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島國圖式:基于愛爾蘭民族志的引申思考

2023-12-26 15:08周建新
廣西民族研究 2023年5期
關鍵詞:愛爾蘭范式

【摘?要】在人類學早期的研究中,有許多成果來自西方人對“域外”島嶼的研究,其內容主要聚焦在遙遠的“簡單的”無國家社會及其文化。然而,對于具有海島類型特征的“島嶼國家”的整體性研究卻重視不夠。文章以“島嶼國家”空間作為社會、文化和政治單元尺度,通過對愛爾蘭島整體民族志研究,以歷史文獻和田野調查相結合,提煉出愛爾蘭島的地理、歷史、人文和國家社會發展特征,進而從愛爾蘭島特殊個案展開橫向比較,從類型和范式的角度思考,凝煉出全球視野下島嶼國家發展的一般性特征。

【關鍵詞】愛爾蘭;島國研究;范式

【作?者】周建新,云南大學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研究中心教授。云南昆明,650091。

【中圖分類號】G95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54X(2023)05-0088-0009

人類學學科的建立與發展,有賴于田野調查方法的存在,即自我“放逐”進入調查區域“創造”經驗??梢哉f,沒有“經驗”的人類學研究,不能算是真正的人類學研究。而創造自我“經驗”的空間和社會區域,決定著參與觀察的“田野”范圍?!皡^域”事實上就是對一些特定的物理空間及其重合的社會文化空間范圍的確定,而“區域”研究的內容往往是所限定物理空間內的社會存在。目前中外學者關注的“婚姻圈”“市場”“村落”“民族走廊”“流域”“邊疆”甚至“道路”,都是人類學區域研究的不同范式。這些研究關注的區域大小不同,空間特征各異,但至今尚未出現以“島國”視角開展的區域范式研究。

從十九世紀中后期開始,人類學便開始對島嶼展開民族志調查,并有選定島嶼作為簡單社會調查區域的傳統。人類學將島嶼社會視為一種獨特的重要文明類型加以觀察討論,認為島嶼并不是與世隔絕的蠻荒象征,而是一種社會文化類型的孕育之所。人類學一些經典理論流派的誕生及人類學知識體系的構建都和島嶼研究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島嶼研究對于人類學學科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和意義。從隨身攜帶《人類學筆記和問詢》手冊的動物學家艾爾弗雷德·哈登的托雷斯海峽探險開始,里弗斯、馬凌諾夫斯基、拉德克里夫-布朗、瑪格麗特·米德、鳥居龍藏、岡田謙、雷蒙德·弗斯、格爾茨等許多著名的人類學家都進行過島嶼研究,特別是馬凌諾夫斯基和拉德克里夫-布朗分別憑借對西太平洋特羅布里恩德島及印度洋安達曼島的研究一舉成名,開創了所謂科學的民族志田野工作方法。但以上研究主要是關注島嶼上的特殊人群及其文化演進,似乎普遍對于“無國家社會”興趣濃厚。時至今日,《海島研究雜志》以及“海洋人類學”[1]13~15的研究仍然主要以非國家視角下的海島經濟社會發展研究為主。從目前中國學界對于島嶼的研究看,麻國慶針對島嶼與世界的關系,提出了“從島嶼看世界”的視角[2],但他同樣是把島嶼社會特別是非國家小島嶼社會作為一個籠統的類型加以看待,甚至特別關注作為國家地方的小島嶼是如何被納入國家體系的問題,并沒有擴大到對島國社會的整體性研究和思考。

全世界的島嶼成千上萬,但是從國家領土政治空間的角度分類只有兩種:一種是被納入大陸國家領土范圍的地方性海島;一種是海島社會自己在海洋中獨立建立的主權國家。目前,世界上的島國約有49個,但真正稱得上島國并具有人類學區域范式研究價值的,正有待我們去“發現”。本文通過對愛爾蘭島國個案研究,把島嶼國家看作全球國家體系中的一個特殊分析單位,試圖從類型學角度探討島國發展的一般性規律。

一、愛爾蘭與島國類型

“愛爾蘭”的英文Ireland,其中那個“蘭(land)”指的是土地。類似的中文翻譯有英格蘭、蘇格蘭、芬蘭、格陵蘭、新西蘭等等,這些名稱中的land,其實都是對土地空間區域及其承載的社會文化特征的區分,其中包含著自然、歷史、文化、社會、族群尤其是國家政治空間等多重意義。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凡散布在海洋、江河或湖泊中的四面環水、高潮時露出水面、自然形成的陸地區域而且能維持人類居住或者本身的經濟生活的,都可以稱之為島嶼。但島嶼的物理空間有大有小,其承載的社會人口有多有少,社會發展進程也千差萬別。本文研究的對象,是以地理學上分類的島嶼作為科學界定的,而且只聚焦在當下國家政治空間概念之下的“島嶼國家”。

關于“島國”的稱謂,魏源在其《海國圖志》中早有分類,其在“敘東南洋”中歸類出“島國與岸國”[3]119,即島嶼國家和大陸國家分類。目前,中國學術界和大眾媒體有“島嶼國家”“海島國家”“群島國家”“列島國家”“小島嶼國家”等稱謂,而1982年通過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四部分只單列了“群島國家(Archipelagic States)”一種類型,第八部分列出了“島嶼制度”。但如何歸類“群島國家”并沒有統一的標準,人們通常將一個國家的整個國土都坐落在一個或數個島嶼之上的都稱之為“島嶼國家”,簡稱“島國”。其實,關于島國,可以大致分類為三種:一是一個國家整體占有一個完整的主島及其附屬小島嶼,四面環海,可稱之為“孤島國家”,例如斯里蘭卡、馬達加斯加等;二是一個國家占有多個大小相近的島嶼,以其中一個島嶼為中心,四面環海,稱之為群島國家或列島國家,例如日本、菲律賓等;三是一個國家只占有一個島嶼的一部分及其附屬小島,不能夠完全四面環海,只能與其他國家分割該島嶼及其附屬的周邊小島劃界而治,可以稱之為“拼島國家”,例如愛爾蘭、巴布亞新幾內亞等等。人類社會至今還沒有出現過在江河、湖泊中的島嶼上產生國家的先例,因此,歷史和現實的國家體系結構中,只有在海洋的島嶼中產生過國家社會。

從自然地理的角度看,沒有比島嶼更加界限清晰的地理邊界了;從人文地理的角度看,沒有比島嶼更加清晰而封閉的社會環境了。其實,自然結構與社會結構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彼此形塑作用。由于以上兩個特點,筆者認為,從自然空間和社會空間的角度看,對于島嶼國家的研究,其方法論的意義不同于其他地理和人文環境之下的區域。愛爾蘭島正好提供了這樣一個理想的研究場域。

二、愛爾蘭島的地理、人民和國家進程

(一)愛爾蘭島的地理空間

“愛倫四面皆海,在英吉利之西少北?!?sup>[3]323愛爾蘭島的面積為8.38萬平方公里,其中英國占1.36萬平方公里。愛爾蘭島整體上四周地勢較高,內陸地勢相對較低,西北面海拔最高。愛爾蘭島整個環島邊緣地區港灣眾多,內陸地區河流縱橫,水道暢通,因此其歷史上以水路交通為主。沿著海岸行走,整個海岸線上像珍珠鏈一樣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城鎮,且沿海經濟相對發達。如果深入內陸地區,其內陸遠不如沿海地區發達,而且城市稀少,整體發展相對落后。這種發展格局的形成,與歷史上的海路交通關系密切,也是島國的基本特征之一。

愛爾蘭島雖然屬于孤島地理,但它并未形成“孤島國家”,而是“拼島國家”。由于它緊鄰英國,不可避免的長期受到近鄰大國英國的影響,甚至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地理位置決定了愛爾蘭受制于英國的早期歷史命運?,F在愛爾蘭島北半部6郡屬于英國的北愛爾蘭地區,南半部是愛爾蘭共和國,中部偏北有一條國家邊界線。這條政治界線的最終形成,與英國殖民統治、宗教信眾區隔密不可分,并逐漸形成了經濟和文化地理的界線。這條邊界的存在,雖然導致了愛爾蘭共和國是一個“拼島國家”,但與世界上其他“拼島國家”不同的是,在愛爾蘭和平進程開始后,這條邊界形同虛設,因此,從某種程度看,愛爾蘭島內至少在形式上又兼有“孤島國家”的某些特征。

愛爾蘭島東部沿海的都柏林以及東北部的貝爾法斯特經濟文化最為發達。都柏林是愛爾蘭共和國的首都,形成了大都柏林地區;貝爾法斯特是英國殖民時期愛爾蘭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現在是英國北愛爾蘭自治地方的首府。這兩個中心的象征意義不同,歷史發展過程復雜,甚至代表著兩個時代、兩個國家、兩種制度、兩個社會和“兩個民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從地理空間方位看,貝爾法斯特距離英國本土最近,跨越海峽距離最短,與歐洲大陸交往最密切,因此那里從英國遷移過來的移民最早最多,在歷史上自然形成了早期的中心城市。都柏林也是距離英國較近的地方,但都柏林國家中心城市地位的形成,是愛爾蘭獨立之后才逐漸超越貝爾法斯特的。顯然,都柏林超越貝爾法斯特的發展,意味著愛爾蘭島社會內部中心區域的位移和改變。愛爾蘭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地理空間角度看,并不處于海島的中心地帶,而是處于沿海邊緣地帶。早期的貝爾法斯特如此,后來的都柏林依然如此。這與一般的大陸國家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往往在陸路交通便利的地理空間相對中心地區不同。至于為什么主要城市都出現在愛爾蘭島的東海岸,除了東海岸與英國及歐洲大陸聯系密切外,這主要與溫暖的大西洋洋流經過有關,與本土人民的生存經驗和地方性知識有關。因為愛爾蘭島西海岸常年狂風拍岸,既不利于海上航行,也不利于人們避寒生存。

(二)誰是愛爾蘭人

誰是愛爾蘭人?這是愛爾蘭人自己提出的一個長期困擾著愛爾蘭人的問題,筆者稱之為“愛爾蘭之問”。

翻開愛爾蘭的歷史,大約一萬年前愛爾蘭島與歐洲大陸之間是有大陸橋存在的,愛爾蘭島早在大約80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蓋爾人、凱爾特人、維京人、諾曼人、英國人等等都曾經在愛爾蘭島留下過深刻的歷史印記。在這座孤島上,先來者和后到者之間你來我往,在非常有限的地理空間內繁衍生息。公元四世紀之前,愛爾蘭島被看作是處在未開化的野蠻時代;之后,基督教的傳入帶去了文明的曙光;再后來,英國的王權與羅馬帝國的神權產生對抗,在英國殖民統治下的愛爾蘭島內部的宗教信眾出現分化,天主教與新教產生對立,整個社會被撕裂。

事實上,愛爾蘭島在歷史上的多元族群表現非常復雜,正如前文所說的“蘭”是土地,土地從未移動,而其承載的人民卻你來我往,并不完全是一個同質性的社會。不幸的是,這個島嶼的地理空間范圍非常有限,登上這個島嶼的人們,無論來自何方,有多么特殊的文化,都只能在這個有限的空間里交往互動,而長期交往中的融合不可避免,并逐漸促成了不同群體之間許多共同特質的產生。最終出現了難分彼此的英裔愛爾蘭人和愛裔英國人。愛爾蘭人從早期的自由島民,到后來的內部階級分層,再到島民與移民的宗教區隔,殖民者與被殖民者分界,逐漸形成了兩大教派群體。在英國殖民統治之下,當1845年至1850年間愛爾蘭島因馬鈴薯絕收而出現大饑荒時,由于英國國家保障職能缺位和統治者漠視,導致島內大量人口死亡以及離散到海外。離散到美國的愛爾蘭移民后來發動的“遠距民族主義”[4]72運動,曾經深刻影響到愛爾蘭島的民族解放和獨立運動。由此,近代民族主義運動在愛爾蘭島內與島外遙相呼應,最終促使愛爾蘭獨立運動勢不可擋。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在所謂民族國家建構中,有一種從歷史資源中汲取血緣認同和文化力量的普遍取向,愛爾蘭也不例外。十八世紀歐洲考古發現凱爾特人,極大地促進了愛爾蘭人的民族意識成長。愛爾蘭人極力從考古發現中汲取營養,以建構其凱爾特人民族社會,但理性的研究又總是那么不盡如人意?!皬哪撤N意義上說,凱爾特人可以被看作是今天的愛爾蘭人、威爾士人、英格蘭人、法國人、西班牙人、瑞士人、奧地利人、北部意大利人以及其他西歐和中歐人的祖先。但是,他們的共同遺傳特征也僅限于文化……凱爾特人并不是由單一的宗族群體發展而來的,而是一個具有共同文化和共同語言體系,但操著不同方言的各種宗族的集合體?!?sup>[5]12顯然,愛爾蘭人是一個多元族群融合的民族?!白鳛閻蹱柼m人即便在今天仍意味著一個復雜的宿命……它卻恰恰反映了一種多重認同觀,這些認同有時是相互競爭的——這正是愛爾蘭身份的特征?!?sup>[6]3“我發現對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的愛爾蘭歷史做實事求是的敘述效果更好:在當時的愛爾蘭,愛爾蘭人既是管理者,也是受害人;既是奴隸主,也是契約仆役;既是民族主義者,也是大英帝國的忠實臣民。由此,我們可以得到的啟示是,愛爾蘭歷史上一直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復雜宿命是,民族主義者往往為實現自身目標采取一種簡單化的立場?!?sup>[6]11~12毫無疑問,“誰是愛爾蘭人”的問題,任何簡單化的分析都是站不住腳的。民族不是一個有著準確界限的概念,不管由于禁止同外族通婚而陷于多么孤立,民族也不可能是一個純粹的群體,民族的團結僅僅是政治性和社會性的結合。

關于文化是自主、自我生成的觀點,許多人持認同的態度。但事實上,所有的所謂自主的文化,都處于由文化他者組成的范圍更大的歷史場域之中,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在彼此影響的過程中形成的。愛爾蘭島雖然在地理上是獨立孤島,但它絕不是與外界隔絕的。超越愛爾蘭島的更大的文化勢力,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一波又一波地進入并影響著愛爾蘭島的整體文化。愛爾蘭共和國前總統瑪麗·麥卡利斯(Mary Mcaleese)甚至是擁有英國和愛爾蘭雙重國籍的人?!罢l是愛爾蘭人”,這是一個異常復雜的身份認同問題,其背后隱含的答案是,這是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因為愛爾蘭人是一個復雜的人類復合體。

(三)愛爾蘭島的社會進程與國家建構

公元四到五世紀愛爾蘭島開始基督化后,出現了修道院、傳教士和王國。公元六世紀后維京人等不同的北歐人群體入侵愛爾蘭島,孤島的整個文化體系受到沖擊。但是在歐洲大陸進入中世紀后,愛爾蘭島由于其特殊的島嶼地理,憑借海洋屏障,意外躲過了歐洲大陸的“黑暗時代”,因此較好保存了歐洲文明的火種。

在愛爾蘭社會,神與人的關系始終占據重要地位,其社會生活和社會進程無法擺脫宗教的影響。十二世紀初葉,來自法國的諾曼人征服英格蘭后,英格蘭人及其文化開始在愛爾蘭島的文化和政治中逐漸占據支配地位。十六世紀英國國王亨利八世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導致愛爾蘭島的基督文化產生分裂。1649年英格蘭人完全占領愛爾蘭島,愛爾蘭所有的古代王國從此消亡。1801年,根據《英愛同盟條約》愛爾蘭島正式并入英國版圖,“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的建立,使得愛爾蘭島成為了英國的海外殖民地。大批英國殖民者從最初在北愛爾蘭的定居繁衍,逐步向四方擴展,導致了愛爾蘭島居民與英國殖民者及其后裔彼此不斷的矛盾沖突。在近代國家主義運動高漲時,愛爾蘭島內部出現了以教派斗爭為表象的意想不到的社會分裂。原本追求愛爾蘭島整體獨立的國家主義運動,最終以妥協收場。1921年愛爾蘭島南部的26郡脫離英國成立“自由邦”,北部的其他6郡依然是英國的一部分。1937年,愛爾蘭島南部26郡正式獨立,愛爾蘭共和國成立,整個孤島社會南部在精神上出現了愛爾蘭國家意識邊界,與英國進行了徹底分割。二十世紀中葉之后,北愛爾蘭的羅馬天主教徒社區與新教徒社區之間不斷重復發生激烈暴力沖突,造成社會動蕩和人道主義危機,社會分裂更加嚴重。直到1998年4月10日,北愛爾蘭各主要政黨之間簽訂了旨在結束長達三十年流血沖突的《貝爾法斯特協議》,后來在整個愛爾蘭島南北地區以全民公投的形式通過,開始了“和平進程”。由于和平協議得到了南北雙方人民的擁護,英愛關系迅速提升,彼此之間的國家邊界逐漸弱化,邊界一線撤銷了所有檢查站和海關,雙方人民可以自由往來。顯然,這里的國家政治邊界的意義被弱化了?!皝碜詺W洲大陸的參觀者說,愛爾蘭邊界是歐盟內部最不可見的。每天至少有18000人跨越邊界去上班,每年有1700萬人次乘坐汽車和火車跨越邊界購物和短期旅行?!?sup>⑥由此可見南北之間的開放程度和緊密聯系。當然,目前由于英國脫歐,愛爾蘭島內部的國家邊界可能出現新的管控措施,人們正在拭目以待。

追溯歷史,早期的愛爾蘭島內部并無國家邊界。在一個相對封閉的海島上,人與人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更多展現的是不同個體或群體生存策略和手段的高下,以及由此而造成的階級的差異。直到近現代民族主義運動興起,孤立的愛爾蘭島原本追求以海洋為邊界的所謂民族國家建構取向,被分裂的教派力量以及英國干涉等因素所阻擋,最終的發展卻走向了南北雙方劃島而治的“意外結果”。愛爾蘭島從“自由之島”到英國殖民者的“地方”,后來擺脫英國的“地方”成為歐洲一個獨立的“國家”,再后來從歐洲的一個“國家”又成為歐盟的一個“地方”。愛爾蘭島上的國家社會進程具有典型的社會發展類型學的特殊意義。

三、從特殊到一般的島國圖式思考

愛爾蘭島大小適中,其民族發展和國家社會演進復雜,而且在海島中間地帶形成了現代國家邊界,這些特點都具有典型的研究價值和意義。顯然,島國研究與島嶼研究完全不同。前文提到的所有關于海島的研究都不是島國研究,而是島嶼社會文化研究。例如,安達曼島只是印度洋上屬于印度的若干小島,拉德克里夫-布朗進行的只是隊群社會組織研究。雖然中外學者針對的大小不同的島嶼研究對象,有些后來最終獲得獨立成為島國,但早期的研究旨趣與國家社會整體關懷相去甚遠。如果我們一定要找出一個可以稱之為“島國”研究的人類學個案,《菊與刀》可以勉強擔當,但由于作者的研究既不“在場”也無“經驗”,最多算是文獻中得來的民族志,因此算不得是真正的人類學研究。不過,在人類學視野之外,清代黃遵憲的《日本國志》倒是一部經過長期“田野”較為標準的島國民族志,但遺憾的是他的研究并沒有“島國圖式”的人類學思考。

本文所說的“島國圖式”主要是通過民族志的研究,從愛爾蘭島國個案推及全球視野下的島國進行整體性觀察,探究他們整體上存在的一般性“圖式”。

(一)中心在邊緣

首先,從島國的地理特點以及空間方位看,島國的發展具有“中心在邊緣”的地理空間區位特點,這一點主要在較大的孤島國家、列島或群島國家甚至較大的拼島國家地理上顯現。對于幅員較小的沒有地理縱深的島國不具有觀察的意義,例如新加坡等。

一般而言,一個國家的中心更多的是一種政治、文化、經濟重要地位的體現,是一種社會人群心理上的首位度和優越感,并不一定是地理方位的中心。從大陸國家看,世界上絕大多數“岸國”的中心地帶都是處于國家版圖的較為中心地帶,帶有明顯的相對中心的地理方位特征。而島國的“中心”往往處于海島沿岸的地理位置,并不是島嶼地理空間上相對中心的地帶,與大陸國家發展路徑大相徑庭。這與海島發展的原初聚落、生計方式、交通特點等條件息息相關,更多是由“靠海吃?!币约皩ν饨涣髀撓档男枰炀?,因為對于島國而言海洋即是生存發展的“命脈”。目前,由于海洋經濟的重要性有所減弱,以及陸路交通和航空事業的發展,現代化的交通帶動了島國地理空間中心地區的發展,但島國畢竟主要以海洋為生,這種早期文化傳統塑造的空間格局至今未能徹底改變。

顯然,從島國人民主體的認識看,他們“各自有自己的中心、邊緣與半邊緣之分,各自有自己的‘本土世界體系”[7]。但綜觀世界范圍的島嶼國家,相同或相似的城市格局分布一目了然,這是具有高度共性的。除了像馬達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之外,愛爾蘭的都柏林、古巴的哈瓦那、新西蘭的惠靈頓、斯里蘭卡的科倫坡、日本的東京等等,幾乎所有島嶼國家的首都以及重要城市都是臨海而建。顯然,“中心在邊緣”是絕大多數島嶼國家首都地理方位的共性。它所呈現出來的不是簡單的地理空間上的城市布局,而是島國人民生存智慧以及認知自然、順應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展現,也是島國文化普遍的空間生產特征。對于海島國家而言,他們主要面向海洋獲取資源,控制海洋比控制內陸更重要,因為只有首先控制了海洋,才能保證控制內陸。

(二)島國即世界

從宏觀的角度看,如果把愛爾蘭島放入整個不列顛群島,放入整個歐洲甚至整個世界的大背景中,愛爾蘭島就是逐漸縮小的微不足道的一個“點”。但是從微觀的角度看,當我們把愛爾蘭島拉近放大,清晰的地理和社會邊界,使得孤島成為了“世界”和“整體”,其島國社會的人類生活即是人類整體社會生活的微縮映射。這在研究方法上具有“窺一斑而知全豹”的特殊意義。

孤島效應造成了部分即整體、島國即世界的地理空間和社會結構。孤島上的人們,經常只能在有限地理范圍內相互關聯,可供人們遷移的土地范圍被限定在海洋包圍的島嶼地界以內,一般沒有類似“Zomia”那樣可供島民逃避統治的縱深地帶存在,在族群斗爭中,參與者幾乎都是“背水而戰”,而相殺相生間彼此的愛恨情仇必然融合成一個超級復雜的社會系統。顯然,他們有自己獨特的看待自我與世界的島國體系抑或世界體系。

人類學過去的海島研究并未刻意聚焦島國社會的特殊性,而島國社會的研究顯然可以更好地展現國家社會在相對孤立的地理環境下的演進。在早期航海能力有限時,海洋是通往外部世界的障礙,并迫使孤島內部的人們相互連通,人們處于只知海島不知世界的內部系統循環之中。后來航海技術的發展雖然改變了這一切,使得島嶼與大陸的聯系變得緊密,但島國與島國不同,早期島國與后期島國不同,小島嶼國家與大島嶼國家不同,鄰近大陸和遠離大陸的島嶼國家又有不同,而且四面環海相對獨立的地理和社會特征始終無法改變,因此“島國即世界”的觀察視角并沒有消失。實際上,許多島嶼國家,在歷史上無所謂被納入世界大歷史的問題,也無所謂民族與國家的想象,他們原本就是以自我獨立的知識體系看待世界的,反倒是西方殖民者的進入使得他們意識到了他者的世界體系的存在。正如奈保爾所說的特里尼達,直到1800年島上還沒有多少人居住,“我們這座島嶼只不過是世界地圖上的一個小黑點,因此,對我們來說,身為英國子民是非常重要的——這樣的身份,至少能夠把我們納入一個比較大的體制中,賦予我們一個比較明確的定位”[8]273。而當他們跟隨西方的世界體系定位時,原有的“島國即世界”的世界觀便逐漸喪失了。

愛爾蘭島的個案,使我們從島國的視角出發,以小見大,思考人類社會部分與整體的關系。這種思考有益于我們理解人類社會的本質所在,也有益于我們認識那些更加遙遠的地域狹小的島國及其島民對世界的認識。

(三)陸島區位左右下的島國境遇

在人類發展史上,就普遍性而言,人們對于陸路交通的發展應當先于海上交通的發展,陸路交通易于開通,而海上的道路艱險且必須借以舟楫。因此,在早期的人類學研究中,人們把海島看作簡單的孤立的文化孤島并不奇怪。

從陸島區位看,島國可以被分為兩種:一種是鄰近大陸的,一種是遠離大陸的。這兩類島國在其發展歷史和現實進程中,有一些不同的特點值得重視??傮w而言,鄰近大陸的島嶼國家,在人類社會的整體發展過程中,一般都參與了與之鄰近的大陸的社會進程活動,并被大陸社會所認知和熟悉。不過這類島嶼,如果離大陸太近,又實力不濟,往往只能是被“岸國”收入囊中;如果離大陸距離合適,既與大陸保持密切聯系,又不易受到大陸攻擊,便可能“自立為王”。例如,“日本之為國,乃獨立大海中,曠然邈然,不與鄰接……蓋自有日本以后,即守此終古,一成而不變,不亦奇乎”[9]304~305?而遠離大陸的特別是較小的島嶼社會,一直不被大多數“岸國”社會所了解和認識,甚至是根本無人知曉。直到大航海時代來臨,這些遠離大陸的島嶼才被人們“發現”,有些直到當代才被人們形塑建構為“國家”,從而擁有了島國的國際政治地位。

從世界范圍的島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看,比較而言,島國的區位條件和資源基礎決定著它的興衰。島嶼國家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它的區位。島國是否與“岸國”保持安全距離,是否在繁忙的遠洋航路上,是否具有戰略區位優勢,是否處在氣候宜人的緯度上,等等,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要素。例如,葡萄牙、荷蘭、英國都是看中了斯里蘭卡科倫坡在印度洋地區具有的優越條件和戰略地位,為控制海上貿易而在科倫坡筑城建塞。過去靠近海上商業航路的島國區位是一種優勢,可利用其海路節點的優勢成為該區域的運輸與商貿中心。遠離航路要津的島國,特別是缺乏各種資源的小島嶼國家,想要成為發達“島國”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依據目前的航空交通發展水平,發展旅游經濟為其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可能。

(四)陸風島漸是陸島文化關系的主流

已有的關于海島研究成果中,出現了“島嶼的大陸化”[3]概念。其內涵主要是以微觀視角根據島嶼被“岸國”納入其國家化進程,水上居民棄船登岸定居化,小島居民整體移居大陸,填海造陸,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島嶼學習大陸模式的各種變化等特征進行概念界定。但筆者所謂的“陸風島漸”主要是從文化和社會發展看,從早期島國社會進程看,一般都是“岸國”的社會文化模式對“島國”的影響更大更深刻。例如,愛爾蘭的基督文化從歐洲大陸移植入島,社會制度體系以及人口從歐洲大陸先到英國再到愛爾蘭。這種陸風島漸的模式,在其他陸島關系中大致如此,例如中國唐朝的文化進入日本列島,“日本之為國,獨立大海中,于地球萬國,均不相鄰……然而入其國,問其俗……中古以還……無一不取法于大唐”[9]147。印度次大陸的佛教文化進入斯里蘭卡也是如此,等等。當然,隨著大航海時代的來臨,這種總體態勢有所改變,例如英國的島國文化對其海外殖民地曾產生過重大的影響。但筆者所謂的“陸風島漸”主要是指古代社會一種規律性的空間方向上帶有“傳播”色彩的發展取向,當然,即使是在現代社會,島國依然沒有改變以學習和模仿“岸國”文化為主流的傳統趨勢,其背后的邏輯顯然與“岸國”的幅員遼闊、資源的豐富以及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等直接相關。

(五)島國生存與發展的環境困境

1.島國的領土困境

鄰近大陸的島國,一般開發程度高且與大陸國家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甚至擁有類似的文化與政治特性。英國與愛爾蘭之間的殖民與反殖民斗爭史告訴我們,作為島國的愛爾蘭邊界是在英愛互動中產生的。當大國在身邊時,臨近的小島嶼難以獨立。地理方位對于國家歷史、國家建構、國家政治進程的影響,雖然不能簡單地用環境決定論加以解釋,也不能完全用地緣政治的概念加以解釋。但從陸島關系的發展看,“岸國”控制鄰近的島嶼和大島國控制鄰近小島的現象普遍存在?!疤鞖馇缋实臅r候,人們可以看到僅僅13英里之外的英國海岸……地圖可以清楚地顯示地理對于歷史的意義:地理上的相鄰性使得英國不可能對愛爾蘭視若無睹?!?sup>[10]11“大自然使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結成近鄰,因此它們的命運必然以各種方式相互交錯在一起?!?sup>[11]1

既然有“岸國”和“大島國”覬覦“小島國”的邏輯,自然也會有“島國”對于“岸國”的想象和挑戰。而“島國”對于“岸國”的覬覦,往往垂涎于“岸國”的領土及其資源,進而試圖擺脫島國相對封閉且高度依賴岸國資源的狀況。在早期人類社會,島國文明鮮見,并且沒有出現過強大的國家社會。在工業化時代,出現了英國這個具有代表性的海島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日本島國成為了亞洲強國。這兩個島國具有共性的是,他們對于“岸國”都充滿了野心,并且付諸實踐,而且在開始階段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只要稍加分析就會發現,世界上的島國,幾乎所有向大陸方向拓展其領土空間的實踐,最終都是以失敗而告終。從所謂民族國家的領土疆域看,一般的島國“國家地緣機體”成長都難于突破或超越其海疆界限,似乎有一種“陸強島弱”的魔咒始終無法突破。歷史上有“岸國”征服島國的實例,如美國占領夏威夷;有大島國吞并小島國的事例,如日本強行吞并琉球;但卻少有島國征服“岸國”的成功。歷史上雖然英國和日本的殖民侵略曾經得逞一時,但從長時段歷史來看最終都以徹底失敗告終。顯然,一般島國難以面向大陸開疆拓土,但也難以被征服。我們不得不承認,雖然島國天然獨立的地理單元更容易整合人民,更加便于社會治理,但在領土上確實有一種“島國困境”的存在,而究其根本,正是島國與“岸國”的海洋阻隔決定了其地理空間和社會空間難以拓展。由于受制于海洋的阻隔,加之科技發展的時代局限,島國殖民者對于海外殖民地的控制被嚴重削弱,難以建立起所謂國家中心的權威,失敗只是早晚的事情。

2.小島嶼國家面臨的生態困境

遠離大陸的小島嶼國家,在未被納入世界體系之前,幾乎與世隔絕不為人知。雖然民族志的個案已經證明“孤島不孤”,但相對隔絕的狀態是真實的。這些后來獨立的島國,一般擁有與大陸國家截然不同的地理特性,除了國土面積大部分都相當狹小之外,大多分布在廣闊海洋的中央,這類國家包括塞舌爾、斐濟、湯加等等。小型的島國欠缺各種天然資源尤其是土地,因此很難發展出足夠規模的工業與農業,雖然近年來海外觀光旅游逐漸成為令人矚目的朝陽產業,給予這些島國進一步發展經濟的機會,但它們面臨的生態困境卻始終無法擺脫。

1991年,受全球氣候變暖威脅最大的幾十個小島嶼及低海拔沿海國家組成了“小島嶼國家聯盟”(AOSIS)。小島嶼國家聯盟的成員國大都是發展中國家,目前由43個小島國及低洼沿海國家構成。由于特殊的自然和地理條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承受著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和極端氣候事件等帶來的惡性后果。國際社會雖然堅持環境發展大會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采取切實措施,幫助小島嶼國家應對挑戰,克服困難,但小島嶼國家始終面臨著全球氣候變暖所帶來的“國將不國”的生態危機的可能性,且難以化解。同時,人類對于自己科技行為所造成的物質生產負效應束手無策,導致小島嶼國家成為當下的海洋污染、核廢水排放等等行為首當其沖的受害國。

(六)小島嶼國家是全球國家體系的收官者

縱觀人類歷史和現實,絕大多數遠離大陸的島國發展普遍晚于大陸國家的發展,其發展歷程中遭遇到了天然的特殊的發展困境,常常被稱為是沒有歷史的微型社會。在人類認知世界的過程中,在帝國主義瓜分世界領土的過程中,邊緣島嶼特別是小島嶼是最后進入人類視野的“土地”,也是被最后瓜分的部分。這些原本游離于世界體系之外的“最后的部分”,大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被納入世界國家體系的,并成為依附于西方殖民國家的“邊陲地區”。小島嶼居民原本“島嶼即世界”的認知體系被打破,并被納入了世界知識體系以及世界國家體系的一體化運轉之中。它們不是傳統國家,也不是絕對主義國家,[12]4甚至缺乏現代民族-國家的“國家化”覺醒和奮斗歷史。

從世界民族及國家發展史看,文明古國大多成長于“岸國”,少有島嶼國家進入其中。從古代國家史發展歷程看,以及近代起源于西方的所謂民族國家的建構看,首先都是從大陸“岸國”以及鄰近大陸的“島國”開始,然后向世界所有的“土地”擴展,而收尾的一批便是遠離大陸的原本無鄰無界的孤懸于各大洋縱深海域的“島國”。與其說這些島國原本自然存在,不如說是被已經擁有所謂國家形態的外部力量所建構?!斑@些新興國家只是從形式上,替教科文組織之流的團體制造了‘國家會員的身份?!?sup>[13]31從經濟發展看,鄰近大陸的島國優勢明顯,特別是具有航海便利和重要港口的島國,但小島嶼國家發展普遍滯后。這并不是因為它們最后被納入世界國家體系,而主要是因為它們過于遙遠且可資利用的資源非常有限。

四、結束語

“島國”研究雖然在人類學領域的確鮮有成果,但從區域“范式”研究的角度看,縱觀全球過往和現存的國家社會,島國的確是一類非常值得研究的特殊的社會存在。過去的人類學研究中,之所以缺乏專門的從島國視角開展的國家社會研究,這與島國社會特別是小島嶼國家社會最后被納入世界國家體系架構,以及其在世界的地位和影響力有限相關。

早期的人類學研究比較關注遙遠島嶼之上簡單的初民社會,因此從國家社會角度關注“島國”的研究比較少。筆者之所以從“島國圖式”的視角加以研究,就是想擺脫過去“以島敘事”“以島述史”的無國家社會研究,希望從類型學和方法論的視角對人類學的島國研究有所關注。以“島嶼國家”為核心的島國圖式的研究,其價值和意義并不是簡單地從空間維度加以分類或選擇典型島國“解剖麻雀”,以便于研究者觀察和分析,其實更重要的是從時間的維度,對島國社會縱向發展的演進過程,以小見大從而認識整個人類社會的進程和發展意義。倘若我們從所謂民族視角去認識在島嶼有限空間內各族群如何交往交流交融發展;從國家的視角去看島民如何構建所謂民族國家;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識去看島國社會,這便不是僅僅推進類型學研究的問題,而是一種更加具有普遍價值和意義的人文關懷,從而解讀“愛爾蘭之問”之于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先請,王利兵.海洋人類學:概念范疇與意義[J].廈門大學學報,2014(1).

[2]麻國慶.人類學視野下的島嶼與世界[J].民族研究,2018(6).

[3]〔清〕魏源.海國圖志[M].李巨瀾,評注.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

[4][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比較的幽靈:民族主義、東南亞與世界[M].甘會斌,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

[5][美]戴爾·布朗.凱爾特人:鐵器時代的歐洲人[M].任帥,譯.北京:華夏出版社;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2.

[6][愛爾蘭]杰魯莎·麥科馬克.愛爾蘭人與中國[M].王展鵬,吳文安,等,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7]王銘銘.三圈說:另一種世界觀,另一種社會科學[J].西北民族研究,2013(1).

[8][英]奈保爾.幽黯國度:記憶與現實交錯的印度之旅[M].李永平,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

[9]〔清〕黃遵憲.日本國志[M].李紹平,校點.長沙:岳麓書社,2016.

[10][英]羅伯特·基.愛爾蘭史[M].潘興明,譯.北京: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2010.

[11][愛爾蘭]埃德蒙·柯蒂斯.愛爾蘭史:上冊[M].江蘇師范學院翻譯組,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74.

[12][英]吉登斯.民族:國家與暴力[M].胡宗澤,趙力濤,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

[13][英]湯林森.文化帝國主義[M].馮建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THE ISLAND SCHEMA:AN EXTENDING THINKING BASED ON THE ETHNOGRAPHY IN IRELAND

Zhou Jianxin

Abstract:In the early studies of anthropology,many achievements have come from western studies on “Extraterritorial” islands,and the contents have mainly focused on the remote “Simple” stateless society and its culture. However,insufficient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a holistic study of the “Island Countries” with the type features of island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space of “Island Country” as social,cultural and political measurement unit,through a holistic ethnographic study on Ireland Island and by the combination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fieldwork,refines the development features of Ireland Island's geography,history,humanity and state-society,further carries out horizontal comparison from the special case of Ireland Island,thin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ypes and paradigms,and summarizes the general features of island counties'development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

Keywords:Ireland;study on island countries;paradigm

〔責任編輯:農世杰〕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愛爾蘭民族問題及其和平進程研究”(10BMZ039)。

①參見Island Studies Journal.ISJ is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mall Islands Studies Association (ISISA)(since 2012)and of RETI:the Network of Island Universities(since 2013).

②根據聯合國現有成員國和地區資料整理。

③2006年6月至2014年10月間,筆者曾4次前往愛爾蘭島,前后開展了1年多的實地田野調查,走遍了愛爾蘭島的大部分地區,由此產生了強烈而深刻的感性認識。

④在一般的國際關系和國際政治研究中,“北愛爾蘭和平進程”被視為規范和標準的用詞,但從人類學的視角看,將愛爾蘭島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更能體現全貌,因此本文使用“愛爾蘭和平進程”概念用詞。

⑤“愛爾蘭之問”其實不是一個設問句,而是一個答案。正如后來亨廷頓借用于美國,提出“誰是美國人”一樣,其中隱含的答案是:無法回答或者難以回答。

⑥引自愛爾蘭跨國研究中心負責人Andy Pollak先生2008年發給筆者的郵件。

猜你喜歡
愛爾蘭范式
愛爾蘭都柏林一日游
以寫促讀:構建群文閱讀教學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維
一個統一的愛爾蘭:愛爾蘭統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孫惠芬鄉土寫作批評的六個范式
鬼斧神工!愛爾蘭巨人之路
管窺西方“詩辯”發展史的四次范式轉換
愛爾蘭睡眠學會
轉換的范式:反思知識產權理論
愛爾蘭:小島嶼,大樂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