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nder健康促進模式在直腸癌結腸永久造口患者中的應用

2023-12-20 15:53
承德醫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造口結腸直腸癌

李 娟

(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普外科,河南開封 475000)

腹會陰聯合直腸癌根治術(Miles)聯合永久性乙狀結腸末端造口術是治療直腸癌的主要術式,可有效抑制病情進展,提升患者生存率[1]。但由于造口屬于一種違反人體正常生理結構的現象,患者往往會存在自卑、負擔、抗拒等負性心理,嚴重影響患者心理、生理與社交活動[2]。加之,大部分永久性結腸造口患者自護能力薄弱且缺乏造口專業知識,離院后治療依從性低,更易出現一系列腸造口護理問題,降低希望水平。因此,為提升永久性結腸造口依從性與希望水平,應給予患者系統化、科學的健康教育。Pender健康促進理論認為,個體特征與經驗、行為結果、特定行為認知與情感是影響個體選擇并堅持健康促進行為的3大主要因素,全面分析影響健康行為的風險因素后并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可減輕患者消極行為,充分調動積極行為因素,從而養成健康行為方式[3]。本研究選擇72例直腸癌結腸永久造口患者,分析Pender健康促進模式對直腸癌結腸永久造口者疾病感受負擔、希望水平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于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接受結腸永久造口的72例直腸癌患者,按隨機數表法分組。對照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齡43~77歲,平均(60.35±5.58)歲;分期:Ⅰ期8例,Ⅱ期10例,Ⅲ期7例,Ⅳ期11例;受教育年限(11.86±4.63)年。研究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齡41~76歲,平均(59.84±4.75)歲;分期:Ⅰ期6例,Ⅱ期9例,Ⅲ期9例,Ⅳ期12例;受教育年限(11.08±5.36)年。對照組、研究組一般資料均衡性良好(P>0.05),可對比。本研究已獲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直腸癌診斷標準[4],并經盆腔磁共振檢查、直腸鏡等影像學確診;符合永久性造口術適應癥;溝通能力、閱讀能力、視覺能力正常;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軀體性疾??;術前煩躁不安、極度虛弱或存在明顯心理障礙;大量腹腔積液或肝硬化腹水;合并脫肛、痔瘡等其他肛腸疾??;入組前有其他重大負性生活事件發生。

1.3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密切監測病情、飲食指導、基礎護理、康復活動訓練等;入院后口頭宣講疾病、手術相關的健康知識,叮囑患者日常注意事項等。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展開Pender健康促進模式護理:(1)成立小組:由1名普外科主任醫師、1名護士長、1名心理咨詢師、1名健康管理師與4名責任護士構成護理小組,由護士長擔任組長,帶領組員學習專業的永久造口護理要點、Pender健康促進模式等相關知識,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2)Pender健康促進模式護理:①個體特征與經驗:永久造口結束待患者病情穩定后,通過1對1訪談形式了解患者心理因素(對疾病的認知、疾病感受負擔、希望水平等)、社會因素(經濟條件、文化水平、社會關系等)、生物因素(疾病類型、年齡、體重指數等),時間為30 min。在訪談過程中,以提問的方式(問題包括:“患病或接受永久造口后,為盡快康復,您采取哪些方法?”、“您的健康行為是否發生改變?”等),鼓勵患者說出自身患病或接受永久造口后的感受、癥狀及病情對工作、家庭的影響,引導患者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不應逃避或抗拒。②特定行為認知與情感:采取線上教育(微信群推送健康知識、視頻講座等)、線下教育(健康講座、責任護士現場演示、發放健康手冊等)相結合方式,指導患者合理開展健康行為,每次20~30 min。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并發癥預防、輔助產品使用、造口更換與清潔、日常注意生活事項等。③提升自我效能:每周與患者進行1次電話或面對面溝通,掌握患者康復進程,了解康復期間出現的障礙或困難,并為患者提供解決方法,每次5~10 min。要求康復效果好的同病友現身說法,鼓勵病友與患者互動,分享康復心得,每次10~15 min。④行為結果:與患者及家屬共同制定康復計劃表,若每日完成相應條目后則標記已完成,并在每日康復計劃表下方寫下每日康復心得體會與疾病自我感受情況。

1.4 觀察指標

(1)依從性:出院3個月后采用本科室自擬造口依從性調查問卷調查患者依從性,該問卷包括并發癥預防、輔助產品使用、造口更換與清潔、日常注意生活事項等內容,共20項,每項“是”(1分)、“否”(0)分,總分20分,分值≥18分為完全依從,12~17分為部分依從,<12分為不依從,該問卷α系數為0.874。(2)疾病感受負擔:疾病感知問卷簡化版(the brief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BIPQ)共3個維度(理解能力、情緒、認知)9個條目,除病因外其余8個條目均為0~10分,總分0~80分,分值低表示個體負性感知少。自我感受負擔評價量表(self - perceived burden,SPBS-CP)包括4個維度(治療負擔、家庭/經濟負擔、情感負擔、照護負擔)12個條目,每條目1~5分,總分12~60分,分值低自我感受負擔輕。評估時間為入院時、出院3個月后。(3)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scale,HHI)涉及3個維度,即:與他人保持親密的關系、采取的積極行動、對現實與未來的積極態度,12個條目,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總分12~48分,希望與分值呈正相關。評估時間為入院時、出院3個月后。

1.5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依從性

研究組依從性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依從性對比(n,%)

2.2 疾病感受負擔

研究組入院時SPBS-CP、BIPQ評分相比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出院3個月后PBS-CP、BIPQ評分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2組SPBS-CP、BIPQ量表評分對比(,分)

表2 2組SPBS-CP、BIPQ量表評分對比(,分)

與本組干預前相比,*P<0.05

?

2.3 希望水平

研究組入院時HHI量表各維度評分相比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出院3個月后HHI量表各維度評分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3。

表3 2組HHI量表評分對比(,分)

表3 2組HHI量表評分對比(,分)

與本組干預前相比,*P<0.05

?

3 討論

受諸多因素影響,直腸癌結腸永久造口患者會產生負擔、焦慮等負性心理,而心理應激會通過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中介作用影響患者免疫功能,加重疼痛程度,不利于健康行為的形成,且會延長康復進程[5]。因此,從積極心理學角度而言,應全面挖掘個體的心理資源與內在潛能,并采取保護性措施,以減輕心理困擾、降低患者疾病不確定感與自我感受負擔。傳統的健康教育模式雖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心理狀態,但教育形式過于單一化、標準化、統一化,常忽略患者心理、生理、情緒等方面的照顧,難以滿足患者對健康教育的個性化需求。

Pender健康促進模式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基于積極行為心理學的護理模式,通過分析患者個體特征,掌握影響患者健康行為的因素,并根據風險因素制定針對性防范措施,可減少消極行為,促進患者建立積極行為[6,7]。邢媛媛[8]等研究報道,Pender健康促進模式用于胃癌化療期間可提升患者主觀幸福度,促進健康行為建立。歐世梅[9]等研究發現,Pender健康促進模式可降低喉癌術后人工氣道老年患者心理應激,減輕負性心理,改善生活質量。由此可見,Pender健康促進模式在惡性腫瘤的護理工作中具有較高的可信性與適用性,但關于該護理模式用于結腸永久造口患者中的報道較少。本研究中,研究組依從性優于對照組,干預后SPBS-CP、BIPQ評分比對照組低,HHI量表各維度評分比對照組高,證實Pender健康促進模式同樣適用于直腸癌結腸永久造口患者中,有助于降低疾病感受負擔與個體負性感知,提高希望水平與依從性。推測原因可能與以下幾點相關:(1)Pender健康促進模式中強調醫師、護士、家屬、同伴教育的協同作用,不僅可保障健康教育口徑一致性與健康教育內容的權威性,且利于構建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從而實現“1+1>2”的效果。(2)與患者訪談過程中,鼓勵患者表達自身情感,幫助患者認知重構并展望未來,可減輕患者自我感受負擔;與患者、家屬共同制定健康管理方案目標,可充分調動患者積極主動性,從而更好的完成健康管理方案[10]。(3)在常規口頭宣教基礎上,采取線上、線下多元化教育結合方式,通過階段性、計劃性、循序漸進性的健康教育,可豐富不同人群獲取健康知識的渠道,激發與強化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與意識,實現“知”、“信”、“行”水平提高,從而提升依從性,降低疾病負擔。

綜上所述,Pender健康促進模式可提升直腸癌結腸永久造口患者依從性,降低疾病感受負擔與個體負性感知,提高希望水平。

猜你喜歡
造口結腸直腸癌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結腸中的研究進展
提壺揭蓋法論治熱結腸腑所致咳嗽
皮橋造口在預防性回腸造口臨床中的應用及觀察
腹腔鏡下直腸癌前側切除術治療直腸癌的效果觀察
直腸癌術前放療的研究進展
COXⅠ和COX Ⅲ在結直腸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GRP及GRPR在結直腸癌中的表達及意義
經肛門結腸拖出術治療先天性巨結腸護理體會
“瀉劑結腸”的研究進展
結腸造口并發癥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