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新”背景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研究

2023-12-05 02:26王潔
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 2023年9期
關鍵詞:三新工作策略心理健康教育

王潔

[摘? ? 要]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師運用文獻法研究“三新”背景下如何優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運用觀察法將初中生作為研究對象并分析工作策略。在學生青春期發展的特殊時期,要關注他們的學習心理、社交心理、逆反心理并設計教學內容。指向學生自我認知、自我調適、自我發展,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要結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學科學習、休閑輔導中,營造良好文化環境,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關鍵詞]“三新”背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策略

“三新”指的是新課標、新教材、新考試。新課標展現了學科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兩個部分,凸顯了時代性、思想性和整體性,提升了對教學實施、考試評價等的具體要求,為教學工作提供了實踐指導。新教材能幫助師生更好地展開研究,促使學生適應新考試的要求。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師要基于“三新”背景設計工作策略,運用教材,體現出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讓學生在未來的考試中快速調整心態,提升考試成績。這樣才能更好地構筑心理健康課程,使學生認識到學科價值。

一、基于初中階段,探析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一)學習心理,激發內在動機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提出初中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他們的社會閱歷得以拓展,思維方式出現變化,在人生的各個關鍵階段,面對各種不同的壓力。教師要結合特殊時期的特點優化教學環節,促進學生更健康地生活。

筆者結合青春期學生的心理特點,引導他們參與到角色扮演的活動中,想象自己快速長大,但是又缺乏責任意識,不知道為什么學習,并思考要如何提升學習動機。筆者還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計了獎懲措施,讓學生制定本周、本月、本學期的學習計劃,看看能否做到,并給予成功實現計劃的學生一定的獎勵。對于不能完成任務的學生,則組織他們思考要如何找到問題和排除困擾。如有學生發現自己的學習態度不夠,總是得過且過,筆者推薦其采用同伴激勵法,讓其他同學和其一起學習,在他想要放棄時給予激勵。

教師可以采用合理的獎懲手段,激發學生的內驅力,促使其主動投入學習,還可以進行合理的歸因訓練,讓他們找到學習無法進步的原因,并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激發他們的自我效能感,以放松的心態投入學習中。

(二)社交心理,提升移情能力

初中生認識到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容易在人際交往方面產生心理困惑。如有的學生同伴關系緊張,情緒容易激動,缺乏親社會的行為,甚至會發生攻擊性行為等。教師要關注他們的社會心理,引導其采用移情的方法感知他人的想法,學會尊重和理解他人,這樣就能更好地維持同伴關系。

“揭開人際吸引的奧秘”一課能幫助學生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學會傾聽他人的心聲。筆者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情況創設問題情境,讓他們扮演其中的角色,感受對方的情感,思考自己的做法是否傷害了他人。如有學生嘲笑他人的鞋子破了,發生了爭吵。在角色扮演中,他感受到自己的嘲笑會給同伴帶來傷害。有了感觸后,該學生主動向對方道歉,再承認了自己的錯誤,表示自己以后不會再嘲笑他人。在移情活動中,學生感觸到他人的內心感受并認識到哪些無心之舉可能會傷害對方,進而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更好地和他人接觸。

新課標認為要采用組織活動的途徑進行教學,注重體驗參與。教師要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合理運用新教材設計實踐活動,讓學生調整社交關系澄清問題,提升心理素質。

(三)逆反心理,撬動創新思維

青春期的學生容易出現逆反心理,這促使其變得更獨立,能批判性地思考問題,但是如果不加以引導,也會對他們的成長造成不利影響。所以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逆反心理,將負面情緒變成積極創新的正向動力,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

考慮到初中生在青春期獨特的心理狀態,筆者圍繞“情緒ABC”一課引導他們思考如何能將逆反心理轉變成創新心理。在任務一中,學生要找一下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自己“看不慣”,對父母、老師等成年人有哪些不滿,然后探究這些情緒出現的根源。在任務二中,學生要試著將負面情緒轉變成正向創新的動力。如有學生不滿父母干涉自己的興趣愛好,認為興趣愛好不會影響學習,那么他們既要讓學習成績穩定發展,又要在自己的興趣方面展現出才華。又如有學生不滿教室呆板的設計,那么他們就要通過展現出創意來開展設計活動,從黑板報、文化角設計等角度入手優化學習環境。

教師要創設輕松的互動環境,讓學生將逆反心理轉移到培養創造性思維上,消除逆反心理造成的消極影響。初中生的可塑性比較強,如果能合理引導,則能促使他們得到更好地成長。

二、指向自我調整,探析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

(一)自我認知,直面異?,F象

要讓學生更好地適應“三新”背景下的學習活動,教師要引導他們學會自我調整,提升其心理適應能力,培養良好的品質。教師要讓學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發展特點,讓他們掌握心理衛生知識,提升自我認知能力,在面對異?,F象時,不會驚慌失措,而是冷靜沉著地解決問題。

結合“成長變變變”筆者引導學生提升自我認知,了解初中生在生理、心理上存在哪些變化。首先讓學生分別在紙條上寫下自己身上出現的巨大變化,然后整合信息,看看他們面對的最大問題是什么??梢园l現,在生理方面男女身體發育而出現的變化,讓他們感到困擾。在心理方面,隨著他們更了解社會,遇到了更多挫折,他們面臨了更多壓力。最后筆者讓學生互動討論,認識到這些變化都是青春期出現的正?,F象,并讓他們思考要如何冷靜應對。學生認為對于身體變化,需要冷靜面對,避免慌張,對于挫折逆境,則要尋求同伴的幫助,激勵自己,這樣就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在青春期,學生出現了一些身體變化,情緒也常常激動,容易出現抑郁、焦慮等心理,他們神經活動抑制能力比較弱,情緒體驗起伏性較強,容易出現兩極化的情緒變化。如果他們能認識到這是一種正常變化,就不會慌張失措,能冷靜面對異?,F象。

(二)自我調適,化解不良情緒

在學生了解自己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升自我調適的能力,學會化解不良情緒。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選擇音樂調節法、自我暗示法、合理宣泄法等問題,消除負面情緒,更好地適應自己出現的問題。

圍繞“情緒變奏曲”一課,筆者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困擾的事情,激發了哪些不良情緒,有針對性地找到解決方法。如有學生提出在青春期常常出現煩躁的心情,容易和別人吵架。由于該學生十分喜歡音樂,所以筆者就推薦了“音樂調節法”,讓他在煩躁時傾聽音樂,消除緊張、煩躁、憤怒等情緒。還有學生提出自己成績不好,所以有較大的自卑心理,筆者推薦他使用自我暗示法,告訴自己能完成任務,自己并不比別人差,從而激發自信心,讓他更勇敢地挑戰自我。通過活動,學生掌握了自己的心理困擾,并找到了解決情緒問題方法,釋放內心的壓力。

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設計教學內容,這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標準》提出的具體要求。教師要了解學生遇到的具體問題,并指導他們掌握各種自我調適的方法,從而化解負面情緒,更好地融入生活中,提升社會適應性。

(三)自我發展,增強韌性意志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升全體學生的心理素養,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其樂觀、向上的心理素質,促進其人格健全發展。教師要專注于培養學生的心理韌性和意志力,有效控制自己,還要指導他們學會設計理想,發揮自己的潛能。

“我覺得我很棒”的目的是讓學生發現自己都是獨一無二的,并在認識自我的基礎上堅持不懈地發揚自己的優點。筆者組織學生參與到“勇攀高峰”主題活動中,首先學生發現自己身上的特點,尤其是對那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筆者重點引導他們發現自己的獨特之處,如有的學生雖然學習成績較差,但是擅長美術、音樂。其次再讓學生擬定計劃書,從自己的優缺點入手,計劃后續的學習方向,先設定周計劃,然后擴展開來,設計整個學年的計劃。筆者則主要引導他們提升韌性意志,讓他們積極記錄下完成計劃的情況,發現無法完成目標時,則給他們鼓勵,讓他們反思自己為何會產生放棄的念頭,促使其繼續向上。

在自我發展的基礎上,學生能更好地認識自己,進行自我教育,發展和諧的人際關系,形成樂觀向上的心理品德,成長為人格健全的人。

三、聚焦心理特點,探析心理健康教育

(一)融入學科學習,潛移默化

基于“三新”背景,教師要提升學生的心理承受力,促使他們勞逸結合,融入學科探究活動中,這樣才能更好地運用新教材完成新課標的要求。道德與法治新課標提出要提升學生的道德,促使其心理健康發展,其教學內容和心理健康學科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教師可以將兩者融合在一起,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

“學會保護自己”主要介紹的是注意安全,保護自己不做危險的事情。事實上,在社會生活中注意安全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筆者就將這一課和道德與法治中的“我們與法律同行”結合起來,讓學生思考在社會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安全,遇到了不法分子應該如何保護自己。如有學生認識到在過馬路時要注意遵守交通規則,避免做出橫穿馬路等危險的事情。還有學生提出若遇到打架斗毆等危險的事情,要找機會脫身并盡快報警,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自己的安全。結合學科學習,學生認識到保護自己,一是避免做危險的事情;二是在遇到危險時如何化險為夷,尋求幫助解決問題。

除了道德與法治課程以外,教師還可以利用語文、美術、音樂等課程培養學生的審美賞析水平,發展其心理適應能力,幫助他們消除負面情緒,還可以利用數學、物理等學科,幫助學生提升理性思維能力,學會辯證思考。這些方法都融合了學科,有助于培養學生健全的心理。

(二)加強休閑輔導,合理宣泄

在學生課余休閑活動期間,教師也要適當輔導,幫助學生培養豐富的興趣愛好,并在參與興趣活動的過程中合理宣泄負面情緒,進而提升健康心理。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讓他們能勞逸結合,這樣才能以放松的心態進入考試,符合“三新”的要求。

學習“快樂由我”時,筆者引導學生進行互動討論,說說如何能合理地利用休閑時間,適當放松自己。學生圍繞“如何才能更好地宣泄負面情緒”“有哪些適合中學生的放松方法”“如何合理調配放松和學習的時間”等問題進行探討,找到解決生活問題的具體方法。學生發現適當地參與音樂活動、體育鍛煉等都能促使自己身心放松,要注意把握好時間,將休息和學習穿插在一起,做到張弛有度。

教師要積極聯系學生家長,讓他們認識到休閑和學習之間有辯證性關系,適當地休閑能促使學生調整心態,解決內心困擾,進而以更積極的姿態投入后續學習。

(三)營造文化環境,正向引領

校園文化是師生共同構筑的教學活動場所,其中包含著精神財富、文化氛圍等元素。在初中心理健康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構筑良好的文化環境,如通過黑板報、文化角等方式優化班級學習環境,又如積極參與校園文化節等活動。通過正向引領對學生起到激勵作用。

結合“真我的風采”,筆者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創設文化環境的方法展現自己的風采。學生首先要分小組討論,看看可以從哪些角度入手設計改造,如有學生提出從黑板報和文化角入手創設“書香”班級。其次,再組織學生細化策略,探討設計主題是什么,每一期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如何收集相關資料,怎樣進行分工等,再安排他們參與到具體活動中。最后,筆者引導學生多關心學校、社會上的其他文化活動,利用班級微信群與同學們交流信息,如看到某文學網站組織了征文,則可以將征文鏈接轉發到微信上,和其他同學分享,感興趣的同學組團一起去參加征文,相互探討如何能提升寫作水平。在一系列活動中,班級的文化氛圍更濃厚,這樣起到了正向引領的作用。

優美的校園環境能消除學生內心的消極情緒,讓他們以積極向上的姿態融入校園建設和自我管理中。學生的內心感受更舒暢,學習效果也更好。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提出要充分利用教育資源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從學生自身特點出發,挖掘教育資源,結合校園學習環境開發更多素材,完善教學策略,這樣才能解決初中生的心理問題,使他們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梁彥華.淺析有效開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J].學周刊,2021(16).

[2]馬麗芳.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定位及實踐探究[J].知識文庫,2021(16).

[3]蔣冬梅.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及實施路徑探索[J].家長,2021(22).(責任編輯:呂研)

猜你喜歡
三新工作策略心理健康教育
“以生為本”理念下的高中班級管理工作研究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關于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幾點建議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