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積極心理學理論的 中學生心理素養培育

2023-12-08 05:17丁曉言
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 2023年10期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高中生培養策略

丁曉言

[摘? ? 要]積極心理學研究人類美好品德的形成過程和途徑,并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干預,讓這些品德能更好地得到培養。在健全心理素質培養方面可組織校際活動,聘請專業人員進行心理咨詢,結合家長力量組織心理實踐活動。在學生心理培養方面要結合情感維度、人際維度、超越維度設計班本課程。在培養心理素質策略方面可以組織團隊協作活動,進行彈性賞罰,搭建平臺創建良好的班級文化,調動學生的積極心理,幫助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高中生;心理素養;培養策略

積極心理學研究人們的發展潛力和美德,促使人們獲得幸福的生活,教師要進行積極有效的干預,實現個人和家庭、社會的和諧發展。在高中德育工作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還要發現他們身上的優勢和潛能,要基于積極心理學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讓他們懂得彼此信任、重塑信心,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人生。

一、拓展教育資源,健全心理素養培育機制

(一)聯動校際活動,做好宣傳

積極心理學研究主觀、個體、群體等幾個層面,要從激發人的主觀情緒做起,提升個體的生活質量。同時還要積極聯動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群體,讓他們發揮協同作用,提升心理健康質量。教師要積極聯動校際活動,利用學校廣播站、網站、微信公眾號、QQ群等做好宣傳工作,激發學生的積極心。

學校應結合校園藝術節,運用積極心理學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首先利用廣播、宣傳畫等方式,鼓舞學生的斗志,展現自己的才能。其次將校園活動和班級管理活動結合在一起,讓班長、文藝委員負責班級參賽節目的評選,讓更多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優秀的班級節目還將被發送到班級群、校園公眾號中,與其他同學分享與交流。在這一系列宣傳活動的驅使下,學生對參加校園藝術節充滿了興趣,尤其是一些學困生,雖然某些科目的成績不佳,但是在文藝表演上卻有獨特的才能,筆者鼓勵他們不要畏懼他人的眼光,大膽地參與到展示中。對于性格內向不愿意展示才藝的同學,筆者引導他們進行心理咨詢,讓他們積極應對各種挑戰。

學校應設立專門的心理健康管理中心,并成立積極心理宣傳小組,思考如何將積極心理融入校園的各種活動中,讓學生充分參與校內外的實踐活動,給他們營造一個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校園環境。

(二)邀請專業人士,做好咨詢

由于學科教師對心理學的研究不夠深入,所以對學生的引導也不夠專業,故此教師要邀請心理學專家到班級,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激發他們的潛能,發揮其心理優勢。

由于學科一名學生家長是心理醫生,于是筆者便專門聯系該家長,引導他參與到學生心理素養的培養工作中。和專業人士的聯動分兩部分展開,一是讓該醫生推薦一些適合教師學習的心理學研究書籍,筆者認真閱讀,并耐心請教,更好地觀察學生的心理活動,給他們進行心理輔導。二是每個月邀請該家長來學校一次,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如怎樣提升班級留守兒童的積極心理,一直都是筆者關注的問題,于是便請該心理醫生就這個問題進行深入探討,以班級同學作為具體案例答疑解惑,幫助留守兒童融入班集體中,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

教師要充分依靠專業人士,一方面可以讓他們直接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幫助學生應對生活中的坎坷,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向心理學專家虛心請教,了解各種專業知識,并在專家的輔導下試著給學生做心理咨詢,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

(三)協調家長力量,做好實踐

家庭也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對象之一,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必然能激發孩子的積極心理。反之,一個充滿爭執、吵鬧的家庭,也容易激發學生的負面情緒。所以教師要聯系學生家長,了解各個家庭存在哪些問題,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幫助他們在實踐中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

教師要建立家長檔案,記錄家長的年齡、工作等方面的信息。在資料分析后,發現家長可以分兩個大類,一類對積極心理學有一定了解,并常常鼓勵孩子。另一類則認為要嚴格對待孩子,常常批評甚至打罵孩子。對這兩種不同類型的家長,選擇了不同的溝通方式。對于第一類,以聯動、借鑒為主,鼓勵他們出謀劃策,推薦自己家中常玩的親子活動,號召更多家庭參與其中。對于第二類,則以說服、影響為主,先通過微信介紹積極心理學的知識,并通過案例法、對比法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教育方法存在的問題,然后引導他們參與到親子小游戲中,如將強迫孩子寫作文變成親子作文競賽,增強孩子的參與興趣。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既要具有普惠性,也要有特定性,要落到實處。教師可以設計多媒體課件,指導廣大家長如何和孩子溝通,培養他們的積極心理。同時,也要了解各個家庭面臨的不同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辦法,這樣指導才能落在實處。

二、開發班本課程,滲透心理素養培育內容

(一)情感維度,保持熱情活力

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學要研究普通人的生活,使他們能提升幸福感,不斷挖掘潛能,從而更好地生活。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情況,面對的心理問題也各不相同,所以教師要認真研究本班學生的特點,開設班本課程。在開發班本教材時,要考慮情感維度,關注如何提升學生真誠、勇敢、堅持的精神,提升他們的熱情和活力。

在參與農業勞動時,一些學生怕苦怕累,參與興趣不高。教師可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情感,首先播放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看到農業勞動的場景,體會農業豐收的激情。其次,提出問題并組織學生參與演講活動,讓他們彼此激勵,用富有感染力的話語號召更多的同學加入農業勞動中。最后,再帶領他們切實參與到勞動中,當他們感到疲勞時,則用先進工作者、農業專家的具體例子激勵他們,并讓他們觀察身邊的普通農民是如何勞動的,組織他們參與到農業技能小競賽中,不斷激發他們的堅韌精神,讓學生始終對農業勞動懷有熱情活力。這樣就將積極心理融入實踐勞動中,讓學生進入特定的情境,激發他們的情感。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進入特定情境中,也可以用問題支架激發學生對比自己和他人的人生,從經典案例身上得到啟迪,進而激發積極向上的情感,戰勝各種心理問題。

(二)人際維度,懂得愛與被愛

學者賽里格曼在研究積極心理學時,認為人際維度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它包括了善良、愛與被愛的能力、社交智力等各種人格特質。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將心比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試著和他人形成共鳴,理解他人的內心想法,從而學會以善待人。

針對一些留守兒童,教師應從人際維度思考,組織他們參與到互助活動中。首先要了解一下留守兒童心中的困擾是什么,弄清他們最想得到什么,然后采用“一幫一,結對子”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最后,再讓被幫助的留守兒童思考如何能將“愛之鏈”傳遞下去,讓其他人感受到被關愛的感覺。如有的留守兒童參與到關愛殘疾人的公益勞動中,將愛播撒出去。還有的學生關注和自己父母從事同樣行業的農民工,通過撰文等方式呼吁社會上其他人多關心農民工這個獨特的群體,將關愛傳遞出去。通過這樣的班本活動,學生提升了人際交流的能力,同時他們也認識到愛和被愛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有很多方法都能幫助學生提升人際維度的人格特質,如角色扮演可以讓學生再現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思考用何種方法來解決問題。此外還可以組織愛心互助、公益活動等,這些方式也能讓學生懂得愛和被愛,使之沐浴在愛的海洋中。

(三)超越維度,擁有堅定信仰

超越維度包括審美、感恩、希望、幽默、信仰等五個人格特質,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紅色故事,了解各行各業的先進工作者為了建設祖國而做出的卓越貢獻,體會他們身上的積極情感,然后展望未來,說說自己的信仰是什么,思考要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感恩、希望、信仰”這幾個主題中選擇一個,上網搜索資料,又或者參與到社會調查中,搜索一下有哪些人具有這樣的品德,并將自己了解到的人物事跡記錄下來,寫成報告并組織演講活動。如有學生選擇的是“感恩”,講述了抗疫志愿者在烈日下給人做核酸檢測的事情,并認為公民要有感恩之心,要積極配合防疫工作,避免對他們宣泄不良的情緒。通過演講學生得到啟迪,自身也堅定了信仰,認識到社會的建設需要有人付出,作為一名學生要對他們的付出懷有感恩之心,同時也要滿懷希望面對未來,對建設國家抱有信心,將來才能融入社會建設中。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到社會調查、信念和理想的座談會等活動中。在調查中,學生從他人的身上得到啟迪,認識到要以怎樣的姿態投入社會建設中。在座談會中,他們相互交流、鼓勵,彼此激發積極情感,更好地保有堅定的信仰。

三、建設班級文化,創新心理素養培育策略

(一)團隊協作,體驗集體溫暖

單純的說教式教育很容易激發學生的逆反心理,會將積極心理轉化為負面情緒,給學生造出不良的影響。所以教師要設計更新穎的心理素養培育策略,優化班級文化,讓學生沉浸在自由、平等的班級生存環境中,從而激發積極心理。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一些合作互動、團隊交流的機會,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從而避免出現心理問題。

由于一些學生性格特別內向,處于邊緣狀態,針對這類學生,學校組織了“關愛影子同學”的活動。每一個小組都要討論一下誰的活動參與度最小,屬于“影子同學”,但是不要對他們報以微詞,而是要給予他們鼓勵,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將他們從幕后推到臺前,讓他們在聚光燈下展現自己的才華。如在一次演講活動中,一名同學由于口吃問題不愿意加入,同學出謀劃策,設計了別出心裁的“畫配話”演講方式,當口吃時就展示圖片,加上手勢等,也能清楚地表達想法。該學生在活動后,認識到同學們并不會嘲笑自己的缺陷,而是鼓勵自己,因此更樂觀地面對生活。

教師要特別關注哪些內心比較內向且容易產生孤獨感的同學,要鼓勵他們從接觸同桌開始,慢慢地加入小組合作互動中,最終嘗試主動組織活動,體現自己的班級管理能力。這樣的活動能讓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并讓他們試著將自己的溫暖傳遞給其他人。

(二)彈性賞罰,給予人文關懷

制度是班級管理的保障,能規范班級學生的言行。但是如果規則的設定過于呆板,懲罰過于嚴苛,則容易激發學生的不滿情緒。教師要采用彈性賞罰的策略,避免簡單粗暴的處理方式,而要先通過聊天、訪談等方式了解學生犯錯的原因,然后給予人性化的關懷和嚴格的教育,讓他們快速回歸正途。

有幾名學生晨讀課常常遲到,教師分別了解了原因后,發現有的學生本身態度不端正,認為晨讀課不重要而遲到,而有的學生則更多是客觀原因,比如家里住得比較遠。于是筆者便引導學生討論,如何設定彈性賞罰政策。學生設定了幾條政策,一是設立兌換卡,如果在其他方面表現優秀,則能得到獎勵卡,用其能兌換一次不被懲罰。二是讓懲罰方式變得積極起來,遲到者要在第二天晨讀課上帶領同學大聲朗讀,又或者自主選擇一次義務勞動等。

在決定是否賞罰時,教師要了解其中原因,并有針對性地決定該如何處理。在設定賞罰規則的時候,也要體現出人性化,讓更多的同學也一起參與到規則的設定中。在設立具體懲罰規則的時候要減少單純性地處罰,轉而將處罰變成為班級同學做事,這樣他們即使被處罰了,也能將負面情緒轉化成積極的精神力量。

(三)搭建平臺,展示個性風采

積極心理學認為,消極情緒更多會在威脅性的環境中產生,而良好的人文環境則能讓人們體驗更多的積極情緒。由于高中生大多喜歡展現自我風采,所以教師要搭建線上線下多元平臺,讓學生參與到系列主題活動中,大膽地展現自己的個人魅力,激發自信心,班級也能形成積極的文化氛圍。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傳統節日眾多,教師可以搭建平臺,組織學生圍繞傳統節日參與系列活動。首先要了解傳統節日的相關信息,如起源、歷史名人、風俗活動等。其次要設置班會主題,自編文藝節目,如在端午節設計“龍船舞”等。不擅長文藝表演的學生,則可以選擇文學、美術創作,并將作品上傳到網絡上。最后組織學生定期評比,每次節日選出最優舞臺節目和最佳網絡展示作品,一年后再將所有節日中的優秀作品結合起來選出“王中王”。定期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積極參與的興趣。

在學生各展所長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塑造優秀的個人和集體典型,引導學生建設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奮發向上的學風。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的學生受到感染,大膽地展現自我。

在高中德育工作中,教師要積極探究如何基于積極心理學設計言語溝通策略和班級管理方法,促使學生發揮潛能,提升自己的優秀品質,改變原有認知和行為習慣,從而形成積極陽光的心理素質,更好地融入未來的社會生活中。

參考文獻:

[1]馮長虹.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時代教育,2013(16).

[2]李濤.積極心理學視域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教育界,2022(09).

[3]石磊.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和啟示[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6(12).

(責任編輯:呂研)

*基金項目: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積極心理學視閾下高中生心理素養培育研究”(TZGH/2021/008)。

猜你喜歡
積極心理學高中生培養策略
《發明與創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應如何適應高中數學的學習
高中生是否應該熬夜學習?
淺析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活中的運用
職校生積極心理導向的體驗式活動班會創設研究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巧設任務,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成長輔導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