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革命歷史知識的學習傳遞價值內涵
——從《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教學中想到的

2023-12-14 01:28武漢市江岸區惠濟路小學
成才 2023年18期
關鍵詞:共產主義革命歷史

■ 武漢市江岸區惠濟路小學 李 潔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革命傳統的教育內容涵蓋知識點很多、背景復雜,與學生現實生活相去甚遠。教師困囿于40 分鐘的限制,就知識講知識,就容易忽視知識背后凝聚的精神內涵和學生的情感共鳴。要讓革命歷史知識的學習更有價值,就要讓其深入學生的心靈,融入生活的“感知”,融入身體的“體知”,融入情感的“情知”,打通知識內容和生活世界的壁壘,解鎖革命傳統教育中的“引力場”,開啟學生探究之旅。

《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是部編教材《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三課《中國有了共產黨》的第一個話題。本課中陌生概念和重大歷史事件多,學生很難從情感上對這段歷史產生共鳴。因此,我通過“五個一”即:一道曙光、一本雜志、一個人物、一場運動、一艘紅船,引導學生按照時間的脈絡,通過“唱隊歌激共產主義思考”“看微課探共產主義來源”“看口號溯五四事件根源”“扮角色感民眾愛國熱潮”“探會址曉一大召開背景”“念英雄悟革命紅船精神”“識黨旗銘共產黨人初心”“展未來樹共產主義信念”八個環節層層推進,讓學生感悟史實背后所蘊含的中國共產黨人崇高的革命氣節、堅定執著追求理想的革命精神,感悟“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最終萌發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樸素情感。

一、學習革命歷史知識要深度鏈接學生生活

過程哲學家懷特海認為,理解是人生的第一個境界。有意義的學習首先要從理解知識開始。所以,在進行革命歷史知識學習時,老師如果能夠巧妙引導學生學會從“他視角”切換到“我視角”,盡可能貼近歷史,走進歷史,把他們現在的生活和歷史聯系得更緊密一些,理解知識隱含的時代背景、文化背景以及發生的真實情境,就能幫助學生在知識中找到自我,并建立起與生活的意義關聯。

在學習中國共產黨建黨的有關知識時,很多老師會從黨徽、黨旗或者時事開課。在導入《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時,我選擇從學生十分熟悉的隊歌入手,引導學生從司空見慣的歌詞“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中引發探究革命傳統知識的興趣:“什么是共產主義?共產主義是怎么來的?共產主義是為了什么?”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的意識。通過不同的檔案和素材資料,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尋找答案。

在全課學習的尾聲,梳理本課脈絡后又回應開課,組織全班同學再次唱響隊歌。這樣換個視角,讓學生重新審視已經獲得的知識,從而引發新的思考與發現。通過系列探究學習,孩子們有了不一樣的理解和共鳴之后,帶著對紅船精神的感悟、對革命先烈的崇敬、對接班人身份的使命感再次唱響隊歌,情感自然升華。

同樣,在執教《眾志成城》一課時,老師們可以選擇從學生熟悉的抗日英雄命名的道路引入或者從學生熟悉的國歌入手,引導學生探究其從抗日戰歌到國歌的創作背景;在《革命先驅孫中山》開課時,從全國各地的中山公園到身邊的中山大道……讓學生關注身邊未曾留意的事物,將熟悉的生活場景中與革命歷史相關的典型事物轉換視角,產生情感聯結,從而有效建立學生與革命歷史知識間的聯系。

道德與法治是落實革命傳統教育,植入紅色基因的核心課程。老師們要學會從學生生活入手,引導他們關注身邊的典型人物、典型事物,將知識串聯于真切的情感與體驗之中。老師不僅要運用這些身邊知識作為學習的激趣手段,更要幫助他們整理和加工自己的生活“經歷”,真正地回歸生活,將學生的生活經驗意義化。這樣的道德與法治課,將知識與生活對接,讓革命傳統教育幫助學生形成初步的國家認同感。

二、學習革命歷史知識要讓學生身臨其境

傳統的教學觀念中,老師們常以劃重點、背史實等方式進行灌輸;在課堂教學改革的呼聲中,又慢慢出現了學習過程表演化的趨勢,看似課堂氛圍熱熱鬧鬧,但依然停留在傳遞知識的層面,學生只是“知道”,而并未“悟到”,更不談“做到”。我們習慣于將學生在課堂中的可視表象看作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但真正的學習價值在于基于認知的迭代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經驗的發展,并提升自我素養。

情境認知學習理論強調,情境是一切認知活動的基礎。在一定的情境中或是與周圍環境交互之中獲得的知識往往更容易轉化為個人知識。只有當知識與學生發生關聯的時候,它才具有意義的可能?!堕_天辟地的大事變》一課中,五四運動的爆發既是時間節點也是一場關鍵事件。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并產生情感共鳴,我采用了角色體驗方式,帶著孩子們重回到一百年前,沉浸其間感受當時民眾的心態。

我先引導學生以旁觀者的視角去看“五四運動”,去聽游行隊伍在喊什么口號?去想為什么要喊這樣的口號?僅僅一個巴黎和會就能引發這樣的運動嗎?這個問題一提出,學生就產生了探究的興趣。

接著,用思維導圖(如上圖)引導學生回顧了前面的學習內容。學生發現當時的中國內憂外患,再加上巴黎和會這個導火索,普通民眾的憤怒情緒被徹底地激發出來,中國已退無可退,人民已忍無可忍,再加上有識之士的帶領,終于爆發了“五四運動”!

理解了歷史背景后,面對被北洋政府逮捕的進步學生代表,孩子們同仇敵愾的情緒被激發出來,紛紛表示要支持這些學生。普通的民眾會采取怎樣的行動呢?這時,我順勢讓學生重回一百年前,分角色扮演當時的中國民眾。

學生們根據農民、工人、學生和教師、愛國商人等不同身份進行小組討論:“我們”能為被捕的愛國學生做些什么?“我們”還能怎么做,來影響遠在巴黎的中國外交代表,阻止他們在不平等協議上簽字?

通過不同角色的體驗,學生們真切感受到在國難當頭的危急時刻,千千萬萬的中國人都不計得失聚集一起,為自己的國家發出屬于人民的吶喊!因此,在這樣的情感鋪墊下,學生們齊喊“還我青島、捍衛主權”等口號,表達的是對國家的赤誠之心,發出震驚世界的聲音,這樣的聲音響徹云霄!

五四運動的成功讓學生們真切地感受到這就是普通民眾團結起來的力量,就是共產主義的力量,中國共產黨應勢而生!這樣,孩子們就順勢理解了中國共產黨是廣大民眾的迫切需要,是中華民族發展的必然選擇,突破了本課的一個教學難點。

革命歷史教育要從孩子生命成長的需要出發,去設計真實的教育情境,去照應真實的成長需要。老師們可以以“情”為經,將情感、意志、態度等要素確定為關鍵構成;以“境”為緯,通過各種生動、具體的環境創設,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為學生的主動參與、主動發展開辟現實的途徑。在這個過程里,讓孩子們與環境中的人、物、事在相遇中建立關系,在關系中立體地成長。

三、學習革命歷史知識要讓學生潤心動情

情感與道德關系密切,道德行為不僅依賴知識的多少、認知能力的強弱,而且需要情感作為內在動力。革命傳統教育雖然以典型人物、歷史事件為載體,但其根本目的不是歷史知識的學習,而是通過革命史實的學習達到育德育心的效果。

我們可以選取典型人物或事件等事實性知識,通過有邏輯的關聯整合,讓教材內容、教材價值找到合力交融點,讓革命歷史在知識的關聯下發揮融合作用,引發學生對革命精神的認同,從而轉變成價值性知識。

“領悟偉大建黨精神”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的難點之一。教學中,我沒有生硬地解讀什么是“偉大建黨精神”,而是將其蘊含在典型人物的身上,從三個角度來推進:

(1)一大代表:從更換會議地址堅持開會中感悟一大代表的首創精神,從五位代表都來自家鄉湖北中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紅色自豪!

(2)革命先烈: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人民當家作主,無數的先烈冒著各種危險,甚至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他們離學生太遙遠了,因此我精心挑選了“群英譜”的短視頻,呈現了數位不同身份的革命先烈,讓學生去猜想他們在生活中還可能有哪些不同身份?以此體會到每個共產黨人在平凡的生活中,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員。他們可能如同我們的家人一樣,是父親母親,是兒子女兒、是姐妹兄弟、是丈夫妻子……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共產黨員!這樣,把距離遙遠的先烈拉近兒童的生活,觸發他們最樸實的情感,從而更容易對比感受到他們身上的奉獻精神。

(3)兩位典型代表:其中一位就是學生有一定了解的、犧牲在武漢這片紅色土地上的向警予同志。讓孩子們品讀她在牢中寫給孩子的詩文,體會母親的依依不舍和革命者的視死如歸。我還選取了一段紀錄片,讓孩子們邊看邊思考“面對被捕,李大釗明明可以安全離開卻堅持留下來”的原因,然后我眼含熱淚配樂朗誦李大釗同志犧牲前的最后一次演講詞,身臨其境的模擬演講、充滿深情的交流讓孩子們產生共情,流下了眼淚。

在這樣的層層推進下,學生的情緒被充分調動,寫下了從這些共產黨員身上感受到的精神品質:寧死不屈、英勇無畏、大義凜然、堅定信仰……因而感悟到了“偉大建黨精神”。

知識是有情感的。老師應主動建構革命歷史知識中蘊含的情感教育價值,在蓬勃的情感與深刻的理性之間找到平衡點和觸發點,挖掘知識中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用學生聽得懂的多樣方式,深入淺出地將革命歷史知識、愛國主義情懷等融匯一起,有效串聯于真切的情感與體驗之中,既來源于學生現實生活,又能影響到學生的未來生活。這樣才可能讓他們從小產生愛國情感,堅定理想信念,內化民族精神,形成政治認同,從而引導學生成為真正的共產主義接班人!

猜你喜歡
共產主義革命歷史
黃龍飛: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者
油改水革命誰主沉浮
新歷史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粉紅革命
《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共產主義思想麒當代啟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4月
“五形態論”與共產主義學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