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江地區某燒傷中心20年住院患者的歷史資料分析

2023-12-14 02:47段小冬王學勇李勝龍
牡丹江醫學院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燒傷科病種瘢痕

段小冬,王學勇,張 良,李勝龍,王 偉,唐 嵐

(陸軍第78集團軍醫院燒傷整形科,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燒傷??埔蚓戎闻繎饎搨肮I化過程中大量燒傷傷員而誕生[1]。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在創面修復、瘢痕整復等方面的救治能力取得長足進步。然而,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放緩,社會經濟生活急劇變革,以及社會的深度老齡化,燒傷中心救治患者的流行病學特征也發生了較大變化[2]。本文旨在通過對我院燒傷科住院患者流行病學特征進行分析,探討東北地區中小城市燒傷科現階段面臨的發展困境,因地制宜地提出自身轉型發展的應對策略。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通過電子病案系統采集2001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燒傷科收治住院的8 306例患者病歷資料,包括總人數、年收治人數、年齡、性別以及住院病種等。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研究指標(1)人口學資料:年收治人數、性別、年齡;(2)住院病種:①急性創面:包括燒傷、燙傷、凍傷、電擊傷及皮膚軟組織撕脫等);②慢性創面:指有特定原因,經過4到6周傳統規范化治療,未能愈合或無明顯愈合趨勢的創面,主要包括糖尿病足、壓瘡、靜脈/動脈性潰瘍、感染創面、瘢痕潰瘍及腫瘤創面等;③瘢痕整復:主要包括燒傷、外傷或外科術后瘢痕整復;④其他:主要包括外傷后急診美容縫合、體表腫瘤等。

1.3 統計學分析所有資料經采集、整理、核對后,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頻數(n)或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構成比變化趨勢分析采用線性趨勢卡方檢驗;相關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年住院人數變化趨勢2001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我院燒傷科共收治住院患者8 306例,年均住院人數中位數435.5,四分位區間(341.00,491.75),在2008年達到高峰551例。進入2010年后,除2013年短暫反彈至499例外,年均住院人數呈現逐漸下降趨勢,與同期本市戶籍人口比較發現,二者呈現明顯的正相關趨勢(r=0.66,P=0.002),見圖1。

圖1 燒傷中心年住院人數及駐地戶籍人口變化情況

2.2 住院患者的性別構成變化趨勢在所有住院患者中,男性占比67.29%(5 579/8 306),女性占比32.71%(2 727/8 306),經線性趨勢卡方檢驗顯示:在20年間,性別構成比呈線性趨勢變化(χ2=10.118,P=0.001),即男性占比呈波動下降趨勢,女性占比變化趨勢與之相反,見圖2。

圖2 住院患者性別構成比的變化趨勢

2.3 燒傷中心住院患者年齡構成2001年至2020年我院燒傷科收治的8 306例住院患者中,不同年份間年齡構成比呈線性變化趨勢(χ2=170.246,P=0.000),即未成年人組(≤18歲)占比27.02%(2 244/8 306),在21.19%~32.79%之間波動,整體呈下降趨勢;成年組(>18歲且≤60歲)占比56.14%(4 663/8 306),呈現明顯下降趨勢,與未成年組呈正相關(r=0.482,P=0.031);老年組(>60歲)占比16.84%(1 399/8 306),呈現明顯上升趨勢,與未成年組及成年組均呈負相關(r未成年=-0.826,r成年=-0.892,P=0.000),見圖3。

圖3 燒傷中心住院患者年齡構成比的變化趨勢

2.4 燒傷中心住院患者病種構成2001年至2020年我院燒傷科收治的8 306名住院患者中,不同年份間病種構成比呈線性變化趨勢(χ2=9.167,P=0.002),即急性創面占比83.53%(6 938/8 306),呈下降趨勢,在2010年后表現更為明顯;慢性創面占比5.39%(448/8 306),在2010年后呈現快速上升趨勢,2020年達到17.13%的歷史峰值,成為主要病種類型,僅次于急性創面,與之呈負相關(r=-0.771,P=0.000);瘢痕整復占比9.69%(805/8 036),呈現明顯下降趨勢,急診美容縫合、體表腫瘤等其他類型占比1.38%(115/8 306),近年來也呈現快速上升趨勢,見圖4。

圖4 燒傷中心住院患者病種構成比的變化趨勢

3 討論

我院燒傷科作為牡丹江駐地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燒傷中心,一直是本地燒傷病人最主要的就診機構。本研究發現,我院燒傷科住院人數由2008年峰值551例,下降至2020年的216例,整體呈現快速下降趨勢,這與國內外關于燒傷發病率報道的趨勢變化是一致的[3]。結合本地戶籍人口變化分析,其外在因素除生產、生活方式變革導致發病率下降外,還與2010年至今本市戶籍人口快速流出,特別是常住中青年勞動力人口流失直接相關[4]。

本研究中,男女性別構成比2.046∶1,男性比例逐漸下降,女性占比呈波動上升趨勢。分析可能原因是男性社會勞動生活的參與度更高,受傷概率也更高,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勞動保護條件提升,包括燒傷在內的意外傷害比例逐漸下降;反之,女性社會參與度逐步提高,工作及生活意外損傷概率增加,導致入院患者中女性占比逐漸升高。程文鳳[5]等人對國內燒傷流行病的文獻薈萃也顯示,大部分研究(21/29)報道的男女性別構成比為2.00至3.00∶1之間,男性病例數明顯多于女性,這與我院燒傷科報道情況是完全一致的。

本研究中,住院患者年齡構成分析提示:未成年組及中青年組占比明顯下降,反之老年組占比則快速上升。這一趨勢是社會經濟發展,勞動保護加強的必然結果,與國內外燒傷中心報道也是一致的[6]。同時,住院患者病種構成比顯示燒傷、燙傷、凍傷等急性創面占比明顯下降,壓瘡、糖尿病足、動靜脈潰瘍、癌性創面等慢性創面占比迅速升高。二者結合分析,考慮本地人口結構變化是主要原因。進入本世紀以來,東北三省特別是黑龍江省人口加速外流,加之本地人口出生率持續走低。本市常住人口由2010年2 798 723人下降至2020年為2 290 208人,下降18.17%,年平均增長率為-1.99%,59歲以下未成年及中青年占比74.75%,下降28.42%[7]。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也是導致急性創面占比快速下降的重要原因。上世紀本地農村“鍋連炕”造成嬰幼兒嚴重燙傷的現象幾近消失,木材防腐加工中“煮木水”造成熱及化學損傷共存的大面積燒傷患者也基本絕跡[8-9]。此外,截止2020年11月,本地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已經達到25.25%,遠高于18.7%的全國平均水平,提前進入超深度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人口占比>20%)[10]。隨著預期壽命的增加,老齡化加劇,以老年人群為主的慢性創面占比預計也將進一步升高。

進一步分析病種構成比發現,近年來各類瘢痕整復患者亦快速下降。據筆者工作中體會:在每年寒暑假,青少年患者提前預約住院行瘢痕整復的現象越來越少。這與分布于大中城市的燒傷中心報道并不一致[11]??紤]主要原因在于網絡普及帶來的信息透明、交通改善帶來的轉診便捷、大城市大機構對??迫瞬诺暮缥?加之中小城市醫療機構對光電治療、瘢痕康復等方面的設施設備投入不足。綜合各方面因素,此類能夠擇期治療的患者選擇用腳投票,趨向于前往各大中心城市就醫。此外其他類型住院患者占比也有所升高,主要以頭面部外傷后急診美容縫合為主。分析其原因可能與大眾對面部創傷修復的重視程度的提高有關,美容縫合及瘢痕預防的理念在公眾中得到普及,面部外傷美容縫合治療需求也在逐漸上升。

近20年來,牡丹江駐地城市人民生產生活方式、人口結構均發生了較大變化,未成年及中青年人群占比下降,意外損傷因素減少,這與全國統計數據是保持一致的。盡管我院長期作為本市最大規模的燒傷整形中心,入院人數仍不可避免的出現下滑,急性創面、瘢痕整復等亞專業領域明顯萎縮。反之,老年患者為主的慢性創面及創傷后急診美容修復等專業領域的救治需求正快速上升,在未來也將大有可為。

綜上所述,結合住院患者流行病學分析顯示,東北經濟欠發達地區中小城市的燒傷整形中心發展正面臨發病人數減少、病種快速變遷的重大挑戰。這些趨勢也提示我們要積極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1)適應深度老齡化社會,抓住創面診療的專業優勢,積極布局慢性創面診療,向創面修復??妻D型,注重與內分泌、介入科、血管外科等相關專業構建多學科協作(MDT)體系;(2)在創傷后急診美容修復、瘢痕整復等治療需求逐漸上升的細分領域,加強設施、設備投入及專業能力提升,建立規范化的診療體系,盡最大可能為駐地百姓提供一致性的醫療服務,吸引擇期手術患者就近就醫。

猜你喜歡
燒傷科病種瘢痕
圖片及微視頻在燒傷外科學臨床教學中的應用
手指瘢痕攣縮治療的再認識
手術聯合CO2點陣激光、硅膠瘢痕貼治療增生性瘢痕的療效觀察
當子宮瘢痕遇上妊娠
優質護理在燒傷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及有效性分析
PDCA循環法在燒傷科護理實習生臨床帶教中應用效果
“新病種”等十五則
當子宮瘢痕遇上妊娠
按病種付費漸成主流?
宿遷城鎮居民醫保按病種分值結算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