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地區高等技職教育體系構建及其啟示

2023-12-09 18:22王長旺
閩江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臺灣地區入學職業

王長旺

(福建省教育評估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3)

技職教育在臺灣地區教育體系構建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受臺灣地區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近代以來社會文化的影響,其技職教育發展將東方儒家傳統文化與西方現代職業教育理念有機融合,成功構建了從中級到高級完備的技職教育內部體系,實現了技職教育與普通教育的有機融通。

一、臺灣地區技職教育體系的構建

為構建完備的技職教育內部發展體系,暢通技職教育立交橋,臺灣地區教育管理部門采取了以下具體措施。

(一)發展改進中學技藝教育

臺灣地區自1968年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以來,對中學教育的推動與發展不遺余力。然而,由于社會環境急速變遷和對學歷文憑高度重視的影響,中學教學仍偏重智育,課程教材較適用于智育成績優良且具學術傾向的學生,而對學術能力較弱的學生缺乏適當的輔導與關注,導致青少年問題頻繁產生。1991年,臺灣地區約有40%的中學畢業生未能繼續升學或完全就業,為有效糾正多年來中學教育的偏失現象,教育管理部門頒布實施了《發展與改進中學技藝教育方案》。該方案以升學意愿不高的中學生為對象,提供另類課程,加強中學階段的教學與輔導,落實生涯規劃與職業輔導,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及人格特質,提供因材施教、適性發展的學習機會,提高這類學生對技藝教育學習的興趣與成就感,建立學習信心和期望,提高就業能力,達成義務教育的目標。中學技藝教育有兩個主要目標,一是適應個別差異紓解中學生的升學壓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二是加強職業輔導與生涯規劃教育,完成中學教育及正?;虒W。為落實《發展與改進中學技藝教育方案》,教育管理部門實施的具體措施有5個方面。

第一,實施生涯規劃教育,明確發展目標。技藝教育在中學階段開設生涯規劃課程,將學生分為一般學生及特殊需求學生。一般學生以選修方式授課,七、八、九年級的課程設計與規劃的重點在于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專題講座、實際參觀訪問等活動,深入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及就業意愿,再通過專業人員的協助,確認自己的生涯目標。特殊需求學生從第九年級開始分開設計課程,課程設計的重點是讓這類學生找到未來的就業目標。

第二,加強課程銜接,強化職業能力培養。技藝教育注重生涯規劃課程與實用技能班課程的銜接,對第十年級技藝教育生涯規劃課程,是通過必修職業共同能力模塊、選修特定工作能力模塊的方式強化與生涯準備課程相關的教學內容來完成;在第十一年級至第十二年級,除了繼續加強生涯能力教育外,還通過課程的整合逐年加強其共同能力,使學生具有十二年的教育基礎,并能適應社會的變遷,養成終身學習的能力。

第三,制定技藝教育師資專業能力指標,提升師資素質,增進教學實效。教育管理部門通過建立教師培訓系統,提高技藝教育教師專業、教學與輔導能力,并分類制定技藝教育師資專業能力指標,建立教師專業化制度,提升師資素質,使教師安心本職工作,提高教學效果。

第四,強化技藝教育輔導體系。輔導體系具體實施過程為編印專業的職業傾向測驗工具;系統推動教師輔導研習課程,為輔導對象規劃各階段的基礎、進階及高階輔導智能研習課程,并參與各資源中心舉辦的各類研習活動;搜集并制作人力資源庫,各資源中心負責規劃全面或階段性的生涯試探與輔導活動。

第五,建立區域共享機制。各縣市或區域成立技藝教育資源中心,統籌區域內的技藝教育相關課程教材、師資培訓及資源規劃等各項教學工作和與技藝教育相關的業務,配合教育管理部門研發小組確立規劃方向,在相關部門的督導與協助下進行相關工作。這樣既能發揮統一功效,又能發展地方特色,落實以學校為本位的教學功能,做到相關資源共享。

(二)辦理綜合高中教育

隨著臺灣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產業升級,以高科技產業、信息產業、服務業為代表的知識型產業逐步成為主流,產業轉型升級對高職畢業生(臺灣地區稱中等職業學校為“高職”,即高級職業學校)的需求逐漸下降,以就業為終結性的職高越來越不受歡迎,民眾對增設高中和大學的意愿越來越強烈。在此形勢下,臺灣地區教育管理部門開始實施綜合高中制度。綜合高中是臺灣地區為滿足學生升學和發展需要,將普通教育與技職教育融為一體,學生根據能力、興趣和今后就業目標修習偏重學術或偏重專業或兩者并重課程,兼具普高和職高雙重功能的學校。設立此類高中是統整普高、職高教育資源,形成中等教育多元化的需要,也是實現學生適性發展的需要,一方面能培養準備升學的學生,另一方面能訓練各種職業人才。[1]

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自1994年以來,教育管理部門積極推動設立綜合高中,將職業分化推遲到高中以后,并認為可借此解決技職教育問題,舒緩升學壓力。1996年,為加快推進職業分化改革,教育管理部門選擇19所高中、職高,正式試辦綜合高中。[2]與普高采用學時制在高二分類組編班修課、職高采用學時制在高一按科別分班修課不同,綜合高中采用學分制,在高一時由學生自由選擇學術課或職業課,用修課代替分組或分科,學校給予學生更多的選課彈性,方便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合理選擇所修課程,幫助學生適性發展。1998年,教育管理部門制定《綜合高中試辦計劃》,刪除試辦三屆五年的限制,規劃繼續擴大推動。2002年,教育管理部門制定《綜合高中實施要點(修正版)》[3],進一步明確規定綜合高中辦理類型、課程、教材、輔導、師資、成績考核、學生進路、組織員額及評鑒等事項?!毒C合高中實施要點(修正版)》在2001年《綜合高中實施要點》的基礎上,對課程架構、教材選用、學生輔導、成績評價等方面作進一步修訂,為臺灣地區綜合高中的開設與運行提供政策依據和指導。綜合高中的設置,旨在為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提供合適的教育機會,通過“高一統整、高二試探、高三分化”的策略,推遲學生分化時間,為其能充分結合自身能力和意愿,合理選擇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實現教育機會均等。綜合高中的“綜合”取其課程綜合、學生綜合、師資綜合、設施綜合、發展通道綜合之意,具有自主、多元、平等的特點。為持續更好地推動綜合高中的發展,臺灣地區教育部門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積極鼓勵學校辦理綜合高中。臺灣地區教育部門加大對綜合高中的宣傳力度,增進一般民眾對綜合高中的認識,并制定切實可行的獎勵辦法幫助學校解決困難,鼓勵現有高中、高級職業學校轉型為綜合高中。

第二,促進公、私立學校均衡發展。公、私立學校教育資源差異顯著,是設立綜合高中的一大阻力。為解決這一問題,臺灣地區教育部門積極籌措經費,均衡公、私立學校發展,創設推動綜合高中發展的有利環境。

第三,推動多元入學方案。綜合高中設立初期,受傳統學歷觀念“一朝考試雞犬升天”[4]的影響,學生和家長追求“明星”學校,綜合高中遇冷,影響到教育部門“提升高中教育品質、平衡城鄉教育資源差距,舒緩學生升學壓力,就近選擇社區高中入學”政策的推進。為解決這一問題,教育部門推動多元入學方案,并制定相關辦法保障或獎勵社區學生就近入學,逐漸淡化以純學術成績作為入學條件的方式,降低升學競爭,推動綜合高中的發展。

第四,規劃四技二專及大學入學方式的配套措施。教育部門將四技、二專、大學的入學方式配合綜合高中的課程進行規劃,并簡化類科,提供預修機會,摒除將學業成績作為唯一選才標準的做法,讓選擇學術學程或專業學程的學生都有適當的升學機會,以有效帶動綜合高中全面發展。

第五,科學規劃綜合高中課程。綜合高中三年的課程具備統整、試探和分化的功能,高一以統整和試探為主,高二以試探和分化為主,高三則以分化為主,導向專精的學習。綜合高中學生的選課,除共同課程之外可分為三大類:一是選習純學術課程,二是選習純職業課程,三是選習兼具前兩者的綜合課程。[5]這樣的課程設計,以學生需求為出發點,兼顧學生升學與就業的不同選擇,為學生更好地適性發展提供機會。

(三)提升績優??茖W校至大學水平

臺灣地區技職教育包括中等教育的職高和高等教育的???、技術學院及科技大學。20世紀80年代,臺灣地區高等技職教育以??茖W校為主,技術學院和科技大學數量相對較少,學生提升學歷的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滿足。隨著臺灣地區產業結構由農業轉型工業,特別是高科技產業和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茖W校培養的技術工人、技術員已不適應產業發展需求,而是需要越來越多的高層次“知識技術工作者”。在產業發展人才需求和學生升學需求的疊加刺激下,興辦各類技術學院和科技大學顯得尤為必要。在此形勢下,臺灣地區教育管理部門一方面增設新的技術學院、科技大學;另一方面,積極推動??茖W校逐步改制為技術學院、科技大學。自1985年至2004年的20年間,臺灣地區大學院校數量增加了117所,其中大學增加了59所,學院增加了58所。[6]教育改制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鼓勵辦學水平好的優質??茖W校升格為技術學院,升格后的技術學院既能發揮原有辦學資源優勢繼續培養??茖哟稳瞬?又能擴大本科層次學位供給,進一步暢通??茖W生升學渠道。

第二,實施鼓勵科技大學設置二年制技院系招收??飘厴I生,運用科技大學優質資源,讓更多??飘厴I生有進修機會,為??粕峁└喟l展的機會和可能。大學設置二技是為了銜接??茖W校的教育,在報考資格上,日間部為??飘厴I生提供直接報考全日制學習機會,進修部為有工作經驗的??飘厴I在職人員提供在職學習、進修機會。

第三,為滿足未來科技整合及科技人才通識教育的需要,輔導已具規模的技術學院增設人文、管理等相關學科課程,在條件成熟后讓技術學院更名為科技大學,使學校朝著以科技為主的綜合性大學方向發展。

(四)彈性調整學制,暢通學生進修通道

為實現“適性揚才”的目標,臺灣地區高等技職教育推行“技專校院多元入學方案”,包括四技二專聯合甄選、四技二專技優入學、四技二專甄選入學、四技二專聯合登記分發、四技申請入學聯合招生、科技校院繁星計劃、二技申請入學、二技技優入學、五專聯合免試入學等。也就是說,高等技職院校招生方式主要有技優保甄、推薦甄試、聯合登記分發三種。技優保甄對象為高級中學畢(結)業生或應屆畢(結)業生且符合保送技能競賽優勝及技術職種規定者,由技優保甄入學委員會同相關單位甄審后,參加統一入學測試,最終分數由入學測試成績加優待加分成績兩部分組成,錄取標準由技優保甄入學委員會議定;推薦甄試對象為高級中學應屆畢業生,在經甄試校系自行審查后參加學校組織的統一入學測驗篩選和指定項目甄試,錄取標準由各甄選學校自定方式辦理,類似于自主招生;聯合登記分發與各校獨立招生相對應,招生對象為高級中學應往屆畢業生,考試依專業科目分類,考生以考試成績報名參與校系分發,各校系決定各科目計算權重,類似以往聯招方式。臺灣地區教育部門加速推動多元入學制度,暢通學生進修渠道。

第一,擴大入學渠道。臺灣地區高等技職院校入學渠道,除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學測)、指定科目考試(指考)之外,根據技職教育的發展需要,還增加了推薦甄選、申請入學等其他多元渠道。高級職業學校、五??上绒k理推薦甄選,然后逐步擴展成免試入學。四技二專、二技進修部在職班,錄取方式相對靈活,在審核申報者在校學習成績、參加社團活動、職業證照獲取及工作情況等資料后,結合面試情況擇優錄取。四技二專、二技日間部推薦甄選入學進一步放寬限制,由各校自訂條件受理符合規定資格的學生,并將推薦對象由應屆畢業生擴及至有工作經驗的成年人。

第二,實施預修甄試入學。臺灣地區教育部門根據技職教育發展和學生需求實際,推行技職院校預修甄試制度。該制度的核心是允許技職院校在校生在修習正常學業外預修高一層級學校課程,畢業后成績優秀者可經甄試后到高一層級技職院校繼續深造。另外,還推廣先修選讀制度,預修部分課程通過的甄試者,亦可取得正式入學資格。

第三,承認校外學習成績及進修成果入學。臺灣地區教育部門鼓勵技職院校和校外學習型組織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允許雙方學生修習的課程學分積累互認,形成“學分銀行”,對符合錄取條件的學生可通過推薦甄選的方式提供授予學歷或學位證書機會。

第四,采取職業資格或技術證照學歷鑒定入學。對于持有職業資格或技術證照的工作者,技職院校通過學歷鑒定的方式,給予申報者獲得相當等級的入學資格。這種承認學生入學前的工作經驗與學習成績的做法,能建立多元文憑價值觀念,不僅有助于工作與教育的結合,還有助于回流教育制度的建立。

第五,實施“考招分離”招生制度。臺灣地區技職院校招生采取“考招分離”制度,具體做法是教育部門委托客觀公正、具有專業性的教育機構,由機構制定科學性、公平性、教育性的制度進行入學測驗。學生參加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指定科目考試后,選擇其中一次考試中的最高成績作為入學成績參加各類多元入學渠道招生,以減輕考生重復應考的負擔。

(五)實施春秋兩季招生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社會各界對高層次技職教育的需求不斷增強,這種需求不僅體現在擴大招生規模增加學位方面,也體現在進修形式多樣化方便不同人群學習方面。因此,臺灣地區高等技職教育實施兩季招生政策,入學時間不再僅限于傳統的秋季班(每年暑期招生,九月開學),也可以開設春季班(每年寒假招生,三月開學),甚至有的學校還有夏季班或一年四季都能招生。

第一,鼓勵學校春秋兩季招生,實施“三明治”教學。臺灣地區教育部門制定相關制度,允許技職院校春秋兩季招生,并推動“三明治”教學,使學生在校學習與業界實習交互輪替,這樣學??山档蛯嵙曎M用,學生可以掌握扎實的實踐技能,業界可以運用基層人力,使三者共贏。

第二,擴大辦理輪調式建教合作班。高級職業學校的輪調式建教合作班自1969年開辦以來,成效良好,學生、學校與業界三方獲益,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隨著科技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高級職業學校程度辦理的輪調建教合作班逐漸面臨困境,為此,臺灣地區教育部門擴大輪調式建教合作班的辦理范圍,鼓勵高等技職院校(??萍耙陨蠈哟渭悸氃盒?繼續辦理輪調式建教合作班。[7]

第三,擴大辦理教師赴企業界實習。隨著社會的發展,臺灣地區教育部門采取較為彈性的工作方式,擴大辦理教師赴企業實習。如教師赴企業實習將不限寒暑假的短期時間,可以長期赴企業研習或與業界合作開展研發工作;辦理單位不再只是教育行政主管機關,也可以由地區性學校聯合辦理。

第四,制定相關規定,放寬辦學彈性制度。為放寬辦學彈性,臺灣地區教育部門制定了相關規定,使業界人士能憑借年資、工作經歷及成績入讀高等技職院校,其入學前取得的技能證照、工作成績可抵免部分學分。

第五,建立區域性建教合作中心。建教合作有其區域性,為此,教育部門于適當地區選擇學校,成立區域性建教合作中心。該中心的主要職責是搜集地區性信息,建立傳播網,加強媒介范圍內業界與各級學校的合作,提升合作績效。

(六)建立高等技職回流教育

1998年3月,臺灣地區教育部門制定并頒布了《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希望通過終身教育建立學習型社會。白皮書的頒布,明確了建立終身學習社會的具體途徑,特別是建立回流教育制度,要求向全民開放接受學校教育的機會,且允許分段進行,累積完成。學校教育以外的學習成績與學校教育同樣重要,用人單位應當給員工提供進修機會,鼓勵其參與回流教育,為全民接受再教育提供了可能?;亓鹘逃贫鹊拇_立,使作為學校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高等技職教育,更能滿足技術人才繼續深造的需求。在回流教育制度的推動下,技職教育的專業學習,讓學習者能在生涯發展過程中分多次進行學習,不要求以“直達車”方式一次完成。換而言之,建立職業回流教育制度,目的在于為在職學生或一般社會人士提供學習機會,容許他們在人生的任何階段,以全部或部分時間的方式參與技職教育的學習與提升。臺灣地區建立高等技職回流教育的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為“非傳統學生”提供更多受教育機會?!胺莻鹘y學生”即未正常畢業已參加工作,但又想重回學校進修的在職人員。對于這些人,學校應提供第二次教育機會,??茖W校以非正常上班時間進修的方式,提供相當層級的學歷教育機會;技術學院與科技大學加大對有進修需求的在職人員推薦甄試,為其提供回流再接受高等技職教育的機會。[8]

第二,實施多元招生調整學生結構。為有需要的人提供更多教育機會是回流教育的目標,如何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結合學生的具體需求及時調整招生政策,實現多元化招生。除傳統正規教育課程外,增加修習短期證書課程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為不同的學習者提供適合他們的教育機會是人人可終身學習的保證。

第三,建立大學部回流教育體系。其一,大學開設推廣教育學分班。利用暑期、夜間及周末假日開設各類推廣教育班,任何社會大眾均可登記入學。修習推廣教育學分累計達一定標準者,可授予推廣教育文憑,該文憑等同??飘厴I學歷。其二,試行大學先修教育制度。對于高中畢業未考取大學亦未就業者,高等技職院校各學系可在現有教學資源能配合的條件下,提供其隨班就讀的機會。隨班就讀者經考核通過,高等技職院??山o予學分證明,進入大學后抵免學分,或比照修讀推廣教育學分累計達一定標準者,授予推廣教育文憑。其三,開辦社區學院。社區學院為社區人士提供進修課程,采取登記入學方式,以修讀學分或非學分課程為主,修完一定課程的學分者可取得??茖W歷。社區學院的設置采取多元形態,可由大學附設或與??茖W校合作設置,或由??茖W校調整設置,或由高級職業學校特定類科為有需要且達到要求水平者設置,或由大學與社會教育機構合作設置,或由民間適當的機構轉型設置。其四,其他渠道學習者的認證制度。教育部門充分肯定非學校體系的其他學習渠道在回流教育體系中的功能,如地方政府辦的老人大學、縣民學苑、民間辦理的社會大學等。經由這些渠道的學習者,在認證制度建立后,可經由相關程序,給予同等學歷的資格認定。

第四,建立學分累積與轉移制度。為增強回流教育制度的彈性,切實方便在職人員學習進修,臺灣地區教育部門允許學生的學習過程分段進行,所修學分可以累積,達到畢業要求學分后頒發畢業證書,這樣學生無需在規定的學制年限內完成應修課程,學生的學習時間彈性增強。此外,允許學校對學生在校外學習型組織的學習成果轉換為學生所修學分申請抵免或作為新生入學錄取條件,但抵免學分不能超過總學分數的四分之一,這樣學生可以避免重復學習,節省學習時間。

第五,用人單位提供員工進修教育假。教育假是用人單位為員工在工作期間提供進修機會,使其能有機會學習與工作或生活有關的知識,以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教育假的時間長短、相關權益及所修課程與工作的關聯性通過用人單位與工會組織協商約定或相關制度予以規范。

二、臺灣地區高等技職教育體系特點

臺灣地區完善高等技職教育體系的直接原因是產業升級對技術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根本原因是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職教育提出新要求,實踐路徑是構建與普通教育體系同等重要的職教體系。目前,臺灣地區高等技職教育體系呈現出如下特點。

一是體系完整,層級清晰。臺灣地區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并駕齊驅、相對獨立、互相支援;職業教育體系內部結構完整、縱向通達,已經形成從中等技職教育到涵蓋碩士、博士研究生層次技職教育的完整體系,并且與回流教育相互暢通;初中技藝教育、高級職業學校、綜合高中屬于中等技職教育,??茖W校、技術學院及科技大學、研究所屬于高等技職教育,畢業生最高可以獲得博士學位。此外,臺灣地區技職教育具有學制多元、銜接通暢的鮮明特點。臺灣地區各類技職院校有自己的辦學重點和辦學目標,??茖哟渭悸殞W校按不同入學資格分為二專、三專和五專,技術學院或科技大學是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分設二年制、四年制,學制多元而靈活,注重縱向銜接和橫向的彈性轉軌,較好地解決了不同層次技職教育之間的有機銜接。

二是入學途徑多元,落實證照制度。打破“直通車式”的終結性教育制度,拓寬學生升學渠道,畢業生可通過聯合甄選、技優入學、甄選入學、申請入學、聯合登記分發、繁星計劃、免試入學等渠道進入??茖W校、技術學院或科技大學學習。同時,臺灣地區逐漸完善職業證照制度,獲得職業證照的人士,技職院校通過學力鑒定的方式,會給予相應的同等學歷資格。職業證照與學歷同等重要,可以相互轉換。

三是產學合作,務實致用。臺灣地區技職教育強調產學合作,通過辦理輪調式建教合作班、建立區域性建教合作中心、擴大辦理教師赴企業界實習等方式,與企業合作辦學,切實增強學校教學資源的適用性,提升教師實踐能力,增強學生技術操作能力。此外,技職教育注重務實致用的精神,初中強調技藝教育,科學規劃綜合高中課程,課程設計強調專題制作及實務學習,旨在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是擺脫終結性教育,與回流教育相結合。構建高等技職回流教育體系,通過學分累積與轉移制度,為“非傳統學生”提供更多受教育機會;調整回流教育入學方式、學習內容及學習方式,使技職學校的學生能夠通過“隨時進出”和“零存整取”的方式完成學業。

三、對祖國大陸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啟示

臺灣地區技職教育體系完整化、學制彈性化、入學方式多元化、課程務實化,并與終身教育、職業證照等制度相配合的特點,對祖國大陸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有如下啟示。

一是加強宏觀規劃,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適應區域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優化職業教育布局結構,加快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構建完善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祖國大陸職業教育改革的戰略目標。臺灣地區技職教育形成上下銜接貫通、普職橫向溝通的構架體系,對大陸職業教育推進具有重要借鑒意義?,F代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克服了以往低層次教育的種種弊端,為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體制保障。為更好地發揮現代職業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大陸應充分吸收臺灣地區技職教育的成熟經驗,加快構建上下銜接貫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具體來說就是要改變以往職業教育的傳統認知,讓就讀職業學校的學生畢業后既能選擇直接就業,也可以選擇繼續進行更高層次的深造,讓學生有更多成長的機會和通道,搭建有利于職業學校學生成長的立交橋?,F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需要繼續鞏固中等職業教育的基礎地位,進一步強化??坡殬I教育的主體地位,持續發揮本科職業教育對職業教育發展的引領作用,在不同層級職業教育中發揮各自的作用,形成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合力。此外,還應加強學制體系建設,推動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縱向貫通,構建“多軌區間式”的升學通道,推動不同層次職業學校專業設置、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培養過程的銜接貫通。

二是統整普高、職高教育資源,在高中課程中適當增加職業教育課程。根據社會實際,借鑒臺灣地區發展改進中學技藝教育、辦理綜合高中的成功經驗,祖國大陸可以對高中課程進行改革,將知識技能的學習與多方面能力的發展融合起來,將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經驗、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對課程設置、課程內容進行改革和調整,改變以學科為中心的單一課程結構,形成基于學科學習范圍所需、體現學生多樣化發展和多重選擇性的課程結構。多樣化的課程設置需要充分結合高中生的發展特點、認知水平、職業發展適應力等因素,在課程中增加富有時代感和現代氣息元素的內容,加強學科課程與非學科課程的結合,以及學術性課程與非學術性課程(即職業類、生活類課程)的結合。如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可以將信息技術教育和勞務技術教育相關內容分離,將其作為技術類課程納入公共課范疇。

三是完善職教高考制度,拓寬學生成長成才通道。應統籌各級各類職業教育發展,暢通職業教育體系內部升學通道,調整高職招生計劃分配和考試招生政策,逐步建立與完善職教高考制度,使之成為高職考試招生主渠道。進一步加強省級統籌力度,探索建立符合職業教育辦學規律和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的考試招生制度,在現有的專升本考試的基礎上,再適當加大應用型本科高校、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在職教高考中的招生力度;加強對職業教育貫通培養的指導,除了以往中職學校與高職學校聯合培養五年制??迫瞬磐?允許更多符合條件的高職學校與應用型本科高校(職業本科學校)聯合培養五年制本科人才,同時還可以探索辦學水平較高、辦學成效較好的中職學校與應用型本科高校(職業本科學校)聯合培養七年制本科人才,積極開展職業本科學校與具有碩士學位授予單位聯合培養專業學位碩士,完全打通職業人才成長通道;不斷健全“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評價方式,在職業院校與普通高校之間構建學分互認的體制機制,使符合條件的學生可以在兩種教育類型間雙向流動,不斷推進職普融通、協調發展。

四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職業教育從政府主體走向多元參與。臺灣地區技職教育注重業界對技職教育發展的深度介入,行業企業作為重要力量深度參與到技職教育發展過程,其提倡實務增能、注重實踐等建教合作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當前,大陸職業教育正在推進產教融合的系列改革,在改革過程中可以學習臺灣地區建教合作的經驗,創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相關模式,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把課堂有機融入到生產一線中,開展基于真實職業環境的實踐教學;注重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形成“前店后廠”的辦學形態,推動企業與教學的融合從“高位”開始,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開發、教材編寫、招生面試、師資招聘等方面全面介入學校辦學,從企業需求的角度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提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層次和水平。推動職業院校和企業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校企合作除聯合培養人才外,還應圍繞企業發展的戰略需求,聯合進行應用技術研發,為企業解決轉型升級的技術障礙,在增強職業學校社會服務能力和提升企業發展效益上實現雙贏。建設產教融合云平臺,推動高校與政府、行業、企業和社會機構合作,圍繞產教融合的熱點、難點、堵點問題,聯合建設產教融合信息服務平臺,構建市場導向、供需對接、資源共享的“互聯網+產教融合”大平臺。

四、結語

祖國大陸職業教育正面臨發展的瓶頸期,其社會認可度不高、吸引力不強、生源質量欠佳、人才培養質量與產業發展需求還有一定差距等問題,都將嚴重影響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隨著新時代新形勢的發展變化,新業態、新職業、新崗位不斷涌現,產業變革對職業教育發展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戰,如何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增強職業教育針對性和適應性等方面取得突破,是擺在職業教育面臨的現實問題。當前,祖國大陸職業教育發展的形勢與臺灣地區早些時期技職教育發展遇到的瓶頸和阻礙有一定的相似之處,臺灣地區回流教育制度、建教合作的經驗對祖國大陸職業教育發展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隨著終身教育理念逐步被民眾廣為熟悉和接納,校企合作制度的不斷完善,將終身教育思想、校企合作政策運用到職業教育變革實踐中,對推動職業教育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猜你喜歡
臺灣地區入學職業
守護的心,衍生新職業
無紙化入學報名值得推廣
無紙化入學報名值得提倡
我國臺灣地區社會工作參與家事審判機制及其啟示
職業寫作
入學面試
我愛的職業
入學第一天
論第三人撤銷之訴的適格原告——以法國及我國臺灣地區的規定為參照
“職業打假人”迎來春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