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滲透自然辯證法的策略

2024-01-07 10:50李巧萍
文理導航 2024年1期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策略

李巧萍

【摘? 要】在現階段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地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及時更換教學思路,以將自然辯證法充分融入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學習的進步與發展。因此,教師要深入挖掘課堂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并明確探討主題組織辯論活動以引發學生的思考、深化學生的理解;整合課程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以辯證性的眼光、思維去探索、分析各事物間的聯系,以充分發展學生的辯證性思維,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成長。

【關鍵詞】高中地理;自然辯證;教學策略

自然辯證法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有機滲透,能充分地發展學生的辯證思維,引導學生樹立人地協調觀,也能夠促進學生地理學習水平的提升,使學生能夠更辯證、全面地看待事物,促進學生地理綜合素養提升。但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采用的方法過于單一,忽視了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應該及時轉換思路,優化課堂教學設計,以促進自然辯證法在課堂上的融入,進一步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健康成長。

一、精設教學環節,發展辯證思維

自然辯證法對生活、生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自然辯證法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滲透,也能夠充分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有利于學生深層理解、掌握課程內容。在當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注重自然辯證法的有機滲透,通過優化課堂教學設計,逐步引導學生理解、感悟課程知識,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人地協調觀。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冊“人口容量”時,教師就要充分注重課堂教學的優化設計,首先挖掘教材內容,明確具體教學目標,然后進行課程導入,再引入“辯論話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探討,以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本節課的課標要求為:“結合實例,結束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人口合理容量”,教師要基于此進行深層分析:每個區域的資源數量、配置不同,消費水平及其社會經濟與科技發展水平不同,從而導致各個區域的人口容量不同,當前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越來越強,這也導致人地關系緊張?;诖私嵌?,確立本節課堂教學的要點及目標: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系,充分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能力。在確定教學目標之后,教師就可以充分梳理課堂教學內容,并設計課堂教學環節。

首先,設計導入環節。教師就可以有效應用多媒體技術,展示糧食的相關圖片,并展示中國人每天消耗的糧食數據,以直觀的圖片、數據帶動起學生對此課程內容的“好奇”,再以此導入“人口容量”這一課程內容。

其次,再設計“課堂辯論”環節,先設計課堂辯論主題:“就中國而言,人越多越好還是越少越好?”再有效地進行小組劃分,將學生劃分為兩個小組,一個小組要通過各項知識、數據、事例證明人越多越好;另一個小組則需利用各項知識、數據、事例證明人越少越好,以此鍛煉學生的辯證思維。學生在辯論過程中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一組成員說:“人多比較好,人多勞動力充足、市場大,且人才種類多樣,能夠促進經濟發展”;二組成員說:“人少好,人少可以緩解就業壓力,解決住房緊張、資源短缺等問題,也能夠減少環境破壞”,在此過程中,學生在辯證的過程中從多角度、多方位探究,了解到人口數量多的優點及劣勢、人口數量少的優點及劣勢等,對本節課程內容有了更加深層的理解。

最后,在學生辯論結束后,教師還可以設計總結環節,就兩組的觀點帶領學生進行全面的分析與總結,利用自然辯證法、批判性思維引導學生進行探討、總結,得出一個地區人口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的結論。在此結論的基礎上,學生會對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人口合理容量有了一定的理解,也能夠充分發展學生的人地協調觀,使學生學得更深入、更徹底。

這樣的方式能將教師的引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并為學生留出較為充足的發言、思考空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地理學習思維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自主辯論下、教師引導下能夠更深層地探析、學習本課程內容,也能夠滲透核心素養培養,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二、注重問題引導,提升綜合思維能力

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中提到,事物間的聯系是普遍性與多樣性的統一。在引導學生進行高中地理學習時,教師要促進自然辯證法的滲透,就應該強化問題引導,以“問”引導學生看到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系,引導學生感受事物間聯系的多樣性,進而發展學生的辯證思維,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能夠以辯證的眼光看待各項事物,并分析、感知事物間的聯系。這就要求教師深挖教材內容,在課前收集充足的資料、案例,再制訂完整、系統的課堂教學方案,以帶領學生一步步研究、一步步探討,以深化學生理解,發展學生的辯證學習思維。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高二地理選擇性必修1“自然環境的整體性”這一課程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充分注重起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引導,以一個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究、討論。

首先,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高原地區這四個地區比較有代表性的景觀圖和風景圖片,然后將學生以這四個地區劃分為四個小組,并設計問題:“觀看這組圖片,圖中的自然地理環境是由哪些要素組成的,這些要素之間又有怎樣的相互作用關系?”以此引導小組通過觀察、討論進行分析,并以“表格形式”進行整理。

其次,在學生整理完畢后,教師可以再引導各個小組派代表針對表格進行講述,解釋各個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然后教師再進行引導總結,使學生有效掌握自然地理環境是由大氣、水、地形等地理要素所組成的。這些要素之間互相影響、互相作用,從而構成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以此深化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然后教師可以再融入自然辯證法進行教學引導:“自然環境不是一成不變的,受人為或自然原因在不斷地變化中”,然后有效應用多媒體技術展現“黃河中上游水土流失嚴重”的圖片,并設計問題:“黃河中上游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的原因是什么?是由哪一要素的變化引起的?”引發學生的思考、探究,然后再進行總結:“黃河中上游水土流失較為嚴重除了“氣候異?!?,是因為人們沒有充分意識到人與自然界之間的普遍聯系,對黃河上游生態進行過度的破壞而造成的?!币源四軌蛟谡n堂上營造活躍、積極的學習氛圍,使班級中的學生更快速地融入課程學習,在課堂上保持較高的專注力,處于積極接收的學習狀態。在學生發言完畢后,教師就可以再進行適當的補充,并全面總結,以深化學生對本課程內容的理解。

最后,教師可以再引導學生探究人與自然的關系,設計問題:“在此要素的變化下,是否會引發其他要素的變化,進而使得自然地理環境發生改變?”再引導學生進行辯證性思考,深層感知自然環境的整體性。

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更好地發展學生的人地協調觀,促進對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的培養,也能夠充分提升學生的地理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

三、聯系實際生活,深化學習理解

在高中地理教材內容中,涵蓋的教學內容豐富,且各知識點之間也具有一定的聯系。在以往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只是枯燥地采用灌輸性教學方法,導致很多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不夠透徹,在遇到一些綜合性、生活性習題時會較為吃力、困難。在當前教育背景下,提倡強化理論與生活實踐的聯系,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效聯系生活開展實際教學,在其中充分滲透自然辯證法,使學生從整體角度去分析、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去看待事物的能力,以充分提升學生“學”的能力、“用”的能力,推動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高三地理選擇性必修3“環境問題及其危害”這一課程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融入自然辯證法,融合環境與人類的關系引導學生進行辯論性探究、分析。

首先,教師要深入挖掘、了解本節課程內容,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并在目標引領下有效梳理教學脈絡、設計教學環節。本節課程內容的要點及目標為引導學生在思考、探究的過程中認知、了解當前社會中存在的各個環境問題,使學生充分掌握環境問題的產生原因及人類與環境的關系。在此目標的引領下,教師可以明確“情感—知識—認知—探究—解決”的教學脈絡,先聯系學生生活進行有效的導入,展示當前我國普遍存在的環境問題并進行提問:“在我們所在的城市,你發現了哪些環境問題?”引導學生回想、思考,很多學生紛紛回答:“空氣污染嚴重,經常出現霧霾天”“水污染嚴重,水資源不足”等。

其次,教師可以以此融合自然辯證法設計探究性辯論主題:“保護環境是以人為本好?還是以自然為本好?”并劃分兩個探究小組進行全面思考、分析、討論、交流,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認知人與環境的關系。

最后,教師可以充分采用案例教學法,依托多媒體技術引入世界八大公害案例,并強化教學引導,充分講述工業社會環境污染給人類帶來的嚴重威脅與危害,并進行詢問:“大家觀看結束后有什么想法?”引導學生進行分享自身的感受,有的學生說:“環境保護刻不容緩,我國應該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有的學生說:“只有尊重生態發展規律、保護環境,才能更好地發展生產力”;有的學生說:“保護環境就是在保護人類的生命安全”……以此能使學生更好地感知環境與發展間的關系,促進學生人地協調觀的構建、發展,發揮出自然辯證法在課堂教學中的實際應用價值。以此能夠促使學生樹立人地協調的生態思想,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升學生的環境意識,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促進對學生地理綜合素養的培養。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教育理念不斷變革、更新的背景下,教師應該積極注重自然辯證法的融入,改變傳統單一式的教學方法,從高中生實際發展水平、地理學科特點出發,重新制訂課堂教學方案,以推動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因此,教師可以積極融合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并積極開展主題辯論活動,以促進自然辯證法的融入,從而充分推動高中地理教學質量、效率的大幅度提升,進一步推動學生的全方位成長。

【參考文獻】

[1]何愛慶.新課程視域下高中地理高效教學實施的分析與研究[J].學周刊,2023(3):85-87.

[2]宋方靜,孫宏博,段玉山.高中地理教學滲透綠色發展理念的路徑研究——以“資源,環境與國家安全”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3(9):4-8.

猜你喜歡
高中地理教學策略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舞蹈教學策略之我見
高中英語讀后續寫的教學策略
新課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課堂語言策略的研究
回歸生活實際的高中地理教學研究
關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的具體分析
實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課制作的相關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