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宇宙作為方法:中國科幻文學創作的困惑與突破

2023-12-25 12:38田文兵
當代作家評論 2023年6期
關鍵詞:科幻宇宙現實

毫無疑問,元宇宙是當下熱門的概念之一,不僅是社會關注焦點,也是學術研究熱點。從自然科學到人文社會科學,各領域學者紛紛參與到元宇宙的討論中。各類會議、論壇接連不斷,相關論文、研究報告大量發表。眾所周知,元宇宙源自科幻小說,在萬物皆可元宇宙的當下,科幻小說再度進入公眾視野。自現代以來,中國科幻小說一直居于文壇邊緣,直到21世紀初,劉慈欣的《三體》、郝景芳的《北京折疊》接連獲得雨果獎,給中國科幻界注入了一劑強心針。這支“寂寞的伏兵”終于揚眉吐氣地浮出地表,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門文類??苹眯≌f理應趁元宇宙的火爆再度掀起熱潮,然而目前學界關于元宇宙的討論,卻忽視了與其有最直接關聯的科幻文學。不僅如此,科幻文學對元宇宙依然不溫不火,就連科幻作家也謹言慎行。文學藝術往往被視為時代風向標,但火爆全世界的元宇宙卻在文藝界遭受冷遇,這一反?,F象不能不引起關注??苹米骷姨岢鲈钪嬉庥螢??爆火的元宇宙為何在科幻業界遇冷?成功破圈的元宇宙能給長期邊緣化的科幻文學創作帶來何種啟示?雖然元宇宙的涉及面廣泛,但從科幻文學角度進行研究的較少,本文將整體觀照元宇宙成功出圈成為業界神話的現象,再回到其原生場域科幻文學創作本身,探討解決上述問題。

一、元宇宙的提出與科幻文學的使命

元宇宙已成業界熱門,似乎各行各業都能與元宇宙產生聯系。但究竟何為元宇宙,業界眾說紛紜,至于元宇宙的利弊得失,學界也莫衷一是。探究元宇宙的最佳方法,就是回到其產生的原始語境,追溯其前世今生。從《真名實姓》的“腦機接口”、《神經漫游者》的“賽博空間”,再到《雪崩》提出“Metaverse”概念,科幻小說為人類創造了一個不同于現實宇宙的虛擬空間?!逗诳偷蹏贰蹲詈笸婕摇返瓤苹糜耙曌髌穼⒖苹弥械臄底痔摂M世界進行形象化呈現,打通了虛擬和現實邊界,呈現出元宇宙的初步形態。由此可見,元宇宙概念由科幻作家提出,隨著科技進步不斷被發展建構,但目前業界對元宇宙尚處于探索階段。

最初,“Metaverse”中文譯為“超元域”,即超越現實宇宙的虛擬世界。之后“Metaverse”的中文譯名由“超元域”改譯為“元宇宙”,看似是尋常的修訂,實則體現出更為豐富的內涵。說文解字曰“元者,善之長也,故從一”,元有“開端”“本源”等多重含義:從形態而言,元宇宙并非超越現實世界之外的虛擬世界,而是將現實與虛擬合而為一;從發展變化來說,元宇宙是全新的宇宙形態;從本質規律來看,元宇宙則是萬物之本源。元宇宙中虛實交融共生的情境,與“莊周夢蝶”的“物化”、《紅樓夢》中“太虛幻境”可謂異曲同工。1990年,錢學森剛接觸到虛擬現實技術時,結合其技術特征,給“Virtual Reality”取了一個有“中國味”的名字——“靈境”。直到30多年后的今天,學界依然贊嘆不已,認為錢學森的“靈境”命名既體現出了“科學家的浪漫”,又顯示出對中國文化和文字的高度自信。相對“超元域”來說,“元宇宙”的命名凝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和高深莫測的元宇宙二者的結合,共同促成了元宇宙在中國火爆程度遠超他國的現象。

元宇宙由科幻小說提出,那么從科幻小說發展史的視域追溯元宇宙的出場,其必要性不言而喻??苹眯≌f往往通過對未知世界的思考和幻想,運用精妙敘事和“陌生化”藝術手法,反思當下,追問未來。從科幻小說中的初步構想到行業發展和資本追逐的熱點,元宇宙的成功破圈再次證明了科幻小說的前瞻性與社會價值??苹眯≌f誕生之初,就在探討科技與人類、現實以及未來之間的關系等問題。正如有研究者所言:“科幻文學是作家們對人類未來的憂患和想象”“這些憂患意識來自各個方面:生存環境的、自然的、政治的、科學的、現實的、未來的、種族的等”。(1)

世界科幻小說的起源與科學技術發展息息相關,而中國科幻小說則主要承擔著啟迪民智,推動社會變革的重任,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和使命感。晚清是科幻文學的第一次繁榮時期,一系列以“新”為標題的科幻小說,如梁啟超的《新中國未來記》、徐念慈的《新法螺先生譚》、蔡元培的《新年夢》、碧荷館主人的《新紀元》等,通過設計一個美好的未來國家,或者創設一種新的國際關系,用時空投射的方式為備受欺辱的民族繪制理想的國家和世界藍圖。魯迅在1903年出版的《〈月界旅行〉辨言》中對科幻作家培倫氏稱贊有加:“實以其尚武之精神,寫此希望之進化者也?!倍斞钢苑g凡爾納的《月界旅行》《地底旅行》等,是希望憑借科幻小說的力量“獲一斑之智識,破遺傳之迷信,改良思想,補助文明”。(2)近代以來的科幻文學以奇幻的烏托邦想象與未來敘事承擔啟蒙重任,其中政治與科學的結合蘊含著作家以文學改良社會的思想。老舍的《貓城記》,以及新中國成立后的《夢游太陽系》《宇宙旅行》等,以太空旅行夢想來普及科學,開啟民智的效果明顯。

科幻小說在中國經歷了晚清、新時期以及21世紀以來三個短暫的繁榮時期。雖然每次繁榮后經歷了較長休眠與沉寂,但其中的承續關系如草蛇灰線,并未中斷。2011年5月,王德威在北京大學發表了題為《烏托邦,惡托邦,異托邦——從魯迅到劉慈欣》的演講,梳理了中國科幻小說的發展歷史后,發現了當代科幻文本中與魯迅相契合的批判性元素。王德威將劉慈欣、韓松等當代科幻作家納入魯迅開創的現代中國文學傳統,也有一定的道理。魯迅是中國最早的科幻小說譯者之一,其翻譯凡爾納的《月界旅行》《地底旅行》發出中國科幻小說宇宙探險的先聲,而當代科幻作家劉慈欣等將其發揚光大,形成了具有中國氣派的星辰大海派科幻文學。從劉慈欣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對魯迅的啟蒙思想、國民性批判、拯救孩子以及超人哲學等的呼應與發展??苹米骷翼n松的創作手法和主題思想也有魯迅創作的深刻印記,如《地鐵》頗具魯迅“鐵屋子”意象的精髓,科幻作家飛氘稱其為“熱切的啟蒙者”。(3)中國科幻小說雖然面向未來,但對現實人生的關懷,對社會時代的參與介入從未中斷。中國科幻的使命與中華民族的復興緊密相連,即便是最黑暗的惡托邦想象,也來源于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值得注意的是,將當下科幻創作與現代中國文學整合研究的宏闊視野,不僅勾勒出了科幻文學傳統承續的精神脈絡,而且還提出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在社會歷史巨變時期,作為引領時代的科幻文學為何沒能與現實主義文學齊頭并進,而是逐漸式微和邊緣化?

如果說《三體》以超凡的想象力、奇異的景觀,以及思維的理性與獨特征服了讀者,那么郝景芳的《北京折疊》則以科幻為背景,以小見大,合理運用隱喻,折射出嚴重的社會分層。從文化到社會建構,以及改良社會理想,一直是中國作家的傳統使命,其中也不乏對現實的隱喻與反思,但有些評論者卻對中國科幻作家的人文主義關懷頗有微詞。如果科幻小說中涉及社會分層、女權主義、貧富分化等,就會有評論家批評這是所謂的“主題先行”,并諷之為“政治正確”,甚至提出不棄絕“政治正確”就不能進步,等等。其實,中國科幻小說面臨的主要問題并非是否關注社會現實,或者思考人類自身,而是如何去關注以上種種。中國科幻小說是緊隨世界潮流,還是接續自身傳統;是迎合消費文化追趕熱度,還是保持著憂患意識和文體獨立;是立足現實描繪未來社會,還是面向宇宙探索外太空文明,抑或提倡人類和其他物種彼此追求“審美共生”?從梁啟超、魯迅到王晉康、劉慈欣、韓松等,中國科幻文學從不斷摸索到異軍突起,科幻作家在繼承傳統知識分子立場的同時立足當下,有著本民族文化與藝術特色。有評論者沿用英美科幻文學史中的“新浪潮”命名21世紀以來的中國科幻小說潮流,傳達出渴望與世界科幻小說接軌的強烈意愿,但也認識到了中國科幻小說“對于古典主義和史詩傳統的回歸”。(4)

那么,元宇宙能否給科幻文學帶來新的創作契機?晚清“科幻奇譚”雖與“元宇宙”提出相隔近一個世紀,但仍有對話的空間。未來新中國的想象與元宇宙都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現實的反思,為人類描繪出理想的社會形態。這不僅是科幻小說,也是所有文學藝術的基本要求。面對元宇宙的未來布局,科幻文學不能也不會置身事外,這是由科幻作家的憂患意識和科幻文學的使命決定。早在30多年前,劉慈欣在未發表的長篇處女作《中國2185》中描繪了一個虛擬網絡世界,將人的意識上傳其中則可以脫離軀體,永享快樂。當然,劉慈欣在作品中更多表達的是對虛擬現實的擔憂,展示出一位科幻作家的人文精神和憂患意識。

科幻是關于人的未來想象,如果科幻作家沒有宏偉的宇宙觀,沒有對人類終極關懷,不去深入體察社會,僅僅憑借科學知識,或者講故事技術,是不能成功的。元宇宙是關于宇宙的敘事,用虛擬實現了對現實擬像與重建。而作為一個有著無限可能的新形態,元宇宙應該擁有全新的構筑規則。那么,元宇宙秩序如何建構,宇宙中的原住民,與現實生活中人是何關系?在真實與虛擬、歷史與未來、技術與人性、現實與科幻等問題上,元宇宙為科幻文學提供了巨大發展和探索空間。21世紀以來的科幻文學雖已不再是“伏兵”,但科幻作家只有去關注現實,才能使科幻文學成為引領時代的“騎兵”,如果局限在科幻圈內自娛自樂,最終可能游離在邊緣地帶自生自滅。

二、元宇宙爭議與科幻文學的困境

如果說元宇宙的提出源于科幻作家對未來科技發展的超凡想象力,那么元宇宙從概念到落地則是技術奇點時代的必然。綜觀學界對元宇宙的爭議,歡欣期待者有之,但也不乏批判和反思,但歸根到底還是圍繞科技進步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利弊問題。人類意識的“數字永生”正走向現實,但如果肉身毀滅,感知是否在場?沒有感知的數字生命是否有意義?“仿生人是否會夢見電子羊”的人性與倫理問題如何解決?由資本推動的元宇宙布局能否實現元宇宙住民階層的平等?元宇宙中不同國別、不同種族,甚至跨物種之間的運行規則如何制定?上述種種,都是學界應該探討和研究的問題。本文僅對元宇宙與文學藝術相互關聯的問題展開討論,以此觀察科幻文學的困境。

無論是Facebook改名為Meta,微軟的元宇宙計劃,還是阿里、字節跳動、百度、網易、米哈游等公司參與到元宇宙相關產業布局中,大多是運用虛擬現實技術,注重其社交和娛樂功能??苹米骷覄⒋刃涝诳死霜勵C獎禮演講中引用了這樣一句話:“說好的星辰大海,你卻只給了我Facebook”,表達自己對虛擬現實的憂慮。劉慈欣并非將星際文明與虛擬世界二者對立,而是告誡人們除了虛擬世界,還有詩與遠方,我們最終還是要回歸置身其中的現實人生?,F階段對于元宇宙的討論,無論觀點是贊成抑或反對,似乎并沒能抓住元宇宙的核心要素,而是糾結于現實與虛擬之間的矛盾,未能對這一已然存在的事物進行客觀評價。如果說人類探索外太空主要回答“我們從何處來”“我們到何處去”,那么探索人的意識則有助于解決“我們是誰”的問題。因為元宇宙是一個高度開放的數字空間,人們可以自由選擇一個數字“身份”,不僅性別、年齡、職業可以重新設定,還能隨意出入不同場景即時社交?,F實人生不能刷新重來,但在元宇宙中,人可以重置身份獲得新的體驗,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行動,從而得到一種極大的滿足感,甚至還可以實現意識永生。不少研究者認為元宇宙在展示人的自我個性的同時,解放了人的天性,實現了精神自由。在元宇宙中,人的意識能由“不可見”變為“可見可感”,“再現‘不可見之物,從不可言說的現實,到世界的隱藏維度,到后人類內心的幽暗意識”。(6)元宇宙的“向內轉”,在一定程度上是對人性和欲望的肯定,也是對主體的自由意志的張揚。

元宇宙打破時空限制,溝通現實與虛擬,其愿景是建構一種完全自由的理想社會形態,而這也正是科幻小說的重要內容。作為對未來世界的想象,烏托邦已經深入科幻小說創作中,正如科幻作家韓松所說的:“科幻是一個做夢的文學,是一種烏托邦?!?sup>(7)但從另一方面來說,科幻作家對烏托邦又持敵意態度,因為一成不變的完美社會并非科幻作家的終極目標,他們總是希望通過科學教育或者技術革命來實現更好的世界?;暨_·扎吉以星云獎獲獎小說為基礎進行研究,得出的結論是:“雖然幾乎所有這些小說都有烏托邦元素,但他們都不是真正的烏托邦小說。這是因為這些小說雖然很多對當代世界進行了批判,但它們都沒有合乎邏輯地提出一個未來更高級、值得期待的社會形態,因此現代科幻里并不存在烏托邦,只有‘烏托邦傳統的煽情碎片?!?sup>(8)于是,與烏托邦相對的“惡托邦”在科幻作品中層出不窮。如果現實和虛擬中的兩種人生狀態可以互相促進,為何人們寄希望于元宇宙中獲得成功,而不是在現實世界?烏托邦敘事既是科幻作家對未來的展望與預言,也是科幻小說發揮反思和批判功能的載體。顯然,元宇宙并非烏托邦,現實也非惡托邦,在現實與虛構之間掙扎,也是科幻作家的矛盾與困惑。

人文學者長期關注的科學與人文之間的矛盾是否真的得到解決?有研究者指出:“人類社會一切已有的問題,在后人類或新人類的時代既有可能以從前難以想象的方式得到解決,也有可能延續下去甚至越發嚴重?!?sup>(9)作為現代科幻小說的起源,《弗蘭肯斯坦》講述人類制造出仿生人,但難以駕馭最終造成了人類自身的毀滅。這種以反科學的敘事模式成為科幻小說的傳統而延續至今。從克隆技術的人造生物對人類生存的威脅,再到賽博朋克的反烏托邦和悲觀主義色彩,人類從依靠科技發展享受生活便利中警醒,開始擔憂科技發明可能反噬人類??萍及l展與人類生存二者相生相克的關系,成為科幻作家思考和創作的動力。

元宇宙中人的具身,與克隆人、機器人等非自然人一樣,也面臨著非自然人與人類如何相處的困惑,以及非自然人的倫理問題。因為現實社會規范的束縛,或者生活的不如意,進入元宇宙的人,通過具身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并獲得了身體和心理的極大滿足。盡管有些人愿意生活在元宇宙中,但又不得不回到現實,因為你的肉體還在現實世界,那么在人類未消亡之前,元宇宙中的具身與現實生活中的人如何達到一種心理的平衡?如果人類消亡了,意識的永生有何意義?再者,具身能否在元宇宙中徹底地釋放自我?元宇宙中的資源如何分配?元宇宙中的違法犯罪行為該如何處理?如果元宇宙也有規范,除了能讓人在虛擬世界中重新選擇一次人生外,再建另一個宇宙有何意義?以上問題都是元宇宙需要探討和解決的難題。將元宇宙想象為當下精神自由的理想社會,顯然是難以實現的。被賦予重任的元宇宙,在這個被業界描述成具有炫目光環的理想形態中,科技與人類之間還是無法達到平衡。也就是說,科幻文學幻想用更先進的科技來解決科技對人類的反噬,似乎是一個無解的悖論。

21世紀以來,中國科幻小說取得了不凡的成績,以前只在特定群體被閱讀的科幻小說擁有了更為廣泛的受眾,讀者和學界對其寄予厚望。但面對火遍圈內圈外的“元宇宙”,科幻小說并未順勢勃興,反而呈現出與網絡小說相似的狀態,即使文藝界政策加持,學界力推,依然不見起色。為何呈現出元宇宙在科幻文學界遇冷的反常態勢?從小眾走向大眾后的科幻小說能不能成為經典?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作家應該最清楚自己為何不寫元宇宙。除了元宇宙自身的局限外,要么是因為元宇宙題材的陳舊,畢竟是30年前的事物;要么就是元宇宙的過熱,作家不屑于參與其中。面對這種現象,我們是欽佩作家們的冷靜,還是感慨文學藝術介入現實的無力感?無論是作家,或者評論家,既有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意氣,又有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風采。而如今,面對如此甚囂塵上的現象,評論家和學者冷眼視之,實在有些遺憾。當然,這里可能還有研究界的門戶之見,學科歧視的歷史原因,看似科幻小說成為熱門,但地位仍然進不了學術圈??苹萌员谎芯拷缒?,看似熱,實則仍不入法眼。元宇宙在科幻界和學術界遇冷看似不符合常理、不科學,實際上符合常理。

中國科幻文學曾經有過短暫的繁榮,然后陷入較長的沉寂之中,那么21世紀以來的科幻文學發展能否打破這個怪圈,取得更為輝煌的成績?在我們期待中國科幻文學再創佳績的時候,也要有憂患意識,待劉慈欣、郝景芳的榮光逐漸散去,中國科幻界能否后繼有人,不斷推出新人新作?或許從科幻小說中來的元宇宙能夠給我們帶來啟示。面對已成為行業神話的元宇宙,一個嚴肅學者正確的態度是要冷靜面對和思考,不應該成為元宇宙的附和者,更不能成為資本的鼓吹者,而是要保持清醒的認識,謹慎地開展研究,帶著對元宇宙的思考再回到科幻小說中去,從而促進科幻文學的再度興起。

從文學到元宇宙,我們感知到科幻文學的魅力以及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推動力。元宇宙給科幻文學帶來的不僅是讓科幻作家嘆為觀止的科技,以及科技發展對文學藝術的沖擊力,更是其科學理念和思維方式??萍纪苿恿松鐣倪M步,科技的發展滿足了人們對物質文化的需要,因此人們往往推崇科技,而忽略了對技術文明的反思。這種現象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在崇尚科技文明的大趨勢下,具有反思和批判性質的科幻文學往往被忽視;不僅如此,熱衷于現實物質追求的社會導向,也讓屬于文化成果的科幻文學成為物質文明的調味劑。這可能就是被讀者和學界寄予厚望的科幻界,相對其他領域顯得沉寂的原因。

三、元宇宙敘事與中國科幻文學的突破

美國文學批評家希利斯·米勒說:“文學是一種虛擬現實,文學作品并非如許多人以為的那樣,是以詞語來模仿某個預先存在的現實。相反,它是創造或發現一個新的、附屬的世界,一個元世界(meta world),一個超現實(hyperreality),這個新世界對已經存在的這一世界來說,是不可替代的補充。一本書就是放在口袋里的便攜式的夢幻編織機?!?sup>(10)從米勒對文學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元宇宙來自文學的必然性,以及二者的相似,甚至相通之處。如元宇宙相對現實世界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平行空間,是現存世界不可替代的補充,元宇宙以虛擬現實形式為人們提供了編織夢幻的空間。元宇宙從無法定論的科幻界幽靈,到全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無論其本質屬性到發生現象,均可供科幻文學作為借鑒。

(一)立足本土的科幻現實主義

元宇宙的建構需要全人類參與,不能緊跟西方思維模式亦步亦趨。盡管元宇宙概念并非最早由中國人提出,但賦予其中國智慧后,元宇宙由最初的概念發展成為融技術和思想于一體的集大成形態,呈現出更為豐富的內涵。同樣,在強勢西方文化語境下引入和發展起來的中國科幻小說,應該重視傳統因素的發掘。中國科幻文學的歷次繁榮,都與科幻作家的身份意識,以及社會時代變遷息息相關。當然,也有科幻作家認為科幻小說是基于想象力的文學,不能沉迷于虛擬之中,也不能僅關注現實問題:“現在的科幻小說,更多地想象人類在網絡烏托邦或反烏托邦中的生活,更多地關注現實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科幻的想象力由克拉克的廣闊和深遠,變成賽博朋克的狹窄和內向?!?sup>(11)其實,科幻文學的關注現實與科學幻想并不矛盾??苹米骷谊愰狈啻伪砻鳜F實與科幻的關聯:“科幻在當下,是最大的現實主義??苹糜瞄_放性的現實主義,為想象力提供了一個窗口,去書寫主流文學中沒有書寫的現實?!?sup>(12)其中至少有兩層意思:一是現實具有科幻性,科幻文學完全可以來自現實;二是科幻用想象力書寫現實,以現實為基礎,具有現實的映射或者隱喻功能。無論是世界科幻小說的誕生,還是現代中國科幻小說的萌芽,都有著明確的現實因素。無論是科幻作家,還是評論家,都強調了現實與科幻的密切聯系:現實比科幻還科幻,則科幻完全可以來自現實;從科幻中發現真實,即科幻雖遠離主流定義的現實,但仍是現實的高度提煉。

讀者在讀科幻文學時,感知理性與感性共同交織的藝術魅力,往往驚嘆其中新奇的想象。但需要明確的是,科幻文學用幻想的方式將現今問題轉移到未來,是現實社會的一種鏡像,為社會的發展探索了可能的替代方案。如果把元宇宙理解為關于宇宙的宇宙,那么元宇宙就是對現實世界的敘述;無論是把元宇宙理解為虛擬現實,還是與現實世界融為一體的混合形態,現實都是不可或缺的??苹米骷液脱芯空咭獢[脫科幻與現實二元對立思維,互相促進,共同面對并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問題。這也是科幻文學中很多科學幻想被實現,合理化設想被采納的原因。

(二)科幻文學的沉浸感與參與度

現階段的元宇宙主要運用于社交、游戲、娛樂、辦公等領域,其最突出的特征是沉浸感。有人說元宇宙就是網絡版的“劇本殺”,也有一定的道理?!皠”練ⅰ钡娘L靡就在于其強烈的代入感和參與度,滿足了內心孤寂的人們對社交活動的渴望,以增強存在感;或者以游戲娛樂來調劑緊張的生活節奏,緩解內心焦慮和被物質化的壓抑感。如果說元宇宙提供虛實共生場景,讓參與者沉浸其中,那么文學藝術情節的引人入勝,情境的代入感以及讀者的參與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達到沉浸效果。最近熱播的網劇《開端》,沒有星辰大海,也沒有關注人類未來,卻被視為社會派科幻類型作品?!堕_端》引人關注的是時間循環的敘事設定,強烈的代入感,令觀眾與劇中人物命運形成共情,達到沉浸式的觀劇體驗。時間循環敘事與元宇宙有著較為一致的理念,常用于懸疑、科幻、玄幻等類型小說,并在影視、游戲中廣泛應用。在大眾中掀起熱潮的事物,如自媒體的熱度不減、網絡寫作的蔚為大觀,莫不如此。

讀者對科幻文學興致不高,并非讀者缺乏想象力,或許應該從科幻文學自身來思考。有些科幻小說充斥著大量科學術語和艱深的科學理論,讓讀者難以親近;或者采用先鋒的技法,讀者讀后一頭霧水,不知所云。韓松的科幻小說《地鐵》是一部內涵非常豐富的作品。作家在小說中將現實轉喻為晦澀難懂的象征,或者神秘莫測的超驗。毋庸置疑,含混和多義能使小說思想豐富,展示出較高的藝術水平,但也有可能將讀者拒之門外。中國科幻小說或承擔啟迪民智功能,或普及科學知識,具有較強的現實批判精神,即使故事講述得再吸引人,也很難讓讀者獲得完全的沉浸感。這就是為何有些科幻小說被專業人士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但卻很難吸引普通讀者的原因之一。

元宇宙為何備受資本市場青睞,青年群體的認可和參與是原因之一。中國現代文學似乎有這樣一個現象:任何文學種類只要吸引了大眾,尤其是青年人的參與,都會掀起社會熱潮。五四時期的新文學之所以能取代舊文學,依靠啟蒙青年的推波助瀾;左翼文學之所以能成為時代主潮,大眾的參與不可小覷;現代詩歌的幾度熱潮,激情澎湃的年輕人功不可沒;網絡小說的繁榮,大規模的網民尤其是青年群體是創作和閱讀的中堅力量。中國科幻文學其實沒必要過多在意自身的閱讀受眾,正如上文所言,不必與主流文學爭鋒,如果能順勢而為在題材內容、藝術風格上貼近青年讀者的閱讀興趣,也能突破當前面臨的困境。

(三)后人類視域下的人文關懷

元宇宙讓“后人類”再度成為學界討論的焦點。在“后人類”看來,身體性存在與計算機仿真之間、人機關系結構與生物組織之間、機器人科技與人類目標之間,并沒有本質的不同或者絕對的界限。(13)隨著“技術奇點”的到來,上述現象均可在元宇宙中得以實現。元宇宙所提供的去中心化的人類社會圖景,與后人類主義殊途同歸。為了探求普遍真理,科學家以一種超脫人類,或者去人類中心主義的姿態揭示宇宙“真相”,但極易陷入技術的烏托邦。上文提到劉慈欣對元宇宙的擔憂,提出人們要以一種新的宇宙觀思考人與宇宙的新型關系。有人認為劉慈欣是在為“后人類主義”背書,但實際上,包括劉慈欣在內的科幻作家并沒有否定人類普遍的核心價值和基本倫理,而是提出要更多地關心人類與其他星球文明的共處,關心人類與科技的和諧發展。需要明確的是,“后人類”并非反人類,去人類中心主義也不是反人文主義,而是對文藝復興以來的西方人文主義進行反思。因此,后人類想象并不是價值觀判斷,更多的是一種思維方式,“思考關于我們是誰,我們的政治體制應該是什么樣子,我們與地球上其他生物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我們的共同參照系的基本單元應該是什么,從而引進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14)

文學是人學,科幻文學應該具有科學理性和人文精神,科學與人性是可以完美統一的??苹玫镊攘Σ粌H在于對未來科技的想象,更在其人文關懷的理念?!陡ヌm肯斯坦》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其中“科學怪人”的形象備受關注。小說中弗蘭肯斯坦博士與怪物同歸于盡也預示著人類與科學之間的戰爭會長期存在,二者之間的沖突最終將會是一個悲壯的結局。劉宇昆是一位美籍華裔科幻作家,他的《手中紙,心中愛》《人在旅途》書寫了另一個時空下的親子之愛和文化鄉愁,傳達出倫理斷代和文化斷裂的思考。其科幻短篇小說集《奇點遺民》寫的是在虛擬數據控制一切的時代,人們的生活和情感變化??梢哉f,任何一部優秀的科幻文學,理性與情感都得到了和諧的統一??苹米骷沂紫葢撌侨祟惖乃伎颊吆痛匀?,書寫炫目的科技暢想,更要抒寫人情和人性。

(四)科幻文學的人民立場

元宇宙到底是資本的狂歡,還是網民的盛宴?元宇宙的爆火很大程度依靠資本的推動,但民眾對元宇宙產生足夠信心和興趣是資本進入的前提。正如科幻文學,雖然經常以通俗小說的面目出現,但遠未被社會大眾接納,只有特定讀者群體閱讀。相對其他文體類型,晚清科幻小說引領時代潮頭,但當現實主義成為文壇主潮時,科幻文學則因其浪漫主義創作方法和烏托邦色彩而被逐漸邊緣化。宋明煒在研究中國科幻文學的論著中,首先探討的問題是“人民到底需不需要科幻”。這顯然是一個毋庸置疑的話題,作者也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如果中國需要中國夢,人民同樣需要科幻?!?sup>(15)文藝作品只有被大眾接受并認可才能實現其價值,正所謂“人民的需要是文藝存在的根本價值所在”。(16)問題是,對于科幻文學來說,人民是誰?科幻文學是否被人民需要?科幻文學如何站在人民的立場?堅持科幻文學的人民立場,需要區分兩個概念。其一,科幻并非玄幻或者奇幻文藝作品,雖然不少讀者因為后者而開始喜歡科幻??苹脩撚兄婊梦膶W無法企及的科學性內容。其次,雖然科幻并非年輕群體的專利,但思想活躍的青年人樂于接受新鮮事物。盡管年輕的科幻愛好者并不能完全代表人民,但有“得年輕人得天下”的說法,而且隨著年輕人的成長,其閱讀興趣會發生變化。堅持科幻文學的人民立場,讓科幻回歸大眾,將奇異的想象與社會現實有機結合。

在元宇宙爆火的當下,科幻文學有著得天獨厚的話題優勢,尤其是后現代文化語境,多元化成為時代趨勢,文化精英的主流話語權被削弱,科幻文學越來越受到業界和讀者的關注??苹梦膶W和其他文學類型一樣,有特定閱讀群體。將科幻文學比作“伏兵”,認為科幻文學不被業界重視而鳴不平,其實大可不必??苹梦膶W雖屬“邊緣”,但并非要與“中心”抗爭,而是互為補充。而且,嶄露頭角的科幻文學目前還沒有足夠實力與主流文學一較高下,畢竟現實主義文學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有著深厚淵源。對此,科幻文學首先不是委屈和抱怨,而是反思和自省??苹梦膶W因何成了“伏兵”?科幻文學雖然是較新的文學類型,在世界范圍內分布廣泛,在西方國家受到讀者歡迎,但為何在中國被邊緣化?

結 ???語

面對元宇宙熱潮中資本的狂歡,技術的幻象,以及社交、娛樂行業的熱捧與喧囂,有人稱之為宇宙和人類社會的重大變革,也有冷靜與冷漠視之者,甚至有人稱其為概念陷阱。對此,人文學者應該積極反思,元宇宙帶給人文學科,尤其是科幻文學的,不是題材和內容,更多的是一種方法和啟示。

【作者簡介】田文兵,文學博士,華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 ???楊丹丹)

注釋:

(1)吳巖:《科幻文學論綱》,第307頁,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21。

(2)魯迅:《〈月界旅行〉辨言》,《魯迅全集》第10卷,第163-164頁,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3)飛氘:《序:韓松的“鬼魅中國”》,韓松:《宇宙墓碑》,第2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4)宋明煒:《中國科幻新浪潮:歷史·詩學·文本》,第69頁,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20。

(5)宋明煒:《中國科幻新浪潮:歷史·詩學·文本》,第127頁,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20。

(7)韓松:《后記》,《宇宙墓碑》,第375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8)〔英〕愛德華·詹姆斯、〔英〕法拉·門德爾松主編:《劍橋科幻文學史》,第396、391頁,穆從軍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19。

(9)李廣益:《后人類時代晨曦中的思考》,《長江文藝評論》2017年第2期。

(10)〔美〕希利斯·米勒:《文學死了嗎》,第36頁,秦立彥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11)劉慈欣:《劉慈欣獲克拉克獎致辭:沒有太空航行的未來是暗淡的》,《科學大觀園》2019年第2期。

(12)陳楸帆:《對“科幻現實主義”的再思考》,《名作欣賞》2013年第28期。

(13)〔美〕凱瑟琳·海勒:《我們何以成為后人類:文學、信息科學和控制論中的虛擬身體》,第3-4頁,劉宇清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

(14)〔意大利〕羅西·布拉伊多蒂:《后人類》,第2頁,宋根成譯,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5。

(15)宋明煒:《中國科幻新浪潮:歷史·詩學·文本》,第8頁,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20。

(16)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第16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猜你喜歡
科幻宇宙現實
PL-01:科幻飆車黨
到達科幻里的未來
我對詩與現實的見解
宇宙第一群
這宇宙
一種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強現實交互App的開發
如何挑選100本科幻書
現實的困惑
從虛擬走到現實,有多遠?
宇宙最初的大爆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