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數字化建設及案例研究

2023-12-20 01:04莊雷
大學·課外閱讀 2023年11期
關鍵詞:金融科技課程思政數字化

摘? 要:課程思政是專業教育貫徹立德樹人的重要表現,專業課程思政是實現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合的有力抓手。文章結合互聯網、大數據、新媒體等數字化技術,探索了專業課程思政建設路徑與現實應用,旨在形成專業課程思政示范教學體系。課程教學設計是實施課程思政的關鍵環節,文章以“金融科技”課程教學為例,分析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教學目標、內容、活動以及評價等方面綜合實踐,希望可以提出新文科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對策。

關鍵詞:課程思政;數字化;金融科技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33-0105-04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新時代青年教師課程思政教學成效與提升對策研究”(課題編號:C-b/2021/01/08);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江蘇產業數字化融合發展及質量效應研究”(項目編號:2021SJZDA019)。

作者簡介:莊雷(1988—),男,博士,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系主任、碩士生導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課程思政與金融教育。

高校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思想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6 年12 月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各類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強調要全面推進所有學科的課程思政建設,同年6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明確了文史哲經管法等專業課程分類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發揮示范課程引領作用。課程思政建設既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新要求,也是改革課程傳統教學弊端的有效手段。如何應用大數據、自媒體、AR、VR等數字技術先進理念與方法實現課程與思政的全面融合是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結合新文科專業特點深入分析各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實現路徑與典型案例具有重要示范意義。

課程思政是指將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思政元素全面融入專業教育,實現課程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協同育人理念[1-2]。國內外對課程思政具體內涵存在不同觀點,課程思政是一種教育理念,或是一種教學方法,更多地是從多維角度闡釋課程思政的內涵[3-5]??傮w來看,課程思政在育人價值目標、協同育人引領、思政元素挖掘等方面達成基本共識,即課程思政是新時代高校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創新,挖掘各種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實現專業教育的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塑造的有機統一[6-8]。然而,關于課程思政的學科范疇尚未形成統一共識,高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具體實踐中存在爭議,包括專業課程知識與思政元素融入的統一性與教學側重性,課程思政教學環節體現、質量評價、實施效果等[9-10]。結合課程思政教育與數字技術創新,專業教師需要及時轉變課程教學思路和方法,探索融入思政元素的數字化教學模式。

一、課程思政建設的現狀分析

(一)專業課程思政發展趨勢

1. 課程思政嵌入專業教育趨勢

課程思政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創新,是全面提高專業課程育人質量的重要抓手。課程思政建設需要政府、學校、教師、學生、社會積極參與,充分發揮各自的能動性,全面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教學全鏈條,真正實現三全育人。根據國家教育部門指導意見,各大高校紛紛探索全新的課程思政建設體系,從制度上將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建設全過程,鼓勵教師開展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推動課程思政示范專業、示范課程、示范教學團隊評比。從課程思政目標、內容、實施和評價等顯性層面,到政策制度執行、課堂氛圍、師生互動等隱性層面,來逐步構建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體系。

2. 高校專業課程思政有序開展

結合新文科建設與高校課程思政教育,持續推進專業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優化。新文科強調價值引領、數智人文、文科質性三個維度,文科課程教師更需積極探索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點,以專業教學為基礎,適時、合理地嵌入思政元素,彰顯文科課程價值引領性。全國高校專業均在探索專業課程思政教學體系,采取課程思政示范專業、示范課程、教改課題、研究組織等各類措施。結合我校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對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結構、培養方案等各個具體教學環節進行深入分析,豐富專業課程思政的建設體系。南京工業大學遴選了金融、化工等10個課程思政示范專業,經濟學、管理學、保險學等100多門示范課程,并推動專業課程的全面思政元素融入。

3. 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全面完善

結合國內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經驗和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效果,南京工業大學專業課程思政需要進一步提升。挖掘課程思政的文獻與實踐,構建“線上”和“線下”融合的教學資源庫,完善專業課程思政教學互動平臺。采用跨學科協作教學形式組建教學團隊,制訂合理有效的課程思政等多元化具體措施和評價體系,進一步提高課程思政教學水平?;诠┙o側(投入端)和需求側(產出端)構建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在供給側,側重于專業教師對教學效果評價,從“網、鏈、點”三重視角多方面教學投入分析,包括教學環節設計、教師自我評價、教學發展持續性等多維度效果及改進措施完善。在需求側,學生是課程思政最直接的學習者、感受者、獲益者,立足于學生、以第一視角充分檢驗人才培養的效果。有效的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評價,包括課程活躍性、學生獲得感等感性維度,還包括學生實際表現、發展持續性等理性維度。

(二)課程思政數字化建設的存在問題

1. 課程思政數字化建設投入不足

目前我國教育信息化速度不斷加快,高校的固定資產和各類教學軟件更新快速,但是學校教學經費有限,投入專業課程思政數字化建設的經費資源有限。近年來,國家逐漸重視了高校思政教育,教育部推動了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網絡集體備課平臺等教育數字化平臺建設,各大高校也打造了系列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相對于示范課程資源,大部分高校專業并未對課程思政數字化建設投入足夠支持。

2. 課程思政數字化建設師資能力欠缺

大部分課程思政仍采用了傳統教學方式,以教師課堂說教為主,課程思政數字化教學手段不多。有些教師為了應付學??己?,簡單機械化地將各類思政素材嵌入專業教學中,挖掘思政教學數字化元素不足。由于教育信息化和各種數字化教學手段更新較快,而專業教師的數字化學習能力跟不上。目前我國專業教師骨干以中老年教師居多,中老年教師普遍存在數字技術學習障礙與數字化應用能力不強。

3. 專業課程思政數字化的資源不夠

由于我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全面開展的時間并不長, 2021年6月教育部公布首批課程思政示范項目名單,課程思政示范課程699門、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團隊699個、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30個,課程思政數字化建設逐漸受到重視。目前,大部分高校專業課程思政示范課程還在建設中,并沒有形成批量化的專業課程思政數字資源。比如,蘊含專業知識的課程思政微課、慕課等微視頻資源缺乏,各類專業課程思政的教學案例庫不夠。

二、課程思政數字化建設路徑

結合專業課程思政建設背景,以及課程思政建設影響因素、機制分析及其動力分析結果,設計符合金融學專業課程思政提升的具體對策。研究專業教師 “線上和線下”“課內和課外”思政教學能力提升方法和激勵機制,將思想政治價值、課程專業知識與數字技術相融合,實現“價值—內容—技術”三位一體,形成新時代專業課程思政的教學模式。

(一)課程思政與教師專業融合

教師是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提升師資的思政挖掘與數字技術能力,形成數字時代“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探索專業課程思政數字化建設與管理,要培養思政素養與專業知識融合型教師。一是要加強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講座與培訓,學校、學院、專業系等可以邀請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思政、一流課程等方面專家學者進行講學或者開設培訓課程,提高專業課程教師的思想政治元素挖掘與融入水平。二是要組織思政教師與專業教師協同教育,選派思政教師與專業教師結隊互助,共同挖掘整理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的素材,更好地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三是要定期開展專業課程思政教學交流,鼓勵專業系、課程組定期舉辦以“課程思政”為主題的教學沙龍活動,探討“課程思政”與“專業教學”相融合的教學經驗與優化措施,全面提升課程思政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水平。

(二)“互聯網+教育”與數字資源融合

結合“互聯網+教育”等各種數字技術手段,注重課程思政教學的虛實結合,深入挖掘新文科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手段進行變革,形成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數字化資源庫。

1. 搭建課程思政元素采集的網絡平臺

自媒體直播、虛擬仿真、元宇宙等數字技術快速發展帶動著課程思政素材的多樣化、快速化。專業課程思政需要及時采納社會熱點問題,以實際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和提升綜合素質。專業課程教師需謹防將“偽”思政素材帶入課程,加強課程思政教育的監管。學校教務部門、專任教師、團學組織及企業基地等共同搭建課程思政元素采集網絡平臺,鼓勵教師、教管人員以及企業導師積極將各種思政案例上傳到網絡平臺,教務部門及時審核課程思政素材的科學性、嚴謹性和正確性。專業課程教師可以通過課程思政元素采集網絡平臺上搜索課程需要的內容,及時調整專業教學內容,保證課程思政教學的價值性、前沿性、趣味性。

2. 完善各類專業課程思政資源庫

學校建立了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教學資源平臺,將示范課程、典型案例、知識圖譜、專題學習、思政資訊等各類資料納入課程思政資源庫。專業教師及時采用最新思政素材,更新課程思政教學內容,形成課程思政與專業教學的良性循環。

3. 提供課程思政教學的數字化指導

學校邀請技術專家為專業課程教師開設課程思政數字化平臺的使用培訓,組織一支數字化教管隊伍,專門為專業課程教師“課程思政”的數字化、智慧化教學提供技術支持。

(三)新媒體技術下課程思政多元化教學融合

課程思政在新媒體時代擁有更多的表現方式。教學媒體是新時代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公眾號、直播等新媒體技術為課程思政內容與模式創新提供了實踐路徑。專業教師可以利用新穎性、多樣化的教學媒體將課程思政教育內容展示給學生,增加課程思政教學的可視化、趣味性。一是直觀性教學展示,教師將課程思政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通過新媒體技術更好地展示教學內容,有助于學生快速掌握專業課程知識。二是體驗性教學展示,采用AR、VR等技術更好地體驗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內涵,增加專業課程教學的體驗感。三是過程性教學展示,新媒體技術更容易實現課前閱讀、課堂展示、課后訓練等全過程的課程思政教學,實現專業課程的價值引領、知識傳授、技術融合的有機統一。

(四)課程思政的顯性與隱性評價融合

高校應結合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質量考核方法,構建專業課程的顯性和隱性指標,采用綜合多元化的課程思政評價指標體系,能夠對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實施過程進行細致全面的綜合考核,真正實現對教師與學生進行全面評價。一是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交叉考評。結合專業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交叉特點,注重課程思政考核的課內外綜合評價。二是運用大數據健全課程思政考核體系。結合課程思政教育大數據分析,全面梳理專業課程思政考核體系,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優化算法自動優化課程思政的顯性與隱性評價體系。

三、課程思政建設的典型案例

課程教學設計是實施課程思政的關鍵環節,結合專業課程思政數字化建設,分析思政元素融入金融科技課程內容及數字化嵌入路徑,總結新文科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經驗。

(一)思政價值素養重樹課程教學目標

在設置金融科技課程目標時,加入了思政素養目標和價值導向。金融科技課程的素養與價值目標是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創新意識、金融科技安全、金融文化等職業道德,通過金融科技行業思政素材挖掘與VR虛擬展現,引起學生對金融職業者的情感共鳴,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金融科技觀,為將來工作奠定良好的金融科技素養基礎。加強學生金融國家安全觀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愛黨、愛國、愛集體等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二)典型思政案例融入課程教學內容

基于金融科技思政素材挖掘,將金融法治、道德、文化等思想政治元素通過各種案例融入金融科技各章節。例如,在民族文化自信方面,通過中國數字金融案例展現我國是較早研發數字貨幣的國家,我國的數字支付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科技自強的使命感。在職業道德方面,重點講解傳統金融證券的風險和違規操作等內容,引導學生思考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金融證券操作風險,培養學生產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風險意識。

(三)“學賽一體”豐富課程教學活動

結合金融科技教學項目、策略、手段、方法等創新,利用數字技術手段開展金融科技智慧化教學探索,如云課堂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育,虛擬仿真實訓平臺等。結合國內各種金融科技競賽,激發學生對金融科技知識的探索欲,并在金融科技競賽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意識、團隊協作以及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四)大數據融入課程綜合考核方式

金融科技課程考核采用大數據手段實現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的綜合評價方式。金融科技課程過程性評價包括學生遵紀守則率、課堂精神風貌、平臺實訓作業率以及課堂互動情況等,注重學生的愛國敬業、團結協作態度與行動反饋。結果性評價包括理論考試和實操考核兩部分,注重學生金融科技的倫理知識與實踐能力表現。

四、結論

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創新是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現實基礎,教學數字化與智慧化是推動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手段。一是學校要完善課程思政組織、數字化技術培訓等客觀條件,打造課程思政建設良好環境。二是鼓勵教師加強專業課程思政元素挖掘、新媒體使用、學賽一體化等主觀認識,發揮專業教師價值引領作用。三是制訂合理的專業課程思政考核體系,采用大數據技術等數字化手段實現專業課程思政的顯性和隱性綜合考核,全面實現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的提質增效。

參考文獻:

[1] 伍醒,顧建民. “課程思政”理念的歷史邏輯、制度訴求與行動路向[J]. 大學教育科學, 2019(03):54-60.

[2] 曲建武,許傳洲. 科學把握課程思政的內在要求[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2(07):126-130.

[3] 何源. 高校專業課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表現及其培育路徑[J]. 江蘇高教,2019(11):80-84.

[4] 韓憲洲. 論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幾個基本問題———課程思政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干、怎么看[J]. 北京教育,2020(05):48-50.

[5] 陸道坤. 新時代課程思政的研究進展、難點焦點及未來走向[J].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2(01):43-58.

[6] 成桂英. 推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三個著力點[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09):67-70.

[7] 何玉海. 關于“課程思政”的本質內涵與實現路徑的探索[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10):130-134.

[8] 齊鵬飛. 全面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同向同行[J]. 中國高等教育,2020(Z2):4-6.

[9] 韓憲洲. 以課程思政推動立德樹人的實踐創新[J]. 中國高等教育,2019(23):12-14.

[10] 郝紅梅. 高校課程思政改革的實現路徑分析[J]. 新課程研究, 2018(08):10-12+16.

(責任編輯:陳華康)

猜你喜歡
金融科技課程思政數字化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湘繡專業實施課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百度金融成立國內首家“金融科技”學院
數字化制勝
寧夏平羅縣城鄉居民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金融科技與金融創新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