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搭建實踐平臺導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2023-12-13 06:41吳澗石
小學科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實踐性小學科學

吳澗石

〔摘? ? 要〕? 2022年版《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科學課程具有實踐性。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提升實踐性,是科學教學的需要,也是學生發展的需要。因此,基于新課程標準,小學科學教學要從單一教學模式向多元教學模式轉變;構建生本課堂,搭建實踐平臺;開展項目式學習;發掘生活化資源;嘗試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逐漸實現高效教學、高效學習、靈活應用,凸顯科學學科的本質。

〔關鍵詞〕? 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實踐性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01? ? ?007-009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我們時常會看到有些教師依然采用“講解+練習”的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實踐性。該方式的最大弊端是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和實踐性能力的培養,把學生當成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在學生的科學素養亟待發展的今天,必須讓學生動腦動手,從提升科學教學實踐性做起。

2022年版《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課程具有實踐性。因此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應遵循實踐性的原則,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安排恰當的教學內容。同時,在科學實踐活動安排過程中,教師應逐漸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綜合實踐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科核心素養。

一、小學科學實踐性的內核分析

科學新課標指出,“激發學習動機,加強探究實踐”成為科學課程的主要理念之一;“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具有初步的探究實踐能力”是科學新課程標準總目標之一。其中涉及的“探究實踐”主要指在了解和探索自然、獲得科學知識、解決科學問題,以及技術與工程實踐過程中形成的科學探究能力、技術與工程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它是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基于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的實踐性”,就是要求教師在新課程標準理念指導之下,以“探究實踐”為主要課堂教學形式,組織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小學科學實踐性的意義分析

第一,從學科教學角度分析,可使課程標準充分落地。在課堂教學中提升實踐性是科學教學的需要,也是新課標在科學課程中全面落地的需要。新課程標準指出:課程實施的教學建議之一即為“以探究實踐作為主要方式開展教學活動”?;谛抡n程標準的教學務必有效拓展課程形式、豐富課程內容,整合啟發式、探究式、互動式、體驗式和項目式等多種教學方式的基本要求,設計實施能充分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的探究和實踐。

第二,從學生學習角度分析,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在教學中提升實踐性策略的應用,能夠進一步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教學活動從學生的天性——“玩”入手,并遵循學生在實踐探究中的思維過程來發展核心素養。這符合不同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樂于學,敢于學,并在“玩”中學、做中學、想中學。

第三,從學生能力發展角度分析,可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在以探究實踐為主要形式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發展,如提出問題的能力、實驗實踐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等,從而實現提高學生學科素養的目標。

第四,從教師發展角度分析,能提升學科教學質量。在科學教學中提升實踐性,能夠鼓勵、帶動教師學習更多的課程標準內容以及科學教學實踐內容,促使教師多方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有效提升教師的科學教學綜合水平,從而促進教師綜合素養的發展,以及科學學科教學質量的提升。

基于上述幾點,當前新課程標準下小學科學教學實踐性的提升方式與策略的探究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問題,能對學生科學核心素養的提升產生積極的影響。

三、小學科學實踐性的提升策略分析

在具體的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基于新課程標準,提升教學的實踐性呢?我認為,不妨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搭建實踐平臺,突出學生主體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應設計學生親身經歷的探究實踐活動、創設以實踐為主的教學活動和學習方式,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經歷發現的過程、探索的過程、實驗的過程、辨析的過程、思辨的過程,能近距離探究科學內涵,進而進一步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知識,實現靈活遷移與應用,從而實現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合作學習的目標。

1.求真——導入活動創設實踐情境

創設實踐情境的措施能激發學生參與科學探索的興趣,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在真實的探究實踐情境引導下,為后續課堂探究活動的組織與落實打好基礎。在探究實踐的打造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需求入手,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創設不同的學習情境和實踐情境。

在導入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問題情境,結合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將與科學相關的科學史料內容呈現出來。如將奧斯特發現電與磁之間的奧秘等科學史內容融入教材內容,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模擬科學家再一次經歷科學探索發現的歷程。

2.求異——啟迪探究問題引領實踐探究

“發現問題”是經歷探究、引發思維的開端,也是提升創新能力的良好方式?!鞍l現問題”要求學生有一雙求異的慧眼和創造性的思維。記得愛因斯坦說過:純邏輯的思維不可能告訴我們任何經驗世界的知識,現實世界的一切知識是始于經驗并終于經驗的。因此,要鼓勵學生多思考,用“自己的眼睛”看問題,在“求異”中展開科學論證,展開科學探究實踐。

例如在實驗“種子的萌發”過程中,學生發現:同樣浸泡在水中的黃豆,有的很容易發芽,有的過了許久也沒有發芽。于是,教師可以在學生“發現問題”的基礎上,引領學生提出假設,設計實驗,經歷探究,得出結論。

3.求趣——激發興趣經歷探究歷程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每個學生內心深處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探索者”“發現者”。因此,在學生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必須激發學生對探究目標和任務的興趣,以及強烈的求知欲和主觀能動性,使他們在經歷探究的歷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度。

例如在實驗“不倒翁”的過程中,學生對于玩不倒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主動經歷探究過程。他們對科學的好奇和興趣,以及探索過程中的實踐和思考,使他們觸摸到科學邊緣,闖入那扇科學啟蒙之門。

總之,在教學中,探究的目標,只有源于學生的質疑,在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興趣,沿著學生的探究需求引領學生親身經歷實踐,才能同時促成學生的自我發現和科學認知的雙提升。

(二)結合科學教材,組織項目式學習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以生為本的教學方法,本質上就是學生通過動手實踐的過程感悟科學真諦的過程,也是課堂教學體現實踐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實現高效學習、靈活遷移、熟練應用的學習目標。

1.量身定制——項目式學習目標的確定

由于項目式學習注重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討論,進行知識與經驗的總結與應用,針對某一個有意義的項目積極探索,在教學實踐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項目式學習具體過程中,目標的確定尤為重要。首先要結合不同年級的科學教學目標和內容,科學合理地選擇活動的主題,制定項目式學習的目標。其次是源于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生活經驗。如根據5~6年級學生自學自主能力漸強,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科學知識,具有相應的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可以選擇過程較為復雜的實踐目標。如“考察周邊的自然水域”等。

2.適切恰當——項目式學習過程的組織

在將具體的項目式學習融入科學教學的過程,可以通過以下的步驟組織和實施:確定目標(結合每一個階段確定適切的具體目標)——選擇內容(根據目標選擇適合的內容)——明確任務(全體參與學生共同討論,明確探究任務)——制訂計劃(學生共同制訂計劃,教師予以指導)——實施計劃,實踐探究(學生分組,分工合作完成)——檢查評估(學生自我評估,教師評價)——歸檔或應用(記錄歸檔,應用實踐)。

如3~4年級教材階段性目標中包含動植物的特征結果、自然資源以及保護環境、物體的運動等內容,那么在具體活動主題和目標的選擇過程中,教師要圍繞科學活動目標進行細致劃分,同時結合不同階段教學的重點內容選擇項目學習方向。

(三)挖掘生活資源,解決實際問題

新課標指出:課程資源有助于進行科學教學活動,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有助于提高教學活動的質量。因此,整合資源是小學科學教學實踐探究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教師要將學習內容更加清晰化,從家庭、學校、社區等多方面著手,引入更多科學資源、科學現象等,將多種資源(特別是生活中的資源)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拓展課堂教學思路,豐富課堂教學資源。

1.合理利用生活中的資源

生活中的資源最豐富,合理整合和利用生活中的資源進行實踐探究,有助于學生獨立自主地思考,提升其獲取知識的能力。

科學教材中的現象大部分來源于生活,引導學生挖掘自己在成長和生活中所經歷的現象、事件中所包含的科學知識,把握周圍的一情、一景、一事、一物,認識到它們都可以合理利用,作為探究和實踐的素材。身邊的眾多材料,也可以合理地利用,作為實驗探究的器材。這些來源于生活的科學學習材料,會讓學生發現科學知識就蘊含在這些身邊的生活現象中,從而增強探究的欲望,更為主動地進行科學實驗。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將課堂知識向課外延伸,更加清楚地認識客觀世界。比如借助身邊常見的廢舊物品,觀察周圍的垃圾,挖掘關于“垃圾的處理和利用”的素材。如此將生活資源融入科學教學中,既能夠拓寬學生眼界、豐富學生知識,還能通過在身邊熟悉的資源環境中的學習、應用、遷移、實踐,更加深入、積極地思考,提升學習的效率。

2.嘗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科學學科是綜合性的學科。在指導學生學習科學的過程中,應努力從科學的視角去展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逐步培養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同時,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認識材料、能源、健康、環境與科學的關系,使學生逐步形成綜合的科學觀和對有關社會問題做出判斷、決策的能力。

因此,基于新課程標準的小學科學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科學問題,還要讓學生運用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思維方式嘗試分析與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個過程,就是應用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能體驗科學的價值,從而進一步感受科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提高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基于新課程標準深入分析,提升小學科學教學的實踐性是一項系統的研究任務。教師要從傳統的教學思路中跳脫出來,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科學實踐課程;通過多樣化教學方式的應用,在具體的情境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科學思維;引入豐富的教學內容,將生活中的資源有機融合,實現小學科學高效教學,從而進一步推動小學生學科素養的提升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媛.新課標下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2(2):107-109.

[2]吳鳳虎.標準引領??素養立意??開啟新篇:新課標對小學科學教育的啟示[J].湖北教育(政務宣傳),2022(6):44-47.

[3]楊曼,張文燕.新課標理念下農村小學科學教育教學的實踐探索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9):11-13.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猜你喜歡
新課程標準實踐性小學科學
合同架構與合同法實踐性教學的完善
“趣”說英語
新課程理念下“數學問題解決”的生活教學
新課程標準下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的分析
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新課程標準下如何培養初中生的數學思維
談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簡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銳意進取,不斷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
實踐性:音樂課程的本質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