、傳統村落展示點已建成投入使用。同時,高標準建設景邁山4A級旅游景區、景邁山田園綜合體系列項目。這些項目的實施為展示遺產價值、推動遺產教育啟智功能、帶動旅游服務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為保護遺產價值的真實性,管理局聯合申遺工作組④,自2020年12月1日起,全面啟動景邁山環境綜合整治“百日攻堅”行動。以市領導為領導小組組長,瀾滄縣領導親自掛帥擔任整治工作組組長,縣級各局辦均派駐工作人員駐地辦公,村組干部協同配合,形成自上而下的工作機制,全面開展遺產地區及沿線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針對村寨衛生環境的不足,不斷完善村規民約等村民自制機制,結合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加強農村衛生健康教育工作,通過召開群眾會議、家庭會議等方式,逐戶引導群眾自覺形成良好的生產生活習慣。瀾滄縣按照國家申遺咨詢專家及其團隊給出的指導意見,全面開展遺產地及沿線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并于2021年7月26日臨時組建成立了環境綜合整治“突擊隊”,35名處級領導、261名黨員干部駐村駐組蹲點,包戶包人,依托相關規劃內容和實施導則,從建筑及景觀、道路、基礎設施等方面入手,對景邁山環境進行全面整治,為保護景邁山遺產價值、提高人居環境質量、促進民族文化傳承、引導村寨良性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此外,圍繞景邁山的資源特點和價值,積極通過各類文藝、影視化作品開展文化宣傳。2019年,3集紀錄片《民族團結誓言》在央視播出,音樂劇《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入選全國優秀現實題材舞臺藝術作品。同年,《普洱市志》完成修編,《普洱咖啡》雜志創刊發行。2020年,電影《一點就到家》的上映又掀起了新一輪景邁山熱潮。這些文藝作品極大助力了景邁山古茶林的申遺和保護工作。2021年,普洱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確立茶產業為全市“第一”產業的龍頭地位[8]。2021年云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道:加強文化遺產和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傳統村落等保護傳承,支持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提高國際傳播能力,講好中國故事[9]。2021年年底,景邁山登上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成為中國唯一上榜的“2022全球最佳旅行地”。來自政府、民間、市場的力量共同推動了景邁山遺產價值的宣傳和科普教育工作。

2022年7月19日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申遺迎評指揮部,整合市、縣、鎮、村、組5級力量,依托專家團隊,形成高位化統籌、扁平化協調、集成化作戰、一體化落實的暢行機制,指揮部下設10個工作組3個專班,準備迎評工作。

(1)開展模擬檢查。2022年2月以來,國內專家對景邁山古茶林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進行模擬考察評估4次(國家文物局組織2次、市政府邀請2次)。通過自我檢驗、以訓代練,補齊短板弱項,讓現場評估的各個環節更完善、更專業、更順暢。4次

模擬考察評估全程按照國際專家現場評估的程序,采用會議和現場考察相結合的方式展開,申遺迎檢工作組、國際專家現場考察評估指揮部根據4次模擬考察評估期間專家反饋的128個問題與建議,及時進行改進。

(2)完成國際專家現場評估。根據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安排,2022年9月國際專家抵達景邁山開展現場評估(圖3)。此時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根據《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專家現場考察評估流動閉環管理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工作組采取了設置檢查點、提級管控等措施,劃分閉環內、外人員,并在評估各環節分別進行管控,全程跟隨評估專家。評估結束,按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的要求,對相關人員采取相應的防疫措施,保障了現場評估的順利開展,為第45屆世界遺產大會的現場評審打下了扎實基礎。

(3)組建申遺指揮部。迎評后,根據申遺工作重心的轉移優化了原指揮部,申遺工作組于2022年9月23日組建了申遺指揮部,下設7個工作組4個工作專班,確?,F場考察評估后的申遺工作機制不變、統籌力度不減。根據世界遺產評估機構的要求提供了全部補充說明資料。在籌備第45屆世界遺產大會期間,又再次優化申遺指揮部各工作組職能職責,確保工作任務的落實。

(4)參加世界遺產大會。2023年9月14日,由云南省政府和有關部門、普洱市人民政府相關人員共同組成的申遺代表團,前往沙特阿拉伯王國首都利雅得參加第45屆世界遺產大會,配合國家文物局開展宣傳、陳述工作,并親身見證了申遺成功的激動時刻。與此同時,景邁山各族人民以歌舞晚會等多種民族形式,熱烈慶祝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 ?申遺工作經驗總結

結合13年的申遺工作的開展及落實情況,景邁山的工作經驗集中體現為遺產價值挖掘、遺產地科學管理、遺產教育與公眾參與、價值傳播與經驗交流4個方面。

2.1? ?遺產價值挖掘

2.1.1? ?世居民族的歷史文化價值

景邁山古茶林歷史悠久,是完整保留了人工栽培茶樹這一過程的實物例證。景邁山古茶林是目前世界上所發現栽培型古茶樹數目較多、面積較大、歷史較長、茶樹個體年齡相對較大、保存較為完整的栽培型古茶林,是普洱茶重要產地之一,被譽為“茶樹自然博物館”,作為天然林下茶種植方式的起源地,和傳統村落一同見證了瀾滄江流域、中國和世界的茶文化發展,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縮影,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圖4)。

同時,景邁山傳統村落的形成和發展見證了布朗族(圖5)、傣族先民遷徙、定居于此并發展的歷史。三代傳統木構干欄式民居的演進過程見證了原住民適應當地氣候地形條件并相互影響的過程,對云南地區少數民族民居研究具有重要價值(圖6)。

2.1.2? ?可持續發展的時代需求

作為有機演進的活態遺產,景邁山申遺始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要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強文化保護和傳承,實現遺產資源永續利用和可持續發展。

(1)多規合一,科學統籌。近年來,管理局陸續邀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專家團隊編制了《景邁古茶園文物保護規劃》《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遺產保護管理規劃》《景邁山遺產地建設活動導則》《景邁山景邁、芒景行政村村莊規劃(2021—2035年)》 等,形成“多規合一”規劃體系,有效統籌協調區域保護利用,保證了遺產地居民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維系了和諧的人地關系。同時,這些管理規劃都已納入中國現有的法律法規和管理體系。

(2)找準定位,協調產業。遺產地以有效傳播遺產突出價值、公平合理分配旅游收益、負責任地開展旅游活動為準則,積極發展以生態旅游、研學旅游為主要內容的可持續旅游,將遺產保護與旅游發展有機融合起來。將保護好世界遺產地自然、社會、經濟、文化等組成的生態文化復合系統作為旅游發展基礎和重要目標,推動遺產保護與旅游發展同向互助,實現雙贏。

(3)配套設施,合理布局。各村寨按照展示利用定位和村落規模,結合現有民居建筑和接待設施,合理安排餐飲、民宿等商業服務功能,充分利用已有設施,避免重復建設,提高品質和服務水平,加強差異化經營方式。嚴格控制新建、改造旅游服務設施。通過山上觀光體驗游、山下食宿的服務方式,規范景邁山民宿餐飲行業市場管理。

2.2? ?遺產地科學管理

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及《實施〈世界遺產公約〉操作指南》的要求,景邁古茶林的保護管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規章,在我國文物行政管理機制下,與現行管理層級相結合,實行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納入國家、省、市、縣、鄉鎮、村、村委會等7級管理框架,依法開展保護管理工作。

2021年9月5—7日,國家文物局、教育部和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調研組赴普洱調研景邁山古茶林申遺工作,提出:“普洱市要準確把握形勢,樹立底線思維;嚴格按照申報標準,對照先進經驗和專家指導意見完善工作方案;在項目規劃和產業發展中,要處理好保護傳承與開發利用的關系,力爭把景邁山古茶林打造成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傳承遺產保護利用的典范?!笔∥奈锞置鞔_專人、派出團隊駐扎景邁山參與具體工作,給予了精準性督導、專業性指導、實操性示范。2020年啟動申遺迎檢工作后,普洱市委、市政府對申遺迎檢、消防安全、保護與利用等工作做出批示;分管領導駐扎一線參戰,考前調度、協調指揮,為遺產申報工作提供了保障。

為提升組織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普洱市成立了專門的景邁山保護管理機構。2010年縣級成立景邁芒景景區管理局,隨著工作推進,2019年市委、市政府將2010年股所級的管理機構升格為直屬于市政府管理的正處級事業單位,并于2020年5月成立了普洱市景邁投資開發管理有限公司,形成市委、市政府領導,管理局統籌協調,市縣有關部門配合,公司具體實施的運行體系。在景邁山管理局升格為市直單位后,瀾滄縣于2019年6月成立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及保護利用工作領導小組,以持續抓好申遺和保護管理工作。

同時,各級主管部門撥付專項資金用于景邁山的保護管理。國家文物局批準國保專項資金,市、縣近年每年投入4 000萬元。另外,還通過發行專債等方式,用于景邁山古茶林保護、管理、監測、展示等工作。

申遺工作始終堅持科學保護、規劃先行。管理局聘請多學科團隊開展景邁山遺產價值的全面研究,并編制申遺文本、景邁山村莊規劃等相關規劃內容。歷時13年,專家團隊現場調研與研討40余次,總結凝練了景邁山古茶林價值,編制了高質量的申遺文本。同時,《景邁山景邁、芒景行政村村莊規劃(2021—2035年)》獲得瀾滄縣人民政府批復,成為指導景邁山各類規劃、建設、工程項目的法定規劃,為保護遺產價值、協調人地矛盾、改善村寨風貌提供了重要法律基礎。景邁山世界遺產保護管理規劃,也為遺產保護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除此之外,管理局還根據申遺需求,組織成立了景邁山古茶林專家小組。與遺產保護管理相關的規劃、政策和措施的出臺與實施必須經過專家小組審核同意,以保障各類工作有條不紊地有序開展。

2.3? ?遺產教育與公眾參與

引導包括政府機構、當地社區、老人、學校師生、宗教團體在內的社會公眾等利益相關者參與到景邁山的保護管理中來。

2.3.1? ?政府參與

政府側重于組織制定法律規劃、加強保護管理、完善基礎設施、引導工作方向、開展入戶宣傳等。成立專門的社區工作組,在分組包片、入戶宣傳政策的同時多點發力。一是全面摸底排查國際迎檢期間農戶家事情況,及時分析研判并加以運用;二是引導農戶放松心態、建立信心,用貼近生產生活的話語把申遺故事講好,做到從容自信地面對專家的訪談;三是收集農戶反饋的問題并協調解決,將問題消弭于萌芽,確保申遺迎檢不受影響。

2.3.2? ?社區參與

社區層面側重于組織制定村規民約、成立自治組織、開展節慶活動等。一是形成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結合”的聯動共治機制,在制定村莊規劃、行政法規、技術規范等過程中,都召開利益相關者座談會,以此實現政府所需和居民所盼的高度統一。二是制定了古茶林采摘、管護,民居修繕、建設,森林保護、管養的村規民約,形成了完整的法律法規保護體系。三是以自救、互救為重點,創新建立160個“同心互助”聯動組(10戶為1組),組織組長進行消防安全“明白人”培訓,達到“1+N”的模式輻射效果,實現鄰里守望、戶戶聯防。旱季延用社區傳統防火機制,每個寨子都安排居民輪班敲鑼,提醒居民注意防火、安全用火。四是于2021年7月26日臨時組建成立了環境綜合整治“突擊隊”,著力針對風貌不協調建(構)筑物進行全面整治。同時,以同心互助組為抓手,通過黨員干部帶動,形成常態化衛生管理機制,進一步引導全民自覺開展人居環境的整治行動。

2.3.3? ?老人、學校、宗教團體參與

對老人側重于更廣泛和全面地宣傳道德規范和遺產價值,傳承弘揚茶祖文化和民族文化等。鼓勵老人在社區開班傳授、講習(圖7),對本民族文化遺產進行普及、教育。在學校開設非遺專題課(圖8),教授非遺文化、民族歌舞、茶道等知識,讓青少年了解景邁山歷史和遺產價值,認知、認同本民族文化,增強他們保護古茶林和傳承本族文化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并通過相關的宗教活動(圖9)宣傳遺產價值,積極鼓勵宗教團體的參與。

2.4? ? 價值傳播與經驗交流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在國內外多個場合強調不同文明之間平等交流、互學互鑒的倡議。合作交流是促進人類文明發展與建設的重要方式。景邁山申遺工作開展13年來,通過開展同類型世界遺產的考察交流,并舉辦研討會促進遺產保護管理工作的深入交流與學習。

為學習和借鑒我國其他世界文化遺產的成功經驗,順利推進景邁山古茶林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市、縣2級相關申遺工作人員及主要領導干部,先后于2013年、2017年2次前往紅河哈尼梯田考察學習,并在2017年連續考察了福建廈門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和重慶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偨Y了關于保護、管理、宣傳等若干寶貴經驗,具體包括:①建立研究基地,加強研究工作是基礎;②落實工作措施,保護遺產資源是重點;③堅持政府主導,依法推動是關鍵;④強化頂層設計,編制規劃是前提;⑤建立健全機構,完善體系是保障;⑥強化文化宣傳,爭取社會支持是動力;⑦協調旅游發展,產業助力是要務。

2019年10月24日,茶文化景觀保護研究和可持續發展國際研討會在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舉行。包括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文化景觀專業委員會前主席莫妮卡·盧恩戈在內的,來自中國、西班牙、斯里蘭卡、韓國、澳大利亞等9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20余名文化景觀研究領域的著名專家對全球范圍內的茶和茶文化景觀進行了專題研討,并分享了世界各國茶文化景觀資源狀況和相關研究成果,并就未來的保護研究提出建議、形成共識。

專家們實地考察了景邁山古茶林(圖10),認為景邁山古茶林具有很高的歷史、人文、生態、科研和品牌價值,并對普洱高度重視茶文化景觀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工作給予高度贊譽。本次研討會為景邁山古茶林的遺產價值的國際對比與總結奠定了堅實基礎。

3? ?結束語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茶的發源地和原產地,中國的茶文化對世界文明產生過重要影響。景邁山成為我國第57項世界遺產,不僅開拓了新的遺產類型,見證了我國農業文明持續發展的歷史,也有助于我國鄉村振興和農業遺產的保護和利用,更有助于世界文明互鑒[10]。

未來景邁山古茶林的保護與發展還需要在健全法律法規、規范管理辦法、加強基礎研究、協調產業發展、推動文化宣傳等多方面進一步完善。

作者簡介:張丕生(1986—),男,局長,學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世界遺產管理。E-mail:m13759027669@163.com.

通信作者:陳耀華(1966—),男,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風景區規劃與世界遺產研究。E-mail:chenyh@urban.pku.edu.cn.

①?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21年。

②? ?2012—2014年1月間的申遺文本中,遺產名稱均為“古茶園”,自2014年3月始,景邁山申遺文本中將遺產名稱由“古茶園”更名為“古茶林”,以充分顯示景邁山古茶林森林系統的內在和外在特征。

③?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人民政府《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

④? ?2021年7月1日,為促進申遺工作順利開展,普洱市聯合瀾滄縣人民政府,成立以市委市政府統一指揮、瀾滄縣委縣政府具體落實、各級各部門共同參與、申遺專家團隊積極配合的申遺工作組,工作組下設11個工作小組和15個專班,新增11名處級干部開展駐場工作,駐場 干部共計261人,及時處理現場各類與資源保護、遺產申報、建筑修繕等相關問題,做到有問題及時、科學處置,確保推動申遺工作的順 利進行。

參考文獻

云南省人民政府.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全文)[EB/OL].(2014-02-27)[2023-10-09].http://cn.chinagate.cn/reports/2014-02/27/content_31616708.htm.

普洱市人民政府.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EB/OL].(2017-03-21)[2023-10-09].https://www.puershi.gov.cn/info/19071/1062732.htm.

普洱市人民政府.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EB/OL].(2018-02-16)[2023-10-09].https://www.puershi.gov.cn/info/19071/1062742.htm.

普洱市人民政府.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EB/OL].(2016-02-26)[2023-10-09].https://www.puershi.gov.cn/info/19071/1062722.htm.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人民政府.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EB/OL].(2016-03-28)[2023-10-09].http://www.lancang.gov.cn/info/61037/531322.htm.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人民政府.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EB/OL].(2017-06-02)[2023-10-09].http://www.lancang.gov.cn/info/61037/531302.htm.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人民政府.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EB/OL].(2018-01-23)[2023-10-09].http://www.lancang.gov.cn/info/61037/531282.htm.

普洱市人民政府.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EB/OL].(2021-02-02)[2023-10-09].https://www.puershi.gov.cn/info/19071/1062782.htm.

云南省人民政府.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EB/OL].(2021-02-01)[2023-10-09].https://www.yn.gov.cn/zwgk/zfxxgk/zfgzbg/202104/t20210408_219964.html.

陳耀華.景邁山古茶林的價值認知[N].人民日報海外版,2020-08-10(011).

猜你喜歡
景邁山回顧總結
品茶養生 千年萬畝古茶林——普洱景邁山
中國茶的朝圣之山 茶旅“心”體驗
城市可持續交通行為研究述評
貼近實踐貼近學生創新方法
孕足月低位水囊引產聯合靜滴縮宮素的臨床觀察及總結
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之我見
關于中考作文的一點建議(一)
我國環境會計研究回顧與展望
景邁山:萬千寵愛于一身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考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