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毒品犯罪心理學視角下毒品成癮與治療之探析

2023-12-15 04:22冷琪雯
云南警官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吸毒者毒癮海洛因

冷琪雯

(云南警官學院,云南·昆明 650223)

一、研究緣起

毒品除了給公眾健康帶來威脅外,也嵌入了資源稟賦薄弱的群體抵御生活困境及為消遣、娛樂的富裕群體的困惑、迷茫與不確定。當前,全球毒品生產供應、販運方式和消費需求發生新變化。簡言之,毒品治理過程中所帶來的挑戰在于毒品種類層出不窮,第二代毒品、第三代新精神活性物質有的已經擺脫了“母體”限制,變得多元的同時也蔓延到更多的合法化學品領域,難以尋求管制的“基點”?,F代化的沖突讓人們迫切希望能有更多更強大的確定性力量,追求“幸??鞓返鼗钪?,降低某些痛苦、焦慮或減輕羞怯感;亦或以“藥物”作為追求實現社會環境中得不到的刺激和掌控,舒緩壓力。這極大挑戰著社會認知與價值!

我國治理毒品的動能和態勢是強勁有力的。毒品濫用問題研究涵蓋醫學、社會學、心理學、犯罪學、法學等多學科,集中于歷史、分類、精神成癮物質、管控制度等方面。其中,新精神活性物質擴張問題、信息化革命在新精神活性物質管控方面產生的影響及全球毒品問題防控與應對是重中之重。深入探究毒品在不同國家及地區的監管政策、經濟層面對毒品市場的配額影響,以及管控與評估方式,又以信息化革命的影響頗為突出,較為被關注。

關于毒品犯罪心理學的心理方案賦能毒品監管政策研究處于初期階段:(1)目前心理學對相關問題的參與仍較多停留在毒品成癮的心理康復階段,尚未形成涵蓋毒品治理全過程的常態化方案,體系化的心理免疫機制落后于防控此類事件的實戰需求,特別是邊境地區的心理賦能毒品治理機制較為薄弱。(2)就其工作形式而言,仍較多停留在對相關群體或個體進行個體化心理援助的傳統模式,而對如何提高公眾對毒品的認知,對政府政策的有效遵從、提升治理水平,及政府官員提升治理能力有效化解公眾情緒恐慌的政策性和過程性策略貢獻較少,適用于邊疆民族地區涉毒治理的心理工作形式更鮮見。(3)心理問題方案主要以定性研究為主,定量分析、比較研究較少,更缺少邊境民族地區的數據支撐及實證研究,影響高質量治理邊疆的效能。

2016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強調,要將心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面對新挑戰,通過毒品犯罪心理學挖掘心理價值感,賦能社會治理政策,這既是一個目標又是一個過程。個人層面的賦能包括個體對自我的認知、對社會環境的分析理解、對所處環境的改變,通過付出行動對環境施加控制,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群體層面心理賦能有助于培養社會毒品預防思想和意識,增強對生活的控制感,減少越軌及犯罪行為。運用毒品犯罪心理學知識對毒癮形成機制與運行機制進行分析,有助于全面參與NPS治理,從心理動機角度賦能毒品防控政策,學術意義與現實意義蘊含其中。

二、邊疆民族地區“毒癮”的人口學調查

截至2021年底,我國吸毒人員有148.6萬名,同比下降17.5%;戒斷三年未發現復吸人員340.3萬名,同比上升13.4%;新發現吸毒人員12.1萬名,同比下降21.7%。吸毒人數和新發現吸毒人數連續5年下降,毒品濫用治理成效持續顯現。(1)《2021年中國毒情形勢報告》.2022年1-8月,我國共查獲吸毒人員13.5萬人,其中新發現吸毒人員5萬余人。(2)《今年前8個月中國查獲吸毒人員13.5萬人次,新發現吸毒人員5萬余人》,北青網,2022-09-14,https://t.ynet.cn/baijia/33349107.html。深入研究發現,“毒癮”患者身體狀況下降的同時,心理也出現重大問題。據某強制隔離戒毒所的數據統計,戒毒人員中心理上存在各種憂慮的占80%左右,對生活喪失信心者占60%左右,還有20%左右有強烈的自殺心理。這些戒毒人員具有與常人不一樣的心理狀況,不論是人際關系還是其他方面都與正常人有異。(3)《強制隔離戒毒所戒毒人員個別心理治療研究》,https://www.zhaoqt.net/ganenqinqing/46216.html?!岸景a”為何?如何表現?是理論和實踐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本文以實證研究的方法,對某強制隔離戒毒所戒毒人員開展研究,以期理論結合實際,完善毒品犯罪心理學視角中“毒癮”內涵與外延的界定。

至2022年7月,某戒毒所收治的戒毒人員全部為男性,經人口學統計,現將其有關情況予以說明。就戒毒人員初吸年齡而言,18歲以下的42人,占13.68%;18歲—35歲的198人,占64.50%;35歲—60歲的67人,占21.82%;60歲以上的0人。戒毒人員年齡以18歲至35歲的青壯年為主。具體如下圖:

就吸毒年限而言,1年以下的20人,占6.51%;1-5年的89人,占28.99%;5-10年的105人,占34.20%;10-15年的45人,占14.66%;15-20年的22人,占7.17%;20年以上的25人,占8.14%。吸毒年限最長的集中在5至10年,其次為1至5年,由此表明吸毒年限為10年以內的人數最多,占比63.19%;吸毒年限1年以下和20年以上的人數相接近。具體如下:

就吸毒人員民族成分而言,主要涉及瑤族、布朗族、漢族、傣族、佤族、哈尼族、拉祜族、苗族、彝族9個民族,涉及云南特有民族的有哈尼族、傣族、拉祜族、佤族、布朗族5個民族,具有明顯的地域特點。吸毒人員中以漢族最多,占比29.64%;其次為傣族,占比25.08%;第三為哈尼族,占比7.26%;最少為苗族,占比0.65%;布朗族和瑤族人數占比接近,為2%左右。具體如下圖:

就吸食毒品種類而言,有海洛因、麻黃素、麻古、冰毒、鴉片及混合吸食,其中為海洛因麻古、麻黃素海洛因冰毒、麻黃素海洛因、麻黃素海洛因冰毒K粉、鴉片麻古、鴉片海洛因;統計發現主要以新型毒品為主,占比達到81.11%,而其中又以麻黃素和麻古為主,占比為39.41%、39.09%;多種混合濫用的所占比與吸食傳統毒品的人數接近。具體情況如下圖:

就吸毒人員職業而言,主要是務農人員,人數為210人,占49.19%;其次是無業人員,共66人,占21.50%;第三是務工人員23人,占7.49%;最后是從事個體經營人員8人,占2.61%。務農人員比例接近一半,成為調查的主體。具體如下圖:

就戒毒人員婚姻狀況而言,已婚的占32.90%。在沒有婚姻的情況中,未婚者居于首位,占43.97%;離異占22.15%;喪偶的僅3人,占0.98%。在此數據中,戒毒人員中沒有婚姻支持的為大多數。具體情況如下:

就戒毒人員年齡而言,18歲以下的0人,最多的集中在35-60歲,占55.37%;其次為18-35歲,占42.35%;60歲以上的占2.28%。特別要指出的是此統計的折線趨勢與婚姻狀況的折線趨勢相似。

就強制戒毒次數而言,比例最多的是1次,占49.19%;2次的占31.27%;最少的為6次,占0.98%,其拆線趨勢隨年限而下降,其中2至3次的下降趨勢最明顯,3、4、5、6次中下降的趨勢平穩。

就戒毒人員文化程度而言,主要集中于初中、小學、文盲三個層次,分別占34.53%、31.27%、26.71%;半文盲和大專文化程度占比接近,分別是0.33%、0.65%;中專文化程度的占比多于高中,分別是3.91%和2.61%。

就此人口學統計分析而言,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如果將每一項的統計最高值與高低值來比較分析,會得到高風險人群與低風險人群。最高值區域為:漢族,年齡在35-60歲,文化程度為初中,務農,未婚,強戒次數為1年,初吸年齡為18-35歲,吸毒年限為5-10年,吸食新型毒品為主,集中于麻古和麻黃素。最低值區域為:苗族,年齡在60歲以上,文化程度為半文盲,喪偶,強戒次數為6次,初吸年齡為18歲以下,吸毒年限為1年以下,吸食傳統毒品為主,新型四種濫用極少,集中于麻黃素、海洛因、冰毒K粉、鴉片麻古、鴉片海洛因。

訪談調查發現,這些戒毒人員人格上有一些變化:一是情感方面,表現為冷漠,不關心人,易激怒,自卑心理嚴重,對他人信任程度低,對未來悲觀,對社會和他人懷有敵意,缺乏家庭和社會責任感,面對環境易焦慮、緊張和抑郁。二是認知方面,戒毒者雖然討厭毒品,但由于多次戒毒失敗,對戒毒失去信心,無法建立正確戒毒動機,始終把吸毒“罪惡感”作為標簽,失去自我感,無法回到正常生活軌跡,難以接受正性認識的影響,自我評價低。三是行為習慣方面,生活懶惰,追求高物質享受,自律性差,敷衍了事,缺乏意志力,從眾心強,喜歡獨處,等等。

三、犯罪心理學視閾中對“毒癮”的再認識——邏輯起點

“癮”于不同的視角,會有不同的認知,對“癮”的界定是研究的起點。ICD-10中依賴診斷標準里,成癮(依賴)(4)從精神病學的角度看,依賴與成癮常常為同義詞,往往指對某些化學物質,如酒精、阿片類物質沖動性使用以及強烈的渴求。的核心要素為:(1)失控:持久強烈使用精神活性物質的欲望,盡管明白有害,但仍然繼續使用。(2)渴求:強烈的欲望或強迫性覓藥與用藥行為。(3)耐受性與戒斷狀態:耐受性指明顯增加物質的使用量才能達到中毒量或預期效果,或相同的物質使用量則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戒斷狀態為當物質使用減少或終止時出現的特殊癥狀群。

密歇根大學心理學家提出的“激勵-敏感化理論”認為,當一個人想做一件事、想要一個東西的程度明顯大于對這件事/這個物品本身的喜愛程度,那么這個人上癮了,其中包括生理因素與心理因素。具體到“毒癮”,當一個人接觸到毒品時,其清楚知道最終可能獲得消極結果的風險遠遠高于積極結果,但行為最終又不受控制,出現心理依賴時,“毒癮”就產生了。

“毒癮”其實就是心理依賴,它是由吸毒者強烈的欣快感和心理體驗導致的。實際生活中,晉升、中獎、喜慶、賭博、煙、酒、毒品等都會激活獎賞系統。當毒品作用于多巴胺獎賞系統,就會產生誘人的欣快感和精神滿足感,使人喪失對危險的感知力,對意外感癡迷和上癮?!岸景a”折射出人對關系和連結(connection)的基本需要:當人們缺乏健康的社會關系和人與人之間的親密聯結時,只能寄托于與物的聯結來緩解無法被滿足的不適和孤立。從廣義的角度來說,成癮物可能是毒品,可能是色情影像雜志,也可能是賭博。(5)Johann Hari:Everything you think you know about addiction is wrong。https://www.ted.com/talks/johann_hari_everything_you_think_you_know_about_addiction_is_wrong/c。毒品成癮影響人的生理健康,對人的生理結構的破壞非常迅速,比如暴瘦、牙齒脫落、皮膚腐爛等。

本文討論的毒品成癮是狹義的,指個體長期沉醉于反復使用精神活性物質,如成癮藥物、酒精等。表現為強迫性使用精神活性物質,并為獲得該類物質常常不擇手段。通常情況下,使用精神活性物質會出現耐受性,停止使用后會出現戒斷綜合征。筆者從以下層面進一步分析“毒癮”形成的復雜機理。

(一)病人層面

當患者注射病毒或任何其他毒品時,人的大腦會釋放多巴胺。作為病人,多巴胺(6)心理依賴與中腦邊沿的多巴胺系統有關,多巴胺系統主要是由多巴胺神經元構成的,多巴胺與人的精神興奮有關。的分泌來自對意外的反應,它不是快樂的制造者;換言之,多巴胺不帶來快樂,只帶來興奮。欲望始于大腦中一個在進化上早就存在的區域,位于頭骨深處,被稱為腹側被蓋區。這一區域富含多巴胺。像大多數腦細胞一樣,生長在那里的細胞長著長長的尾巴,穿過大腦到達伏隔核,這些長尾巴的細胞被激活時,會將多巴胺釋放到伏隔核中,讓人產生做某事的動力。這個回路叫作中腦邊緣通路,通常更直白地稱之為“多巴胺欲望回路”。(7)[美]丹尼爾·利伯曼 /[美]邁克爾·E.朗.貪婪的多巴胺[M].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21.“多巴胺欲望回路”是有可能被劫持的,最容易劫持這個欲望回路的叫作成癮性藥物,這些成癮性藥物會產生一種化學爆炸。因為在人的頭腦中,本來都是一些柔和的、自體分泌的激素,但是一旦有藥物進來以后,這個回路直接就被綁架、被控制了,人就完全失控了。(8)同上?;瘜W爆炸所導致的這種成癮性,壓制了人的其他所有的需求。成癮之后,世界上的一切東西只要有毒品就夠了。(9)同上。

為什么有些人需要藥物刺激才能產生這些化學物質?原因就是他們曾在小時候被“虐待”,導致“多巴胺欲望回路”的發展受到影響,只要小時候缺乏愛、缺乏親情連結,就會導致大腦的回路發育不良,感覺到喪失、危險。使用新型毒品后,毒品刺激大腦使多巴胺神經元興奮,導致多巴胺大量分泌釋放,進而刺激獎賞系統,引起人的強烈快感和興奮感。這種“獎賞效應”所帶來的心理體驗可以“醫治”生活中的“失聯”“孤獨”“危險”?!八麄兩鐣⑴c度很低,或者說目前生活的狀況很糟糕?!?10)《吸毒與犯罪的關系》,https://www.lvchengsidai.com/9685.html?!拔覀兺高^這種扭曲,讓自己能夠短暫地變成另一個人?!?11)《大腦的「行為性」成癮與毒品、藥物類成癮有什么區別?心理上有什么區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854972?!拔咀屗麄冇X得自己像正常人,不再那么痛苦,讓他們感受到愛?!?12)《TED演講:如何理解成癮問題》,https://new.qq.com/rain/a/20210405a04ks000。毒品成癮的前后,就因為大腦中一開始會缺乏多巴胺,濫用后對于多巴胺的分泌產生依賴。

(二)受害者層面

作為受害者,毒品破壞了吸毒者大腦正常運作所需的微妙平衡。無論何種情況,毒品都會刺激吸毒者大腦中多巴胺的釋放。于是,吸毒者的大腦變得混亂不堪,開始將吸毒與一切事物聯系起來。用不了多久,大腦就開始相信毒品可以解決生活中的所有問題……(13)[美]丹尼爾·利伯曼 /[美]邁克爾·E.朗.貪婪的多巴胺[M].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21.另一方面,毒品濫用導致吸毒者心理上的“潰堤效應”,喚醒-產生沖動-實施行動三個層面不斷“輪回”,導致其正常生活習慣被改變,行為能力的退化和減低(動作遲緩、喪失勞動能力),社會交往與社會生存的縮小或減弱(無法與人交流、不能參加工作),人格的改變(易說謊、性格偏執、強烈的敵對心、逆反行為),自我控制能力、調節能力、心理平衡能力的異常改變。對于復吸者而言,人、地點、物品成為最有可能喚醒過往的三件事,亦是治療毒品成癮的難點。

(三)違法者層面

作為違法者,吸食毒品逐漸成為其生活的重心和中心。對毒品近乎瘋狂的渴求感,心理依賴的喚醒和產生沖動,是一連串發生在潛意識層面的條件反射。關于犯罪行為和毒品使用之間的關系,會有不同的理解:

一是毒品使用以一種持續的方式改變著吸毒者的人格,從而使其進入一種“犯罪的類型”。例如,1924年經過辯論通過了禁止在美國銷售海洛因的法令,這是因為有醫生證明海洛因會讓使用者“喪失道德責任心”;還有醫生證明,有些吸毒者的頭腦結構“受到海洛因使用的永久傷害,這些人將最終走向犯罪?!?14)瑞 (Ray)著,夏建中譯.毒品、社會與人的行為[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二是當個人處于毒品的作用下時,有可能引起犯罪行為。具有刺激作用的物質,如安非他明和可卡因能夠使人產生妄想和“神經過敏”,這有可能在某種情況下產生暴力行為?;糜X劑PCP讓人迷糊,失去疼痛感,這種情況下一個人很難控制自己的行為,導致了PCP使用者具有危險性。

三是實施犯罪的目的是為了獲得金錢,然后再去購買違禁毒品。曾有對40萬名囚犯進行的調查發現,幾乎三分之一的盜竊和搶劫案、幾乎四分之一的欺詐案是為了獲得金錢去購買毒品。

四是毒品使用引起犯罪,違禁毒品使用本身就是一種違法行為。據統計,“毒品已經成為違法犯罪發生的重要誘因,在很多搶劫案、盜竊案乃至弒親案中,毒品都充當著罪魁禍首的角色?!?15)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9/06/id/363708.shtml。具體原因是毒品的暴利誘使人們為經濟利益而犯罪,毒品的巨大“毒性”(16)這里特指因毒品使用而產生的妄想與攻擊性增加。往往使沾染者喪失理性,產生犯罪,更有購買毒品的高額費用迫使吸毒者步入歧途,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四、“毒癮”治療——邏輯歸屬

第二、三代毒品的成癮性更偏重于心理方面,生理成癮相對較小并不代表沒有,停止吸食毒品后會有痛苦的生理戒斷反應。此外,吸食新型毒品引起的興奮愉快感會在大腦中留下深刻記憶,不斷吸食毒品的過程就是不停地強化這種記憶,強大的心癮就此形成。調查中,一位濫用者描述道:“第一次吸食海洛因的時候,感覺像投入一個溫暖的懷抱,就像被母親擁抱的嬰兒”。在吸毒者看來,毒品就是可以讓人感到溫暖,抵消壓力、恐懼與沮喪的一種“藥物”。毒品特別是新精神活性物質心理依賴,可導致吸食者思維方式、思維習慣的異常改變,直接引發一系列行為習慣發生改變,長時間吸毒導致心癮根深蒂固,因此戒除心癮是一個需要長時間的康復過程。

“毒癮”的戒斷不僅僅看作是一個個人的治療,更要把它當作一個社會治療--社會關系的恢復。在全封閉治療環境中進行專業、全面的康復治療,規范的戒毒醫院會根據患者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差異制定治療方案,挖掘患者自身潛能,促進其變被動的生理治療為主動接受多重治療。

(一)個體治療

個體咨詢采用心理醫生和吸毒成癮者進行一對一的溝通模式。在安靜、安全、相對獨立的環境下,心理醫生針對患者的個人心理問題進行咨詢。治療早期一般是以建立治療關系、激發戒毒動機為主,治療后期主要是以應對外在壓力、預防復吸技能訓練、建立家庭社會支持,重建信任、人格完善、職業咨詢、精神支柱、回歸社會等內容為主。在個體治療或咨詢形式中,根據吸毒者實際情況可采用靈活的治療方式,如動機強化治療、認知治療、行為治療、心理動力治療等。

(二)家庭治療

毒品成癮容易引發一系列家庭問題,如家庭關系混亂甚至解體,家庭成員之間交流溝通困難,夫妻關系緊張,家庭成員不知道如何面對吸毒者等。對毒品成癮的家庭治療正是在這種認識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家庭治療可改善成癮患者家庭關系,有助于患者操守的維持。家庭治療一般在在患者戒毒期間一并進行,涉及患者的配偶、父母等核心成員。目的是治療者指導家庭成員如何面對患者,包括鼓勵、支持患者,向家人傳達患者對毒品的態度,引導督促患者接受治療,給予患者適應社會和參與工作的力量,形成家庭和社會支持系統,減輕患者對毒品的依賴。

(三)回歸社會治療

毒品成癮者多數沒有正當職業,雖然患者戒毒康復后想恢復正常生活,但由于社會歧視、受教育程度等問題,或缺乏工作經驗和謀生技能,難以找到一份謀生的工作。在這種情況下,生活沒保障,精神會空虛。家庭和社會應該給予充分的包容,幫助其習得一項謀生技能、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鞏固康復治療成果,最大限度地融入家庭和社會,降低其復吸的可能性。心癮治療不會像軀體治療那樣只需要一段時間的療養期,而是需要一個長時間的康復過程。真正有效的戒毒方法必須是系統化的、綜合化的,至少包括上述幾個心理康復治療環節。

猜你喜歡
吸毒者毒癮海洛因
戒毒癮丸對大鼠嗎啡戒斷癥狀的影響
拒絕“毒”侵要打持久戰
小說治愈毒癮
越南
海洛因依賴患者慢性嚴重疼痛對睡眠質量的影響
短期戒斷的海洛因成癮者大腦白質完整性的DTI研究
毒品怎樣來到吸毒者手中
呼和浩特地區部分土制海洛因的分析
海洛因的前世今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