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新質生產力與我國農業的高質量發展研究

2024-01-08 10:28王琴梅楊軍鴿
關鍵詞:新質生產力高質量

王琴梅, 楊軍鴿

(陜西師范大學 國際商學院, 陜西 西安 710119)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同時指出,農業農村要優先發展。因此,農業高質量發展就成為推進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國并最終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選擇。那么,如何實現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呢?2023年9月習近平在黑龍江考察期間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并指出“新質生產力”代表一種生產力的躍遷,有別于傳統生產力,是數字時代更具有融合性、更體現新內涵的生產力,是擺脫了傳統經濟增長路徑、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生產力。[1]可見,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數字新質生產力將成為推動各行各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競爭力和持久動力。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統計結果顯示: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為50.2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高達41.5%,數字經濟已成為當前我國宏觀經濟發展的“加速器”和“穩定器”;農業、工業、服務業數字化水平分別為10.5%、24.0%和44.7%,農業數字化水平與服務業和工業相比存在顯著差距。[2]但差距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潛力,在加速農業現代化成為“四化同步”和鄉村振興的關鍵而當下農業勞動力短缺、急需用技術和資本要素替代勞動的形勢下,讓數字技術賦能農業、加快形成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就成為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當務之急。那么,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是什么以及如何形成?數字技術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機理如何?數字新質生產力視角下數字技術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是什么?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 文獻綜述

學術界有關數字技術影響農業高質量發展及數字新質生產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第一,關于數字技術影響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研究。一些學者探究了數字技術對農業高質量發展產生的效能。國外學者加勒特(Garrett)、辛格(Sukhwinder Singh)、愛茹(Maha Arooj)等認為,大數據、數字化平臺、物聯網技術等在農業中的應用可以提高農業產出、實現農業精準化監測與控制、驅動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3-5]國內學者劉元勝探索了我國農業數字化轉型效能。[6]羅千峰等認為數字技術賦能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規模經濟、范圍經濟、聚合經濟和分工經濟四大增效機制。[7]夏顯力等認為以數字技術為依托的“數字鄉村”建設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動能。[8]一些學者探討了數字農業發展的路徑與效能。汪旭暉、鐘文晶等從數字農業技術特性、模式創新、國際經驗及啟示等方面探索我國數字農業發展的路徑。[9-10]阮俊虎等認為高質量的數字農業應該是農業生產集數字化、精準化、透明化、智能化為一體的農業發展模式。[11]溫濤等認為數字農業的高質量發展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優化要素配置、實現規模經濟效益。[12]一些學者梳理了數字技術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機理。楊建利等從“六大體系”和“六化”兩個角度探尋了數字技術賦能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機理。[13]唐文浩從新結構經濟學視角闡釋了數字技術賦能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理論機理。[14]第二,關于數字新質生產力的研究。一些學者探究了數字生產力的概念以及產生的影響。何玉長等認為數字生產力是人類應用數字技術于國民經濟活動的生產能力。[15]黃貴和陶如認為數字生產力是生產力的主體要素和客體要素“三位一體”的數字化,并闡述了數字生產力主體要素對數據跨境流動政策制定的決定性影響。[16]謝中起等認為數字生產力是當代最前沿的生產力質態,具有智能化、數字化、服務性特征。[17]韓文龍認為數字生產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動力。[18]熊亮認為數字技術使得馬克思生產力理論的三要素形式發生了變化。[19]張建云認為,以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信息技術及相應的工具體系為代表的新生產力正在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社會的生產和生活方式。[20]一些學者對新質生產力的多方面進行了探究。蒲清平、張林等人探討了新質生產力的內涵特征、內在邏輯、實現途徑、理論創新與價值意蘊。[21-23]周紹東和胡華杰對新質生產力推動創新發展的路徑進行了研究。[24]

通過文獻梳理發現,學術界關于數字技術對農業高質量發展產生的效能及數字農業發展路徑探究的研究成果較為集中,這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而關于數字技術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作用機理的研究成果較為欠缺,尤為缺少從生產力視角推理的研究成果。周文和何雨晴認為,生產力發展水平是新發展格局的階段性特征。[25]馬克思認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共同構成了社會生產方式,其中生產力是生產關系乃至社會生產方式的決定性力量。[26]2數字技術的出現會改變傳統生產力三要素而產生數字新質生產力,數字新質生產力是數字經濟時代社會生產方式的決定性力量。因此,本文將基于馬克思生產力三要素理論,深入分析在數字技術的不斷推動下,農業4.0將各種數字技術與傳統農業生產力三要素融合而產生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推動我國農業向高質量發展的機理及其實現路徑。這將體現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數字經濟時代的理論解釋力和深刻的洞察力,有助于開辟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時代化的新境界。

二、 數字技術、數字新質生產力與農業高質量發展之間的關系

(一) 相關概念界定

1. 數字技術。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認為,數字技術是以往通用目的技術的超越,呈指數級增長態勢。[27]學術界中,一些學者沿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關于數字技術內涵的界定。如王開科等認為數字技術是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數字通用目的技術。[28]還有一些學者認為數字技術是一種產品或服務。如王?;ǖ?、蔡莉等認為數字技術是一種改進了的信息通信技術或系統,它是嵌入在信息通信技術內或是由信息通信技術所支撐的產品或服務。[29-30]綜合上述各種觀點,本文將數字技術界定為:它是信息通信技術發展的高級階段,是以大數據為基礎,包括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綜合作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體系。

2. 數字新質生產力和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通過文獻梳理發現,學術界關于數字生產力和新質生產力概念內涵的探討較多,而關于數字新質生產力概念內涵的界定還未見到,更見不到關于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概念內涵的探討。其中關于數字生產力是生產力三要素“三位一體”的數字化、新質生產力是一種依靠科技創新實現傳統生產力躍遷和升級的新型生產力的定義學術界已經達成共識。本文根據馬克思關于“生產力是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31]321的經典論述,以及學術界對數字生產力以及新質生產力的上述界定,認為數字新質生產力是指通過生產力三要素“三位一體”的數字化而驅動科技創新,進而實現傳統生產力躍遷和升級的新型生產力。它與傳統生產力的區別在于:數字新質生產力是由掌握數字技術的“高素質”勞動者、數字化智能化后的“新介質”勞動資料和數字化智能化后的“新料質”勞動對象構成。[21]勞動者掌握數字技術之后,大幅度提升自身文化素質和專業素質,成為“高素質”勞動者;機器設備等勞動工具被數字化改造和升級之后,形成具有數字化、智能化特性的“新介質”勞動資料;各種數字化平臺的應用產生了新的數據要素勞動對象,數字化、智能化材料嵌入傳統勞動對象,形成“新料質”勞動對象。

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是數字新質生產力在農業領域中的體現,是指通過農業生產力三要素“三位一體”的數字化而驅動科技創新,進而實現傳統農業生產力躍遷和升級的新型農業生產力。它是傳統農業生產力在數字經濟時代的躍遷和升級,技術含量高、涉及農業新領域、新業態,依靠農業科技創新擺脫傳統農業高投入、高消耗的生產力發展方式,是更符合農業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新型生產力。

3. 農業高質量發展。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指出:“質量興農就是要實現產品質量高、產業效益高、生產效率高、經營者素質高、國際競爭力強”[32]的農業高質量發展模式。學術界對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也進行了諸多探討,一些學者是基于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中關于質量興農的內涵進行界定。如鐘鈺認為廣義的農業高質量發展應包括產品質量、生產經營體系質量和產業效益3個方面。[33]辛嶺等認為農業高質量發展除了產品、生產、產業3個方面質量提升外,還應包括農業綠色發展。[34]夏顯力等認為,高質量農業是集產業、生產、經營3大體系的有機整體。[8]有學者基于新發展理念5個方面進行界定,如劉忠宇等認為創新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協調是特點,綠色是形態,開放是趨勢,共享是目的。[35]有學者將兩種觀點結合進行界定,如王興國等認為農業高質量應包括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基本遵循、以質量和效益提升為價值取向等幾個方面。[36]本文沿用劉忠宇等基于新發展理念的思路,并綜合國家質量興農的含義,認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是以創新驅動農產品量質提升(即量的合理增長、質的有效提升)、協調農村產業和城鄉結構、綠色引領農業低碳發展、開放拓展農業資源和市場、農民共享發展成果的農業新發展階段。

(二) 數字新質生產力視角下數字技術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系機理

馬克思認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它改造人的生活并解放人,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37]602數字技術作為第四次科技革命中的主流新技術手段,融入農業生產全過程會引起農業生產力三要素發生巨大變革,進而產生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并最終推動農業走“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1. 數字技術嵌入農業生產力三要素產生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馬克思指出,將科學技術應用于生產過程,滲透在生產力諸要素中能夠產生實際生產力。[38]117數字技術作為科學技術上的又一次重大發明創造,它應用和滲透于農業生產全過程,會引起農業勞動者、農業勞動資料和農業勞動對象等農業生產力諸要素發生深刻變革,進而形成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

(1) 數字技術武裝農業勞動者,產生數字農業勞動者。根據馬克思基本原理,勞動者是最能動的生產力要素,勞動者掌握了新技術,會產生更強大的新的生產力、創造更大的價值和更多的使用價值。[39]570當今,數字技術被農業勞動者掌握后,會大幅度提升農業勞動者的生產勞動技能,使其成為數字農業勞動者。數字農業勞動者是指利用數字技術從事農(林、牧、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社會成員。數字農業勞動者通過從事數字農業勞動,會創造出更多的數字農業價值和使用價值。第一,數字農業勞動者能夠創造更多的價值。馬克思指出,活勞動是創造價值的唯一源泉。[40]39機器設備、廠房等物化勞動都不創造價值,它們只是活勞動創造價值的物質基礎,這在當今社會并沒有變。變化只在于,掌握數字技術的數字農業勞動者從事的數字農業勞動是復雜程度更高的農業勞動,也是農業勞動生產率特別高的農業勞動,因而數字農業勞動者在一定時間內可以創造數倍于傳統農業勞動者創造的價值。第二,數字農業勞動者能夠創造更多的使用價值。數字農業勞動不僅能創造更多的新價值,而且能夠使單位農產品生產中所耗費的抽象勞動降低到很小的程度(即單位農產品包含的價值量很小),還能夠在單位勞動時間內轉移更多的物質資本的舊價值(即在同等勞動時間內,數字農業勞動可以推動更大規模的農業物質要素運行),從而大幅度提升農業勞動生產率,形成更多的使用價值和物質財富。

(2) 數字技術升級農業勞動資料,產生數字農業勞動資料。馬克思認為,勞動資料尤其是勞動工具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志。各種經濟時代的區別,不在于生產什么,而在于怎樣生產,用什么勞動資料生產。[41]210所以,運用科學技術對勞動資料改造而形成的新的勞動資料就代表更先進的生產力。當今,通過數字技術對傳統農業勞動資料進行改造和升級,產生了數字農業勞動資料。數字農業勞動資料是指通過數字技術改造升級的具有數字化、智能化功能的網絡設施、機器設備和農業生產工具等。數字農業勞動資料的應用,可以提高農業資源配置效率和農業生產效率,同時使農業勞動者從事的農業生產方式發生改變。第一,數字農業勞動資料的應用,會提高農業要素配置效率。在農業各個環節使用網絡化、數字化的基礎設備(如大數據農業信息平臺),使得信息能夠充分共享,將不斷實現農業資源配置的帕累托改進,從而降低生產成本、擴大農業生產的可能性邊界,實現農業發展由粗放式向集約式轉型。第二,數字農業勞動資料的應用,會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農業生產機械和工具的數字化、智能化將使得人手功能進一步延伸(如農產品無人加工車間和無人駕駛運輸、無人機噴灑農藥和施肥等),帶來農業生產勞動能力的飛躍式增強,大幅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第三,數字農業勞動資料的應用,使得農業勞動者的生產方式發生改變。無人機、人工智能、無人車間和無人駕駛運輸等智能化、數字化的農業勞動資料應用使得農業勞動者不需要親自去生產線、農地等從事生產,而是轉向后臺從事智能化農業設備操控、農業數據的挖掘甚至農業勞動資料的研發等迂回生產領域。這種農業生產方式的改變,將大大提升農業生產效率。

(3) 數字技術嵌入農業勞動對象,產生數字農業勞動對象。根據馬克思關于“勞動對象是把自己的勞動加在其上的一切物質資料”[41]209的論述,本文認為農業勞動對象是人類農業勞動作用其上的物質對象,一般表現為農地、農業生產原材料、輔助材料等。數字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會產生新型的農業勞動對象即數字農業勞動對象。數字農業勞動對象是指將數字技術運用到傳統農業勞動對象(農地、動植物等)上而形成的新型農業勞動對象,如耳朵上戴著芯片的奶牛等。它與傳統農業勞動對象的差別就在于,隨著數字技術在農業領域中的應用,使傳統農業勞動對象的廣度和深度大幅提高,人類掌控和應用農業勞動對象的規模和深度不斷拓展。數字農業勞動對象的產生,創造農村產業新價值、實現農村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第一,數字技術廣化了農業勞動對象的范圍,使得數據成為農業勞動對象的一部分。數字農業勞動者通過對農業數據進行收集、處理、分析、存儲等形式,使得數據成為農業產業鏈上的中間產品或初級產品。同時,數字農業勞動者將虛擬的數據要素與其他農業物質要素融合,在農業生產中創造出新價值。第二,數字技術深化了農業勞動對象的領域,有利于實現農村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數據、區塊鏈、互聯網等數字技術的應用使得農村電子商務、農村數字物流、農村數字金融等農村數字服務業逐漸涌現和發展完善,并與農產品無人加工車間、智能化流水線操控等迅速對接,從而實現農村第一、二、三產的融合發展。

數字技術嵌入農業生產力諸要素即農業數字化、產生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的關系機理,如圖1所示:

圖1 數字技術產生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機理

2. 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數字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會促進傳統農業生產力不斷進步而產生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會驅動農產品量質提升、農村產業結構和城鄉結構協調發展、農業生產低碳集約、農業資源和市場拓展優化、農民共享發展成果,最終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1) 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驅動農產品量質提升。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促使農業生產效率提升,農業生產規?;铀?從而提高農產品產量。同時,也使得農業在要素投入、農產品生產與流通等各環節更加智能化、精準化,實現生產端與消費端的無縫對接,從而有效提升農產品品質。第一,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促使農業勞動資料發生改變,產生數字農業勞動資料,而數字農業勞動資料即數字化、智能化農業機械的應用使得人手功能不斷延伸,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增加了農產品產量。第二,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加速了數字農業勞動資料應用,而數字農業勞動資料的應用需要以農業生產規?;癁榍疤?即在農業生產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后,許多數字農業勞動資料才能使用,比如無人機噴灑、施肥等在一定的農業生產規模下才能實現規模報酬遞增。因此,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促使農業生產規?;?并推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出現,推廣“企社加盟”和“企業+合作社+農戶”新型農業合作模式,這些模式的發展將實現農業生產規模報酬遞增,農產品產量提高。第三,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使得農產品生產者能夠借助智能化的設備和平臺全面了解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并從綠色觀、健康觀等層面多方位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實現以需求決定供給,從而倒逼農業供給質量改進,不斷提升農產品品質。第四,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使得消費者可以通過數字化、可視化的視頻技術追溯農業生產全過程,從而能夠有效區分各種農產品的品質,不會出現農產品市場上“劣幣驅除良幣”的現象,進而激勵農產品生產者不斷改進農產品品質,滿足消費者高檔次多樣化的需求??梢?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使得農產品生產者和消費者精準對接,深度融合,實現生產消費化、消費生產化,雙方在互動中進行農產品價值創造、品質提升。

(2) 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協調農村產業結構和城鄉結構。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能夠協調農村第一、二、三產業結構,且能使城鄉重要信息跨空間交換、城鄉治理模式重塑、城鄉要素高效流通,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第一,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首先使得農村第三產業蓬勃興起(如農村電子商務、數字物流、數字金融、農業大數據信息平臺等),同時這些農村數字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又打通了初級農產品和深加工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增強其品牌影響力,從而促進了農村第一、第二產業快速發展。而隨著農村第一、第二產業勞動資料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使得農產品生產的數量和品質不斷提升,農產品深加工的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產品訂單增加,反過來又會促進農村第三產業更好更快發展。第二,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使得農村產生了大量新業態(如定制農業、體驗式農業、云農場等),這些新業態集農業初級產品生產(如采摘體驗)、農產品深加工(如食品制作體驗)和農業康養服務為一體,從而促進農村第一、二、三產業協調平衡發展。第三,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使得農村數字化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如遠程醫療、在線教育等),從而使得重要信息在體系內的跨空間交換成為可能,突破了傳統信息交換的城鄉空間限制,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第四,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使得城鄉信息開放共享,城鄉治理模式全面重塑和一體化,進一步提升城鄉治理智能化水平,鄉村治理向開放、精準的數字治理模式轉型,促進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第五,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加速了城鄉要素和資源整合,比如通過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促進城鄉市場間資本、人才、信息等要素更大規模的互聯互通,打通城鄉要素、資源流通渠道,使得各種生產要素在城鄉間高效流動,提升城鄉要素配置效率,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3) 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引領農業低碳發展。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使得農業生產成本節約,農業要素配置效率提高,農業生產可能性邊界擴大,實現農業低碳發展。第一,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使得農業生產能夠充分運用物聯網實時獲取數據,并通過對數據的分析與應用,不斷改進農業生產流程,形成標準化農業生產體系,提升農業生產效率,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實現節能減排和綠色發展。第二,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加深了農業生產布局的組織化程度,促進農業生產要素的規?;M合,提升農業生產要素的配置效率,實現農業生產資源充分利用和綠色發展。第三,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能夠通過利用數字農業技術(如專家系統)對一些受到過災害、污染無法正常使用的農業生產資源進行有效治理使其“變廢為寶”,繼續投入農業生產中,擴大農業生產的可能性邊界,實現農業生態資源優化和綠色發展??梢?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能夠使得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從粗放型轉向集約型,實現綠色引領農業低碳發展。

(4) 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能夠聯通國內外、拓展優化農業資源和市場。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能夠聯通國內外、拓展農業資源和市場,從而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最終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第一,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農業數字化平臺應用,從而有利于農業生產經營、交換流通、分配和消費等各個環節與國內外互聯互通,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兩種市場。第二,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使得各種農村電商平臺涌現,從而使得偏遠地區的農產品也能銷往全國甚至全球各地,同時全國甚至全球各地的各種產品也能被農民從網上購買到,并通過數字物流被及時高效地運送到農村地區供農村居民生產和生活消費,有效地擴展了農村市場范圍。第三,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使得農業供求雙方利用各種農業信息化平臺獲取國內外農業農村信息,便于及時了解市場走向,解決了信息不對稱所產生的市場失靈現象,從而拓展農業資源和市場、提升資源全球配置效率。第四,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使得農戶通過各種數字化網絡培訓平臺學習國內外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能、農業經營管理模式、交流心得,實現信息、成果開放共享,不斷提升農民數字化素養、利用國內外資源和市場更加得心應手??梢?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使得農業資源和市場更加開放。

(5) 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有利于農民共享發展成果。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使得農民參與收益分配的方式更加多元,有助于提升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同時,也能夠提升農村數字化公共服務水平,實現數字農業發展成果由農民共享,最終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第一,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使得數字農業勞動者可以通過從事“非休閑”數字農業勞動獲得數字化收益分配,這種收益的獲得主要是工資性收入、家庭農業生產經營收入,體現按勞分配。第二,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也使得數字農業勞動者在業余時間通過進行“休閑”數字農業勞動,比如數字農業勞動者在數字化平臺購買產品時所留下的數據被數字化平臺進行收集、整理之后,就可以作為生產要素投入生產經營管理中,這里的數字農業勞動者既是產品的消費者又是數據的生產者。作為數據的生產者,就應該按照其貢獻參與數字化收益的分配,體現按要素分配。第三,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促使了大量的農業數據要素產生,而由于數據要素本身的可復制、可共享、無限增長性使得數據資產的擁有者可以同時參與多種收益分配,從而大幅度提升農民收入。雖然這部分收益因目前法律制度體系不健全,往往被一些壟斷性的數字平臺企業所占有,數據的初始生產者仍未實現這部分收益的分配。但是隨著我國分配制度、數據治理制度的不斷完善,數字農業發展制度體系的健全,這種“休閑”式的數字農業勞動也會獲得數字化收益分配。因此,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可以提高農民收入,進一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有助于城鄉協調發展。第四,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使得農村數字化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智慧醫療、遠程教育、數字政務、智慧養老等的出現讓農民可以在線問診、學習,在線上辦理相關事務,增強農民生活幸福感,讓農民共享到數字農業發展成果。

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系機理,如圖2所示:

圖2 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系機理

3. 機理總結

綜上所述,數字新質生產力視角下數字技術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系機理分兩步:一是數字技術通過嵌入農業生產力三要素,形成數字農業勞動者、數字農業勞動資料和數字農業勞動對象,進而產生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二是在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推動農產品量質提升、農村產業和城鄉結構協調發展、實現農業綠色低碳發展、拓展農業資源和市場,這有利于農民共享發展成果,最終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由此,本文概括總結出的數字技術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總關系機理,如圖3所示。

圖3 數字新質生產力視角下數字技術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系機理

三、 數字技術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

從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關于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統計數據來看,我國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中,農業數字化水平在第一、二、三產業中最低,說明我國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較為緩慢,在今后一段時間內,各地區需從數字農業新質生產力構成三要素即數字農業勞動者、數字農業勞動資料、數字農業勞動對象三方面著手,加快培養農業數字化人才、數字化升級農業勞動資料、數字技術廣化和深化農業勞動對象。

(一) 培養農業數字化人才,提升農業勞動者數字化技能

數字農業勞動者的勞動是數字時代創造農產品價值的源泉。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第24條“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指出,要“加強農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以數字技術賦能鄉村公共服務……拓展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場景”[42]16。而現階段,隨著我國農村青壯年人口的城鎮化轉移,使得留在農村中的農業勞動者數字化素養普遍偏低,農村農業數字化發展進程緩慢,不利于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推進。因此,全國各地區今后要在農業數字化人才培養方面下大功夫。

1. 加快數字農業發展高層次人才培養。這種高層次人才指能夠引領數字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對于農業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主要是依托國內外頂尖農業大學和農業科研機構與頂尖信息通信類院校聯合培養,加大對這類學校和機構高端人才培養的激勵,擴大對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招收比例,鼓勵本科生畢業后繼續在本專業進行深造,從而使得我國在農業種業技術、農業智能化設備等“卡脖子”的農業尖端技術方面有重大突破。對于數字農業管理人才的培養需要依托國內外頂尖農業大學和農業科研機構與頂尖商科院校強強聯合培養,使這類人才在既具備較強的農業專業技術基礎之上又具備頂尖的管理能力,從而能將農業各種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發揮最大經濟效益。這兩種人才的聯合能夠使得農業高端技術孵化與推廣順利銜接,決定我國數字農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和進程。

2. 加快數字農業發展中堅力量培養。這種中堅人才培養的目的主要是對已經成熟的數字技術和農業技術的學習與推廣。這類人才的培養主要是依托涉農高校、農民職業教育機構等,鼓勵其開設人工智能、大數據、電子商務等數字農業發展急需專業,并擴大其招生比例,增加政策扶持力度,培養一批具有農學基礎的數字化人才,加快數字農業技術的推廣與應用。

3. 推進數字農業發展基層人員培訓。這類基層人員指目前正在從事農業生產和管理的人員,對于這類人員數字化技能的提升主要應依托當地農業廳與信息局定期對農村基層干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人員等進行數字化應用培訓與現場技術指導等方式,快速提升其在農業生產和管理工作中的數字技術應用水平,從而使得農業勞動者數字化技能逐步提升。

(二) 數字化升級農業勞動資料,提升農業勞動資料的智能化水平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科技的自立自強。[43]33農業發展只有依靠智能化、數字化的農業勞動資料才能全面提升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進而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因此,各地區要強化數字技術與農業勞動資料深度融合,全面升級農業勞動資料。

1. 全面升級農村現有基礎設施,為數字農業勞動資料的應用做好保障。目前,我國許多農村地區特別是西部偏遠農村地區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相當滯后,無法滿足當地數字農業農村發展需求,導致農業勞動者數字化素養偏低、數字化農業勞動資料推廣與應用進程緩慢、農村數字服務業發展動力不足。因此,各地方政府需因地制宜,根據各地區基礎設施現狀和條件,有步驟地構建并開展農村數字新基建布局,優先發展當地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第一,對農村原有信息網絡基礎設施進行數字化、智能化升級,主要是對農村遠程通信網、有線電視網、無線電信網和互聯網以及移動網絡等信息傳輸系統進行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同時有序推進5G新型網絡設施布局和建設。第二,對農村傳統基礎設施進行數字化、智能化改造,主要是對農村水利、交通運輸、物流、能源、電力等生活保障性基礎設施進行數字化改造,加快農村數字水利、數字交通、數字物流、數字能源和數字電力等新型生活保障性基礎設施建設。第三,對農村醫療、教育、養老、政務等傳統服務業基礎設施進行數字化改造,實現醫療資源、教育資源更大范圍共用共享,養老、政務服務效率和質量不斷提升。

2. 加快傳統農業勞動資料數字化升級,提升其數字化水平。目前,我國許多農村地區農業勞動者使用的勞動工具較為落后,制約了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因此,各地區應采取措施鼓勵農業經營者對傳統農業勞動資料進行數字化升級。第一,制定傳統農業勞動資料數字化升級政策扶持制度。傳統農業勞動資料數字化升級速度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數字化升級成本較高,對于農業經營者來說,可能迫于資金的壓力選擇放棄升級,因此,各地區政府要在農業勞動資料數字化升級方面采取政策傾斜,比如對升級和購買數字化設備的農業經營者進行補貼或者減免稅收的方式緩解其資金壓力,也可以通過降低貸款利率或者無息貸款等方式解決其資金約束,加快傳統農業勞動資料數字化升級進程。第二,各地區農業廳與信息局要結合當地農業發展現狀,積極引進適合當地農業發展的數字農業勞動工具,并加強推廣力度,引導農業經營者選取適合自身生產經營需要的數字農業勞動資料,降低因工具不匹配而產生的風險,從而增強農業經營者進行數字化升級農業勞動資料的信心,加快傳統農業勞動資料數字化升級進程。第三,各地區人才資源交流中心做好數字化農業人才引進的福利待遇政策,鼓勵數字化農業人才返鄉就業、創業,將所學的數字化技能、知識、先進的數字化設備普及到家鄉農業農村發展中,有效推進家鄉傳統農業勞動資料數字化升級進程。

(三) 數字技術廣化和深化農業勞動對象,提升農業產業鏈價值

數字技術一方面可以廣化農業勞動對象而產生大量的農業數據,另一方面可以深化農業勞動對象而形成大量的農業新業態,從而提升農業產業鏈價值。因此,各地區要大力推廣數字技術應用,不斷廣化和深化農業勞動對象,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1. 依托各種數字化平臺廣化農業勞動對象。各地區要大力引進和推廣數字化平臺應用,使其融入農業生產各環節,收集農業數據,不斷廣化農業勞動對象。第一,在農業生產環節引入農業大數據支撐平臺、農藥和獸藥基礎數據平臺等收集和存儲農業生產中的農作物產量、長勢、病蟲害、施肥與灌溉等數據,廣化農業勞動對象。第二,在農產品加工環節引入農業大數據支撐平臺收集和儲存農產品加工的原料投入情況、在產品情況、產成品情況等數據,廣化農業勞動對象。第三,在農產品銷售環節引入農業大數據支撐平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電商數據產品開發與應用平臺等收集和儲存農產品銷售情況數據,廣化農業勞動對象。

2. 依托智能化系統和“互聯網+”,深化農業勞動對象。各地區要加快傳統農業勞動對象的數字化改造,不斷深化傳統農業勞動對象;同時依托“互聯網+”,深挖農業數據要素價值,大力發展農業消費新業態和新模式,不斷深化新型農業勞動對象。第一,在傳統農業勞動對象土地和種植物上引入智能化的GPS與GIS系統,深化傳統農業勞動對象。通過在土地和種植物上引入智能化系統隨時了解機械作業位置,并通過機械作業的過程搜集種植物生態環境與種植物的基本信息,對耕種機械進行智能控制,實現農業耕種的智能化生產。第二,在傳統農業勞動對象動物身體上安裝智能芯片,深化傳統農業勞動對象。在生禽養殖中,通過在動物身體上安裝智能芯片,將智能科技與養殖技術結合,全程對牲畜的健康養殖、安全屠宰以及放心流通3個環節進行改造與提升,實現智能化生禽養殖。第三,利用“互聯網+”,深化新型農業勞動對象。數字技術的出現產生了新型農業勞動對象即數據要素,各地區要鼓勵農業經營者充分利用“互聯網+”,不斷深挖農業數據價值,創新發展農業消費新業態和新模式。要依托各種數字化平臺數據大力開發如觀光農業、體驗式農業、康養式農業、定制化農業等多種新的、集農業服務和產品于一體的線下農業消費新業態;同時,依托“互聯網+”逐步開發如數字創意漫游、云農場、共享農業等線上體驗式農業消費新模式。除此之外,可以依托各種數字化平臺,加強跨領域的大數據資源整合,大力發展農村數字金融、數字文創、智慧養老等農村消費新業態,提供農村數字政務、智慧村務等線上服務方式,全方位滿足數字經濟時代大眾多樣化的新消費需求,不斷深化新型農業勞動對象。

猜你喜歡
新質生產力高質量
形成新質生產力要先鍛造新質思維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新質動員力量建設與運用淺析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構建訓練傷一體化防治模式 為新質戰斗力生成提質增效
把“風景”轉化成“生產力
基于體系仿真試驗床的新質作戰能力評估
人口紅利與提高生產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