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旅融合背景下黑龍江紅色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路徑創新探析

2023-11-30 01:33郝月王春梅
理論觀察 2023年8期
關鍵詞: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郝月 王春梅

摘 要:文旅融合是國家戰略發展要求。黑龍江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底蘊深厚,具有發展紅色文化旅游的天然條件優勢。當前,黑龍江紅色文化旅游形成了“紅色文化+革命老區”、“紅色文化+特色景區”、“紅色文化+鄉村旅游”、“紅色文化+研學旅行”等多種融合模式,但也存在一些現實問題。推動黑龍江紅色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要通過深挖紅色文化價值內涵、構建紅色文旅特色品牌、完善公共基礎設施配套、強化紅色人才隊伍建設等方式,助力紅色文旅深度融合,助力新時代黑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關鍵詞:文旅融合;黑龍江紅色文化;紅色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F59.27;G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3)08 — 0020 — 04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紅色文化高質量發展,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強調要“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資源”。黨的十九大之后,在國家重組文旅部門背景下,紅色文旅融合再次成為時代命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堅定文化自信,明確到2035年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2021年全國兩會通過“十四五規劃”同樣強調傳承與弘揚革命文化,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發展紅色文化旅游。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要“用好紅色資源”“弘揚革命文化”[1]。在此背景下,紅色文化旅游發展呈現出嶄新態勢。黑龍江紅色文化是黨領導黑龍江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中凝聚形成的,是以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為主要代表的集中體現。當前,黑龍江省紅色文化旅游發展具備一定基礎與優勢,以“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精品線路”[2]為契機,在國家、省級和市級層面形成了較為系統、可供遵循的政策體系,并且擁有數量較多、底蘊深厚的革命老區,近年來紅色文化旅游發展較快、潛力較大。但是,在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背景之下,黑龍江紅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仍存一定空間。因此,研究黑龍江紅色文化旅游是落實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大實踐課題,既有助于深挖紅色文化資源,推動新時代紅色文化

的傳承與弘揚;又有助于革命老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以文旅融合帶動地區經濟發展。

一、文旅融合背景下黑龍江紅色文化旅游發展現狀

基于黑龍江紅色文化的豐富多樣性,當前的紅色文化旅游呈現出多種形態。具體而言,包括革命老區、特色景區,鄉村旅游等形式的融合,促進了當地各區和紅色文化的聯動發展,初步形成了文旅融合背景下黑龍江紅色文化旅游模式,通過“以文塑旅,以旅彰文”[3],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龍江紅色文化傳承,提升了龍江地區的文化自信。

(一)“紅色文化+革命老區”融合模式

黑龍江地區具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特別是在哈爾濱市周圍的阿城、尚志、依蘭等地區存在著一定規模、可供游客參觀的紅色革命老區。以尚志市為例,就有尚志大街、尚志小學等以民族英雄趙尚志命名,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旅游優勢,保護和發展了東北抗聯文化。當前,尚志市開發和保護了革命烈士陵園。此外,尚志市革命烈士陵園附近還有趙一曼紀念館革命遺址。歷經百年滄桑,尚志市已經初具規模,形成了紅色紀念館、烈士陵園、烈士文化為一體的革命老區特色模式,有助于推動紅色文化加革命老區的融合發展。紅色革命老區的出現使得哈爾濱的紅色旅游增加了新的載體。此外,“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融合模式加大了紅色旅游產業的滲透性和穿透力。紅色文化與革命老區的融合使得游客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紅色文化的魅力和歷史的厚重感。

(二)“紅色文化+特色景區”融合模式

特色景區是指在黑龍江地域內各地區、具有一定歷史特點、承載著人文資源的地區。具體來說,包括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的老工業基地、大慶的廉潔文化公園、密山市的北大荒開發建設紀念館等。特色景區的主題定位相對明確,有紅色文化等人物和特定場景,對人民群眾的吸引力較強。特色景區包括不限于室內展館,還包括外部的公園和實踐基地等。發展“紅色文化+特色景區”融合模式有利于在當地的特色景區內,因地制宜地發展紅色主題教育,以本土化為基礎,發展紅色旅游,助力特色景區和紅色文化的創新融入模式,強化紅色教育的價值引領作用,打造集精品旅游、本地旅游和特色景區旅游為一體化的融入模式。特色景區本身屬于中性范疇,不具有文化階級屬性,但是當特色景區與紅色文化相融入時,不僅可以有效拓展紅色旅游的生存空間,優化紅色文化傳播環境的育人氛圍,還可以強化人民群眾在“潤物細無聲”的旅行過程中逐漸接受紅色文化的實踐指導作用及價值引領作用。

(三)“紅色文化+鄉村旅游”融合模式

“紅色文化+鄉村旅游”融合模式意味著在紅色文化之旅中融入鄉村自然風光、生態文明以及綠水青山等各種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推出了一批鄉村旅游重點和特色線路,這恰恰契合了文旅發展路徑的可持續方向,具有前瞻性。紅色文化融入鄉村旅游模式并不僅僅意味著融入鄉村的自然風光和天然景觀,同時也融入了農民勞動的實踐智慧,使得人民從紅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例如大慶市龍鳳鎮鐵東村,是享有“中國坑烤第一村”美譽的村莊,可以以美食為中介,挖掘城市的精神內核?!按髴c坑烤”源于大慶石油開發時期,那時的生活條件極端艱苦,石油工人們不得不就地取材解決溫飽問題,木頭、石塊、土堆都是工人們炊事的珍寶。城市的精神內核作為城市的名片,在紅色文化旅游過程中具有代表性作用,體現著“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這與“紅色文化+鄉村旅游”的目的具有異曲同工之處。同時,這種文旅模式也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有助于鄉村振興和三農的有利發展。

(四)“紅色文化+研學旅行”融合模式

“紅色文化+研學旅行”融合模式是在已經具備研學實踐基地中開展集體學習項目。黑龍江省的紅色資源眾多,研學旅行市場具有豐富的發展前景和豐厚的學習基礎。例如黑河市的璦琿歷史陳列館、

馬占山歷史陳列館等校外實踐教育基地,足以構成黑河璦琿經典研學路線,成為引導人民思想道德建設的關鍵素材,形成“紅色文化+研學旅行(黑河線路)”的融合模式。例如,大慶市充分利用大慶石油科技館、大慶博物館、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東北石油大學等精品線路的資源優勢,挖掘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思想內核;培育人民吃苦耐勞、為國奉獻的精神氣概;樹立尊重人民勞動成果、珍惜美好幸福生活的人生態度。再如,齊齊哈爾市利用西滿革命烈士陵園、和平廣場、江橋抗戰遺址、中國一重展覽館等學習教育的“活教材”,使人們感受到前人抵御外敵時的英雄氣魄,引領人民不忘歷史、珍惜和平。中國一重展覽館展示了開基、使命在肩、勵精圖治和闊步前行的四大時期的歷史重任,展示了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勵精圖治和工人們上下求索飽含奮斗的汗水。

二、文旅融合背景下黑龍江紅色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困境

黑龍江紅色文化旅游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紅色革命遺址、歷史遺存,涵蓋黨的百年歷史奮斗各個歷史時期,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但是當前黑龍江紅色文化旅游發展還存在一定問題,對于黑龍江特色紅色文化內涵挖掘還不夠充分,紅色文化旅游品牌意識不強,相關產業基礎配套設施還有待完善,以及紅色人才隊伍能力素質有待提升。這些問題阻礙了紅色文化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制約了黑龍江紅色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

(一)紅色文化內涵挖掘不夠充分

黑龍江紅色文化資源具有物質和精神等多重方面。在物質層面具體表現為紅色革命遺跡、歷史

遺址等內容,但在進行文旅融合過程中,缺乏對這些物質文化資源的深度內涵闡釋,或僅僅停留于對當時革命歷史時期的歷史事件進行解讀,沒有把這些紅色文化資源納入黨和國家發展的大背景之中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大背景之下進行深入闡述,因而缺乏對于紅色文化物質資源的深度解讀,對于群眾的思想價值引領和教育引導還不夠。此外,對于黑龍江優秀紅色文化精神,如,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的內涵解析還不夠生動深刻,在文旅融合過程中,把這些優秀紅色精神與黨的百年奮斗現實結合的還不夠充分,“業態融合不夠,文化內涵挖掘不夠深入”[4],使得群眾對于這些優秀紅色精神的理解還停留在抽象層面,未能落地生根,缺乏對這些精神在情感層面的共鳴和現實層面的體察。

(二)紅色文化旅游品牌意識不強

當前黑龍江紅色文化旅游依托紅色歷史遺跡和龍江四大精神,形成了特定旅游線路,產生了一定的發展影響。但是客觀而言,這些旅游線路和旅游品牌大而全、廣而泛,缺乏深度化、專精化的旅游線路及品牌打造,在紅色文化旅游品牌的構建過程中,在內容展示和方式方法上創新性還不足、及引力不強,對于紅色文化旅游的細節設計以及人性化展示等方面還不夠充分,因而未能體現良好的品牌示范效應。此外,紅色文化旅游品牌之間缺乏協同,各品牌大多依托各自的紅色陣地,缺乏聯動效應。

例如,在東北抗聯旅游品牌的構建過程之中,東北抗聯紀念館未能與尚志路、一曼路等旅游線路相結合,缺乏系統性、相協調的紅色文化旅游品牌建構空間。這些紅色文旅品牌也未能充分納入龍江紅色文化旅游品牌之中,因而未能形成矩陣傳播效應,不能很好輻射全國。

(三)產業基礎配套設施有待完善

紅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大多地處偏遠,缺乏便利的交通條件,難以通過快捷的交通方式到達紅色旅游紀念地,這在客觀上阻礙了個人及團體進行紅色旅游的動力和積極參與紅色之旅的主觀意愿。此外,紅色旅游目的地大多以單一的文化展館或實踐基地為主,配套設施還不完善,游客或團體在進行選擇時,會對這些基礎設施進行綜合考量,評判出符合其意愿和需求的紅色景區,這樣就難以滿足群眾的出游需求,削弱景區的吸引力。同時,部分紅色景區網絡信號、供水系統、廁所等服務不夠暢通,游客在購票、出游過程中難以及時分享紅色景區的展演成果,相關的紅色情感記憶難以通過微視頻、微平臺等方式傳遞到社群中,不利于紅色文化資源的廣泛傳播。

(四)人才隊伍能力素質有待提升

人才隊伍建設會直接影響紅色文化旅游的人文體驗和服務關懷。當前黑龍江紅色文化旅游的紅色景區大多是管理人員人才,而缺乏專業化專職人才隊伍。相關管理人才大多是針對于紅色景區本身進行服務配套指導,而對于紅色旅線路以及紅色場館的銜接等方面缺乏相應的專業化人才進行講解和咨詢,服務的系統性和連貫性相對不足,因而游客往往只是針對特定紅色景觀而產生相應的反饋體驗,而對于紅色旅游的整體性認識相對不足。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黑龍江紅色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創新路徑

基于當前紅色文化旅游的發展現狀和現實問題,應當有針對性地發展黑龍江紅色文化旅游,從紅色文化的價值內涵、文旅品牌、基礎設施和人才隊伍建設四個方面著手。推動黑龍江紅色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是深入貫徹黨中央關于發揚紅色精神,賡續紅色血脈的重要舉措,也是新時代落實文化育人,構建文化強國,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一)深挖紅色文化價值內涵

在探究如何落實黑龍江紅色文化旅游發展的創新路徑之前,有必要對紅色文化的價值內涵進行探析,并且梳理紅色文化和紅色文化旅游之間的聯系。紅色文化旅游主要是以一些黑龍江地區的革命紀念地和紀念物為主要載體,系統地組織游客進行參觀和學習的特色旅游活動。紅色文化旅游是當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措施。而紅色文化特指在黨的百年奮斗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創造出來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總和。紅色文化的內涵廣大,如特指黑龍江省內,有北大荒精神、東北抗聯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等。在探究紅色文化價值內涵時,應當融入實踐層面。紅色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一直在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鮮艷中國紅,深深民族情,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生動體現。正因為紅色文化旅游教育才能使得這種紅色教育具有更鮮明的紅色基因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建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二)構建紅色文旅特色品牌

在當前的大眾化紅色文旅面前,游客們并不滿足于基本的“眼觀步行”,而是更注重內心深處的情感體驗。而游客們在紅色文旅過程中的有效參與、符合不同年齡游客性格特點的育人環節、更體貼入微的服務設計才能影響人們在旅途過程中的教育效果。這就要求紅色要樹立特色品牌,展開專業調研和問卷調查,針對不同人群開展個性化設計。具體來說,例如,舉辦特定主題的紅色研討會、演講活動、趣味問答活動等項目。在這些主題項目中,加入紅色文化的基礎知識和典型人物故事,增進活動的趣味性,提升人民的參與度和沉浸感。

(三)完善公共基礎設施配套

紅色旅游景區在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時,要在源頭上進行考量。對于紅色景區公共基礎設施的招標工作,必須嚴格遵循中央與地方的財政劃分,防止違建與濫建現象。交建項目應當更多向革命老區、紅色景區傾斜,大力推動一體化、全景化交通網絡建設,通過為景區停車場擴容、定期維護紅色景區指示牌等方式,帶動當地居民就業率提升及增收致富。對于紅色景區的網絡、排水、公廁等方面,也應在配套建設中充分考慮生態環境與紅色文化相融入的因素,使得游客在感受和體驗紅色革命文化的過程中,也能切實體會到紅色景區的人文關懷和服務水平。此外,還要引進高水平的配套設施,如,紅色文化主題餐廳、紅色文化主題酒店、紅色文化主題線路等方式,增強游客對于紅色文化之旅的情感粘性,使得人們不僅是一種景點參觀的形式瞻仰和體驗紅色文化,而是一種系統化、沉浸式的方式來感受紅色文化的精神洗禮。在進行這些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也應積極探索村民集資進行紅色旅游開發的創新模式,在文旅融合過程中切實提高農民收入、弘揚紅色精神、實現共同富裕。

(四)強化紅色人才隊伍建設

“思想根本不能實現什么東西。為了實現思想,就要有使用實踐力量的人?!保郏担菁t色人才隊伍是提升黑龍江紅色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式。在紅色景區人才隊伍建設過程中,要注重院校共享機制,通過設置與紅色旅游相銜接的課程設置以及專業培養計劃,可以為紅色景區輸送良好的人才培養基礎,源源不斷地為紅色景區提供人才服務支撐。同時要注重對紅色人才高質量隊伍的引進、培養、培訓工作,以良好薪酬體系和評價機制促進紅色人才健康成長發展,以人才隊伍“頭羊效應”帶動和促進紅色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從而實現人才隊伍與紅色文化旅游相融合的有機銜接。此外,紅色講解員作為紅色旅游的重要人才骨干力量,在工作中要直面群眾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和思想價值引領工作,是紅色景區人才隊伍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因此,也要同步做好紅色講解員的培訓和專業核心素質提升能力建設,通過持證上崗、分級培訓及評優體系,切實提高自身能力素養和服務工作水平。從而以高質量的紅色人才隊伍助推黑龍江紅色文化旅游融合高質量發展,實現新形勢下文旅融合發展的嶄新跨越,切實增強紅色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響力。

〔參 考 文 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人民日報,2022-10-26(0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部 中央宣傳部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發布“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的公告[EB/OL].[2022-11-21]. https://zwgk.mct.gov.cn/zfxxgkml/zykf/202105/t20210531_924852.html.

[3]吳才喚,張鈺婷.紅色文旅融合:基本概念、內在邏輯與實踐路徑[J].圖書館,2022(11):31-37.

[4]殷啟翠,劉玉龍.黑龍江省革命老區紅色旅游資源整合與文化傳播[J].學術交流,2021(12):82-93.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52.

〔責任編輯:侯慶?!?/p>

猜你喜歡
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文旅融合背景下潁淮文化創新發展路徑研究
健全機制 優化環境 全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
黑龍江省全域旅游發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產業發展
2018:中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之年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遼寧省綠色增長水平提升路徑及對策分析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遺產類景區體驗型產品開發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