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理論考量與實踐格局*

2023-12-17 20:56胡長生
關鍵詞:文明制度生態

胡長生

(湘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戰略擘畫定乾坤,踔厲奮發創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把握全局,針對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闡發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論斷新戰略,為我國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及其制度建設提供了思想引領和行動指南。毋庸置疑,建設生態文明是一項藉助于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等深度變革的長期復雜而艱巨的系統性工程。由此可見,生態文明必然是一種“規則前置的文明”①徐祥民.人天關系和諧與環境保護法的完善[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7:175.。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雹诹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第2版.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10.“兩個最嚴”的科學論斷充分彰顯了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實踐也充分證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歷程和推動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進程是協調同步、相得益彰的。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黨從思想、法律、體制、組織、作風上全面發力,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開展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雹廴嗣癯霭嫔?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51.進入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歷史性成就與變革,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理論升華與實踐深化。

一、社會主義制度對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根本保障

為了深刻認識和理解我國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及其制度建設的學理邏輯和現實邏輯,必須從理論層面充分澄明:生態文明與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內在一致性,生態文明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題中之義,社會主義制度是生態文明及其制度建設的根本保障。

科學原理的邏輯證明。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雹倭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6.當今人類社會發展仍然處于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歷史唯物主義科學地揭示了“五分法”或“三分法”的人類社會演進規律,昭示了對物依賴、經濟理性至上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反生態性和不可持續性。馬克思強調,“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類史就彼此相互制約?!雹隈R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16.生產剩余價值是資本主義制度的絕對規律,內稟性地規定了資本主義社會的資本邏輯與短視行為。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生產一方面神奇地發展了社會的生產力,但是另一方面,也表現出它同自己所產生的社會生產力本身是不相容的。它的歷史今后只是對抗、危機、沖突和災難的歷史?!雹垴R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43.由此引起人與自然關系的沖突失衡,使人類陷入“文明的陰溝”,進而出現“完全違反自然的荒蕪,日益腐敗的自然界”④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25.。資本邏輯支配下的西方國家為了維護、擴張其既得利益,對人類共同承擔的生態責任置若罔聞、討價還價,甚至推卸責任以致“氣候負債”。當代資本主義國家效仿社會主義國家的做法與經驗,采取國家資本主義的形式,推行所謂的“綠色資本主義”。盡管這在一定程度上暫時緩解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態危機和人與自然關系的緊張程度,然而無異于揚湯止沸,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馬克思、恩格斯都“認識到只要消滅了私有制,人與人的分裂狀態就會消失”⑤孫伯揆,張一兵.走進馬克思[M].第3版.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337.。只有在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社會,方能實現“完成了的人道主義”與“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的統一⑥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5.,從而獲得“人類與自然的和解以及人類本身的和解”⑦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3.,消除人的異化和自然的異化,實現人的解放與自然的解放,最終達到人與人(社會)和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并進入生態文明新時代。

偉大成就的現實證實。生態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題中之義。社會主義和生態文明在本質與發展趨勢、追求目標和內在價值上完全一致,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社會主義開辟了人、社會與自然界和諧協調發展的新時代。⑧劉思華.劉思華選集[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0:270.標志著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正式確立的重要文獻,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5月18日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①這篇重要文獻以首篇收入于2022年1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論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習近平著),也曾以“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為題署名發表在《求是》2019年第3期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要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充分利用改革開放40年來積累的堅實物質基礎,加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解決生態環境問題?!雹诹暯?論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7.這一重要論斷闡發了中國共產黨人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倚重于包括政治保障、制度優勢在內的一系列基礎性條件。充分表明,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對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體制優勢、機制優勢和制度優勢,社會主義制度為人類最終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中國共產黨以其堅定的政治信念與科學的執政綱領,彰顯出卓越的政治領導、思想引領、群眾組織、社會號召能力,中國共產黨的先進品格和政治優勢為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及其制度建設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政治保障?!拔覀內婕訌娚鷳B文明建設,系統謀劃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一體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態文明建設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雹哿暯?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J].求是,2022(11):1-4.事實證明,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業已基本形成,其制度規范亦已深入人心,美麗中國的價值追求已然成為我國的實際道德規范和社會道德共識,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實際行動已經成為一種社會風尚與行為準則,充分彰顯了社會主義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制度優勢。正是由于我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不斷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新時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建設才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美麗中國建設才能不斷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

二、新時代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理論溯源

賡續血脈不忘本,與時俱進擘藍圖。所謂“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是指基于厘清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思想基礎,貫徹落實“兩個最嚴”要求,全過程、全方位、全地域地推進系統性的生態文明制度的建立、完善與實施,不斷提升生態文明領域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從而促進制度保障能力向保障效能的轉化。新時代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理論溯源,有其深厚的思想源泉、文化源頭、實踐源流和現實源淵。

第一,馬克思恩格斯的歷史自然觀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思想源泉。自然觀是關于自然以及人與自然關系的總的觀點或根本看法。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觀立足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社會主義的一般原理揭示自然界、人與自然關系發展的一般規律。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資本論》《英國工人階級狀況》《自然辯證法》《反杜林論》等經典著作中充分地展現了豐富而深刻的歷史自然觀。他們基于歷史唯物主義,運用“人-社會(制度)-自然”的唯物史觀分析邏輯,指出自然界有其自身規律,人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人與自然是相互統一的,離開人的自然界“也是無”①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20.。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問題是調和人與自然的關系。而只有通過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才能真正徹底地消除人與自然之間的沖突,以制度化規約、協調人與自然關系才能真正實現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根本特征的生態文明。社會主義要通過自身的不斷完善以及具體的制度建設,為建設生態文明提供有效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保障。恩格斯強調:“所謂‘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雹隈R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93.這啟示我們,社會主義制度本身,包括內含其中的生態文明制度,是一個不斷改革并日趨完善的歷史進程。

第二,我國五千年燦爛文明蘊含的豐富生態文化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文化源頭。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兩個結合”③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3.思想在生態文明領域的具體要求和生動寫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綿延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著豐富的生態文化?!雹芰暯?論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1.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智慧,強調了“天地之大德曰生”、“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的“生之有限”論;“弋不射宿”、“不夭其生,不絕其長”的“取之有時”論;“釣而不綱”、“數罟不入洿池”的“用之有度”論;延續四千多年“虞衡”管理制度的“擔之有責”論等。⑤胡長生.中國共產黨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20:75-76.“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民胞物與”等是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智慧的集中表達?!豆茏印酚小叭f物之本原,諸生之宗室”之說⑥管子校注[M].黎翔鳳,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4:831.,表明中國古代先哲早就將自然看成了人類的濫觴和襁褓。我國古代較早地將有關保護自然生態的觀念上升為國家管理制度,專門設立掌管山林川澤的機構與管理職位,制定政策法令,這就是震古爍今、彪炳史冊的虞衡制度。周文王頒布的《伐崇令》甚至還規定:“毋壞室,毋填井,毋伐樹木,毋動六畜。有不如令者,死無赦?!逼溥`規苛責之嚴、厲行之實,可見一斑。

第三,百年來黨的實踐探索及其成果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實踐源流。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及其制度建設。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局部執政實踐中就制定了一系列有關植樹造林、興修水利等的環保政策。如,20世紀30年代中華蘇維埃政府就頒布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土地法》《山林保護條例》等,有效地規范了蘇區的山土水田的行政管理與合理分配,推動了森林培植的開展和灌溉工程的興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第二年即1950年,我國出臺了《土地改革法》,并于1972年派代表參加聯合國第一次環境會議,翌年召開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同時出臺《關于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干規定》,明確提出“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群眾、大家動手、保護環境、造福人民”的32字環保方針。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后,不僅把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陸續上升為基本國策,還相繼建立了促進綠化祖國、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生態良好的社會引導機制,以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體制、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等制度。1978 年通過的《憲法》突出強調生態環保要求,為我國生態環保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提供了憲法依據。次年,我國就試行了環境保護法,開啟了環境保護法律制度建設的新探索,在此后八年間我國相繼頒布了森林法、草原法、礦產資源法和大氣污染防治法等多項法律制度。

第四,我國生態文明制度暫付闕如的實際狀況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現實源淵。黨的十八大科學研判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資源約束趨緊的嚴峻形勢?;诖俗犯菰?,科學地厘清了制約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性缺失原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大多同體制不健全、制度不嚴格、法治不嚴密、執行不到位、懲處不得力有關?!雹倭暯?論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13.要求加快生態文明的制度創新,保障生態文明的制度供給,完善相關制度的配套,尤其強化制度執行,致力于讓制度成為“長牙齒的老虎”和“帶電的高壓線”,成為“雷打不動”的剛性約束。同時強調,“生態文明領域改革,三中全會明確了改革目標和方向,但基礎性制度建設比較薄弱,形成總體方案需要做些功課”②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103.。這為我國部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及其制度建設的總體方案,不斷推進生態文明的基礎性制度建設指明了方向。

三、新時代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理論內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不斷深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基于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高度來認識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促進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與創新,為生態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把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作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六項原則之一,同時把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保障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作為加快構建的生態文明五個體系之一,意蘊深刻、內容豐富。新時代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理論內涵主要包括堅持人民至上、重視體系建設、聚焦關鍵少數、明確先立后破、謀劃時空結合、著力全球生態治理等方面。

第一,關于彰顯人民至上根本價值的制度建設。憲法和黨章寫入了與生態文明的相關內容,充分體現了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黨的主張、人民意愿和國家意志的高度統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雹壑泄仓醒胛墨I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107.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生態文明建設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重大的政治問題。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和本質屬性所決定的。隨著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人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追求日益成為實現美好生活的重要方面。我們“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①習近平.論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187.。生態文明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理念,以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生態環境問題為重點,通過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強調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以及生態扶貧、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等制度安排,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增長點與支撐點,人民群眾可以盡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第二,關于凸顯體系建構部署的制度建設?!爸贫润w系思維”是貫穿于我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唯物辯證法與唯物史觀方法論。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更是率先垂范,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指揮了我國的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在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基礎上,黨的十八大報告謀劃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闡發了“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作出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謀劃了相應的總體部署、實現目標及其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十九大報告按照“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要求突出了“美麗中國”目標下的“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在2018年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發表的重要講話強調了“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提出了“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建設”,加快建立健全“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保障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2015年黨中央先后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明確“1+N”的總體架構及其八大制度建設的路線圖,“1”即“改革總體方案”,“N”即依據這個總體方案而建設的、與之配套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生態文明領域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明確提出了“要健全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②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9-11-06(1).。我國逐步形成了由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空間規劃體系、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市場體系、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環境治理體系、生態保護補償制度、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與責任追究制度等構成的完整系統的、具有內在結構功能互補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不斷完善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及其實踐成效,充分彰顯了制度保障之于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以及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和穩定性。

第三,關于落實“關鍵在領導干部”要求的制度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踐證明,生態環境保護能否落到實處,關鍵在領導干部?!雹壑泄仓醒胛墨I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110.此乃崗位職責和社會影響使然。黨的十八大確立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部署,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帶頭維護中央權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貫徹執行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確保中央政令暢通”①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全面從嚴治黨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77.。一方面,強調領導干部要不斷提高政治站位,不斷凈化政治生態,切實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黨中央積極踐行“大環?!崩砟?,提出并推進了黨委領導下的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廣泛參與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建設,確立并落實河湖長制、林長制、第一責任人制、“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等制度,確保不成為“單向度的人”。另一方面,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制度,“主要是對領導干部的責任追究制度”②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105.并使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能把一個地方環境搞得一塌糊涂,然后拍拍屁股走人,官還照當,不負任何責任?!雹壑泄仓醒胛墨I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105.目標考核的生態要求、生態責任終身責任追究制等制度安排相繼出臺并得以有效實施。強調對那些損害生態環境的行為決不能心慈手軟,決不能搞下不為例,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戰略視野、執政能力和責任意識。

第四,關于突出先立后破理念的制度建設。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明確了先立后破、不立不破、點面結合、以點帶面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思路。突出制度建設的先行先試,在制度試點之后再推行鋪開,從而確保了生態文明制度的科學性、連續性、規范性和有效性。從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到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從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到國家公園體制,從河湖長制、林長制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碳匯交易等,無不是先由試點成熟之后進而建立起相關的制度與機制,然后在全國全面鋪開、推廣。如,在對“河長制”進行試點積累經驗而逐步建立健全的基礎上,我國積極探索“湖長制”的建立與實施,五級河湖長制目前已在全國建立起來;我國在充分試點的基礎上不斷推進林長制的創新,積極向其他地區推廣,迄今我國31個省份已基本建立林長制的制度體系與組織體系,并于2022年2月28日起開始施行《林長制督查考核辦法(試行)》。

第五,關于生態時空格局優化的制度建設。為了更好地適應生態文明建設特點,推動形成了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的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格局,充分保障了生態文明制度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戰略擘畫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立了時間維度上的“源頭嚴防、過程嚴管、損害賠償、后果嚴懲”的嚴格追責原則。在源頭上,主要包括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主體功能區制度、自然資源監管體制、國家公園體制等;在過程中,主要包括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生態補償制度、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等制度的不斷完善;在后果上,主要包括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與責任終身追究制等制度的逐步確立和實施。在空間維度上,充分彰顯了生態文明制度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統籌發揮“三大空間格局”、“三條紅線”和“三條控制線”的功能作用,優化生態空間格局。建立完善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資源利用上線,制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即“三線一單”強約束性制度化保障,將生活生產對資源能源的消耗限定在生態環境承載的范圍之內;強化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即“三條控制線”,不斷完善生態環境功能分區管控體系;嚴格依據“三大空間格局”即城市化地區、農產品生產區、生態功能區的規范要求,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合理的資源空間結構,不斷促進生態空間、生活空間、生產空間的優化。既有保護性制度、激勵性制度、約束性制度的綜合,也有源頭制度、過程制度、損害賠償、后果制度的統攝,充分體現了制度保障在價值維度與時空維度的融通融合。

第六,關于共謀共建全球生態治理體系戰略的制度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加大應對氣候變化力度,推動可持續發展,關系人類前途和未來?!雹倭暯?論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96.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一個把為世界謀大同和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統一起來考量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擯棄西方“零和博弈”的“生態帝國主義”思維定式,堅持多邊主義,倡導心合意同、謀無不成,永葆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眼光與人類胸懷。與世界各國一道,共謀共建共享全球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推進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全球生態體系、全球環境治理體系和碳排放權交易體制機制建設,積極引領和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等生態環保國際合作,增強我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堅定不移把節能減排作為促進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推動能源的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協同推進節能減排降碳,穩定生態系統碳匯存量,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加快培育和建設碳排放權、生態環境權益交易市場,建立區域之間、企業之間的碳排放權、排污權等市場交易體系,盡快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由發電行業推廣到全行業。中國堅持踐行地球生命共同體理念,積極參與并引領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國際合作,穩妥有序推進我國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促進全球環境整體治理,切實落實聯合國2030 可持續發展議程,推動人類可持續發展?!皟缮健崩砟畹闹贫纫蠛兔\共同體的制度原則,業已成為生態制度建構的國際話語導向。我國始終成為和諧清潔美麗世界建設的重要引領者與積極合作者,為穩定全球生態系統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展現中國力量。

四、新時代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實踐格局

運籌帷幄謀大局,戰略篤定前行路。新時代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理論創新具有明確的實踐格局,主要體現為頂層設計與分層對接、問題意識與目標導向、政府調控與市場機制、改革總目標與分目標、制度建設與法治建設等之間的相互結合、相互促進。

第一,頂層設計與分層對接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處理好頂層設計和分層對接的關系,搞好上下左右、方方面面的配套,注重各項改革協調推進,使各項改革相得益彰,發生‘化學反應’,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雹诹暯?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N].人民日報,2019-09-10(1).大力推進頂層設計和分層對接的結構優化,黨中央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總體協調的戰略構想,更為有力地強化了對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頂層設計,確立并實施了科學性、系統性、有效性的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理念、原則和策略,不斷完善、促進了我國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及其治理成效持續提升。有鑒于此,我國充分發揮中央與地方兩個積極性,促進了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的頂層設計與分層對接。一方面,按照頂層設計的統一部署,鼓勵地方按照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方向,以解決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為導向,從本地實際出發積極探索制度建設,并上傳經驗、樣板、案例等以點帶面推動整體的制度體系建設;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和政策動員能力,頂層設計向下傳導,地方各級逐層對接,變外在拉動為內在驅動,以面擴點地推進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構和落地生根。從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到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從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到國家公園體制,從河湖長制、林長制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等等,都是先由地方先試、全面探索,試點成熟之后進而建立起相關的制度與機制,然后在全國全面鋪開。這些制度的確立與實施,充分體現了頂層設計與分層對接的有效協調。

第二,問題意識與目標導向相結合。問題孕育目標,目標基于問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及其制度建設充分體現了問題意識與目標導向的統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雹僦泄仓醒胛墨I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8.十八屆三中全會確立的生態文明體系制度建設目標,即到2020年建立健全多元參與、產權清晰、系統完整、激勵約束并重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領域國家治理能力體系的現代化②中共中央,國務院.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N].人民日報,2015-09-22(1).,為2035年基本建成美麗中國提供相應的制度支撐,為2050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完善相關的制度保障。結合上述目標,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中的問題意識可以從兩個方面加以厘析:一方面是指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中的問題,找準這些問題就是突出了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針對性;另一方面是指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問題,明確這類問題即是張揚了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方向性。強化問題意識,就是要求我們準確廓清生態治理滯后的深層次原因,重點在于“關鍵少數”,在于少數領導干部生態意識淡薄,生態文明建設執行不嚴格、履職不到位,執法監督強制力不夠、作用發揮不到位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頂層設計要及時優化包括生態因素在內的評價考核機制,制定并實施“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制度。與此同時,高度重視人民群眾關心的“米袋子”、“水缸子”、“氣瓶子”等重大生態環境問題,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面對“九龍治水”和自然生態系統的人為分割等問題,不斷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的領導體制。

第三,政府調控與市場機制相結合。政府與市場“兩只手”及其關系是我國體制改革及其制度建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重要問題。從之前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的確立,到新時代以來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并結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謀劃,規定了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及其執行中的政府調控與市場機制作用的相互補充、相互協調。國務院在2016年4月的《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2017年1月的《關于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等均強調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此促進生態產品經濟價值的有效轉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雹壑泄仓醒胛墨I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105.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核心,加快完善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著力完善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制度體系保障。實際上,碳排放權交易本身是通過權利交易實現的管制大氣污染的行為,體現了政府管控與市場調節的雙重特征。①鄭云堅,吳施娟.我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沿革與發展探析[J].中國行政管理,2022(2):159-160.自然資源產權制度的科學確立及其有效落地,充分彰顯了宏觀政策調控下的自然資源及其產品的市場化路徑,即產權——產權制度——價格機制的形成邏輯與實踐路徑。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強調政府與市場相彌合,原因在于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中單一的政府或市場都會失靈,即存在所謂的“權力尋租”的政府失靈或“理性人逐利”的市場失靈。因此,兩者相互彌合、相互協調至關重要。

第四,改革總目標與分目標相結合。就改革的內容、方式、舉措等而言,改革本身既是我國持續發展的一項崇高事業,也是一個不斷創新發展的歷史進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過去,我們也提出過改革目標,但大多數是從具體領域提的?!雹谥泄仓醒胛墨I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26.政治體制改革有目標,經濟體制改革有目標,其他改革亦有自己的目標,但這些目標都是各個領域的分目標。改革缺乏總目標的引領就會影響總體改革,進而影響各個領域改革目標的實現。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指出:開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而實現改革由局部探索、全面深化的轉變、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的,則是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新局面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③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37.原因在于,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并在這一總目標的統領下明確了包括生態文明體制及其制度建設在內的各領域改革的分目標。無疑,這是新時代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發展的客觀要求,也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全面深化改革規律認識的不斷系統化與深層化。美麗中國建設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生態文明建設業已成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的重要“一位”,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及其制度建設從而成為“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中的重要內容和關鍵環節,加強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及其制度建設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毋庸諱言,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是一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建設的重要環節,它的進程有賴于社會現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整體水平的提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入研究深化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加強對各項改革關聯性的研判,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體制改革有機結合起來?!雹苤泄仓醒胛墨I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37.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及其制度建設,與其他各方面的體制改革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人為分割。進入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及其制度建設很好地服務于改革的總目標,既實現了自身的分目標,又助推了總目標的實現,諸方面的改革與制度建設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第五,制度建設與法治建設相結合。法治是制度的底線,制度是法治的導向,制度因法治而得以強化,法治因制度而得以彌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盡快把生態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來,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雹僦泄仓醒胛墨I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109.“制度化、法治化軌道”的科學論斷將制度與法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標志著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及其制度建設與生態文明法治建設是協同推進的,逐步實現了生態文明的法治建設與制度建設的有效銜接和互補。目前,我國已有生態環保類的法律30余件,國務院行政法規100多件,地方性法規1 000余件,這些法律共同形成了覆蓋全面、務實管用、嚴格嚴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環保法律體系。②栗戰書.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J].中國人大,2022(2):6-9.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陸續制定修訂了長江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10余部法律;同時黃河保護法等已進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審議程序,國家公園法等法律的制定工作亦已啟動。我國的濕地保護法也已于2022年6月1日起開始正式實施。尤其是2015年1月1日開始實施被譽為“史上最嚴”的新環境保護法,充分表明了環境保護法的權威性、基礎性、綜合性的生態文明法律制度地位。此外,明確了環境保護目標責任與考核評價制等10余項制度,并作了相應的法律規定與要求,充分體現了法治與制度兩者在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實踐中的相互洽合、相互促進。

概言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優質生態產品和優美生態環境提出了迫切要求,以制度管人管事即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也就勢在必行。通過頂層設計和系統推進,貫徹落實“兩個最嚴”要求,40多項改革方案頻繁迭出,我國逐步建立健全了內容全面、結構完整、要求嚴厲、可操作性強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充分保障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供給,有效提升了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

猜你喜歡
文明制度生態
請文明演繹
“生態養生”娛晚年
漫說文明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對不文明說“不”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