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中國國際合作的特色理念與實踐進路

2023-12-07 02:27毛盾張樹華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年6期
關鍵詞: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國際合作

毛盾 張樹華

[摘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的發展,人類的命運緊密結合,國際合作成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訴求。西方傳統國際合作精神以新現實主義的“霸權合作論”主導國際合作已久,但已無法適應當今時代發展的需求,漸漸顯現其理論和實踐困境。為協調當前國際合作與發展,中國在吸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總結國際合作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以共商共建共享為要義,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宗旨,適應新時代發展需求的中國特色國際合作新精神,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力量、展現了中國作為、彰顯了中國擔當。

[關鍵詞] 國際合作;中國特色;和平發展;多邊主義;合作共贏

[中圖分類號]? D820[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8-1763(2023)06-0110-07

The Distinctive Concept and Practical Approach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New EraMAO? Dun, ZHANG Shuhua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100732, China)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political multipolarity, the destinies of humanity are closely interwoven, mak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essential fo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he western traditional spirit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long dominated by Neo-Realist Hegemonic Cooperation theory, has proven inadequate to address the needs of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increasingly revealing it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hallenges.To coordinate current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China has introduced a new spirit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drawing from fin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experiences. This innovative approach, firmly anchored in the principles of extensive consultation, collective contribution, and equitable benefits, guided by the overarching objectives of maintaining global peace and fostering shared development, not only leverages China’s capabilities but also underscores its dedication and responsibility in shaping a novel 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foster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eaceful development; multilateralism; win-win cooperation

一前言

國際秩序是國際關系中各行為體圍繞一套共同目標所維持的穩定的關系狀態。二戰后確立下來的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國際體系,推動構建了以《聯合國憲章》在內的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但在這一體系中,強國對弱國的霸權干涉和不公正對待現象并未完全消除,支撐現有國際秩序的規則需要改革和完善。2016年以來出現的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等政治黑天鵝現象,一定程度上標志著西方世界轉向“保守主義”與“民粹主義”。特朗普上任后,美國先后退出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十多個國際組織或國際協定,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并停止對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資金支持。這些現象標志著以美國為代表的部分西方國家在國際合作方面試圖單方改變現狀,企圖通過停止部分國際合作以維護自身利益。同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無視以聯合國為基礎的國際合作體系,構建起符合自身利益需求的局部性戰略同盟或者團體來阻礙他國發展,如構建情報共享“五眼聯盟”,啟動“大西洋合作伙伴關系”。這些舉措明顯已經逐步脫離了傳統西方國家的國際合作精神,而試圖將饑荒、難民、減貧、氣候變化等國際問題政治化的行為,又為國際合作議題設置障礙,不利于全球化發展,危害了現有的國際秩序。

以中國為代表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興起,是促進國際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調整的根本動力。亨廷頓曾在其著作《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引用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原話,指出“中國參與世界地位重組的規模,使得世界必須在30或40年的時間內找到一種新的平衡。假裝中國不過是另一個大的參與者是不可能的,它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參與者”。[1]207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中國絕非所謂的“破壞國際體系的‘修正主義國家’”,相反,中國一貫著眼于捍衛世界公平正義,維護全球戰略穩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尤其是新時代十年,我國國際合作的資金投入規模不斷擴大、方式更加多元化,通過助力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在饑荒、難民、減貧、氣候變化、公共衛生、反恐安全、世貿組織包容性改革等國際問題上的深入開展合作,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間,我國積極參與重大傳染病防控的國際合作,同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社會攜手抗擊疫情,堅定地捍衛了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建設。這一系列重要舉措充分展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的世界大國在國際合作方面的重要貢獻。

在面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性挑戰日益嚴峻的背景下,進一步理論性闡述新時代中國國際合作精神的價值理念,總結提煉新時代中國國際合作的重要實踐,對于深入理解和全面認識中國國際合作的重要意義與價值具有重要促進作用,可以幫助我們糾正“中國堅持對外援助是‘窮大方’”等錯誤認識;有助于為構建新時代中國國際合作理論提供重要啟示;有助于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是對人類文明進步的重大貢獻,推動中國與世界合作共贏的故事與話語的傳播。

二中國特色國際合作理念

國際合作是發展國際關系避不開的主題,是實現不同國家利益的相互協作行為。在當前嚴峻復雜的國際環境中,盡管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局部沖突硝煙不止,但沖突與合作是危機統籌中可以相互轉化的統一體。當西方國家從國際合作的積極支持轉變為觀望遲疑甚至持否定立場時,就表明西方傳統國際合作理念無法適應新形勢、解決當前實際問題。因此,當前國際合作迫切需要一種以積極推動全球合作,助力世界文明和平、繁榮發展為核心的新型國際合作理念。而中國特色國際合作理念植根于中華民族天下大同的文化理念與基因,又以中國和平發展的崛起實踐為養分。該理念既彰顯了中國特色,又十分契合當前國際合作與發展新需求。

(一)同舟共濟,共建和平、和睦、和諧世界

“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關鍵詞與核心理念之一?!昂汀笔且环N自然事物與人間社會共享的德性。國家間的和平、家庭鄰里的和睦、人與周遭環境的和諧都體現著“和”之德。追求“和德”,是中華民族精神世界的一貫追求。正因如此,愛好和平、友好睦鄰,是中國處理與其他國家關系時始終堅持的價值原則?!爸腥A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王稱霸的基因?!盵2]也正是如此,中華民族自古注重“和”“合”,形成了包容、友善、合作的“和合文化”,呈現一種“和合文明”,所以才能“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近代以來,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遭受列強的侵略、凌辱、掠奪達百年以上?!皣颐扇?、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盵3]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在奮斗和犧牲中戰勝了內外壓迫和奴役,擺脫了戰亂和貧困,深刻領悟了和平的珍貴與發展的價值,更加堅定了維護和平的決心。

習近平在出席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指出:“中華民族傳承和追求的是和平和睦和諧理念。我們過去沒有,今后也不會侵略、欺負他人,不會稱王稱霸?!盵4]中國對外交往一直秉持“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致力于同世界各國和睦相處,“堅持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國際交往道路。新時代以來,中國以“合作共贏”為原則,努力構建形式多樣的“全球伙伴關系網絡”。截至2021年底,中國已同181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并同11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關系。[5]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做出莊嚴的承諾:“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6]20中國主張,要實現“和平、和睦、和諧”的國際秩序景象,需要各國互相尊重、一律平等,堅持共商共建共享,不搞霸權霸凌霸道,需要堅持以對話代替沖突,以協商代替脅迫,努力擴大各國共同利益匯合圈,共同維護和建設好人類命運共同體。

(二)攜手并進,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

在國際關系領域中,民主化的核心是反對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支持各國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參與處理國際事務;法治化的關鍵是抵制雙重標準,呼吁各國遵守國際法,特別是《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合理化的要義是及時改革不公正不合理的制度安排,促使國際規范的相關制度、規則與時俱進,反映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新變化,加強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7]從總體而言,過去國際合作中的不平等、不合理色彩還比較嚴重。同時,西方國家宣揚國際合作要遵循法律,卻又經常拿起法律武器制裁發展中國家。如此一來,國際合作必然呈現不平等、不合理、非法治化的局面。而中國國際合作的理念卻始終如一強調平等、法治與合理,這與傳統西方的國際合作理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習近平指出:“公平正義是世界各國人民在國際關系領域追求的崇高目標?!盵8]各國攜手并進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捍衛國際公平正義的正確途徑。作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和《聯合國憲章》首個簽署國,中國深知和平的可貴和發展的不易。中國認為,各國關系和利益只能以制度和規則加以協調,不能誰的拳頭大就聽誰的,大國更應該帶頭做國際法治的倡導者和維護者,遵信守諾,不搞例外主義,不搞雙重標準,也不能歪曲國際法,以法治之名侵害他國正當權益、破壞國際和平穩定。[9]

中國外交部2020年發布的《中國關于聯合國成立七十五周年立場文件》充分展示了中國態度與國際秩序觀:“旗幟鮮明地抵制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堅定支持多邊主義,堅定捍衛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保?0]

對于中國在國際關系領域中的貢獻,聯合國原秘書長潘基文曾評價說:“中國是國際社會的重要成員,是聯合國議程不可或缺的伙伴。中方長期以來對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對促進國際和地區問題的妥善解決發揮了積極作用,作出了突出貢獻?!保?1]現任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認為,中國是聯合國事業的主要參與者和堅定支持者,也是國際合作和多邊主義的支柱,發揮著核心作用。[12]由此可見,當代世界的和平與發展離不開中國,中國以實際行動,同各國人民一道攜手共建和平穩定的美好世界。

(三)以義為利,在合作與交流中堅持正確義利觀

西方國際政治理論中的現實主義或是新現實主義,無不強調利益的重要性,其把利益放在了第一位置,強調了權力政治的重要性。[13]這一觀念深入影響西方國家的國際行為方式,其利益觀念以權力分配為基點,所以對于利益與權力的強調一直是西方國際交流的根本。也因此,西方國家主導的國際交流合作本質必然是對其有利益且遵循西方權力中心的體系。在這一體系下,西方國家為維護自身利益可以選擇單邊主義,喊出“經濟脫軌”等口號,先后提出具有歧視性和排他性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P)和印太經濟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IPEF)??梢?,西方國家的國際合作理念弊端就在于過于追求“利益”,且是“私利”而非“公利”,崇尚符合自身的利益,而忽視了全球整體利益。

中華傳統文化強調不能“見利忘義”,“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在國際關系中,中國主張妥善處理“義”和“利”的關系:政治上,要遵守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原則,秉持公道正義,堅持平等相待;經濟上,要立足全局、放眼長遠,堅持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既要讓自己過得好,也要讓別人過得好。[14]

習近平主席曾說:“義,反映的是我們的一個理念,共產黨人、社會主義國家的理念。這個世界上一部分人過得很好,一部分人過得很不好,不是個好現象。真正的快樂幸福是大家共同快樂、共同幸福。我們希望全世界共同發展,特別是希望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贏原則,不搞我贏你輸,要實現雙贏。我們有義務對貧窮的國家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有時甚至要重義輕利、舍利取義,絕不能唯利是圖、斤斤計較?!保?5]正確義利觀是馬克思主義外交理論中國化的重要成果,[16]不但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傳達了中國對新型國際關系倫理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同時也是中國對統籌自身發展與協調世界共同發展之間關系的時代回應。此外,正確義利觀強調道義與利益相統一,既關注本國利益,也兼顧其他國家的利益和國際公平正義。這一觀念凸顯了中國在處理國際事務時的均衡和包容性,為構建和諧共贏的國際關系提供了有益借鑒。

(四)以史為鑒,樹立正確歷史觀指導國際合作與交流

歷史觀是人們關于人類社會起源、本質及發展規律等一般問題的總看法和根本觀點,是人們對社會生活及其歷史發展進行探究和反思的理論成果。[17]1把握國際形勢,需要樹立正確歷史觀,不僅要用發展的眼光觀察世界,還要用歷史眼光認識發展規律、把握前進方向。

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1300多年前,唐朝皇帝李世民就指出,“以古為鑒,可以知興替”。[18]25612015年9月,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招待會上,習近平主席強調:“歷史會逐漸久遠,但歷史的啟迪和教訓,不管承認不承認,永遠就在那兒?!保?9]

歷史中不僅有經驗和教訓,還蘊含著發展的規律。2018年6月,習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指出:“所謂正確歷史觀,就是不僅要看現在國際形勢什么樣,而且要端起歷史望遠鏡回顧過去、總結歷史規律,展望未來、把握歷史前進大勢?!保?0]在國際政治領域,只有認識到各國歷史背景和文化差異,才能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礎上尋求共同利益;只有站在歷史的高度,才能正確分析國際形勢,更好地把握時代發展的大勢。

歷史可以為我們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提供智慧。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造成了空前災難,超過8000萬人死于戰爭。只有牢記歷史教訓,才能避免重蹈覆轍;只有堅持對話與合作,才能防范戰爭和沖突,保障世界和平與穩定。

(五)通觀全局,堅守正確大局觀統籌國際發展合作

縱觀人類社會歷史,世界發展從來都是各種矛盾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的結果?!八^正確大局觀,就是不僅要看到現象和細節怎么樣,而且要把握本質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在林林總總、紛紜多變的國際亂象中迷失方向、舍本逐末?!保?0]當前國際合作存在的重要弊端之一在于少數國家基于各自立場思考國家發展,過度強調自身短期利益而忽視了人類全局性、長期性問題。這些短期利益觀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取向,導致了責任分配困境、安全疑慮困境等。[21]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西方主導的國際合作陷入困境,迫切需要基于共同利益基礎上統籌國際發展與合作各項事務,以推動國際合作走出困境和維護國際形勢的穩定。

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在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下,國際環境日趨復雜,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經濟陷入低迷期,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塑,一些國家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地緣政治沖突風險上升,加劇了國際環境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

在面臨人類的共同挑戰時,各國做戰略選擇只有堅守正確大局觀,從紛繁復雜的現象中抓住本質,從全局中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避免冷戰思維與意識形態對抗,才能清醒認識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這樣不僅有利于本國人民,也有益于地區和世界局勢。隨著世界進入變革動蕩期,人類對和平、發展、繁榮的美好愿望更加強烈,和平與發展仍然是世界發展的趨勢;同時,地緣政治、氣候變化、生物安全、恐怖主義等因素對世界合作產生了重要影響,這些世界性議題需要各國合作統籌應對,共同面對危機與挑戰。而中國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效地迎合了這一時代要求。

三中國特色國際合作實踐進路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新時代以來,中國特色國際合作的實踐驗證了中國特色合作理念的有效性,是新時代條件下對馬克思主義國際合作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為維護世界和平發展、推動全球治理新變革,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力量、展現了中國作為、彰顯了中國擔當。

(一)通力合作,形成全球伙伴關系網絡

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要構建更加全面、緊密、務實、包容的高質量伙伴關系的重要主張。新時代以來的十多年,我國建交國總數不斷增加,同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組織建立伙伴關系,“朋友圈”不斷擴大,“朋友圈”關系穩固提升。中國在推進與全球伙伴合作發展共贏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實踐也一再證明,中國是在真正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中國打造高質量的全球伙伴關系網絡是適應國際政治格局變革動蕩,滿足全球治理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需要的必然選擇。正如習近平主席在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上提出的:“我們要共同構建全球發展伙伴關系。合作才能辦成大事,辦成好事,辦成長久之事?!盵22]中國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不僅為自身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而且促進了同世界各國的友好交往,不僅為中國外交發展提供了有利環境,形成了廣泛的全球伙伴關系網,也為多方合作提供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二)共享機遇,惠及全球合作伙伴

中國不僅打造高質量的全球伙伴關系,而且堅持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堅定地為惠及世界、共創繁榮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中國通過與伙伴共享發展成果,加強經濟、貿易、文化等多方面的國際合作,實現了雙方互利共贏。譬如,南南合作充分彰顯我國在形成全球伙伴關系網絡過程中國國際合作新實踐,體現中國堅持走互利互惠之路以及真正多邊主義的力量和優勢。

南南合作是中國開展國際發展合作的基本定位。[23]新時代以來,中國更加致力于推動南南合作,為全球南方實現共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3年至2018年,中國對外援助金額為2702億元人民幣,重點用于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建設中小型社會福利項目以及實施人力資源開發合作、技術合作、物資援助、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和緊急人道主義援助項目。[23]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南南合作圓桌會上指出:“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是中國對外關系不可動搖的根基。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一員,中國的發展機遇將同發展中國家共享?!保?4]同時,習近平主席宣布為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未來5年中國將向發展中國家提供“6個100”項目支持,包括100個減貧項目,100個農業合作項目,100個促貿援助項目,100個生態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項目,100所醫院和診所,100所學校和職業培訓中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是南南合作的堅定支持者、積極參與者和重要貢獻者,堅持在發展進程中把自身利益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結合起來,彰顯了中國增進與發展中國家合作的堅定立場、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堅定決心。

(三)親誠惠容,全面開展同周邊國家的合作

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全面發展同周邊國家的關系,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突出體現為“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習近平主席曾對此進行詳細闡述:

“親”是指鞏固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的友好情誼,要堅持睦鄰友好、守望相助,講平等、重感情,常見面、多走動,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邊國家對我們更友善、更親近、更認同、更支持,增強親和力、感召力、影響力?!罢\”是指堅持以誠待人、以信取人的相處之道,要誠心誠意對待周邊國家,爭取更多朋友和伙伴?!盎荨笔侵嘎男谢菁爸苓?、互利共贏的合作理念,要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同周邊國家開展合作,編織更加緊密的共同利益網絡,把雙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讓周邊國家得益于我國發展,使我國也從周邊國家共同發展中獲得裨益和助力?!叭荨笔侵刚故鹃_放包容、求同存異的大國胸懷,要倡導包容的思想,強調亞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發展,以更加開放的胸襟和更加積極的態度促進地區合作。[25]297-298

在不同的國際場合中,習近平主席向外國友人闡明了“親、誠、惠、容”理念。譬如,2014年的“亞信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踐行親、誠、惠、容理念,努力使自身發展更好惠及亞洲國家”[25]358;在2015年巴基斯坦議會上,習近平強調中國將“堅持按照親誠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邊國家的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發展更好惠及周邊國家,永遠做發展中國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誠伙伴”。[26]

在“親、誠、惠、容”理念的指導下,中國持續擴大對周邊國家發展項目的協助。例如,以周邊國家為基礎而建設的中蒙俄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新歐亞大陸橋經濟走廊正進一步推進;中國與泰國等周邊國家的合作,“一帶一路”倡議與“泰國4.0”經濟戰略對接,為泰國經濟發展帶來新動力;“上合組織”、“金磚”國家合作機制、“亞投行”等國際合作組織和機構的設立,將中國和周邊國家緊密聯系起來,為地區穩定和發展發揮作用。[27]“親、誠、惠、容”理念不僅是新時代新形勢下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生動宣言,也是對多年來中國周邊外交實踐的精辟概括。

(四)真實親誠,加強與非洲國家的團結合作

“真、實、親、誠”理念凝練概括了中國處理與非洲國家關系的理念。2013年,習近平在訪非時強調,“無論中國發展到哪一步,中國永遠都把非洲國家當作自己的患難之交”。他指出:“對待非洲朋友,我們講一個‘真’字;開展對非合作,我們講一個‘實’字;加強中非友好,我們講一個‘親’字;解決合作中的問題,我們講一個‘誠’字?!保?8]

在“真、實、親、誠”對非政策理念和正確義利觀指導下,中國強調在處理非洲事務時堅持做到“五不”,即“不干預非洲國家探索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內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不在對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條件,不在對非投資融資中謀取政治私利”。[29]同時,習近平在中非合作論壇上宣布中國對非務實合作的“八大行動”,即中國將同非洲共同實施產業促進行動、設施聯通行動、貿易便利行動、綠色發展行動、能力建設行動、健康衛生行動、人文交流行動、和平安全行動“八大行動”,引領中非合作向更高質量發展。

當前,在新時代中國特色外部環境風險防范的背景下,[30]中國對非洲的援助力度隨著中國經濟發展而進一步加大,而且始終堅持“不排他”“無附加”“無特權”的援助原則。2013年至2018年,中國對外援助金額約為2702億元人民幣,對非洲國家的援助占比44.65%,包括無償援助、無息貸款和優惠貸款。[31]2000年至2020年,中國在非洲建成的公路鐵路超過13000公里,大型電力設施80多個,援建了130多個醫療設施、45個體育館、170多所學校,為非洲培訓各領域人才共計16萬余名,打造了非盟會議中心等一系列中非合作“金字招牌”,涉及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31]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我國常駐非洲的46支醫療隊在第一時間投入當地抗擊疫情行動,緊急建立15支中國巡回抗疫醫療專家組以及43個中非對口醫院,并向30多個非洲國家提供急需的新冠疫苗;全面落實二十國集團緩債倡議,同16個非洲國家簽署緩債協議或達成緩債共識,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內免除15個非洲國家2020年底到期的無息貸款。[32]事實一再證明,中國始終是非洲抗擊疫情的堅定支持者、非洲發展振興的積極參與者、非洲和平穩定的有力維護者,中非命運共同體正變得愈加緊密?!罢?、實、親、誠”理念已經成為中國與非洲等所有發展中國家加強團結合作時秉持的四字箴言。

(五)并肩作戰,堅持大國大黨責任

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33]中國政府主張,在推動全球治理方面,“大國更應該有大的樣子,要提供更多全球公共產品,承擔大國責任,展現大國擔當”。[34]

中國共產黨主張,政黨不論大小強弱一律平等。為應對全球治理難題與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挑戰,習近平在2021年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時承諾:“中國共產黨將履行大國大黨責任,為增進人類福祉作出新貢獻?!保?5]

大黨之大、大國之大,不在于體量大、塊頭大、拳頭大,而在于胸襟大、格局大、擔當大。[36]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積極與世界各國開展抗擊疫情國際合作,啟動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全球緊急人道主義行動。[37]中國已累計向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22億劑疫苗,并累計向世界各國提供了42億件防護服、84億份檢測試劑、3720億個口罩,涉及153個國家和15個國際組織等,[38]還積極開展“絲路一家親”的民間抗擊疫情共同行動,這些無不展現了大國大黨的責任擔當。[39]

對于中國和中國共產黨展現的大黨大國責任,許多國家政要都曾表示過贊賞。希臘前總理、奧林匹克和平委員會前副主席喬治·帕潘德里歐認為,中國與許多國家風雨同舟、團結合作,一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40]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表示,中國積極幫助包括阿根廷在內的世界其他國家發展,為人類進步事業付出了積極努力。[41]瓦努阿圖瓦庫黨主席、政府總理拉夫曼指出,中國共產黨通過實實在在的舉措和行動,充分展現了大國大黨的責任擔當。[42]

四結語

站在后疫情時代這個特殊的歷史節點上,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在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局部沖突硝煙不止的背景下,西方傳統國際合作理論的“力不能支”更凸顯了“中國國際合作新精神”的優勢,有著不一般的世界意義。中國國際合作新精神是積極建立全球伙伴關系的必然趨勢,表明了中國堅定捍衛多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促進世界各國的相互理解與信任的決心,對中國的發展和世界的繁榮都具有積極的意義。作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國情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創新的典范,中國國際合作新精神在實踐中展現的優勢,為世界帶來了西方新現實主義“霸權合作論”以外的中國聲音和中國方案,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力量、展現了中國作為、彰顯了中國擔當。

[參考文獻]

[1]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訂版)[M].周琪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

[2]本報評論員.新征程上,必須不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10(2).

[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4]回答時代課題 指引前進方向——習近平主席出席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并發表重要講話意義重大、影響深遠[N].人民日報,2021-09-23(1).

[5]本報評論部.指導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實踐闊步前行——新時代我國對外工作的根本遵循④[N].人民日報,2022-10-15(10).

[6]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21年7月1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7]石斌.新時代中國國際秩序觀:認知、政策取向與實現路徑[J].國際問題研究,2021(2):20-33.

[8]習近平.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建設合作共贏美好世界——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N].人民日報,2014-06-29(2).

[9]習近平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紀念峰會上發表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20-09-22(1).

[10]中國關于聯合國成立七十五周年立場文件[N].人民日報,2020-09-11(3).

[11]杜尚澤,殷淼.習近平會見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N].人民日報,2015-09-27(1).

[12]李曉宏,楊俊,李涼.中國是國際合作和多邊主義的支柱[N].人民日報,2019-10-08(3).

[13]宋偉.對現實主義范式與內核的再思考[J].世界經濟與政治,2023(8):143-162+168.

[14]習近平.共創中韓合作未來 同襄亞洲振興繁榮——在韓國國立首爾大學的演講 (2014年7月4日,首爾)[N].人民日報,2014-07-05(2).

[15]王毅.堅持正確義利觀 積極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深刻領會習近平同志關于外交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N].人民日報,2013-09-10(7).

[16]吳志成,李佳軒.習近平外交思想中的正確義利觀[J].國際問題研究,2021(3):23-46+136.

[17]肖前,李秀林,汪永祥.歷史唯物主義原理[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8] 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19]謝亞宏,曲頌,劉軍國,等.堅持正確史觀 牢記啟迪教訓[N].人民日報,2015-09-06(3).

[20]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為指導 努力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8-06-24(1).

[21]施衛萍,王會花.國際合作理論的中國創新:多文明國際合作理論[J].社會主義研究,2022(4):157-164.

[22]習近平.構建高質量伙伴關系 共創全球發展新時代——在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2-06-25(2).

[2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2021年1月)[N].人民日報,2021-01-11(14).

[24]汪曉東,宋靜思,崔璨.歷史性的跨越 新奮斗的起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重要論述綜述[N].人民日報,2021-02-24(1).

[25]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6]柴逸扉.鄰望鄰好 共同發展[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6-05-05(1).

[27]王云松,丁雪真,周翰博,等.“中國是亞洲經濟增長的重要后盾”——國際社會積極評價中國對亞洲繁榮發展的重大貢獻[N].人民日報,2018-04-07(3).

[28]習近平.永遠做可靠朋友和真誠伙伴——在坦桑尼亞尼雷爾國際會議中心的演講 [N].人民日報,2013-03-26(2).

[29]李斌,熊爭艷,丁小溪,等.解答時代命題 展現時代擔當——寫在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閉幕之際[N].人民日報,2018-09-05(4).

[30]吳博,陳曉紅.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對外部環境風險重要論述的深刻意蘊[J].湖湘論壇,2022(5):5-12.

[3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時代的中非合作(2021年11月)[N].人民日報,2021-11-27(6).

[32]田士達.匯聚支持非洲發展強大合力[N].經濟日報,2021-05-27(4).

[33]張政,劉文嘉,羅容海,等.再論紅船初心——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啟示錄[N].光明日報,2017-11-20(1).

[34]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9-23(3).

[35]習近平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并發表主旨講話——王滬寧出席[N].人民日報,2021-07-07(1).

[36]本報評論部.堅持胸懷天下——把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傳承好、發揚好[N].人民日報,2022-02-22(5).

[37]鐘聲.無視中國抗疫貢獻是對歷史的不負責任[N].人民日報,2023-01-08(3).

[38]劉喜梅.加強國際合作 縮小“免疫鴻溝”[N].人民政協報,2022-04-27(5).

[39]王詩堃,趙曉娜.150多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就我黨百年華誕致賀電賀函[N].南方日報,2021-06-29(A3).

[40]奧林匹克精神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一致的[N].光明日報,2022-01-29(8).

[41]吳剛.發展成就彪炳史冊 偉大復興引領世界——國際社會熱烈祝賀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N].人民日報,2021-07-05(3).

[42]貢獻中國智慧促進共同發展[N].人民日報,2021-07-05(14).

猜你喜歡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國際合作
外媒關注網絡治理“中國方案”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Programs in Software Colleges of China
論“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背景、風險及應對策略
關于高校如何通過國際合作提升教學質量的建議
探析農業類高職院校國際合作培養農業人才的路徑
淺析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背景、內涵和意義
新聞聚合APP著作權侵權的行為規制
企業并購實現雙贏
新時期民辦高校校企合作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
經略中東:中國展示新型大國風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