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與奠基性貢獻

2023-12-02 22:37李安增劉魯政
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2023年3期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

李安增 劉魯政

[內容提要]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為實現中國現代化而奮斗的歷史。毛澤東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奠基者,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對中國式現代化進行了艱辛探索,通過領導中國人民贏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為中國式現代化創設了政治條件;通過擘畫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目標,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指明了方向;通過前瞻性設想“兩步走”戰略步驟,為中國式現代化實現規劃了時間表和路線圖;通過明確中國式現代化應堅持和遵循的基本原則,保證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通過對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動力與路徑進行創造性探索,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力。

[關鍵詞] 毛澤東;中國式現代化;奠基性貢獻

[作者簡介] 李安增,法學博士,曲阜師范大學2 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教授,青島黃海學院特聘教授;劉魯政,曲阜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中國共產黨開創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程和經驗研究”(項目批準號: 2 2 B D J 0 1 9)的階段性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等重大時代課題,對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了系統闡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樹高千尺有根,水流萬里有源。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不斷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 1],因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長期實踐探索的成果”[ 2]。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開創者與先行者,毛澤東對中國社會現代化進行了艱苦探索,其獨創性成果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最終形成奠定了深厚基礎。

一、領導中國人民贏得民族獨立、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制度,為中國式現代化創設了前提條件

近代中國,只有先走革命道路、取得民族獨立,才能盡快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這需要一個先進且強大的政黨,并在其領導下建立起統一的、高效的、強有力的國家政權以及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這是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政治前提。

1.現代化進程中新領導核心的崛起

透過世界現代化進程的長鏡頭發現,政黨在現代化進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是一個“晚發外生型”國家①,政黨主導是主要特征之一。近代以來,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成為中國人民必須完成的重要任務,兩項任務緊密聯系、相互貫通。只有爭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才能集中力量進行現代化建設,為中國走向繁榮富強開辟道路。在中國,合格的領導者必須能夠將這兩項歷史任務自覺承擔起來,帶領人民為此開展斗爭并贏得最終勝利。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中國的歷史實踐已雄辯地說明,在中國這樣一個典型的后發現代化國家中,只有中國共產黨能夠帶領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重塑了中國革命面貌,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全新的領導力量與方向路徑。中國共產黨因其無產階級的性質、正確的奮斗綱領以及嚴明的組織紀律,具備了強大的內驅力、凝聚力與社會感召力,這是其他任何政黨都不具備的巨大優勢。在漫長的奮斗歷程中,毛澤東逐步成為黨的領袖和領導核心,團結帶領中國共產黨以極大的熱情投身革命的洪流,掀起土地革命的風暴,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新道路。經過2 8年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黨帶領人民逐漸掃除了現代化進程中的主要障礙,建立起了空前強大、團結的人民政權,開啟了現代化發展的新階段。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對中國現代化意義重大,“民主革命的中心目的就是從侵略者、地主、買辦手下解放農民,建立近代工業社會”[ 3]。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在《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進一步指出:“消滅封建制度,發展農業生產,就給發展工業生產,變農業國為工業國的任務奠定了基礎,這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后目的?!盵 4] 1 3 1 6因此,中國共產黨力量的成長與壯大,為中國現代化由被動轉為主動,提供了堅強的領導核心;而在其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則為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根本社會條件以及堅強的政治保障。

2.中國現代民族國家的肇建

民族獨立是中國現代化發展的前提條件。美國學者吉爾伯特·羅茲曼說過:“最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和最成功的現代化后起之秀如日本和俄國,都表現出具備這樣一些條件:概念明確的國家,無懈可擊的主權,根深蒂固的政治制度,有效而集權的文官政府?!盵 5]世界歷史實踐證明,這是一個符合實際情況且具有普遍意義的論斷。

鴉片戰爭前,中國作為一個民族獨立且主權完整的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深刻影響著周圍國家與地區。然而隨著資本主義列強在全球的殖民擴張,中國被動地卷入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當中,艱難開啟了早期現代化進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面臨主權喪失和經濟落后這兩大危機,爭取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成為中國革命的重要任務,也是實現現代化的前提條件。因為“一個大民族,只要還沒有實現民族獨立,歷史地看,就甚至不能比較嚴肅地討論任何內政問題”;“排除民族壓迫是一切健康而自由的發展的基本條件”。[ 6] 4 7 1 - 4 7 2縱觀1 8 4 0年到1 9 4 9年這一個世紀的中國近代歷史,中國的現代化之路就是圍繞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這一主題展開的。毛澤東曾說道:“在一個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國里,……求得國家的富強,多少年來多少人做過這種夢,但是一概幻滅了?!盵 7] 1 0 8 0這表明民族獨立解放與國家繁榮富強是不可分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中國現代化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與未來。

3.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開始著重思考未來中國社會的發展問題,即何時、通過什么途徑、采取什么步驟完成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毛澤東對于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構想經歷了一個認識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新中國成立前,毛澤東曾提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后,大約還要經歷1 0年、1 5年或2 0年就將進入社會主義的設想。毛澤東認為:“在國家經濟事業和文化事業大為興盛了以后,在各種條件具備了以后,在全國人民考慮成熟并在大家同意了以后,就可以從容地和妥善地走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盵 8] 8 0但隨著我國提前實現恢復國民經濟、完成民主革命遺留問題的任務后,毛澤東等領導人進一步深化了先前關于采取何種途徑實現工業化的認知,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即“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8] 3 1 6。這表明,毛澤東關于中國社會發展的原初構想已經發生根本改變。1 9 5 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們建立起了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盡管在社會主義改造后期出現了工作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等問題,但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我國現代化事業的推進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和體制依托。

二、初步擘畫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目標,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指明了方向

清晰且合理的戰略目標對于推動現代化進程至關重要。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不僅提出了現代化的總體目標,又提出了以工業化為核心的四個現代化思想,確立了中國政治民主化的基本框架,明確了文化現代化構想,為中國現代化的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1 .提出并強調實現以工業化為核心的“四個現代化”

傳統現代化理論認為,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就是高度發達的工業。雖然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還沒有使用現代化這一概念,但在黨的七大上第一次提出了把我國從一個農業國轉變為一個工業國的奮斗目標,“在新民主主義的政治條件獲得之后,中國人民及其政府必須采取切實的步驟,在若干年內逐步地建立重工業和輕工業,使中國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 7] 1 0 8 1。這實際上涉及到了現代化的關鍵內容。之后,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的決議和《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明確了中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的現代化前進方向,表明中國現代化發展的實質是工業化?,F代化實現的過程,從本質上來說是現代工業生產方式及生活方式普遍擴散化的過程。毛澤東在抗戰時期就將工業化當作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基礎。伴隨著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人民群眾對于物質文化發展需求的不斷增強,毛澤東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工業化,而是應該追求社會各個領域的均衡發展。周恩來根據毛澤東的上述思想,在全國人大一屆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要“建設起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 9],這是黨的領導人對四個現代化目標的最初表述,主要體現了對物質文明的要求。隨著中國社會形勢的變化,黨和國家不斷調整與補充關于四個現代化的發展內容。1 9 5 7年毛澤東首次提出,要“建設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 1 0] 2 6 8,這也是黨的領導人第一次將科學文化作為國家現代化發展的戰略目標之一,充分體現出毛澤東對中國現代化內在要求的深刻把握。

此外,毛澤東也對國防事業給予了高度關注,并把國防現代化視為四個現代化戰略規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指出:“建設社會主義,原來要求是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科學文化現代化,現在要加上國防現代化?!盵 1 1] 1 1 6根據毛澤東的建議, 1 9 6 4年1 2月周恩來在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正式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即“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 1 2]。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以四個現代化的形式展現出來,為中國現代化指明了前進方向,成為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凝聚和團結各族人民的重要精神力量。

2.確立了中國政治民主化的基本框架

民主是國家政治的至上靈魂,是政治現代化的集中體現。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政治的核心價值,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綱領與奮斗目標。

毛澤東作為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探索者與奠基人, 1 9 3 7年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的報告中提出民主共和國“是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建立起來的”,“其階級性是各革命階級的聯盟,其前途可能是走向社會主義”[ 1 3] 2 6 3的論斷,這體現出“非少數人所得而私”的新民主主義政治思想。后來,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系統闡述了新民主主義的國體與政體問題,表明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政府由人民所建并向人民負責,并指出我們“現在所要建立的中華民主共和國,只能是在無產階級領導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們聯合專政的民主共和國”[ 1 4] 6 7 5,各級政府必須實行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強調:“一切事實都證明:我們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制度,較之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制度具有極大的優越性”[ 1 5],從而堅定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方向。在起草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時,毛澤東又強調:“原則基本上是兩個:民主原則和社會主義原則”[ 8] 3 2 6。此外他還提出了理想民主政治的目標:“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盵 1 6] 5 4 3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有對應的制度體系作保障,毛澤東高度重視黨和國家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框架,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度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些都是中國共產黨在推進政治現代化過程中必須堅持的基本制度,人民民主是這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體系的本質與核心。

3 .明確了以“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為基礎的文化現代化思想

文化現代化是中國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賡續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血脈,集中體現了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價值旨歸與實踐要求。

毛澤東十分注重文化建設與發展,在實踐中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文化現代化戰略進行了積極探索。1 9 4 2年,他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提出:“使文藝很好地成為整個革命機器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的武器,幫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敵人作斗爭?!盵 7] 8 4 8這表明,當時毛澤東正致力于建立文化統一戰線。同時他還指出:“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為人民大眾的,首先是為工農兵的,為工農兵而創作,為工農兵所利用的?!盵 7] 8 6 3從而明確了黨領導文藝工作的政治方向。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為工農兵服務的“二為”方向的確立,將馬克思主義文藝觀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為中國文化現代化指明了前進方向。毛澤東特別注重文化與政治、經濟協調的發展,提出新中國“不但有新政治、新經濟,而且有新文化。這就是說,我們不但要把一個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的中國,變為一個政治上自由和經濟上繁榮的中國,而且要把一個被舊文化統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國,變為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 1 4] 6 6 3。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認識到蘇聯模式以行政手段粗暴干預文化建設的弊端,認為文化現代化的關鍵是更新或改變以往社會意識觀念,向人民群眾灌輸新的文化理念,并要努力將中國文化“達到世界上的先進水平”[ 8] 3 5 0。為此,毛澤東堅持文化現代化事業的自由發展,將“藝術問題上的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的百家爭鳴”[ 1 0] 5 4作為文化現代化的重要方針,將“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作為正確處理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基本原則,通過領導識字運動、興辦學校、開展各類文藝活動,推動了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為中國現代化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三、前瞻性地設想了“兩步走”戰略步驟,為中國現代化實現規劃了時間表和路線圖

制定清晰合理的戰略步驟是實現現代化總體目標的重要環節,這對全面系統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充分認識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長期性和階段性,不斷對發展戰略進行調整與優化。毛澤東也深刻地認識到,在中國這個“一窮二白”的超大型國家進行現代化建設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需要根據國家實際情況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時間作深入的思考。1 9 5 4年,毛澤東第一次提出用三個五年計劃奠定初步工業化基礎,再用十個五年計劃建成社會主義強國的規劃[ 1 7] 7 1 1 - 7 1 2,這實際上是毛澤東分階段、分步驟建設中國社會主義的初步設想。次年,他在全國代表會議上強調:“要建成為一個強大的高度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國家,就需要有幾十年的艱苦努力,比如說,要有五十年的時間,即本世紀的整個下半世紀?!盵 8] 3 9 0在此基礎上, 1 9 5 6年毛澤東比較明確地提出了“兩步走”戰略構想,即“第一步,用三個五年計劃的時間實現初步工業化。第二步,再用幾十年的時間接近或趕上世界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1 8],標定了大致的現代化時間表。1 9 5 7年,毛澤東又進一步提出要用1 0 ~1 5年的時間集中力量發展工業和農業,再繼續“以八個至十個五年計劃”[ 1 6] 5 5 0趕上最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此時,毛澤東對于“兩步走”現代化戰略步驟的設想是較為客觀的,架構了分兩步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設想,展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較為完整的現代化發展藍圖,同時也集中反映了百余年來中國人民對國家繁榮昌盛的美好愿望。

然而,面對當時復雜的國際大環境,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急于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忽視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致使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出現了嚴重失誤。經過總結“大躍進”以來的經驗教訓,毛澤東充分認識到中國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水平落后對現代化的制約,于是指出趕超西方發達國家“沒有一百多年的時間,我看是不行的”[ 1 9],并對“兩步走”戰略的時間設計進行了適當調整。1 9 6 3年,周恩來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正式闡述了“兩步走”的具體設計,即“第一步,建立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 2 0]。這是黨對“兩步走”發展戰略的第一次完整表述,也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分步走”戰略的形成。1 9 7 5年,周恩來在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再次重申且具體地規劃了“兩步走”的戰略步驟,特別提出要在2 0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 2 1]。

毛澤東關于“兩步走”的戰略步驟是一個動態的、長期的過程,凝聚了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對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熱情與希望,為改革開放后“三步走”“新三步走”和“新兩步走”的現代化發展戰略奠定了重要基礎,也為中國現代化的發展提供了可參考的規劃表與路線圖。

四、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應堅持和遵循的基本原則,保證中國式現代化能夠行穩致遠

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推進中國現代化進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遵循客觀發展規律,將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主體思想、獨立自主與自力更生的方針、以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國現代化等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原則,保證了中國現代化的穩步推進。

1.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2 2],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推動中國現代化的根本保證。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明確了中國共產黨“對于革命戰爭的絕對的領導權”[ 1 3] 1 8 4,即“黨領導一切”的原則。他指出:“領導中國民主主義革命和中國社會主義革命這樣兩個偉大的革命到達徹底的完成,除了中國共產黨之外,是沒有任何一個別的政黨能夠擔負的?!盵 1 4] 6 5 2這表明了中國共產黨是堅不可摧的領導力量,是中國革命勝利的根本保證。1 9 5 4年,毛澤東在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指出:“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盵 8] 3 5 0這是毛澤東第一次對黨的領導給予明確定位,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進一步確立了黨在全國的領導核心地位。之后他又多次強調:“中國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沒有這樣一個核心,社會主義事業就不能勝利”[ 1 0] 3 0 3;“工、農、商、學、兵、政、黨這七個方面,黨是領導一切的。黨要領導工業、農業、商業、文化教育、軍隊和政府”[ 1 1] 3 0 5。在毛澤東看來,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才能取得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勝利。毛澤東關于堅持黨的領導的原則,是中國共產黨進行革命、建設與改革的成功經驗,也是新時代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堅實保障。

2.堅持人民主體思想

人民性是中國式現代化最為顯著的特征之一。毛澤東依靠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不斷推動中國現代化的發展。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毛澤東發出人民總動員:“接受我們對于革命工作的忠實報告,全國革命的民眾起來!”[ 2 3]“革命民眾”概念是毛澤東人民主體思想的雛形。這一時期,人民主體思想體現為關心群眾、爭取群眾、相信群眾是革命勝利之本,彰顯了毛澤東早期現代化思想中蘊含的人民性特質。1 9 4 4年,毛澤東在悼念革命烈士張思德同志時作了《為人民服務》的演講,展現了共產黨人“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 7] 1 0 0 4的革命信念。次年,黨的七大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盵 7] 1 0 3 1毛澤東高度評價人民群眾的重要作用,強調其是推動現代化的根本力量。他指出:“所有制問題基本解決以后,最重要的問題是管理問題……這也就是人與人的關系問題?!盵 1 1] 1 3 4能否調動人民生產積極性、尊重人民主體地位,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敗。三大改造完成后,毛澤東批評了部分干部脫離群眾的現象,強調“共產黨就是要奮斗,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為人民服務”[ 1 7] 8 0 0。這表明,重視人民的主體地位是中國共產黨奮斗的宗旨。此外,毛澤東還指出:“不反映人民群眾的要求,哪一個人也不行。要在人民群眾那里學得知識,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眾”[ 1 1] 3 2 4。在他看來,以人民為主體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必須體現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

3.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基本立足點,也是推進現代化的基本原則。毛澤東主張革命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指出:“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1 3] 1 6 1。這是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強烈自信。同時,他還倡導獨立思考、自主解決中國革命過程中的實際問題。1 9 4 5年毛澤東在延安干部會議上指出:“我們強調自力更生,我們能夠依靠自己組織的力量,打敗一切中外反動派?!盵 4] 1 1 3 2這是黨在長期革命斗爭中總結出的重要經驗,為中國現代化提供了精神動力。而對于外援問題,毛澤東也多次強調,我們主張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但是這不是說我們可以不需要國際援助;不,國際援助對于現代一切國家一切民族的革命斗爭都是必要的”[ 1 3] 1 6 1;對于外國一切對我們有益的先進事物,“我們的方針是,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 1 0] 4 1。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不可能脫離于世界之外,但同時也必須依靠中國人民的不懈奮斗。為此,毛澤東指出:“我們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艱難困苦,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共和國”[ 8] 3 5 0。毛澤東后來回顧說:“從一九五八年起,我們就確立了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方針”[ 1 1] 3 0 5。這表明,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必須堅守的根本方針,而爭取外援則是為了更好地進行現代化建設,同時也是增強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的一種方式。

4.以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國現代化

中國近代以來的現代化實踐證明,走什么道路是擺在中國人民面前的首要難題,它決定著中國現代化的成敗。西方式的資本主義道路與蘇聯式的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開辟現代化道路時的重要參照。毛澤東認為,中國必須走社會主義道路實現現代化。他指出:“這樣,就可以使中華民族來一個大翻身,由半殖民地變為真正的獨立國,使中國人民來一個大解放……并由此造成統一的民主的和平局面,造成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的先決條件,造成由人剝削人的社會向著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可能性?!盵 4] 1 3 7 5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更是將社會主義作為實現中國現代化的制度依托。例如在審改《關于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學習和宣傳提綱》中,毛澤東將國家工業化改為社會主義工業化,突出了其社會主義性質。1 9 5 7年,他又提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論斷,并指出:“當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之后,中國要向哪里去?向資本主義,還是向社會主義?有許多人在這個問題上的思想是不清楚的”[ 1 0] 2 1 4。顯然,毛澤東力圖構建一種社會主義與現代化有機結合的理想目標模式,具體而言就是將社會主義作為實現中國現代化的根本手段,并強調追求一種深刻恢宏、反映人民要求的價值范式。雖然存在對現代化獨特道路的意識形態意義的過分關切、忽視社會主義對現代化實現的工具作用等問題,但毛澤東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進行現代化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重大政治決定。

五、對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動力與路徑進行了創造性探索,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提供豐沛的內生力

推進中國現代化,需要中國共產黨統籌兼顧、系統安排,不斷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動力與路徑。毛澤東將社會主義改革作為現代化的根本動力,以趕超型的發展戰略推進中國現代化進程。

1 .通過社會主義改革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歷史唯物主義,科學揭示了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及其運行規律,但如何具體地解決,需要不同國家結合國情自行探索。毛澤東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結合,通過社會主義改革及時解決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問題,為中國現代化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社會主義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自身發展的客觀要求,其目的、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調整、改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的部分。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就從矛盾的視角,論述了我國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十個方面的矛盾,確立了“努力把黨內黨外、國內國外的一切積極的因素,直接的、間接的積極因素,全部調動起來”[ 1 0] 4 4的社會主義建設基本方針。社會主義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同時也是推進中國現代化的根本動力。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改革的認識是基于對社會主義基本矛盾的分析,他認為:“世界是由矛盾組成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1 0] 4 4;“矛盾著的對立面又統一,又斗爭,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和變化”[ 1 0] 2 1 3。矛盾存在于一切社會之中,社會主義社會也是充滿矛盾、對立統一的社會。毛澤東還指出:“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已經建立起來,它是和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的;但是,它又還很不完善,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產力的發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發展的這種又相適應又相矛盾的情況以外,還有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的又相適應又相矛盾的情況?!盵 1 0] 2 1 5在毛澤東看來,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表現為劇烈地對抗、沖突與階級斗爭,必須采取社會主義革命的手段;而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是非對抗性矛盾,社會主義制度本身可以調整與解決。毛澤東對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動力的科學揭示,為后來我國社會主義改革奠定了堅實的認識基礎。在社會主義改革主體方面,毛澤東強調:“中國的改革和建設靠我們來領導……我們國家要有很多誠心為人民服務、誠心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立志改革的人”[ 1 0] 2 7 5。自覺將人民群眾當成進行社會主義改革、推動生產力發展的主導力量,表明了中國現代化的動力源泉??傮w來說,現代化建設的成效比較顯著,毛澤東在該時期團結帶領人民自力更生,上下齊心建立了獨立且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2 .提出并實施社會主義建設趕超戰略的設想

一個國家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是該國現代化理論的重要內容。早發型現代化國家特征是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型的發展節奏,而后發型現代化國家受現代化的啟動環境的影響,發展方式更多以趕超型為主。中國作為后發型現代化國家,其現代化進程明顯帶有趕超訴求和趕超特征。毛澤東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潛能和優越性,調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以期能夠在較短時間內趕超發達國家。

毛澤東之所以實施社會主義趕超戰略,是多種因素合力的結果: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人自成立之日起就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歷史使命;另一方面則受到了社會主義陣營中趕超示范浪潮的影響。此外,“一五計劃”的成功實施給了中國共產黨人極大的自信,為此毛澤東認為必須盡快落實趕超戰略,從而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路徑。1 9 5 5年,毛澤東在全國黨的代表會議上第一次提出“要在大約幾十年內追上或趕過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 8] 3 9 2,開啟了以趕超戰略進行中國現代化的嘗試。然而,“大躍進”的發動致使趕超戰略發生了嚴重偏差。1 9 6 1年毛澤東在《關于農村整風整社和若干政策問題的討論紀要》中提出:“社會主義建設不能急,要搞它半個世紀,要搞幾年慢騰騰,不要務虛名而遭實禍?!盵 2 4]

毛澤東的趕超戰略設想是推進中國現代化的重要戰略選擇,其形成與實施有著歷史必然性。這不僅體現了毛澤東不甘落后、奮起直追的進取意識,也展現了他推進中國現代化的世界眼光。趕超戰略實施中出現了嚴重超越客觀實際的“大躍進”失誤,但它為中國現代化提供了寶貴經驗。趕超戰略的關鍵在于立足實際和中國國情,在特定歷史時期具有巨大的合理性。歷史在發展,新時代應該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現代轉型,從趕超型經濟模式向不斷推進高質量發展轉變。

總之,毛澤東對中國現代化進行了長期探索,積累了一系列獨創性成果和偉大成就。他領導中國人民贏得民族獨立、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制度,構建了中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以及“兩步走”戰略步驟,為共產黨人明晰了實現中國現代化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根本動力與實現路徑。在新時代趕考路上,毛澤東對于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的奠基性貢獻,推動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號巨輪乘風破浪、揚帆遠航,其豐功偉績將彪炳史冊。

參考文獻

[ 1] 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 2 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N].人民日報, 2 0 1 3 - 1 2 - 2 7( 2).

[ 2] 習近平在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強調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N].人民日報, 2 0 2 2 - 1 0 - 2 4( 2).

[ 3] 毛澤東書信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8 3: 2 3 7.

[ 4] 毛澤東選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9 1.

[ 5] 吉爾伯特·羅茲曼.中國的現代化[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1 9 9 8: 5 5.

[ 6]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0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1 9.

[ 7] 毛澤東選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9 1.

[ 8] 毛澤東文集(第6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9 9.

[ 9]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5冊) [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1 9 8 4: 5 8 4.

[ 1 0] 毛澤東文集(第7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9 9.

[ 1 1] 毛澤東文集(第8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9 9.

[ 1 2]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 9冊) [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1 9 9 8: 4 8 3.

[ 1 3] 毛澤東選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9 1.

[ 1 4] 毛澤東選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9 1.

[ 1 5] 習近平.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 0 2 0: 2 6 4.

[ 1 6]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6冊) [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1 9 9 2 .

[ 1 7] 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8 6.

[ 1 8] 逄先知,金沖及.毛澤東傳( 1 9 4 9—1 9 7 6) (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 0 0 3: 5 2 9 .

[ 1 9]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 0冊) [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1 9 9 6: 3 1 .

[ 2 0] 周恩來選集(下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8 4: 4 3 9.

[ 2 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年譜( 1 9 4 9—1 9 7 6) (第6卷) [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 0 1 3: 5 6 8.

[ 2 2]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2 2: 2 2 .

[ 2 3]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央檔案館.中國共產黨重要文獻匯編(第6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2 2: 3 9 6.

[ 2 4] 新華月報社.新中國6 5年大事記(上)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1 4: 1 9 1.

(編輯:李云峰)

①美國社會學家M.列維把現代化分為兩大類型:“內源發展者”和“后來者”,即“早發內生型”現代化和“晚發外生型”現代化。前者現代化的最初動力產生于本社會內部,具有自發性、漸進性和自下而上的特點;后者是對外部現代性刺激或挑戰的一種有意識的積極回應,具有目的性、計劃性和自上而下推進的特點。中國現代化的啟動與來自西方的霸權威脅和文明示范效應有很大關系,屬于“晚發外生型”國家。

猜你喜歡
中國式現代化
黨引領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
以開創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勇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科學內涵與動力源泉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科學內涵與動力源泉
論全面現代化
全面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國式現代化文明新形態的世界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的如椽巨筆
中國式現代化:目標、道路與理論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縣域實踐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