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提升小學語文課堂實效性的對策研究

2023-12-10 02:41吳本欣
中國新通信 2023年19期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提升互聯網+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互聯網+”作為教學工具對小學語文課堂實效性的提升作用。首先,從分析小學語文課堂中“互聯網+”的應用價值入手;其次,提出在“互聯網+”背景下提升小學語文課堂實效性的策略。最后,對“互聯網+”應用的注意事項進行論述。通過采用文中策略,并結合注意事項,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語文課堂;課堂實效性;提升

一、引言

隨著人們對教育質量要求的提高,教師應積極創新教學方式,突破傳統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和質量?!盎ヂ摼W+”教學的普及給教師帶來了啟示,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實效性,進而間接提高課堂教育的質量。

二、小學語文課堂中“互聯網+”的應用價值

(一)提升學生課堂學習興趣

要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實效性,學生的學習狀態非常關鍵,而學生的學習狀態又受學習興趣的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越濃厚,學習動力就越高,他們也能夠長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因此,為了提高實效性,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這方面,互聯網發揮了重要作用。首先,互聯網提供了大量的課外資源,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選擇與之相關的資源,并與課本知識相結合,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互聯網的個性化推薦功能可以幫助教師了解每個學生的興趣,從而科學地選擇適用的課外資源,精確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互聯網技術還能改變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使其更加生動有趣。通過生動有趣的內容,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現有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新的興趣。

(二)提高教學內容直觀性

以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主要采用口頭表述、黑板書寫和課本圖文展示這三種形式,但它們存在一個共同的缺陷,就是教學內容的直觀性不足,容易導致學生覺得內容晦澀難懂,進而對學習產生消極影響。但應用互聯網技術可以幫助改善教學內容的直觀性,使其更加簡單易懂,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對教學效率和課堂實效性產生積極影響。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運用微課和思維導圖等互聯網課件,直觀地展示語文知識之間的關系。這種方式讓學生能夠清楚地了解課堂學習計劃,并且便于借助思維導圖進行聽課和思考。這樣一來,小學語文課堂的實效性得到提升。

(三)節省課時資源

結合以上觀點,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率的提升能夠幫助教師在更短的時間內達到相同的教學目標,而“互聯網+”可提供線上課堂的建構?;ヂ摼W作為一個信息平臺,教師可以利用即時聊天工具建立線上課堂,使師生能夠在非課時時間進行交流。這樣就能夠拓展課時,讓課堂課時得到延展。在拓展的課時時間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文討論等活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因此,互聯網不僅能夠節省課時資源,還能擴展和充分利用課時資源,從而顯著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實效性[2]。

(四)幫助建立課堂與生活的聯系

現代教育倡導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幫助學生將課本知識與自身生活相結合。但僅依靠教師個人很難完全兼顧學生的生活,因為教師個人能力有限。在這種情況下,信息技術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建立課堂和生活的聯系。例如,教師在備課階段準備講解《小小的船》這篇課文時,希望在課堂上展示“小船在水面上飄蕩”的意境。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搜索與學生生活相關的素材,例如游戲視頻中的“折紙船放在水面上漂”。然后在課堂上播放這個視頻,并結合播放內容進行講解,讓學生能夠在學習課文時想象出自己熟悉的場景,并產生對課文的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的做法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同時也加強了課堂和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

三、小學語文課堂實效性提升策略

(一)課外資源與教學內容融合

確保課外資源與教學內容的融合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小學語文課堂實效性的關鍵。教師應該遵從學生的興趣,搜集相關的互聯網課外資源,并將其與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以避免兩者在課堂中割裂,使學生關注學習。

一種常見的做法是在新課導入環節中,尋找課外資源與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并將其引入教學中。課外資源主要用于營造情境或氛圍,而教學內容則用于教學和引導。以《冀中的地道戰》這篇課文為例,在新課導入環節中,教師可以事先播放與地道戰相關的視頻或音樂,通過營造情境或氛圍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興趣。然后,在觀看視頻或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例如地道戰在中國革命戰爭中起到了哪些作用,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并引導他們開始關注課文。利用這個機會,教師可以展開教學。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學生對于相同問題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這些觀點可能存在錯誤或不完整。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關注學生的看法,并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不斷引導學生進行探索。這樣做可以確保教學工作的質量,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二)線上/線下課堂混合

“互聯網+”可以幫助教師建立線上課堂,通過線上課堂可以節約線下課堂的時間,從而讓教師能夠進行一系列更有益于提高課堂實效性的活動。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清楚線上和線下課堂之間的特征關系,否則可能會產生反效果。線上與線下課堂之間的特征關系是“線下為主,線上為輔,兩者緊密結合”。按照這個關系特征,教師在教學中不能過度依賴線上課堂,而是將線下課堂作為主導,只利用線上課堂來彌補線下課堂無法進行的活動。同時,還要確保線上和線下課堂的內容緊密結合,實現線上和線下課堂的混合[4]。

在實施混合式課堂教學后,教師應該思考如何在線下課堂中進行一些活動,以提高課堂實效性。針對這個問題,建議教師可以將線上和線下教學內容結合起來,在線下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等實踐性活動。以《圓明園的毀滅》為例,假設教師在線上講解了相關的理論知識,那么在線下課堂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提出討論話題。最好讓學生自主選擇討論的話題,可以參考在線上課堂中學生進行熱烈討論的主題,比如學生可能在線上討論了“圓明園毀滅的根本原因”。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中繼續討論這個話題,促使他們充分交換意見,拓寬思路。這樣做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核心素養,從而顯著提高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三)結合課堂學習環節需求,設計微課課件

小學語文課堂學習流程一般包括預習、聽課、討論和復習四個環節。為了滿足教師和學生在不同環節的需求,在促進信息交流的同時,教師可以設計微課課件來輔助開展各自的活動。

微課課件是一種時長通常不超過10分鐘的短視頻,類似于思維導圖,可以以分層次的方式介紹知識點之間的順序和連接關系。此外,微課課件的內容簡潔明了,能夠更直觀地呈現學習路線和內容信息。在預習環節,教師可以結合微課課件來設計,通過課件告知學生需要預習的知識點和相關知識的預習順序。預習環節中的微課課件相對統一,教師可以根據自身教學計劃設定,完成后通過通信軟件發送給學生即可[5]。在具體的聽課環節,教師可以結合預習環節的微課課件進行講課,讓學生能夠跟隨課件內容進行聽課,避免學生跟不上進度的情況發生。但是教師在聽課環節需要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深入講解,因此建議教師對預習環節的微課課件進行細化,以適應聽課環節的需求。在討論環節中,微課課件是臨時生成的,無法在事前預測其具體形式。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臨時設計課件。然而,在此環節中,課件設計相對簡單,主要根據學生討論的話題,列出與討論話題相關的知識點,將其他知識點隱藏起來,促使學生按照剩余課件的脈絡進行討論。這樣的設計操作簡單,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臨時完成。

在復習環節中,教師應根據學生討論內容分析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按照“強則鞏固,弱則補充”的原則制作微課課件。在此環節,微課課件具有針對性,因此每個學生的課件內容是不相同的。舉個例子,某個學生對于課文的中心思想理解較淺薄,但對于語法的理解非常深刻,那么其課件上應該有更多與課文中心思想相關的復習點,而可以適當減少語法相關的復習點,重點是鞏固學習。

(四)結合課外資源,科學推動課文融入學生生活

互聯網中絕大部分的課外資源來源于生活。因此,教師可以搜集這些資源,將課堂與學生的生活融合起來。然而,教師在這方面需要注意兩個關鍵點:其一,盡管互聯網中的課外資源非常豐富,但有很多資源對學生來說可能是全新的,甚至沒有聽說過的。例如,一些資源涉及職業崗位工作。如果教師將這些資源直接融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可能會超出學生的認知規律。這樣一來,學生無法順利代入情境,并且可能會感到陌生。因此,教師在選擇課外資源時,應該根據小學生的特點,考慮他們的生活范圍和認知水平,合理選擇符合他們認知規律的資源[6];其二,在將課外資源與課內資源相互融合時,教師應該通過創造對應的情境來展示資源。例如,在學習《臘八粥》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對話的形式展示情境。

教師:大家知道臘八節嗎?

學生:知道。

教師:那臘八節要吃什么呢?

學生:臘八粥。

教師:為什么要吃臘八粥呢?

通過這段對話,可以激發學生想象力,并使得學生開始代入到情景當中,課文自然而然被引出。

(五)鼓勵學生展示成果,靈活開展成果評價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課文會逐漸理解深入。這時,教師可以布置一些課堂學習任務,例如寫一篇短文或讀后感。鼓勵學生將成果交給教師,并通過多媒體展示。在成果展示后,教師要靈活進行成果評價活動,包括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點評。

首先,學生進行自評,這能激發學生思考、分析問題,并向其他同學和教師展示自己的寫作思路。這有助于其他學生和教師進行評價工作。

其次,學生進行互評,這讓學生從其他同學的角度對自己的成果進行分析,更深入、全面地發現問題,方便后續改進[7]。

最后,教師對學生的成果進行點評,主要是補充學生自評和互評中未提及或存在錯誤的觀點。這提高了評價結果的質量,也更有利于學生的語文水平提升。通過以上三種評價形式的靈活運用,小學語文課堂的實效性顯著提升。

四、注意事項

應用“互聯網+”教學對于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實效性確實有很大的幫助,但它本質上只是一種工具,具體的作用和效果取決于使用者。因此,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如果教師的信息素養不足,將無法充分發揮“互聯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從而限制課堂實效性的提升。目前的情況表明,由于“互聯網+”與教育的結合時間并不長,許多語文教師對于利用“互聯網+”教學的做法還相對陌生,這說明教師普遍存在信息素養不足的問題。針對這種情況,建議學校開展相關的培訓工作。例如,可以組織教師利用碎片時間參與線上講座,了解“互聯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方式等[8]。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是一項緊迫的任務。由于教師日常事務繁忙,還要兼顧學生的需求,僅僅通過線上講座等方式進行培訓可能無法滿足緊迫性的要求,導致教師信息素養的提升速度緩慢。因此,學校也可采取一定的激勵方式,充分激發教師的自主學習意識,讓教師通過自主學習活動來快速提高個人的信息素養水平。這將有助于加快教師對“互聯網+教育”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校應該積極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使互聯網技術能夠融入語文課堂教學。而教師則需要發揮良好的信息素養,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盎ヂ摼W+”能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提升師生互動、創新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學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當教師能夠靈活運用“互聯網+”教學時,將會給語文課堂教學帶來更多活力和實效。

作者單位:吳本欣 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第五小學

參? 考? 文? 獻

[1]張晨曦.基于互聯網視野下小學語文高品質課堂構建探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1(12):185-186.

[2]古麗娟.移動互聯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途徑與方法[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10):41.

[3]袁治霞.“互聯網+”模式下小學語文閱讀技巧教學策略研究[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3(1):3-5.

[4]劉莉. “慧”閱讀“智”語文——“互聯網+”視域下小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的提升[J].小學生作文輔導,2022(4):20-22.

[5]朱紹永.巧用互聯網技術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課堂內外(小學教研),2022(z1):125-127.

[6]高曉龍.“互聯網+”多媒體信息技術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科普童話·新課堂(上),2022(12):57-59.

[7]李熠.巧用互聯網優化“新”課堂——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22(52):42-46.

[8]南東平.“互聯網+”多媒體信息技術下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策略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2,24(11):173-175.

吳本欣(1986.02-),女,漢族,山東臨沂,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猜你喜歡
小學語文課堂提升互聯網+
加強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策略研究
智慧型小學語文課堂創設思路與教學方式研究
淺議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更具“語文味”
課堂教學的“催化劑”
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效率的策略與方法
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態意識
后進生轉化和提升的實踐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