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社區更新規劃中的全過程公眾參與

2023-11-14 07:03文圖劉佳燕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李淵中交城市更新有限公司張友奇中交城市更新有限公司
人類居住 2023年2期
關鍵詞:城市更新全過程公眾

文圖|劉佳燕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 李淵 (中交城市更新有限公司) 張友奇 (中交城市更新有限公司)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是落實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社區更新,作為當代城市更新的關鍵內容,承擔著提升社區人居環境品質與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雙重重任。全過程公眾參與,是推進社區更新規劃應民需、聚民力、惠民生、得民心的根本保障,也是核心基石。

從城市更新到社區更新

縱觀全球城市更新演進歷程,呈現出從早期大規模拆除重建的空間現代化改造,逐步轉向目標更為復合、內容更加豐富的小規模、漸進式有機更新。更新內容從聚焦物質空間的改造,轉向同時兼顧社會經濟發展、文化傳承、環境整治、生態修復等多維度的協調與提升;更新機制從注重政府指令下的空間管理和結果的正確性,轉向強調多方協作的空間治理和過程的正當性;更新目標從一次性“大換血”、做新求量,轉向提質增效和可持續運營。

1. 共建后的社區花園

2. 邯鄲老舊小區改造中的公眾參與工作坊

上述轉型的一個重要落腳點就是鄰里社區,由此帶來可持續社區更新成為當代城市更新的核心內容。人們日益認識到,復雜社區問題的解決,既需要協同地方行動與城市戰略的整合性視角,又需要連接空間、社會等多維度的綜合性策略。另一方面,社會對于參與和包容性發展的訴求日益顯著,房前屋后、家園改造的相關內容成為匯集各方主體的重要吸引點,也是形成基層治理公共議題、推動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培育公共精神的良好觸媒。

社區更新,區別于城市更新,更強調“以人為中心”的民生效益;也區別于傳統聚焦物質環境改造、政府或市場力量推動下的住區更新,亦或是單個化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而更強調以完整社區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為指向,統籌多維度、全要素的提升,以及政府、市場、社會等多方主體的協同參與。它成為有效鏈接宏觀城市更新戰略與社區微更新、老舊小區改造等微觀行動之間的重要中間平臺和實施單元。

參與作為社區更新的核心價值

社區更新的一個核心特質,就是參與。這從本質上呼應了中央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根本理念,即充分發動全社會力量,參與到社區建設發展的全過程中,不僅共商發展議題,共享發展成果,更重要的是共擔主體責任,共建共治美好家園。

參與,不僅是一種方法,即發動社區和相關力量共同參與,提供有創造力的資源;也是一個過程,為多元群體提供平等對話和參與決策的機會,特別是為弱勢群體提供更多公平公正的發聲通道;更是一種價值觀,強調在相互尊重和包容發展的基礎上,實現責任共擔、價值共創和利益共享。

為什么要參與?從公共政策的角度,公眾參與有助于有效提升決策質量及其正當性,促進信息溝通,推動公民教育,建立共信共識,協調矛盾沖突,以及最根本的,體現公共價值。

3. 邯鄲老舊小區改造賦能培訓

4. 邯鄲老舊小區改造中的社區踏查活動

5.6. 邯鄲老舊小區改造中的公眾意見征集

進而從社區更新規劃的角度,實現全過程公眾參與更是尤為重要。一是有助于打開公共決策的“黑匣子”。更新規劃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未來性特點,公眾單看規劃方案通常難以理解背后復雜的技術考量和利益協調,容易產生不信任乃至質疑;或另一個極端則走向政府部門、專家的一言堂。公開透明、雙向互動的公眾參與,有助于避免精英壟斷,保障公眾的基本權益不受侵犯。二是有助于避免行政局限,保障規劃的合法性。盡管規劃法和相關條例中都提出要開展參與工作,但規定較為粗略,公眾參與能對部門在具體工作中的自由裁量權進行約束,也為規劃提供合法性基礎。三是社區更新涉及公共、半公共、個人等多種權益空間及其復雜關系,鼓勵公眾盡早參與到作為社區更新前端的規劃過程中,有助于擴大民意基礎,提升規劃的科學性和認可度。

公眾參與應貫穿社區更新規劃的全過程

參與應貫穿社區更新規劃的全過程,包括議題提出、愿景形成、方案設計、改造實施到運營管理等各個階段,它是保障更新工作順利實施的前提,也是實現更新后社區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參與不再只是“熱熱鬧鬧搞活動”,也不是“耗費時間的工作”,而成為一項重要且有意義的創造性工作。它不同于傳統的單向度的方案說明會,或是“少數服從多數”的表決會,而強調各類群體一起在公正平等、開放透明的過程中,交流思考、相互學習和培育共識,尋求多贏目標下的創造性解決方案。下面舉兩個參與式社區更新實踐案例。

7.8. 9. 10. 清河社區花園共同營建活動

一是結合邯鄲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參與式設計和賦能培訓。團隊通過舉辦社區開放日,廣泛征集居民關于小區改造的關注問題和迫切需求,作為改造清單制定的參考依據。同步組織專家授課,為街道和社區居干進行政策解讀和技能培訓。進而,聚焦居民高度關注的小區外部空間環境問題,將居民、專家,以及來自社區、物業機構、管理部門、施工方和社會組織的工作人員,進行混編分組,專業引導員帶領各組,分線路和主題在小區中進行現場踏查,在地圖和表格中詳細記錄興趣點、問題點、特色點等信息,通過開放空間會議開展個人分享、小組討論、組間交流,形成關于特色、問題的共識認知。在專業人員支持下,針對宅前空地、閑置車棚、鄰里中心等討論中特別關注的重要空間節點,利用圖紙繪制、卡牌組合、場景示意等工具,參與者共同探討可能的空間改造和再利用方式,更對改造后空間如何可持續運維提出了很多建設性意見,包括居民自主運維、興趣團隊參與空間活化和管理、營造社區社會組織孵化基地等,為后期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另一個是在北京市清河街道美和園社區的社區花園共同營建。針對老舊小區內因維護不足而幾近荒棄的宅間空地,團隊發動社區兩委、居民、社會組織和志愿者力量,共同進行場地調研、方案設計、場地改造與花木種植,最終一個基于“樸門永續”理念營造、綠意盎然的小花園誕生了。原來空地上種菜的居民因為從一開始就參與了方案討論,理解并接受了對菜苗部分保留、部分移植的改造方案,并成為改造過程的積極參與者。綠色公共空間的共同營建,不僅以低成本、易參與的方式提升了社區環境品質,而且老少咸宜,吸引了更多的家庭成員參與,增進了鄰里連結和協作意識。后續,圍繞花園命名、日常維護等居民關注的議題,團隊又組織了多次參與式活動,發動居民共同給花園起名和制定維護公約,向他們普及養護方式,開展家門口的生態課堂。

通過全過程公眾參與,有利于實現以下目標:一是明確問題界定,推動規劃實施。社區居民、當地社會組織和基層工作者對本地情況最為熟悉,并擁有豐富的地方性知識,吸納他們在規劃前期就充分參與,能讓問題界定和方案形成具有更好的地方適應性,獲得各方認同并順利實施。二是促進尊重與信任,增進鄰里連結。讓傳統規劃中的“人”從統計學意義的抽象數字,還原成鮮活、真實的生活主體和利益主體,在平等開放的對話和協作氛圍中,尊重每個參與者的立場、想法和體驗,構建緊密的信任網絡,這是營造社區共同體的基礎,也是助力更新過程克服種種困難的核心動力。三是推動社區賦能,強化公民意識。通過參與,推動各方主體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對集體和公共利益的關注,從旁觀者、抱怨者變為能夠理性分析和提出方案建議,并付諸實踐的積極行動者。

11. 參與式社區規劃與設計常用工具 圖|作者自繪

值得關注的是,公眾參與應是建立在社區再組織和賦能導向下的體系性工作,需要結合社區更新的特定目標、主體、任務、進程等,進行系統、合理的全流程設計,并因地制宜采用適宜的工具和方法。通過全面梳理國內外相關理論和實踐成果,結合團隊在地化的轉譯和再創造,筆者總結了適應我國當前參與式社區更新和社區規劃的常用工具,包括工作坊類、小工具類、共創產出類與社區激活類等四大類,共30個代表性工具,收納于《參與式社區規劃與設計工具手冊》一書中。希望能為實現“人人都可以是規劃師”提供支持。

猜你喜歡
城市更新全過程公眾
全過程人民民主與全過程民主立法
防止大拆大建!廣州正式發布城市更新5個指引
定調!廣州城市更新由國企主導!
土建工程中全過程造價管理的有效應用
公眾號3月熱榜
城市更新,讓生活更美好
公眾號9月熱榜
公眾號8月熱榜
公眾號5月熱榜
TOD/城市更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