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語料庫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多模態視像化敘事建構

2024-01-04 12:27
關鍵詞:視像源域人類命運共同體

席 蕊

(山西農業大學基礎部外語系,晉中 030801)

引 言

伴隨著世界多極化、文化多樣化、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國際摩擦、貿易糾紛、生態惡化等全球性挑戰接踵而至。面對復雜國際形勢,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獨善其身,世界各國必須和衷共濟、團結協作,在共商共建共享中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1)劉宏松: 《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年第31卷第1期,第25—35頁。但在跨文化、跨地域、跨種族的國際傳播語境中,“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蘊含深邃文化內涵的政治術語晦澀難懂,語言文字轉換對接程度低,導致信息傳遞偏差,造成文化稀釋和曲解,傳播效力大打折扣。如何高效建構和傳播中國特色政治術語,推動中國對外政治話語體系構建,創新中國故事敘事模式,是語言學界亟待解決的時代命題。目前,有關“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語言學研究屈指可數,僅有成果著力于術語英譯傳播(2)許文勝、方碩瑜: 《“人類命運共同體”英譯在英語社會的傳播與接受——基于G20國家新聞報道的研究》,《當代外語研究》2020年第4期,第82—95頁。、文本策略分析(3)王雪瑜、王建: 《“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治理理念的話語建構》,《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4期,第5—15頁。和外語人才培養(4)洪崗: 《基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外語院校人才全球素養培養》,《外語教學》2019年第40卷第4期,第50—55頁。等方面。研究內容局限于詞匯、句子等文本內的語言維度,模態類型單一。研究方法則以內容分析和哲學思辨居多。當前急需基于多模態語料庫的實證研究,以增強研究結論的說服力和可信度。

“人類命運共同體”敘事發展至今,話語形式早已跨越紙質文本或語言單一模態,有必要擴展到圖像、視頻等多模態領域,(5)唐青葉、申奧: 《“一帶一路”及“人類命運共同體”話語體系構建的現狀、問題與對策》,《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34卷第1期,第12—17頁。對圖片、視頻等內容進行“表演”路徑的分析。(6)朱鴻軍、李喆: 《主流媒體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政治傳播分析》,《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年第31卷第1期,第67—86頁。隱喻通過從一個較為具體的經驗域到另一個相對抽象的經驗域的跨域映射幫助傳播者運用具象事物去建構抽象晦澀的政治概念。(7)李雪、張鑫: 《“人類命運共同體”話語的隱喻架構研究》,《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21卷第5期,第117—123頁。讀圖時代,多模態隱喻能充分調用各類社會符號的“意義潛勢”(meaning potential),通過不同符號在意義與結構上的重組,突破線性符號的羈絆,消弭文化和意識形態溝壑,為立體建構和傳播抽象政治理念創造一個全面且多意的敘事空間,是行之有效的多模態視像化敘事策略,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 跨語言藩籬的直接感知性;異文化背景的高度識別性、接受性和說服性;動態性、敘事性、鮮活性;高情感激發的體驗感、代入感和沉浸感,能增強相關政治理念的親和力、號召力和闡釋力。因此,在融媒體時代,應充分發揮多模態隱喻和轉喻在多模態視像化敘事中意義建構和直觀表意的潛能與優勢,革新“人類命運共同體”及“一帶一路”等中國政治理念的外宣路徑。本研究基于自建的《中國日報》“人類命運共同體”圖文多模態語料庫,借助多模態隱喻和轉喻理論,采用定性與定量、描寫與解釋相結合的方法,對主題漫畫蘊含的多模態隱喻和轉喻進行多維系統剖析,解構“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敘事主題的多模態視像化建構邏輯和過程范式,并基于語料的歷時遞嬗考察,闡釋動態演進路徑、洞察掣肘因素、定位精進方向,以提升“人類命運共同體”多模態語篇的敘事能力和效果。一方面,本研究為視像化建構和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供新的研究視角、跨學科學理支撐和實踐指導,以增強政治術語的全球認知與認同,推動中國對外政治話語體系構建。另一方面,實證多模態隱喻的敘事潛勢,促進多模態隱喻由建構現實到建構抽象理念的研究轉向,推進跨學科范式下多模態隱喻研究視野和應用范疇向縱深發展。

一、 研 究 設 計

(一) 小型圖文多模態語料庫

中國日報網作為中國最具權威性和公信力的英文門戶網站,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重要媒介平臺。自2012年“命運共同體”理念首次提出以來,《中國日報》緊跟時代脈搏,全方位報道相關議題,報道數量逐年增加,是該理念國內外宣傳的主窗口、歷時趨勢的晴雨表,從中選取的漫畫具有代表性和權威性。為了保證研究語料的全面完整性,檢索詞涵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6種英譯版本:“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community of shared destiny”“community of common future”“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community with shared future”和“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8)劉瀅、蒲昳林: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國際社交媒體呈現——基于Twitter平臺的內容分析和語義網絡分析》,《新聞與寫作》2021年第6期,第81—90頁。截至2022年5月1日,共得到“人類命運共同體”主題漫畫193幅及其文字說明3892詞。為保證客觀性,研究者采用雙人背對背分析標注,對這些語料從主題內容和認知機制兩個維度進行標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一個內含政治、經濟、安全、文化、生態五個維度的豐富綜合體,因此在敘事主題上,漫畫至少觸及其中一個維度。在認知機制維度,多模態隱喻的識別條件是: 分別被識別為源域和目標域的兩個現象分屬不同概念域,由兩種及以上模態符號表征,可以實現從源域到目標域的某些特征、內涵或功能映射,構建靜態“A IS B”或動態“A-ING IS B-ING”的隱喻認知公式。多模態轉喻的識別條件是: 分別被識別為源域和目標域的兩個現象發生在同一概念域中,由不同的符號系統或感官模態表征,源域到目標域的映射是一個替代操作,構建“X STANDS FOR Y”的轉喻格式?;谡Z料選取標準,最終篩選得到“人類命運共同體”主題漫畫147幅,文字2193詞,建立小型圖文多模態語料庫,為本研究提供有效可靠的數據支撐。

(二) 理論框架——多模態隱喻和多模態轉喻

隨著《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MetaphorsWeLiveBy)一書的問世,隱喻逐漸從傳統修辭學的桎梏中脫離出來,被認為是一種認知活動,是形成概念的工具。喬治·萊考夫(George Lakoff)和馬克·約翰遜(Mark Johnson)指出“概念隱喻主要是概念域間的匹配,即一個具體或物理實體(源域)為更抽象的實體(目標域)提供通達”。(9)George Lakoff, Mark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p.5.隨著多模態交際手段的普及,意義建構越來越依賴非語言模態的參與,源域和目標域可由多種模態符號表征,多模態隱喻應運而生。自2006年查爾斯·福塞維爾(Charles Forceville)首次提出多模態隱喻以來,學者們就多模態隱喻進行了理論闡釋和語類應用兩種理路的探索。多模態隱喻有廣義狹義之分,目前研究多采用廣義界定:“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模態共同表征目標域和源域的隱喻?!?10)Charles Forceville, “Non-verbal and Multimodal Metaphor in a Cognitivist Framework: Agendas for Research,” in Gitte Kristiansen, Michel Achard, René Dirven, et al., eds., Cognitive Linguistics: Current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006, pp. 379-402.源域到目標域的互動即為映射,基于模態表征方式的不同,馮德正將多模態映射類型分為跨模態映射、同模態映射和多模態映射。(11)馮德正: 《多模態隱喻的構建與分類——系統功能視角》,《外語研究》2011年第1期,第24—29頁??缒B映射指源域和目標域由不同模態表征。同模態映射分為文字映射和圖像映射: 在文字映射中,文字單獨構成隱喻,圖像例示源域或目標域;在圖像映射中,圖像單獨構成隱喻,文字闡釋源域或目標域。多模態映射中語言映射和圖像映射并存。萊考夫和約翰遜將隱喻分為三大類: 結構性隱喻、本體性隱喻和方位性隱喻。轉喻在隱喻建構中不可或缺。(12)Charles Forceville, Eduardo Urios-Aparisi, “Introduction,” Multimodal Metaphor,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009, pp.3-18.在跨域映射意義建構過程中,圖像和文字等作為凸顯成分,通過轉喻為其他成分提供心理參照,激活隱喻映射所需的源域或目標域。(13)趙秀鳳: 《概念隱喻研究的新發展——多模態隱喻研究——兼評Forceville &Urios-Aparisi〈多模態隱喻〉》,《外語研究》2011年第1期,第1—10、112頁。(14)馮德正、趙秀鳳: 《多模態轉喻與圖像語篇意義建構》,《外語學刊》2017年第6期,第8—13頁。因此,隱喻的識解以轉喻為前提,二者的區別在于前者是兩個不同概念域的映射,后者是發生在同一概念域或事件域中的。多模態轉喻探究多種符號實現部分—整體、部分—部分替代的機制。(15)Günter Radden, Zoltn K?vecses, “Towards a Theory of Metonymy,” in Klaus-Uwe Panther and Günter Radden, eds., Metonymy in Language and Thought,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9, pp.17-59.目前,多模態隱喻研究聚焦于廣告、漫畫、宣傳片、海報、網站等語類中特定形象和主題的建構,有關抽象政治術語的多模態隱喻敘事考察尚付之闕如。萊考夫等(16)George Lakoff, Howard Dean, Don Hazen, Don’t Think of an Elephant: Know Your Values and Frame the Debate — The Essential Guide for Progressives, Hartford: Chelsea Green Publishing, 2004, pp.11-15.及文旭(17)文旭: 《政治話語與政治隱喻》,《當代外語研究》2014年第9期,第11—16、76頁。指出政治家善用通俗易懂的隱喻在抽象晦澀的政治話語和人們已有經驗域間架構橋梁,以提升政治話語的理解性和說服力、接受性和傳播度。由是觀之,從多模態隱喻視角觀照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視像化建構和傳播不失為一種有益嘗試。

(三) 研究問題

基于自建語料庫,采用定量與定性、描寫與解釋相結合的方法,本研究擬解決以下關鍵問題: 1) “人類命運共同體”多模態隱喻和轉喻的模態表征類型、源域到目標域的映射類型有哪些,多模態隱喻和轉喻的類型占比、運作機制、認知理據及隱轉喻互動關系如何?2) 這些多模態隱喻和轉喻從五個維度建構了怎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敘事主題?國內外受眾接受度如何?3) “人類命運共同體”視像化理路的歷時演變趨勢為何?目前建構工作的不足在哪里?對今后政治理念多模態視像化敘事建構的啟示有哪些?

二、 語料分析與建構邏輯闡釋

“模態”是識解多模態隱喻和轉喻的前提。查爾斯·福塞維爾和愛德華多·烏里奧斯-阿帕里西(Eduardo Urios-Aparisi)將“模態”定義為運用感官建構意義的符號系統。(18)Charles J. Forceville, Eduardo Urios-Aparisi, Multimodal Metaphor,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009, p.22.本研究廣義地將“模態”界定為所有具有意義潛勢的符號資源。鑒于此,語料主要采用5種模態表征類型: 圖像紋樣、語言文字、幾何形狀、版面布局和顏色。多模態隱喻映射類型分析時,圖像、幾何、布局、顏色整體納入圖像模態。統計數據表明三種映射類型均有涵括,跨模態映射類型在語料庫中頻度最高(67,占比45.58%),主要以源域圖像→目標域文字映射為主;其次是同模態映射類型,以圖像單獨構成隱喻、文字闡釋目標域為主(60,占比40.82%);多模態映射類型比例最低(20,占比13.61%)。說明圖像和文字模態互補,圖像具有高度自明性。

根據多模態隱喻和轉喻的分類標準及源域表征特點,借鑒Pragglejaz Group提出的隱喻識別程序(MIP),在語料庫中共識別出8種根轉喻和6種根隱喻,分別如表1和表2所示。多幅圖文語料中,幾種類型的轉喻和隱喻并存,因此總數量遠大于圖片總數。下面將結合典型語料對多模態轉喻和隱喻的模態表征類型、映射類型、認知理據、運作機制等進行詳細識讀,解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視像化建構的敘事邏輯。

表1 多模態轉喻類型及占比

(一) 多模態轉喻

由表1可知,“人類命運共同體”語料中出現頻度最高的是行為轉喻?;凇胺绞?手段替代行為”的認知模式,白鴿和橄欖枝象征和平。和平鴿和橄欖枝作為高頻度視覺突顯符號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和為貴”安全內涵的具象化呈現,敘述世界各國攜手應對挑戰,恪守世界安全,共建人類安全共同體。

金幣、紙幣、購物車、存錢罐等高頻度視覺符號表征繁榮互惠的經濟共同體。駱駝圖像上的文字“the Belt and Road(一帶一路)”闡釋目標域,圖文互補構建行為轉喻“駱駝替代‘一帶一路’倡議”。駱駝行走在鋪滿錢幣的金色大道上,構建隱喻“‘一帶一路’倡議是財富之路”,與行為轉喻“金幣/紙幣/購物車替代經濟/財富”生動講述“互利共贏、共創財富、共享繁榮”的利益共同體理念。

基于“地點替代居民”認知模式構建的地點轉喻“地球替代世界人民”,用高占比地球圖像一目了然聲明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應對全球問題、為全世界人民謀福祉的普惠方案。地點轉喻“身著標志性服裝的人/典型動物/建筑物替代國家”、指代轉喻“國旗替代國家”和部分轉喻“各國典型代表替代世界人民”三者都強化包容性的“整體”概念,強調世界命運掌握在全球各國人民手中,直觀敘述人類命運共同體“把握全人類通約性、尋求國際最大公約數”的全球治理觀。

在生態主題漫畫中,顏色多采用綠色和藍色。綠色代表生機和希望,是生命的象征,體現環保意識;藍色是清澈海洋的顏色。圖像有各種動物、植物、自行車、風車、太陽能電池板等。文字“sustainable way(可持續的方式)”“climate crisis(氣候危機)”等闡釋目標域,同動物/植物部分轉喻、顏色因果轉喻和能源生產轉喻接力以具象形象轉敘抽象生態共同體場景: 各國攜手并進,愛護自然,尊重生物多樣性,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堅持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共同體”。

(二) 多模態隱喻

1. 空間隱喻

較之線性文字,漫畫圖片的最大優勢是通過多模態符號的拼接、疊合,創造立體空間,使抽象概念以排版布局為介質與讀者聯通。當運用諸如上下、遠近、中心-邊緣等表達空間的概念來組織狀態、情感、地位、時間等另一個概念系統時,就形成了空間隱喻?!叭祟惷\共同體”語料包含5種空間隱喻:“良好發展為上”,“親近關系是空間近距離”,“平等地位權勢是空間比例相等”,“平等和諧關系是對稱平衡布局”,“交流互鑒是空間拼接互補交叉”。

空間隱喻以人類共有的生活體驗或社會價值體系為默認語境,物質空間的排列布局凸顯的是社會權勢地位和情感距離。中國文化歷來將“中”“正”作為共識達成的行為準則,(19)徐震: 《中國傳統建筑與西方古典建筑之比較》,《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23卷第1期, 第16—19頁。布局強調中軸對稱,講求均衡勻稱。以圖1(20)圖片1選自中國日報網,創作者CAI MENG,參見Lianhe Li,“Walking the Development Road Together,” March 22, 2021,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103/22/WS6057da8fa31024ad0bab08ca.html,January 5,2023。、圖2(21)圖片2選自中國日報網,創作者MA XUEJING,參見Zhongwei Liu,“Pooled Strength for New Heights,” December 20, 2021,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112/20/WS61bfbcf4a310cdd39bc7c47a.html,January 5,2023。、圖3(22)圖片3選自中國日報網,創作者MA XUEJING,參見Yantao Ma,“Cultural Exchanges to Help Mutual Understanding,”December 14, 2020,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012/14/WS5fd6a509a31024ad0ba9b87e.html,January 5,2023。為例,漫畫均采用正中垂線、兩側對等的構圖布局,人物、機翼、花瓶等圖像所占空間比例相等,傳遞“和諧共處”“平等合作”“公平公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圖1文字“walking(走)”“development road(發展之路)”構建同模態文字映射的旅程隱喻“中阿發展是旅程”。圖片中,國旗圖案分別轉喻中國和阿爾及利亞,激活隱喻映射所需的目標域。隱喻的源域由機翼圖像表征,隱轉喻互動構建隱喻“中阿兩國是飛機機翼”。圖中人物近距離映射兩國親近關系,構建空間隱喻。圖像“握手”表征源域,文字“cooperation(合作)”表征目標域,構建跨模態動作隱喻“中阿緊密合作是兩國人民親切握手”。同模態文字映射的旅程隱喻、同模態圖像映射的空間隱喻與跨模態映射的動作隱喻互動,形成多模態隱喻鏈,強調只有兩國緊密合作/共謀發展才能助推經濟騰飛。圖2中,文字“China and Africa(中國和非洲)”錨定不同膚色人物的圖像,構建地點轉喻“不同膚色的人替代中國和非洲”。中非共同托舉齒輪,構建動作隱喻“中非合作是共同托舉”。齒輪是動力裝置,轉喻動力。人物中間的向上箭頭體現發展趨勢,構建上方位隱喻“良好的發展趨勢是向上箭頭”。多模態隱喻鏈敘述“中非兩國在緊密合作中推動良好發展是不同膚色人物共同托舉齒輪創造向上動力”,傳達“合作共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核心理念。圖3中,文字“cultural(文化)”錨定圖片,兩個不同的花瓶轉喻多樣文化。圖像“花瓶互補”表征源域,文字“cultural exchanges(文化交流)”表征目標域,形成跨模態映射的空間隱喻“多種文化交流互鑒是不同花瓶互補”,突顯文化包容性,建構“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和“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化共同體理念。

圖1 中阿合作,共走發展之路,助推經濟騰飛

圖2 中非凝聚力量,推動發展,再創新高

圖3 文化交流促進相互了解

2. 動作隱喻

相比于靜態語言隱喻,多模態隱喻具備動態敘事性。動作包括動作的發出者和承受者以及動作過程。當動作過程被替換時,就產生動作過程隱喻,這種隱喻通常是一個具體過程替代一個抽象過程。語料中最多的是手部動作,包括握手、托舉、拉手、拍手等,共指目標域“合作”,往往由“cooperation(合作)”“partnership(伙伴關系)”“brotherhood(兄弟關系)”“together(共同)”等文字模態表征,構建動作隱喻“合作是握手/拉手/拍手或共同托舉”。如圖4(23)圖片4選自中國日報網,創作者YAO ER,參見Jian Ni,“Giant Strides,” February 16, 2022,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202/16/WS620c4efda310cdd39bc86d34.html,January 5,2023。中印有旗幟的手分別轉喻中國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激活隱喻動作發出者,與圖像動作隱喻接力構建完整隱喻“中國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緊密合作是印有兩國國旗的手緊緊相握”。文字“brilliant future(輝煌未來)”表征目標域,與圖像中向上的箭頭形成跨模態映射,構建空間隱喻“輝煌未來是金色向上箭頭”,寓意兩國合作發展、共創繁榮。圖5(24)圖片5選自中國日報網,創作者JIN DING,參見Fei Ya,“Constructive Engagement,” August 5, 2021,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108/05/WS610b2916a310efa1bd666b36.html,January 5,2023。標題文字“global(全球)”錨定不同膚色的手,轉喻世界各國。白鴿和橄欖枝轉喻和平。手手相聯發出“托舉”和“呵護”的動作,表征源域;文字“cooperate(合作)”“safeguard(捍衛)”表征目標域。圖像源域到文字目標域的跨模態映射構建動作隱喻“世界各國合作捍衛和平是不同顏色的手相聯托舉呵護白鴿”。除了手部動作,語料中還有澆水、并駕齊驅等動作。如圖6(25)圖片6選自中國日報網,創作者SONG CHEN,參見Jianmin Zhang,“More Connectivity, More Cooperation,” March 3, 2019,http://www.chinadaily.com.cn/global/2019-03/08/content_37445608.htm,January 5,2023。中,國旗轉喻中國和捷克共和國,激活施動者。標題文字“accelerate(促進)”錨定目標域,“促進發展”這一抽象過程由“澆灌樹木”這一具體動作表征,構建動作隱喻“合作促進是共同澆灌”。樹枝向上箭頭闡釋文字“progress(進展)”。隱轉喻互動構建隱喻敘事“中國和捷克共和國加強合作、促進發展是人物共同澆灌樹木向上生長”。圖4、圖5和圖6中的手、人物和國旗對稱布局,比例相當,隱喻世界各國地位權勢平等??梢?動作隱喻著重闡揚人類命運共同體“平等、合作、共贏、和平、繁榮、求同存異”等理念。

圖4 中阿兩國加強伙伴關系,攜手開創輝煌未來

圖5 全球合作,捍衛世界和平

圖6 中捷加強合作,促進發展

3. 本體隱喻

本體性隱喻用具體的物體來理解抽象的概念,包括實體和物質隱喻、有機體隱喻和容器隱喻。有機體是具有生命的個體的統稱,包括人類、植物和動物?!坝袡C體”的生物特質在于各組成部分互相關聯、緊密協調,形成不可分割的整體,才能維持生命運轉。有機體隱喻強調各種對立成分間的和諧統一,隱喻世界人民大團結。作為目標域主題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在語料庫中主要有兩種有機體符號表征源域,分別是綻放的花朵和繁茂的大樹,世界各國分別被喻作花瓣和樹葉。如圖7(26)圖片7選自中國日報網,創作者LI MIN,參見Yiwei Wang,“Adding Impetus to Multilateralism,” January 30, 2021,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101/30/WS6014aeb3a31024ad0baa628e.html,January 5,2023。所示,人物特征轉喻激活手部動作隱喻發出者,圖像人物的比例、排列布局例示文字“multilateralism(多邊主義)”,隱轉喻接力構建隱喻“世界各國平等協作構建多邊主義的命運共同體是比例相同、不同膚/發色的人手拉手構建一朵花”?;ㄩ_富貴是我國傳統吉祥圖案之一,代表了人們對美滿富有幸福生活的向往。比比皆是的盛開花朵表達世界人民在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下,團結合作共創美好生活、共享繁榮發展的良好愿景。圖8(27)圖片8選自中國日報網,創作者LI MIN,參見Ehizuelen Michael Mitchell Omoruyi,“Partners Walking toward Prosperity,” September 7, 2018,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1809/07/WS5b91ba94a31033b4f4654b19.html,January 5,2023。文字“prosperity(繁榮)”表征目標域,與圖像表征的大樹源域形成跨模態映射,構建隱喻“繁榮發展是枝繁葉茂的大樹”,用生機勃勃的大樹彰顯世界各國攜手共創共享繁榮的巨大活力。

圖7 推動多邊主義

圖8 攜手邁向繁榮

圖9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人類的概念認知源于與物質世界的互動。當我們把經驗感知看作具體的、有形的實體,就構建了實體和物質隱喻。(28)George Lakoff, Mark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p.26.語料庫中,實體和物質隱喻的源域主要由絲帶和拼圖表征。將“絲帶”用來“捆綁物件”的用途映射至目標域“人類命運共同體”,喻指人類命運共同體把世界各國人民融合在一起成為休戚與共的整體。印有不同旗幟的拼圖轉喻世界各國,將拼圖個體之間互補拼合的特性映射至目標域,構建隱喻“世界各國互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拼圖拼合構建完整版圖”,栩栩如生地傳敘“世界各國交流互鑒、協商合作、構建不可分割統一體”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4. 結構隱喻

結構性隱喻指源域結構可系統地轉移到目標域中,使得后者可按照前者的結構來系統地加以理解,(29)王寅: 《認知語言學》,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409頁。為我們提供了基于一個具體概念建構抽象立意高遠“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的可能性。語料庫中結構性隱喻包含多種小類: 旅程隱喻、機械隱喻、藝術隱喻、斗爭隱喻、建筑隱喻和比賽隱喻。路是旅程隱喻的視覺凸顯符號。人在走動時有始源、路徑和目的地。依據此身體體驗,萊考夫提出始源—路徑—目的地的意象圖式,它是對路徑過程中各要素的高度抽象。(30)George Lakoff,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pp.272-275.基于路徑圖式的“旅程隱喻”將源域旅程域中的動體、始源、路徑、終點、方向,及障礙、路標、旅伴、旅行者等相關概念系統性地對應映射到目標域“人類命運共同體”上,動態敘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要素和發展歷程。圖9(31)圖片9選自中國日報網,創作者ZHONG JINYE,參見Wolfram Elsner,“Broadened Horizon,” July 15, 2021,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107/15/WS60ef7848a310efa1bd661f2e.html,January 5,2023。文字“building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表征目標域,前行輪船圖像表征源域,形成跨模態映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航行”。近年來,中國邁入高鐵時代,作為最主要旅行工具的高鐵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作為凸顯旅行符號,源域“高鐵”呈現出隱轉喻同體屬性,在轉喻“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構建隱喻“經濟發展是旅行交通工具”。圖10(32)圖片10選自中國日報網,創作者CAI MENG,參見Romano Prodi,“New Chapter For Globalization,” April 29, 2019,http://www.chinadaily.com.cn/global/2019-04/29/content_37463797.htm,January 5,2023。文字“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jecting vitality(‘一帶一路’倡議注入活力)”擴充圖像,點明“一帶一路”倡議是旅行前進動力。不同發色人物轉喻世界各國,基于高鐵、輪船、飛機等交通工具轉喻,構建隱喻“世界各國是旅行者”。人物并肩站立隱喻“世界各國是旅伴”。人物微笑眺望,與文字“brighter(更美好的)”構建知覺轉喻“微笑替代美好未來”,預示人類命運共同體攜來欣欣向榮發展前景。

圖10 “一帶一路”注入活力,塑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圖12 國際合作為中國與世界關系奠定基調

機械隱喻的源域由視覺凸顯符號齒輪表征。齒輪是輪緣上有齒能互相嚙合的傳遞運動和動力的機械零件。齒輪構建的機械隱喻將齒輪動力傳達的功能和零部件之間相互配合、協調運轉的運轉特性映射至目標域“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隱喻“世界各國是齒輪,世界各國互助依存是齒輪嚙合,協作互信是動力生產”。圖11(33)圖片11選自中國日報網,創作者MA XUEJING,參見“Top-leve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Mideast to Deepen Mutual Trust, Cooperation,” February 10, 2022,https://global.chinadaily.com.cn/a/202202/10/WS62045422a310cdd39bc85b38.html,January 5,2023。中標志性服裝人物轉喻國家,文字“momentum(動力)”“trust and cooperation(互信合作)”等表征目標域,構建跨模態映射隱喻“世界各國合作互信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是標志性服裝人物協作推動齒輪產生動力”。圖11中的路呈現向上的趨勢,與齒輪向上箭頭一起指明旅行方向,構建空間隱喻“良好發展態勢是旅程方向向上”??梢?機械隱喻和旅程隱喻架構宏觀意象,擘畫發展藍圖“世界各國是旅伴,經濟發展是交通工具,并肩協作、互信互助和‘一帶一路’倡議是前行動力,蒸蒸日上是旅行方向,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終點”。

藝術隱喻主要由音符、唱片等圖像模態表征,構建根隱喻“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曲樂章”,將源域的相關概念系統映射到目標域“人類命運共同體”上,構建系統隱喻“世界各國是不同音符,國際關系跌宕起伏是節奏激昂舒緩”。樂章最重要的特性是只有不同音符和諧共鳴才能奏出美妙樂曲,圖12(34)圖片12選自中國日報網,創作者SONG CHEN,參見Seymur Mammadov,“Intl Cooperation Sets Tone for China’s Relations with World,” November 30, 2020,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011/30/WS5fc4b20ea31024ad0ba98e4e.html,January 5,2023。文字“cooperation(合作)”表征目標域,圖像中緊握的手、唱片與音符表征源域,構建隱喻“世界各國團結合作是音符和聲共振”,歌頌世界各國守望相助、攜手并肩,合奏一首和諧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壯闊樂章,突出“和諧”理念。圖13(35)圖片13選自中國日報網,創作者CAI MENG,參見“President Hails Closer Ties, Mutual Support with Africa,” February 8, 2021,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102/08/WS602075eaa31024ad0baa7e1f.html,January 5,2023。文字單獨構成建筑隱喻,圖像中的塔吊、鏟車等轉喻建筑,例示文字,形成同模態映射。建筑根隱喻“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建筑物”,將源域的建造者、建筑材料、地基等要素系統映射到抽象政治理念中,構建分支隱喻“世界各國是建造者,合作是地基,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合作交流是建筑材料”。斗爭和比賽隱喻主要用于世界各國同仇敵愾對抗氣候變暖等全球危機,構建系列隱喻“世界各國是作戰人員/參賽人員,危機是敵人,合作是作戰武器,公平是比賽規則,危機解除是戰爭/比賽勝利”。斗爭隱喻和比賽隱喻突出“合作、公平、普惠、共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圖13 中非推進各領域合作,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

圖14 團結一致,為地球的健康建設一個包容可持續的未來

圖15 和平、和諧的政治關系

5. 形狀隱喻和文化隱喻

漫畫圖片的輪廓多采用幾何圓形和心形,具有深厚的“符號意義潛勢”。一方面,心具有意識功能,是愛的象征,表達人類命運共同體“兼相愛則生生與共”的精神依托。另一方面,心具有生理功能,主宰生命活動。圖14(36)圖片14選自中國日報網,創作者未標明,參見Antonio Guterres,“Global ‘Make-or-Break’ Moment Calls for Unity,” July 24, 2020,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007/24/WS5f1a31eaa31083481725bc2a.html,January 5,2023。文字闡釋圖像,構建復合隱喻鏈“團結一致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心臟;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發展的心臟”,突顯團結合作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圓形是中國廣博高深哲學思想的物質具象。太極八卦圖以圓包裹陰陽,化生萬物的陰陽二氣在此中運轉不息,賦予符號“圓”“生命流轉、孕育萬物、生生不已、循環往復”之隱喻。運用幾何圓形做輪廓,寄托著各國互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圓滿融通的美好愿景。圖15(37)圖片15選自中國日報網,創作者JIN DING,參見Sudheendra Kulkarni,“Correct Orientation,” April 12, 2022,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204/12/WS6254c181a310fd2b29e56528.html,January 5,2023。典型動物和建筑轉喻中國和泰國,布局于中國文化特有的陰陽八卦圖中,文字“peace(和平)”闡釋圖像,隱喻不同國家和諧、和平、平等相處。隱喻具有體驗和文化的雙重屬性,語料庫中蘊含紛繁多樣的中華文化負載圖像,將其功能、特征、蘊涵等映射至“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傳遞豐富內涵和吉祥寓意。例如,中國結是中國特有的民間手工編結藝術,給人一種團圓、親密、溫馨之感。漢語中,“結”與“吉”諧音,蘊含美好吉祥寓意。用中國結圖案表達世界人民團圓美滿、永結同心,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希冀。

三、 歷時趨勢考察: 演進路徑與不足

對多模態圖文語料演變趨勢的歷時考察發現: 1) 視像化建構理路起步較晚,但增長勢頭強勁,受眾接受度高。雖然“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2012年就已提出,但相關漫畫直到2017年才首次出現,僅有2幅圖片。2018年增至8幅,2019年20幅,2020年42幅,2021年已達60幅。大幅穩定增長趨勢折射的是政治理念由傳統紙媒單一、教條式文字敘述轉向圖像、視頻等全媒體立體化塑造的時代嬗變。有需求才有市場,視覺圖片的倍數增長態勢也側面印證了信息時代受眾的多模態視像化閱讀需求。多種模態的合成和疊加,如交響樂般沁人心脾,對接受者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深刻政治意涵觸達全球受眾的理想接口?!吨袊請蟆返摹叭祟惷\共同體”視像化漫畫一經推出,不僅被其他國內媒體爭相效仿,也被多國新聞媒體采用和轉引。憑借其直觀、生動、親和性,這些漫畫引發了國內外受眾在社交媒體的廣泛關注和討論,點擊率穩步攀升,便于產生“病毒式”傳播速度。隨著視覺文化地位的愈加凸顯,政治理念的視像化建構理路越發重要,成為國際外宣的優先事項。2) 文化隱喻比例雖逐年遞增(共計8.84%: 2019年為0.68%,2020年2.04%,2021年2.72%,2022年3.4%),空間隱喻和結構隱喻仍獨占鰲頭(分別為140.14%和72.1%)。政治理念視像化建構理路的底層邏輯是人類趨同化的具身體驗和共有的價值體系,通過多模態隱喻激發相似心智空間和認知域,實現抽象概念到具象符號的順暢轉換和認知闡釋。在國際傳播場域中,空間和事物結構最具共通性,其采用的高占比視覺表征符號,如和平鴿、橄欖枝、上箭頭、空間比例、路等享有國際通約性,保障源域到目標域的解碼偏差最低、與受眾對接程度最高,以此獲得最大共情度,為視像化傳播效果保駕護航。相較于空間和結構隱喻與受眾的高適配度和黏合度,依托中國結、八卦圖、錦鯉、祥云等視覺符號的文化隱喻基于特定社會群體的默認價值,在跨文化交際中構筑的解碼場景更陌生、更復雜,但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理念契合度高,更靠攏國內讀者。運用文化隱喻潛移默化地將國外受眾牽引至中國文化語境,是中國文化輸出戰略下扭轉文化交流逆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舉措。兩種類型的隱喻正如“歸化”和“異化”翻譯策略一樣,孰優孰劣,不可一概而論,要根據現實條件加以考量??梢?現有語料隱喻類型的占比演進呼應著多模態隱喻特色性和普適性、創新性與繼承性之間平衡的張力關系。3) 由模態符號的紛繁拼接發揮符號多重意指功能,推進政治理念全方位多維度的深層建構。2017年和2018年主要通過握手動作隱喻講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政治合作理念,2019、2020和2021年隱喻和轉喻的模態表征和類型趨于多樣化,意義建構延展至“和諧、和平、共創共享、可持續發展、文化交流互鑒”等方面,視覺化呈現了政治、經濟、文化、安全、生態等多元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拓寬了政治理念國際闡揚的意義時空和訴求維度。4) 視覺表征自明性提升,圖像模態“反客為主”??v觀2017年到2022年“人類命運共同體”映射類型的發展變化,經歷了由文字單獨構成隱喻、圖像例示源域為主的同模態映射到源域圖像、目標域文字為主的跨模態映射再到圖像單獨構成隱喻、文字闡釋目標域為主的同模態映射。映射類型的嬗變軌跡顯現圖像模態由從屬地位一躍成為與語言模態并駕齊驅的重要模態。隨著視覺技術的更迭,圖像模態趨向于超越語言模態成為意義建構的主渠道。這一轉變反映了當前政治傳播以視覺符號為介質與世界對話,以強烈視覺沖擊力獲取讀者認同的轉型路徑。

不可否認,政治理念的視覺傳播可以為政治議題創造更具廣度和深度的敘事空間,但作為新型敘事模式,“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視覺表征實踐還存在諸多掣肘因素,例如,1) 敘事內容失衡,各敘事輔線宣傳不均。統計數據表明漫畫隱喻主要建構了“合作、和平、和諧、繁榮發展”等政治和經濟理念維度,安全、文化和生態理念維度的敘事偏少,尤其是文化和生態主題漫畫分別只有8幅和3幅,占比僅有5.44%和2.04%,與近年來國際社會對生態保護和文化交流的重視程度不匹配。2) 敘事形式上,模態符號表征同一化和隱喻架構同質化,缺乏與時俱進的創新突破。收集到的語料中有很多圖片重復率高,除去顏色、布局的稍作改變,宏觀隱喻架構基本相同,新鮮感降低,容易引起接受者心理疲態。3) 敘事表達上,多模態隱喻和轉喻架構中存在負面消極特征和屬性的跨域映射,易強化刻板印象并固化文化差異,與視像化敘事主題和初衷適得其反。占比較高的事物及部分轉喻往往用具有典型樣貌特征的個別人物形象替代整個國家,如用高鼻梁、尖下巴的白膚色面貌替代美國人民,雖然這可以快速打通源域到目標域的認知通道,提供認知捷徑,減輕讀者認知負荷,但也在某種程度上強化了認知偏見,加固了對種族群體的刻板印象,無形中忽視了個體差異,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尊重差異、百花齊放的敘事內容背離。又如“龍”在中西方文化場域中會激發截然相反的認知域,導致西方讀者將“龍”符號激活的攻擊性、破壞性等負面圖式體驗映射至目標域,這一無意識建構的內隱敘述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所主張的“和平友好”的外顯敘述南轅北轍。4) 敘事設計上,過多符號色彩堆砌、缺乏基于敘事主題的側重——背景錯落布局、多重隱喻并置,易墜入形式狂歡,給讀者的認知解讀和深層解碼造成阻礙。視像化隱喻建構的優越性在于依靠形象直觀性為宏觀政治理念與受眾提供快速對接通道,但并非符號越多越好,嵌入過多繁復元素反而使作品層次不清晰、主題不突出,色彩過于飽和也會導致畫面失調,易給受眾造成視覺壓力,減少視覺興奮點,降低互動參與性。5) 敘事主體單一獨白,“他敘”和讀者敘事缺位。根據漫畫作者姓名可推斷收集到的圖文語料基本出自國人之手。易言之,當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多模態視像化建構拘泥于“自塑”,未能營造“自敘”和“他敘”并行不悖、互動互補的良好態勢?;谙到y功能語法理論,岡瑟·克瑞斯(Gunther Kress)和特奧·范勒文(Theo van Leeuwen)建構了視覺語法理論(Visual Grammar),提出圖像的再現意義(representational meaning)、互動意義(interactive meaning)與構圖意義(compositional meaning),其中互動意義體現圖像制作者、參與者與觀看者之間的互動聯系,包括接觸(contact)、社會距離(social distance)、視角(perspective)和情態(modality)。(38)Gunther Kress, Theo van Leeuwen,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London: Routledge, 1996, p.149.現存語料中的圖像參與者以斜面視角呈現為主,且與觀看者沒有目光接觸,建構空間隱喻“NON-INVOLVEMENT IS OBLIQUE VIEW(不參與是斜面視角)”,顯現漫畫單向灌輸、信息提供的“獨白”式敘事模式,折射出視像化敘事策略受眾邀約意識貧乏,易忽視受眾的閱讀需求,導致一些視像化建構流于片面與武斷。

四、 多模態視像化敘事的啟示與對策

針對目前“人類命運共同體”多模態視像化敘事存在的問題,可從以下五個方面厘革:

(一) 敘事內容: 五維輔線秉軸持鈞,與時偕行,重點發力

敘事內容是多模態敘事的第一考慮要素,“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內涵豐富,易致話語內容“大而空”。在多模態視像化建構中,應圍繞這一敘事主題,精心細化、選取和策劃五維敘事輔線及次級輔線,共鳴協同,發揮聚合拼圖效應。要隨著事變時移,不斷調整敘事輔線側重點。如在后疫情時代,在講好政治、經濟、安全共同體理念的同時,應將發力點適當向文化和生態共同體兩個敘事輔線轉移,增強生態和文化共同體理念的視像化國際傳播。另外,“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外延是流動的,在時移勢遷中彰顯強大衍生力,在各個領域繁衍出新的下屬概念。比如,隨著無線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又比如隨著海洋運輸的日益重要和海洋爭端的日趨激烈,習近平總書記也提出了“海洋命運共同體”概念。以此為敘事內容的多模態隱喻也應比肩并起,契合敘事主題的時代脈搏。

(二) 敘事符號: 多模態符號精心糅合,提煉直接間接典型符號,打造視覺饕餮盛宴

首先,在今后多模態話語設計中應在充分思忖不同模態符號的特性和潛勢的基礎上,對多種模態符號進行巧妙構思,尋求異質模態符號相輔相成的最佳平衡點。注意刪繁就簡,合理留白,做到主次分明、色彩統一、言簡意賅地傳遞關鍵信息,在視覺享受中達到效果最優化。其次,提煉典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內部標識性視覺表征符號,內外部視覺表征相得益彰?;谖恼碌诙糠帧叭祟惷\共同體”的多模態隱喻和轉喻建構剖析可知,當前此政治術語的視像化建構以“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政治(經濟/安全/文化/生態)上的……”間接敘事為主。在逐步完善這些外部指示性表征符號的同時,為進一步簡化認知轉換和解碼程序,可提煉(現存的或量身新造的)典型符號,如枝繁葉茂的大樹、繁花競放的花簇等實現從源域到目標域“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速通聯。通過持續性的縱聚合視覺符號信息流和信息簇不斷激活和強化讀者的心智空間,逐步完成“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的直接話語敘事,直接和間接敘事模式雙管齊下。

(三) 敘事表達: 遵循原則、推陳出新,各種多模態隱喻和轉喻類型有的放矢

如此倡議,一是為了減少視覺繁復。今后應注意革故鼎新,與時俱進采用新穎模態符號表征構建新奇隱喻,凸顯視覺“刺點”。二是在談到政治文獻翻譯時,程鎮球明確指出要嚴格掌握忠實標準,事關大政方針,稍有疏忽,后果不堪設想。(39)程鎮球: 《政治文章的翻譯要講政治》,《中國翻譯》2003年第3期,第20—24頁。政治術語的多模態視像化建構標準亦是如此。因此,在追求別出心裁的同時,要嚴格秉持嚴謹和忠實的敘事標準,在多模態語篇的隱喻和轉喻架構中反復斟酌意義生成的可供性和受限性。在文化規約下,有意識地回避歧義視覺符號,規避符號結構和圖式框架背后可能隱含著的消極屬性和不平等的權勢結構。最后是鑒于敘事內容、目的和受眾等因素,合理采用不同類型的隱喻和轉喻,揚長避短。

(四) 敘事主體:“他者鏡像”和“由我觀之”異步同驅,多元敘事主體邀約對話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政治理念的“自敘”和“他敘”如鳥之雙翼、車之雙輪,缺一不可。中西認知框架匹配不同的符號系統和架設結構,適當提高國外創作者“人類命運共同體”漫畫比例,勢必會碰撞出別樣的火花,為國內創作者視像化建構政治理念注入全新隱喻架構,提供異質創作視角,增強該政治理念多模態敘事的國際認可度和普適性,符合“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治理觀。此外,圖像制作者可通過調整圖像參與者的視角和距離,充分發揮圖像互動意義和構圖意義的隱喻潛勢,提高圖像觀看者的參與度,增進囊括中外制作者和中外觀看者的四維敘事主體間的溝通“對話”。

(五) 敘事方式: 由靜態多模態敘事轉向動態交互式敘事

伴隨著多媒介技術的日趨成熟,多模態交互式敘事與日俱增。通過視覺、動作等多種方式的人機交互,營造雙向共通的交互情境,可為讀者提供深層次、多維度、高情感投入的閱讀體驗,極大地激發互動感和主體性。(40)石慧: 《新型數字出版物視覺敘事模式與意義建構——以兒童交互式繪本為例》,《出版科學》2022年第30卷第1期,第79—87頁。如圖11讀者可通過操作圖中兩個人物的速率和方向,觸發不同的場景模式——速率一致、齊頭并進,則推動齒輪穩步前行;頻率各異、東趨西步,則曲折迂回、止步不前——使讀者沉浸式體驗“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下“各國攜手并進謀發展”的現實性,以此延展多模態敘事的意義空間。

結 語

隨著全球性挑戰日益加劇,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愈加凸顯?;谧越ǘ嗄B圖文語料庫的定量定性研究發現,我國媒體運用圖像、文字、布局、顏色、幾何五種模態主要通過源域圖像—目標域文字的跨模態映射和圖像單獨構成隱喻、文字闡釋目標域的同模態映射構建了8種多模態根轉喻和6種多模態根隱喻,隱轉喻良性互動彰顯巨大張力,敘述了五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平等、合作、共贏的政治共同體;共建、共享、繁榮的經濟共同體;和平、和諧、互助的安全共同體;和而不同、文明互鑒、美美與共的文化共同體;可持續、綠色發展的生態共同體。研究實證了多模態隱喻通過多模態符號的綜合運用以具象形象填充抽象宏大政治圖景,以視覺最優化打通意義對接通道,在異域時空高效達成政治理念與受眾聯通的得天獨厚優勢,表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多模態視像化敘事建構是大勢所趨,成為中國特有政治理念國內外行穩致遠的可行性方略。語料歷時趨勢考察反映出政治理念的視像化建構理路雖取得了實質進展,但長遠發展仍“喜中有憂”: 微觀層面上,在敘事內容取舍側重、敘事符號糅合提煉、敘事表達守正創新、敘事主體多元對話、敘事方式動態交互等方面尚需改進;宏觀層面上,在媒體重視程度、標準厘定和人才培養等方面有待加強。解構多模態隱喻建構政治理念的內在邏輯和實踐經驗,不僅擴展了多模態隱喻研究的語類多維性和學科交叉性,也為視覺敘事建構實踐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指導。鑒于隱喻意義解讀的開放性及語料的局限性,本研究的多模態隱喻識解難免存在主觀性和片面性。展望未來發展,應拓寬語料搜集渠道,囊括動態多模態語料以擴充語料庫,并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多模態視像化敘事建構為模板,以點帶面,將研究對象拓展至其他政治敘事主題,如“一帶一路”倡議等,創建多模態中國特色政治術語語料庫,提升語料庫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另外,應加強中外政治術語多模態敘事模式的對比分析。一方面,通過對同一政治術語多模態語料的中外對比分析,從“他者鏡像”剖析我國政治術語的對外傳播接受度和認可度,挖掘背后潛藏的深層文化和意識形態動因;另一方面,通過中外各具特色的政治術語多模態語料對比,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進和完善我國政治理念的多模態敘事模式。將多模態隱喻和多模態敘事理論相結合,在融媒體視閾下,為“對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借鑒。

猜你喜歡
視像源域人類命運共同體
從HX視像財務分析看發展路徑
基于參數字典的多源域自適應學習算法
論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科學內涵和重大意義
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的中國外交頂層設計
以“文化多樣性”國際機制支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引領世界秩序重塑
可遷移測度準則下的協變量偏移修正多源集成方法
保千里:“科技創造價值”
平面視像的功能芻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