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關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敘事邏輯

2023-12-02 22:37麻省理
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2023年3期
關鍵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內容提要]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鴉片戰爭之后中國人民的最偉大夢想。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即將之視為自己的歷史使命。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關于中國近現代史這一主敘事,可從歷史、理論、實踐三重邏輯展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扭轉了中國近代以來國家權勢下移趨勢,重塑社會重心,是民族復興的歷史起點;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成果,成為民族復興的科學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民族復興的實踐路徑。因此,講好百年黨史才能更好講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起點、指導思想、實踐路徑與美好前景,完整呈現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敘事邏輯。

[關鍵詞]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中國共產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作者簡介] 麻省理,法學博士,北京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以下簡稱“綱要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課程。綱要課通過對中國近現代基本國情和發展歷程的講授,尤其對中國共產黨百年黨史、新中國史以及改革開放史的重點講解,一方面培養大學生用唯物史觀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準確把握中國近現代史的主流主線,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黨史觀;另一方面在為黨育才、為國育人,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講話中指出:“講好思政課不容易,因為這個課要求高?!盵 1] 具體到綱要課的講授而言,以何種角度梳理、建構中國近代以來的發展脈絡,并將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及其背后所反映的歷史規律納入其中,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系統闡釋,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產生認同感與歸屬感,以此實現“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的授課目標,成為講好綱要課的關鍵所在。目前學術界關于中國近現代史的研究,在革命史范式和現代化范式占據主流的情況下,研究視角呈現多元化趨勢,比如新革命史、民族國家建構等視角。近現代史領域的學術動態及其研究成果為綱要課教學提供了重要的學術資源,同時綱要課也需要對此作出回應。無論是對標大學教育應有的學術水準,還是綱要課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的教學要求,從更為宏觀的歷史視角,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近現代史的主敘事以及綱要課教學主線,既能融合不同研究范式的優點,同時可以更好滿足學生對綱要課教學學術性的要求。2 0 2 3年版新修訂綱要課教材明確以“黨的二十大召開和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作為收尾,正是這一教學思路的反映和體現。綱要課教學講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可以從歷史、理論與實踐三重邏輯展開。

一、講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邏輯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百年大會的講話中指出,從鴉片戰爭開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而“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3] 4 7 7從整個中國近現代史的發展脈絡來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實基礎,也構成了民族復興的歷史起點。盡管近代以來并非只有中國共產黨將民族復興視為其歷史使命,但最終具備擔當這一艱巨歷史重任的卻只有中國共產黨。鴉片戰爭爆發以來一百多年的歷史中,只有中國共產黨在其成立之后經過短短二十年余年的時候,整合了從局部到全國,從鄉村到城市的各個社會力量,成功塑造了社會重心,提升鞏固了民族凝聚力,將自己打造成一個組織嚴密、紀律嚴明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扭轉了近代以來整個國家權勢重心下移,社會分裂、軍閥混戰的沉淪態勢。

作為儒家文化發源地以及儒家文化圈中的核心國家,中國在長達幾千年的歷史中一直處在引領地位,成為周邊國家學習效仿的榜樣。在此過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對人類文明進步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而中國之所以能夠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時段中,無論是對自身發展還是人類文明進步,產生巨大的歷史影響力,這與中國自西周到秦末漢初期間形成的獨特國家形態密切相關。有學者將這一模式稱之為“儒法國家”,而作為儒法國家標志的政治權力與意識形態權力相結合這一顯著特征[ 4],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傳統中國政治中的強國家模式,即作為政府所體現的國家力量相對于其他社會力量的強勢以及對社會的有效滲透。這一強國家模式,在相當程度上成為中華民族保持強勁生命力和創造力的關鍵要素。盡管隨著時代變遷,中國社會經歷了多次農民起義的沖擊以及改朝換代的影響,但直到1 9世紀初期,這一宏觀國家結構模式并未出現實質性改變。

然而,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社會的權勢結構。無論學術界對鴉片戰爭之前的中國與已經開啟工業化進程的西方國家相比,經濟發展到底處在何種水平這一問題的看法如何不同,有一點是確切的,即鴉片戰爭的爆發改變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既有軌道,此后清王朝代表的中央權威一步步衰落。為了應對內外危機,清政府不得不進行權力結構的調整,最終形成中央權勢下移與地方權勢崛起這一“區域化集中主義”的權力結構。[ 5]這一權力結構,既有助于晚清政府應對危機,但也為清朝的覆滅以及民國年間軍閥割據混戰的長期亂象埋下了伏筆,直接影響到此后中國政局以及整個社會的整體走向,而來自帝國主義的侵逼又使這一混亂局面雪上加霜。在這一背景下,要想結束國家四分五裂、爭斗不已的混亂局面,拯救民族于危亡之中,進而讓中國重現歷史輝煌,必須通過組建政黨,重新塑造國家權勢重心。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鴉片戰爭既是中國成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 3] 4 7 7的開始,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奮勇抗爭的起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了改變被奴役、被欺凌的命運,無數仁人志士前赴后繼,努力探尋救亡圖存的出路。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接連而起,但都以失敗而告終,沒有能夠改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悲慘命運?!盵 6]中國無數仁人志士的多次吶喊與反抗,之所以依舊未能改變中華民族的悲慘命運,民族復興遭遇重重阻力,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從領導力量來看,缺乏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無疑是最根本的原因。雖然政黨的參與使辛亥革命與此前的救亡圖存運動有本質上的不同,但仍舊未能將中國帶上國人所希望的發展道路??梢?,對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而言,僅有政黨這一新興組織,而忽視其屬性,還遠不足以從根本上扭轉中華民族的被動局面。

不過辛亥革命也帶來了一個新現象,即政黨開始成為左右中國局勢的關鍵力量,在中國社會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更多熱血青年與社會精英也將組建政黨視為改變國家命運的最佳選擇??v觀世界近代史,尤其是備受帝國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勢力壓迫之苦國家的發展歷程,要擺脫受奴役的悲慘命運,首要目標是實現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如果不能實現這一最基本目標,那么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只能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達此目標的關鍵,就在于通過強有力的政黨實現對不同社會力量和資源的整合與提升,從而帶領國家走出沉淪之境。雖然民國初期一時間政黨林立,但實際情況卻是另一番樣子?!靶梁ジ锩?,具有政黨性質的政團多達3 0 0余個,各種政治主張‘你方唱罷我登場,各種政治力量反復較量,但中國依然是山河破碎、積貧積弱,列強依然在中國橫行霸道,中國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難和屈辱之中?!盵 3] 5 5 2辛亥革命之后的亂局,不在于中國社會缺少政黨,而在于缺少具有嚴密組織與紀律,與人民群眾密切聯系,政黨綱領與指導思想為中國社會所急需的強有力政黨。因此,與眾多曇花一現般政黨的短暫命運相比,中國共產黨“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 3] 4 7 7。

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對國情的認知以及革命道路的探索并非一帆風順,甚至遭遇了重大挫折,以至于不得不將革命重心由城市轉入農村,從非武裝斗爭轉為武裝斗爭,從深耕多年的南方轉移到貧瘠荒涼的西北黃土高原。但同樣也是在從局部執政邁向全國執政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深刻總結歷史經驗,大膽創新,在黨的建設、武裝斗爭和統一戰線上取得顯著成效。特別是在延安時期成功打造政治認同,重建領導核心,建構一元化領導體制,憑借各級黨組織實現對社會各個層面的滲透與有效治理,確保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權威暢通于全黨。經過二十八年的浴血奮戰,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徹底扭轉了自鴉片戰爭以后中國社會的沉淪態勢,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最基本的社會條件。面對中國共產黨取得的革命成就,中國人民對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前途展示出百年來未曾有過的信心與期望,同心同德,齊心協力匯聚在民族復興的旗幟之下。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的開幕詞,向世人莊嚴宣告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強決心?!拔覀兊拿褡鍖⒃僖膊皇且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盵 7]至此,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艱辛探索,終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看到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邁入新階段,作為領導核心的中國共產黨,其政黨功能亦發生相應變化。曾經的革命黨即將成為全國性的執政黨,如何協調兩者關系,實現不同身份的順利轉變,直接關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成敗得失。馬克思主義革命黨與執政黨合二為一這一政黨定位,既促使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執政的條件下依舊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勇毅前行;同時兩者之間存在的內在張力,也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經歷多次坎坷曲折的重要原因。通過對新中國成立之后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的反思與總結,就如何正確看待并協調兩者之間的關系,中國共產黨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但同時是馬克思主義革命黨,要保持過去革命戰爭時期的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革命熱情、那么一種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盵 8]而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關鍵的一個原因在于持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這構成了民族復興的理論邏輯。

二、講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論邏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使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奇跡?!盵 9]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不同時期的巨大影響,充分證明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成果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科學指引和行動指南。

小到家庭生活,大到國家發展,都需要科學理論作為指導??v觀人類社會,自從地理大發現到步入早期全球化,一國一民族,未有指導理論錯誤而能發展起來的,也沒有指導理論正確而遲遲不見發展的?;仡櫧詠碇腥A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之所以坎坷曲折、多災多難,一方面在于國家權勢重心的下移與失卻,另一方面在于眾多仁人志士先后嘗試的救國之方在實踐中并未產生預期效果。這些救國之方,有的側重中國傳統思想資源,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洋務派改革方案;有的以西方近代以來的思想資源為綱,如資產階級維新派和革命派先后推出的改革與革命方案。這些救國方案盡管在不同程度上促進了中國社會的改變,甚至在某些方面也取得過令人矚目的成就,但無法從根本上扭轉中國近代以來的被動局面。這一局面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才有了根本改變。

1 9 2 0年1 1月2 5日,已經在思想上由改良轉向革命、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毛澤東,在給友人的信中就如何改造中國社會談了自己的看法。毛澤東明確表達不同意那種缺少主義統攝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零碎解決辦法,在他看來“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 1 0]。毛澤東這里講的主義,正是當時已經在一批知識青年中和社會上得到廣泛傳播的馬克思主義。相比此前眾多改造中國社會的方案,馬克思主義不僅對中國社會病根的判斷與剖析更加深刻,更關鍵之點在于尋求從根本處解決社會問題的總體性理念和思路。而這一總體解決方案,既滿足了苦苦追尋富強之道而不得的一批批先進中國人的迫切救國想法,更契合了當時中國社會的現實需要。

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前夕發表的《論人民民主專政》《唯心史觀的破產》等文章中,回顧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向西方學習的艱辛歷程,分析了馬克思主義最終成為中國人民改變命運的強大理論武器之原因所在。在毛澤東看來,中國人民在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七十多年的反抗運動中,并“沒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國主義,舊的頑固的封建主義的思想武器打了敗仗了,抵不住,宣告破產了。不得已,中國人被迫從帝國主義的老家即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武器庫中學來了進化論、天賦人權論和資產階級共和國等項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組織過政黨,舉行過革命,以為可以外御列強,內建民國。但是這些東西也和封建主義的思想武器一樣,軟弱得很,又是抵不住,敗下陣來,宣告破產了”[ 1 1] 1 5 1 4。中國幾乎嘗試了除馬克思主義之外的一切挽救時局之方,更奇怪的是被中國人視為老師的西方國家非但對這位來自東方一心向其學習的學生并不看好,反而一次次上演“老師欺負學生”的咄咄怪事。正是在中國思想界處于彷徨與苦悶之際,“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 1 1] 1 4 7 1。此后,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跳出了以往國內不同政治力量改造中國社會的既有方案,向苦苦探尋救亡圖存之路的中國人民指明了全新的前進方向、提供了全新的選擇方案與實踐路徑,并最終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馬克思主義不僅是指導中國革命成功的思想之源,更是指引中國走向繁榮富強、實現民族復興的科學理論。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國共產黨盡管也走過彎路、出現過失誤,但在總體上緊緊把握住歷史發展規律,充分展現出歷史主動精神,緊扣黨情、國情和世情的發展變化,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中國共產黨之所以不遺余力地推進理論創新,視之為各項創新之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袄碚摰纳υ谟诓粩鄤撔?,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神圣職責?!盵 9]“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是因利益而結成的政黨,而是以共同理想信念而組織起來的政黨?!盵 3] 1 0 6而只有以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武裝全黨,才能實現全黨的思想統一,才能更加堅定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也才能為民族復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合乎時代潮流、順應人民意愿的思想動力支撐。

具體而言,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理論成果的毛澤東思想,創造性解決了在東方落后國家如何建設一個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并且成功進行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難題。晚清民國之際,以革命手段推翻腐朽不堪的清王朝及其后繼者北洋政府,掃除中國社會前行的重重阻力和障礙,成為有志之士的共識。但是,一場成功的革命,尤其是社會革命,僅僅有革命的土壤還遠遠不夠,作為革命領導者如何發動、規劃、引導等主觀努力在一定情況下甚至更為關鍵。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突出貢獻,就在于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正確革命道路,并在革命成功之后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伴隨改革開放事業的深入推進和展開而不斷發展完善,成功解決了由傳統社會主義模式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這一理論和實踐難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充滿活力的體制保證。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飛躍的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洞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的時代背景下,聚焦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根本遵循。

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在傳入中國不久,即對中國社會產生持久且深遠的影響力,一言以蔽之,“是因為中國的社會條件有了這種需要,是因為同中國人民革命的實踐發生了聯系,是因為被中國人民所掌握了”[ 1 1] 1 5 1 5。雖然在百年黨史中不同歷史時期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針對的具體問題,以及面對的現實環境不同,其理論創新的側重點及其重點和難點也不盡相同,但是貫串其中的主線卻始終如一,那就是結合變化了的實際情況,服務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歷史偉業。

三、講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邏輯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盵 1 2] 5 7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偉業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工程,任何一個環節上出錯都有可能導致復興之路受阻甚至中斷,以至于前功盡棄。因此,復興之路上各個環節之間必須進行密切配合,既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又要根據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科學指導,還要找到一條符合國情、適應時代趨勢、充滿活力的實踐路徑,才能達成最終目標。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快速發展充分證明,以開放性和包容性為顯著特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與必然選擇。

1 9 8 2年9月1日,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首次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科學命題,他深刻指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1 3]。照搬別國經驗和模式,指改革開放前中國共產黨在國家建設上以蘇聯模式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唯一標準,并對此進行全方位的學習和模仿。新中國成立之后,黨在外交上實行向蘇聯“一邊倒”政策,在國內建設上向蘇聯模式看齊,這是特定時代背景下的歷史選擇。這一模式選擇促進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經濟社會的迅速恢復,并在工業化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同時也存在著嚴重弊端。毛澤東深刻認識到了這一點,他在蘇共二十大之后即提出要“以蘇為鑒”,試圖走出一條比蘇聯模式更高效也更優越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對此,毛澤東指出:“一九五六年四月的《論十大關系》,開始提出我們自己的建設路線,原則和蘇聯相同,但方法有所不同,有我們自己的一套內容?!盵 1 4]雖然這一總體思路上并沒有徹底擺脫蘇聯模式的束縛,但也為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礎。而改革開放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無論是在思想指導還是具體的方針政策上,與傳統的社會主義模式相比已經有了實質性的不同。正是在思想觀念上對傳統社會主義模式的突破,使得中國成為所有社會主義國家當中唯一一個既做到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在此基礎上進行大膽創新和探索的國家。只有明白了這一點,才能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何來之不易,也才能更加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性貢獻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黨的十八大召開后,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的講話中,專門就這個問題作了澄清和論述:“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 1 2] 7 8。正因為兩個時期本質追求并無不同,所以既不能以后者否定前者,更不能以前者否定后者。與此同時還要看到,雖然兩者之間存在重大區別,也有著不同貢獻,但構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并不會因此而割裂。正是既看到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在社會主義建設上的相通性,又對兩者之間的重大區別有著思想理論上的高度自覺與清醒認識,中國共產黨人更能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

對于改革開放前后在國家建設上的這一轉變,中國共產黨人深有體會??粗裉斓慕ㄔO成就,回望曾經的建設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我們必須不斷推進的偉大事業,又是我們開辟未來的根本保證”[ 1 5]。這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具體從何而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后不久就對此作了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4 0年的偉大實踐中得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近7 0年的持續探索中得來的,是在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9 7年的實踐中得來的,是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衰到盛1 7 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得來的,是對中華文明5 0 0 0多年的傳承發展中得來的,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寶貴成果”[ 8]。從歷史的縱向角度來看,以更長歷史時段作為分析和觀察背景,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中華民族的榮辱興衰、中華文明的傳承發揚結合起來,更加凸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近現代中國社會發展的突出貢獻和重要意義。

自黨的十二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科學命題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在理論和實踐上對其不斷豐富發展完善。黨的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了明確定位,最大限度避免了在現代化建設上的急于求成,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行穩致遠;黨的十四大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這既是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重大理論突破,也更加細化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路徑;黨的十五大首次提出并確立鄧小平理論為全黨指導思想,將改革開放之后中國共產黨的一系列理論成果涵蓋其中,同時還提出黨在社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2 1世紀的推進作了規劃設計;進入2 1世紀,黨的十六大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了科學闡釋,明確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黨的十七大在總結論述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上,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了全面部署,并提出新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對涉及黨和國家發展前途命脈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時代課題作出了全方位的系統性回答,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擘畫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發展藍圖。與此相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廣度、深度和力度同樣推進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經過一百年的奮斗,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在一個有著幾千年封建社會歷史的國家實現了最廣泛的人民民主,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盵 6]更讓人感慨萬千的是,那個曾經任人宰割、備受屈辱,無數仁人志士為之從容就義的古老民族,在新中國成立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后,走上以中國式現代化為內核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康莊大道,短短幾十年就“走完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辟了廣闊前景。實踐證明,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 1 6]。

總結中國近現代史發展歷程可以清楚看到,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重整旗鼓、走向復興之路的歷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與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命運緊密相關。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華民族在遭遇了一個多世紀的磨難之后,先后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因此,綱要課只有講好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各個歷史時期的黨史,才能講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起點、指導思想、實踐路徑與美好前景,完整呈現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敘事邏輯。

參考文獻

[ 1] 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 J].求是, 2 0 2 0( 1 7) : 4 - 1 6.

[ 2] 本書編寫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0 2 3: 4 0 1.

[ 3] 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2 3.

[ 4] 趙鼎新.東周戰爭與儒法國家的誕生[M].夏江旗,譯.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 0 2 0: 1 7 0 .

[ 5] 李懷印.晚清國家轉型的路徑與成敗———以“三重均衡態”分析為中心[ J].文史哲, 2 0 2 2( 3) : 3 6 - 5 0, 1 6 5 .

[ 6] 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 J].求是, 2 0 2 1( 7) : 4 - 1 7.

[ 7] 毛澤東文集(第5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9 6: 3 4 4.

[ 8] 習近平.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 J].求是, 2 0 2 2( 1 8) : 4 - 9.

[ 9] 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 0 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J].求是, 2 0 1 8( 1 0) : 3 - 1 0.

[ 1 0]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澤東早期文稿》編輯組.毛澤東早期文稿(一九一二年六月—一九二〇年十一月) [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 0 1 3: 4 9 8.

[ 1 1] 毛澤東選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9 1.

[ 1 2] 習近平著作選讀(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2 3.

[ 1 3] 鄧小平文選(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9 3: 2 - 3.

[ 1 4] 毛澤東文集(第7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9 9: 3 6 9 - 3 7 0.

[ 1 5]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 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J].求是, 2 0 2 1( 8) : 4 - 2 0.

[ 1 6] 習近平.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 J].求是, 2 0 2 3( 1 6) : 4 - 8.

(編輯:李云峰)

猜你喜歡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論文藝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重要作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基礎
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工作發展方向
論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途徑
社會主體研究方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中的運用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三位一體式教學研究初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教學路徑研究
新形勢下中國夢教育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融合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當代青年的歷史使命
生態文明建設三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