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河生命:河流生命倫理的哲學基礎*

2023-12-17 20:56余謀昌
關鍵詞:怒江河流倫理

余謀昌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

2004年,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李國英教授提出“黃河生命”概念,召開“黃河生命:首屆河流倫理學術研討會”。筆者應邀與會,作題為“生態系統整體性:河流生命倫理的哲學基礎”的發言。我們關注黃河生命,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它的生命對于我們十分重要;第二,黃河生命正在受到多種損害,它面臨的生存危機已非常嚴重;第三,必須拯救黃河,時間已經非常緊迫。為此,我們需要做方方面面的努力,其中之一是確立河流生態系統整體性的觀點,傳播河流生命的自然價值觀和生態倫理觀,并在這種觀點指導下,采取切實有效的行動,努力改變黃河生命的生存形勢。

一、生態系統整體性:河流生命倫理的哲學基礎

河流是一種天然地表水流,有一定的基本水量,在固定的河道內,以穩定的、正常的水流動為特征。但是,基本水量的流動只是河流生命的必要條件,不是它的充分條件。河流作為完整的生命系統,除了基本水量以及流動這一重要因素外,與之相關的環境倫理問題也極其重要。

(一)河流是完整的生態系統

河流生態系統是生命體。具體來說,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河流作為一種自然生態系統,是生命有機整體。由水流及其中的動物、植物、微生物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構成的生命系統,是一個動態的有機整體。河流生命整體的所有生物和環境因素的完好生存,是河流生命得以延續的必要條件。如果向河流排放過量污染物質,損害甚至完全毀壞它的自然凈化能力,這就從根本上損害了河流環境,那它就不再是正常的健康的河流,而成為一條“病河”。

第二,河流作為一種自然生態系統,是由河流源頭、濕地、通河湖泊,以及眾多不同級別的支流和干流共同組成的流動的水網、水系或河系。這是一個完整的生命系統。如果河流源頭的生態遭到破壞,濕地和湖泊干涸,來水得不到補給,或者上中游用水過多,河流基本水量在標準線以下,這些都會導致河水枯竭或斷流。如1997年黃河下游斷流時間達226天,斷流河段達780公里,斷流的位置從入??谘由斓胶幽祥_封,成為一條不健康的河流。①霍世青,王懷柏,彭梅香.1997年黃河下游斷流情況分析[J].人民黃河,1998,20(1):1-3,46.

第三,河流作為一種自然生態系統,是一種開放的生命系統,包括水道系統和流域系統。它們之間存在大量的、迅速的和豐富的物質生產和能量交換。這也是河流生態結構的重要方面,是河流生命的必要條件。其中,河流中的植物系統,流域的植被系統特別是森林,是河流生態系統的生產者,對河流生命的運轉和存續起著關鍵作用。流域的人工生態系統,如工業、農業、畜牧業和其他生產系統,也與河流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是與河流關系密切的生態系統,應該被看作是河流生命系統的組成部分。所有這些因素的動態過程對河流生命也有重大影響。例如,為了預防水患,人們在河床兩邊高筑堤壩,使河水封閉在固定的河床上,河流失去了開放性;森林植被破壞和其他人類活動導致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大量泥沙進入河床并在固定的河道內淤積,河床抬高,如黃河開封段高出城市10多米后,已經不再是“地表水流”,而成為“懸河”。

(二)河流生態倫理問題

水電開發涉及河流生命?!昂恿魃备拍畹奶岢?,表示把人對待河流的態度和行為提到了道德的高度,由此引出“河流倫理”問題。它要求我們在開發利用河流資源時,必須尊重和維護河流生命,保證河流健康運行。這是水電開發成功的關鍵因素。而河流倫理把人類道德對象的范圍從人與社會擴展到人與河流的關系。它的主要目標是發揮道德調節人類行為的功能,保護河流生態系統的健康和持續發展,維護河流生命的整體性。

依據“河流生命”和“河流價值”的概念,可把河流倫理的主要原則概括為:(1)尊重并愛護河流生態系統。它在河流倫理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最高行為原則,又稱“命令性原則”。(2)保護河流生態系統,如保證河流的基本流量,保護河流內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保護沿岸生態系統;反對損害河流生態系統的行為,如反對掠奪性開發河流生態系統,反對污染和傷害河流生命。這是河流倫理的“禁止性原則”。(3)保護和促進河流生態系統的發展。人類開發利用河流資源,會不可避免地引起河流生態系統的變化。但是,如果人類開發利用河流資源的行為符合生態規律,被限制在生態承載力的范圍之內,那么人類活動就不會對河流生命造成破壞;而且,通過科學的生態設計和實踐,還可以保護甚至提高河流生態系統的生命力。換言之,就是在河流活動中將經濟學原則與生態學原則結合,既實現經濟效益又實現生態效益。這是河流倫理的“選擇性原則”。

河流倫理的主要范疇:(1)社會公平和環境公平。水利水電工程利益公正平等分配。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有重大的利益和風險,需要正確處理權利和義務關系,堅持公平分配原則。這是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成功的關鍵。它體現在業主(國家和地區)、社會(企業、移民和有關個人)、子孫后代、生命和自然界之間利益的公平分配上。(2)責任公平承擔原則。大型水利水電工程有巨大利益,又有重大風險。它的興建必須符合國家、人民和環境的需要,必須對國家利益承擔責任,對人民利益承擔責任,對后代的利益承擔責任,對生命和自然界的利益承擔責任。這是對水利水電工程最起碼的道德要求。不論是政府決策、科學家設計還是工程施工,都應做到盡職盡責、盡善盡美,盡可能減少和避免工程建設產生的負面作用。

我們從兩個層次分析河流生命的價值:(1)在人和社會的層次上,河流能夠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需要,符合人類的利益,對人和社會有價值;人類通過自己的活動可以變河流的自然價值為(社會)文化價值,這是以河流的他物為尺度作出的評價,是河流的外在價值。(2)在生命和自然界的層次上,河流是一個生命自我維持系統,自主自在地生存與運轉,具有自身存在的價值。這是以河流自身為尺度作出的評價,是河流的內在價值。

開發利用河流的價值是人類生存的必須。但是,我們要開發有節、利用有度,如果采取掠奪式的態度,無節制地向河流索取,造成河流價值的根本損害,就會使河流喪失進一步開發利用的可能性。我們對河流的每一次重大開發,都必須進行補償,以維護利用和保護之間的平衡,保留進一步開發的可能性。同時,注意人類對河流價值的選擇性需求,從而把有限的河流價值用于最急需的方面。河流的價值是多種多樣的,社會對河流價值的需求也是多種多樣的。與土地利用不一樣,當某一塊土地用于一種需求后,一般意味著它的其他需求的喪失,但是河流可以同時滿足多種需求,如發電、航運、養殖、旅游等,且不會對其造成根本性損害,甚至可以在多次利用或循環利用中實現價值增值。然而,在某些方面的利用中,它也會存在非常尖銳的矛盾,如經濟用水與生態用水的矛盾。在這種矛盾中,生態用水應占優先地位,因為若經濟用水過多侵占生態用水,河流將失去輸沙和其他生態功能,甚至可能會斷流,河流生命會受到損害,也會失去經濟用水的功能。

尊重和維護河流生命的權利。河流生態倫理學的基本問題是:(1)在理論上,確立河流生命價值的理論,確立河流生命權利的理論;(2)在實踐上,按生態倫理學的原則和規范,保護河流生命,維護河流的基本生態過程及其生命系統的整體性。我們要尊重黃河的生命,保護黃河的生命。

總之,確立生態系統整體性的觀點,從自然價值(河流生命的價值)的確認,到自然權利(河流生命的權利)的尊重,在新的世界觀、價值觀和倫理觀的指導下,以可持續的方式開發利用河流的價值,實現開發與保護的平衡,從而確保河流生命的健康。

(三)關于河流生態倫理問題的討論

筆者的觀點首先在《黃河報》上以“生態系統整體性與河流倫理”為題發表。此后,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原秘書長、水利科學學會原秘書長、著名水利專家張博庭教授在《水利發展研究》(2005年第2期)發表以“關于河流生態倫理問題的探討——對《生態系統整體性與河流倫理》一文的不同看法”為題的文章與我商榷。該文以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單獨辟出筆者《生態系統整體性與河流倫理》一文的摘要,指出筆者的文章“根據環境倫理學的基本原理,對河流生態系統的特點進行了探討,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①張博庭.關于河流生態倫理問題的探討——對“生態系統整體性與河流倫理”一文的不同看法[J].水利發展研究,2005(2):4-9.。但是,作為水利、水電專業人員,他對其中的幾個問題提出了不同看法:一是筆者對河流的定義是不科學的;二是不能從人的角度定義河流健康;三是不能把水利水電工程說得一無是處。張教授認為,筆者的文章會引起公眾誤解,即會讓公眾把所謂河流生命的價值理解為河流的原始生命而不能進行任何改變。

閱讀該文后,筆者有兩點感想:(1)水利專業工作者對生態倫理問題產生了興趣,這對生態倫理學專業工作者正確認識河流生命是非常必要的;(2)水利專業工作者對生態倫理學了解不多,作為生態倫理學專業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在水利水電領域更廣泛地宣傳生態倫理學的理論,以更好地發揮它的社會功能,這是生態倫理學的重要實踐。為此,筆者寫了《關于河流生命倫理問題的討論——答張博庭教授》一文,發表于《水利發展研究》2005年第6期。

二、1998年抗洪斗爭之水利生態哲學

1998年,長江發生特大水患。洪災過后,有三種不同性質的報刊約筆者寫文章,希望筆者分別從水、森林和土地的角度評論1998年的水患。筆者認為,雖然長江水患是因大自然的大氣環流集中且持續長時間暴雨造成的,但是,它之所以造成如此嚴重的損失,又同人的認識和實踐密切相關?!八?、土、森林,這是維系地球生命系統三個最重要的因素。三者是相互關聯的。但是按照機械的分析性思維,我們的認識和實踐,常常把它們分割開來,就水論水,就土論土,就森林論森林。這樣,我們認識了三者,知道它們的價值,開發利用他們;但是,并不能保護它們。因為它們是有機整體,是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體?!雹谟嘀\昌.生態哲學[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50.換言之,當我們以分割生態系統整體的方式認識這三者時,實際上是否定了由水源、土地、森林組成的地球生命系統的生態價值。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雖然利用了它們,但是并不能保護它們,而洪水泛濫、水土流失、森林破壞等就是這樣發生的。

我們年年大興水利、筑壩固堤,但是,為什么水患愈演愈烈?為什么不能筑起一道沖不垮的堤防?這恐怕同我們思想的片面性有關。長期以來,我們只是從人的角度去認識歷史事件,只是從人的利益去對待生命和自然界,用“斗爭哲學”掠奪自然、統治自然?;蛟S,我們需要改變對待自然的方式。具體來說,長江水患表現在水,實質在人。我們要從“人與自然相互作用”的角度認識長江水患,進行水利建設。因為人、水、土、森林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生命共同體,當人類砍光山坡上的森林時,其涵養水源、消洪濟枯的功能將不復存在,這會讓降水直接傾瀉到河流中,泥沙淤積在河床上,整個生命共同體的持續發展亦會受到影響。在這里,水是我們的命脈,而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森林。只有當我們把水、土、森林作為有機統一的整體時,才能保護這一生命共同體。為了根除水患,需要遵循“治水先治山,治山先治林”的原則。

三、生態水利:水利事業新階段

人類的水利建設事業大致經歷了工程水利、資源水利、生態水利三個發展階段?,F在已有很多關于“生態水利”的文章,主要是從環境保護角度論述水利建設。實際上,環境保護是生態水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但是,筆者認為,從生態學觀點看待水利建設,更重要的是把生態水利看作是水利建設的新階段。這也就是水利部原部長汪恕誠所提的“資源水利”以及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原主任李國英所談的“河流生命”等新看法。

(一)“資源水利”

汪恕誠教授于2003 年出版專著《資源水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他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維度看待水利建設,闡述資源水利的科學內涵、本質特征和實踐基礎,就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水權和水市場理論、節水型社會建設、水環境保護和水生態建設等作了詳細論述。他從科學、理論和實踐三方面剖析了中國資源水利方面的問題,強調中國水利要從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從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通過水資源的優化配置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指出人與自然之間只有和諧相處、互利共生,才能有更好的未來。長期以來,水利建設被認為只是工程問題,而汪恕誠把工程水利擴展到資源水利,這是治水和水利建設的新思路。

(二)“河流生命”

2004年9月26日,首屆河流倫理學術研討會在鄭州召開,黃河水利委員會原主任李國英提出“河流生命”概念。這是對河流的新定義。它表明我國進入“生態水利”時代,實現工程水利、資源水利和生態水利的統一成為水利建設追求的目標。這對我國水利科學和水利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于生態水利,筆者沒有寫過專題文章,只有一段文字:“河流倫理學術討論會會后,我給李國英主任寫了一封信。我說,汪恕誠部長《資源水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一書,闡述我國水利工作從‘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發展。這是非常正確的。他的著作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副標題。李國英主任‘河流生命’概念的提出,表明“生態水利”概念是必要的。我國水利工作需要從‘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再向‘生態水利’發展,把資源水利與生態水利統一起來。我們對河流生命的關注,表示我們對水利事業的認識,不僅需要建筑水利工程,不僅需要開發水利資源。而且,它不僅是資源,還是生命存在。因而人類對河流的行為,不僅要有人類利益(資源)的目標,而且要有生態目標,保護河流生命?!雹儆嘀\昌.生態文明論[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340.“河流生命”、“生態水利”等概念,都是從生態觀點看待河流以及水利問題,是中國水利生態哲學的具體呈現。

四、水利開發的科學考察和學術討論

20世紀末21世紀初,關于水電開發有一場激烈的討論。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認為,建設大壩發電,會造成生態破壞。所以,在這些國家興起了炸毀大壩的浪潮。我國水電事業處于初起階段。由于怒江大峽谷地理位置優勢,水利部提出在怒江建設13級電站樞紐,即建設13座電站的設想。為此,2005年4月,國家水利部組織關于怒江水電開發與保護的科學考察,筆者受邀參加科考隊。為了參加這次科學考察,筆者上網查閱了許多文章。大多數人對怒江電站開發持反對意見,主要的有兩條:(1)“不要在怒江上建壩,保留一條原生自然河流!”(2)“在怒江上建壩,還是要自然遺產?”怒江已經列入聯合國自然保護名錄,建設大壩必然破壞自然遺產。筆者是帶著這樣的大問題參加科考隊的。

(一)怒江水電開發的科學考察

怒江科學考察,由水利部原副部長索麗生領隊,有水利事業的各個領域的50多名專家參加,主要考察怒江流域的生態環境、水能資源、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規劃的13級電站樞紐的壩址,以及水電梯級開發對怒江中下游河段的生態環境、經濟社會和民族文化的影響。

經大理和保山,我們沿著著名的茶馬古道(已經拓寬)從南到北在怒江沿岸行走,對六庫、瀘水、亞碧羅、碧江、福貢、鹿馬登、馬吉、丙中洛等壩址進行了考察。至滬水縣,考察的第一個庫址是六庫。它緊靠怒江州所在地六庫巿的上方,是規劃的13座電站中最小的一個??疾靾F最后抵達的是石門關,是怒江北與西藏茶馬古道上的必經之處。石門關號稱“怒江第一關”,具有典型的大峽谷地貎,擁有高崖絕壁、直上直下、山高谷深、壯麗雄偉的自然景觀。兩岸石壁上有豐富的植被。例如,生長在石壁上的貢山棕梠是此地的特有物種。那么,修筑大壩會對峽谷景觀造成破壞嗎?據說設計者已經考慮到了這個問題,并沒有打算在這里建壩。鄰近的馬吉大壩水庫,蓄水后它的水面高度僅提升8.7%,而兩邊垂直石壁高達460米,基本上不影響景觀效果,也不會淹沒貢山棕梠等特有物種。

考察發現,從怒江的水流、水量、水體和沿岸生物的多樣性來看,它已不再是“原生河流”。沿江五六百公里行程中,我們看到怒江的水流量很小,且是混濁的。兩岸有許多陡坡種植地或裸地,也有一些灌木叢,但是沒有原始森林,次生林也很少。沒有走獸,沒有飛鳥,只是灌叢荒山,呈現出一片環境衰敗荒涼的景象。雖然我們不知道怒江作為“原生河流”時的面貌,但是,當下它的性質顯然已發生了由自然性向社會性的改變。

千百年來,怒江兩岸居住的人民主要為少數民族,以狩獵、采集或墾殖為生。為了生活,他們主要采用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在陡坡上種植農作物。這種粗放型農業生產使兩岸生態受到嚴重破壞,一些有植被覆蓋的山也慢慢變成了荒山。不過,當地干部說,在這種惡劣的自然條件下,刀耕火種仍是先進的生產方式,如果使用現代農業的生產方式,土壤可能早已流凈并變成石漠了。此外,怒江兩岸地區的經濟在數十年間未發生顯著變化,人民生活依舊貧困。

(二)關于怒江水電開發的學術討論

我國水能資源非常豐富,水能又是可再生能源,優先發展水電是我國能源發展戰略之一。但是,水電開發涉及生態保護問題。所以,在怒江科考后的學術討論會上,筆者作題為“水電開發與生態保護的關系——以怒江水電開發為例”的發言,主要談了以下四點:(1)河流生命的自然性與社會性;(2)關于自然遺產的保護與利用;(3)關于河流價值的選擇需求;(4)水電開發的環境倫理問題,論證水電開發與生態保護的關系。2005年8月,筆者又在“水利工程生態影響論壇”宣讀了這篇文章,并把它全文發表在同年第8期的《水利發展研究》上。

文章提到,筆者在沒有到怒江之前,也一廂情愿地認為,那里有一條原生態的自然河流,兩岸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種類繁多的動植物,如果筑大壩就會破壞這些自然遺產??瓶己蠊P者才知道,這樣理解的怒江是理論的、理想的、抽象的,也是脫離實際的。依據這樣的認識,所談論的只是一種抽象的自然保護。但是,實際的怒江并不是這樣。它的原生態已經遭到破壞。如果不開發這里的最重要資源——水能,人們照舊會過貧苦的生活,不僅經濟沒法得到改善,生態環境也會繼續惡化。生活貧困與生態破壞的惡性循環,可能會讓自然遺產徹底喪失。

也就是說,眼前的現實是怒江原生態已受到嚴重破壞。如果按照現在的趨勢繼續發展下去,很可能會導致越來越嚴重的破壞。但是,若把怒江的全部人口遷往他處,生態自然能修復嗎?答案是不可能,理由如下:一是許多生態破壞不可逆轉;二是國家沒有能力以生態移民的方式讓怒江兩岸的人民搬離。那么,出路何在?怒江最重要的資源是水能資源。怒江干流的天然落差為4 848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3 640萬千瓦,按13級開發方案,總裝機容量為2 132萬千瓦,超過三峽電站。它的開發具有很大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有了比較強大的經濟基礎,可以使怒江兩岸人民獲得新的謀生手段。有了像樣的生活,就不再需要破壞植被或在陡坡上種植農作物。也許這是走出經濟與環境之間的惡性循環、改變貧窮和恢復生態的出路。此外,建壩的地質條件好,公路已經修通,需要遷居的居民和淹沒的土地相對地少。因而,筆者贊成怒江電站開發。

關于怒江電站開發,人們提出了“要大壩,還是要自然遺產”的問題。2003年,獨特的自然景觀“三江并流”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筆者咨詢有關專家,他們指出怒江不在自然遺產保護的范圍內。這里的問題,可能不是自然遺產保護,而是怒江地區的生態保護,即水電開發是不是必然導致自然遺產和生態環境的破壞。自然遺產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地球生命,如地球生物基因、物種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二是人類生命及其智慧。這兩方面都非常寶貴,且都需要保護?!叭⒘鳌弊匀贿z產,不僅包括優美的自然景觀及生物多樣性,還包括多民族的社會共同體,特別是獨特的少數民族文化。所以,保護自然遺產,應堅持自然生態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人文文化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這也是對地球和人類生命的保護。筆者認為,發揮人類的智慧,可以達到既開發利用地球資源又保護地球生命的目的。如在三峽工程中,人們采取的文化遺產遷地保護、自然遺產(生物物種)遷地保護等措施,可以把工程建設對自然遺產的破壞降到最低限度。

怎樣開發河流的價值?本文將引入“選擇需求”概念?!斑x擇需求”是資源經濟學的一個新概念。自然事物有無限多的屬性,為人類提供了無限多利用自然事物的可能性。但是,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從不同的方面評價和開發自然資源的價值。就怒江而言,第一,它的水電開發價值比它的機會成本大,如果不開發,其價值將白白流失;第二,河流價值的選擇需求有其獨特性,即當選擇一種需求后,還可以同時滿足多種需求,包括社會需求和生態需求。大多數自然資源只能用于一種或少數幾種社會需求,水流是少數幾種可以同時用于滿足不同需求的資源之一。水資源開發可以獲得多種效益,如發電、防洪、供水、灌溉、旅游、航運、養殖、生態等。就怒江梯級電站開發而言,必須優先尊重怒江兩岸人民的利益,必須優先保護怒江兩岸少數民族的文化傳統和生態環境。

筆者在考察時提出,怒江電站開發補償要有新政策;補償不應是一次性的,而應是長期的。怒江人民歷來以這片土地為生,淹沒了他們的家園,也就切斷了他們的經濟來源。如果讓移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成為電站股東,成為電站利益的長期受益者,則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怒江人民的貧困狀況。

怒江電站將是一個偉大的工程,會對我們作出巨大的貢獻,對此,我們不僅要感激怒江,還要回饋怒江。如果在建設怒江梯級電站時,損害了怒江生態的完整性,我們必須要作出補償。從工程的角度來看,第一,移民遷居地要盡善盡美,搬遷的居民能夠安居樂業;第二,電站工程的設計和建造要有美感,混凝土大壩和電站機械的施工和安裝要符合科學;第三,工程建設不僅要有土木和機械工程,還必須要有涵蓋河流、庫區以及兩岸的生物工程和生態工程,確保河流、庫區和整個流域的生物物種有良好的生存條件;第四,制定科學的管理體制,確保電站、庫區和流域生態系統的安全運行,以及整個“人-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的健康運行。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怒江電站,需要科技工作者、建設施工者以及全體人民的參與。為群策群力,對它開展各種各樣的討論是有必要的。充分吸收各方面合理意見,是建造一個具有生態美的水電站的必要條件。

五、黃河灘區水利建設的科學考察

2006年世界水日的主題是“水與文化”,口號是“轉變用水觀念,創新發展模式”。當年4月16日至18日,我國水利部召開“黃河下游寬河段治理及灘區可持續發展”會議。這也是“全球水伙伴(中國黃河)”組織成立后的第一次學術會議。

黃河下游地區的人民存在著雙重挑戰——貧窮和危險。這里的老百姓說:“我們是頭上頂著一盆水過日子?!焙沃挂慌杷?!此地的黃河高出地面好幾層樓。如果洪水沖潰河堤,那將是非常悲慘的。所以,他們有了錢也不敢建房子或購買貴重的家什。因此,灘區治理的首要任務是加固堤防,保證黃河安瀾。

會上,筆者指出,按會議的主題“轉變用水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最重要的是“水”,關鍵詞是“水與經濟”,要通過對水資源的科學配置與管理,實現灘區經濟發展和生態安全“雙贏”。筆者的發言主要包含以下內容:一是人類的水觀念是歷史發展的,轉變水觀念是灘區治理和開發的先導;二是創新用水模式,把灘區的治理與發展提到倫理高度;三是實行生態補償倫理原則。

(一)轉變水觀念是灘區治理和開發的先導

自古以來,人類秉持“水是生命之源、萬物之本”的觀念,并把“水”提高到一種道德高度。但是,進入現代社會后,一些人認為水沒有價值。我們要轉變這種“水觀念”。會上,與會者提出了“水伙伴”概念。這是水觀念的創新,也是古代水觀念在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以更高水平的回歸。水是有生命、有價值的。它是人類的伙伴和朋友?!八锇椤北取肮こ趟?、“資源水利”等概念,更能體現“生態水利”的思想內核。

(二)灘區治理存在的問題及其生態倫理對策

總體來說,灘區治理的主要問題有:(1)水沙條件惡化,主槽淤積加??;(2)游蕩性河段尚未得到有效控制;(3)堤防隱患多,每遇洪水,險象環生;(4)灘區安全設施差,受淹幾率高。從自然的角度來說,黃河“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從社會和文化的角度來說,水土資源的開發、配置與管理失衡。對此,要把灘區的治理與發展提到倫理高度。因為它涉及社會公平和環境公平問題。黃河水利委員會把黃河下游河道的治理方略確定為“穩定主槽,調水調沙,寬河固堤,政策補償”,意在通過實施科學的水資源開發、配置與管理的新模式,調節水與文化、水與經濟的關系,調節人與自然(水)的生態關系,尋求水沙平衡,解決灘區治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具體來說,一是在社會公平方面,依據共享灘區資源的原則,除了政府對灘區人民提供政策性的補償外,資源開發受益者也應向資源開發受害者進行利益補償。因為資源開發者從開發中獲利,但是資源開發帶來的資源減少、資源破壞等后果,則由消耗資源少的人承受。換言之,資源開發者以損害資源利用少的人的利益為代價,違反了資源共享原則。為了公平,資源利用多的人需要向資源利用少的人提供利益補償。二是在環境公平方面,依據資源共享原則,人類活動既要增進自己的利益,又要有益于生態平衡,不能以損害環境和資源為代價實現自己的利益。

(三)灘區治理實行生態補償倫理原則

每一次重大的資源開發,都必須投入相應的資金進行生態補償,以維護資源開發與保護之間的平衡,保護生態潛力。它的生態倫理補償原則如下。一是從環境保護的角度,污染環境者付費,讓環境得到補償,即:(1)“水污染者付費原則”,或“水污染者負擔原則”;(2)“水資源受益者付費原則”,或“水資源受益者承擔原則”?,F在水消費中包括污水處理費用,但是只有“污染者付費”是不夠的,還應根據第二項原則,讓水源消費者付費。這種費用收入主要用于水源保護和水污染治理。二是從資源開發利用的角度,水源開發者付費,讓自然界得到補償,即:(1)“開發和利用水資源付費原則”;(2)“受益于水資源消耗(用水者)付費原則”。這種費用收入,一方面用于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另一方面用于補償資源消耗不足者,即資源損害的受害者。

黃河下游寬河段的治理及灘區的可持續發展,需要處理多種矛盾,既要調解人與人之間矛盾,實現社會公平;又要解決人與自然之間的沖突,實現環境公平。生態倫理的價值觀和生態倫理補償原則有助于黃河下游寬河段的治理和灘區的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怒江河流倫理
跟著怒江走一走
《心之死》的趣味與倫理焦慮
一圖看懂怒江特大橋
怒江卡雀哇節
護生眼中的倫理修養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
怒江求學記
當河流遇見海
醫改莫忘構建倫理新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