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自信研究的評價與展望(2013—2023年)
——基于CiteSpace的文獻計量與可視化分析

2024-01-03 15:19蔣藝涵
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 2023年6期
關鍵詞:歷史研究

蔣藝涵

(西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重慶 400715)

中華民族素來就有重視歷史、汲取歷史經驗、總結歷史智慧的優良傳統。習近平多次論及學習和研究歷史的重要性,并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明確提出“堅定歷史自信”的重大命題。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在全黨、全社會增強歷史自覺、歷史主動和歷史自信。立足新時代的歷史方位,提出“歷史自信”重大命題,耦合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發展訴求和理論創新需要,是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當代敘事,深刻領悟其內在邏輯與實踐要求,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和深遠的歷史意義??v觀學界近10年來的相關研究成果,關涉歷史自信的研究亦伴隨歷史自信提出的時間線索不斷走向深化,在生成邏輯、科學內涵、價值意蘊、實踐路徑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一、歷史自信研究的CiteSpace可視化圖譜分析

CiteSpace軟件著眼于分析文獻中蘊含的潛在知識,可通過圖譜中節點樣態、關鍵詞、連線等信息,對該領域的研究熱點、研究力量、知識脈絡等進行可視化分析,進而系統鳥瞰其研究狀況與前沿。本文通過Citespace軟件對相關研究進行可視化計量分析,歸納總結歷史自信研究的熱點、焦點,以期對未來研究提供借鑒。

(一)歷史自信研究的文獻來源與數據分析

1.文獻來源分析。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召開以來,習近平在多個場合多次強調全黨全社會要“堅定歷史自信”。隨著黨和國家對歷史自信的重視度不斷提高,學術界對歷史自信的研究也日益升溫,不斷涌現出一系列關于歷史自信的期刊論文。本文以“歷史自信”為主題詞在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進行高級檢索,檢索時間截至2023年7月28日,時間跨度為2013—2023年。為保障樣本的有效性,剔除通知、報告、會議文稿、解讀宣傳等眾多非學術及重復文獻,最終獲得有效樣本255篇。

2.主要數據分析。為直觀地展示學界對歷史自信研究的近況,本文運用CiteSpace對255篇歷史自信研究的相關文獻制作了發文量、核心作者、發文機構和關鍵詞聚類等圖譜。其中,節點大小表示其出現的頻率,節點越大,表明該詞出現的頻次越高,節點中心性大于0.1,表示該節點重要性較高。節點之間連線的粗細表明其聯系的緊密程度,多個節點之間的連線越多表明節點與節點之間的相關性越高,研究合作愈緊密。在關鍵詞聚類圖譜中,模塊值(Q值)和平均輪廓值(S值)反映了聚類結果是否穩定可靠,當Q值>0.3時,聚類結構被認為是顯著的,當S值>0.7時,表明圖譜聚類的呈現狀態是令人信服的。

(二)歷史自信研究的可視化知識圖譜

1.發文量分析。年度發文量可反映相關領域內期刊文獻在一定時期的動態走勢與變化。2013年,歐陽松以對黨的歷史自信探討引領學界邁入了歷史自信研究的起步階段,此后7年發文量緩慢增長;2021年,習近平在全黨、全社會多次強調要“堅定歷史自信”,引發了學界的廣泛關注,發文量迅速攀升,2022年達到歷史最高(見圖1)。

圖1 歷史自信發文量與時間分布圖

2.核心作者與發文機構。核心學者與研究機構對于某一領域的學術建設具有引領和開拓的關鍵作用。核心作者是學術文章的生產者,直接決定了歷史自信研究的質量和水平。研究機構是學術生產的前沿陣地,是提升學界科研整體實力的依托。將相關文獻導入CiteSpace軟件,對作者共現進行分析,得到歷史自信研究的核心作者知識圖譜。如圖2所示:圍繞歷史自信研究的核心作者共有96人,相關文獻被引用3次以上的作者有楊軍、陳金龍、謝江平、蘇振源等;鮮有發表3篇以上的學者,且學者間僅形成了24條連線,密度0.005 3。這表明該研究的核心作者圈尚未形成,研究力量分散,有突出貢獻的學者并不多,亟待建設聚焦歷史自信研究的中堅力量。

圖2 歷史自信研究核心作者知識圖譜

對歷史自信研究的相關文獻進行發文機構可視化統計分析發現,涉及該領域的研究機構共86個,連線17條,密度為0.004 7。其中: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有34個,黨校組織機構有18個,說明馬克思主義學院和黨校組織機構是當前歷史自信研究的主陣地;發文量靠前的5所科研機構是山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華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其中,山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聚類圖譜中形成的中心性較強,發表論文較多,產生的影響較為突出,是該研究領域的“領頭羊”。另外,如圖3所示:研究機構之間的連線較少,且相互獨立,表明研究機構之間尚未搭建密切的合作網絡。

圖3 歷史自信發文研究機構知識圖譜

3.關鍵詞共現與聚類分析。關鍵詞是對文獻的高度凝練和總結,關鍵詞分布圖譜既能反映相關研究的整體樣態,亦可考察該研究的趨勢與走向。由表1可知:歷史自信、中國共產黨、歷史主動、歷史自覺、歷史經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史觀、習近平總書記、歷史思維、黨的二十大、中國式現代化、青年等是歷史自信研究的絕對高頻關鍵詞匯。其中,歷史自信作為核心詞出現的頻次最高,共計219次,中國共產黨、歷史主動、歷史自覺分別以60次、40次、23次位居其后,是歷史自信研究無法回避的相關熱點議題。

表1 歷史自信研究排名前30的關鍵詞

對關鍵詞共現圖譜進行聚類設置,得到歷史自信研究的聚類知識圖譜。如圖4所示:共得到#0歷史自信、#1中國式現代化、#2中國共產黨、#3歷史經驗、#4密切聯系群眾、#5生成邏輯、#7歷史虛無主義、#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多個聚類;同時,Q值為0.659,S值為 0.948 6, 共生成186個節點,600條連線,密度為 0.034 9,表明聚類結構顯著且令人信服。

二、歷史自信研究的主要內容梳理

以上分析有效呈現了歷史自信研究的現狀和熱點,但仍需從相關文獻的核心觀點出發,圍繞學者們集中探討的科學內涵、生成邏輯、價值意蘊、實踐路徑等方面,系統梳理歷史自信的主要內容。

(一)多元視角下歷史自信的科學內涵

厘清歷史自信的內涵,是開展相關研究的首要前提與應有之義。歷史自信是主體對民族、國家、政黨的歷史過程、歷史成就、歷史經驗、歷史前景等的充分肯定,是主體對自身歷史來路、績效與意義等問題的綜合性評價[1],也指主體對客觀歷史事實及其價值的肯定與踐行[2],本質是相信自己創造的歷史及其進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同時有學者立足“相信自己”的個體心理視域,將歷史自信引申為主體對歷史成就、經驗、規律、奮斗精神、未來趨向的充分肯定與高度自覺[3]。

1.學理視域下的歷史自信內涵說。近年來,學界對宏觀視域下的歷史自信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主要圍繞心理感知、民族理性精神、歷史樂觀主義精神、歷史規律自信四個方面開展論述。

(1)心理感知說。歷史自信是一種自知、自省基礎上自覺、自強的心理感知狀態,表現為對過往歷史成就、當下歷史狀況的自知、自省,與對未來發展的自信、自強[4]。它貫通歷史、現實、未來三者,是唯物認識論、價值觀與方法論的有機統合,是認知、思維與行動的內在統一。

(2)民族理性精神說。歷史自信是民族理性精神的表現,是主體對自身歷史發展所持肯定的心理狀態,能幫助主體理解歷史與現實,增強對未來發展的信心,促使歷史情感邁向更深層次,并轉化成為牢固的意志[5]。

(3)歷史樂觀主義精神說。從正義必將戰勝黑暗的倫理立場看,“人類必定迎來更加美好前景的歷史信念”[6]。歷史自信是主體在面對客觀歷史時,經由學習和思考而呈現出的一種積極的心理態度和精神面貌[7]。

(4)歷史規律自信說。從唯物史觀的角度看,歷史自信是對社會歷史發展規律與世界發展大勢的自信體驗,源自對歷史傳統、現實狀況和未來趨勢的深刻把握。

綜上所述,歷史自信無論是一種對歷史成就、歷史發展充分肯定的情感體驗、還是一種自覺、自強的心理感知,又或是一種精神成熟表現或樂觀主義精神,歸根到底,關涉歷史、現實、未來,是歷史主體對歷史過程、成就、規律、未來發展前景的清晰認知與價值肯定,是一種自知、自覺、自信、自為的狀態。

2.百年黨史視域下的歷史自信內涵說。大多數學者著眼于中國共產黨這個核心主體,將視域聚焦于百年黨史,認為歷史自信就是黨的歷史自信。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觀點:

(1)歷史成就和奮斗精神自信說。歷史成就是歷史自信的基礎,沒有歷史成就的奠基,歷史自信就如同“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習近平強調,“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自信,既是對奮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對奮斗精神的自信?!盵8]因此,部分學者以此為理論原點,認為歷史自信是對黨百年奮斗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奮斗精神的自信。

(2)情感認同說。歷史自信是人民對黨深刻認同的情感態度。黨的歷史自信是基于歷史經驗的總結梳理,對黨的能力、成就和價值的正向評價;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是對黨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作用持有的高度認同[9],是在與黨聯系中體會到的親切感、權威感、信服感后,進而產生歸屬感或自豪感。

(3)精神力量說。歷史自信是百年奮斗中積聚的深厚精神力量,激勵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成為踔厲奮發、勇擔使命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是在準確把握歷史主流、歷史主線的基礎上,對黨開辟的偉大事業予以必勝信心的一種內在品格和精神氣質[10],是黨保持勇毅前行的精神支柱和胸有成竹的從容心態。

(4)積極態度說。歷史自信本質上體現為黨尊重歷史、重視歷史、把握歷史規律、掌握歷史主動,順勢而為、奮發有為的積極態度[11]。

綜上所述,歷史自信是黨和人民群眾對百年歷史進程、重大成就、歷史經驗、奮斗精神的正向價值評價以及由此激發的昂揚精神狀態。

3.比較視域下的歷史自信與“四個自信”。從“四個自信”到“歷史自信”的提出,二者不是代替與揚棄的關系。當前學界對“歷史自信”與“四個自信”之間的關系研究尚未形成定論,主要有以下幾種代表性觀點:

(1)“一致論”認為歷史自信和“四個自信”內涵一致,歷史自信和“四個自信”是黨史教育的一體兩面,在“四個自信”后相繼提出“歷史自信”,二者是完全一致的,即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和拓展,前者是后者的集中體現。

(2)“貫通論”認為“四個自信”與歷史自信是相互貫通、相互依存的關系?!八膫€自信”是歷史自信的理性表達與理論支撐;制度自信是歷史自信強有力的現實保障,歷史自信為制度自信提供歷史合理性;文化自信是歷史自信的價值引領,歷史自信為文化自信厚植了歷史底蘊,二者相輔相成、相互貫通[12]。

(3)“點面論”認為歷史自信與“四個自信”既有點與線的交叉聯系,還存在線與面的交織關系。從橫向來看,歷史自信是線狀發展,“四個自信”是面狀發展,二者相互交織、互為補充。從縱深方向來看,于百年櫛風沐雨中淬煉的歷史自信,包含了“四個自信”的基本內容,是貫穿“四個自信”的歷史經脈,“四個自信”豐富了歷史自信的具體內容,為其補充了新鮮血液。

(4)“源流論”認為歷史自信是“四個自信”的前提與基礎。歷史自信是一切自信的基礎和源泉,“四個自信”在歷史沉淀中形成,歷史自信架構了“四個自信”的邏輯前提,彼此構成了源與流的關系[13]。

(5)“差異論”認為歷史自信與“四個自信”有本質不同?!皻v史自信”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之際提出的,突出強調對中國共產黨歷史成就、歷史經驗、領導能力的肯定、認可?!八膫€自信”提出時間早于歷史自信,聚焦核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整體概貌與發展優勢,是對黨開辟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堅定信心。

(二)溯源視角下歷史自信的生成邏輯

1.從中華民族上下5 000年的歷史和共產主義500年的歷史來看,當前學界關于歷史自信的生成邏輯研究,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中華民族上下5 000年的文明成就是歷史自信的重要源頭。中華民族5 000多年在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等方面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是歷史自信的文化根基[14]。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命運多舛的磨難是歷史自信淬煉生成的重要因素[15]。另有學者從“兩個結合”重要命題出發闡明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華民族歷史精神對歷史自信的奠基作用[16]。

(2)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成就是歷史自信生成的重要歸因。黨百年奮斗中積聚了艱苦奮斗的精神力量、書寫了氣壯山河的民族史詩,取得了璀璨奪目的歷史成就,奠定了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平視世界”、開創未來的自信底氣。

(3)堅持正義的價值導向是歷史自信的重要基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歷史自信的生成原因在于“始終堅持正義必勝的歷史信念”,在于不忘初心、天下為公、人間正道,在于對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和自覺遵循。

2.當前大多數學者基于中國共產黨艱苦奮斗的百年視域來探討黨的歷史自信的生成邏輯,其觀點主要從理論、歷史、實踐三個維度展開。

(1)中國共產黨歷史自信生成的理論邏輯。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是分析歷史現象、把握歷史規律的科學方法,是黨歷史自信的力量來源[17];唯物史觀指導黨辯證、科學地看待歷史,堅定歷史自信;大歷史觀從理論性與實踐性的雙重維度為歷史自信生成提供了新時代的方法論指南[18]。

(2)中國共產黨歷史自信生成的文化邏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5 000年實踐的結晶,是黨歷史自信生成的文化基礎;黨堅持古為今用,不忘本來,善于吸收、借鑒傳統文化的有益養分,厚植歷史自信的文化底蘊[19]。

(3)中國共產黨歷史自信生成的實踐邏輯。黨百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歷史經驗、歷史過程構成了歷史自信的實踐基礎。歷史自信不是情感的盲目樂觀和心理的自我陶醉,而是筑基于百年歷史成就、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凝成的奮斗精神、貢獻的世界價值之上,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理論產物。

(三)價值敘事中歷史自信的多重意蘊

根據歷史自信的科學內涵與生成邏輯,可以大致窺到歷史自信對中華民族、中國共產黨都具有不可置否的重大價值。具體來說,學界關于堅定歷史自信價值意蘊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1.有益于鞏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基礎。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說,堅定歷史自信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增強歷史認知、強化歷史記憶、提升歷史主動、鞏固執政基礎等方面。黨堅定歷史自信有益于筑牢歷史記憶[20]、提升歷史自覺、強化歷史擔當,樹立百年大黨的形象,走好新時代的趕考之路;從重大成就和重大歷史經驗出發考察黨史,堅定歷史自信有益于共產黨人堅守理想信念,凝集社會共識,堅持自我革命,實現開拓創新[21]。此外,堅定歷史自信的價值在于夯實“四個自信”,找準歷史方位與發展目標,賡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22]。

2.有助于彰顯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價值。歷史自信與世界觀教育融通、與政治觀教育相適應、與人生觀教育相契合,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應有之義[23],是推進高校黨史教育常態化,鞏固黨史學習教育成果的必然篤定;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融入歷史自信,有益于提升教學的先進性和科學性。此外,堅持歷史自信有利于思政工作者抵御錯誤思潮、補足理想之鈣、維護意識形態安全。

3.有利于夯實青年大學生的成才本領。青年大學生是祖國的希望與民族的未來。堅定歷史自信,可助其汲取歷史智慧,增強歷史主動[24],抵御錯誤思潮的侵擾;增強民族向心力與政治認同感,賡續紅色基因,夯實踔厲奮發的志氣、骨氣、底氣,做到學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成為堪當時代重任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四)實踐路徑視域下堅定歷史自信的對策探究

歷史自信的形成與堅定不是一個自發、自覺的生成過程,作為一個意識形態內容,必然需要一個“灌輸”的過程,才能入腦入心。當前學界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究了堅定歷史自信的實踐路徑。

1.提升正確歷史認知,建構歷史記憶。知所從來,方明所往?!皻v史認知是歷史自信的重要基礎”[25]。強化歷史的學習、研究,豐富對歷史事實與歷史得失正確、完整、清晰的認知;鞏固黨史教育,深化黨的全部歷史發展過程認知,樹立正確的黨史觀;用黨的三個歷史決議實現黨在歷史認知上的正本清源[26],建構共渡歷史苦難、創造重大成就的集體記憶,深化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是堅定歷史自信的基本要求。

2.加強唯物史觀教育,樹立大歷史觀。正確認知歷史事實、成就,科學把握歷史主題、主線,撥開歷史迷霧,通曉歷史規律與必然聯系,洞悉歷史大勢,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觀察歷史,是堅定歷史自信的應有之義[27]。質言之,歷史自信是唯物史觀基礎上認識論、價值觀與方法論的內在統一,開展唯物史觀教育,掌握大歷史觀的思維方式是堅定歷史自信的客觀要求。

3.總結歷史經驗,堅持黨的領導。歷史發展不是一帆風順,充滿矛盾、曲折,注重總結反思是堅定歷史自信的必經之途。保持自省自警、吸取歷史教訓,在應對風險挑戰、把握歷史大勢等方面總結歷史經驗,汲取歷史智慧、鼓勵理論研究,推進歷史學習常態化是堅定歷史自信的應然之舉?!稗k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秉h的領導是回答“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和“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的根本所在,在新的趕考路上,堅定歷史自信,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賡續紅色血脈、推動自我革命。

4.講好歷史故事,展示歷史成就。歷史成就是一個國家、民族歷史自信的前提,沒有歷史成就,歷史自信就失去了根基。堅定歷史自信要求認知和捍衛歷史成就。百年奮進史,演繹了無數啟智潤心的動人故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歷史成就,講好這些歷史故事,展示黨的歷史成就是堅定歷史自信的有效途徑。

5.批判錯誤思潮,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作為一種源自西方的錯誤思潮,通過對歷史事實進行扭曲、裁剪或虛構,模糊、誤導主流意識形態,是造成歷史主體認知偏差,導致歷史不自信的重要原因。堅持歷史自信必須批判歷史虛無主義,辯證地補全、還原歷史本貌,抓住歷史主流、主線;剖析歷史虛無主義話語圈套,拆穿虛無主義本質;聚焦歷史虛無主義炮制的熱點話題,精準回擊各種類型的“糖衣炮彈”。

三、歷史自信研究的整體評價與未來展望

綜上所述,目前學界歷史自信的相關研究視野寬廣、視角多元、研究深入,體現出不同的研究旨趣和深厚的學術造詣,深刻剖析了歷史自信的科學內涵,多維考察了歷史自信的生成邏輯,全面闡述了歷史自信的價值意蘊,深入探究了堅定歷史自信的實踐路徑,取得了一系列豐碩的研究成果,為后續研究夯實了理論基礎。但囿于時間限制,在理論體系搭建、研究內容深化、視角方法創新等方面尚有研討空間,未來應以此為方向,謀求歷史自信研究的深化拓展。

(一)研究成就

1.研究成果日益豐盈??v覽當前學界已然初步勾勒出歷史自信研究的基本范式。從歷史自信“底氣何來”“內容是何”“何以可能”的邏輯主線出發,探討了歷史自信的生成邏輯,進而勾畫出歷史自信的科學內涵,并以中國共產黨和青年大學生為主體,深入闡發了歷史自信的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在這一研究范式下,學界就歷史自信相關研究的部分議題初步達成共識并取得了一定成績,拓寬了歷史自信的命題外延,呈現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學術爭鳴盛景,為不斷深化歷史自信研究奠定了基礎。

2.研究進路日益深化。歷史自信提出伊始主要以解讀性、宣傳性話語為主,“堅定歷史自信”“掌握歷史自信”成為學界闡釋歷史自信的主導話語模式。但隨著研究的持續推進,學界對歷史自信的研究相繼轉入學理性更強的微觀視域并進行了深度分析,如對出場邏輯、認知結構、歷史文本的考察等多重向度,頗具理論深度與視野廣度的文章逐漸呈現“荒林春雨足,新筍迸龍雛”的欣欣向榮之景,逐漸夯實了歷史自信研究的學理根基。

3.研究方法日趨多樣。當前學界主要運用比較研究法、文獻研究法、歷史研究法、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方法等從馬克思主義理論、黨史研究視角和出場學視域對歷史自信展開了定性分析和系統闡釋。多種研究方法的綜合運用,深化了學界對歷史自信的系統、理性認知,也為后續拓寬歷史自信研究視野提供了重要方法。

(二)研究局限

1.研究理論體系的構建有待加強。一方面,任何科學理論的建立都需要有理論體系的支撐。目前學界對歷史自信的相關研究還處于孤立、割裂、碎片式解讀階段,主要涉及科學內涵、價值意蘊、實踐路徑等幾方面,未來需以系統性、結構性視域開展研究,建構科學的理論體系。另一方面,政治解讀強于學術闡釋??v觀對歷史自信科學內涵的研究,內容大多通過其他的政治性概念進行詮釋,略有經驗事實過剩、學理闡釋較少的傾向。用政治話語解釋政治概念,以“擺事實”代替“講道理”,其結果會陷入話語上的自說自話,難以經受進一步的推敲拷問。

2.研究內容亟需深化。一是對歷史自信科學內涵的研究還有待深化。當前學界關于中國共產黨歷史自信的諸多問題尚未形成一致觀點,還存在分歧與爭鳴,甚至部分研究成果略顯虛泛化、同質化;同時,對歷史自信本身和中華民族、大學生等其他主體的歷史自信研究也相對較少,可進一步探討的空間較大。二是對歷史自信與“四個自信”的相互關聯探討不深,鮮有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角度,探尋歷史自信與“四個自信”關系的研究。

3.研究方法亟待拓新。歷史自信是個復雜的理論系統,關涉歷史學、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學、心理學等多個學科。目前已有文獻致力于橫向、靜態的比較分析,缺乏對歷史自信的縱向梳理、動態考察;多傾向于理論思辨和邏輯推演的定性分析,鮮有針對歷史自信的實證調查,缺少一定的信度與效度;多聚焦于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等單一學科視域,缺乏學科交叉背景,內容呈現同質化,尚未形成多學科交融的協同狀態。

(三)未來展望

1.著力構建歷史自信的理論研究體系。一是針對歷史自信相關研究范式的局限,未來可從歷史自信“是何”“為何”“有何”等基本研究思路上,立足新時代進一步深挖歷史自信的出場邏輯、理論內涵、實踐進路。二是學界對歷史自信的后續研究需將其從政治話語轉換成學理研究,破除“經驗事實過剩,理性分析缺乏”的窘境。三是整合“出場邏輯—概念體系—演進軌跡—價值意蘊—實踐進路”的分析范式,對歷史自信進行全面、系統地考察,防止研究碎片化。

2.深化歷史自信的內容研究。一是在繼續深挖中國共產黨歷史自信的基礎上,完善對青年大學生、中華民族等其他主體歷史自信的內涵剖析與比較分析。二是明晰歷史自信與“四個自信”之間有何種關系,在“四個自信”后,提出歷史自信的必要性和現實性是何等問題。三是進一步探索堅定黨員干部、青年大學生、中華民族等重要歷史主體歷史自信的策略。四是科學厘清歷史自信與歷史主動精神、歷史自覺的區別與聯系。

3.協同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和多學科研究視角。一是拓寬學科視角,如通過心理學的視角深化歷史自信的理論基礎研究,借助社會學、文化學的理論深度剖析歷史自信內涵。二是摸清歷史自信演進軌跡與現實表征狀態,以歷史主體當代遭遇的現實困境為導向,為主體擺脫歷史虛無主義危機、重塑歷史自信提出個性化、可操作性的對策與建議。三是在注重邏輯思辨和演繹推導、深化規范研究的同時,更加注重實證研究。如在探究堅定歷史自信的路徑時,將定性分析研究主體歷史自信狀態的應然狀態與主體歷史自信現實狀態的定量分析數據結合起來,增強歷史自信研究的科學性與客觀性。

猜你喜歡
歷史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新歷史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九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