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與馬克思主義的世紀成長

2024-01-09 05:50韓洪泉
北方論叢 2023年6期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現代化馬克思主義

韓洪泉 孫 力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產物,中國共產黨也是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的一支強大隊伍;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產生了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茖W理論的發展,遵循其自身固有的內在邏輯。馬克思恩格斯在用他們的科學理論闡釋世界時,也賦予了他們科學理論自身成長的內在基因,實現了變革世界和理論成長的契合和統一,這是科學理論的鮮明特點。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忠實的傳人,特別鮮明地體現在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成長與中國社會的改造和變革的有機統一上,把握了科學理論成長的內在規律,從而創新了無愧于偉大民族和無愧于偉大時代的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發展具有一些不可忽略的特點,如先進知識分子在其中發揮的重大作用,在中國這樣的落后國家更是如此。中國被打開國門后出現的西學東漸,提供了馬克思主義的輸入渠道。盡管生產力還很落后,工人階級還很弱小,而先進知識分子對科學理論的奮力尋求和努力學習,有效地彌補了物質文明的巨大差異,先進知識分子群英實際上已經留下了中國共產黨孕育中十分獨特的社會胎記。而馬克思主義在自身發展過程中遭遇的時代化、本土化挑戰,又為20世紀中國共產黨的成長賦予了歷史性的規范。。

一般來說,政黨是階級階層的代表,是圍繞著奪取、掌握和影響國家政權而斗爭和活動的政治組織。政黨的產生與階級的發展狀況聯系在一起,更進一步說,它是現代階級政治屬性的集中體現。一個階級越成熟,政治性越強。資產階級就是在掌控國家政權的斗爭中形成了最早的政黨,推動人類進入了政黨政治的時代,這當然是它的一個政治成就。政黨對階級的代表,顯然優于個人對階級的代表,所以,資產階級揚棄了封建專制,把政黨變成統治國家的主要工具。

無產階級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階級,也是最后一個階級,它肩負著埋葬階級社會的偉大歷史使命,而無產階級的覺醒、無產階級政治上的成熟,是以它意識到自己的歷史使命為標志的。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中提出和闡述了“自在階級”和“自為階級”的概念,用來表明無產階級在政治成熟性、思想覺悟性和組織嚴密性等方面由自發到自覺的兩個發展階段。無產階級誕生后,“數百萬家庭的經濟生活條件使他們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與其他階級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各不相同并互相敵對,就這一點而言,他們是一個階級?!盵1]762如果停留在這樣一種存在方式,還只能叫做“自在階級”。掌握科學的理論,認識到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是偉大階級成熟的根本體現。馬克思說得很精彩:“哲學把無產階級當做自己的物質武器,同樣,無產階級也把哲學當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閃電一旦徹底擊中這塊素樸的人民園地,德國人就會解放成為人?!盵1]16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閃電在19世紀40年代中期蘊積成功,它徹底擊中了德國和歐洲工人運動的素樸園地,無產階級政黨橫空出世,偉大的自為階級屹立起來了!到19世紀下半葉,歐美無產階級政黨得到較快發展,至1889年7月第二國際創建時,已經有20個國家或民族建立了以科學社會主義為指導的無產階級政黨。

這時的中國,也在為這一偉大的誕生作思想和物質的準備?,F代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引入,以及所帶來的中國社會的深刻變化,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物質基礎和社會基礎。中國最早的產業工人產生于19世紀中葉的外國資本在華企業,洋務運動催生了近代軍事工業,也產生了一批產業工人。70年代以后,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開始投資于新式工業,中國工人階級的數量也隨之增加。到甲午戰爭前夕,中國工人階級約達到10萬人。甲午戰爭失敗后的《馬關條約》,進一步促進外國資本在華投資建廠,民族資本經營的近代工業也隨之發展,工人階級隊伍開始較快增長,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全國產業工人已約有60萬人。盡管在總人口中占比很小,但絕對數量仍然可觀,這為中國的偉大變革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和社會基礎。

然而,由自在階級轉變為自為階級,關鍵在于自身思想覺悟和理論水平的提升,這一點中國與歐洲相差甚遠。19世紀歐洲不僅有空想社會主義的三大著名思想家,工人運動內部也產生了不少影響相當廣泛的思想家,包括被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蒲魯東、拉薩爾等人。而中國工人階級甚至直到20世紀初,就根本沒有,也不可能有理論家、思想家,因為整個階級還處在幼年,階級的政治意識還無法形成,根本沒有產生像正義者同盟這樣有鮮明階級意識和戰斗力的組織,更不可能像他們那樣有主動懇請馬克思恩格斯予以理論上指導這樣的政治訴求。所以,盡管中國已經產生了工人階級,但直接由這一階級首先接受最先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實際上是不可能的。這樣的社會狀況也就產生了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和無產階級政黨誕生的特質,或者說胎記:并非工人階級自身成員成為最早的燃燈者和開拓者。

中國工人階級誕生和成長的態勢,為馬克思主義傳播提供的主要是認識現代階級剝削和階級斗爭的現實范例,這是理解這一科學理論不可或缺的生動素材,進而為無產階級政黨誕生做思想準備,而并不在于提供先鋒隊最早的隊伍成分。不懂得這一點,就不懂得后來中國共產黨誕生時,為什么這58人的群體幾乎是清一色的知識分子,中共一大的代表更全部是當時高端的知識分子。毛澤東曾總結,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的歷史經驗昭示我們,“在中國的民主革命運動中,知識分子是首先覺悟的成分?!盵2]559

值得繼續追問的是,為什么先進知識分子正好為之“接”了這一影響中國歷史走向的“關鍵盤”?這與19世紀鴉片戰爭后中華民族救亡運動探索的歷史走向有關。梁啟超在《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一文中將中國向西方學習分為三階段,應該說是比較客觀的概括:第一個階段是“先從器物上感覺不足”,洋務運動等對船堅炮利的物質層面追求由此而來;第二個階段“是制度上感覺不足”,因而產生了戊戌變法改造制度的追求;第三個階段“便是從文化根本上感覺不足”,開始文化轉型,學習西方的先進思想文化。[3]43-44由此,決定性的歷史因素開始出現。據統計,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同文館和江南制造局譯書館所譯西書,80%以上是屬于自然科學,而進入19世紀八九十年代后,上海廣學會的譯書則80%為社會科學著作,西學東漸的風潮逐漸形成,馬克思主義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傳入中國的,它把先進知識分子推上了歷史舞臺,更為20世紀的中國巨變埋下伏筆。

另一個值得討論的命題在于:19世紀后期,馬克思主義發展傳播中出現的時代挑戰,為中國這樣的東方國家無產階級政黨的成長和理論建設提前塑造了歷史的規定性。這一規定性的核心是馬克思主義的民族化問題。俄國的革命者最早提出了這一問題。1881年2月,俄國女革命家查蘇利奇寫信給馬克思,請教俄國農村公社和俄國革命問題。此后,馬克思連續寫了三封復信草稿和一封正式復信。草稿均洋洋灑灑,似乎要長篇大論,但都未完成而放棄。正式復信卻不足600字,大約是最長草稿的1/14,甚至草稿中提到的、被后人高度關注的所謂跨越“卡夫丁峽谷”的提法也消失了,并且也沒有發出去。諸多解釋和可能性中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馬克思意識到俄國革命不同于西歐,當時還無法詳細的討論和闡明。他同樣也是在回應俄國革命者的爭論時強調,如果把他立足于歐洲論述的社會發展道路放大為一般歷史哲學,就“會給我過多的榮譽,同時也會給我過多的侮辱”[4]466。

馬克思這話說得分量很重,斷然、無情地否決了到處套用他社會發展理論的做法。這實際上已經提出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命題,即:馬克思主義在闡述了唯物史觀的基本規律后,還要面對各個國家社會發展的具體實際,還要進一步闡釋在不同時空條件下社會發展的特點、規律,然后才有可能在這一基礎上提出社會變革的實際方案,而不是掌握了基本原理就一了百了、萬事大吉。如果做一個簡單的歸納,即馬克思主義在自身發展進程中面臨了民族化的時代挑戰。如果應對不好這一挑戰,不僅會阻礙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歷史進程,也必然會阻滯社會主義革命的進程。馬克思主義在這里提出的訴求和展現的歷史規定性,在20世紀的無產階級政黨成長和社會主義運動發展得到了證實。它對20世紀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預設就是:必須創造出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否則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中國的無產階級政黨都沒有出路。

為什么在西學東漸過程中,馬克思主義影響到一大批國家,甚至在一段時間日本成為中國轉道學習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渠道,而中國卻最成功地推進了社會主義革命,建設了最強大的無產階級政黨?如果有足夠的歷史高度,可以清楚地意識到:20世紀的中國共產黨最為精彩地回應了19世紀后期馬克思主義發展提出的歷史性課題。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不僅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結果,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在中國的生長點。繼而,中國共產黨沖破了教條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和當代社會主義運動的束縛,在走出中國革命和建設道路中成功地回答了馬克思東方社會革命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理論命題,原創性地續寫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民族篇和時代篇。

人類是在世界發生急劇而猛烈的變化中步入20世紀的。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后,侵略和掠奪的本性更加突出,最終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場戰爭一方面加深了國際工人運動的分裂,導致了第二國際的破產,另一方面也使馬克思主義經歷了新的實踐的陶冶。列寧堅持和創新了馬克思主義,在深刻揭示時代特征、深刻剖析帝國主義本質和深刻闡述俄國國情的基礎上,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的“一國勝利論”。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使科學社會主義實現了從理論到現實的偉大飛躍。這對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傳播和中國無產階級政黨的創立,產生了直接而巨大的影響。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交融的必然產物,也成就了中國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世界東方最強大的生長點。在進入20世紀的最初十幾年里,如前所述的文化轉型,使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在大浪淘沙的文化選擇中尋求真理的金子。值得驚嘆的是,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對“主義”的選擇不僅僅是在思想天平上的稱量,更是在社會實踐中的比對,所以才有“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的敲定。正因為如此,他們最終選擇的是代表了馬克思主義正確發展方向和最新理論成果的列寧主義,而不是曾一度號稱正宗傳人伯恩施坦的“馬克思主義”。這同時也決定了中共建黨的鮮明特色:其一,在實踐中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從一開始就不是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象牙塔里的學問來探討,而是把它作為改造世界、指導實踐的思想武器。其二,在開放性的思想論戰中理解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成長。最典型的是三次著名的文化爭論,即“問題”與“主義”之爭、關于中國走什么道路的爭論、馬克思主義與無政府主義的爭論。這些爭論影響深遠,而一珍貴的結果就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之行,一定有普遍性與特殊性的攜手。如李大釗在1920年就指出,社會主義理想“因各地、各時之情形不同,務求其適合者行之,遂發生共性與特性結合的一種新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隨時隨地不同者),故中國將來發生之時,必與英、德、俄……有異”。[5]5正是由于這兩個情況,在馬克思主義的選擇和接受過程中,用以改造中國的迫切需求,使之適應中國的革命使命,使馬克思主義的中國成長在其初始階段就具備了實踐性和民族性這兩個極為鮮明的特質,結果是創新性地把握住了20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核心命題,從時間和空間兩個向度因應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訴求,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飛躍。

馬克思主義在20世紀的中國獲得重大發展,有其內在的必然邏輯。創立于19世紀的馬克思主義,不應該也不可能為20世紀的中國革命甚至俄國革命提供現成答案。俄國革命的成功,實際上已經向馬克思主義民族化和時代化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遺憾的是蘇共并沒有從理論上認識到這一點。但馬克思主義在俄國的成功實踐,卻為中國以至世界范圍內開創了馬克思主義民族化和時代化的先河。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在東方落后國家書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民族化的歷史。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是毛澤東代表中國共產黨人命的馬克思主義新題目,直接承續回答馬克思東方社會的命題。它的破題,是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定位,即揭示經濟文化落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東方大國的特質;它的承題,即闡明這一革命的屬性、目標、領導力量、主力軍和同盟、革命對象等;它的起講,即闡明相應的革命話語,內容相當豐富,如毛澤東所言,起講意味著“許多熱鬧文章都還在后面”[6]234;它的合題,即科學社會主義大作在落后國家的民主革命篇。只有寫好了這一篇,才能夠翻開它的社會主義革命篇,并進而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這不僅在理論上,最終也在實踐上成功回答了馬克思東方社會革命道路的問題。它是通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有東方落后國家代表意義的中國,探索出的跨越“卡夫丁峽谷”的新道路,它不僅不同于蘇俄的革命道路,更迥異于馬恩設想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首先進入社會主義的道路。歷史的發展耐人尋味,社會主義運動和革命恰恰是在不發達國家比較活躍,發達國家反而比較沉寂。中國的革命道路在這樣的大歷史中不可避免地顯示出它的重要意義和普遍性價值,而這一主題的中國馬克思主義,也不可避免地凸顯出來成為20世紀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偉大篇章。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成長代表了20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的重要路徑,即在民族化的實踐中實現理論創新。中國共產黨人不僅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實踐,也在自覺地“使中國革命豐富的實際馬克思主義化”[7]374。毛澤東在1938年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正式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重大命題,指出:“共產黨員是國際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但馬克思主義必須通過民族形式才能實現。沒有抽象的馬克思主義,只有具體的馬克思主義。所謂具體的馬克思主義,就是通過民族形式的馬克思主義,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應用到中國的具體環境的具體斗爭中去,而不能抽象地應用它?!盵8]658-659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結合創立的毛澤東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從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來看,也是一次意義重大的歷史性升華。它確立了馬克思主義民族化的歷史性豐碑,昭示了20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的主要路向。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也是在現代化進程中書寫科學社會主義新篇章的歷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飛躍,居于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大背景之中。如何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是20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新課題,中國共產黨是以改革開放來破題的,這是馬克思主義前所未有的一篇大文章,標志科學社會主義在完成理論到現實飛躍后的新進程。理論轉化為現實,實際上就是社會主義的制度創立和運行,就是要以先進的社會制度來適應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蘇聯曾經取得的輝煌成就證明了這一點。但科學社會主義要回答的更深層次問題在于:社會主義制度與生產力沒有矛盾了嗎?如何認識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社會基本矛盾的狀況?歷史證明這關系到科學社會主義第二次飛躍的命運。

1938年,斯大林在《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中斷言,“蘇聯的社會主義國民經濟是生產關系完全適合生產力性質的”“這里的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同生產過程的社會性完全適合”。[9]445也就是沒有矛盾了。到了1952年,他又稍加調整:“應該理解為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通常不會弄到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發生沖突,社會有可能及時使落后了的生產關系去適合生產力的性質?!盵9]577這種“適應說”的結果就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固化。

中國共產黨人對社會主義基本矛盾的認識超越了斯大林。毛澤東談道:“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不過社會主義社會的這些矛盾,同舊社會的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矛盾、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質和情況罷了?!盵10]214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轉折,是建立在對唯物史觀理論創新基礎上的。鄧小平破天荒地提出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不適應生產力的問題:“這場革命既要大幅度地改變目前落后的生產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變生產關系,改變上層建筑?!盵11]135并且斬釘截鐵地說:“現在我們的上層建筑非改不可?!盵11]131所以,中國開始的改革,實際上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全面重塑,鄧小平稱之為革命:“現在我們搞的實質是一場革命”。[12]174

中國改革所代表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紀元,對應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重大創新,可以從以下兩個維度來認識。

其一,深化了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這尤其集中地體現在一系列原創性、基礎性的論述,即在回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問題中,回答了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普遍問題,如:從當今人類社會發展新的時代主題是和平與發展,到現實社會主義發展的宏觀歷史方位,即初級階段理論;從第一次對社會主義本質的精辟概括,到首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模式;從社會主義只能在開放中發展,到大膽吸收當代人類文明的先進成果,凡此種種,都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要的普遍價值。

其二,用改革賦予社會主義制度的成長性,創造性地闡釋了唯物史觀社會矛盾的學說,從而保證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能夠更好適應現代化進程中生產力迅速發展的新態勢。鄧小平運用唯物史觀對社會主義制度予以新闡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后,還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盵13]370這實際上闡明了社會主義制度應該具有的極為重要的基本屬性,破除了社會主義制度一經建立就始終具有優越性的陳舊觀念,正確把握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狀況,使社會主義制度在改革中不斷成長完善,不斷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求。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個偉大成果是,引領中國開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路,這一中國化對應的是全球科學社會主義運動第二次飛躍后,如何發揮制度優勢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完成了對社會主義制度的再創造,超越了傳統的蘇聯模式,并以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印證了所書寫的科學社會主義新篇章。

馬克思主義是回答人類社會發展基本問題的學說,中國共產黨在回答21世紀中國社會發展的大考中,不僅交上出色的中國答卷,同時也投射了對無產階級執政黨長期執政規律、社會主義以及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探索和揭示,在馬克思主義的開放性大視野中,展現出21世紀最靚麗的人間正道。

20世紀90年代全球社會主義運動遭受重大挫折后,鄧小平沉著冷靜分析道:“不要驚慌失措,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盵12]382-38321世紀才過去1/5,鄧小平的話就得到了強有力的印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走出了社會主義的新道路,而且提供了人類現代化的新范式,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實踐中實現新的飛躍,同時產生世界性的影響。馬克思一再地被西方世界評為千年偉人;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中國道路為全球關注、熱議;幾乎每一次西方世界較大的危機出現,都引發回溯馬克思的社會思潮;認為社會主義歷史終結的觀點,在勝于雄辯的事實面前終結了自己。

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發展,扎根在全球各民族、各地區的社會實踐中,為不同的時空條件下和發展坐標體系中的社會發展提供方向引領。它否定了“一鍋煮”模式,探索發展出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總公式應該是馬克思主義在不同時空條件下發展的總和,即可以如是表達:經典馬克思主義+21世紀的(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中國家的馬克思主義+中等發達國家的馬克思主義+發達國家的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從來不是定于一尊的科學,決不能夠像當年蘇共那樣,宣稱自己“唯一向前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理論”[13]393,甚至對中國共產黨人提出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也不承認,這實際上不懂得馬克思主義的開放性,歷史證明也堅持不好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最后是丟掉了馬克思主義。所以,弄清楚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與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關系,是馬克思主義發展中的大問題。

但同時也應該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在時空的分布上也不可能是絕對均衡的,或者說平均化推進的,這不符合理論和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中國的歷史方位、發展坐標,使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必然成為21世紀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的中軸性內容,形象化地說,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成為推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的中堅力量。它強大的實踐支撐在于: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在中國已經展現出大大超越于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優越性,它將徹底改變用“西化”演繹現代化的歷史,預示著馬克思主義對人類發展道路新的方向性引領。

中國共產黨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第一個強大的引領,是對無產階級政黨執政規律的認識和推進,豐富和深化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自身建設和治國理政的學說?!叭齻€代表”重要思想正是以此為主題展開的,而之所以以此為開局,回應的是迫切的、嚴峻的時代挑戰。20世紀末期,全球社會主義運動遭受的重大挫折,集中拷問了一個最基本的問題:領導社會主義運動的無產階級政黨怎么了?事實也證明,丟失了政權的無產階級執政黨其實已經先行丟失了原有的本質屬性。蘇聯解體時的民意調查顯示,只有4%的群眾認為蘇共代表工人階級。[14]95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的暴發戶中,61%的人靠的是將國有企業化為私有,90%的私有企業老板是過去社會主義企業的領導人。[15]258西方學者把蘇聯的劇變稱為“來自上層的革命”,根據其解體前的相關調查,當時的大多數精英分子已經轉而支持資本主義,支持共產主義的只有9.6%。[16]151

中國共產黨從蘇聯及東歐劇變以及20世紀社會主義運動的經驗教訓中清楚地意識到,無產階級執政黨的自身建設已經成為社會主義運動生死攸關的“定盤星”,是當代馬克思主義必須回答的生死考卷。因為,如果無產階級政黨不能夠鞏固社會主義的政權和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運動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間,馬克思主義就失去了最重要的實踐支撐?!叭齻€代表”重要思想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第一次從無產階級執政黨現代國家治理的角度推進黨的自身建設,把無產階級執政黨的自身建設同社會主義國家現代化建設融為一體?!叭齻€代表”重要思想決不僅僅是黨的建設理論,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一條精準對標于黨的政治屬性,而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這兩個代表,則把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灌注到黨的歷史使命之中,也就是說,如果僅做到忠誠于人民,而不能夠很好地推進社會發展,也算不上無產階級先進政黨。這是唯物史觀在黨的建設和社會主義國家治理上的時代創新。

中國共產黨新世紀確立的這一理論創新的主題,到黨的十八大以后再一次譜寫新的篇章,即從全面從嚴治黨到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把執政黨自身建設上升到革命的高度,并且置于社會革命之前作為其引領,這既是展開黨的建設的時代新征程,更是人類政黨政治以來社會治理的歷史性轉型。政黨政治的誕生,開辟了人類社會治理的新紀元,執政黨作為社會治理的中軸,成為推動現代化的強有力主導。然而,資產階級政黨基本上沒有自身建設一說,其重心是對象化的,即全力掌握和運行國家政權,故其治理的內在矛盾是無法避免的。無產階級政黨和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帶來政黨政治的歷史性飛躍,即掌握國家和社會治理的執政黨,也需要治理或者說加強自身建設,由此帶領治理進入了“兩手抓”的時代。21世紀,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帶來的人類社會治理新飛躍在于:執政黨自身的建設(治理)先于和高于社會的治理。換句話說,就是通過鍛造始終保持先進性的執政黨,打造高質量的社會治理和推動高質量的社會發展。這一先進引領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治理邏輯,一個先進的無產階級執政黨,組成人類社會治理中史無前例的最優秀的治理團隊。在對這一團隊的全方位打造中,一個極為耀眼的體現,就是通過法治更加嚴格地錘煉高水平的先鋒隊。

中國共產黨與此相耦合的另一個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的強大引領,是深化了對社會主義以及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中國共產黨在這方面的貢獻是十分豐富的,可以集中地從社會發展的核心觀點和基本理念來分析。

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中國共產黨21世紀在指導思想層面,集中闡釋社會主義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第一塊里程碑。它既堅持了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又推進了重大的理論創新。對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發展理論來講,科學發展觀的新貢獻特別突出地體現在:

首先,這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第一次對發展理論的高度聚焦,并且同黨的指導思想的概括統一起來。從特定的角度看,馬克思主義就是關于人類社會發展的科學理論體系,但它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重心,如奪取政權前革命的重心、掌握政權后制度建構的重心,以及制度重塑中改革的重心等等,這些都會凸顯在黨的指導思想中。把發展凸顯出來,點明馬克思主義歷史使命的新呈現,這對于社會主義的勝利前行和馬克思主義科學性的彰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其次,這是對唯物史觀基本理論的時代弘揚,集中回答了社會主義發展以及當今人類社會發展最重大、最緊迫的問題。把“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將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終極目標予以時代的定位;將“全面、協調、可持續”作為基本要求,成功地應對社會主義和人類發展暴露的突出問題。這一理論貢獻繼而為中國輝煌的發展成就所證明。

再次,這一理論創新充分吸收了當代人類發展理論的積極成果,可持續發展就是典型的體現。西方發達國家最早提出可持續發展的命題,反映的是人類現代化進程中自身需求與自然界資源的尖銳沖突。中國共產黨人在借鑒并深化的基礎上將之納入馬克思主義的發展理論,并提煉為指導思想的關鍵詞,不僅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發展理論,更彰顯了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科學體系的本質特征。

黨的十八大以后,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再譜新篇,從社會發展更加完善的五大領域布局,到全球格局中的“一帶一路”“雙循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從供給側改革的精準定位,到中國現代經濟成長中的“新常態”,對社會發展中的挑戰見招拆招且均新招。新貢獻中,最重要的就是哲理層面五大發展理念的升華和系統集成。馬克思主義的發展理論十分豐富,中國共產黨在繼承創新的基礎上不斷凝練,最終升華為這一理論的結晶。透視五大發展理念,可以認識到它對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的寶貴貢獻:

五大發展理念以創新發展為首,以共享發展為落腳點,鮮明體現了這是唯物史觀精神血脈傳承和創新基礎上的當代社會發展理念體系。馬克思主義對社會發展最根本的分析建立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基本矛盾之上,所以,通過革命消除基本矛盾的尖銳沖突是社會發展的首要目標。繼而,就是要構筑與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制度基礎,并且要通過改革不斷地完善社會主義的制度體系,使之不斷地推動和解放生產力,這是中國共產黨前赴后繼所做的事情。創新發展理念把這一唯物史觀關于發展的軸心鏈條延展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今天。創新是革命和改革在新的時代征程中的推進,它意味著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根本變革后,并且改革也取得歷史性成就以后新的時代使命。創新沒有中斷改革,并且不僅僅是體制機制的改革,也是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革故鼎新,所以它也是對改革的承續。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主義百年奮斗,由“革命—改革—創新”形成的唯物史觀對社會發展基本矛盾把握的歷史進程。而共享發展則規定了這種駕馭規律所創造偉大發展成就的社會效應,它是西式現代化無法達到的境界。

五大發展理念中的協調發展、綠色發展和開放發展,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思想譜系的最新成果,也是對當代人類發展經驗教訓總結的理論升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最早深刻批判了資本主義由于內在矛盾導致的發展不協調,最早從哲理上提出人與自然界和解的命題,最早闡述了人類進入世界歷史的全球化態勢。如果馬克思恩格斯是見微知著的話,當代中國共產黨則是深刻洞悉了當代社會發展主要的困境所在,這三方面應對的發展不協調、人與自然矛盾尖銳化以及以鄰為壑的、逆全球化的問題,是當今全球發展流行的常見病、多發病,對它們的歸正和治療,對于人類現代化的健康發展意義重大。更有價值的還在于,中國共產黨的協調發展、綠色發展和開放發展體現了突出的制度優勢和人民本位的價值至上,它們與具有更加鮮明的制度和價值取向的創新發展、共享發展融為一體,已經并將繼續創造當代社會發展的輝煌成就,因而標明了現代化的人間正道,也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蘊含的社會偉力。

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規律的最新貢獻,最精彩最集中地體現在黨的二十大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的深刻揭示上,即: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17]23-24千萬不要認為這只講了中國的特色,毫無疑問它具有鮮明的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但特殊性包含普遍性,它同時深刻揭示了人類現代化的重要規律。它所揭示的中國式現代化的九個方面,首要的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不僅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和道路決定的中國式現代化最首要的本質要求,而且還深刻揭示:由誰來領導是現代化首先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它決定著現代化的發展方向和基本屬性,無論什么樣的現代化都要首先完成這一抉擇。同時,這也深刻揭示了政黨政治與人類現代化的內在關聯。人類現代化的進程從政治發展來看,也是政黨政治的進程。政黨的出現,一方面是人類政治發展的重大成就,為民主政治安放了重要的基石;另一方面,它為人類社會創造了空前強大的政治整合和社會整合的工具,為整個現代化提供強大的推動。所以,離開了政黨政治及其發展,是無法談論現代化的。黨的二十大把現代化的這一首要共性揭示出來,鮮明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人類現代化的寶貴貢獻。與之緊密相連的第二方面,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中國特色揭示的共性是現代化的道路選擇問題。道路最根本的是體現在社會制度上,不同的社會制度展現不同的社會基本結構,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態勢和耦合形式,這直接決定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現代化的狀況。中國能夠創造現代化的奇跡,很重要的就是在歷史的比較中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并且徹底粉碎了現代化就是西化的囈語,展現了現代化不同的道路和制度選擇,更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優越性。

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接下來的五個方面,實際上概括了社會發展最基本的領域,即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無論什么樣的現代化,這五個方面都是最基本的支撐和布局。這一概括,提供了當今人類現代化的重要引領。同時,把經濟發展置于五大領域的首位,體現了唯物史觀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把握。生產力的發展、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無論什么樣的現代化都要首先立足這一基礎,破除了關于現代化的諸多唯心主義的迷思。最后兩個方面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著眼于現代化的全球視野,更加具有普遍性?,F代化的進程,也是全球化的進程,對此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早有精彩預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逆全球化的霸權主義、以鄰為壑等取向的破解和撥正,體現當今人類現代化的中國智慧。落腳點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既體現出中國式現代化對人類的貢獻,更深刻地揭示人類現代化必將棄舊圖新創造出不同于傳統現代化的人類新文明。

猜你喜歡
中國共產黨現代化馬克思主義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邊疆治理現代化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