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校加強勞動教育的價值意蘊、基本原則與實踐進路

2023-12-16 17:06馬云天
重慶開放大學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協同勞動育人

馬云天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黨政辦公室,廣西 桂林 541004)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做了全面部署。2020年7 月,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對新時代勞動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問題做出了專門安排。這為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全方位實踐提供了根本遵循,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指明了前進方向。

一、新時代高校加強勞動教育的價值意蘊

(一)推動“五育”并舉的重要一環

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實踐?!拔逵辈⑴e的育人體系是培養時代新人的有機整體,具體的育人實踐中要整體推進,不能片面地追求“五育”的部分育人價值,而忽視“五育”育人體系的整體性?!拔逵辈⑴e是在發展中協同,在協同中推進,既發揮“五育”各育的重要作用,又以“五育”各育為基礎整體推進。這在“五育”的育人內容上體現了相互融合與共同促進,在“五育”的育人方式上體現了統籌推進與合力的形成,在“五育”的育人效果上體現了過程性評價與相互的激勵。勞動教育是“五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大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是實現德智體美“四育”的基礎環節,是以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為指導,以強化實踐為基礎,通過發揮勞動育人突出作用,來達到樹人目標的根本選擇。例如,工科高校大學生以實踐見長,如何有效激發這一特征,開展勞動教育是關鍵。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以試驗、實訓、實習等方式彰顯學校特色,達到實踐和創新的目的,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這些反作用于德智體美“四育”的育人功能,能夠促進勞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在育人價值上的相互協同和有效聯動,在知行合一的勞動實踐中實現立德、增智、健體、育美、創新,實現德智體美勞協同育人效應的最大化。

(二)深化人才培養的內在需要

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是貫徹《意見》和《綱要》精神的具體實踐。高校加強勞動教育是培養學生勞動素養、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本質要求[1],是對高校大學生加強勞動觀念、勞動習慣、勞動技能和勞動精神教育的實踐。將勞動教育納入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的頂層設計中,全方位融入勞動元素,真正做到以勞育人,持續強化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形成科學、規范的勞動教育體系。以工科大學生為代表的技術型、應用型、科研型人才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寶貴人才資源。對于從事技術研發的大學生,需要培養他們具備創新精神,敢于對現有技術進行質疑,敢于打破陳規,而勞動教育有利于引導大學生掌握勞動技能,運用勞動技能和創新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對于從事技術應用的大學生,需要培養他們具備實用本領,而勞動教育有利于引導大學生培養勞動習慣、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以自身的勞動實踐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對于從事科學研究的大學生,需要培養他們具備為科學而奉獻的精神,以及探索真理和發現事物本質的決心,而加強勞動教育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刻苦、專注的工作態度,讓他們以科學嚴謹的勞動精神、鍥而不舍的勞動觀念激勵自己投身科學研究事業。因此,高校推進勞動教育落地落實,有利于促進高校人才的培養。

(三)促進科技創新的必然選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保?]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以科技創新攻克卡脖子技術,是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生動實踐??萍及l展在創新,創新之根在實踐,科技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創新。高校推崇科技創新是特色,開展實踐育人工作是本能,勞動教育能夠促進科技創新。在創新型國家建設中,需要培養一大批以實踐推動科技創新的新型人才。實踐是勞動教育的基礎,科技創新是實踐的外在表現形式,勞動教育是促進科技創新的必然選擇。新時代高校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進行科技創新,對勞動教育即實踐育人有著極高的要求,所以高校需要重視大學生的勞動教育。新時代高校以實驗、實訓和實踐等方式對大學生開展勞動教育,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動手能力,這為以勞動教育促進科技創新奠定了基礎。對大學生進行勞動觀念、勞動精神和勞動品質的教育,可以讓他們創新理念,可以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也可以讓他們整合、提煉原有理論進行創新,這樣有助于從理論上促進科技創新的實現。引導大學生注重勞動能力培養和養成勞動習慣,能夠讓他們在具體的勞動實踐中增強勞動創造力,以勞動實踐論證技術,從而不斷完善和創新技術。新時代大學生應該在手腦并用的過程中提升勞動實踐能力,增強科技創新本領。

二、新時代高校加強勞動教育的基本原則

(一)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結合

理論性是高校開展勞動教育遵循的基本特性。勞動教育的理論是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不斷提煉出來的,是對勞動實踐的高度概括和凝練。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堅持的理論不是教條與本本,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高校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理論的前提下,在既遵循客觀實際又遵循大學生發展規律的情況下進行的實踐活動。實踐性是大學生開展勞動教育遵循的根本特性,是勞動教育的本原。實踐是大學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徑,也是開展勞動教育的基礎。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強調實踐,強調直接體驗而非間接經驗,大學生在勞動實踐中能夠有效提升實踐思維和實踐動手能力。培養新時代大學生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原則,能夠為他們提升自身的社會競爭力奠定基礎。

理論指導實踐,為實踐指明方向;實踐印證理論,為理論創新創造條件。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只有將理論知識教育和勞動實踐教育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因為理論知識是大學生認識勞動教育、內化勞動素養、外化勞動實踐的前提和基礎,有助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勞動實踐能夠讓大學生在自身實踐中真切感受和體驗勞動,印證勞動理論知識的指導性,從而進一步升華勞動教育理論知識,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在循環往復中進階,強化對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勞動價值觀的認同,不斷增強大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協同性和針對性相結合

協同性說明了勞動教育不是孤軍奮戰、單打獨斗,不是片面地開展育人活動,而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這是培養大學生團隊協作精神的有效方法,勞育與“五育”中的其他各育是密切配合、相互促進的,這是推進“五育并舉”最基本的原則。大學生勞動教育成效的取得,需要課內外協同、校內外協同、線上下協同,構筑起與勞動教育同向同行的育人局面。針對性是指開展勞動教育不搞“一把標尺”量所有,對于全體學生不搞“一刀切”。面對性格稟賦不同、成長環境各異、學習動機參差的學生,勞動教育需要考慮每個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的需求,遵循育人規律,堅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靈活多樣地、有針對性地開展育人活動,同時還要考慮學校的辦學特色、總體規劃、頂層設計等。勞動教育教學方案根據學生發展的實際需要進行制定,需達到“量身定制”的效果。這能夠及時喚醒學生自主發展的內在潛質,讓學生都獲得創造性發展。

高校勞動教育的開展既要與學校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協同一致,又要結合不同學科、專業,以及學生的特點進行針對性教育。這就要求高校勞動教育從整體上把握協同,從個體上把握個性,將育人工作做到整體全面、個體不同的程度,既保持了勞動教育與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及時代新人培養的目標的一致性,解決了勞動教育實踐過程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又堅持了勞動教育在內容、形式上的多樣性,解決了不同學生在勞動教育過程中遇到的特殊問題,從而在協同性和多樣性相結合中夯實勞動教育效果。

(三)繼承性與創新性相結合

繼承性指出了新時代的勞動教育不是憑空想象,不是有意捏造,而是有歷史延續的。關于教育和生產勞動結合的思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有耕讀文化、耕讀傳家等內容,《資本論》認為開展適當的勞動教育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3],恩格斯也多次提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等問題,這些都充分證明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是有歷史來源的。當然,新時代的勞動教育從實踐的角度探究,同樣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可以繼承,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不同歷史時期關于勞動教育都有著重要論述,而且都進行過教育實踐。所以,這些勞動教育的理論和實踐都是可以繼承的,將成為我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歷史依據。

創新性是勞動教育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是勞動教育最重要的競爭力,更是新時代大學生學好專業知識的必備條件。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科學勞動”[4]就是對勞動教育的創新??茖W勞動是高校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勞動教育創新性的彰顯。勞動教育的創新表現在內容上,大數據、人工智能、元宇宙催生了勞動新形態,也填充了勞動教育的內容。創新還表現在形式上,利用互聯網打造線上虛擬勞動教育實踐平臺,以線上配合線下相互結合的形式,創新勞動教育形式。在實踐教學上,不再把勞動教育固化在學校這個范疇,將教育延展到社會、家庭等,在家庭、學校、社會協同中實現勞動育人。因此,新時代的勞動教育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的。高校旨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勞動教育,為了更好地讓勞動價值觀深入人心,需要兼具繼承性和創新性。

三、新時代高校加強勞動教育的實踐進路

(一)課內課外協同,構建一體化勞動教育教學體系

構建課內課外一體化勞動教育教學體系,在課內可開發勞動教育校本課程,即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或通識課,依托凸顯勞育的思政課,融入勞動元素的專業課,打造全方位的勞動教育課程實施體系。在課外可通過第二課堂成績單開展勞動教育,依托和挖掘校史校訓中的勞動資源,以耕讀文化勞動教育基地為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教育主題文化活動??傊?,通過課內課外協同,促進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5]。開發勞動教育校本課程,打造專業的勞動教育課程,是高校開展好勞動教育的基礎。學校要堅持因地制宜,根據自身辦學特色、學科專長、學生特點編寫符合學生需求、便于學生接受的勞動教育校本課程,形成獨具特色的勞動教育優質資源,如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根據不同專業特點開設的吉祥剪紙課,凸顯勞動教育的針對性,促進了勞動教育的“量身定制”。

《意見》要求:“高校明確勞動教育主要依托課程,其中本科階段不少于32 學時?!保?]依托思政課開展勞動教育,充分發揮思政課育人主渠道主陣地的作用,以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為指導,將勞動價值觀、勞動實踐觀、勞動發展觀等融入思政課的教學當中。例如,在《道德與法治》的第二章第三節——《在實現中國夢的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融入勞動實踐觀教育內容,堅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行帶人,探索“勞育+思政”的育人模式,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創造條件。

依托專業課開展勞動教育,專業課程是提升大學生專業素養的基礎課程,是大學生走入社會、立足社會的“壓艙石”。在課程思政指導下,在專業課程中融入勞動元素,用勞動精神感召青年大學生,發揮勞動教育場景對專業教學的輔助作用,充分發揮專業課程的專業特色和所蘊含的勞動教育的價值和作用,促進專業課教學同時實現專業知識的傳授、勞動價值的塑造和專業能力(技能)的培養,提高專業課教學的實效性。

課外具有實施勞動教育的廣闊空間,將其納入第二課堂成績單,通過第二課堂開展豐富多樣的勞動教育和實踐活動,如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要求學生在第二課堂成績單中須修滿勞動教育與實踐課2學分,其中包含必修課程1 學分,該課程有32 個學時。高校需要依托和挖掘校史校訓中的勞動資源,如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在建校初期,學校與工廠建制并存,師生是邊學習邊生產勞動,真正踐行了教育和生產勞動結合,展現了學校師生“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精神,學校每年開學新生第一課都用“桂電人”的創業故事鼓勵學生。新時代高校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通過實施“耕讀文化+勞動教育”工程,學??砂研@風景綠化區劃分大學生勞動實踐責任區,實行專業勞動實踐責任區包干制,在大學生中開展沉浸式勞動教育,還可以通過建立耕讀文化勞動教育基地等,賦予勞動教育優秀傳統文化的屬性,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勞動觀。

(二)校內校外協同,打造鏈條式勞動教育實踐體系

打造校內校外協同的鏈條式勞動教育實踐體系,這是促進勞動教育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吨袊逃F代化2035》指出:“強化實踐動手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保?]在校內構建以“實驗-實訓-實習+雙創”為基礎的多層次、立體化的勞動教育實踐教學體系,使學生得到不間斷系統實踐訓練;在校外通過以產教融合等方式開展的實習、實踐,結合“三支一扶”、青年紅色筑夢之旅、“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實現平臺共建、人才共育、資源共享,開展多元化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

實驗—實訓—實習是高校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工科高校、工科專業中備受重視,是增強大學生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素養不可或缺的實踐環節。從學習形式上看,這本身就是勞動的一種形式,是工科高校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渠道。工科高校結合人才培養的要求、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大學生站穩職場的條件,合理設置實驗—實訓—實習的實踐教學,如機械設計基礎課的試驗課程是培養大學生具備能夠運用試驗方法進行研究、設計、發現(分析)問題的試驗能力,并提升大學生的動手能力;電子工程訓練課的實訓課程通過裝配調試收音機、檢修液晶電視等,加強對電子元器件類別、型號、性能的了解和對焊接工藝、檢修技能的掌握;機械工程訓練課的實習課程通過沖壓、注塑、精密鑄造、熱處理、3D打印等,使大學生對工業產品整機制造過程有一個較完整的體驗和認識。還有生產實習,這是為了讓大學生提前適應社會需求、了解職場所求進行的實習,包括自主實習、頂崗實習等形式。實驗—實訓—實習作為理論課的延伸,相應的能力只有通過自身勞動實踐才能獲得。這種能力為大學生步入社會奠定了扎實的專業基礎。創業之魂在創新,創新之根在實踐。立足學校學科專業特色,在創新創業實踐中融入勞動教育內容。通過組織“創業訓練營”“創業俱樂部”等活動使學生參與到創新創業實踐體驗中,擴大“互聯網+”“挑戰杯”“創青春”等創新創業大賽的參與覆蓋面,引導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體悟奮斗精神、樹立正確擇業觀。

構建政府、企業、學校、行業協同的產學研用“四位一體”的產教融合模式,是推動校外勞動教育開展的重要舉措。產教融合能夠有效促進人才鏈、產業鏈和教育鏈的有機銜接,能夠很好地解決人才鏈和產業鏈之間的結構性矛盾。政府能夠很好地統籌各方資源,為其他各方協調聯動、相互配合提供服務,為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創造條件。企業是產教融合的主體力量,通過與高校交流合作可以為培養更多適合社會需求的人才提供幫助;高校是培養創新人才的主陣地,要堅持OBE 理念,加強與企業的密切交往,對接產業發展需求,做好協同育人的校企篇章。例如,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以“花江慧谷”以及學?,F代產業學院為依托,通過邀請企業到校內建立研發中心和飛地研究院,引導產業資源轉化為育人資源,創新校企合作模式和人才共享機制等。行業是產業的載體,在產教融合中行業不直接參與企業和學校的人才資源供需分配,但可以直接為企業或高校提供決策咨詢和指導,當然也可以從勞動教育的維度為高校提供建議?!叭б环觥薄叭锣l”等社會實踐活動就是大學生參與社會服務和勞動實踐的重要實踐形態,對引導大學生增強服務意識、樹立正確勞動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

(三)線下線上協同,探索立體化勞動教育時空體系

探索線下線上協同的立體化勞動教育時空體系,能夠有效解決勞動教育時間、空間上的限制問題,為勞動教育適時開展提供便捷。線下開展“理論+實踐”方式的自我勞動教育,是開展勞動教育的基礎。將勞動教育資源與互聯網技術融合,運用慕課、微課等數字教育資源,拓展勞動教育時空的局限性,運用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技術構建勞動教育虛擬實踐情境,不斷拓寬實踐場域。

大學生線下勞動教育能夠通過“理論+實踐”方式實現自我教育,這就需要發揮大學生的自我教育主觀能動性。自我教育不受時空約束,自我教育的過程也是自我反思、自我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的認知、情感、意識等都會逐步發生變化,促使人的行為也發生變化。促進自我勞動教育,即大學生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勞動教育的重要論述的學習和掌握,從中汲取勞動的智慧和力量,用科學正確的勞動精神涵養自我,對勞動教育擁有正確的認知和認同。強化勞動情感認同,即大學生要加強對共產黨人勞動故事的傳承和弘揚,用先進的事跡感染自我、陶冶自我、影響自我,從情感上認同勞動教育,這是因為勞動情感是勞動認知的更高層次呈現。強化行為認同,即大學生對勞動教育認同與否,需要看行動,只有將新時代勞動教育觀念內化于心,才能更好地外化于行,這是對認知認同、情感認同的升華。線下勞動教育從理論學習中加強認知和情感的認同,從實踐活動中加強行為認同,如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理論進行學習后,通過參加“互聯網+”“挑戰杯”“創青春”等創新創業大賽對相關理論進行實踐,并通過實踐印證理論,做到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從而增強自身的專業素養,勇于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運用“理論+實踐”的方式拓展自我勞動教育的途徑,增強對勞動的思想和行為認同,從而提升自我勞動素養。

利用線上技術對大學生開展勞動教育,既是提升時效性的重要舉措,又是把握育人導向、體現時代特征的具體實踐。新時代的大學生是網絡的“原住民”,在對網絡的使用上始終是走在前列,運用新時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勞動教育,能夠在寓教于樂中實現勞動教育“潤育無聲”。高校將勞動教育資源與互聯網技術融合,運用“學習強國”、大學生慕課等數字資源,將有勞動教育價值且易于大學生接受的內容進行廣泛傳播,形成強大的育人合力,努力營造重視勞動、崇尚勞動、鼓勵勞動的文化氛圍。運用“兩微一端”、抖音等新媒體社交平臺,實現線上教育、線下實踐的目的,通過線上留言、回復、私信的交流互動,多角度分析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現狀,整體把握基本情況。針對線上勞動教育存在的共性問題可通過線上的方式進行回復和解答,個性問題可通過線上線下協同的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和教育,從而提升勞動教育的成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發展中的各種難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輝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保?]高校要加強對網絡負面輿論的監督引導,教育大學生明白投機取巧是不巧、不勞而獲才是禍的道理,對于網上出現的網絡貸款等不法現象進行正面回應,在大學生中營造誠實勞動創造幸福的清朗氛圍。高校還可搭建勞動教育虛擬仿真實驗室,即運用大數據、云計算、虛擬現實等技術把共產黨人的勞動故事搬進實驗室,將大學生置于歷史場景中進行勞動,對歷史事件進行復盤和重現,通過沉浸式體驗,實現交互性操作,達到構想性的體驗效果,真正實現線上教育、線下實踐,提升勞動教育的效果。

猜你喜歡
協同勞動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熱愛勞動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三醫聯動 協同創新
協同進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