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
——基于現代化的獨異性視角分析

2024-01-01 21:49任劍濤
探索 2023年5期
關鍵詞:普遍性國情異性

任劍濤

(清華大學 政治學系,北京 100084)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盵1]這表明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性或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或中國特色,而這種特殊性或中國特色又是基于中國國情而產生的。如此,“中國式現代化”這個表述是在世界各國現代化共性與中國現代化個性之間得到定位的。在強調現代化共性的基點上理解這一命題時,有必要針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國家特色進行分析,以呈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國情特點。正是由于中國國情不是別國國情,注定了建立在國情基礎上的中國現代化,必定是“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國情在什么范圍和多大程度上是獨異的,又在何種意義上以其獨異性而與現代化的共性區別開來,是確認“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需要辨析的基本問題。無疑,處在世界現代化總體進程中的各個國家,都會因其具有獨異性的國情而表現出現代化的某種獨異性。但由于它們都是人類現代化的組成部分,因而各國現代化必然具有某些共性。就此而言,現代化的獨異性給了中國式現代化以國情認知的方法支持,雖其普遍性或共性也會給其打上現代化的共同烙印,但在現代化共性中更突顯其中國特色產生的國情根源。

1 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

中國式現代化是世界現代化總體進程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就注定了中國式現代化必定具有世界各國現代化的共性。但中國式現代化之為“中國式”,是在現代化共性中呈現的另一面,顯現出中國這個國家不同于其他國家的現代化的特色或特殊性。這正是中國式現代化突出強調它“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1]的緣由所在。相比于“既有”的語式而言,“更有”的語式凸顯了“中國式現代化”中的國情與國家這一更加重要的特點。這種語式的區分有助于我們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那么,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從何而來、以何表現?也許用“獨異性”這個概念比用“特殊性”這個概念更能回答這個問題。獨異性與特殊性既相聯系又相區別,它相較特殊性而言“追求獨一無二和卓爾不群”[2]3。特殊性是一個相對于普遍性而言的概念,特殊性著重強調的是一物之為一物的特點,是一個旨在區別一物與另一物的差異性的常用概念;普遍性旨在強調物與物之間的共同性,是一個重在強調在物的一般性質基礎上去認知某類甚至是所有事物所具備的普遍共性的概念。獨異性不是一個與普遍性相對立的概念,而是一個與普遍性、普通性相對而言的概念,體現出這一特性的事物具有不可置換、不可比較的特點。一個獨異性的共同體“將自己歷史上、空間上或倫理上的獨異性當作成員共同的文化想象來維護”[2]4,其所維護的包含共同體身份認同、社會凝聚、價值信仰、傳統理念等。它是在現代社會實踐中由認知、評價、產出和施行四種方式制造出來的。它與社會的普遍性,也就是批量生產、面目相近的那些社會事物具有根本區別,但同時又與之緊密相關。在很大程度上說,獨異性又是一個與現代化進程緊密相關的概念,反映著人們對現代化社會的某種與眾不同的特質的認識。

在現代化過程中,獨異性具有某種逆轉追求與推崇現代化普遍性的特征。規范化、程式化、風格一律、表征相似是工業化的基本特征,但獨異性呈現的是晚近工業化推動的創意性的獨異化。這是一種由文化支撐的獨異性,因為在普遍化、雷同化的現代化過程中文化因素重新回到了社會場域的中心,“獨異性的規律與社會的文化化和感性化密不可分”[2]10。因而獨異性與作為常用概念的特殊性不同,它既包含著特殊性的部分意涵,又更多地有著現代化的特殊意涵,是在現代化過程中產生的概念。從表面上看,獨異性是從普遍性發展而來,是現代化早期階段向晚近階段轉變的一個結構性征兆。但獨異性并不是孑然獨立呈現出來的,如果沒有早期現代化的背景條件,獨異性是無以嶄露其面目的。于是,兩個相攜出場的現象值得重視:一是現代社會中獨異性與普遍性的邏輯處在相互競爭的狀態,缺少任何一個方面都不足以理解現代化,尤其是現代化的演進過程;二是晚近現代階段,獨異性已經成為它的基本特征,這是現代化演進的一個近期結果。就此而言,獨異性或獨異化已經成為晚近現代化的結構特點,而且也成為晚近追求現代化的一個價值取向和審美意象。換言之,現代化的近期發展,尤其是在現代社會的深度發展,獨異性已經成為現代化的最矚目特征。那些現代化發展相對遲滯的地區或國家,或者說后發現代化國家,也會將獨異性作為自己實現現代化的一種理念或追求目標。進一步而言,從人類現代化歷程來看,先發現代化國家在初期階段呈現出諸多的共同性,隨后各自展現自己的獨異性;而后發現代化國家在現代化初期階段依然呈現諸多現代化的共性,但隨后也更多地顯現其獨異性。因而獨異性成為現代化的普遍現象。如此,人們便將獨異性抽離出來,作為認知后發現代化國家的一個框架性理念。

中國式現代化在呈現現代化普遍性一面的同時,也表現出它的中國特色或特殊性的一面。中國式現代化呈現它的普遍性一面,正是通過其具有的“各國現代化的共性”一面展現出來的;而它的特殊性一面,則是通過它的中國國情決定的“中國特色”一面體現而出。而“中國特色”也就意味著中國式現代化具有不同于其他國家現代化的“獨異性”。至于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從哪些方面表現出來,黨的二十大報告作了明確表述。其一,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但人口規模巨大并不直接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異性表現,是因為人口數量成為現代化戰略與政策的考量基點,它才成為獨異性表現。中國從人口數量的視角來考慮“發展途徑和推進方式”,“始終從國情出發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這就使得中國式現代化具有一種獨一無二的特點。其二,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本身也不直接構成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異性特征,而是在共同富裕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直接聯系的情況下,它才成為中國式現代化防止兩極分化、尋求共同富裕的獨異性體現。其三,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兩個文明的協調發展也不直接構成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異性特點,而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時解決“物質貧困”與“精神貧乏”的情況下才構成其獨異性的表現。其四,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本身是晚近現代化的共性所在,但在“五個文明”共同發展的中國現代化框架中,它可以呈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某種獨異性。其五,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是相對于現代化主流的西方模式而表述的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異性。西方模式是“現代化的老路”,而中國式現代化在這一點上嘗試開拓出一條新路,以突破西方現代化模式而展現多元現代化的可能性和現實性[3]。這五個特征是從中國式現代化的方面性特點著眼作出的表述。一個對體現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更為聚焦或集中化的論斷則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盵1]這是一種連貫性概括,是從現代化領導權與現代化使命追求上體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異性的焦點所在。換言之,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異性能更好地理解其中國特色。

對于中國式現代化呈現出的中國特色而言,這五個方面性的表述和一個集中化的論斷都是一種具有相對性特點的表述,即相對于現代化的普遍性而言。這五個特征,如果不將其放置在一個比較的框架中,是很難直接確證它的獨異性的;而一個集中化的論斷,則是中國式現代化在與其他所有國家相比較時其中國特色體現最為集中的方面。因此,只有將中國式現代化放置在普遍性的現代化框架中審視,它的中國特色以及背后的獨異性(包括特定的使命追求)才能呈現出來。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表述在總體特點上一定要置入各國現代化的共性與中國現代化的個性的比較框架中的理由所在。同時,這五個特征是關聯性的陳述,而不是孤立性的陳述,即相互之間是彼此支撐的關系;也不是完全排斥性的闡述,即不是絕對與其他國家的現代化表現不相關聯。這也是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在普遍性與獨異性之間來認知的緣由。因為從五個分開的方面來看,它們都不足以單獨呈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異性,它們都在其他國家的現代化進程中也有體現,譬如印度的現代化面對的人口基數也特別巨大,再如先期已經完成現代化的國家在以福利社會的名義努力實現共同富裕,又如現代化中的各個國家都追求兩個文明的同時發展,而生態文明現代化也成為各國現代化的重大主題,如今各國的現代化也都承諾和平與發展的內在勾連。但五個特征交疊呈現,便從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式”一端展現出中國現代化的獨異性。與之相關,那就是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獨異性表現,也不是與其他所有國家的現代化特性絕對不同的方面。在不同范圍與程度上,各個國家的現代化都在這五個方面表現出自己的國家特性,但要說五個方面聯系在一起且體現出一個國家現代化的國家特色或獨異性的話,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體現出的現代化獨異性便得以突出。當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特色的一個焦點凸顯出來以后,那么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也就更加明顯了。

因而獨異性是一個適合于用來觀察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的概念,可以說在兩個意義上得到支持。一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主觀追求確實是盡全力展現它與已經和正在實現現代化目標的其他國家的不同特色。這不僅從現代化的定位上嘗試將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異性呈現出來,而且在現代化的價值理念、制度布局、實施過程與追求目標上,都努力為其打上不同的社會變遷烙印。二是中國式現代化的諸條件與促進這些條件朝向有利于中國現代化發展方向聚集的方式,也具有某種中國現代化的獨異性特征。這不僅從前述五個特征及其關聯機制上體現出來,更從中國現代化的獨特的領導方式上呈現出來。因此,現代化的獨異性確實是幫助人們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的一個視角,能夠更清楚地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獨一無二的特征和卓爾不群的目標追求。

2 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特色的范圍與程度

從獨異性的角度看,中國現代化因其在處境上的獨特性,肯定在現代化的自我定位上絕對是不同于其他國家的。但對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特色本身的認識,不是“獨異性”這三個高度濃縮的字眼兒就能讓人清楚明白得了的。因為這種獨異性需要在具體的闡釋中呈現給人們,才不至于在云遮霧障中讓人不明不白。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在五個方面性的表述和一個集中化的論斷中已經明白地羅列出來了。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不是不證自明的。五個方面性的表述(五個特征)和一個集中化的論斷(一個本質要求)這六個體現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特色的主要方面,究竟在多大范圍、怎樣的程度上體現出來,需要在具體分析中才能得到體察與確認。

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特色五個方面的特征、一個集中化的論斷,究竟與其他國家在相應的主題上存在多大差異,以至于可以對其獨異性進行確證,這中間存在一個獨異性的比較呈現問題。從理論上講,獨異性的獨一無二存在性質,不是比較的結果,而是自然浮現的狀態。這是獨異性之為獨異性的根本理由。但獨異性何以是獨異的,在于與他者比較的過程中浮現出不同于別的存在物的認知特質,故而人們反過來確信一物與另一物何以是不同之物。于是,一物是不是獨異的,才可以得到判別與確認。從比較認知的角度講,中國式現代化這六個方面的特色表述,相比于各國現代化的共同性與不同國家現代化的獨異性而言,可能會出現四種比較搭配結構。

一是現代化的要素完全不同,結構上絕對相異。這是就各國現代化是各個具體國家的現代化這一根本規定而言的。就各個國家的現代化而言,首先是它們各自現代化發展的諸要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就這些要素的國家屬性來講,一國與另一國的屬性肯定是不同的,其物性特征決定了一國與另一國的現代化是完全不同的社會變遷結果。簡而言之,這是任何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都具有獨異性特點的物理規定性。這就注定了任何國家的現代化都具有不可模仿的特征,都是獨一無二的。英國的現代化對后起的法國來說,可以在結果上得到后者的艷羨,卻無法機械模仿英國而實現法國的現代化。即便是美國,在現代化上有模仿宗主國英國的嫌疑,但美國蹚出的絕對是一條現代化的新路。在先發現代化國家之間尚且如此,那么在先發現代化國家與后發現代化國家之間,就更不存在模仿前一類國家的可能了。原因在于,后一類國家的現代化條件,與前一類國家的現代化條件根本不同,即便試圖模仿,也不知從何下手?!氨M管工業國家從工業革命以來逐步得到發展,并使其社會-經濟結構規范化,發展中國家卻以其經濟和社會的結構異質性為特征?!盵4]273基于完全意義上的獨異性,任何國家的現代化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便從類型上來講,先發現代化國家、先發現代化國家之間與后發現代化國家、后發現代化國家之間,都找不出完全相同的現代化例證。因此,人類現代化的歷程與各個國家的現代化進路都說明,每個國家的現代化都有其獨異性,這無疑是對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以及其獨異性的最強論證進路。

二是現代化的結構基本不同,表現上迥然相別。這是一種相對于前一種即最強的獨異性而言的、次強一級的獨異性表述。這種獨異性將現代化的類型劃分及其表現特征綜合成一種分析不同國家現代化的進路。其間,在原生現代化的結構上,人們發現英格蘭的現代化與蘇格蘭的現代化屬于不同類型,英國的現代化與法國的現代化屬于相異的現代化進路,法國的現代化與其他西歐國家的現代化在表現形態上有異,而西歐的現代化與中歐(如德國)的現代化明顯不同,中歐的現代化與東歐(如俄國)的現代化迥然相別。推而廣之,歐洲的現代化與亞非拉的現代化在結構上也必定是顯著不同的。至于在現代化的上述結構類型中,其表現的差異性更是顯而易見:不僅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科技諸要素上,這些國家的現代化驅動因素很不相同,而且在發展階段上也顯得錯落有次、位勢交錯。因而,在現代化的世界進程中,從現象上看本就千差萬別,而在結構上的區別也令人矚目。很自然地,中國式現代化在結構與表現上既與歐洲國家不同,也不同于亞非拉其他國家,即使與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相比,雖然在現代化的性質上相同,但現代化的結構與表現仍然不同。在這方面,中國式現代化特別強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兩個結合”),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并滲透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之中,一方面凸顯了文化因素成為現代化獨異性的標志,另一方面顯現了中國式現代化與眾不同的特色。這就更強化了中國式現代化獨異性的相對成立強度。

三是現代化的基本結構相同,外部表現不同。這是一個趨近于共同性或普遍性的比較現代化結論。各國現代化的外部表現總是相異的,因此,世界各國的現代化展現多樣化的景象。但各個國家的現代化在表現形式上的千差萬別,并不等于它們內部結構也全然相異,起碼在先發現代化國家之間、后發現代化國家之間以及先發現代化國家與后發現代化國家之間都會在現代化的基本結構上顯現出某種一致性。這是現代化的普遍性的集中體現。如先發現代化國家即西方國家,各國之間在現代化進程中表現出來的狀態鮮明不同,但在政治、經濟與文化結構上的趨同性則是顯而易見的。同理,后發現代化的非西方國家,盡管國情大不一樣,現代化的處境與發展狀態也殊為不同,但在現代化的部分結構上也表現出某種類同性或普遍性,如這類國家一旦嘗試發展現代化的經濟,都需要走上市場經濟的道路;而要保持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都需要走上民主政治的道路;如果要促成市場經濟與民主政治匹配性的發展方式,則需要發展現代化的文化,以便讓現代化的發展擁有較為深厚的社會土壤。那些跌進“中等收入陷阱”的后發現代化國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讓現代化的子結構相互匹配,或者政治上有所發展,但經濟上不能跟進;或者是經濟上曾經疾速發展,但政治上終究拖住了經濟發展的后腿,導致國家陷入停滯、衰頹,甚至是混亂、失序的狀態;或者是民主政治與市場經濟都有較好的發展,卻因為社會的撕裂,缺乏現代化必要的文化土壤,導致現代化進程的遺憾中斷。因此,同為現代化,必然在現代化的基本結構上存在一定的共性,但結構的性質決定這種共性的程度及其表現。無論是先發現代化國家還是后發現代化國家,現代化的基本結構需要穩定與適配,否則會破壞或者不利于現代化。這一點則是普遍性的要求。中國在進行現代化的過程中,重視民主政治建設、市場經濟體制與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協同提高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現代化程度,但本質是社會主義的性質與方向,因而在現代化的基本結構上,中國與先發現代化國家和后發現代化國家都存在某種或某些方面的共性,但在性質與表現形式上存在明顯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的一個總體概括式的表達即為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在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下,中國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來解決現代化產生的矛盾與沖突,可以說與其他國家相比是一個極其明顯的特色或現代化表現。因而,在現代化的共性中彰顯的個性或特色進一步突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異性。

四是表面現象不同,內在本質相同。這是一個站在共同性或普遍性視角得出的比較現代化結論。這一比較結論,其實具有不計各國現代化表現實際情形的成分,而只計各國現代化內在本質上的相同性、普遍性或批量性。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有這樣的哲學理解進路,即現象不過是本質的一種復雜呈現,而千姿百態的現象背后隱藏著的東西才是事物的本質,才是真正體現出一事物之成為一事物的最深刻理由?,F代化之為現代化,并不在于它在各國的歷史進程中表現各異,而在于它經由這種異彩紛呈的表現,浮現出人類社會現代變遷的總體趨近性。這種趨近性,在地域上表現為從古代的地理區隔性發展到現代化條件下的全球聯動性發展,“地球村”概念將古代社會認為是無比龐大的世界整合成彼此近在咫尺的人類村落。更為重要的是,這種趨近性體現在經濟文明上由工商經濟、市場貿易驅動的全球經濟一體化,在政治文明上由人民主權、法治與權力制約驅動的現代政治形態,在社會文明上由民眾自主、自治與自律驅動的多元、寬容與相互理解、彼此接受與融洽相處??偠灾?從“古今之變”的維度看,各個國家均無法自外于現代化的人類進程而獨自保存其源自古代的體制機制。作為從傳統到現代的演進,現代化不是一個按照地域觀念可以抗衡的社會變遷過程,而是一個人類社會均會被卷入其中的總體歷史進程。這種卷入,有遲有早、有深有淺、有局部有全部,但沒有拒絕卷入的可能性。即便是全球范圍內曾經流行的反現代化思潮,完全不影響現代化向縱深推進,而且更為反諷的是,反現代化本身也已經成為一個現代現象,成為現代化全球浪潮中的一朵浪花[5]14。因而,從人類現代化歷程來看,無論是何種形式或表現出來的現代化,在本質上仍然是人的物質滿足與人的全面發展,同時也是全球化。這種全球性的現代化趨近性,成為世界歷史的階段性表現,理應朝著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文明方向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前行。而這兩者與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恰恰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特征與特定追求。因此,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并不是說它完全異于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而是指在各國現代化共同特征之中有著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異性。

經由上述分析,可以說,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經由這六個方面呈現出來,而這種獨異性只能是在綜觀與總體上的一種歸納或總結,也只能在國家現代化的綜合狀態中展現給人們。六個方面的范圍羅列,將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特色的基本指認指標大致包含其中了。六個獨異性指標的體現程度,有高有低,并不是在同一水平線上展示給人們的,也不是以同樣的獨異性面目呈現給世人的。在六個獨異性指標范圍之外,不是不可以增加新的指標,從而擴大中國式現代化獨異性的指認范圍。譬如,在傳統與現代的轉換角度,可以確認中國的現代化是一個全球范圍最驚人的巨大轉變過程,具有數千年根深蒂固的文明傳承的中華文化,要實現現代化,必然經受難以想象的艱難曲折。同時,從中外關系的角度來看,中國的現代化轉變經歷了相當復雜困苦的過程。雖然“弱國無外交”不是很確切,但中國處在弱勢國運之中的外交境遇,以及由此遭受的西方列強的欺辱,一直是中國現代化發展中中國人揮之不去的歷史記憶的一個獨特方面,因而由此可以理解為什么中國共產黨執著于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追求國強民富的現代化和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至于在計劃經濟的道路上付出的沉重代價,以及對市場經濟的艱難認取,在全球范圍內也算是獨一無二的。但這些指標并沒有列入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基于中國國情陳述的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范圍。大概是因為前述關于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特色的六個方面,已經足以證明中國現代化的獨一無二的性質即獨異性了,不需要擴大范圍。

從程度上來看,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特色的六個方面或表現,也不是在同一程度體現其獨異性的。相對而言,六個方面或表現在體現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特色的程度上,程度最深的莫過于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尤其是其中的“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這是這一現代化模式中一個本質要求統率五個特征而顯出其最為獨特的一點。因為這一點,人們會充分認識到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與中國特殊的國家結構、政體形式、政策制定、政治機制、經濟模式、文化特點等相互貫通。如果說缺乏了這最足以體現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特色的國家領導權方面,其他關于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特色的五個方面的陳述就會失去它足以顯現其中國特色的堅實依托,以至于無以顯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異性了。而這個獨異性的基礎,恰恰是中國國情的最大規定性?!爸袊畲蟮膰榫褪侵袊伯a黨的領導。什么是中國特色?這就是中國特色?!盵6]28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近現代以來中華民族在追求與實現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內在于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與中華民族對現代化的目標追求的一致性。從現代化歷程來看,“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為現代化建設的領導核心,近代中國社會發展邏輯演繹了中國共產黨主導現代國家建構的歷史機理”[7]。因而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最為突出的特征。

3 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特色的獨異性與普遍性

由于中國式現代化發生在中國大地,是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聯系在一起的,這就必然帶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性。而中國式現代化又發生在全球化時代,這就必然帶來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性或普遍性。中國性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特殊屬性,世界性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屬性[8]。中國式現代化在發展中確實呈現出它的中國特色,并以其獨異性特征展現出來,但其獨異性是不是就與普遍性區隔開來了呢?由于獨異性與普遍性是相互競爭的關系,離開普遍性便無法真正認清獨異性,反之亦然。這是因為,在現代社會中普遍性占統治地位,而獨異性表現為它的對立面,并在結構上處于從屬地位;而在晚現代,“后者成了社會的主導并在結構上塑造著整個社會”[2]17?,F代化的普遍性與獨異性是內在關聯的,而且普遍性與獨異性先后主導著現代化的進程。盡管這一特點是基于歐洲現代化的線索展開的,但并不妨礙人們將之作為觀察歐洲與歐洲之外的現代化進程的一個方法視角。作為方法的普遍性與獨異性關系,一者擴大了人們觀察現代化的眼界,幫助人們意識到現代化本身的發展與變化;二者讓人們可能將現代化在歐洲從普遍性到獨異性的演變擴展開來觀察非歐洲國家現代化的相關進程;三者可以進一步將之用于審視亞非拉的現代化進程相對于歐洲現代化進程呈現出來的獨異性,以及與歐洲普遍性現代化所表現出來的顯著差異性。簡言之,各個國家的現代化在現代化歷程中都展現其獨異性的特點。而第三方面,正是本文以獨異性來描述、分析中國式現代化及其中國特色的方法進路。

理解現代化的普遍性與獨異性關系,不僅需要在共時性的框架中進行,而且需要在歷時性的線索中展開,進而需要在不同現代化國家的結構之間來區分。在共時性的框架中,現代化的獨異性與普遍性共在,是人們理解現代化的兩個基本面相。在歷時性的線索中,現代化的普遍性,也就是現代化的規范化、程式化、通用化的物理與政理特點是先行的,是現代化是否實現的辨識標準;而現代化的獨異性,也即現代化的特殊性或獨特性的物理與政理特點則是后發的,是現代化向縱深發展的特點所在。如果說現代化的規范化、程式化與通用化已經被非常充分地闡述過了,那么現代化的特殊、獨特與獨異的所指則需要專門界定。特殊是相對于普遍而言的概念,兩者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雙方離開了對方都無法得到理解或認知。在獨異性的社會邏輯中,特殊是“普遍性的特殊”,即現代化會展現獨異性,是在“現代化”這個普遍性框架中展現出來的個體化特點。獨特則是指不能被歸類到普遍之中的東西。一物之于另一物,如果沒有獨特性差異,那么就可以被人視同;如果具有獨特性差異,那就不是一類事物。即便是一類事物,世界上也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更何況同歸于現代化類型的兩個國家在現代化具體狀態上仍然存在明顯差異。而獨異性是一個位于特殊性與獨特性之間的概念,是一個與普遍性相形而在的概念。它表征的是晚現代社會不再秉行標準化理念的那種尋求獨一無二的現代狀態。在這里,之所以要進一步分辨普遍性與獨異性的含義,是要對獨異性與普遍性在差異性基礎上的關聯作更深入的理解。而作這種理解的目的,是為了將獨異性與普遍性再次連接起來,并用以觀察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層機理。

為了準確認識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所蘊含的獨異性與普遍性之間的關系,需要從三個視角著眼:一是獨異性的一個更高位的呈現,這是要確證中國式現代化獨異性的必須;二是對普遍性的歸納,明確中國式現代化的普遍性體現在哪些方面、多大程度上在與獨異性競爭;三是對獨異性與普遍性的競爭關系進行勾勒,從而在獨異性與普遍性的間性關系上獲得準確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進路。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異性高位,不是指獨異性高于普遍性這樣的高位,而是指這一現代化定位首先需要在獨異性的視角來認知,因此相比于普遍性而言,使其處在不同于一般現代化模式的、獨一無二特性的一個較高位置。中國式現代化無疑強調的是“中國的”而非其他國家的現代化,以及“中國的”現代化具有自己的綜合性特征,以至于可以“中國式”而非任何其他“國家式”來命名。這種獨異性,已經由黨的二十大報告所指出的六個方面來具體表現。盡管在范圍上有擴大的余地,但也足以反映出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性所在。如果結合中國的歷史文化條件來看,可以將這樣的獨異性換一個方式表述為:作為一個文明不曾中斷的歷史悠久的國度來講,中國式現代化需要處理漫長的歷史文化傳統與現代化建設方案之間的關系,這是其他任何國家的現代化所不需要處理的巨大難題。因為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平衡性關系是否達成,會極大影響中國現代化的走向與最終效果。

與此相關,中國式現代化還需要處理一個別的國家不需要處理的特殊難題,那就是作為一個“東方國家”,中國具有根深蒂固的與極度成熟的農業經濟優勢、悠久的封建政治傳統與滲入社會基層的儒道法諸家文化,這些東西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中國式現代化需要解決的歷史難題。中國是在相當晚近的時間段上才啟動現代化進程的,如果把1978年改革開放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轉折點的話,那么此時西方國家現代化的獨異性這種晚現代特征已經出現,于是中國式現代化不得不竭盡全力跨越現代化的三個時代,即現代早期、現代與成熟現代(后現代、晚現代)三個時代。這是一種異常復雜的現代化轉變處境,是世界大國中唯一一個遭遇的現代化處境。這些都可以被認作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特色或其獨異性的表現。如果對之缺乏自覺,可能會對現代化進程的推動產生負面影響。因為這種現代化階段的跨越其實也就是一種時空壓縮式的現代化,要完成前面階段遺留的現代化任務,因而中國式現代化為什么強調“同西方發達國家有很大不同。西方發達國家是一個‘串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順序發展”,而“我們要后來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來,決定了我國發展必然是一個‘并聯式’的過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疊加發展的”[9]24-25。同時,這種“并聯式”的現代化也決定了需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因而我們需要這種統籌推進與協調發展和堅持“兩個結合”的現代化自覺意識。在這幾個意義上講,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異性也成為一個居于現代化普遍性更高位置的特性。

盡管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異性居于現代化普遍性更高的位置,但并不等于就可以置普遍性于不顧而談論它。因為,“中國式”突出了這一獨異性現代化的國家屬性,然而“現代化”卻規定了中國現代變遷的社會屬性。它不是“中國式傳統化”,也不是“中國式國家化”,而是“中國式現代化”。這就意味著,現代化的普遍性是呈現中國式現代化與其他國家現代化的共性方面。就現代化的社會屬性而言,任何試圖實現現代化的國家,都不能在拒絕其普遍性的情況下,以所謂反現代化的方式實現現代化?,F代化所指的工業化、都市化、普遍參與、世俗化、高度結構分殊性、高度的“普遍的成就取向”是普遍性或共同性的東西[10]93-98。就此而言,現代化的普遍性是檢驗一個國家趨近現代化的運動是否真是屬于現代化范疇的基本規范?;诖?中國式現代化也必然體現出現代化的普遍性或共同性。因而基于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而形成的話語體系仍然包含著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話語與世界各國現代化的普遍話語[11]。這尤其反映在我們對現代化指標體系的學術討論與黨的代表大會報告對現代化的目標設定中。

可見,中國式現代化既不能在單純的獨異性視角得到準確認知,也不可能在單獨的普遍性角度得到準確定位,它只能在獨異性與普遍性之間,也就是在現代化的國家屬性與全球屬性之間才能得到準確認知和均衡籌劃。在現代化的獨異性與普遍性之間需要確立誰是主導方面、誰是從屬方面,考量兩者之間的影響關系,才能有效理解相互關系的精妙之處。就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異性與普遍性的間性思維來講,“現代化”無疑是表現與目標,因此現代化的共性東西應當對之發揮導向性作用;“中國式”是本質與特征,因此現代化的個性(中國特色)應當對之發揮決定性作用。在現代化的認知框架中,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異性是得到確認的特性,因為這一現代化的進路肯定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但其普遍性,也就是與其他所有國家的現代化所具有的共同性,同樣是必須確定的基本性質,即現代化性質。就前者言,中國的國家屬性會對現代化進程發生重要影響,這是一個國家前途與命運的嚴肅決斷問題;就后者論,中國式現代化的現代化普遍性會對中國社會變遷的方向與結構發生制導作用,引導中國社會變遷向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這是一個中國能否步入現代化社會的決定性選擇。在這兩者之間的審慎思考與決斷,關乎“中國向何處去”的大問題。中國式現代化確?!凹扔懈鲊F代化的共同特征”和“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就是一個在間性思維基礎上確定的理解進路,即在現代化的獨異性與普遍性之間保持一種動態的平衡關系,從而使中國在實現現代化的同時拓展“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現代化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12]8-9。

4 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特色的存在與認知

中國式現代化以其中國特色展現出現代化的獨異性,這是可以得到公認的一個特點;中國式現代化以其普遍性顯現出與各國現代化的共同性,這是需要得到肯定的現代化屬性。在兩者之間對對方的理解,則是準確把握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特色的要點。從中國現代化的進程角度看,中國式現代化首先是一個存在論層次的社會現象;從中國現代化的認知史角度看,這個定位則是一個認識論層次的解釋結果。在現代化的世界進程中,“國情”是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進程呈現其獨異性的諸因素的集成狀態,也是不同國家現代化狀態表現各異的客觀驅動力,更是相異國家間辨認其現代化特色的依據所在。這與現代國際體系乃是一個民族國家體系具有密切關系。就現代國家的形式要素上講,領土、主權、人口、文化等成為現代民族國家的形式要件;就現代國家的規范結構上講,限權、法治、民主、人權等成為現代民族國家的規范要素[13]3-8。民族國家的國家形態,隨西方國家向全球范圍的強勢進取,成為當今世界的主流性國家結構。盡管國家間在形式結構與規范建制之間的差異非常大,但劃分國家界限與區分國家利益的準則,則在形式要素與規范構成之間確立起來。于是,國情即一個國家諸要素的綜合結構就成為人們思考國家自身問題與處理國際關系的基本依托。

國情的獨異性成為現代國家保證其存續、維護其安全的一個基本支撐點。但國情是不是足以構成一個現代國家的絕對屏障呢?這一問題需要從兩方面來考察。一方面,現代國家之為民族國家,最重要的國家職能是維護國內秩序,為國內公民(居民)提供生命、財產與自由權利的保障。就此而言,這些涉及國家主權的問題,是不容其他國家干預的。在此意義上,有利于凝聚國民的任何社會要素,諸如歷史、傳統、文化、經濟、政治、社會等,都是國家權力會努力凸顯并加以強化的。另一方面,現代民族國家在國家間關系上會努力維護國家主權,并抵御任何外來侵略。就此來講,一個國家與另一個國家之間具有某種彼此區隔開來的國家利益所在。凡是有利于一個國家強盛且有效自我維護的因素,就為國家所敏銳發現并積極捍衛;凡是不利于一個國家強盛且抵御外部侵蝕性影響與侵入的因素,就為國家所敏感防備且全力排拒。從兩個方面的整合視角來看,國情既成為一國之為一國的國家基本狀態體現,也成為一國之自我維護與對外防備的一個辨認依據。

在現代化的世界進程中現代化無疑是以國別為基本單位推進的。這是現代化史以英國現代化、法國現代化或德國現代化這類表述來展開的緣故。這當然是因為現代化是以民族國家為單位的現代化這一結構情形所決定的態勢。中國式現代化的限定性國家是中國,這也是一種基于民族國家的現代化命名。同時,中國式現代化是一條基于中國基本國情、客觀實際、文化傳統、制度體制、思維方式等要素推動自身發展的現代化之路[14]。自然而然,中國的國情對中國的現代化會發生全方位的塑形作用。中國國情的獨異性也就投射在中國式現代化獨異性的這六個方面。這六個方面也是中國國情的重要體現,其重要性體現為,缺乏這六個方面,中國的國情就會處于一個云煙繚繞的不可知狀態,就很難針對國情籌劃和推進中國的現代化發展。循此才能理解,中國在謀劃下一步的現代化發展時,何以會強調“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揚斗爭精神”這幾個“重大原則”[1]。這幾個重大原則都與中國的國情緊密聯系在一起:堅持與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受中國的國家結構決定的結果;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由中國的基本制度與國家建制所決定的現代化發展進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政治屬性、初心使命和憲法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重要條規所必然要求的;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是受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路徑所規定的;堅持發揚斗爭精神則是受后發現代化國家處境以及當下中國所處的現代化復雜環境所要求的精神狀態決定的。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國情與政策之間的直接聯系,由此可以說是清晰可辨的。而中間所展現出來的中國式現代化的國家特色,也是顯而易見的。循此出發,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走出了既保持獨立又實現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從而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15]。

由于國情是一個國家諸種情況的綜合狀態,因此一個國家的國情肯定跟另一個國家的國情是不同的。從總體上講,國情都是獨異的,也就是獨一無二的。就此而言,現代化所依據的國情便依托于獨異性的基礎上。國情雖然是獨異的,但并不是壁壘性的。也就是說,國情讓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顯現出它的獨異性特點,但并不是各自構成一個彼此無法往來且彼此沒有任何共同特點的孤立的社會形態與發展模式。一國國情的獨異性只是在這個國家之為這個國家的現代化表現情形上具有辨認現代化特殊性的不可替代價值。在辨認各國現代化之所以是現代化、而不是其他什么社會發展階段與社會結構時,現代化的共同性構成相比于國情而言則成為更為重要的辨認標準。就此而言,國情是現代化差異性的一個呈現指標,而現代化則是引導國情遷移到某個值得期待的現代化狀態的演進目標。無論一個國家有什么樣的國情,一則它不可能自外于現代化的世界進程;二則它不可能獨自開拓現代化的獨異模式;三則它不可能呈現與其他已經或將要現代化的國家完全不同的國家面貌;四則它也不可能不參照現代化的既有成就與公認指標來確定其現代化的評價指標,而獨自建構、自我確定其現代進程的評價體系?;诖?可以說,如果忽視各國現代化的共性,僅僅在國情的視角看問題,是不可能全面理解中國式現代化命題的豐富含義的。這正是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中國式現代化總體目標的時候,大致是以各國現代化的共性來確定其構成指標的緣由之所在。諸如經濟實力、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高水平科技、現代化經濟體系、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人民生活、共同富裕、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生態環境、國家安全體系、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等指標,都是各國現代化追求的共同指標。

于是,需要在哲學層面上強調的是,對中國式現代化獨異性的理解,不僅是在存在論層面上展開的,而且是在認識論維度上進行的。中國式現代化在存在論層面它是作為現代化的一個實體性存在物,是將所有構成要素集合在一起的存在物。在世上不存在被切割成不同要素、并以獨立存在物的面目展現給人們的事物。因為一物之為一物,它必然是構成這一物的所有要素的集成物。所謂部分不能離開整體來理解,便強調的是這個意思。因此,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所羅列的中國國情的六個方面,都只能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存在結構中才能得到準確理解。離開中國式現代化的整體結構,這六個方面也就會失去它獨立自存的理由。中國式現代化之為“中國的”現代化,就在總體上與中國國情成為同義詞。但這并不是說標示“中國式現代化”的六個方面都只能在集成的角度去理解,而不能在分別的意義上去把握。這六個方面都有幫助人們理解當下中國國情的各自價值。但這已經不是在存在論意義上所做的理解,而是上升到認識論意義上的理解了。從哲學認識論角度講,一切被解釋為具有獨立自存面目的某物的構成要素,都是在某物的認識論維度呈現的面貌。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存在論闡釋,促使人們意識到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是一個總體性的結構,而且是一個個關聯性的行動才能實現的目標。這意味著中國式現代化緊貼國情而浮現出它的總體特質,同時也需要對之進行相應的整體謀劃。因此,“中國式現代化”是對中國現代化的總體設計而非局部的展望。與此同時,中國式現代化的認識論進路也是對中國式現代化獨異性的六個構成要素的分別分析,有利于人們深入理解、具體把握這些要素是如何支撐現代化的總體機制與實際進程的。在新時代需要圍繞整體結構中的要素局部功能,基于實效地發揮各個要素的作用,從而有效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朝向它的既定目標前進。

猜你喜歡
普遍性國情異性
浦東美術館·大玻璃·獨異性
論哲學的普遍性面向
異性組
家國情 詩詞魂
異性齒輪大賞
No more ingesting lots of microplastics
No more ingesting lots of microplastics 人體內的塑料微粒
推廣生物乙醇汽油:迫切且合乎國情
地理國情監測知識支持庫初步設計
特定國情教情中的中小學校自主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