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規模以上紡織及紡織服裝服飾企業產學研合作需求的統計調查

2023-12-16 09:09高順成劉玉穎沈沛源
關鍵詞:服裝服飾紡織河南省

高順成,劉玉穎,閆 莉,沈沛源

(1.河南工程學院 管理工程學院,河南 鄭州 451191;2.青島科技大學,山東 青島 266042;3.鄭州理工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世界政治經濟形勢日趨復雜嚴峻,紡織及紡織服裝服飾產業如何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產品和原料全球聯通,確保在需求不足背景下消除紡織服裝服飾經濟“內循環”障礙,推動河南省紡織服裝服飾產業可持續發展,創新驅動、產業轉型、結構升級、區塊鏈、數字化、精益生產、智能制造和產學研合作等一時間成為政府、企業和高校幫助紡織及紡織服裝服飾企業(以下簡稱“紡服企業”)擺脫困境、實現經濟“內外循環”的關鍵所在。河南省紡服企業境況如何,在產、學、研、政方面有哪些需求,是否有與高校合作的意愿,在與高校合作方面有哪些訴求,最希望與高校開展合作的領域、合作的模式、合作的目標是什么……帶著這些問題,課題組對河南省規模以上紡服企業作了一次深入調查,希冀調查結果能對河南高校和河南紡服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借鑒,以此推動河南紡服企業早日邁入行業高端。

一、研究背景

(一)河南省紡織及紡織服裝服飾業發展概況

前兩年受疫情沖擊,國內外對口罩、防護服等抗疫紡織服裝服飾的需求迅猛增加。來自中國海關、中紡聯產業經濟研究院及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紡織服裝產品累計出口2912.2億美元,與2019年相比增長10.2%,其中紡織品出口1540.75億美元,與2019年相比增長30.4%,服裝出口1371.45億美元,與2019年相比下降6%[1]。2021年,中國紡織服裝產品累計出口3154.7億美元,與2020年相比增長8.4%,其中紡織品出口1452.1億美元,與2020年相比下降5.75%,服裝出口1702.6億美元,與2020年相比增長24.0%,服裝出口比疫情前的2019年凈增188.9億美元(1)數字來源:本研究根據2021年和2022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中的相關數據計算。。2021年,出口居全國前3位的浙江、江蘇和廣東的紡織服裝產品出口額分別為821.6億美元、517.3億美元和457.8億美元,分別占全國出口總額的26.04%、16.40%和14.51%[2]。來自鄭州海關的數據顯示,2020年,河南省紡織服裝產品累計出口27.06億美元,占全國紡織服裝產品出口額的0.93%,2021年則下降到20.86億美元,占全國的0.66%,僅有廣東省的4.56%。2020年,河南省家庭人均衣著消費支出1221.79元,2021年此項支出增加到1405.18元[3]。同時期,廣東省家庭人均衣著消費支出分別為1044.50元和 1278.00元[4]。與廣東省相比,河南紡織及紡織服裝服飾業出口能力偏弱,但是省內市場需求強于廣東。

《河南統計年鑒2021》的數據顯示:2020年河南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9811家、從業人員455.04萬人,全省工業資產總計54669.23億元、利潤總額2823.18億元。表1為2020年河南及部分省份規模以上紡服企業主要經濟指標。由表1可知,2020年河南省規模以上紡服企業1318家、從業人員35.21萬人,分別占全省的6.65%和7.74%;資產總計1544.08億元、利潤總額156.80億元,分別占全省的2.82%和5.55%。

表1 2020年河南省與部分省份規模以上紡服企業主要經濟指標

表2為2021年河南省與部分省份規模以上紡服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對比表1和表2可以看出,2021年,河南省及部分省份紡服企業在疫情沖擊下逆勢而上,企業數、從業人員數、總資產和利潤總額在總量上均有明顯增加。雖然浙江、江蘇等省個別指標在全省占比有所下降,但是河南省上述4個指標在全省占比均明顯增加,尤其是利潤總額由2020年的156.08億元、占全省的 5.53% 增加到2021年的164.80億元、占全省的 5.62%,分別增長了7.92億元和0.09個百分點。這充分說明紡織及紡織服裝服飾業仍是河南省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在上繳利稅、提供就業崗位、發展地方經濟等方面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表2 2021年河南省與部分省份規模以上紡服企業主要經濟指標

表3給出了2020年和2021年河南省與部分省份規模以上紡服企業經濟效益對比結果,進一步分析發現,2020年和2021年河南省資產利潤率(利潤總額/總資產)、平均利潤(利潤總額/企業數)、平均資產(資產總計/企業數)、人均利潤(利潤總額/從業人數)4個指標略低于福建省,高于浙江、江蘇和廣東三省,與湖北和山東兩省相比有高有低,進一步說明河南省規模以上紡服企業經濟效益持續向好,始終是河南省政府主導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重點。

表3 2020年和2021年河南省與部分省份規模以上紡服企業經濟效益對比

圖1給出了2001-2021年河南、江蘇和廣東三省規模以上紡服企業主要經濟指標(企業數量、年末行業總資產、年利潤總額)的變化情況。從企業數看,廣東和江蘇兩省在2010年、河南省在2016年分別達到最大值;從年末總資產、年利潤總額看,三省在2016年達到峰值,隨后的幾年里略呈下降趨勢,2021年河南和江蘇兩省略有回升,說明河南省紡織服裝服飾業發展與沿?;就?。

圖1 2001-2021年河南省、江蘇省和廣東省規模以上紡服企業主要經濟指標走勢

(二)河南省與部分省份紡織及紡織服裝服飾業科研活動情況

表4為2019-2021年河南省與山東及福建兩省紡織及紡織服裝服飾業科研投入、支出及產出情況。由表4可知,2019-2021年三省研發人員、研發經費內外部支出、新產品銷售收入均呈增長趨勢。河南省紡織及紡織服裝服飾業無論是人員投入還是經費支出均低于福建省,而且差距較大;河南省研發經費外部支出中用于高校的支出金額、新產品銷售收入又低于山東省。

表4 2019-2021年河南省、山東省和福建省規模以上紡服企業科研情況對比

(三)河南省與部分省份高校紡織工程、服裝與服飾設計工程本科專業開設情況

表5為河南省與部分省份高校紡織工程、服裝與服飾設計工程本科專業開設情況。由表5可知,江蘇、山東、浙江三省開設紡織工程本科專業的高校在4所以上;廣東、浙江、湖北、福建四省開設服裝與服飾設計工程本科專業的高校超過10所。這兩個本科專業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認證的學校也主要集中在江蘇和浙江兩省。

表5 河南省與部分省份高校紡織工程、服裝與服飾設計工程本科專業開設情況統計

前述各種數據表明,河南省紡織及紡織服裝服飾業在全省經濟發展中仍占據重要地位,但目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河南省紡織及紡織服裝服飾業經濟總量與部分省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二是2016年以來,受國際、國內大形勢影響,國內產業整體發展后勁不足,各種經濟指標呈整體下降趨勢,但河南省紡織及紡織服裝服飾產業降中有升。三是河南省紡服企業在科技研發上的人員與資金投入低于部分省份;紡織服裝高等工程教育略弱于江蘇、浙江兩省,但與福建、廣東兩省相比有一定優勢。受疫情沖擊,紡織及紡織服裝服飾業面臨更大挑戰,產品同類同質、創新后勁不足、高端人才匱乏、行業吸引力偏弱等因素使得產業發展形勢日趨嚴峻。在市場競爭中,河南紡服企業要想實現新突破,必須尋找新機遇、新路徑、新資源,充分挖掘高校高端人才、創新資源優勢,進一步加大與高校尤其是紡織服裝類高校的合作。

二、研究方法

(一)調查主題、內容及樣本選取

本研究調查對象為2019-2021年河南省規模以上紡服企業,調查主題為“規模以上紡服企業與高校合作需求、合作意向調查”,調查內容以表格的形式發放給被調查企業,要求被調查企業中層及以上任職人員逐項認真填寫,涵蓋企業是否成立研發機構、是否與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產學研合作方式、是否有與高校合作的意愿、對高校期望等15項內容。

在樣本的選取上,在充分考慮河南省紡服企業省內布局的前提下,根據各地市紗、布和服裝產品產量,有針對性選取被調查企業。表6給出了2021年河南省及省內紗、布及服裝產量位居前三的城市的產量。

表6 2021年河南省及省內紗、布及服裝產量前三的城市產量

由表6可知:2021年河南全省紗、布和服裝產量分別為329.23萬噸、170279.80萬米和75818.42萬件;周口市三種產品產量分居全省第二、第三和第一位,分別占全省的19.53%、19.63%和32.80%;商丘市的紗和服裝產量分居全省第一和第二位,分別占全省的25.21%和29.25%;南陽市的紗和布產量分居全省第三和第一位,分別占全省的16.77%和23.04%。周口、商丘和南陽三市成為河南省名副其實的紡織、服裝產品生產大市。另外,信陽市、駐馬店市等的布和服裝產量在全省同樣占據重要地位。

因此,調查樣本重點選取表6所列河南省的城市,同時兼顧省內其他城市,具體分布如表7所示。

表7 調查樣本各地市分布情況

表7顯示,被調研企業主要集中在紡服企業比較集中的周口市和信陽市,兩市規模以上紡服企業分別占全省此類企業總量的42.11%和23.16%。河南省內經濟相對發達的鄭州市和洛陽市規模以上紡服企業僅有1家,曾經靠紡織業發展起來的鄭州市近年來紡織業有所衰退。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為主,輔之以電話訪談、在線調查和電子郵件詢問等手段完成數據的收集和采樣。緊緊圍繞規模以上紡服企業與高校在產學研合作方面的現狀、面臨問題、合作意向等視角設計調研提綱,共涵蓋29個問題。依據調查結果,進行具體的數據統計分析。

三、數據分析

(一)企業設立科研機構情況

表8為樣本科研機構建設情況。由表8可知:規模以上紡服企業中已經成立科研機構的有75家,其中紡織企業33家,服裝服飾企業42家;尚未成立科研機構的有20家,其中紡織企業8家,服裝服飾企業12家。

表8 樣本企業科研機構建設情況

根據調查問卷整理出了樣本企業科研機構人員數:設立專職科研人員2~10人的有32家;11~20人的有20家,21~30人的有14家,31~40人的有0家,41~70人的有4家,71~100人的有0家,100人以上的僅有2家。從與企業管理者座談得知,企業從事科研工作的人員以本科和??茖W歷為主,占80%以上。能夠獨立從事科研工作的企業,僅有3家,其他企業的科研機構大多研究解決生產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相對簡單的技術問題,對于產品研發、流程改造、工業軟件開發與維護等科技含量相對較高的問題仍需委托專門機構協助解決。

(二)產學研合作模式基本情況

根據調查問卷結果統計,在被調查的95家企業中,目前已經與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的有38家:購買高??萍汲晒挠?家,承接過高校博士科技掛職服務的有10家,接受高校訂單式人才培養或企業冠名班的有24家,校企共建教科研實體、聯合開發新產品新技術的有37家。尚未開展任何形式合作的有57家。目前,紡服企業與高校合作意愿偏低,合作形式比較單一,真正與高校開展實質性合作的企業較少。調研數據顯示,在被調查的95家企業中,只有20多家企業與天津工業大學、北京服裝學院、河南工程學院、中原工學院等高校在紡織服裝類產品研發、產品設計和專業人才培訓等方面有實質性合作項目。另外,有不少高校采取在企業建立教學實踐基地的形式開展校企合作,這一合作形式目前較難取得實質性合作成果。例如,高校教學階段性強,當學生進入短期實踐教學階段時,企業很難在短期內提供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工作崗位供學生集中實習,而一旦實習結束,學生需要返校進行理論學習時,這些崗位因無員工而閑置,由此導致多數企業并不愿意接收短期實習學生。調研中了解到,不少高校和企業雙方都有合作意愿,但是在短時間內很難找到能夠切實幫助企業提升創新能力、解決企業生產管理實際問題的合作點。例如:某紡織企業從國外引進的高端設備出現故障,依靠自己的技術團隊解決不了,請教高校專家,專家缺乏相關設備的真實數據加上缺乏實際經驗,同樣解決不了,最后企業不得不出高于市場價格數倍的費用聘請生產廠家安排技術人員前來解決。

(三)產學研合作需求重點分析

1.工藝提升、技術改造及管理優化

隨著紡織服裝產業的迅猛發展,與傳統勞動密集型紡服企業不同,現代紡服企業大量引進自動化、智能化工藝裝備,工作環境明顯改善,用工量明顯減少,對員工個人素質要求大大提高。2010年,河南規模以上紡服企業平均每家用工量為295人,人均年利潤為3.99萬元;2021年,兩項指標分別為246人和4.64萬元。高技術含量、高智能化生產加工設備需要高技能型人才,員工不但需要掌握基本的生產操作技能,而且需要掌握必要的計算機技術、電子信息技術、傳感器技術、生產信息管理技術、常規生產數據處理技術等自動化設備的操控與基本維修技能?,F代紡服企業對人員能力需求已擴展到工藝提升、技術創新、產品研發、管理優化、計算機信息處理、自動化、智能化和機械制造設計等綜合能力方面。調查結果顯示,河南紡服企業在與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方面,最集中、最為迫切的是工藝提升、技術改造及管理流程優化,60%的被調查對象表現出有這一需求,其次是產品設計、新產品及紡織服裝智能材料開發,占23%。

調研得知,對于河南各地市規模以上紡服企業而言,當前技術攻關面臨的難題較多,問題匯集如圖2所示。

圖2 河南紡服企業由“織造”向“智造”轉型面臨的問題梳理

(1)如何推動紡服企業由傳統的粗放型管理向數字化、信息化和精細化(“三化”)管理轉變。傳統的企業管理數據主要靠手工記錄、手工輸入電腦存儲,需要的時候再從賬本或電腦中查詢抽取,這種模式已遠遠不能適應信息化、數字化和精細化管理、智能制造智慧管理模式的要求。一些老牌紡服企業生產設備來自不同廠家、不同年代,通信輸出端口、傳感器、條形碼技術標準不一,在生產數據的自動采集、自動傳輸方面受到種種限制,無法實現各種設備生產數據與管理平臺間的互聯互通,成為企業打造數字工廠,實現生產、物流、產品質量檢測等各端口數據自動化、信息化和精細化管理的障礙[5]。如何推動企業實現變手工采集數據為物聯網采集數據,變“事后數據”為“實時數據”,變“傳統工廠”為“智慧工廠”,是河南不少紡服企業亟須實施的技術改造工程。

(2)如何推動紡服企業由“織造”向“智造”(“一造”)轉變,由“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一驅動”)轉變,是企業技術改造的主題。當前,有不少中小紡服企業面臨如何實現圖3所示的由單臺生產設備自動化向整條生產線智能化再向企業綜合管理智慧化轉化這一技術難題。如何通過技術改造實現企業局域網與物聯網融合,集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5G技術等智能技術,將銷售接單、原材料訂購、產品生產、物料配送、成品入庫、分銷等環節融合為統一的整體,將生產管理、財務管理、銷售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物流管理、環境檢測管理等模塊融合為統一的整體,實現企業綜合管理的數字化、信息化和智慧化,打造出全新的智能工廠,實現管理者足不出戶即可借助手機、平板、智能終端等現代通信設備對生產現場和公司整體運營進行現場或遠程全智能管理和監控,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圖3 高校助推河南規模以上紡服企業由“一造”向“一驅動”轉變切入點匯集

2.產品質量檢測、新產品設計與開發及員工培訓

調研中了解到,河南省多數規模以上紡服企業對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質量檢測、檢驗和質量管理專業人員的需求量較大。崗位空缺較多的有質量巡(品)檢員、跟單員、審核員、內部QC員、檢驗員、質量體系專員、質量工程師、品管工程師、SQE供應商質量工程師等。這些崗位專業技術含量高,大多要求從業人員接受過正規的質量管理專業知識教育或培訓。但是,國內紡織服裝類高校在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面并不能很好地滿足這一需求。企業質量管理崗位從業人員大多是從企業內部其他崗位抽調或自我培養,專業構成相對復雜,質量管理專業知識和技能儲備相對不足。

2000年以來,每年能夠入圍中國紡織企業500強的河南企業屈指可數,有自己的研發機構、有一定研發實力的企業更少,導致河南省紡服企業在紡織新材料、新產品研發設計等方面落后于沿海同類企業。同時,河南省紡織服裝類高校數量偏少、科研實力略弱于沿海同類高校,校企科研合作氛圍不濃。在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形勢,適應飛速發展的5G、大數據技術、智慧生產和智能制造方面,地處中原的企業危機感明顯增強,對紡織新材料、新產品研發設計、員工培訓的投資力度明顯增大,與高校合作意愿明顯回升。不少受訪企業明確表示要加大與高??蒲泻献髁Χ?聘請更多的專家學者參與企業新材料、新產品研發和員工培訓活動,盡快建立河南紡服企業自己的產學研創新合作網絡[6]。

四、拓展河南紡服企業產學研合作渠道的對策建議

(一)發揮高校智力優勢,推動企業向“三化”轉變,向“一造”“一驅動”轉變

對于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不斷涌現的新概念,紡服企業特別是中小紡服企業在實施智能化技術改造的過程中往往感覺無從下手[7]。紡織服裝類高校和紡織科研院所應立足河南紡服企業實際,積極發揮智力優勢,助推行業整體向“三化”轉變,向“一造”“一驅動”轉變。在與企業合作過程中,紡織服裝類高校和紡織科研院所要立足切實為企業解決生產實際問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這一基石,摒棄“自我創收”觀念。如圖3所示,數據采集、跟蹤預警及智能管理三大模塊各自對應的每個方格對一些企業而言都存在諸多亟須解決的問題。一是高?;蚩蒲性核梢岳么髷祿?、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和5G等現代技術,幫助企業解決某一設備或某條生產線整個生產流程的各種生產數據的自動采集、自動傳輸、局域共享、數據挖掘、智慧化分析、智能化推送分析報告等問題。二是高校相關專業的專家學者可與企業技術骨干組建攻關小組,解決某一工序、某一設備或產品質量的自動檢測、自動監測、故障預警等問題;發揮高校計算機智力集聚優勢,為企業量身定制能夠對企業生產訂單進行全區域跟蹤、全流程監控的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平臺,打造智能車間和智慧工廠。三是高?;蚩蒲性核鶠槠髽I培訓計算機、電子商務高端人才,使廣大中小紡服企業能夠自主利用各種產業平臺、公共服務平臺和電子商務平臺,主動融入中國乃至世界紡織服裝產業鏈,幫助企業積極發展內容電商、跨境電商等網絡營銷新業態。四是高?;蚩蒲性核鶑氖掠嬎銠C相關專業的專家學者應為紡服企業提供MES系統、WAS系統、PLM系統與ERP系統等各種管理系統之間的集成和融合方案;提供紡織設備之間、設備與系統之間縱向橫向乃至端對端集成的技術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建設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示范車間或智慧工廠,提供全流程智能制造技術集成解決方案,努力成為驅動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智慧大腦供應商”。

(二)跨高校、跨學院、跨專業融合,組建智能紡織、服裝服飾新產品研發團隊

國內外對智能織物產品、穿戴產品的研究如火如荼,紡織新材料、新產品、智能鞋襪、智能情感衣物等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具有防水功能、蓄熱功能、自發熱功能、記憶功能、環境感知功能等系列智能織物產品,出現具有情緒感知、健康監測、醫療保健功能的風衣、鞋、襪等穿戴產品[8]。河南紡服企業進軍智能紡織新材料和智能服裝產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省內紡織服裝類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智能織物方面取得的先進科研成果還很有限,而前述紡織智能材料、智能服裝產品的研發很難由某一家企業或一所高校單獨完成,若來自不同專業、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聯合進行產品研發,成功的概率將大大增加。因此,紡服企業要想在紡織新材料或智能穿戴產品的某一領域取得創新性突破,應由政府或行業主管部門牽頭,吸引若干家骨干企業、重點高校,跨專業、跨學校、跨學科組建新產品聯合研發團隊。智能紡織材料、智能織物、智能穿戴等新產品的研發需要聯合物理學(聲、光、熱、電方向)、仿生學(環境監測與仿生方向)、電子電氣(電子信息與傳感技術方向)、計算機(智能網絡技術方向)、生物醫藥、化學(紡織新材料方向)、電磁學(人體電磁傳播方向)、機械制造等學科領域不同研究方向的科研人員參與進來。例如,在產業基礎雄厚的南陽市、周口市、安陽市等紡織服裝產業集聚區,可以省、市政府科技攻關招標立項的形式聯手當地企業組建紡織服裝智能新產品研發團隊,集聚國內外知名大學的科研人員。

(三)創新訂單培養模式,為河南紡服企業定向培養質量管理高端人才

訂單式培養指高校根據用人單位需求,與用人單位簽訂畢業生就業訂單,雙方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組建師資團隊和實習實驗平臺等,既可滿足企業用人需求又可提升學校人才培養針對性,實現校企“雙贏”[9]。當前,國內開設質量管理工程本科專業的高校有20多所,河南省內僅河南工程學院開設有以紡織服裝類企業為服務對象的質量管理本科專業。解決河南紡服企業質量管理人才短缺問題,可以探索訂單式培養模式。教學團隊應走出校門,深入省內紡服企業開展實地調研,切實了解企業質量管理人才需求特點、人才技能要求、供給現狀、人才短缺情況等信息,聯合省內若干家知名紡服企業開設“紡織服裝產品質量管理訂單班”,根據企業需求制訂質量管理工程本科專業(紡織服裝方向)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完善課程體系,吸引企業資金充實紡織服裝類產品質量檢驗、檢測實習、實驗用教學設備。從大二開始,為“訂單班”的每位學生指定企業內部紡織服裝類產品質量檢測工程師、質量控制工程師等“大工匠”擔任實習實訓指導教師,以“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培養。保證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既掌握必要的質量管理基本理論知識,又掌握基本的紡織服裝類原材料、半產品和產成品的質量檢測、檢驗技能,使學生一畢業即可到企業質量管理崗位擔當重任,成為質量管理中堅力量,切實解決河南紡服企業質量管理人才短缺問題。對于“訂單班”,校企聯合制訂人才培養方案、聯合設定課程體系、聯合投資打造實習實訓基地、聯合授課,企業出資設置“訂單班”學業獎學金、助學金,幫助學生完成學業,用真情吸引學生畢業后主動到企業就業。

(四)探索實習實踐教學新模式,培養學生質疑精神和創新精神,培育紡織服裝類創新人才

高等院校與中等職業院校(中職技校)均是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不同的是,前者重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學生畢業后大多到企事業單位或科研院所從事生產管理、產品研發、新產品設計等科研創新工作;后者重在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要求學生畢業時至少掌握一門專業技術如紡機或織機的操作技術、焊接技術、機械維修技術等,學生畢業后大多到企業生產一線工作。但是,國內一些紡織服裝類高校在創新型人才培養方面做得明顯不足[10],借助傳統紡織服裝理論和課程教學體系、傳統紡織服裝實習實訓設備培養出來的學生已越來越難以適應大數據、智能化生產背景下的企業需求。不少從紡織類高等院校畢業的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崗位適應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協作能力、敬業精神、刻苦鉆研精神和吃苦耐勞意識等能力素質與企業要求仍存在不小差距。學生在書本上學到的紡織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有些許脫節,學以致用難以實現。一方面,個別高校招生數量多,在師資力量、教學資源、實驗設備相對緊缺,以及校企合作目標不太明朗的情況下,高校對學生進行精準式培養的條件不足;另一方面,在理論與實踐教學上,高校的不少課程知識體系理論性強,與生產實踐關聯性弱,學生對課程的學習偏重于掌握基本理論、滿足于考試過關,走出考場所學理論已忘掉大半。在理論和實踐教學方面,教師缺乏對學生深度思考、敢于質疑、挑戰權威等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為彌補這一欠缺,高校應與企業聯手,探索實習實踐教學新模式。

如圖4,以紡織專業學生紡紗工藝實習實踐教學為例,在開展校企合作實習實踐教學前,學校應通過對紡織企業的廣泛調研,收集整理紡織專業本科生應具備的知識體系、傳統紡織設備與新型智能設備的區別與聯系等諸多問題,引導學生提前了解這些問題,帶著問題實習,著力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人為設置一些機械故障,在實習教師指導下,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自我思考、自己動手、自主解決這些故障,鼓勵學生要敢于質疑、敢于挑戰,在解決故障的過程中積極尋找新方法、新手段、新思路、新創意。有條件的高校應將實習生分散安置到與學校有合作關系的紡織企業生產一線,讓學生切實參加一線生產活動,為學生配置企業實習指導老師,手把手教學生掌握基本生產技術,使學生參與各種生產問題的剖析和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挖掘學生智慧、錘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和創新精神。

(五)校、企、政三方協作,助力打造河南紡服企業知名品牌

河南紡服企業存在品牌意識不強、品牌定位不準、品牌含金量低等問題。雖然河南省不少縣的紡織產業集聚區企業眾多,但是不少企業以外銷、代工或貼牌生產為主,缺乏自己的獨立品牌。表9給出了從“服裝行業中國馳名商標品牌介紹”和世界品牌實驗室收集到的紡織服裝業“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紡織服裝業)”各省分布情況。從表9可以看出,國內紡織服裝業“中國馳名商標”“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蘇、廣東、山東、福建和上海等沿海發達省份,地處中部的河南僅有4家服裝企業入圍“中國馳名商標”,品牌擁有量落后于沿海發達省份。

表9 2022年紡織服裝業河南省及部分省份“中國馳名商標”及“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擁有情況

如何將河南省紡服企業培育成全國乃至世界知名品牌,應成為高校與河南省紡服企業協作創新的一個新亮點。高校營銷與品牌策劃、藝術設計專業的專家學者應更多關注河南省紡服企業在品牌建設方面存在的短板,多研究阻礙河南省紡服企業品牌發展壯大的經濟、科技、文化等諸多因素,探索做大、做強河南省紡織服裝服飾品牌的路徑與對策。紡織服裝業在河南省周口、商丘、南陽等市的一些縣、區已經成為當地的民生行業,省、市政府應在對外宣傳、品牌培育、產品展播等方面對河南省紡服重點企業、省內知名品牌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和費用優惠,制定河南省紡織服裝國內外知名品牌培育五年或十年規劃,彌補河南省在“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名單中數量偏少的缺憾,夯實行業基礎,助推區域經濟發展。地方媒體應開辟河南品牌專欄,持續宣傳河南省紡織服裝服飾及其他各行業知名企業,讓河南人民知道、記住河南自己的品牌。

五、結語

國內紡織服裝類高校、國家重點院校要切實助推河南省規模以上紡服企業提高創新能力、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能力,就必須了解企業真實需求,結合高校自身優勢,積極尋找高校、企業、科研院所和政府間共同的契合點,組建由各領域專家學者、科研骨干組成的創新團隊。要避免合作流于形式,高校專家學者要經常到企業開展實地調研,真實了解企業需求、一線管理面臨的問題,定期與企業管理者、一線員工開展創新研討活動。唯有如此,高校、企業、政府開展產學研合作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猜你喜歡
服裝服飾紡織河南省
澳洋紡織
河南省樹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樹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樹人教育交流中心
紡織屆的“兩優一先”
電腦服裝畫
2016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春季)日程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