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分眾教學模式的初步探索和實效性路徑研究

2023-12-20 01:04楊晶
大學·課外閱讀 2023年11期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

摘? 要:分眾教學方式進入思政課堂是實現教學改革創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客觀要求。文章立足大學生群體特點以及高職院校獨特學情,探索將分眾教學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渠道和路徑,旨在提高課堂的“抬頭率”“點頭率”,提升學生獲得感、參與度,厘清分眾教學的理論來源,把握分眾教學的現實需要,探索分眾教學模式的總體架構。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分眾教學;總體架構

中圖分類號:G71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33-0097-04

基金項目:2021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題項目思政專項“‘思政+模式下的分眾式教學方法在思政理論課中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2021SJB0550)。

作者簡介:楊晶(1982—),女,碩士,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保?]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思政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如何在高等教育不斷普及化的時代背景下,讓黨和國家提出的育人要求與接地氣的教學方式相結合,滿足學生差異性需求,成為擺在很多思政課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根據諸多學者的研究以及教學實踐探索,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分眾教學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

一、分眾教學的內涵

(一)分眾概念的提出

20世紀70年代,美國學者阿爾文·托夫勒在其出版的《未來的沖擊》一書中指出,未來的報紙媒體將從“同質”轉向“多樣”,它不會為兩個受眾提供同樣的內容,未來的大眾傳播是“分眾的”。這是分眾一詞(Demassification)首次被提出,在當時引起了一定程度的關注,不過僅僅存在于傳播學界的探討范圍,該詞意指傳播者根據受眾需求的差異性,向特定的受眾或受眾群體提供有差別的信息和服務,與“大眾化”的概念相對應。1997年,英國學者丹尼斯·麥奎爾在其出版的傳播類著作《受眾分析》一書中詳細分析了受眾的多樣性,指出受眾將出現細分以及分化的趨向。隨著時代發展,分眾概念從媒體傳播領域逐漸進入到營銷領域,基于此概念,人們開始研究市場細分目標、區分受眾群體,根據目標群體的特征、喜好、習慣等差異進行分類,掌握和了解不同目標人群需求的差異性,制訂相應的營銷策略,簡單來說,就是用最準確的方式把產品出售給最需要的客戶。

(二)分眾教學理念的發展

在分眾的概念提出之前,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已經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朱熹在《孟子集注》中提到“圣賢施教,各應其材”,這是對因材施教的進一步闡釋。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用松樹和牡丹花比喻育人,用松樹的肥料培養牡丹,牡丹會瘦死,用牡丹的肥料培養松樹,松樹會被燒死,借這個比喻強調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

進入20世紀,網絡和通信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教育領域的不斷改革,教育理念也隨之趨向多元化,使得教育越來越注重個性化、差異化,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加德納所創造的多元智能教育理念,強調在學校教育時必須重視“學生個體的差異”,再比如在美國為應對大量不同背景的移民兒童教育所提出的分層教學。我國學者也開始研究相關理論,提出了小班教學、個別化教學等概念,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華國棟教授認為“差異教學是指在班集體教學中立足學生差異,滿足學生個別的需要,以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的教學”。這些差異教學研究對尊重個體間差異、不同課程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創新思政課教學方式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2]。

由此可見,由傳播領域的分眾概念到分眾營銷、因材施教、多元智能、分層教學等有關理論,可以看出分眾教學與分層教學、差異化教學的內涵不同,后者更加注重受眾能力的高低,但分眾教學的本質是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在科學分析和有效把握新時代大學生的思維模式和學習特點的基礎上,依據學生的不同專業背景,不同的需求、特質、興趣,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設計相匹配的活動環節,提高受眾對象的參與感、獲得感,應學而教,教以促學,進而提升教學效果。

二、分眾教學在思政課程中的現實需要

(一)傳統思政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思政課教學方式以理論講授為主,輔以案例分析、提問等,課堂的重點在于順著邏輯線對一個個知識點進行講解,重點內容多講,非重點內容少講,在“大水漫灌”的情況下,學生的興趣點、關注度在課上沒有辦法暴露,并且思政課面對的是來自不同院系、不同專業、不同成長背景的大學生,這種傳統教學方式容易忽略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大部分的課堂時間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師生互動僅僅體現在單獨、簡短的提問和總結上,未能充分激發學生思考的激情和學習的潛能,導致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下降,降低了學生課堂上的抬頭率和參與率,甚至引起學生的逆反情緒,削弱了思政課教學的整體效果[3]。

(二)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

1. “00后”大學生的總體特質

目前在校的高職學生基本上都是“00后”,他們成長在中國從富起來走向強起來的歷史進程中。相比“80后”“70后”,這代青年人更加自信,更加勇于也更加善于表達愛國情感,總之,他們身上有著新世紀青年的鮮明印記,具體來說:在思維方面,他們思想活躍,重自我的情感體驗與價值實現;在表達方面,他們喜歡個性化的表達方式,網絡流行語常見其日常話語體系中,喜愛“以圖傳意”“表情包表達”,喜歡自黑;在意識判斷方面,他們生長環境更好,開闊的眼界使他們對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但是并沒有真正成熟與強大;在人生觀、價值觀方面,他們更加務實,注重個人發展和價值實現,理想主義和集體觀念較為淡??;在行為習慣方面,他們被稱之為“網絡原住民”,喜歡并習慣于借助網絡滿足自己成長的需要,解決生活和學習上的問題,并且,他們更習慣平等的交流溝通和直接的訴求表達。

2. 高職院校的特殊學情

生源日趨復雜。前些年高職的生源只有普通高中畢業生和中?;蚵毟弋厴I的對口生兩類,但近幾年高職的生源逐漸復雜,以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2022年學校生源主要有普通高考、中職職教高考、“3+3”分段培養、提前招生、本科分段培養、本科聯合培養六種類型,學生之間知識基礎、學習習慣、認知層次、關注點、興趣點等差異較大,給提高教學效果帶來了明顯的挑戰。

學習思政課積極性不高。與學生在日常交流中得知他們普遍認為思政課很重要,可以培根鑄魂,但是同時他們對自己的定位是技能型人才,又受社會浮躁風氣的影響,認為思政課程不能直接提升個人技能,因此不感興趣,把思政課當作可以不認真聽講的“水課”,人在教室但心在遠方,甚至還出現了消極的“三不”態度:不曠課但不聽課,不理解但不理會,不掛科但不掛心。這種消極態度雖然不是常態但也確實反映了目前學生在思政課學習中的問題,亟待解決[4]。

總的來說,思政課如何真正把道理講好,需要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在充分了解學生真實學情的基礎上,逐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再以知識灌輸為主要目標,而應采用分眾教學方法,讓學生有根據自己需要而進行選擇的機會,并且在選擇后真正參與進去,從“抬頭”到“點頭”,增加對思政課的認同感、參與感和獲得感,調動思政課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師生雙方互為支撐,“雙向奔赴”。

三、思政課分眾教學方式應用的整體架構

(一)原則支撐

1. 在受眾區分上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

“以人為本”的理念最早見于《管子·霸言》?!胺虬酝踔家?,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币馑际钦f霸王的事業之所以有好的開端,是以人民為根本,但在封建社會的語境中,主要是指君民之間的關系,而現在所說的“以人為本”,是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在思政課上體現以人為本,就是要把學生看作是動態的人、全面的立體的人和發展中的人,不能印象固化、標簽化、簡單化,區分受眾目的是為了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和有效性,不能為了分眾而分眾,受眾學生之間地位平等,才是真正堅持以人為本。

2. 在教學設計上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不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就無法真正開展分眾教學,堅持實事求是具體應該體現在:在課前學情分析時,有針對性地開展問卷、訪談調研,比如在開課之前,班主任要對班級整體情況進行摸底調研,在專題授課之前,通過學習通、云班課進行簡單的課前學情調研,了解學生的興趣點、困惑點,有的放矢地做好教學活動的設計、分組等;教學過程中的“實事求是”體現在根據課前的學情調研,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分眾,分別采用“研討式”“啟發式”等教學手段,注意觀察不同組別的學生在參加教學活動過程中的不同反應,引導學生學會辯證思考,從“山重水復疑無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思想困惑,讓學生真正獲得參與感和成就感;在課后活動的開展中,要以課前學情調研和課上學生表現為基礎,布置不同的活動任務由學生自助領取。

3. 在教學實施中堅持創新手段的使用

加強教學策略、教學活動、考核方式的創新。在教學策略上,除根據教材內容梳理出的理論線外,再開辟“第二線”,可以根據不同專業受眾探索出“專業發展歷史線”,形成雙線融合。在教學活動中,根據班級學情的不同,設計有針對性的活動環節,比如本科聯合培養班級,學生整體基礎知識掌握較好,課堂學習比較認真但是不擅長主動思考,比較被動,在活動設計時就要增加小組討論、組間辯論等能夠促使這部分學生真正深入思考、主動思考的學習方式。在考核方式上,改變以往單純靠平時課堂表現加分和考試分數的“二元”得分制,利用“口袋校園”分值曲線、“云班課”綜合表現圖表等,形成“多元”得分,且重點考察學生思想和行為的改變。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將信息技術與思政課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將教學效果覆蓋到每一位學生,助推思政課在實現規?;逃c個性化培養有機結合的基礎上,實現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

(二)路徑探索

在三大原則的基礎上,根據目前已有的理論和課堂上的不斷實踐、反饋、調整,形成了“雙主線三課堂多元考核”的具體路徑并在課堂中進行應用。

1. 雙主線。課程開始之前,通過對對應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確定在基于教材的理論邏輯線之外,根據各專業要求的不同梳理出第二主線:專業發展歷史線。以機械制造專業為例,課前按照歷史階段整理出相應的工業人精神脈絡,與理論邏輯線相糅合,引導學生與歷史對話,與榜樣同行,培養職業情懷,既契合不同專業學生的發展需求,又培養了學生的大歷史觀。

2. 三課堂。三課堂指的云課堂、主課堂、實踐課堂,其中,云課堂即網絡課堂,主要是指學校馬院網站以及微課平臺,為了打破以往單一的預習模式,在馬院網站上建立了“四庫”:云史料資源庫、身邊人身邊事案例庫、紅色故事檔案庫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資源庫,學生根據不同專題搜尋相關資料,完成初步的預習任務,提出自己的困惑點和興趣點。主課堂是第一課堂教學,發揮著主渠道作用,教師根據課前學生預習任務的完成情況,以學生提出的問題為導向,對學生進行分眾,比如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專題中,在電子商務班級中,按照學生關注點和問題劃分了四個小組,分別針對“你眼中的西方”“世界的未來”“和我們青年的關系”“面對挑戰,中國怎么辦”等議題,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組間辯論、小組討論等方式,請對應組別做出回應和總結,通過對這些有針對性、代表性的問題的學習研究,使得教學效果有明顯提升。另外,在課堂案例選擇上,也會從“身邊人身邊事案例庫”中選取貼近學生、更接地氣的案例,用小故事講好大道理。第三個課堂是實踐課堂,部分專題結束后會發布任務清單,由學生自主選擇完成。三課堂互聯互通、統籌規劃、形成合力,提升了學生學習思政課的興趣,滿足個性化需求,提升了教學的效果[5]。

3. 多元考核。為了破除一刀切和簡單化的賦分方式,基于對學生個體思想轉變和行為轉變的高度關注,建立了“三量一分”的考核體系。

以“過關量”測評學生知識累積分,依托云班課平臺,組織學生以闖關的方式參與頭腦風暴、在線討論、題目測試等,學生完成后得到相應積分,積累“過關量”。

以“發言量”測評學生參與分,在課中采取互動式教學手段,如情景體驗、同伴互動、師生對話等方式,在互動教學中以云班課為實時記錄平臺,量化類型小組中學生的發言程度,確定“發言量”。

以“收藏量”測評學生認同度,“收藏量”測評應用于學生增值性評價第一維,指向學生對網絡課程和素材案例的情感態度,在教學資源庫——“一網四庫”的后臺確定在線課程和素材案例的收藏量變化情況,以此摸清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的認同度。

以“思政PU分”測評學生行為轉變度?!八颊U分”測評應用于學生增值性評價第二維,依托“口袋校園”APP測評該專業的學生在12課時的授課時段內的“思政PU分”。主要包括思想成長和志愿公益兩大部分,課后對學生參與志愿活動、青年大學習參與情況以及本班級在年級內的積分排名情況進行統計、分析,以此測評學生課后行為的轉變情況[6]。

四、結語

分眾教學為提升高校思政課上的“抬頭率”與“點頭率”開辟了一條新路徑,是推進高校思政課不斷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有效實踐。立足對高校思政課分眾教學模式的理論來源、現實需要以及實施策略的探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分眾教學應堅持在堅持以人為本的基礎上,不斷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針對性、有效性,打造學生樂學、樂思、樂做的思政金課。

參考文獻:

[1] 共產黨員網.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 (2022-10-25). https://www.12371.cn/2022/10/25/ARTI1666705047474465.shtml.

[2] 徐秉國,李芳,李敏.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分眾化教學策略探討[J]. 學習月刊,2020(09):41-42.

[3] 李寒梅. 政治認同: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根本點與著力點[J]. 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9,34(05):1-8.

[4] 錢艷芬. 大班視域下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提升的思考[J]. 教育與職業,2013(03):126-128.

[5] 彭豪祥. 有效教學反饋的主要特征[J]. 中國教育學刊,2009(04):54-57.

[6] 郭理,姚宏志. 分類教學: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有益探索——以“中國近代史綱要”課為例[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01):134-137.

(薦稿人:曾曉,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汪旦旦)

猜你喜歡
思想政治理論課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與反思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措施
構建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長效機制的新思考
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和諧師生關系互動載體探析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與策略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探索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藝術探究
基于綜合能力測評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卷考試改革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