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華簡《厚父》六題

2023-12-14 09:15
衡水學院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整理者伊尹釋文

馬 文 增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 哲學研究所,北京 100101)

筆者據知網統計,清華簡《厚父》于2015 年4 月發布后,自2015 年5 月至2021 年8 月,在學術期刊上發表的相關研究性論文共29 篇。由此觀之,學界對《厚父》的研究成果頗為豐富。同時筆者也注意到,在對《厚父》文本的釋讀、“厚父”的身份、《厚父》的性質等問題的認識上,學界仍存在爭議,而且有些問題尚未被觸及。以下,筆者就相關問題給出自己的見解。拋磚引玉,請同道指正。

一、釋文① 以原整理者所作寬式釋文為底本,括號內文字為筆者意見及采納學界之最新意見(注解見本文第二部分)。[1]

□□□□王監嘉(桀)跡,問(聞)前文人之恭、明德。

王若曰:“厚父!遹(至)聞禹□□□□□□□□□□□川,乃降之民,建夏邦。啟惟后,帝亦弗鞏(恐)啟之經德少,命咎繇下為之卿事,茲(使)感有神,能格(?。┯谏?,知天之威哉(災),問民之若否,惟天,乃永保夏邑。在(再)夏之哲王,乃嚴寅,畏皇天上帝之命,朝夕,肆祀,不盤于康,以(依)庶民,惟政之恭(公);天則弗斁,永保夏邦,其在(再)時(是)。后王之卿,或肆、祀三后,永敘在服。惟如臺!”

厚父拜手稽首,曰:“者魯,天子。古,天降下民,設萬邦,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亂下民、之慝,王乃竭,失其命。弗用先哲王,孔甲之典刑,顛覆厥德,沉湎于非彝,天乃弗赦,乃墜厥命,亡厥邦。惟時(是)、下民,鴻(黃)帝之子(嗣)感天、之臣,民乃弗(文)——慎厥德,用敘在服?!?/p>

王曰:“欽之哉,厚父!惟時,余經念乃!高祖克,憲(顯)皇天之政(正),功乃虔;秉厥德,作辟、事三后;肆如(汝)其若龜筮之言,亦勿可專改!茲?。ㄉ伲┤酥?,惟如臺?”

厚父曰:“嗚呼,天子!天命不可廢,斯(肆)民心難測。民式克(?。┕?,心敬畏,畏不祥,保教明德,慎肆祀,惟所役(以)之司民啟之。民(彼)其亡諒(良),乃弗畏不祥,無顯于民;亦惟禍之攸及,惟司(知)民之所取。今民莫不曰余保教明德,亦‘鮮’‘克’以謀(誨)?!?/p>

曰:“民心惟本,厥作惟葉。矧(引)其能、?。ㄕ?、良于友,人乃宣淑厥心;若山厥高、若水厥深、如玉之在石、如丹之在朱,乃是、惟人(仁)?!?/p>

曰:“天監司民,厥徵(政)如左(佐)之,服于人。民式克、敬德,毋湛于酒!民(彼)曰惟酒用肆祀,亦惟酒用康樂!”

曰:“酒非食,惟神之饗。民(彼)亦惟酒用敗威儀,亦惟酒用恒狂?!?/p>

二、注解

(一)□□□□王監嘉(桀)跡,問(聞)前文人之恭、明德。

王,商王太甲;監,通“鑒”,借鑒;桀,夏桀,簡文隸定為“劼”,整理者認為乃“‘嘉’字省變”①以下凡引整理者之注釋皆出自《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五)》,不再另出注。[1]111。筆者認為,據正文下半段內容,“劼”應讀作“桀”,“桀”為群母月部字,“劼”為溪母質部字,群、溪旁紐雙聲,月、質旁轉,“桀”“劼”可通假;聞,聽。簡文隸定為“聞”,整理者曰:“聞,與問通?!惫首x作“問”。筆者認為,應如字讀;文人,賢人,此指禹、啟、少康、湯等;恭,《說文》:“肅也?!贝酥缸裥刑烀?;明,《說文》:“照也?!睋挛摹拔┧郏ㄒ裕┲久駟⒅薄敖衩衲辉挥啾=堂鞯?,亦‘鮮’‘克’以謀(誨)”句,“恭、明德”意敬天化民之德。

此句為商史官所作之序。關于缺字部分,筆者認為當補為“惟王□祀”?!渡袝ぬ祝ㄖ校份d太甲出桐宮為“太甲三年十二月朔日”,《尚書·咸有一德》曰:“伊尹既復政厥辟,將告歸,乃陳戒于德?!惫P者認為,伊尹之告歸應發生在太甲四年初,故可將“□□□□”補為“惟王四祀”。

(二)王若曰:“厚父!遹(至)聞禹□□□□□□□□□□□川,乃降之民,建夏邦?!?/h3>

厚父,伊尹,“厚父”為太甲對伊尹之尊稱;至,太甲自稱,太甲名“至”。簡文隸定為“”,整理者注曰:“從蟲,戌聲,通‘遹’?!惫P者認為應讀作“至”,“至”為章母質部字,“戌”為心母物部字,章、心鄰紐,質、物旁轉,“至”“”音近可通;降,賜予,托付,“乃降之民”前省主語“帝”;川,江河;夏邦,夏朝。

“遹(至)聞禹”與“川”字中間缺字,整理者認為所缺的“內容應為禹之事跡”。筆者認為,所缺的內容應含禹德與禹功兩部分,故參照《尚書·大禹謨》中帝舜對禹的評價及《尚書·益稷》中禹的自述,認為可補為“恭、儉、不滿假、不矜、不伐、奠山”十一字。

以《尚書》之《伊訓》《太甲》《咸有一德》,以及清華簡《湯處于湯丘》《湯在帝門》為對照,結合上下文,筆者認為,《厚父》中的“王”和“厚父”分別為太甲與伊尹,非整理者所認為的“周武王”和“夏人后裔”?!昂瘛睘椤昂竦隆敝?,“父”為對老者之美稱,太甲之尊稱伊尹為“厚父”,實若周武王之尊稱呂望為“尚父”、項羽之尊稱范增為“亞父”一樣。

(三)“啟惟后,帝亦弗鞏(恐)啟之經德少,命咎繇下為之卿事,茲(使)感有神,能格(?。┯谏?,知天之威哉(災),問民之若否,惟天,乃永保夏邑?!?/h3>

后,王,“啟惟后”意啟繼天子位;帝,即下文“惟曰其助上帝”之“上帝”;恐,擔心。原釋文“鞏”,筆者據上下文認為,應釋為“恐”,“恐”為溪母東部字,“鞏”為見母東部字,見、溪旁紐雙聲,東部疊韻,“鞏”“恐”可通假;經,道,智慧;德,功德,“經德”即“道德”;少,不足;咎繇,皋陶;下,下降;卿士,百官之長;使,致使,讓,原釋文“茲”,此取石小力意見[2];感,感應,溝通;恪,恭敬,《說文》:“敬也?!毕歌I部。原釋文“格”,見母鐸部,見、溪旁紐雙聲,鐸部疊韻,“恪”“格”可通假;上,天;知,知曉,明白;威,威嚴;災,天災,原釋文“哉”,精母之部,筆者讀作同音之“災”;若,順從,《爾雅》:“順也?!狈?,反對,《說文》:“不也?!蔽┨?,惟天是從;永,長,久。

“問民之若否”,問民之同意與否,即尊重民意?!渡袝ぬ┦纳稀罚骸疤祚嬗诿?,民之所欲,天必從之?!笨蔀閰⒖?。

(四)“在(再)夏之哲王,乃嚴寅,畏皇天上帝之命,朝夕,肆祀,不盤于康,以(依)庶民,惟政之恭(公);天則弗斁,永保夏邦,其在(再)時(是)?!?/h3>

再,再次,《說文》:“一舉而二也?!痹屛摹霸凇?,筆者讀為“再”?!霸佟睘榫钢孔?,“在”為從母之部字,精、從旁紐雙聲,之部疊韻,“在”“再”可通假,“再夏之哲王”即復興夏朝之少康;嚴,嚴肅,謹慎;寅,敬,盡心;朝夕,時時,意同《周易·乾》之“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肆祀,祭祀;盤,盤桓,逗留;康,安樂,娛樂,《爾雅》:“樂也?!薄安槐P于康”意不耽于享樂;依,依從,順從,原釋文“以”,喻母之部,“依”為影母微部字,喻、影旁紐雙聲,之、微通轉,“以”“依”可通假,“依庶民”,順從民意;公,公平,公正,原釋文“恭”,見母東部,筆者讀作同音之“公”;斁,厭;是,善,好,原釋文“時”,通“是”,“其再時”意夏復興,即“少康中興”。

(五)“后王之卿,或肆、祀三后,永敘在服。惟如臺!”

后王,后世之王,即少康之后的夏王;之,往,《廣雅》:“之,適也?!币隇橛H近、信任,如,《孟子·萬章上》:“朝覲訟獄者不之益而之啟?!薄爸洹币庥H近、信任大臣;或,又;肆,祭天;祀,此指祭祖,“祀三后”,祭祀禹、啟、少康;敘,錄;在服,在職;如臺,奈何,表感嘆。

(六)厚父拜手稽首,曰:“者魯,天子?!?/h3>

拜手稽首,行禮,俯首至地;者魯,即“都”,美,善,指品德高尚。按整理者所言:李學勤認為,相當于《尚書》中的嘆詞“都”,從之;天子,此用作動詞,指有天子位。

(七)“古,天降下民,設萬邦,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亂下民、之慝,王乃竭,失其命?!?/h3>

古,遠古之時;天,上天,《說文》:“顛也。至高無上?!苯?,《說文》:“下也?!敝?,設;萬邦,萬國;作,建立,設立;君,君主,此指天子,即“萬邦之君”;師,百姓之師,民所效法者,指官員,此指天子之臣,即下文所謂之“司民”;亂,攪亂,敗壞①《爾雅·釋詁》:“亂,治也?!惫P者認為非是。筆者認為,訓“亂”為“治”乃出于對“予有亂臣十人”這句話的誤解?!墩撜Z·泰伯》曰:“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鬃釉唬骸烹y,不其然乎?’……”筆者認為,從上下文看,“亂臣”二字應斷讀,即“予有亂臣十人”應斷讀為“予有亂,臣十人”,“亂”應釋為“亂事”“禍亂”,意思是“我遇到亂事的時候,有臣十人為我排憂解難”。;下民,百姓;慝,奸惡,此指奸惡之人,“之慝”意與奸惡為伍,與下文“之卿”相反;王,《正韻》:“天下歸往曰王”,指民心;竭,盡;命,天之任命,即天子之位。

《尚書·咸有一德》載伊尹之言曰:“天難諶,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薄抖Y記·大學》曰:“康誥曰:‘唯命不于常?!郎苿t得之,不善則失之矣?!笨蔀閰⒄?。

(八)“弗用先哲王,孔甲之典刑,顛覆厥德,沉湎于非彝,天乃弗赦,乃墜厥命,亡厥邦?!?/h3>

弗用,不用,廢棄;先哲王,此指大禹、啟、少康之德政;之,采用,取用,“之典刑”意用刑罰治國;顛覆,毀滅,敗壞;德,此指先祖(大禹)之德;彝,常理,“非彝”,即不合常理的胡作非為;赦,免;墜,喪失;命,天命。

《國語·周語下》:“孔甲亂夏,四世而隕?!薄渡袝は逃幸坏隆份d伊尹之言曰:“夏王弗克庸德,慢神虐民,皇天弗保?!笨蔀閰⒄?。

(九)“惟時(是)、下民,鴻(黃)帝之子(嗣)感天、之臣,民乃弗(文)——慎厥德,用敘在服?!?/h3>

是,善,原釋文“時”,通“是”;下民,居于民下,謙而愛民;黃帝,即軒轅黃帝,原釋文“鴻帝”,“鴻”為匣母東部字,“黃”為匣母陽部字,匣母雙聲,東、陽旁轉疊韻,“黃”“鴻”可通假;嗣,邪母之部,后代,后裔,此指商湯,原釋文“子”,精母之部,精、邪旁紐雙聲,之部疊韻;感,感知,感應,“感天”意感知天意;之臣,信賴、依靠眾臣,不自專;文,善,美,明母文部,原釋文“弗”,幫母物部,幫、明旁紐,物、文對轉,“弗”“文”可通假;慎,重視;德,美德,德行,“慎厥德”前省主語“湯”;用,因此;敘,敘用,此指湯得到天命;在服,在職,此指成為天子。

《尚書·咸有一德》載伊尹之言曰:“惟尹躬暨湯,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師,爰革夏正?!笨蔀閰⒄?。

(十)王曰:“欽之哉,厚父!惟時,余經念乃!”

欽,《爾雅》:“敬也?!薄皻J之哉”,感嘆句;時,彼時,指太甲居桐宮自省期間;余,太甲自稱;經,常,經常;念,思,想;乃,汝,此指伊尹。

《尚書·太甲上》載,太甲行為不端,伊尹屢勸,而“王未克變。伊尹曰:‘茲乃不義,習與性成。予弗狎于弗順,營于桐宮,密邇先王其訓,無俾世迷?!踽尥m居憂,克終允德?!笨蔀閰⒄?。

(十一)“高祖克,憲(顯)皇天之政(正),功乃虔;秉厥德,作辟、事三后;肆如(汝)其若龜筮之言,亦勿可專改!”

高祖,此指商湯;克,戰勝,“高祖克”指湯戰勝夏桀;顯,顯示,彰顯,原釋文“憲”,曉母元部,筆者讀作同音之“顯”;正,公正,指獎善罰惡,原釋文“政”,章母耕部,筆者讀作同音之“正”;功,功績;乃,是;虔,忠,此指與湯同心,下文“秉厥德”即秉持“忠”之德;作,制定;辟,《說文》:“法也?!贝酥干讨贫?;事,輔佐;三后,指商初三王,即“湯”“外丙”“仲壬”;肆,展開,列;汝,你,此指伊尹,簡文隸定為“女”,整理者釋為“如”,筆者認為當釋作“汝”,“肆汝其若龜筮之言”,展讀伊尹所作之金玉良言;專,擅,“專改”,擅自改動,意違背。

此段太甲贊揚了伊尹助湯伐桀、輔政、教導后王三項功績?!案咦婵?,憲(顯)皇天之政(正)”,同《尚書·立政》之“亦越成湯陟,丕釐上帝之耿命”;“功乃虔”“作辟、事三后”的主語皆為“肆如(汝)其若龜筮之言”之“汝”,即伊尹。

(十二)“茲?。ㄉ伲┤酥?,惟如臺?”

茲,現在;少人,少德之人,太甲謙稱。少,簡文“少”,整理者讀作“小”,筆者認為,應如字讀;之,動詞,向,去,“之德”意修德;如臺,如何,怎么做。

(十三)厚父曰:“嗚呼,天子!天命不可廢,斯(肆)民心難測?!?/h3>

嗚呼,感嘆詞,表肯定太甲之問的價值;天命,天命之性,《中庸》:“天命之謂性?!奔础暗佬摹?,亦即“良知”;廢,廢棄,丟棄,原隸定字“漗”,整理者讀為“撞”,又曰或當讀為“法”,作“廢”講,從后說;肆,放縱,心母質部字,原釋文“斯”,心母支部字,心母雙聲,質、之通轉;民心,即“人心惟?!敝叭诵摹?,人之嫉妒、貪婪等心理,人之情欲;難測,危險,后果難測。

“天命不可廢,斯(肆)民心難測”,即堯舜所言之“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尚書·大禹謨》)。

(十四)“民式克(?。┕?、心敬畏、畏不祥、保教明德、慎肆祀,惟所役(以)之司民啟之?!?/h3>

式,范式,榜樣,《說文》:“法也?!薄懊袷健奔刺熳?;恪,謹慎,溪母鐸部,原釋文“克”,溪母職部,溪母雙聲,職、鐸旁轉;敬畏,敬天理,畏民意;不祥,不祥之兆,災,《尚書·君奭》:“其終出于不祥?!北?,保持,遵循,“保教”即遵循先王之教;明,發揚,“明德”即發揚先王之德;慎,《爾雅》:“誠也?!薄吧魉领搿币庖哉\祭祀;以,喻母之部字,使,用,原釋文“役”,喻母錫部,喻部雙聲,之、錫旁對轉,“以”“役”可通假;司民,司民者,官員,即上文“作之君作之師”之“師”;啟之,啟發百姓,即教化百姓。

《尚書·咸有一德》載伊尹之言曰:“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終始惟一,時乃日新。任官惟賢材,左右惟其人。臣為上為德,為下為民?!笨蔀閰⒄?。

(十五)“民(彼)其亡諒(良),乃弗畏不祥,無顯于民;亦惟禍之攸及,惟司(知)民之所取。今民莫不曰余保教明德,亦‘鮮’、‘克’以謀(誨)?!?/h3>

彼,彼人,他,此指夏桀,“彼”為幫母歌部字。簡文“民”,明母真部字,整理者如字讀,筆者認為,應讀作“彼”,幫、明旁紐雙聲,歌、真旁對轉疊韻,“民”“彼”可通假;亡,失,喪;良,善心,良知,《說文》:“善也?!眮砟戈柌孔?,原釋文“諒”,亦來母陽部字,“諒”“良”同音;不祥,天災,“弗畏不祥”意無視天之示警;顯,明,昭示,“無顯于民”意無美德昭示于百姓,不能以身作則教化百姓;及,至,“禍之所及”即夏桀之亡國;攸及,所及;知,管制,強制,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論語·泰伯》)之“知”,端母支部字。原釋文“司”,心母之部,端、心鄰紐雙聲,支、之旁轉疊韻,“惟司(知)民之所取”,意夏朝之亡乃夏桀壓迫百姓的結果;保教,遵循先圣王之教;明德,施行德政;鮮,美,善,好,即《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之“中”;克,克制,以天賦之“性”(理智)克制(駕馭)“情欲”,即《中庸》“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之“中節”,以“道心”約束“人心”;誨,教誨,簡文原隸定為“誨”,整理者讀為“謀”,筆者認為,當讀如本字。

清華簡《虞夏殷周之治》曰:“殷人……,以三教民,以有威威之?!薄渡袝ず榉丁份d箕子之言曰:“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笨蔀閰⒄?。

(十六)曰:“民心惟本,厥作惟葉。矧(引)其能、?。ㄕ?、良于友,人乃宣淑厥心;若山厥高、若水厥深、如玉之在石、如丹之在朱,乃是、惟人(仁)?!?/h3>

曰,說,整理者未釋,或以為語助詞,筆者認為,此句為省略句式,“曰”前省“王”;民心,人心,人之思想;本,根本;作,行為;葉,枝葉;引,牽,整理者隸定簡文為“引”,讀為“矧”,筆者認為應如字讀;能,才能,才干,此指有才能的人;正,端正,此指正直的人,原釋文“丁”,端母耕部,定,章母耕部,端、章準雙聲,耕部疊韻,丁、正可通;良,善良,此指善良的人;宣,疏導,寬舒;淑,美,善;丹,赤紅;朱,紅色;乃,才;是,對,公正,《說文》:“直也?!比?,愛人,親民,《說文》:“親也?!痹屛摹叭恕?,通“仁”。

關于“民心為本,厥作為葉”之說,清華簡《心是謂中》曰:“心,中——處身之中以君之,目、耳、口、肢四者為相?!笨蔀閰⒄?。

(十七)曰:“天監司民,厥徵(政)如左(佐)之,服于人。民式克、敬德,毋湛于酒!民(彼)曰惟酒用肆祀,亦惟酒用康樂!”

曰,伊尹曰,前省主語;司民,司民者,此指天子,即“民式”;政,政令,章母耕部,原釋文“徵”,端母蒸部,端、章準旁紐,蒸、耕旁轉;佐,益,《廣雅》:“助也?!痹屛摹白蟆?,精母歌部,筆者讀作同音之“佐”,“佐之”,佐天;服,信服,“服于人”,被天下人信服;民式,天子;克,克服,約束,此指自我克制;德,德人,“敬德”意敬重賢德之士,此指納諫;湛,沉迷,《說文》:“沒也?!北?,指夏桀;用,功用;康樂,娛樂。

“天監司民,厥徵(政)如左(佐)之,服于人”,意同上文“天降下民,設萬邦,作之君、作之師,唯曰其助上帝”句。

(十八)曰:“酒非食,惟神之饗。民(彼)亦惟酒用敗威儀,亦惟酒用恒狂?!?/h3>

曰,王曰,前省主語;饗,享用;威儀,莊重之態,此指天子之儀態;恒,常,總是;恒,常;狂,瘋癲的狀態。

《尚書·無逸》:“無若殷王受之迷亂,酗于酒德哉!”可為參照。

三、白話譯文

□□□□[太甲四年],王借鑒夏桀之教訓,聞先賢王敬天化民之德。

王如是說:“厚父!我聽說禹□□□□□□□□□□□[盡心為公、樸素、謙虛、不驕傲、不自夸、安定山]河,上天于是將下民托付給他,使建立夏朝。啟繼任天子,上帝并不擔心啟之道德不足,命皋陶降而為之卿士,使啟能感通天意,能敬天,知曉天之威嚴與天災,惟民心是從,遵從天意,于是長久地保持了夏朝的安定。少康復國后,嚴肅謹慎,朝夕不殆,按時祭祀,不耽于享樂,與民同心,處理政事公正,上天也因此助之,使夏朝長期安定,再次振興。后來的夏王,要是都能信任大臣,又能祭天、祀三王,夏朝就能更長久的存在??上О?!”

伊尹行稽首禮,說:“有德者有天子位!遠古之時,上天誕下百姓,設置萬國,設立君主和各級官員,意在以其協助上帝。如果天子禍亂天下,百姓就不再信服,其因此失去天命??准撞蛔裱让魍踔?,迷信刑罰,顛覆先王之德政而胡作非為,上天就拋棄了他,使夏朝滅亡。黃帝的后裔湯尚善、愛民、敬天、任賢,殷民也因此成為善良之民——湯重德,因此被選為天子?!?/p>

王說:“厚父,您真可謂至忠??!我在桐宮自省之時,經常想起您。高祖湯戰勝夏桀,顯揚皇天上帝之公正,您恪盡忠心;秉持同心之德,您又為商創立制度、輔佐三代商王;展讀您的金玉之言,深感無一字可違背!現在我這個少德之人想修德,該怎么做?”

伊尹說:“問得好哇,天子!天賦之良知不可蒙昧,放縱‘人心’則后果難測!天子要為人恭謹,對上天心存敬畏,重視災異,遵從先王之教,弘揚先祖之德,嚴肅對待祭祀,任用群臣來教化百姓。夏桀良知喪失,不在乎天之示警,品行敗壞,夏之滅亡也正是夏桀壓迫百姓的必然結果!而如今百姓都說我們遵循先王之道,發揚先祖之德,又推行‘善’‘自律’之教?!?/p>

[王]說:“思想乃根本,行為受思想支配。以有才能、正直、善良之士為友,就能美善其心;高尚若山、能容若淵、內斂若玉在石中、平易若丹砂之于朱砂,就能做到公正而愛人?!?/p>

[伊尹]說:“天監察司民者,天子之政若能佐天利民,百姓就會信服他;作為天子,要能自我克制、親近賢臣,不可酗酒!夏桀居然說酒用來祭祀,也可以用來娛樂!”

[王]說:“酒不是人的食物,是用來祭神的。夏桀因為酗酒敗壞了威儀,也因酗酒而暴躁癲狂?!?/p>

四、《厚父》的性質、主旨與價值

筆者認為,清華簡《厚父》乃楚史官于周守藏室抄錄的商初原始檔案。從文本多同音、諧音字的角度看,可知《厚父》乃出自史官之手的太甲與伊尹對話實錄。

從內容上看,太甲敘述了夏禹、啟、少康的興國之道,伊尹則以孔甲、商湯之事示之以“有德而有天下,失德則失天下”的道理。太甲隨后表示自己欲修德,請伊尹指教,伊尹則以夏桀為反面例證,提醒太甲要敬天法祖、能夠“致良知”而克制人心、君臣同治、教民為善、不可酗酒,等等。從表述的角度看,《厚父》字字珠璣、處處照應,體現著伊尹作為智慧高深的哲人在表達上的高超技巧。

關于《厚父》在學術方面的價值,簡而言之,筆者認為,至少有三方面。

第一,史學方面的價值。首先,從《厚父》中伊尹關于“三后”的敘述看,夏朝的存在確定無疑;其次,《厚父》所言夏啟信任皋陶,以及少康中興、孔甲敗德等史事,為夏代史研究增添了新的史料;再次,考察《厚父》的原始檔案性質,結合清華簡、上博簡以及《尚書》中的《夏書》《商書》諸篇,參考《尚書·多士》所載周公之言(“唯殷先人,有冊有典”)及《論語·八佾》所記孔子之言“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墨I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可發現,夏、商二代皆有完備的檔案制度。

第二,哲學方面的價值。除了伊尹所持的“天命觀”等問題值得深入研究外,據伊尹所引“民心惟本,厥作為葉”等,結合清華簡《湯處于湯丘》《湯在帝門》《虞夏殷周之治》《心是謂中》《治邦之道》及《尚書》之《太甲》《咸有一德》一并考慮,可以發現伊尹繼承了堯舜之道,將修心之道用于治國、平天下,并以之輔佐商王。據此,筆者以為,《厚父》對于從中國傳統哲學角度研究“正誠格致修齊治平”之道的流傳有直接的文獻價值。

第三,古文字學方面的價值。古文字學專家趙平安教授在分析了《厚父》若干簡文的寫法后,總結說:“推想《厚父》成書很早,早期抄本用更古的文字書寫,所以輾轉傳抄到戰國中晚期尚有古體遺跡?!盵3]黃德寬教授說:“夏、商、周在文化上有相當程度的共性特征,三代使用的文字屬于同一體系,西周文字與商代晚期的漢字一脈相承,商代前期的文字則傳承和發展了夏代的文字?!盵4]結合學界對陶寺遺址出土“文堯(或曰‘文命’)”“家有”四字的研究,筆者認為,清華簡《厚父》可作為實物證據,可證實商周文字很大程度上是對夏及夏代之前文字的繼承。

五、“《孟子》引文”出自《尚書·泰誓》,與《厚父》無關

李學勤教授提出的“《孟子》引文”(即《孟子·梁惠王》中“《書曰》:天降下民……”一段引文)可能出自清華簡《厚父》這一說法引起了廣泛討論,但筆者注意到,學界已發表的研究成果多未就這一問題做有針對性的回答。以下,筆者先列出相關觀點,然后逐一分析。

李學勤教授說:

孟子引述的這段《書》文,從經學史角度看,是不可能屬于《泰誓》的。江聲《尚書集注音疏》已指出,《泰誓》在漢代“列于學官,博士所課,不目之為逸《書》也”。還應注意到,《孟子》書中還有兩處征引《泰誓》,一處在《滕文公下》,引“我武維揚”等語,冠以“《太誓》曰”;另一處在《萬章上》,引“天視自我民視”等語,冠以“《泰誓》曰”。兩處趙注都不認為是“逸《書》”,所以趙注明稱“逸《書》”的,不會是《泰誓》。

現在,我們再看清華簡《厚父》的有關文句,就會看出這可能即是孟子引文的出處。

簡文“古天降下民”,用“降”字與《孟子》同。該篇前面追述夏禹治水,也有“川,乃降之民,建夏邦”文句,與這里“古天降下民,設萬邦”呼應。

“設萬邦”句,不見于《孟子》,當系傳本有別。按“萬邦”一詞屢見于《尚書·堯典》《益稷》《洛誥》等篇。簡文的“”,《孟子》所引作“助”,彼此吻合。要知道,“”字為“助”,乃是近年學者反復研索得到的認識。

至于《孟子》所載“四方有罪無罪惟我在”兩句,不見于《厚父》簡文,這應該也是傳本的不同。[5]

針對李學勤教授的觀點,筆者分析如下:

(一)關于江聲所言之《泰誓》在漢代“列于學官,博士所課,不目之為逸書也”

《泰誓》有“古《泰誓》”“今文《泰誓》”和“古文《泰誓》”之分?!肮拧短┦摹贰?,即經過孔子整理的、為諸多先秦典籍引用的《尚書·泰誓》,亦有稱“百兩篇《泰誓》”者;“今文《泰誓》”,即漢武帝末年(或稱漢宣帝初)由民間獻上,朝廷使博士釋文、整理成篇,然后列于學官者,其與伏生之“今文《尚書》”二十八篇合為二十九篇,一并教授,故稱“今文《泰誓》”;“古文《泰誓》”,即孔壁書之《泰誓》,由東晉時梅賾獻出,孔安國所整理者。江聲所言的《泰誓》顯然指的是“今文《泰誓》”。

關于“今文《泰誓》”的性質,按張力先生所言,“今文《泰誓》”的來源有二:一種是漢武帝末年有人獻壁中所得《泰誓》,另一種是漢宣帝時河內女子發老屋得《泰誓》一篇或三篇。帝得之,使博士讀說之。前說者,如《尚書序·正義》引劉向《別錄》:“武帝末民有得《泰誓》書于壁內者,獻之。與博士,使讀說之。數月,皆起,傳以教人?!焙笳f者,如《尚書序正義》:“按王充《論衡》及《后漢史》獻帝建安十四年黃門侍郎房宏等說云:‘宣帝本始元年,河內女子有壞老子屋得古文《泰誓》三篇?!墩摵狻酚衷疲骸跃虻厮谜摺??!盵6]11無論是“壁中所得”還是“掘地所得”,其結果都是得到了朝廷承認,如張力《〈泰誓〉考》所說:“后得的今文《泰誓》在博士讀說之后,被立于學官,被列入了《今文尚書》?!盵6]12

“今文《泰誓》”雖在漢代立為官學,但《國語》《左傳》《論語》等古籍所引《泰誓》之文多不見于其中。張力《〈泰誓〉考》曰:“漢學大師馬融就曾經指出西漢今文《泰誓》中沒有先秦諸書所引古《泰誓》的文句。他說:‘《泰誓》后得,案其文,似若淺露?!嵋姟稌穫鞫嘁?,所引《泰誓》而不在《泰誓》者甚多,弗復悉記,略舉五事以明之,亦可知矣?!盵6]15-16趙岐在《孟子·滕文公下》注中亦曰:“《泰誓》,古《尚書》百二十篇之時《泰誓》也?!裰渡袝ぬ┦摹菲靡猿鋵W,故不與古《泰誓》同。諸傳記引《泰誓》皆古《泰誓》?!盵6]11由于這一原因,一直有學者懷疑“今文《泰誓》”的真實性。

筆者認為,漢代由民間獻上的“今文《泰誓》”并非偽造,其性質與梅賾獻上、孔安國整理的“古文《泰誓》”一樣,皆為經孔子之手整理過的“古《泰誓》”,而其與“古《泰誓》”文句不吻合的情況是物理性因素造成的?!敖裎摹短┦摹贰庇擅耖g獻上,無論是出于“壁中”還是發掘于“地下”,其掩藏原因都同伏生藏書、孔壁藏書一樣,乃為避秦火之劫。從掩藏時間、條件的角度看,“今文《泰誓》”自掩藏至再次面世,時間跨度百余年,故其出土時必多有殘損。伏生藏書掩藏于墻壁中幾十年,發掘出時僅存28 篇,其余諸篇之所以不存,乃因百多篇《尚書》竹簡摞在一起,潮濕霉變等物理性因素致使多數竹簡腐爛,而僅28 篇得以幸存;孔壁書,按公元前95 年發掘出土計算,掩藏時間略少于“今文《泰誓》”,而結果亦僅得59 篇,其余的“錯亂摩滅,弗可復知”,同伏生藏書一樣,潮濕霉變等因素對竹簡造成了嚴重損壞。比較而言,“今文《泰誓》”的掩藏條件應不如孔壁藏書,故其出土時,因潮濕腐爛等原因造成的竹簡殘缺、簡文模糊不可辨的情況相對而言應更為嚴重。因此,筆者認為,“今文《泰誓》”出土后,因為本身內容殘缺不全,所以博士在“讀說”時補入了大量出自己意的內容。這樣,先秦典籍所引《泰誓》的文句不見于其中,就不足為怪。而隨著孔壁書“《泰誓》三篇”的問世,由博士“讀說”而成的“今文《泰誓》”被淘汰乃理所當然之事。

再看江聲所言《泰誓》在漢代“列于學官,博士所課,不目之為逸書也”。江聲所說的《泰誓》顯然是指“今文《泰誓》”。上文已指出,劉歆、馬融等經學大師固然因“今文《泰誓》”的存在而不視“古《泰誓》”為“逸書”,但卻并不認同“今文《泰誓》”即內容完整、文字真實的“古《泰誓》”。作為經學大家,江聲不可能不熟悉劉歆、馬融等的看法。而且,“列于學官,博士所課,不目之為逸書也”亦僅僅是描述了“今文《泰誓》在漢代曾被列為學官”這樣一個現象,并不能據此判斷江聲本人是如何看待“今文《泰誓》”真偽這一問題的。而分析李學勤教授引用這句話的意思,則是其認為在江聲的眼中,“今文《泰誓》”在漢代學者的眼中就是“真實的”“古《泰誓》”。這顯然值得商榷。

綜上,筆者認為,李學勤教授引用的江聲之言,不可被用作“論據”來支持其“孟子引述的這段《書》文,從經學史角度看,是不可能屬于《泰誓》的”這一觀點。

(二)關于所謂趙岐所稱“逸書”非“《泰誓》”之說

趙岐曰:“《泰誓》,古《尚書》百二十篇之時《泰誓》也?!裰渡袝ぬ┦摹菲靡猿鋵W,故不與古《泰誓》同。諸傳記引《泰誓》皆古《泰誓》?!保ā睹献印る墓隆纷ⅲ敖裎摹短┦摹贰敝胁灰娤惹氐浼肮拧短┦摹贰钡恼Z句,這種情況趙岐一清二楚,并且直接點明了“今文《泰誓》”僅是“充學”的實質,肯定了“今文《泰誓》”的內容殘缺不全、并非真實的古《泰誓》。因此,趙岐不注孟子引自《泰誓》的“我武維揚”“天視自我民視”乃屬正常,并不能導出(實際上恰恰否定了)李學勤教授的“兩處趙注都不認為是‘逸《書》’,所以趙注明稱‘逸《書》’的,不會是《泰誓》”這一說法。而《孟子》引文“天降下民”一段文字不見于“今文《泰誓》”,趙岐又未見過“古《泰誓》”,不知其實為“古《泰誓》”中的文字,故只能籠統地將孟子所言之“《書》”注為“《尚書》逸篇也”。即,寬泛地說,趙岐此處所注的“《尚書》逸篇”實際上是包括“古《泰誓》”在內的。顯然,同對江聲之言的理解一樣,李學勤教授對趙岐這一注解的理解也值得商榷。

(三)關于“《孟子》引文”與《厚父》《泰誓》的字句比較問題

就這一問題,李學勤教授分成兩方面來論述:一方面,對“《孟子》引文”與《厚父》相同而與《泰誓》不同的兩個動詞“降”和“助”加以強調,以示其可用以證明“《孟子》引文”出自《厚父》,而非出自《泰誓》;另一方面,對于兩段文字的差異,如“《孟子》引文”中“有罪無罪惟我在曷敢有越厥志”十三個字不見于《厚父》而見于《泰誓》,《厚父》“設萬邦”三字又不見于“《孟子》引文”,以及《孟子》引文“寵”和《厚父》“治”(實為“亂”——筆者注)的差異,則不加分析,而是籠統地一概以“傳本有別”“傳本的不同”“一個訛誤”等言辭來解釋。筆者以為,這種做法值得商榷。

下面,筆者以表格形式列出三段文字,加以分析,見表1。

表1 “《孟子引文》”與《厚父》《泰誓》字句比較表

“《孟子》引文”與《厚父》中皆有“天降下民”“助上帝”兩句話,筆者認為這并不能證明“《孟子》引文”出自《厚父》。

“上天降下萬民,為萬民立君立師,以使其助上帝治理天下”這一觀念自古相傳,文字表述亦有相似性,如《詩經》《左傳》《逸周書》等古籍皆有言“天生烝民”“天生民”,《尚書·泰誓》曰“天佑下民”,《書經·洪范》則曰“惟天陰騭下民”,等等,這是正?,F象。對此,寧鎮疆教授亦有所論述,曰:

鑒于孟子引《書》與《厚父》能對應,學者或以為孟子所引即《厚父》此篇。不過,趙平安先生在討論此一問題時稍顯謹慎,他認為所謂“天降下民,設萬邦,作之君,作之師”這樣的話,是“類似于常語性質的東西”,所謂“常語”,其實可以理解為“公共知識”,即廣為知識階層接受的流行觀念?!逗窀浮反司渲詾椤肮仓R”,主要在于它反映了古人對于邦、君、師、民之類這些政治學“元問題”的理解。當然,既是“公共知識”,趙平安先生也指出其“在不同的《尚書》篇章中出現也是可能的”,故而“《厚父》雖可能是《尚書》文獻,但也有可能不是《梁惠王下》所引的《尚書》逸篇”。[7]

筆者同意寧鎮疆教授所言,并結合對“古文《尚書》疑案”的研究補充認為:從邏輯上看,甲文獻中的某句話與乙文獻的某句話在文字組合上高度相似乃至相同,并不能導出“疑古論者”據此所持的乙文獻乃據甲文獻中的某句話編造而成的這一結論——即以《尚書》中的文獻來說,周武王曰:“今予發惟恭行天之罰?!保ā渡袝つ潦摹罚┫膯⒁嘣唬骸敖裼栉┕刑熘P?!保ā渡袝じ适摹罚﹥删湓捤煌膬H是無關緊要的作為武王自稱的“發”一字而已,難道《牧誓》篇可以被認定為是某人根據《甘誓》中的“今予惟恭行天之罰”這句話編造的?或者相反,《甘誓》篇是某人根據《牧誓》中的“今予發惟恭行天之罰”這句話編造的?事實上,《甘誓》篇今、古文《尚書》皆有,《牧誓》篇亦今、古文《尚書》皆有。因此,從邏輯上看,李學勤教授所強調的“《孟子》引文”中“降”“助”二字亦見于《厚父》,并不能證明“《孟子》引文”乃出自《厚父》。

筆者認為,“《孟子》引文”同其他先秦典籍所引《泰誓》之文一樣,都出自“古《泰誓》”(即“古文《泰誓》”)。而關于“《孟子》引文”與《泰誓》原文個別字句的差異,學界早已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即孟子引文常不忠實于原文。按梅顯懋、賈清宇《〈孟子〉引〈書〉二例考論》一文中所引,楊善群先生說:“《孟子·滕文公下》引《太誓》曰:‘我武惟揚,侵之于疆,則取于殘,殺伐用張,于湯有光?!垂盼摹短┦模ㄖ校纷鳎骸椅湮P,侵之于疆,取彼兇殘,我伐用張,于湯有光?!睹献印芬摹畡t取于殘’,文理不通;‘殺伐用張’,殺氣騰騰,不合武王救天下民的宗旨。古文‘取彼兇殘’,顯示出武王的正氣,文理也通暢;‘我伐用張’,顯示武王的威武,而沒有殺氣騰騰的感覺。兩相比較,顯然是古文正確、合理;而《孟子》則記憶不清,錯引兩處?!盵8]梅顯懋、賈清宇同意楊善群先生的分析,并通過舉例指出《孟子》征引其他古籍亦有變動痕跡。而在筆者看來,“《孟子》引文”與原文的差異并非孟子無意錯引,而是出于對原文有意的改動——在對《尚書》的認識上,孟子持“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的觀點,乃至不憚于改動《尚書》原文。故筆者認為,孟子改“天佑下民”為“天降下民”,改“佑”為“降”,去掉了“天恩惠下民”的涵義;改“寵綏四方”(安撫四方)為“寵之四方”(尊于四方);改“予何敢有越厥志”(“紂王有罪還是無罪,我姬發不敢代替上帝裁定”)為“有罪無罪,惟我在,天下何敢有越厥志”(“有罪無罪,我坐鎮天下,誰敢不順從上帝的意愿”),這些改動都是孟子基于其思想主張、鼓動齊宣王以武力威懾天下的有意之舉。

綜上,筆者認為,《孟子》中的“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這段引文,實引自《尚書·泰誓》,而非引自清華簡《厚父》。

六、關于《厚父》文本研究

筆者發現,不同學者對相關問題的研究結論不同(如關于《厚父》的性質問題出現了“商書說”和“周書說”兩種意見),往往源于對文本中具體字句的理解不同。因此,筆者認為,《厚父》文本的釋文、斷句、分章、注解、白話文翻譯,這些基礎性的文本研究工作應被給予充分的重視。其中,白話文的翻譯工作尤其重要。筆者體會,在做白話文翻譯的過程中,所有關于簡文釋讀、斷句、注解、句意章旨、篇章結構、上下文邏輯、文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都會一一顯露出來。在對發現的問題逐個解決的過程中,即對每個簡文的釋讀、每處斷句、每個句子的意思、章節之間的關系、事件的細節與前因后果、全篇的主旨與邏輯等反復推敲、查證、梳理的過程中,對文本的理解也隨之越來越深入,對相關問題的認識也越來越全面和準確。

猜你喜歡
整理者伊尹釋文
長沙吳簡臨湘侯國都鄉民所在丘名考*
一個廚子滅了一個王朝
伊尹攝政
苦讀千年史,笑吟萬家詩。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
一個廚子滅了一個王朝
傳記書坊
《肩水金關漢簡(貳)》釋文訂補
《肩水金關漢簡》(壹)(貳)釋文校訂
《肩水金關漢簡(伍)》綴合札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