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畬族傳統體育項目“搖鍋”緣起、價值與教育意蘊

2024-01-08 03:05王仲杰
浙江體育科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畬族民族傳統

王仲杰

(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大學 體育學院,浙江 東陽 322100)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遺存下來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中華民族歷史記憶、思想智慧和知識體系的載體,是流淌在華夏兒女血脈里的文化基因。畬族作為民族大花園中的一束,是一個人數相對較少,而又少為人知的民族,而畬族傳統體育更是鮮有人知。據考證,畬族作為中國南方游耕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用作民族名稱始于南宋末年。隋唐時期,畬族就已居住在閩、粵、贛三省交界。一部分畬族民眾歷盡艱辛,來到畬鄉景寧敕木山,從此在這里落地生根,他們拓石墾壤,繁衍生息,自稱“山哈”,意為“山里的客人”[1]。

由于畬族沒有自己的文字,多以口傳身教的形式來傳承自己的民族文化,但是在慢慢歲月的更迭中很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瑰寶已經塵封在歲月的長河里。即便有一些內容傳承下來,很多項目和初創之時相比也有了很大的變化。歷經歲月的變遷,有一束奇葩的畬族體育項目遺存下來,那就是畬族傳統體育項目——搖鍋。

1 探賾浙西南山溪水畔的畬族傳統體育文化遺存:搖鍋

1.1 搖鍋項目溯源

新中國成立后,改革開放以來推出了很多民族政策,推動了當地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畬鄉景寧的體育和民族工作者對當地的民族體育項目進行了整理和挖掘。據當地人傳說和主要文獻的記載,“搖鍋”源于畬族古時包粽子的習俗。古時畬族居住在大山上,經常做粽子吃,煮粽子時鍋里要放樹葉燒過的灰堿增添它的美味。相傳很久以前,人們為了讓粽子口感好、存放時間久,要用特制的堿灰水來煮粽子。其制作方法如下:在院子里空曠之地準備一口廢棄的鐵鍋,把山上砍來的毛竹葉、株樹枝、枯巨樹等植物砍成枝葉并存的小段放進鐵鍋里燒,待它們燒成灰冷卻后,取走灰堿,用灰水來煮粽子[2]?,F在這里依然能吃到這種爽口的粽子。堿灰水除了可以煮粽子外,據說畬族人還會用它來泡米作糕粿。事實上在這一地域現如今人們依然很喜愛吃糕粿,用這種堿灰水來泡米做糕粿會增加口感且易于存放,可見這種堿灰水不只是用來包粽子應不會只是傳說。生活在浙西南大山深處的高山中,人們的生活比較艱苦,生活也很單調和乏味,在生產和生活中人們一方面要滿足生活需要,另一方面也借助可利用的生產物件開展娛樂和健身活動來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人們做好堿灰水后再把鍋搬回房間,這樣搬來搬去很麻煩,時間久了人們覺得借助這種搖動的方式搬運鍋更便捷。在當時,孩子們也喜歡搖著空鍋玩耍,有的甚至站到鍋里做各種各樣的動作搖來晃去,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就發明了各種搬、搖鍋前進的動作,久而久之,便搖出一項體育活動來。

1.2 行“鍋”之道

舊時畬族主要是以山耕為主,能用來耕種的土地貧瘠,生產力很低下。那時搖鍋所用之鍋都是生活廢棄之鍋,鍋的底部比較尖,穩定性差,和尖銳的硬物相碰容易破碎,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隨著浙江經濟的迅猛發展,畬鄉景寧作為華東6省市獨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承載著畬族民眾念想的“搖鍋”所用的器材也有了專用之物。

如今,搖鍋所使用的“鍋”遠看和普通家中做飯的鍋無異,但是事實上和我們生活用鍋有很大的區別。每個鍋的打造費用達1 000元以上,外沿象羽翼一樣,比較寬,又平坦,這樣大大增加了鍋的穩定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制作時用8塊鐵片焊拼起來,鍋的兩邊有2個小的缺口,是為了便于搬運而設計的,而鍋的底部和日常做飯用鍋基本無異,略平坦,增加了搖動時候的穩定性。并且為了能烘托出喜慶、歡快和祥和的氣氛,通體用紅色的漆料均勻涂染,繪有畬族字符“幸福吉祥”四個黃色的字符。

在畬鄉有這個手藝的已經是寥寥無幾。每一種文化在傳承的過程中總是要鏨刻上時代的烙印,作為一種承載山耕文化與文明的產物隨著時代的變遷,在改革開放的商品社會洪流中,現在所用的搖鍋的器物也被烙刻上了工業文明的痕跡,負載了工業文明的文化元素。

歷經多年搖、搬廢棄的大鐵鍋,畬民們逐漸摸索出“搖鍋”的技巧和手法,做到人與人、人與鍋的高度融合。搖鍋成為鍛煉身體的體育竟技活動后,人們專門制作了用于競賽的鐵鍋。近年來,相關部門對該項目進行挖掘整理和改進,讓這項活動的形式、規則等更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在一些節慶活動及部分學校推廣。在平坦的地面放置若干只鍋,設定相應的距離,每只鍋里站一人或二人,他們利用身體的重心變化、借助腰腹的力量、手腳的協調配合,操縱鍋朝著目的地移動,先到達者為勝。一人或多人在鍋內采取站、坐或蹲等不同的姿勢,利用身體重心的變化和四肢、腰腹的力量協調配合,讓鍋朝不同的方向移動或轉動,這是最普通的“搖鍋”方式;而花樣搖鍋較為復雜,搖或站、或蹲、或坐、或以俯臥的姿勢搖;此外,如果是自創搖,則以創新動作的難易度來判定名次。如今“搖鍋”正從山里走向山外,在各級各類民族體育運動會或表演中嶄露頭角,宛若一枝獨特的民族奇葩綻放在畬鄉沃土之上。

圖1 畬娃嬉鍋場景

另外,浙江省民族歌舞團、景寧民族宗教局、民族中學和畬族文化研究中心在傳統搖鍋的基礎上創編了《畬娃嬉鍋》,吸納了更多娛樂和畬族創業生活的元素,少男少女身著畬族特有的服飾,把畬族體育與舞蹈結合起來,充分展示畬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內涵,更富有觀賞性,對學生更有吸引力。

2 身心共擎助推畬鄉青少年健康成長

2.1 獨特的健體功能

畬族的耕地多在山脊上,決定了生產生活中多以肩扛手推為主,古時主要靠人力來拉犁,運輸也多靠肩挑手提,溪澗很多,通常出行要跨越架設在大山里溪澗上的獨木橋,這些無疑都需要很好的腿部力量。美國人類學家Margaret Mead (瑪格麗特·米德)曾經說過:人類文明的起源標志,是一段復原的股骨。為何這么說?股骨即大腿骨,一旦斷裂,至少要三到四個月的時間,才能慢慢復原。然而在叢林時代,一個不能打獵、摘果子、喝水面對猛獸無法逃離的人,能生存下來是很難的。所以,無論是鉆木取火,還是打造石器,那都只是為了讓自己有更好更舒適的生活。而隨著城鎮化進程的迅猛發展和大工業革命導致的生產工具快速更迭,一些古老的農耕方式相應地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加之浙江省經濟飛速的發展,適宜于山地生活的身體形態和生理機能和畬族先民相比已無法匹及,所以參與搖鍋運動能很好地改善腰腹和下肢力量。

搖鍋運動主要是通過腰腹部發力,需要強大的腰腹部、腿部和腳踝的力量,同時也需全身協調發力搖擺,為了保持身體的協調性并使鍋前進的速度達到最大化,需要上肢大幅度的擺動,能動員周身大多數的肌肉,促進參與肌肉的力量發展,提高神經調節控制肌肉的能力,增強參與運動的各個肌群協調性,能有效地提升肌肉群的力量、協調性、柔韌性和神經調控肌肉的能力和參與肌群的協調能力。

2.2 調適青少年心理的育人價值

人的健康狀況不僅取決于身體健康,更要關注心理健康,青少年處于身心發展的特殊時期,人際關系和升學壓力會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困惑,導致這個群體出現抑郁和焦慮的人數增多,而經常參與集納嘻戲和運動于一體的搖鍋運動能有效地降低焦慮的程度,減少抑郁,同時會增強學生對未來生活的信心和憧憬。

據皮特陸茨羅的研究,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對焦慮、抑郁等有明顯的調節作用。具有娛樂性質的搖鍋項目是典型的代表,在健身娛樂的同時既能打開青少年的自我封閉的心窗,而嘻鬧、融祥、歡快的運動場景和氛圍也能讓他們擺脫焦慮、抑郁等情緒的困擾,培養他們堅強、樂觀、向上的意志品質。體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性格形成主要是在游戲與運動中完成的,他們在活動中扮演角色,并在規則的約束下經歷競爭、合作、成功、失敗、挫折,體驗著助人后的被承認感,被助時內心的溫暖。對于價值觀正在逐漸形成的學生群體來說,搖鍋是培養畬鄉青少年自尊心、提升自信心很好的教育素材。

搖鍋運動能充分體現了山耕民族豁達、勤勞、忠勇、堅忍不拔、團結友善的民族精神,在運動和游戲中能培養青少年勇敢、堅韌的優秀品質和團結協作意識。參與這項活動既能增強畬鄉學子的體質,又能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焦慮和緊張的情緒反應,有益于青少年陽光健康成長。

3 助推山哈少年體育品德培養

受對運動能力尊崇的影響,談論起體育的時候人們的關注點一直凝聚在技能、技術目標的培養上,而遮蔽了體育的人文、教育和道德價值等[3],尤其對青少年體育品德的關照是很少的。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直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2022年教育部頒發的《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健康第一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與全面發展”作為體育課程的基本理念,并將“體育品德”列為體育核心素養之一[4]。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5]。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各族民眾在人類漫長發展進程中凝練出的文化結晶,其核心層面和體育品德維度是一脈相承的,融入學校體育教育對于體育品德培養是十分有益的,雖然這些都難以量化去精準的評判,也不能以實體的形式具體體現出來,但又時時在場。在現實中,人們在關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活動運動能力載體作用的同時,更要關注學生勇敢頑強、拼搏進取、團結協作、遵守規則、公平正義、社會責任感等體育品德(體育精神、體育道德和體育品質三個維度)[6]方面的育人價值。

畬民非常好客和親切,他們從事艱辛的勞作,過著很淳樸的生活。節日慶典、民俗活動中開展的搖鍋運動具有鮮明的民族特性和濃郁的畬鄉氣息,是當地民眾民族性格和人文歷史的縮影。搖鍋作為畬族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中絢麗的一束,在畬鄉大山深閨中生生不息,給這里的人們帶來了無盡的歡樂,不只是能強身健體,其自身所蘊含的畬族文化元素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輝。在現代會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上對培養青少年的體育品德具有獨特的作用。

3.1 相攜共促山哈精神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生于特定的民族生活區域,與地域民族特色血脈相連。當看到摔跤、騎射等,很自然地就會想到北方的馬背民族,而山地民族地區多開展攀巖運動,多水地區水上項目開展的較多。畬鄉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滋生、興盛于畬鄉民眾在大山山麓間遷徙、拓荒、墾田等閉塞環境中。雖然不像北方那些民族項目為人所熟知,作為表演項目的搖鍋也曾多次出現在全國民運會賽場上,畬韻十足以及吸睛的道具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于他們來說這不再單純是一種民族文化,畬鄉民族文化基因已經傾注在他們的血脈里,塑成他們獨特的民族性格和精神,成為民族識別很重要的標志[7]。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體現某一地域民族文化的特性,這些優秀民族文化的結晶所蘊含的精神內涵與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體育精神(積極進取、勇敢頑強、不怕困難、堅持到底、團隊精神)維度是相融通的。很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項目植根于深厚的民族集體記憶,當然搖鍋這個項目也毫不例外,是畬鄉民眾智慧的碩果和結晶,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的升華,負載了獨特的畬族文化底蘊,把畬鄉“山區拓荒者堅韌、耐勞”的民族精神通過外顯的形式展現出來。在農業文明逐漸被冰冷的工業文明逐漸取代之即,歷經歲月的洗禮遺承下來的搖鍋運動是銘刻著畬族血脈的精神內核。此項目融入學校課程對于培養景寧青少年忠勇勤勞、樂觀豁達、不畏艱辛、敢于挑戰困難的“山哈”精神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3.2 滋養反哺體育道德

道德倫理是維系中國這個禮儀之邦幾千年社會發展的重要準繩,對個體行為規范的影響甚至勝過法律層面上的約束[8]。近年來,隨著時代的變遷,道德對青少年起的約束作用越來越小。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自帶著讓學生“遵守規則、自信自律、公平正義等”的富庶、復雜情境[8],融入學校體育課程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規范具有先天的優越性。雖然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活動不像現代體育賽事有嚴格的場地器材和規則要求,但實際上在傳承過程中人們約定俗成了很多不言就明的規則,參與人群不用去制定文本上的規則要求,只要他們約定好大家就會自行遵守,這種約定俗成在無形中為這些活動的正常開展和傳承保駕護航。畬族沒有自己的文字,搖鍋規則的承襲多靠人們的口傳和身教,是彌足珍貴的??梢哉f這樣沿襲下來的一種無形文化對于守規矩意識的培養勝過現代巨細的項目規則。學生要遵守這些約定好的規則的意識,否則就要受到裁判的處罰,讓學生客觀理性認識這些規則要求,有益于培養他們守規遵則與自律誠信。

相比現代競技體育,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活動或是源于民俗、慶典活動,或是生活、生產技能的采借,趣味性、娛樂性強,又不失體育的特性,對技術環節要求不高,而競技性相對較弱,動作要求不高,很多人不用特意去學就能上手玩,有無相關運動基礎都可輕松參與其中。不像現在的體育項目,如行進間上籃如果腳步錯了就會引起同學的嘲笑。和現代有些體育項目僅僅能讓擅長的同學獲得成就感,那些天賦好、運動基因強的學生可以縱情展示,而那些運動能力弱或性格比較內斂的同學多會默默地躲在角落里做旁觀者。而搖鍋能讓更多同學都能很輕松地參與的活動,那些受冷落的學生有信心參與其中,大大提高學生的參與主動性,讓學生從中體驗到成功、自信,增強學生們獲得感,并能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而又減少了自卑感。用博大精深、延綿流長的畬鄉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滋養他們,讓學生樹立民族意識、增強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

你看我們畬鄉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活動是比較有特色的,看到某個具體項目的時候人們下意識就能聯想到畬族,想到這個民族的特色,想到還有哪些傳統體育文化活動和這個民族相關。(景寧縣廣播電視大學副校長YxzM訪談記錄)誠如這位校長所言,穿戴畬鄉特有的民族服飾,開展畬鄉韻味十足的搖鍋活動時,會讓人們想到畬族,這樣必然能增強當地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提升民族自信心。

3.3 承襲山地民族品質

畬鄉景寧的主體少數民族畬族是典型的山地民族,早期這個民族一直處在不斷遷徙的路上,在艱辛的跋涉歷程中塑成了他們淳樸、堅韌、忠勇、耐勞的優秀民族文化品格,而搖鍋這一活動也必然被這些品質所浸染。

說起畬族,藍校長是滿臉的遺憾:現在畬族的東西丟失的太多了,心里有說不出的滋味,我很贊同在學校開展畬族傳統體育文化活動。另外,我負責學校德育這一塊,對于畬族體育文化的傳承,不能只是關注技術、技能層面,應借助活動把畬族忠勇、堅韌、善良、勤勞等品質等傳襲下來。作為一個畬族人,我真的希望自己民族文化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和傳承。(訪談A中學副校長LfxzM)

C小學學生處主任,體育教師,主要負責德育工作,80后,大學就讀于湖北恩施民族師范學院,對民族傳統文化有著很深的情懷。他說:美術畬族畫(服飾)、音樂等畬族特色的內容已經融入我們學校課程中。我在學校除了承擔體育教學任務外,還負責學校德育工作,現在我們很多學生都不懂禮貌,合作意識差,沒有社會責任感,通過開展這個項目培養學生畬鄉民眾早期居住在高山上勤勞、樸實、忠勇等優秀的品質,讓學生感受當年畬鄉民眾在崇山峻嶺間游耕生活的艱辛,讓學生從中受到教育,更珍惜現在的生活??隙ㄓ欣谂囵B民族學生和漢族學生團結合作、有禮貌、誠實守信、有社會責任感等優秀品質。另外我們學校是民族小學,我們這不只是有畬族學生,也有一部分其他民族的學生,讓其他民族的學生也了解一下我們畬族的體育文化。(訪談C小學學生處主任MzrM)

現在一些學生缺乏責任心,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活動多為群體參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參與的過程中讓他們明晰自己的責任所在。(訪談C民族小學體育教師ZlsM)

感覺搖鍋挺有趣的,玩起來也很有意思,那個鍋看起來也很特別,我們每次參加這個活動的時候,都玩得很開心,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很有必要在學校開展畬族體育活動,通過綜藝節目、電視臺或報紙等進行宣傳,讓更多人知道畬族體育,對其有更深入的了解。(C民族小學畬族鐘姓女生)

景寧是畬族自治縣,通過開展搖鍋活動可以讓我們了解畬族的悠久歷史,在縣里的運動會上增加了這個項目,雖然只是表演類的,但是那歡快的場景讓人很難忘,讓漢族和其他民族學生了解畬族的知識和習俗等。(B民族中學畬族藍姓男生)

社會上普遍欠缺社會責任感這一品質,現在的青少年,生活和成長的環境都比較優越,加之家庭成員的寵愛使得他們多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在學習生活中沒有互助的意識,這是有礙學生集體意識的培養的。搖鍋為社會互動性的活動,能培養學生團結合作意識、集體意識、團隊精神和社會責任。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歷來就是禮儀之邦,而搖鍋活動依附于當地的生活實踐而產生,其中蘊含著當地民眾日常的禮儀成分,最為常見的是在活動開始時,總是禮讓對手出手,結束時以抱拳或鞠躬向對手致意。生活氣息濃郁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活動的熏陶,讓學生學會禮貌對待他人和尊重對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活動淡化競技,娛樂成分遠多于競技性,沒有絕對統一的規則和標準的場地要求,規則由參與者自行商定設置、可以擇地而搖,搖鍋的距離可以設置為30m也可以設定20m,也許在20m的距離某同學勝出,但是在30m的距離可能第一的就是另外一個同學了。這樣就淡化了那種分秒必爭的勝負感,能導引學生更理性地看待和對待勝負,客觀面對輸贏等。

4 結 語

畬族民眾歷經千年大遷徙后在浙西南極為艱苦的條件下繁衍生息,不難探賾到其深層文化結構中深蘊著的極強民族內聚力和頑強的生命力,這是最值得弘揚的民族潛質[9]。畬鄉民族氣息濃郁的搖鍋項目映射著畬族民眾豁達、灑脫的民族氣質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是豐厚的山地農耕文化的積淀,也是當地民眾民族性格和人文歷史的縮影。其健體功能、調適青少年心理的育人價值,助推“山哈”少年體育品德培養道德獨特作用。

猜你喜歡
畬族民族傳統
我們的民族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唱支山歌給黨聽——記畬族三月三節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畬族三月三
老傳統當傳承
畬族民歌
多元民族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