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演進邏輯與推進舉措
——基于1978—2022年黨代會報告的文本分析

2024-01-03 15:24
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 2023年6期
關鍵詞:共同富裕發展

李 強

(寧夏大學 教師教育學院,寧夏 銀川 750021)

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根本體現,更深刻詮釋了我們黨始終秉承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發展理念。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毛澤東就曾在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問題座談會上談到:“現在我們實行這么一種制度,這么一種計劃,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強些?!盵1]495在黨的二十大上,習近平更是強調了“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2],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不斷追求共同富裕的道路也因此成為激勵和指引中國共產黨不斷奮進的理想目標和發展愿景。

自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全黨的工作重心逐漸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風”。共同富裕更是被作為新歷史階段下的奮斗目標和發展前景多次出現在歷屆黨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下簡稱黨代會)報告(1)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我國改革開放發展的大幕,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具有承上啟下重要意義的關鍵性會議,因此該會議報告也是本研究的分析文本之一。中。因此,歷屆黨代會的工作報告也成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政策話語和理論體系的重要“代言人”。

政策話語分析是通過對相關政策文本、口頭表達、歷史事件、辯論等一系列語言和非語言材料的文本研究,展現政策問題的意義和建構過程[3]。而黨代會報告作為最權威、最能代表黨的大政方針的政策文本,是發揚黨內民主、集中黨內和各方智慧形成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理論成果,是黨踐行歷史使命的集中表現形式,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4]。為此,本研究通過深入剖析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關于共同富裕的制度構建,梳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共同富裕的基本脈絡和價值嬗變,繼而為進一步推進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發展提供參考。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五年一屆的黨代會是結合黨和國家未來五年甚至較長一段時間圍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立足于國家、社會、經濟等各方面發展所進行的一系列實踐部署和改革創新的大會。大會確立的每一份黨代會報告都體現著中國共產黨在某一特定時期確立的近景和遠景發展目標,具有高度的政治引領性、制度權威性和發展規劃性。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就把實現共同富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義,在共同富裕的理論和實踐上作出了巨大探索,但真正以政策話語出現在國家政策文件層面卻是在改革開放之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建設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步調。因此,努力實現共同富裕成為歷屆黨代會報告文本中的重要議題和發展目標。本研究選取1978—2022年9份黨代會報告作為分析文本(見表1)。

表1 1978年以來歷屆重要會議報告的基本情況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獨立于政策制定和執行過程以外的政策文本分析法對政策制定和執行過程進行批判和檢驗[5]。黨代會報告作為我國最權威、最具政治話語代表的文本,通過采取政策分析的方式,提取改革開放以來歷屆黨代會報告中直接或間接涉及共同富裕的相關政策話語透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實現共同富裕的話語指向及邏輯理路,從而進一步厘清政策設計層面關于共同富裕的實踐導向。

二、演進邏輯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文本呈現

實現共同富裕作為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主體特征,也是我們黨實現造福人民的根本使命。1978年實施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社會發展建設工作重點開始朝著共同富裕的道路奮力邁進。通過對搜集到的9份黨代會報告和1份重要全會報告文本進行詞頻檢索發現:共同富裕最早出現在黨的十三大報告中;而后,共同富裕就成為黨和政府發展建設的一項長期任務和奮斗方向(見圖1)。

圖1 1978—2022年黨代會報告中共同富裕話語詞頻統計

實現共同富裕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本質追求和應然所在,更體現了一個黨派、一個政府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制度所具有的區別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福利發展模式的獨特優越性。根據表2關于改革開放以來歷屆黨代會報告中共同富裕出現的詞頻統計結果,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和黨的十二大報告中沒有涉及共同富裕的相關話題,主要原因在于改革開放之初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和黨的十二大最為要緊的工作是糾正十年“文革”出現的“左”傾錯誤,工作重點聚焦在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與建設上,尤其對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發展謀劃為實現后期的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礎。

表2 1978年以來歷屆重要會議的有關論述情況

1987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三大,首次完整闡述了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論斷,并提出了要堅持在共同富裕的目標下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6]。隨后,在黨的十四大至黨的二十大歷屆黨代會報告中,共同富裕都作為一個核心議題被視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進方向、根本原則和根本任務。由此,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一項涉及經濟制度方面的問題,也是關系黨的執政根基和民心所向的重大的政治問題。

(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發展軌跡

實現社會主義共同富裕需經歷一個復雜、長期的過程,需在建設發展中創造出全民富裕的小康社會,而不是等到國家生產力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再去實現共同富裕。一代代共產黨人在長期的努力奮斗與建設的歷程中,探索出了一條契合中國社會發展實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富裕之路。如圖1所示:1978—2022年黨代會報告中共同富裕詞頻呈現的發展軌跡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關鍵節點:

1.以理論闡述為核心的“孕育謀富”階段(1978—1987年)。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規律的基礎上,揚棄了人類歷史上所有關于共同富裕的理論成果,使共同富裕理論由空想走向科學[7]。以李大釗等人為代表的早期無產階級革命先驅在澄清社會主義的時候說到:“社會主義不是使人盡富或皆貧,是使生產、消費、分配適合的發展,人人均能享受平均的供給,得最大的幸福?!盵8]

在建國之初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毛澤東逐步認識到實現共同富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社會主義空想。他曾這樣指出:“要建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大概經過五十年即十個五年計劃?!盵1]329鄧小平在接受美國記者邁克·華萊士采訪時說道:“我們允許一部分人先好起來,一部分地區先好起來,目的是更快地實現共同富裕?!盵9]172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在全面總結“文革”出現的“左”傾錯誤路線的歷史經驗基礎上,提出了20世紀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發展目標,也為確立實現共同富裕的未來愿景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礎。隨后,在黨的十二大上,確立了20年的奮斗目標,并在戰略部署上明確要分兩步走,即前10年主要是打好基礎、積蓄力量、創造條件,后10年要進入一個新的經濟振興時期[10]??梢钥闯?,共同富裕的實現是一個持續性、分階段的過程,急于求成并不契合當時中國的實際國情。但這一階段,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的幾十年,鄧小平等人也只是探索性謀劃了“先富帶動后富”的發展模式,并未提出詳細的實施路徑。

2.以先富帶后富的“改革致富”探索階段(1987—2012年)。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一度活躍起來,社會生產力也得到了解放。在新的歷史時期召開了黨的十三大,正確認識了我國現階段發展的基本情況和黨的基本路線,并在報告中明確指出以共同富裕為目標,鼓勵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在社會各項條件發展還不成熟的背景下,此舉是符合當時的時代基礎和國情實際的。

1992年,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盵9]373相比建國之初的理論謀劃,改革開放后對共同富裕的發展探索蘊含著手段與目標的內在統一,即從生產力發展入手,消除兩極分化的社會貧富現狀。隨后,黨的十四大召開,又從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戰略步驟、市場經濟體制配置等方面進一步闡明了實現共同富裕的發展定位[11]。1997年,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把實現共同富裕作為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之一[12]。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江澤民強調把實現共同富裕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進方向[13]。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也提出:“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盵14]從此,共同富裕的內涵得以從單純的經濟層面拓展到了人的全面發展??梢哉f,改革開放后,對實現共同富裕的發展定位、目標手段、前進方向和發展對象等都有了明確的闡述和把握。

3.以擺脫貧困為核心的“脫貧向富”建設階段(2012—2017年)。擺脫貧困、實現全面小康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趨勢,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先行舉措。2012年11月,隨著黨的十八大召開,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新一代領導集體把共同富裕擺在了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以打贏脫貧攻堅戰為突破重點,開始大跨步地邁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努力。在新階段,實現共同富裕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指路牌,并全面融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制度中[15]。例如,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明確將共同富裕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并專門論述了實現共同富裕的路徑[16]。因此,在這一階段,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主要通過實行脫貧攻堅戰略來改變全體人民絕對貧困的覆蓋面,以此實現共同富裕的第一步發展目標,繼而進入全面小康的共同富裕發展之路。

4.以縮小貧富差距為核心的“共享共富”階段(2017年至今)。2017年,隨著黨的十九大召開,宣告我們進入了新時代,并把新時代界定為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主要特征,并將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分為三步走,確立了2020年、2035年和21世紀中葉三個關鍵時間節點[17]8。經過八年持續奮斗,2020年如期完成了第一個關鍵點——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使現行標準下的 9 899 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農村人口的人均支配收入從2013年的 6 079 元增長到2020年的 12 588 元[18]。但全面脫貧并不意味著實現了共同富裕,而是暴露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其實質就是社會各方面出現了貧富差距明顯的相對貧困。之后,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確立了“十四五”新的發展綱要,并提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19];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更是強調要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從文件中提到的“更為明顯”“實質性進展”“扎實推進”等關鍵詞可以看出,新發展背景下對共同富裕的量化目標和發展內涵也有不同的時代要求,即今后一段時間內,我們的發展目標都必須著力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從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演進邏輯

對改革開放以來歷屆黨代會報告的文本透析,不但可以對不同歷史階段的共同富裕有一個整體性把握,還能通過政策內容與當時所處的政策環境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揭示其政策實施的本質導向與演進邏輯。

1.從“先富后富”到“共享共富”的目標轉向。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初起,就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一起打土豪、分土地,實現了“耕者有其田”“人人有飯吃”的目標,對實現共同富裕的路徑進行了深刻的探索和理論闡釋。但由于建國之初,我國各項事業百廢待興,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而是一個動態、分階段、先局部后全局、不斷實現的過程[20]。

改革開放后,糾正了急于冒進的“左傾”錯誤,打破了分配上的“平均主義”與集體“大鍋飯”。為此,鄧小平提出社會主義發展之路是以先富帶動后富,繼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模式[9]374。然而,衡量一個社會是否整體進入富裕社會或高收入社會的主要指標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1]。所以,為激活“先富”發展活力,1980年在廣東深圳建立經濟特區后,又相繼在東部地區設立了十幾個沿海開放城市和經濟開發區,有序拉動了我國的經濟發展。據統計,我國2020年的GDP為 101 5986 億元,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大關,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4.7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經濟的比重約為17%左右[22]。2017年7月,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擁有更多的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發展新走向進行了具體規劃,提出2035年現代化發展遠景目標??梢钥闯?,實現共同富裕已從理論謀劃的遠景目標過渡到具體探索的近景藍圖,從“先富后富”轉變為“共享共富”。

2.從“強調計劃分配”到“追求公平效率”的理念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是每個人的富裕,是靠雙手努力創造出來的小康生活,區別于西方發達國家實行的“高稅收、高福利”社會制度,是一種彰顯社會公平正義、為民生謀福祉的現實期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國家各項事業發展處于落后狀態,體現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后生產力之間的不協調、不適應,國家只能通過實施計劃經濟體制來完善初次分配,以滿足各族人民之間的基礎性物質需要。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堅持效率與公平兼顧,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需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以對資源普惠性的調控來促進社會全面進步。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再次提出要“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盵2]也就是說,在新的歷史階段下,我們對共同富裕將更加注重如何促進社會主義分配更加公平有效。

3.從“脫貧致富”到“全面共富”的質量要求。實現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目標歸宿,是指引社會主義國家不斷奮斗和追求的“指南針”。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社會主義國家,在改革開放初期,建設社會主義面臨的最大困難是解決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鄧小平曾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太慢也不是社會主義?!盵9]255所以,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實現脫貧致富成為走向共同富裕的戰略謀劃第一要義。例如,黨的十三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建設“三步走”戰略中的第一步就是消除貧困,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

2012年12月,黨的十八大召開后不久,習近平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盵23]共同富裕中的富裕不是單一的物質富裕,而是全面的富裕,即要促進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富裕[24]。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又對民主政治、公平正義、核心價值觀、思想道德建設、民生水平、教育程度、人民收入水平等各方面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梢?,在追求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已不再只是強調低層次水平的物質富?!撠氈赂?,而是轉向更加全面、有質量的全面共富。

4.從“人的學歷化”到“人的全面化”的主體追求。當社會普遍處在一個貧困的狀態,就缺乏了實現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容易陷入空想的“烏托邦”。為此,只有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社會主義共同富裕才有可依靠的生產力[25]。從實現共同富裕的各個階段來看,無論是“先富后富”還是“共享共富”,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人,實現共同富裕也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只有全社會的個體都參與到美好生活的共建共享,才能真正實現共同富裕。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持續至改革開放,我國教育工作的重點聚焦在開展大規模的掃盲教育上。到1999年底,我國“普九”覆蓋率已達到80%,青壯年文盲率也降到5.5%以下,完成了預定的“兩基”工作任務[26]。到21世紀新發展階段,隨著脫貧致富腳步逐步加快,受教育水平得到了明顯提升。據統計,我國高校招生從1998年的108萬增長到2002年的340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5%以上,實現了高度教育大眾化[27];到2019年我國高等教育在校學生人數達到了 4 002 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51.6%[28],標志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在黨的十七大、黨的十八大報告中,胡錦濤在闡釋科學發展觀基本內涵的基礎上,強調將實現發展道路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緊密聯系起來。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提出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17]14。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更把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升到概括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特征之一的高度。以上這些都充分表明:共同富裕雖為一個建立在物質財富基礎之上的經濟發展目標,但其最終發展歸宿還是落在以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目標上,是一個從基礎追求人的學歷化深造到實行人的全面化發展的演變過程。

三、推進舉措

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是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根本體現,也是破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是社會主義”疑問的重要一環[2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至今,如期取得了脫貧攻堅的偉大勝利,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在開啟“十四五”發展新格局下,我們更要努力探索出實現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中國方案”“中國樣板”和“中國模式”,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提供方向指引和價值遵循。

(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為引領,踐行社會主義市場基本規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作為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證和堅實的政治基礎,只有充分發揮其優越性,才能堅定廣大人民群眾奔赴共同富裕的決心。一些發達國家盡管工業化進行了幾百年,但始終未能實現共同富裕,貧富差距越來越嚴重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社會制度問題[30]。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最終如期實現了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基本國情、能夠帶領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歷史實踐證明:經過幾代人努力構建出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是符合中國發展實際需要的,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發展根基。

1.堅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代表大會的政治體制。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人民群眾的深度貧困問題一直是歷朝歷代難以根治的“疑難雜癥”。正是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新中國的發展建設才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人民群眾才有了翹首以盼的“主心骨”,才能始終在發展的道路中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當前,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正處于并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并未改變,距離實現共同富裕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堅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不動搖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才能發揮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2.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優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方面,實現共同富裕不是靠政府財政“輸血”的方式來縮小貧富差距,也不能以劫富濟貧的方式平均分配社會財富,而是在尊重社會主義勞動分配基本規律的前提下,堅持按勞分配的基本原則不動搖,才能使創造社會主義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另一方面,要尊重社會主義市場的基本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堅決貫徹共建共享的發展原則,將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蛋糕”做大分好,才能保障每一位人民群眾享受到公平、公正的發展成果,才能切實將共同富裕的本質內涵深入到基層、深入到人心,從而充分激發人民群眾對于實現共同富裕的創造活力。

(二)以追求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統籌社會多元主體分配關系

經歷了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飛躍發展,從投資驅動的粗放發展模式轉向高質量發展模式已成為歷史的必然選擇[31]。只有高質量發展所體現的基本內涵、新要求、新理念才能打開共同富裕的發展格局,成為我國推行共同富裕的現實追求。但何謂高質量發展呢?有學者通過比較高速增長與高質量發展,得出高質量發展具有穩中求進、人民共享、綠色環保等多維特征[32]。也有學者從經濟學角度認為,高質量發展應具備有效性、協調性、創新性、持續性、分享性等特點[33]??梢?,高質量發展與實現共同富裕存在方向一致性和發展共同性。因此,探索高質量發展新方向是適應我國當前社會基本現狀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經之路,也是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的重要體現。

1.處理好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發展關系問題。實現共同富裕需要具備與之相匹配的高度發達的社會生產力基礎和生產關系。當前,在智能化占據主導地位的社會發展態勢下,我國逐漸實現了第一、二產業向第三、四產業的轉移,而更為重要是要探索出能夠充分激發生產力迸發的生產關系,從而充分調動勞動者參與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積極性,真正實現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競相迸發。

2.處理好公平與效率之間的關系。堅持完善社會主義分配制度,注重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的制度設計,著力實現基礎公共服務均等化。尤其是基礎性民生服務工程建設要以制度性優化設計來處理好資源供給、分配、協調及保障方面的公平與效率關系。

3.處理好“有形的手”與“無形的手”之間的二元邏輯關系。擺正市場和政府在資源配置、宏觀調控上各自扮演的主體角色,即政府應積極做好探索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的好辦法、新舉措,適當體現駕馭與組織調配能力,而市場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應充分迸發創造財富的活力,讓政府“有形的手”與市場“無形的手”各自發揮好市場資源調配的重要功能。

(三)以提升相對貧困治理能力為目標,扎穩實現社會富裕推進步調

貧困治理是一個歷史性的、世界級的難題,也是一項長效持續的發展任務。自2020年取得脫貧攻堅勝利以來,我國已過渡到以相對貧困取代絕對貧困的“后脫貧時代”。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共同富裕的共建共享就是人人享有、全民共享,即在發展過程中逐步縮小群體差異。

1.建立相對貧困動態化精準識別機制。通過設計實施動態化的評估識別標準,建立起社會居民家庭檔案,以大數據智能化網絡結合地區經濟發展的消費水平來構建相對貧困合理標準控制線,科學識別潛在相對貧困對象。

2.通過政策宣傳、教育幫扶、職業培訓及就業引導等多元途徑幫扶農村貧困地區建立內生發展的長效機制,實現以農民內生長效增收發展模式取代政策普惠性補貼制度,以縮小貧富差距。

3.及時針對存在特殊困難群體施以基本性政策保障。尤其針對因病、因疫、因殘及重大災害導致返貧、致貧的可能,發揮出政策制度的幫扶作用,對經濟困難的高齡、獨居、失能、殘疾等老年人及孤兒、重癥患者要及時完善相應的社會救助機制;同時,要繼續大力發展社會公益事業,更好發揮第三方組織在參與相對貧困治理中的能動性作用,為實現人人共享的共同富裕而積極作為。

(四)以探索建立共同富裕示范區為依托,發揮示范拉動的領跑作用

經過改革開放幾十年的努力奮斗,以“先富帶動后富”的發展模式為我們成功實現全面脫貧、全面進入小康社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面向新的“十四五”發展規劃,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以“更為明顯”“實質性進展”對實現共同富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戰。也就是說,對于實現共同富裕已經不再流于表面口號式的政策宣傳,而是對具體發展目標作出了實質性行動要求。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15年全球人類發展報告》,2014年中國人類發展指數達到了0.727[34],已進入到高人類發展水平行列,其中部分沿海發達省份如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率先實現了極高人類發展水平(2)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最新的劃分標準,人類發展指數在0.550以下為低人類發展水平,介于0.550~0.699為中等人類發展水平,介于0.700~0.799為高人類發展水平,0.800以上為極高人類發展水平。。這說明,目前我國部分沿海發達省份已具備領跑共同富裕的能力。2021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專門發布了支持浙江省建立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政策文件,并作出了明確規劃[35],目的就是在探索共同富裕具體發展規劃上發揮出“排頭兵”的示范效應,為深入推動共同富裕探索出可供復制和參考的經驗模式。

1.堅持綠色創新發展理念,打造示范區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樣板”。綠色、創新、共建、共享作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體現,是共同富裕社會應有的時代特征。共同富裕示范區作為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領跑者”,應堅持以綠色科技創新為引領,優化區域產業結構升級,探索構建綠色、低能、可持續的新時代產業體系。通過與東部高校優質的人才智庫、專家團隊及科研院所合作打造出能夠引領時代的“中國硅谷”,以輻射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2.積極探索公共服務均等化改革模式,分配好社會主義的“大蛋糕”。實現富裕的首要前提是要處理好資源分配的公平與效率問題。為此,首先應依托政策率先引領全國進行收入分配體制機制改革,注重初次分配的“提低擴中”[36]。其次,要建立健全政府在第二次分配中所發揮的宏觀調控能力,加快健全以國家財政、社會救助和多方慈善保障為主要形式的再分配扶助機制,同時更要關注低收入群體在再分配中的傾斜比重,切實考慮到困難群眾在面臨就業、子女教育、養老等方面的難題。最后,應發揮出示范區的經濟優勢,宣傳、引導和鼓勵社會慈善、企業機構和協會團隊在第三次分配中助力社會繁榮發展。

3.打造精神文明建設高地,實現“口袋”和“腦袋”共生共富。發揮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領跑作用,勢必在經濟基礎、產業結構、基礎設施、精神文化等建設中都要走在時代前列。一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時代引領,大力提升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塑造,以“愛國、守法、勤勞、文明”的時代元素鑄牢實現共同富裕的精神之鈣。二是提升共同富裕示范區居民文化水平,堅持以構建終身教育學習體系為引領,積極建設“老年大學”“老年社區”,以滿足老年群體的精神文化發展需要,真正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的共同發展藍圖。三是要積極推動建設共同富裕民族團結融合示范區,著力推動各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保護、創新;同時,發揮出教育、宣傳和網絡在助力實現民族團結融合中的積極作用,讓全國各族人民都能不分彼此、共建共享,搭乘新時代的“快車”,奮力奔赴共同富裕的美好未來。

猜你喜歡
共同富裕發展
共同富裕的中國模式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沖刺)(2022年8期)2022-11-21
論中國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