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動教育模式在普通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2023-11-22 09:55吳舒文張曉紅
體育教學 2023年10期
關鍵詞:普通高中比賽模塊

文/吳舒文 張曉紅

“運動教育模式”是美國體育教育家西登托普(Siedentop)提出的一種課程與教育模式,經過幾十年的打磨和完善,其理論體系已經非常成熟。但其是否適合我國的學情?如何應用?需要注意哪些事項?作為一線體育教育工作者,如果我們要將“運動教育模式”引入自己的教學中,必須先厘清一些核心要素,并結合我國以及本地區的學情,加以完善。

一、引入運動教育模式時,應注意國內外學情的不同

(一)國內外每學期課時數不同

筆者查閱了多篇有關運動教育模式的相關文獻,其中對課時數都有相同的介紹:“運動教育模式將一個學期的體育總課時數劃分為若干個運動季,一個運動季一般分為練習階段、季前賽階段、正式比賽階段和季后賽階段,每個運動季20課時以上?!薄镀胀ǜ咧畜w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中提出高中學段:體能1個模塊,健康教育1個,必學選修10個模塊,每個模塊18節課。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由于學?;顒?、天氣、場館等因素,國內很多學校能真正開展的體育課實際低于36課時/學期。而極少部分學校每周為學生安排了3節體育課,課時數就比較充裕了。

如果我們以一個模塊18節課為一賽季,課時顯然非常緊張,如果以一個學期2個模塊為一個賽季,課時似乎又多了點。因此,普通高中在引入運動教育模式時,必須根據本校情況對每賽季的課時數進行必要調整。

(二)國內外課堂時間不同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會思考按照“三段式”“四段式”教學分段,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滿足于大量的分組競賽?西登托普開展“運動教育模式”的課堂時間是否和我國課堂時間相同?一篇“運動教育模式”的課堂為90分鐘,而我國普通高中一節課時間為45分鐘。結合上文說的課時因素,我們需要認真評估“運動教育模式”中賽季的時間(表1)。

表1 運動教育模式課堂時間分配表

(三)家、校、社運動氛圍不同

由于各種因素,國內普通高中學生無論從在校時間、課間活動時間、課外活動時間等都與國外不同。加上家庭、社會等各方面因素,使國內外家、校、社等環境給高中生營造的運動氛圍有著較大差別。這些也間接導致了國內外學情的差異。

二、普通高中體育教學中運動教育模式的應用

(一)運動教育模式與課程“必修選學”模塊教學內容高度吻合

課程標準的“必修選學”部分提出各運動項目由相對完整的10個模塊組成,其中每個模塊18節課。模塊1~10之間呈相互關聯、銜接遞進、螺旋上升和逐漸拓展的關系。強調在教學中將多種技術技能融合,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創設多樣運動情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能力,發揮學生學習潛能,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運用結構化的技戰術解決遇到的情況。

運動教育模式借助建立學習小組、角色體驗、多種比賽情境、調整比賽規則等元素,創設真實的比賽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更便于教師在比賽情境中進行專業的技戰術指導。

以筆者學校排球項目為例,各模塊教學設計中創設的比賽情境與運動教育模式高度吻合(表2)。學段初期以個人PK賽或小組PK賽(非對抗類)為主。從第三模塊起,隨著學生個人技術的提高,將學生分成若干小隊,由初期的“體驗比賽”“簡化規則比賽”到“標準規則比賽”;由教師組織的“課堂對抗賽”,到學生自己編排的“淘汰賽”“單循環積分賽”以及“明星賽”等,通過多樣的比賽形式,在教學中創設真實的比賽情境,達到“教會、勤練、常賽”的目的。

表2 高中學段排球10個模塊教學內容及比賽情境對照表

(二)運動教育模式能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中明確強調,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應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從課程設計到課程實施的各個環節,遵循高中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充分關注學生的興趣和需求,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運動教育模式正是通過組建學習小組,在教學中通過“教練”“裁判”等角色分配,實現學生間合作學習和同伴教授的過程(圖1)。賽季中,通過運動員、裁判、賽事記錄員等角色分配,強化學生主體意識。賽季后,通過明星賽、總結與表彰等環節,再次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圖1 “隊長”(左)糾正隊員動作(右)傳球技術動作

(三)運動教育模式可有效促進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核心素養的養成

《課程標準》提出“體育與健康課程核心素養”的概念,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等方面。運動教育模式的核心目標是“教學生,讓他們參加更加有意義的活動,使之成為有運動能力(熟練掌握運動技術、理解并合理運用戰術、能配合實現目標)、有運動素養(熟悉運動文化,擁有豐富運動知識,樹立正確運動價值觀)、有運動熱情(熱衷于運動、積極參與、極力推廣體育活動)的運動參與者?!倍唠m然在表述上有區別,但有很強的關聯性,目標一致(圖2)。運動教育模式在整個賽季里,通過“賽前學練”“游戲競賽”“角色體驗”等特色元素達成教學目標,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

圖2 運動教育模式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仍以筆者學校排球項目為例,通過實踐,排球選項的學生由自墊、傳技術→2人墊、傳綜合練習→多人間綜合練習→簡單比賽→簡化規則比賽→課余自發比賽……對比之前,有了明顯變化。雖然目前該年級學生還處于“簡化規則比賽”的階段,但他們已經在課余自發組織開展友誼賽,并帶動其他同學參與(圖3)。

圖3 課余時間我校三片排球場學生自發比賽

三、普通高中體育教學引入運動教育模式的建議

(一)教師需對運動項目有充分認識和深刻理解

運動教育模式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強調學生的合作學習和同伴間的相互教授。同時,更加要求教師對該運動項目的認知與理解,以及教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只有教師對該運動項目的理解全面深刻,才能準確分析教情、學情,并由此構建完善的學段計劃、模塊計劃、賽季編排等。

由此,筆者建議青年教師應先由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始,在積累一定的教學經驗后,逐步引入運動教育模式,并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學風格。

(二)合理調整賽季前、賽季中、賽季后的課時占比

由于各項目運動方法、競賽方式不同,在引入運動教育模式時,需根據各項目特點正確處理“教會、勤練、常賽”的關系,合理調整賽季前、賽季中、賽季后的課時占比。如,足、籃、排三大球項目比賽時場上人數較多,需要更多時間用于小組內練習與配合,對賽季前的練習階段課時分配權重應較大。賽季中,可以通過單循環賽事編排滿足競賽需求。小球類項目以單人、雙人比賽形式居多,比賽時間短、節奏快,比賽與練習可以同步進行,因此可以將更多課時放在賽季中,通過雙循環、團體積分的形式開展競賽。武術、啦啦操等表演類項目可以將更多的課時用于學生動作創編、互助學習,并在一個模塊中安排多個單元分別評比的方式滿足競賽需求。

由此,筆者建議教師在運用運動教育模式時,需根據各項目特點靈活調整,在教師指導、伙伴學習以及教學比賽中找到平衡點。

(三)構建全面、嚴謹、公平的評價體系

體育與健康課程提倡多元評價模式,注重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對性評價與絕對性評價的結合。運動教育模式以賽季競賽為主,對學生個人的評價更需做到多元、客觀。

由此,筆者建議教師可在設計評價體系時,在多個情境中運用多種方法量化并記錄學生平時的綜合表現。如,除了小組賽季成績外,學生的個人技術統計、課堂參與度等都可納入評價依據中,構建全面、嚴謹、公平的評價體系。

總之,運動教育模式作為課程模式的一種,在當前課程背景下有其獨特的優勢。教師可以根據運動項目特點和個人教學風格加以調整和運用。當然,我們一線體育教師應清楚地認識到,引入運動教育模式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教學,切勿“生搬硬套”,盲目跟風。尤其是青年教師在形成成熟穩定的教學風格前,需認真打磨自己專項基本功及課堂把控力,站穩課堂。切勿做“甩手掌柜”,全部交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仍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自主學習、競賽的前提,是教師在課前認真細致的策劃。

猜你喜歡
普通高中比賽模塊
28通道收發處理模塊設計
“選修3—3”模塊的復習備考
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嘗試、困境與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與實踐
選美比賽
比賽
最瘋狂的比賽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擇校生
普通高中教育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進氣模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