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助推共同富裕路徑探討

2023-11-29 20:37陳瑜
河南農業·教育版 2023年11期
關鍵詞:社會實踐共同富裕大學生

摘要:大學生社會實踐不僅培育時代新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還為共同富裕搭建橋梁紐帶,營造良好氛圍。新時期,大學生社會實踐助推共同富裕要以理論宣講實踐傳播共富理念,以教育關愛實踐推動教育優質均衡,以科技支農實踐助力鄉村振興發展,以愛心醫療實踐服務健康中國,以社會治理實踐夯實共富基石,以生態文明實踐為社會發展注入持續動力,以就業創業實踐賦能共同富裕。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實踐,共同富裕

一、大學生社會實踐對共同富裕的重要意義

(一) 培育時代新人

共同富裕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民的接續奮斗才能實現。大學生社會實踐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渠道,其實施的初衷是培養大學生的家國情懷,提升其能力水平、錘煉其堅毅品格,使其真正地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逐步成長為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多年來,高校通過社會實踐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擔當有為的青年英才,未來還將源源不斷地為共同富裕注入新鮮活力。

(二) 推動社會發展

大學生社會實踐緊跟時代發展設置實踐主題、組建實踐團隊,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通過開展各級各類文化藝術活動豐富大眾業余生活,提升國民基本素質,推動城鄉精神文明建設;通過深入企業、農村參與技術指導、產品開發、科研攻關,推動相關領域技術革新、產業發展,縮小收入差距,實現脫貧致富;通過實習實踐、掛職鍛煉、志愿服務等,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推動和諧社會建設。

(三) 搭建橋梁紐帶

高校是高層次人才的蓄水池、是科技創新的試驗場,也是先進文化的傳播地,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和人才支撐,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支柱力量[1]。大學生社會實踐是連接高校和社會的重要渠道和橋梁紐帶。高校通過社會實踐向城鄉傳播先進的文化理念,為城鄉發展提供人才資源,為農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地方通過社會實踐與高校建立全面合作,引導大學生實踐在鄉村、工作在鄉村、創夢在鄉村,助推鄉村振興。企業通過社會實踐與高校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共同助推高質量發展。

(四) 營造良好氛圍

共同富裕需要全民參與,只有對共同富裕有了充分的認識和了解,才能更好地投身并推動共同富裕的實現。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社會實踐發揮了很好的宣傳動員作用。團中央、各省市以及各大高校通過組織動員大會、啟動儀式、總結表彰大會等活動,號召廣大青年師生奔赴山海、躬身實踐。大學生實踐團隊走街串巷、上山下鄉,猶如點點繁星閃耀在城市和鄉村的各個角落,讓共富夢深入人心。各大媒體平臺競相報道,讓共同富裕的奮斗旗幟高高飄揚在祖國大地。

二、大學生社會實踐助推共同富裕的歷史審視

1983年10月,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印發《關于紀念“一二·九”運動四十八周年開展“社會實踐周”活動的聯合通知》,大學生社會實踐以官方正規方式正式開啟。隨著1987年6月國家教委、共青團中央《關于廣泛組織高等學校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意見》和1992年6月中宣部、國家教委、共青團中央《關于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高等學校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意見》的陸續出臺,大學生社會實踐作為社會主義建設合格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被納入高校教學計劃和教育行政部門重點工作,社會實踐活動逐步走向制度化、規范化,內容和形式更加豐富多彩,覆蓋面和影響力不斷擴大。1996年12月,團中央、國家教委聯合下發《關于深入持久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幾點意見》,明確提出要讓社會實踐更好地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建設的大局服務,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服務,這標志著大學生社會實踐重點任務發生根本轉向,其重心開始由大學生自我鍛煉成長向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轉變。1997年5月,中宣部、國家教委、團中央、全國學聯印發《關于開展中國大中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的通知》,轟轟烈烈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全國范圍正式啟動并一直延續至今。隨著2005年《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和2012年《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的出臺,大學生社會實踐逐步走向完善。

筆者對2013至2022年這十年間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進行了全面梳理,總結了大學生社會實踐幾個特點。一是主題特色鮮明,時代感強。團中央“三下鄉”社會實踐每年結合時代背景、國家戰略發展需要和年度重點熱點話題確定實踐主題,如2013年的“實踐激揚青春志,奮斗成就中國夢”、2018年的“青年大學習奮斗新時代”以及2020年的“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助力脫貧攻堅,投身強國偉業”等,既體現了時代特征,也彰顯了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擔當作為。二是參與人數眾多,覆蓋面廣。除2020年至2022年受疫情影響未提出具體人數要求外,2013年至2019年團中央每年組織至少500萬人次的學生參與各類社會實踐活動,涉及大學、高職以及中專等各個層面,這還僅僅是團中央層面,各省市以及高校組織人數尚未計入其中。三是重點內容突出,任務明確。經過多年探索,大學生社會實踐基本形成了相對固定的組織方式,團中央每年圍繞理論普及、國情社情觀察、依法治國、鄉村振興、民族團結等內容組建社會實踐國家級重點團隊,重點團隊數量少則800,多則3000。四是專項行動精準,針對性強。團中央每年聚焦國家重點難點問題,聯合社會有關方面開展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專項行動計劃,如聚焦脫貧攻堅,連續多年組織開展全國農科學子助力脫貧攻堅、助力精準扶貧、投身打贏脫貧攻堅戰等專項行動計劃;聚焦鄉村振興,連續多年組織開展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村土地利用規劃編制志愿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智慧城鎮調研等專項行動計劃,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和諧社會建設奉獻了青春力量,充分彰顯了大學生的時代擔當。

三、大學生社會實踐助推共同富裕的路徑探討

共同富裕并不僅僅是經濟富裕,而應當是全體人民普遍達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強、環境宜居宜業、社會和諧和睦、公共服務普及普惠的狀態[2]。因此,大學生社會實踐應當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方面發力,共同助推實現共同富裕。

(一) 以理論宣講實踐傳播共富理念

一是積極組織開展共同富裕理論宣講實踐活動,組織和培養一批理論基礎扎實、積極熱情洋溢、傳播能力強的青年講師團和青年宣講員,深入城市社區、鄉鎮農村、山區海島、廠礦企業等,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治國理政新理念、共同富裕方針政策開展多種形式的普及宣講活動,讓共同富裕理念可見可感可知,真正深入人心。二是著力開展共同富裕成就觀察調研實踐活動,讓大學生以校園媒體記者的身份深入基層和前沿陣地實地觀察和調研脫貧攻堅、振興鄉村、增收致富的全過程,總結梳理共同富裕的典型經驗做法,在解讀共富密碼的同時,讓廣大青年學生在實踐中堅定理想信念,始終不渝走好共同富裕的奮斗之路。

(二) 以教育關愛實踐推動教育優質均衡

促進教育優質均衡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意涵,也是大學生社會實踐助推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要充分發揮大學生支教實踐的主渠道作用,以師范生為主體組建數以千計、萬計的大學生支教幫扶團到偏遠的山區海島去、到革命老區去、到教育資源匱乏和基礎教育薄弱的貧困落后地方去,開展知識傳播、教育引導、素質拓展、關愛陪護等支教活動,以優化教育資源緩解供需矛盾。要積極參與基礎教育精準教學改革,協助當地教育行政部門開展教師培訓,將大數據、云計算、智慧教學平臺等信息技術引入課堂教學,推動基礎教育互聯網教學的應用,提升教育教學水平。要著力推動“雙減”政策實施,深入城鎮和鄉村中小學調查研究,深入了解基礎教育現狀,以豐富多彩的青少年關愛成長活動助力“雙減”落地。

(三) 以科技支農實踐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一是開展農業科普宣傳,面向農村工作人員和廣大農民宣傳解讀惠民利民三農政策,分析農業發展動態,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二是發揮農科學生專業特長,配合相關部門組織開展農業技術人員培訓,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先進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推廣輔導,提升農業技術水平;三是發揮大學生網絡技術優勢,結合農業農村特點,開展農村電商培訓,引入先進的銷售模式,拓寬銷售渠道,甚至可以直接參與農產品直播帶貨,助推農產品銷售,幫助農民增收致富;四是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大賽,通過大賽讓大學生走進農村、了解農村、助力農村,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在農村落地實施;五是聚焦地方特色產業,組建實踐團隊深入調查研究,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整合高校、地方和農村資源,集中優勢推動產業發展。

(四) 以愛心醫療實踐服務健康中國

重點依托醫學類專業學生組建專業實踐隊,圍繞健康中國戰略,與紅十字會、疾病控制防治中心以及醫院合作,深入農村基層、偏遠山區,開展流行性疾病防治宣傳、基本醫療衛生知識普及、導醫咨詢等活動。結合基層實際需求,協助當地有關部門開展醫務人員培訓、鄉(村) 醫療站建設以及基礎性病情檢查、預防接種、藥物更換等服務,與衛生部門共同構筑“產教融合”一體化教育體系。積極打造“七進七服務”急救實踐模式,通過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進工廠、進政府、進企業、進部隊,對不同人群進行急救知識與技能普及培訓。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助力復工復產。組織大學生深入街道社區以及醫院衛生站點等,參與疫情防控知識普及、社會秩序維護、便民利民服務、疫后心理輔導、典型事跡宣講以及老年和醫護子女陪護等實踐活動,為后疫情防控和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五) 以社會治理實踐夯實共富基石

一是積極響應團中央號召,組織思想政治素質好、工作能力強的黨、團學生骨干以返家鄉社會實踐為契機,回鄉兼任基層團干部或村級事物助理,協助鄉鎮干部或村兩委開展村級事務管理;二是以學生黨支部、團支部、班級、社團等為單位,與相應村組進行結對幫扶,定期組織開展志愿服務,合作開展項目建設,參與鄉村社會治理;三是積極參與政府或學校組織的社會治理相關課題研究,組建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深入街道社區和農村一線,圍繞基層難點、痛點、堵點問題開展調查研究,積極主動參與青少年政協提案活動,為黨委、政府的政策制定、完善社會治理等貢獻青年智慧;四是組建普法宣傳實踐團隊,通過開設普法課堂、搭建法制宣傳網絡平臺、設立模擬法庭、提供法律援助等方式,幫助老百姓學法、知法、尊法、守法、用法,夯實基層社會治理的法治屏障。

(六) 以生態文明實踐為社會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一是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納入思政教材,融入社會實踐,舉辦“生態文明月”“環境保護周”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加強相關學生社團建設,讓生態文明思想在大學生心中生根發芽;二是組建大學生生態文明宣講觀察實踐團,到農村基層、縣域城鎮和城市社區,圍繞環境污染、垃圾處理、自然災害預防等開展宣傳教育活動,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同時深度尋訪治沙、治水等生態保護典型成就故事,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保護治理;三是發揮土木工程、環境監測與治理、環境設計、旅游管理等專業優勢,組建大學生公益實踐團隊,積極參與國土空間規劃、全國污染普查、美麗鄉村規劃設計以及花園鄉村建設等活動,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與綠色生態融合之道,推進文旅融合,奏響生態、經濟與文化的協奏曲。

(七) 以就業創業實踐賦能共同富裕

大學生高質量就業既是高校人才培養和大學生自我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3]。高校要進一步強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積極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專業實習實訓、學術交流、項目攻關以及“挑戰杯”“互聯網+”等各級各類就業創業賽事,為學生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要積極組織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創業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走進企事業單位,通過深入企業參觀走訪,體驗職場工作氛圍,了解行業就業創業現狀;通過走訪優秀畢業生,聆聽學長學姐就業創業故事,學習成功經驗;通過深度訪談職場專家,聽取職業生涯規劃建議,引發大學生對成長規劃的深度思考;通過進入企事業單位跟崗實訓實踐鍛煉,提前適應職場法則,積累工作經驗,不斷提升就業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舒志定.地方高校助力共同富裕[N].中國教育報,2022-03-01(04).

[2]蔣永穆,豆小磊.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指標體系構建:理論邏輯與初步設計[J].東南學術,2022(01):36-44+246.

[3]許濤.共同富裕與高校大學生高質量就業:社會分層結構變遷的審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2,40(12):132-137.

基金項目:2021年浙江省教育廳一般科研項目“共同富裕背景下高校社會實踐服務鄉村振興機制與路徑研究”, 項目編號:Y202148294。

作者簡介:陳瑜(1989-),女,江西吉安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輯 王昕)

猜你喜歡
社會實踐共同富裕大學生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自我教育活動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
結合“室內檢測與控制技術”專業教育淺談高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對高校思政課教師暑期社會實踐的探索與思考
醫學研究生社會實踐模式建立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