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向自然學習”到“在自然中成長”

2023-11-14 07:03文圖沈瑤湖南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胡筱萍湖南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古谷誠章日本早稻田大學創造理工學部教授通訊作者
人類居住 2023年2期
關鍵詞:研學科普城鄉

文圖|沈瑤 (湖南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 胡筱萍 (湖南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 古谷誠章 (日本早稻田大學創造理工學部教授,通訊作者)

2021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在《關于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增加兒童校外活動空間,加強兒童勞動教育、課外實踐、科技體驗、素質拓展等校外活動場所設施建設”,這為城鄉各類自然研學場所的建設提供了政策支撐?!半p減”政策的出臺,更是讓兒童自然游戲、自然教育的研學場所建設備受社會關注。當前,我國正步入生態文明建設新時代,如何從娃娃抓起,提升全民自然資源保護意識,合理利用城鄉自然資源,探索當代兒童自然研學與城鄉自然資源保護利用的多維聯系和雙向作用是十分有價值的研究課題。

城鄉兒童的自然研學空間

2013年,國務院印發的《國民旅游休閑綱要》中提出,將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近年來,國內部分發達城市自然研學教育試驗基地呈現出快速增長的勢頭,不少團隊都展開了與之相關的活動探究,并將其打造成為相對成熟的產業化鏈條,如:上海長島文旅研學基地、望山學院1望山學院成立于2015年,依托于土人設計,引入北京大學國土海綿實驗室等科研團隊,通過城市與鄉村相融合的教育實踐,讓教育回歸日常生活,打造未來生活方式的“驛站”。等。盡管當前國家已出臺一些政策文件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但對于自然研學空間資源系統性規劃的理論與實踐探討仍十分缺乏。本文以樸愿博野有機農耕科普園和日本東松島市森林學校為調研對象,從地理位置、自然教育活動、場域空間運用等層面,通過詳細對比分析歸納出自然研學空間的營造模式,構筑兒童、家庭與城鄉自然的立體共生關系,讓兒童不僅能在城鄉的各類自然中研學療愈,還能學會在自然中生存、感知并保護自然,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雙向賦能。

2. 日本東松島市森林學校場地導覽圖 圖|胡筱萍 繪

3. 馬蹄形瞭望臺建成圖圖|古谷誠章 提供

4. 宮野森小學校實拍圖圖|古谷誠章 提供

可持續發展啟示:日本東松島市森林學校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宮城縣東松島市遭受地震和海嘯襲擊,山下房屋被淹沒,為了安撫“3·11地震”災民,阿凡森公益財團將受災的居民邀請到長野縣森林學校休養參觀,以此為契機和東松島市建立復興協定,在高臺處重建被海嘯淹沒的東松小學校,這也是一所以森林為教室的“森林學?!薄獙m野森小學校。

學校所在森林歷史悠久,是受保護的國家級自然資源,該學校的教學體系是以森林保護和環境教育為主線展開,旨在讓人們在更好地認識自然的同時培養兒童在自然中生存及防御災害的能力。宮野森小學校是日本第一所公立森林學校,成立有森林學校委員會,在當地市民、兒童、學生們的大力協助下,2013年6月,學校完成了作為復興森林象征的樹屋“Tree Dragon”。2014年,古谷誠章研究室受委托設計搭建與災害教育相結合的瞭望避災場所——“馬蹄瞭望臺”,所用木材均由當地的村民和工匠一起牽馬托運,體現了對大自然中動物生命能量的尊重和對生存能力的激發。

該瞭望臺位于山上視野最佳的地理位置,恰好能看到被海嘯淹沒的平地,它是方便孩子們平時游憩的瞭望臺,也是教育孩子們敬畏海嘯威力、敬畏自然的學習平臺,更是在海嘯災難發生時,兒童可以第一反應并能獨立安全前往的避難臺。2015年,研究室所建的“聲音避難所”也有同樣的生命教育功能,日常生活中孩子們可以在此聽鳥叫、療愈身心并與大自然對話,而在災難發生時,它也會立刻變成大家的臨時避難場所。

5. 森林學校工作實拍圖(右一:古谷誠章,右二:afan森林財團創始人C.W.Nicol)

6. 森林學校戶外課堂實拍圖圖|古谷誠章 提供

7. 建造團隊用馬為“聲音避難所”建造運輸木材 圖|古谷誠章 提供

8. 樸門花園活動場景實拍圖

9. 森林游戲場實拍圖 圖|任毅 攝

宮野森小學校在森林中搭建的“森林教室”,即是開展自然學習的教室,也是訓練生存能力的教室,具有自然保護和兒童自然教育雙重屬性,使森林中的自然教育空間變成了培養兒童生存能力的重要載體和工具,從而讓孩子們用不同的視角看待身邊的自然,學習更為智慧與自然的生存方式,為我國自然教育體系結合自然資源構建提供了有意義的參考。

新少年下鄉計劃:樸門永續設計研學營

近年來興起的城鄉互動自然教育研學熱,大多發生在離城區1小時車程內,自然資源豐富的近郊鄉野空間?;诖?,2022年湖南大學兒童友好城市研究室聯合位于長沙縣黃花鎮的樸愿博野有機農耕科普園,特邀旅居湖南的英國資深樸門園藝師凱文(Kevin)老師作為特別顧問,開展以青少年為主體的“新少年下鄉計劃——樸門永續設計”研學活動。樸愿博野有機農耕科普園初期是以銷售有機蔬菜和農產品為主,隨著市場環境變化以及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2014年,正式發展科普教育,建設“呱哩自然學堂”,重塑自然農園、戶外游戲場、動物喂養區、自然博物館等自然研學空間,將自然研學、親子活動植入到農場的各個空間場域中,并與長沙各中小學、高校建立研學合作,打造多元發展的農耕體驗自然教育學習模式。

樸門永續設計研學營便是在同兒童友好城市研究室建立研學合作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新自然教育學習模式,旨在讓久待城市的孩子們,與一群優秀的專家合作,親手設計營建一座樸門花園,重新體驗自然、感受自然、交流自然、理解自然、感悟自然的“生物多樣性”,不僅僅只是環??沙掷m的概念,更是建立了城市與鄉村、大學生與孩子們、人類與自然良好的互動關系鏈。

樸門永續設計研學是以農耕科普園場地為載體,合理利用鄉村土地資源,打造“輕拓展+科普體驗+食育課程+營造搭建”的系列自然研學模式,以關注兒童在自然所蘊含的生命成長動態性為核心,實現生物療愈、種植體驗、空間營造與科普教育相融合,探索鄉村郊野空間自然學園轉型發展的鄉村振興新模式,從而營造城郊鄉野中的兒童自然研學空間。

11. 樸愿博野有機農耕科普園場地導覽圖 圖|胡筱萍 繪

結語

12. 呱哩自然博物館實拍圖

13. “小雞暢想”樸門永續設計研學夏令營成果展示 圖|胡筱萍提供

14. “樸門花園”兒童友好標識牌圖|胡筱萍 提供

通過中日兩個國家的典型自然研學空間案例分析,將傳統自然空間的教育功能內涵和外延進行擴展,通過解析日本早稻田大學古谷誠章研究室在3· 11震災后的森林學校設計實踐,以及湖南大學兒童友好城市研究室在樸愿博野有機農耕科普園的日常自然研學實驗,分析歸納出“生物療愈、生命研學、生存體驗”三類適用于住區、鄉村、森林等場域的自然研學空間模式。一方面這兩個研學空間案例因地理區位原因,可利用的自然資源及活動場景各具特色,為自然場所轉型提供了能具有沉浸感和高質量的自然教育場景的可能;另一方面,也為城鄉自然資源的保護與多維利用,提供了以人為本的規劃建設新路徑。這具體表現在其可引導兒童及其家庭同參與形式之間關系的建構,如:生物療愈會以兒童自發參與為主,公司員工及社會志愿者引導參與;生命研學以企業單位主導,聯合各大中小學資源引導更多的城鄉兒童參與;生存體驗則以地方財團資助的形式,聯合學校參與并引導社會組織自發參與其中。自然研學空間應針對兒童所處的生活、生產、生態空間,通過兒童友好設施的相關保護性開發和合理利用,使其成為自然教育的高附加值空間,進而探索城鄉兒童自然研學空間的營造發展模式。

兒童自然研學空間的營造是為了讓更多的兒童不僅能在自然中學習、向自然學習,還能學會在自然中生存,實現兒童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雙向賦能。從而展望更具系統化的城鄉自然研學空間規劃體系,拓展兒童與城市自然、鄉村自然持續聯結的空間營造途徑,對于兒童的全面發展、城市的高質量發展以及鄉村振興的意義都是重大而深遠的。

猜你喜歡
研學科普城鄉
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科普達人養成記
把研學從省內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國外
研學之旅
城鄉涌動創業潮
科普連連看
科普連連看
城鄉一體化要兩個下鄉
縮小急救城鄉差距應入“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