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歷史探究式課堂教學的構建

2024-01-07 10:50林天誠
文理導航 2024年1期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策略

林天誠

【摘? 要】當前高中階段的歷史課堂教學,教學重點在于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方法都出現了偏差,導致學生最終的學習效果與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不對等,如果付出沒有回報,就會使他們對高中歷史學習失去學習興趣。為了解決這一教學困境,文章將深入探討高中歷史探究式課堂教學的構建策略,讓學生能夠在主動求知和對問題進行深入探索的過程中不斷地高效吸收歷史的知識點,構建歷史知識體系,著力于全面提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歷史;探究式課堂;教學策略

因為受高中歷史本身知識繁雜、覆蓋面廣的影響,大多數學生都會自然而然采取背誦和記憶的方式來開展學習,這個學習方法卻沒有充分展現歷史知識本身的意義與價值,也難以從中發現歷史學習的魅力。再因為這些死記硬背的知識沒有經過系統性的整理,學生沒有找到正確的邏輯,會隨著知識量的疊加而越來越吃力。所以,學生需要借助探究式課堂教學重新塑造對歷史學科的認知。

一、探究式教學應用于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類型

探究式教學本身靈活多變,能夠根據課堂教學的不同需求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從而與所教學的內容相適配,全面提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結合開展的形式和內容,可以將探究式教學簡要地分為以下兩種探究教學方法。

(一)問題式探究

問題式探究就是對基于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而提出來的問題展開探究,這一探究模式與傳統的課堂提問環節最大的不同是所需要探究的問題并非是教師直接提出,或者是提前準備好的問題,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和學生歷史知識的深入學習,學生能夠依據自己的探究欲望或是想要了解的歷史知識而提出的問題,存在主動與被動的差別。通過這一探究方式,教師能夠直接觀察到學生的思維邏輯,以及學生在求知的過程中也能夠探尋出適合自己的歷史學習方法,學生對于歷史的獨立理解和思考,進一步展現了歷史學習的意義與價值。

(二)研究式探究

研究式探究則是以實踐教學活動或者是項目學習任務為主體,讓學生能夠從理論式探究過渡到通過動手實踐來開展學習。研究式探究的教學模式不同于問題式探究,是由教師提前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模式,教師只需要在針對教材重點內容大致劃分為幾個部分,基于劃分的重點部分為學生提供相應的研究方向。當學生有能力并且有興趣自己制訂尋找并制訂研究方向時,教師則需要對之進行鼓勵和引導,然后讓學生進行自由結組,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最終,教師可組織各小組對自己的研究成果進行講解和展示,在展示過程遇到問題時可組織全班同學共同討論。研究式探究的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增強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的探究意識,適合高中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

二、探究式教學應用于高中歷史課堂的策略

探究式課堂教學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能夠基于自己對于所學習知識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自覺地進入深度探究,進而用自己的方式讓自己能夠吸收更全面且豐富的知識。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對所學習的內容了解得更加深刻,而且能夠建立自己獨有的知識體系,形成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獨立理解。因此,高中歷史課堂探究式教學的構建途徑應該簡要分為求知、探討、探究和總結,以這4個步驟為基點,完成課堂教學的構建。

(一)創設合理的教學提問,激發學習興趣

構建高中歷史探究性課堂的首要前提是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要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好奇心主動求知,因此在課堂提問環節就要學會如何溝通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就是教師的正確引導,利用合理的教學信息進行鋪墊,讓學生能夠結合教師所給出的內容,主動進行聯想和深入思考,最好能夠激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提問環節中運用情境教學法,有效利用當前的教學資源和科技手段,讓學生能夠充分融入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主動地感知歷史的厚重氣息,以及其中所蘊含的人文情感,從而讓學生能夠基于自己的探知欲望,主動地提出問題。

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這一堂課的教學為例,要求在這一課的教學目標中,學生不僅要銘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一重要歷史事件的時間及意義,更讓學生能夠反復咀嚼中華民族經歷的苦難,以及最終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艱辛。因此在這一課教師應該充分展現出新中國和社會主義社會建立的歷史進程,聯系前面的內容,串聯學生的記憶,如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七七事變”“解放戰爭”等歷史重要節點利用教材上的內容或是影視資源,挑選一些經典畫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發展歷程,以及在這個過程當中所發生的重要事件來進行剪輯,利用這個視頻集錦讓學生能夠深刻感知到這一歷史時刻對中華民族的意義,通過這一途徑來完成情境的創設。當學生的情感與視頻所展現的主題達成共鳴之后,教師就應該順水推舟地提出如下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對于中國人民來說具有什么樣的意義?是什么支持革命先輩能夠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仍然堅定自己的信仰?什么是社會主義?讓學生能夠依據自己在這一單元的學習過程當中所積累的知識點和感悟,借由這一些問題為契機進行一次梳理和情感的迸發。不僅要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的意義與價值,更要站在個人和國家的角度去看待這一歷史事件,幫助學生歸納所學習到的知識點進行更加全面深入的解讀。

(二)鼓勵學生自主探討,創建探究環境

在充分勾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渴望求知之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要充分給予他們足夠的探討空間,自己尋求一個能夠解決自己所提出來的問題的可行方針,不僅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歷史學習思維,更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而想要達到這一目的的前提條件,就是要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當中營造一個能夠讓學生進行自主探討、自主分析問題的合適氛圍,教師必須在學生面前表明自己的明確態度,鼓勵學生開展自主探討,完成探究環境的創建。

首先是鼓勵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或者是辯論小組,小組的內部成員的組成是不固定的,要根據學生所提出的問題,讓班級內的學生自由地提出自己的意見,讓意見相同的人暫時組成小組,相較于傳統的固定分組模式,這樣的分組能夠讓所組成的學習小組更快地提升小組凝聚力,再加上他們意見一致,能夠在小組組成初期就可以形成強大的行動力,可以更快地落實探究環境的創建。

然后是制訂在課堂教學內的發言規則。允許學生開展自主探討,并非是無視課堂教學紀律,要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懂得尊重別人以及尊重教師,想要進行自主發言,必須舉手,以及要在其他人的發言完全結束之后才能夠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必須嚴抓這一課堂紀律,保證課堂教學能順利進行,就以規則為框架,才能讓創建的探究環境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可能。

(三)開展任務型實踐活動

高中階段與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最大的差別就是高中階段的學生的思維更加敏銳,他們的知識儲備足以支撐他們進行獨立思考,因此對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僅停留于理論層次或者是情感層面的推動,很難讓他們充分感到歷史學習的魅力,必須讓他們有切身處地地體會參與到歷史問題的探究中,才能為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能進一步直觀地在他們面前展現出歷史探究的魅力。因此,構建高中歷史探究性課堂的第三步就是要開展任務型實踐活動,將實踐教學模式融入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

任務型實踐活動不能以教師角度進行推進,而是依然要以學生對所探究問題的興趣點來進行設計,因此,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任務型實踐活動的核心必須具備多面性、爭議性等特點,讓學生能從多個角度和不同的理解方向對任務實踐性內容進行探討,最好能夠聚焦于某個歷史事件的解讀、某個歷史人物的歷史評價等。以這些歷史元素構建的任務型實踐活動不僅能夠同時滿足這些條件,而且可以使高中歷史探究式課堂更具有深度,也能讓學生有更多的發揮空間。而這一教學模式最大的價值就在于能夠豐富歷史教學的內容,高中教材受到篇幅的限制,對于很多的內容都只能匆匆略過,通過這一任務型實踐活動,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度的學習和探討。

例如以李白這一歷史人物為例,作為唐朝最出彩的詩詞大家,歷史上對這個人物的評價也是非常豐富多彩的,有人認為其恃才傲物、不畏權貴,獨具一番浪漫情懷。也有人認為其有向高門權貴投過求職詩,謫仙之名,名不符實,所以導致其參與了永王叛亂之后,遭受了牢獄之災。教師可以對這一歷史人物進行解讀和探討,作為任務實踐性教學的核心,讓這個人物有不同解讀角度,或者是有不同態度的學生自由組成探究團隊,利用自己的渠道去收集一些有利于自己所研究問題的史料,利用這些素材作為支撐自己觀點的論據,展現的形式不限,但一定要具有足夠的說服力。通過這一實踐活動能夠加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知思維,更重要的是能夠引導學生學會從多個方面去客觀地看待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

(四)開展課后總結,梳理學習收獲

高中階段學生具備足夠的理論知識基礎,而且動手能力也較強,但是他們缺乏全局性的發展眼光,因此他們在進行課后總結時,難免會出現各種錯漏,導致探究性教學的教學效果沒有辦法達到最大化。教師必須發揮出自身作用,利用自身豐富的教學經驗幫助學生開展課后總結,引導他們能夠梳理自己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收獲。

例如,教師可以對于他們所開展的任務型實踐活動的探討結果、不同小組之間探討的過程等,總結不同小組之間的結論和思維方式,不僅要著眼于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所掌握的知識層面,更要對他們所使用的學習方式進行評判,依據自身的教學經驗,以及學生所展現出來的學習效果,為他們提供有助于他們提升自身學習效率的教學建議。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歷史探究式課堂的構建的關鍵在于完全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教師要對高中歷史的教學內容進行全面且深入的開發,要充分展現出歷史學習的魅力與價值。教師應該要確切地理解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態度,以及了解學生在高中歷史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境,要充分利用所有的教學資源及要對于歷史教學內容進行透徹的解讀,能夠敏銳地抓住能夠與學生產生共鳴的關鍵點,充分激發學生對高中歷史學習的興趣,才能夠完成探究式課堂教學的構建。

【參考文獻】

[1]李林強.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試題與研究,2020(19):7.

[2]王炳榮.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探微[J].新課程,2020(11):135.

猜你喜歡
高中歷史教學策略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高中歷史自主探究教學的實踐探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舞蹈教學策略之我見
高中英語讀后續寫的教學策略
討論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選考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學隨想
高中歷史學科高效課堂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