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藥學課程思政一體化建設探索

2024-01-04 02:44張慧文王曉琴渠弼田景民鄢長華薛焱榮寶山王煥蕓
藥學教育 2023年6期
關鍵詞:生藥學中藥思政

張慧文,王曉琴,渠弼,田景民,鄢長華,薛焱,榮寶山,王煥蕓

內蒙古醫科大學藥學院 (呼和浩特 010110)

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樹人,樹人的目標又應當以立德的途徑來實現。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20年6月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全面推行課程思政,課程思政已成為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的重要一環。

生藥學是以天然或簡單加工的中藥為研究對象,對藥材的基源、鑒定、采制和品質等進行研究的一門綜合性學科,是藥學專業必修課程之一,涵蓋“課堂-實驗-實踐”多方位教學內容,培養學生鑒定中藥材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為學生日后在工作中從事中藥材采購、鑒定、品質評價等相關工作打下堅實基礎[1]。

在全國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背景下,如何實現生藥學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有效發揮專業課的育人作用,是藥學教育者急需解決的問題。教學團隊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和時代感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家國情懷、道德與法治、優秀文化、實踐創新等思政理念有機地融于課程體系,立足生藥學課程教育,將中藥傳統文化與課程思政融合,中藥傳統技能與實踐教學結合,多層次展開線上線下課程建設。將課程思政與“課堂-實驗-實踐”教學有機融合,將生藥學專業知識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人文關懷、職業道德教育等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合,激發學生對中藥事業的認同感和責任感,以期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1 課程思政育人目標

生藥學課程的思政育人目標是堅持知識傳播與價值引領相結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探索生藥學課程與思政融合,運用可以培養大學生理想信念和社會責任的題材與內容,踐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具備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藥學卓越英才。

2 生藥學教學中的課程思政內容

2.1 弘揚中藥傳統文化,厚植家國情懷

我國著名教育家、化學家傅鷹曾指出:“一門科學的歷史是那門科學中最寶貴的一部分,因為科學只能給我們知識,而歷史卻能給我們智慧”[2]。在生藥學教學中引入文化教育,可以讓學生知曉中藥發展的悠久歷史,了解優秀的中藥傳統,領悟古人的制藥理念。授課教師在傳授中藥鑒別專業知識的同時,要讓學生了解優秀的傳統文化,以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藥使用歷史久遠,中藥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從《神農本草經》到《新修本草》,再到《本草綱目》,從古至今不斷發展,為人民群眾的醫療健康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3]。中藥的本質在于“拯黎元于仁壽,濟贏劣以獲安”(唐·孫思邈),具有“天道好生,仁者愛人”的人文主義精神傳統[4]。在開展中藥鑒定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立足中藥特色,傳承傳統文化和傳統技能,從歷史和實踐中探尋中藥文化的根脈,在“傳承-創新-發展”的實踐中,增強學生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

2.2 傳承中藥傳統技能,培養專業素質

201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施行,其中重點提出要保護與發展中藥,中藥傳統技能是國家將進一步大力弘揚的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生藥學中有豐富的中藥傳統技能,需要授課教師根據授課目標、教學對象等教學要素,找準切入點,探索適合生藥學的中藥傳統技能與實踐教學結合的教學設計[5]。

教學團隊立足生藥學課程教育,將中藥傳統技能與實踐教學結合,注重中藥實踐教育,實現該課程從“教學”到“教育”的滲透轉變。以“中藥材市場-博物館”跨區域多元化的實踐教學活動為載體,采用專題講授、分組討論、經驗交流等多種教學方法,深入中藥行業,注重學生的中藥傳統鑒定技能,包括中藥性狀與真偽鑒別、中藥調劑與中藥炮制、中藥顯微鑒別等,重視學生對中藥的感官識別能力和功效熟悉程度,培養學生掌握傳統中藥鑒別方法,使學生牢記傳統專業術語,如桔梗的“金井玉欄”,防風的根莖部分“蚯蚓頭”等[6]。

2.3 提高學生執業能力,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

教學團隊堅持實施以“執業能力”為導向的專業素質培養,培養具備崗位勝任力的藥學專業本科生,將專業教育與課程思政有機融合,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中藥學知識,提高實踐技能,強化藥學專業學生執業能力,更好地為人類健康服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從實際問題出發,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知識傳授、技能培養、價值引領的多重功能。在實踐過程中領會“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完整認識“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中藥材行業實踐中引入思政教育,加強學生的中藥學管理法規知識,樹立“依法檢驗”的觀念,培養中藥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情操。

2.4 培養學生團隊精神、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

生藥學教學中,教師將學生分組,團隊協作中每個學生都要承擔相應的任務,如中藥材的整理、分類和鑒定等。整個過程中各組學生不斷經歷發現與質疑、探索到逐步創新的過程,該過程可培養學生在實驗中統籌安排能力,與同組同學團結協作的組織協調能力,遇到困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的執業能力、創新意識及團隊合作精神(圖1)。

圖1 生藥學的課程思政內容

3 課程思政的建設方式

3.1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課程思政意識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以更好地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教學團隊通過集體備課,更新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將教師的個體智慧轉化為教研室的集體優勢,提高教學整體質量。

任課教師是實施課程思政的第一責任人,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教師要提高政治站位,嚴格素質要求,深刻理解課程思政的豐富內涵,既要把傳統中藥技能和現代中藥鑒定技術傳授給學生,同時還要結合傳統中藥文化和職業教育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的教育。

生藥學的授課對象為藥學專業本科三年級學生,他們經過前期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如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和藥用植物學等課程,已具備化學和植物學基礎理論知識與技能。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遵循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結合行業最新的發展趨勢,融入課程思政改革的需求,課堂上著重培育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藥品質量第一、保證公眾用藥安全、服務公眾用藥效果的職業道德意識,培養學生的愛崗敬業和職業榮譽。

3.2 多層次的課程思政一體化建設,多方位提升課程思政效果

教學團隊依據生藥學的課程性質,將課程思政和以“執業能力”為導向的專業培養目標相結合,深度挖掘專業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幫助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視角理解世界,傳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除了傳統課堂教學外,還開展基于“課堂-實驗-實踐”的多層次生藥學課程思政一體化建設,包括Motic DigiLab II顯微數碼互動實驗、中藥材市場、中藥鑒定室和中、蒙藥博物館。以多元化的教學活動為載體,將思政元素落實到教學設計,保證教學過程的完整性及專業知識的有效遷移,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專業課程教學,激發學生對中藥事業的認同感和責任感,實現該課程從“教學”到“教育”的滲透轉變。

3.2.1 Motic DigiLab II顯微數碼互動實驗

Motic DigiLab II顯微數碼互動系統是基于數碼顯微鏡,通過局域網實現互動溝通的顯微形態教學模式,具有高度互動性和圖片文字傳輸的多通道性,有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實驗技能的提高[7]。該實驗與傳統實驗課的最大區別就是課堂自由度大,學生與教師有充足的交流時間和空間。

3.2.2 中藥材市場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由指導教師帶領學生到河北安國藥材市場進行中藥行業實踐,對在售的中藥材的性狀特征、規格、市場價格等進行科學系統的實地研究學習。學生在中藥材市場實地了解中藥材,體悟德育元素“求真務實,明辨中藥之真偽優劣”,從而激發自身責任感,并結合專業知識,形成專業感悟[8]。

3.2.3 中藥鑒定室實踐教學

學院中藥鑒定室現有藥材219種,飲片191種,用于學生認識和掌握常見中藥的性狀鑒別,作為中藥材市場實踐教學的校內補充。

3.2.4 多中心的中、蒙藥博物館實踐教學

教學團隊致力于構建多中心的中、蒙藥博物館實習基地,展示中、蒙藥文化的風采,進行中、蒙藥的文化傳承。安國中藥文化博物館位于河北省安國市,展區共展出中藥材標本800余種;內蒙古醫科大學蒙藥資源博物館收集了大量的蒙醫文獻、醫用器具等重要資料[9]。帶教教師帶領學生近距離參觀我國中、蒙藥的演變發展,培育學生正確的民族觀、歷史觀和文化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3.3 把握課堂教學主場,將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融為一體

教學團隊牢牢抓住專業課堂這個主渠道,認真研討,集思廣益,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精選與專業密切相關的德育教學案例,通過這些案例進行教學探索,在課堂講解知識點的過程中恰當融入思政元素。

3.3.1 文學作品中的中藥

在璀璨的中醫藥文化寶庫中,逐漸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形式,就是將中藥寫成詩詞歌賦。唐朝詩人白居易創作《采地黃者》,就是在見到農民遭到春旱秋霜之災后,入冬斷了口糧,為此深有感觸,于是以采地黃者的遭遇為題材,寫下了同情平民疾苦的詩歌。

3.3.2 中藥的紅色基因

“柴胡注射液”是中藥史上第一支肌注中藥注射液,誕生在八路軍簡陋的制藥廠里。1939年,在太行山抗戰的很多八路軍將士患上了流感、瘧疾等,因為敵人封鎖,藥品很難運進來,藥品異常缺乏。在當時的環境中,沒有專門的蒸餾設備,研制人員用白鐵皮焊成水蒸氣裝置,把蒸汽通到裝有柴胡的罐中,再連接焊接的冷卻器裝置收集柴胡蒸餾液。1941年五一節,該藥受到晉冀魯豫邊區大會的獎勵。

3.3.3 中藥的生態保護

庫布齊沙漠經過幾十年的科學治理,綠化成果榮獲聯合國2015年度土地生命獎,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定為“全球沙漠生態經濟示范區”,成為全球防治荒漠化的典范。庫布齊實現了從“沙逼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通過防沙治沙,生態修復和產業開發,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庫布齊通過種植甘草帶動相關產業,提高當地農牧民的生活水平,同時減緩荒漠化的速度,當地企業自創的甘草平移技術,不僅綠化了沙漠,修復了土地,還建起了甘草產業鏈,帶動了群眾脫貧致富。庫布齊沙漠治理的巨大成就得益于我國對綠色發展理念一以貫之的堅持,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3.4 注重教學模式創新,多渠道推進課程思政

生藥學課程可通過講授、探究等多種教學方式,充分利用線上線下、課內課外多層次授課。教學團隊在“學堂在線”建設了生藥學MOOC課程,在“學習通”建立生藥學SPOC課程,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教師利用優質信息和課程資源推進課程思政,在“學堂在線”和“學習通”線上平臺搭建數字化學習資源;學生利用網絡平臺實現課前預習、課中考勤及討論、課后作業提交、在線答疑互動、自主測驗評價等活動,養成自助式、拓展式的學習方式。

教學團隊在教學過程中開展“中藥盲盒”教學任務活動,將多種易混淆藥材如“紅花與西紅花”“人參與西洋參”“大青葉和蓼大青葉”等放置在“盲盒”中,學生進行抽取和鑒別,采用情境操作、分組討論、組間互評、專家點評等多種教學形式來培養學生的傳統中藥鑒別能力,傳授相關的傳統文化知識。筆者以代表性生藥“人參”為例,進行課程思政設計,見圖2。

圖2 代表性生藥“人參”的課程思政設計

4 課程思政考核

課程思政教育是一項系統化、長期化的工作,簡單的考核量化評價難以得出結果,因此生藥學課程思政考核要關注過程評價和思政元素。教學團隊探索以“知識增量-能力提升-價值塑造”為導向的全過程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從課程學習中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團隊精神等方面考查課程思政教學效果。

生藥學的成績評定由書面理論考試成績(70%)、實踐性實驗成績(20%)和平時成績(10%)組成。逐步形成考核評價方式與課程思政教學銜接,在考核中體現“價值取向”。平時成績除了出勤,更加關注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注重聽課效果;課堂測驗采用開放式討論,注重過程評價;實驗報告不只是看結論,也要看進一步的思考和討論,從課程知識到學科思維以及對社會上相關問題的關注,實驗報告是否存在違規、抄襲現象等失信行為。傳統中藥技能操作考核環節更加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學習態度、行為習慣、意志品質等,加強過程評價,可更好地反映學生的真實狀態,掌握學生動態發展,將學生培養成行得端、立得正、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的德才兼備之才。

4.1 實現思政目標

生藥學教學中的中藥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可以逐漸從單一思政融入點向多個融入點延伸,多點成線、多線成面,形成思政融入面,從而實現思政與中藥專業理論知識融合融通的大格局[10]。教學團隊將中藥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將生藥學教學成為思政教育的有效載體,針對生藥學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傳承和弘揚中藥傳統文化和中藥傳統技能,開展“課堂-實驗-實踐”的多層次課程思政一體化建設,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職業價值觀,建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養卓越的藥學人才。

4.2 實現教學目標

教學評價方案實行評價標準雙面化、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形式綜合化和數據化的評價體系。生藥學課程思政建設不僅提升了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度,也助力學生提高執業能力與職業素質,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生課前利用“學堂在線”預習課程內容,網絡平臺后臺記錄學生登錄次數、在線時長及每個學習資源的觀看用時。教師組織開展小組討論,開展“中藥盲盒”活動,利用“學習通”學習平臺移動端對學生的判斷方法和結果進行評分與點評。

4.3 強化專業水平

生藥學課程思政一體化建設后,師生參與專業技能比賽更有勁頭。學生先后獲得第五屆全國大學生實踐技能大賽三等獎、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藥苑論壇”創新成果三等獎、“共享杯”大學生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創新大賽優秀獎。教師獲得第三屆“中醫藥社杯”高等學校中藥學類專業青年教師教學設計大賽優秀獎,獲批了多個教學改革研究項目。

5 結語

藥學專業本科生就業流向主要是藥檢所、藥店、醫院藥房、藥廠質檢室等單位和部門,因此藥學專業課程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培養學生具有愛國敬業、誠信為本、責任擔當和創新精神的核心價值體系[11]。在生藥學課程思政的建設過程中,本教學團隊采用的多種方式豐富了課程思政內容,教學方法上體現先進性、互動性和針對性,進一步挖掘優秀中醫藥傳統文化中的思政元素;教學內容體現高階性和挑戰度,尋找學生的興趣與課程內容的融合點,多角度、全方位建設獨具特色的生藥學思政與人文資源庫,實現課程思政系統化、長期化。

猜你喜歡
生藥學中藥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中藥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嗎,沉香也是一味中藥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中醫,不僅僅有中藥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中藥貼敷治療足跟痛
民族藥柳蘭的生藥學鑒別
羊肚參的生藥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