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然與應然:AIGC環境下合成主播虛擬人格的賦能和延伸

2023-12-17 12:06林陽
新聞論壇 2023年5期

【內容提要】隨著我國媒體融合進程的衍進和現代信息技術的迭代,合成主播這一領域呈現不斷升級的發展趨勢,使得合成主播的虛擬人格得以構建和賦予。針對合成主播虛擬人格的問題,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對主持傳播產生了重要影響,從實然與應然的角度,對AIGC環境下合成主播的虛擬人格賦能與延伸進行了深入探討。合成主播虛擬人格的延展,綜合并拓展了播音主持的社會功能信息共享、認知共識和愉悅共鳴,成為主持傳播理論和實踐創新的關注點。

【關鍵詞】AIGC? 合成主播? 虛擬人格

一、問題的提出

2022年至今,GPT模型、Midjourney模型等一眾生成式AI快速迭代,AIG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生成式人工智能)幾乎觸及人類實踐活動的邊界,具備了完成絕大多數辦公室工作的能力。面對層出不窮的技術革新,傳媒業的發展定位有必要回到價值邏輯的原點,審視傳播學眾多基礎概念所受到的巨大沖擊,而“內容”就是其中之一。[1]合成主播作為“內容”之一,是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創建的虛擬主播,是一個基于機器學習和語音合成技術構建的虛擬角色,使用合成的聲音和圖像來模擬人類主持人的形象和聲音。合成主播通??梢酝ㄟ^計算機程序或特定的應用程序來生成其表現和互動,虛擬人格的升維不僅從技術,更是從道德、文化等方面對合成主播的傳播塑造。

近些年來,合成主播在中國迅速發展并廣泛應用,通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為媒體、新聞和營銷等行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第一,新聞報道。一些新聞機構和媒體使用合成主播來提供新聞報道。合成主播可以通過語音合成技術將新聞稿件轉換為語音,然后通過虛擬形象來呈現新聞內容。這些合成主播可以在新聞節目、網絡直播和移動應用等不同平臺上提供新聞信息。第二,視頻節目和直播。合成主播也在視頻節目和直播領域得到應用。通過使用合成主播,內容創作者和直播平臺可以減少對真實主持人的需求。特別是在一些特定場景下,合成主播能夠提供定制化的互動和表演,滿足不同觀眾的需求。第三,營銷推廣。合成主播還被一些企業和品牌用于營銷推廣活動。虛擬主播可以通過合成的形象和聲音傳達廣告信息,吸引潛在消費者的注意力。合成主播具有可定制性和可控制性,可以根據品牌形象和市場需求進行設計和表現。

二、AIGC對主播傳播的影響

AIGC是一種利用機器學習和神經網絡等技術來生成文本、圖像和音頻等形式內容的方法,可以創造、模擬和合成人類類似的創造性內容,對多種領域產生影響。主持傳播活動中,主持人從事廣播、電視節目或其他媒體形式的主持工作,負責引導和呈現節目內容,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對其有一定的影響。

第一,語音合成。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將文字轉換成自然流暢的語音。播音主持可以使用這種技術,通過輸入文字,生成逼真的語音錄音,用來呈現節目內容。這使得播音主持可以更高效地錄制聲音片段,修改和編輯需要的音頻內容。第二,輔助創作。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夠產生文本,并具備學習和模仿人類語言風格的能力。主持人可以利用這種技術來輔助腳本的創作,生成對話或臺詞內容。這種工具可以提供創意啟發,幫助主持人拓展內容思路,提升創作效率。同時,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用于生成圖像、插圖、音頻和視頻等多媒體內容。主持人可以利用這些生成的素材來增強他們的傳播內容,使其更具吸引力和創新性。第三,實時字幕和多語言翻譯。主持人在直播或錄制期間,可以利用語音識別技術將講話內容轉換成文字,再通過生成式人工智能將文字轉化為實時字幕或實時翻譯。這對于國際節目或多語言節目的播出非常有益,可以使觀眾能夠更好地理解內容。第四,智能語音助手。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構建智能語音助手,協助主持人進行信息檢索、提供節目背景知識或回答觀眾的提問。這種交互式的人機對話系統能夠增強觀眾參與感,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第五,輿情分析和趨勢預測。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幫助主持人分析社交媒體數據和大量文本內容,從中提取關鍵信息。主持人可以利用這些分析結果來了解受眾的反饋和意見,以及預測未來的趨勢,從而更好地調整和改進傳播策略。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主持傳播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可以提升內容創作質量和傳播效率,提高語音和文字處理的速度,幫助主持人更好地呈現內容,提供更多創作靈感,并豐富受眾的體驗。但同時也需要主持人謹慎使用,并結合主持人專業素養進行內容篩選和編輯,以確保傳播內容的質量和可信度。同時,人工智能技術在播音主持創作中的使用應與主持人的專業素養相結合,以保持內容的真實性和可信度。

三、實然:AIGC環境下合成主播的虛擬人格賦能

合成主播的虛擬人格是通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來構建并賦予的。虛擬人格是指合成主播所呈現的形象、個性和行為特征,使其看起來像是具有自己獨特人格和特點的虛擬人物。虛擬人格給本質是機器屬性的合成主播嵌入了“擬人化”特征,從人類社會互動的角度看,合成主播這類技術人工物不論是形態還是行為方面,只有具備了擬人化或類人性特質,才能與人類社會的互動產生意義。

從“擬人化”背景出發,目前的合成主播按照技術參數的升級可以分為擬物、擬人、擬真三類。[2]擬物型合成主播以動物或卡通形象為主,常見于主流媒體的品牌宣傳、文化推廣等領域。擬人型合成主播二次元風格的動漫感較強,常源自于動漫或游戲中的卡通人物形象,受時代技術水平制約,世界上首位此類合成主播安娜諾娃,以及中國首位此類合成主播言東方都是以擬人的形象出現。擬真型合成主播目前應用場景較為廣泛,有2D呈現為主的逼近真人視覺效果的合成主播,可以以真人主播為原型,還有高度仿真的3D數字人,從細微的外部形象到語言表達和肢體微動作更能與真人主播“媲美”。AI技術使主持傳播的虛擬人格得以實現,成為了與真正的主持傳播主體越來越接近的虛擬人格傳播主體。

對虛擬人格的評價,從積極的一面來看,第一,合成主播的虛擬人格符合受眾接受的心理,如聊天功能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對現實交往人際關系缺憾的補償。第二,虛擬人格是對主持傳播人格的超越與補償,這種虛擬人格整合了真人主播人格特質的優點并將其放大,更符合受眾對主持人“理想化”的人格期待。第三,技術推動主持傳播中的人格進化,從擬物、擬人、擬真的合成主播進化路徑可以看到技術加持推動虛擬人格的完備創造和完善發展。[3]從不足的一面看,第一,合成主播不僅僅是一項“新技術”,更是一個嵌入社會互動中的“社會行動者”,故而需要形象上的擬人化、更強的心智能力和能動性以凸顯其“社會行動者”的特質。[4]第二,“人格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誤區,即標簽化、偽個性,[5]更需要從合成主播“物”的屬性出發,通過立法、技術、制度等方法促進技術人格的養成。第三,虛擬人格的言說困境,技術演進卻在實踐中逐漸凸顯出人際交往的“不可交流性”,產生了虛假交往、情感空洞等一系列負面影響,帶來了人的主體性危機,存在著“異化”的可能性。[6]

四、應然:AIGC環境下合成主播的虛擬人格延伸

人格化層次是人工智能技術在主持傳播領域應用層次的最高級,虛擬人格使得合成主播作為主持傳播主體具備了“人”的因素。虛擬人格的創建通常涉及多個方面的設計和開發,多種元素的結合使得合成主播能夠呈現出具有獨特魅力的虛擬人格,并為觀眾提供一種互動和娛樂的體驗。虛擬人格對于合成主播的延伸,我們對其充滿期待。

AIGC環境下的合成主播向著人格化、人性化、人際化的路徑延伸。第一,人格化的人物特征,建構形象。人格是使人具有與眾不同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典型模式,虛擬人格能夠使人工智能虛擬主播風格鮮明,具有標識度和記憶點。這主要是對外觀設計、語音和語調等外部呈現,在現行的發展中越來越精益求精。虛擬主播的外觀設計可以基于真實人物或是完全虛構的形象,通過計算機圖形學等技術,可以創建具有逼真或卡通風格的虛擬人物形象。同時,通過合成算法和模型,可以模擬人類的語言、語調、語速等,使其聽起來自然流暢。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虛擬主播的語音可以進行調整和優化,以提供更好地表達和交流效果。第二,人性化的設置理念,賦予人格。機器人朝著個性化和具有獨特情感的趨勢發展,基于各類科學發展的人工情感建模和人工情感交互技術,將會促進合成主播的個性化發展,增加受眾參與感和用戶黏度。這便是個性和行為特征的要求,虛擬主播的個性和行為特征通過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和學習,可以模仿人類的行為模式、情感表達和互動方式。它們可以被賦予各種不同的特點和風格,如幽默、嚴肅、可愛、溫柔等。第三,人際化的傳播方式,圈層聯結。媒體融合的進程使得主持傳播從大眾傳播模式逐漸向人際傳播過度,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挖掘用戶需求,進行實時反饋,使用對話、聊天等方式達到傳播效果,更加貼合受眾的需要。這便是互動和反應的升級,虛擬主播可以被設計成能夠與觀眾進行互動,并對觀眾的提問、評論或反饋做出相應的回應。這些互動和反應可以通過事先編程、規則或是機器學習模型來實現。虛擬主播的反應將根據其設計的智能程度和對話系統的能力而有所不同。

基于此,借鑒心理學家塔佩斯提出的“大五人格”理論(也稱“五大人格特質”或“五因素模型”),對于合成主播虛擬人格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是一種心理學上用于描述個體人格差異的理論,它將人格分為五個主要維度,分別是外向性(Extraversion)、宜人性(Agreeableness)、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情緒穩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和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這些維度用于描述人們在行為、情感和思維等方面的差異,也被稱之為“人格的海洋”(OCEAN)。[7]雖然合成主播是虛擬的人格,但是設計者可以通過編程和算法來賦予它們某種程度上的人格特質。盡管“大五人格”理論是基于對真實人類個體的研究,但可以應用于合成主播的設計和表現。合成主播與“大五人格”理論聯系起來體現為,第一,外向性。合成主播可以被設計成外向型的人格,表現出活潑、社交和充滿能量的特質,與觀眾進行互動并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第二,宜人性。合成主播可以被設計成宜人型的人格,表現出友善、合作和善解人意的特質,與觀眾建立良好的親和關系。第三,盡責性。合成主播可以被設計成盡責型的人格,表現出可靠、有組織和富有責任感的特質,為觀眾提供可靠和高質量的內容。第四,情緒穩定性。合成主播可以被設計成情緒穩定型的人格,表現出情緒平穩、自信和冷靜的特質,可以更好地應對各種復雜的情況。第五,開放性。合成主播可以被設計成開放型的人格,表現出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和接受度,探索新領域并提供多樣化的內容。

五、結語

盡管合成主播是通過計算機技術生成的虛擬人物,但通過賦予它們不同的人格特質,可以使其在與受眾的互動中表現出一定程度上的人格特點,提供更加豐富和有趣的使用體驗??偟膩碚f,合成主播虛擬人格的意義在于提供娛樂價值、促進與觀眾連接和情感聯系、提供個性化互動和增強用戶體驗、創造多樣化的內容等。這種虛擬人格的設計有助于滿足受眾對信息、知識、娛樂、社交的需求,并推動媒體產業和新聞行業向更加創新和個性化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喻國明,耿曉夢.未來傳播視野下內容范式的三個價值維度——對于傳播學一個元概念的探析[J].新聞大學,2020(03):61-70+119.

[2]趙瑜,李孟倩.擬人化趨勢下的虛擬主播實踐與人機情感交互[J].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3,45(01):110-116.

[3]高貴武,楊航.AI主播與主持傳播中的人格進化[J].青年記者,2019(22):51-52.

[4]王憶希,吳福仲,王崢.人工智能新聞主播何以被接受:新技術與社會行動者的雙重視角[J].全球傳媒學刊,2021,8(04):86-102.

[5]崔潔,童清艷.解構與重構:“人格化”虛擬AI新聞主播再思考[J].電視研究,2022(02):62-64.

[6]高貴武,趙行知.進化中的異化:合成主播的言說之窘[J].傳媒,2023(04):12-14.

[7]張慶園,張凌媛.人格失焦:數字原住民人格特質與微信個人資料圖像的自我呈現[J].國際新聞界,2021,43(01):138-157.

作者簡介:林陽,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2022級國際新聞學博士研究生

編輯:白? 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