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賦能區域產業鏈治理的路徑與機制

2023-12-22 02:05李杰義邵曉群鄭三川
時代金融 2023年12期
關鍵詞:斷鏈產業鏈數字化

李杰義 邵曉群 鄭三川

有效構建區域產業鏈是推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的前提。在區域產業鏈構建的實踐中,可以基于產業鏈延伸以補足“短鏈”,通過產業鏈整合以接通“斷鏈”,借助產業鏈重構以強化“低鏈”升級。數據要素是數字經濟時代下產業鏈治理的核心資產,為提升區域產業鏈的治理效能,有必要構建出大數據驅動的區域產業鏈數字化治理平臺。依托該平臺,基于區域產業鏈的大數據有效樣本,形成對區域產業鏈治理決策問題的精準畫像,可以提出更為科學的區域產業鏈治理決策方案。

受逆全球化思潮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我國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卡脖子”問題凸顯。推進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增強產業鏈韌性,各地既應主動參與重構全球產業鏈,又應持續有效地構建區域產業鏈??紤]到復雜國際經貿形勢對國內產業鏈的沖擊,以及我國產業鏈的關鍵環節“斷鏈”“脫鉤”風險[1],自2019年以來,上海、浙江、廣西、江西和江蘇等省市分別出臺并實施了產業鏈“鏈長制”方案,彰顯出各地以產業鏈治理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制度創新。與此同時,數字技術迎來了快速發展期,新基建成為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數據要素成為數字經濟時代下產業鏈治理的核心資產。由此,構建大數據驅動的區域產業鏈數字化治理平臺,有助于針對性地完善區域產業鏈,并提升區域產業鏈的治理效能。

一、區域產業鏈治理的現實困境

產業經濟及其價值活動必然投射到一定的區域范圍內,區域產業鏈表明了區域產業經濟活動的內在技術經濟關聯。產業鏈治理是產業鏈“鏈主”協調各主體的產業價值創造活動,以實現產業鏈整體效益最大化的管理行為。[2]與“木桶理論”所揭示的整體生產力大小由最薄弱要素所決定的規律類似,區域產業鏈中某一環節的薄弱、瓶頸或發展滯緩,則其整體運行效率只能達到與薄弱環節相應的層次。然而,一些地方的產業鏈治理實踐中,仍存在“短鏈”“斷鏈”“低鏈”等問題困境,其治理效能亟待進一步提升。

一是表現“短鏈”形態。一些地方雖然確立和培育本地的支柱產業和主導產業,但由于這些產業之間的分工不完善,這些產業置于開放的大區域系統中來審視未必就真正具有區域特色,表現為產業鏈的“短鏈”形態。這種“短鏈”形態的區域產業鏈,造成了區域產業資源配置的低效率。如果區域產業鏈的下游價值流大于上游價值流,就會造成下游產業的需求替代。如果區域產業鏈的上游流量大于下游流量,就會導致上游產業的資源浪費。二是存在“斷鏈”瓶頸。一些地方產業集聚區缺少了一些必要的產業環節,集聚區內的上下游產業之間距離過大,存在產業鏈的“斷鏈”瓶頸。由于空缺了一些必要的產業鏈中間環節,其產業鏈條供求關系出現斷裂,產業之間的經濟技術關聯不緊密,產業之間的價值傳遞不暢通,導致區域產業鏈的運行低效。三是面臨“低鏈”困境。一些地方產業集聚區雖然在生產加工和組裝等環節的優勢相對明顯,但在研究開發和技術工藝等環節的競爭力十分薄弱,呈現出“兩頭弱、中間強”的態勢,大多數企業處于全球產業鏈的中低端。也有一些地方產業集聚區存在過度集中于某一具體環節的同構競爭問題,甚至引發了產業鏈“低鏈”的鎖定效應。

二、區域產業鏈構建的路徑選擇

理論上,區域產業鏈的構建旨在以區域市場優勢為依托,通過對價值的發現和再創造,充分延伸、整合與提升區域產業鏈上各主體的價值鏈,對區域產業價值系統進行持續優化與重構的過程。區域產業鏈的構建包括產業鏈的延伸、整合和提升三種方式。在區域產業鏈構建的實踐中,可以基于產業鏈的延伸以補足“短鏈”,通過產業鏈的整合以接通“斷鏈”,借助產業鏈的重構以加速“低鏈”升級。

(一)延伸產業鏈以補足“短鏈”鏈條

迂回生產方式的發展是勞動分工最大的特點,產業分工是區域產業鏈延伸的基本動力。伴隨著區域產業分工的深化與精細,產業鏈從初始生產要素到最終消費之間,產業鏈的價值分解會產生出越來越多的專業部門和產業鏈環節,表現為核心產業鏈、相關產業鏈或衍生產業鏈的延伸。區域產業鏈的延伸致力于打通區域之間的價值壁壘,補足“短鏈”并完善鏈條形態。這樣既增加了產業分工收益,鏈上各主體也將獲得更多的產業分工收益。

(二)整合產業鏈以連通“斷鏈”環節

產業融合是不同產業或同一產業內部不同行業之間的邊界被打破、彼此交叉滲透,產生新業態的過程,是產業鏈整合的新動力。區域產業鏈整合致力于連通“斷鏈”,建立起鏈上各產業間內在的經濟技術聯系,使各環節之間相互提供的產品在數量比例上相對均衡,在質量和技術上相對符合關聯產業的要求。建議明晰產業鏈的上一個鏈環與下一個鏈環產生的邏輯因果關系,補齊缺少的或存在短板瓶頸的產業鏈環,理順和協調各產業價值鏈之間關系,進而提升區域產業鏈協同運行效能。

(三)重構產業鏈以強化“低鏈”升級

產業重構是在技術、管理、市場、資源、生產方式等經營要素創新驅動下,根據產業發展戰略目標選取高價值增值的核心戰略環節,運用新的價值聯結方式重新編碼核心戰略環節并組合新的價值鏈,以獲得經營的集約經濟效應的過程。破解“低鏈”困境、提升區域產業鏈的關鍵是識別、重組核心環節和剝離輔助價值環節??茖W選擇產業鏈的核心環節,既要能帶來當前的價值增值,又要能持續帶來未來的價值增值,塑造出可持續的區域比較優勢。

三、區域產業鏈數字化治理平臺的基本架構

區域生產力發展的內在規律決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耗散結構系統,開放和關聯是該系統的特征和運行規律。區域產業鏈的構建過程暗含了產業經濟學分析先封閉后開放的思想,遵循著先內后外的區域經濟運動規律和技術路徑。區域產業鏈的遞進式構建過程正是遵循價值的發現和再創造過程,持續地對產業鏈進行系統而動態的延伸、整合與提升,最終形成更大區域范圍內的、動態的、協同發展的產業鏈群的過程。首先,在確立區域內優勢產業鏈環的基礎上,在區際間進行產業鏈延伸、整合與提升。其次,通過價值聯結業務單位,對各區域產業鏈進行延伸、整合與提升,形成暢通、統一與協調的區域產業鏈。再次,通過價值再發現,持續地對區域產業鏈進行動態的再延伸、再整合與再提升,最終形成更大區域范圍內的、動態的、協同發展的產業鏈群。

數據要素是數字經濟時代下產業鏈治理的核心資產。[3]為提升區域產業鏈的治理效能,針對性構建區域產業鏈,有必要構建大數據驅動的區域產業鏈數字化治理平臺。該平臺是以區域產業鏈治理的最優決策為目標,以區域產業關聯大數據為基礎,以數字化治理平臺功能優化為手段,以區域治理及其數字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支撐的新型產業鏈治理平臺。

(一)技術升級是構建區域產業鏈數字化治理平臺的前提

大數據技術是提升區域產業鏈治理效能的重要技術支撐。面對區域產業鏈治理新形勢,不僅應加快建設高速存儲服務器和計算服務器等產業大數據硬件設施,加快建設大數據挖掘、安全管理、建模計算技術和可視化結果應用等產業大數據軟件設施,[4]而且應加快打造區域產業鏈數字化平臺的移動終端,適時開發區域產業鏈數字化平臺云平臺。以區域產業鏈數字化治理平臺為依托,采集區域宏觀經濟數據、產業中觀數據、企業微觀數據、科研機構數據等多源異構數據,形成區域產業鏈“數據湖”,[5]為區域產業鏈數字化治理夯實數據基礎。

(二)功能優化是建設區域產業鏈數字化治理平臺的核心

大數據建模計算能力是區域產業鏈數字化平臺的核心條件。優化產業平臺數據的挖掘整合、比對識別與結果可視化等功能,能解決數據挖掘不充分的問題,提高識別區域產業鏈的“短鏈”“斷鏈”“低鏈”等環節的精準度。優化產業平臺數據的因果關聯與供需匹配等功能,解決數據運算能力不足的問題,提高產業政策措施的針對性。優化現有產業平臺數據的高速實時運算、全過程監測追蹤及趨勢預警模擬等功能,能動態適應數據不斷迭代的趨勢,解決數據處理不及時的問題,提高實施區域產業鏈治理決策的時效性。

(三)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提升區域產業鏈數字化治理效能的保障

基于大數據的區域治理及其數字治理體制機制創新,是數字賦能區域產業鏈治理的必要條件。在強化區域產業鏈相關數據安全管理和建立數據集成共享機制的基礎上,促進地區間、部門間、產業鏈主體間“數據孤島”的相互關聯,能使區域產業鏈治理最佳實踐與大數據技術優勢相得益彰。優化區域產業鏈數字化治理平臺中的風險管理子系統的大數據分析及決策支持功能,能使區域產業鏈風險預警及管理更加及時精準。提升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及其管理人員的大數據分析與分析結果解讀能力,能提高區域產業鏈治理精準度及其資源配置效率。

四、數字賦能產業鏈數字化治理的決策過程

區域產業鏈數字化治理平臺為提升區域產業鏈治理效能提供了技術支撐,呈現出“數據采集挖掘→數據分析建?!藱C協同聯動”的決策運行過程。這一決策運行過程通過構建區域產業鏈治理的大數據有效樣本,形成對區域產業鏈治理決策問題的精準畫像,直至提出區域產業鏈治理決策方案,從而實現數字賦能區域產業鏈治理的決策效能提升。

(一)數據采集挖掘,構建區域產業鏈治理大數據有效樣本

確立區域內優勢產業鏈環,應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通過戰略分析,確立和培育區域支柱產業和主導產業。區域優勢產業鏈環既具有區域性又具有跨區性,其必須在跨區域甚至全球范圍內進行選擇和確定。然而,這種相對封閉地依據區域特色資源而建立起來的優勢產業鏈環,置于開放的大區域系統中來審視未必就真正具有區域特色,更多地表現為短鏈甚至是斷鏈的形態。產業發展內在的規模經濟要求區域重新審視各自的優勢資源和優勢產業,動態地調整產業的整體結構和空間布局。

區域產業鏈大數據挖掘,旨在通過政府內外部和產業鏈各主體的交互接口獲取數據,并對數據進行清洗、轉換、加載和存儲。數據開放共享與數據主體隱私保護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因此,應嵌入數據加密、隱私保護和隱私增強等技術以保證數據安全,為挖掘數據、豐富數據來源提供條件。大數據的關鍵價值不在于“大而全”,而在于有用和有效,因此,應摒棄“全數據模式”的錯誤認識,對數據垃圾進行清洗,并利用實時計算方法對數據集進行動態調整。至此,構建出與區域產業鏈治理目標或決策問題緊密相關的“有效樣本”,為區域產業鏈治理決策提供有力的證據鏈,使治理決策結果更具客觀性。

(二)數據建模計算,形成對區域產業鏈治理決策問題的精準畫像

盡管布局于各區域的產業鏈在局部區域可能具有相對的完整性,但從區際甚至全球的視野看,可能還僅是一些具有相對短鏈或斷鏈形態的產業鏈。隨著國內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產業分工的進一步深化,布局于各區域的產業鏈主體應調整自己的組織結構與產業聯系,打通區域之間的價值壁壘,把產業鏈中各主體的價值鏈包含在更大的價值活動群中。這一過程的目的是以新的方式、由新的參與者創造價值,產業鏈價值分析的焦點不是企業或產業,而是價值創造系統本身。產業鏈價值分析的任務是對這些行動者之間的關系和角色的重構,是在系統內的不同主體及其利益相關者共同為顧客創造價值。

在大數據驅動下,應運用多元回歸、聚類判別和時間序列等方法,構建多維度和多階段的產業鏈測算模型,從而精準識別出區域產業鏈的“短鏈”“斷鏈”“低鏈”等環節。同時,結合神經網絡和隨機森林等算法,構建多階段、多層次的“延鏈”“連鏈”“強鏈”等決策模型,并以圖表或回歸預測曲線等可視化技術將模型計算結果展示給決策者,從而實現對區域產業鏈治理的精準施策。進一步應用計算機仿真、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區域產業鏈的潛在風險、升級潛力或治理效果的動態預警模型,以此形成對區域產業鏈治理決策問題的精準畫像,使其治理的決策過程更具前瞻性。

(三)人機協同聯動,提出大數據驅動的區域產業鏈治理決策方案

區域產業鏈是一個交互依存的價值系統,理順和協調各產業價值鏈之間關系,更利于整體產業鏈的價值實現。當執行某個主體價值鏈的效益影響到其他主體價值鏈的效益時,主體間的價值聯結點就會變成價值決策點。價值聯結點有利于各主體從總體上靈活實施正確的價值定位和戰略取向,原本應該最大化效果的個別價值鏈,為了整體產業價值鏈的效果最大化而出現取舍效應。這種取舍效應致力于使產業鏈的價值傳遞通道更為暢通,產業鏈整體創造價值遠遠超過各單獨主體所創造價值總和。在開放系統中,各產業鏈主體基于聯結點銜接和區際動態市場博弈,重新進行若干鏈環的再延伸、再整合與再提升,最終形成更大區域范圍內的、動態的、協同發展的產業鏈群。

在數據采集挖掘和建模計算的基礎上,采用產業、專利、人才等圖譜分析及其多維建?;驎r空態勢等可視化技術,動態呈現出區域產業鏈的自動化決策分析結果。在此過程中,通過數據分析師、產業鏈領域專家與創新決策者之間的有效互動,以及機器智慧、數據分析師與決策者智慧之間的協同聯動,將這些自動化決策分析結果與區域產業鏈治理問題、具體場景相結合,克服“量化一切”的局限性,從而提出更具科學性、針對性和前瞻性的區域產業鏈治理決策方案。

參考文獻:

[1]張曉蘭,黃偉熔.我國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的趨勢特征、經驗借鑒與戰略要點[J].經濟縱橫,2023(1):93-101.

[2]李青,韓永輝,張雙鈺.中國參與全球價值鏈治理的歷史經驗、現實約束和戰略選擇[J].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5(2):36-52.

[3]楊楠.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的提升機制與路徑研究[J].中州學刊,2023(7):44-50.

[4]楊凡,鄭文杰,于丁一.產業空間資源存量更新與優化配置的數字賦能——以上海某區產業科技投促管理平臺構建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23,32(4):25-33.

[5]蔡珉官,王朋.數據湖技術研究綜述[J].計算機應用研究,2023,40(12):1-12.

基金項目: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浙江省第十五次黨代會精神研究闡釋專項”課題“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的理論機制與行動策略”(1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李杰義,嘉興學院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邵曉群,浙江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鄭三川,廣東外貿外語大學會計學院。

猜你喜歡
斷鏈產業鏈數字化
“科技創新是人類發展進步的成果,沒有任何國家可以獨享,更不應該利用科技優勢打壓遏制別國發展”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饸饹面”形成產業鏈
變頻一體機斷鏈保護在刮板輸送機中的應用分析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產業鏈條“鏈” 著增收鏈條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產業鏈春之奏鳴
數字化制勝
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工流動子女教育的斷鏈與銜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