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及對工作負荷感的影響研究

2024-01-09 07:20孔凡琴楊大清
關鍵詞:負荷班主任研究

孔凡琴, 鄧 濤, 楊大清, 萬 滿

(1.吉林省教育學院 教研辦,長春 130022;2.東北師范大學 教育學部,長春 130024;3.東北師范大學 教師教育研究院,長春 130024)

一、問題提出

如何切實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讓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不僅是教師自身的訴求,也是近年來國家教師隊伍建設政策的關注點。盡管這方面的改革努力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缺乏對中小學教師日常工作內容和結構的全面認識以及對不合理工作負荷的科學辨識,導致政策實施效果未盡人意。因此,基于大樣本的實證研究,探明中小學教師總體以及各級各類教師的工作時間現狀,明晰其工作內容和結構,厘清工作時間對工作負荷感的影響,有助于為完善相關政策提供決策參考。

教師勞動具有復雜性、延展性與主觀性等特點,“為教師減負”雖可定義卻難操作,以至于相關研究成果較少[1]。事實上,給中小學教師減負的首要前提是明晰目前中小學教師的工作內容和工作結構。教師工作時間具有周期性、規律性的特點[2],且工作時間是教師工作量最直接的體現[3]。因此,了解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的現狀,不僅能有效還原教師日常工作的真實樣態,明晰其工作內容和工作結構,而且能為教師減負增效提供有針對性的策略。目前,隨著《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的全面落實,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和工作負荷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半p減”背景下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的現狀如何?工作時間對中小學教師工作負荷究竟有著怎樣的影響?如何減少不必要的工作時間,切實給廣大中小學教師減負?目前尚缺乏大規模的實證調查研究對上述問題給予回答,但這些問題已成為教育理論和實踐都亟待回答和解決的問題。本研究對全國48 874名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及對工作負荷感的影響展開研究,擬回答以下問題:(1)目前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的總體現狀如何?(2)不同類型中小學教師每天工作時間是否存在顯著差異?(3)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對工作負荷感有何影響?基于此,為減少不必要的非教學工作時間,合理調整教師工作內容和結構,減輕中小學教師非教學性工作負荷提出具體可行的政策建議。

二、文獻綜述

(一)關于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的研究

通過對已有文獻進行梳理發現,目前學者們關于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關于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長度的研究。有研究者分別對我國初中教師[4]、高中教師[5]的工作時間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我國初高中教師工作時間偏長。還有研究發現,教師工作時間長度與教師的抑郁程度顯著正相關[6];如果教師每周教學工作時間超過40小時,其工作的積極性便開始明顯下降[7]。二是關于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密度的研究。有研究者將工作時間密度定義為“教師在單位時間內需要處理的事情和活動的數量”[8]。對小學教師的一項調查研究表明,教師在單位時間里的工作密集度越高,工作時間密度越大[9]。三是關于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結構與分配的研究。有研究將教師工作時間分為四個方面,包括學科教學時間、學生管理時間、學校事務時間、專業發展時間[10];也有研究將小學教師工作時間分為五個方面,包括教學時間、溝通時間、教研時間、自我發展時間、其他時間[11];世界經濟合作組織(OECD)將教師工作時間分為:“教學活動時間和非教學活動時間兩大部分,主要包括常規備課時間、課程活動時間、批改作業時間、輔導學生時間、教師培訓以及學校會議時間等具體事務的時間?!盵12]總的看來,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大致可以分為教學工作時間和非教學工作時間兩部分。其中,教學工作時間是指與教學密切相關的工作時間;非教學工作時間則是看似與教學不直接相關,但可為維持教學秩序、提升教學水平提供保障的工作時間。綜觀已有關于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的研究,大多是在“雙減”政策出臺之前進行的,且研究樣本構成較為單一,研究對象的數量較為有限;鮮有在“雙減”政策出臺后對我國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現狀的大樣本調查研究,尤其是討論工作時間變化對中小學教師工作負荷感影響的相關研究更少。

(二)關于教師工作負荷的研究

工作負荷(Workload)原本是組織管理領域的重要概念,其既與工作績效有關,也是用來評估工作設計好壞的重要變量[13]。具體而言,工作負荷是指工作者為了完成任務需要付出的所有成本,包含生理與心理投入的主觀認知[14]。隨后,工作負荷這一概念逐漸被應用到教育研究領域。教師工作負荷被用來描述教師在履行職業角色時所踐行的具體工作任務及其所需要的時間,其總量和不同工作任務的結構比例共同決定教師工作負荷的狀況[15]。目前,學界關于教師工作負荷的研究逐漸增多,主要探討了工作負荷給教師帶來的一系列不利影響,如對工作產生疏離感[16]、增大離職傾向[17]等。但同時也有部分研究者發現,工作負荷有可能是一種“挑戰型”壓力,能夠激勵教師個體努力工作,從而給個人和組織帶來積極影響[18]。工作負荷究竟會給教師帶來怎樣的影響?目前尚缺乏足夠的證據對這一問題給予充分的說明。工作負荷對教師個體來說不僅是一個客觀事實,更是一種主觀感受,即同樣的工作任務有可能使不同的個體產生不同的工作負荷感受。有研究者將工作時間作為衡量中小學教師工作負荷的直接指標[19]。我國對中小學教師工作負荷進行研究始于2006年,李軍等用工作時間考查了上海市初中班主任的工作負荷[20]。但這些研究大多只是將工作時間作為測量中小學教師工作負荷的一個客觀維度和指標,并未單獨就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對其工作負荷感受的影響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探討?;诖?本研究在對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整體現狀和每天工作時間的差異情況的客觀事實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探討工作時間對其工作負荷感的影響。

三、研究設計

(一)調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課題組自編的《中小學教師工作強度調查問卷》。問卷由四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中小學教師基本情況調查,包括性別、年齡、教齡、學歷、職稱、是否在編等個人資料;第二部分是工作強度現狀,包括工作時間利用、工作內容結構、工作投入差異、工作負荷感、減負狀況與需求;第三部分是影響因素,包括社會、學校、教師、學生等維度;第四部分是減負經驗與建議,該部分采用開放式題目,由研究對象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填寫。問卷總體α系數為0.883,問卷結構及信度見表1。

表1 問卷調查結構及信度檢驗

(二)研究對象

在正式調查中,調查對象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未包含香港、澳門和臺灣),累計發放問卷50 314份,經回收處理后得到有效問卷48 874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約97.1%。樣本具體構成情況見表2。

表2 研究對象基本構成情況(N=48 874)

(三)數據處理

本研究使用SPSS 25.0軟件對收集到的有效樣本數據進行錄入和統計分析,并采用描述統計、均值比較分析、單因素方差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等方式進行數據處理。首先,對中小學教師每天、每周、每學期工作時間的整體現狀進行分析;其次,分別從性別、教齡、學校類型、地區分布(學校所在地)、是否擔任班主任等維度深入了解不同類型中小學教師每天工作時間的差異情況;最后,探究工作時間對中小學教師工作負荷感的影響。

四、研究結果

(一)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總體偏長,且時間分配結構不合理

從總體上看,我國中小學教師每天、每周、每學期的工作時間都偏長,且存在工作內容和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具體而言,在中小學教師每天工作時間的現狀方面,本研究將中小學教師每天的工作任務分為備課與上課準備、學生輔導、作業批改與分析、學生管理與德育以及其他非教育教學性工作。調查發現,中小學教師日均工作時長約9.80小時,其中每天用于備課與上課準備的時間最多,約2.98小時;每天用于非教育教學性工作的時間約2.20小時,僅次于備課與上課準備的時間;用于作業批改與分析的時間約2.13小時;每天用于學生輔導的時間約2.08小時;用于學生管理與德育的時間約1.95小時(具體情況見表3)。

表3 中小學教師平均每天工作時長的總體狀況

在中小學教師每周工作時間的現狀方面,調查發現,中小學教師平均每天的工作時長約9.80小時,平均每周末加班時長約2.43小時,故中小學教師平均每周的工作時長約51.43小時。每周用于部分教學工作任務的時間約9.63小時;而花費在部分非教學工作任務的時間約11.85小時,超出每周教學工作時間2.22小時?;ㄙM在安全管理與疫情防控(約2.73小時/周)以及材料、表格填報(約2.49小時/周)等方面的時間構成非教學工作時間的主要事項。這表明,中小教師每周工作時間不僅偏長,而且存在工作內容和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具體情況見表4)。

表4 中小學教師平均每周用于部分教學和非教學工作任務的時長比較

在中小學教師每學期工作時間的現狀方面,由于中小學教師每學期的工作事項具有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因此本研究只統計了每學期中小學教師花費在11項常規工作上的時間,并按照其與教學工作的相關程度劃分為教學工作時間和非教學工作時間。調查發現,中小學教師每學期用于11項常規工作的時間合計約45.85天。其中,用于教學工作時間約16.38天,花費時間最多的是參加培訓約6.22天,其次是教學比賽、公開課約5.32天,最后是課題研究與論文寫作約4.84天;每學期用于非教學工作時間約29.47天,迎檢備檢的時間約5.90天,非教育教學性會議的時間約5.19天,可見迎檢備檢和非教育教學性會議是每學期非教學工作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情況見表5)。

表5 中小學教師平均每學期用于教學與非教學工作任務的時長比較

為進一步探明中小學教師日常加班的具體事項,本研究讓中小學教師就“您平時加班花費時間較多的前5項工作任務”進行選擇作答。結果表明,中小學教師日常加班的前5位具體事項分別是:備課(有70.40%的教師選擇)、作業批改與分析(有60.30%的教師選擇)、上課(有45.90%的教師選擇)、課后服務(有39.00%的教師選擇)、備檢迎檢(有35.80%的教師選擇),具體情況見圖1。

圖1 中小學教師日常加班的具體事項

(二)不同類型中小學教師每天工作時長存在差異

從性別、教齡、學校類型、地區分布(學校所在地)和是否擔任班主任等不同維度來看,目前我國不同類型中小學教師每天工作時長和每天用于各項具體工作事項的時間有顯著差異。

具體而言,其一,在性別方面,中小學女教師每天工作時間顯著高于男教師,女教師每天用于備課與上課準備、學生輔導、作業批改與分析的時間均顯著高于男教師;而女教師用于其他非教育教學性工作的時間要顯著低于男教師;花費在學生管理與德育方面的時間,男女教師并不存在顯著差異。其二,在教齡方面,教齡與中小學教師每天工作時長呈“倒U型”曲線關系,教齡在0—5年的教師日均工作時間最長,隨著教齡增加,日均工作時長開始遞減。其三,在學校類型方面,民辦學校的中小學教師每天工作時間、用于備課與上課準備以及作業批改與分析的時間都顯著高于公辦學校及其他學校的教師;而在其他非教育教學性工作方面,民辦學校的中小學教師所花費的時間又顯著低于公辦學校及其他學校的教師。其四,在地區分布方面,在城市工作的中小學教師每天工作時間、用于備課與上課準備、學生輔導、作業批改與分析、學生管理與德育以及其他教育教學性工作時間均顯著高于在縣城和鄉村工作的教師。其五,在是否擔任班主任方面,擔任班主任的中小學教師每天工作時間高達10小時以上,顯著高于非班主任的工作時間,并且是否擔任班主任在備課與上課準備的時間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這是因為在我國基礎教育中班主任不僅要承擔日常教學工作,還要負責班級日常事務的管理(具體情況見表6和表7)。

表6 不同類型中小學教師日均工作時長比較

表7 不同類型中小學教師每天用于各項工作的時長比較

(三)工作時間對中小學教師工作負荷感的影響

本研究建立了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對其工作負荷感的影響因素模型(如表8所示)。其中,M0為控制模型,控制變量包括性別、教齡、學校類型、地區分布(學校所在地)、是否擔任班主任??刂颇P徒Y果表明, 中小學男教師的工作負荷感顯著高于女教師;教齡為0—5年和6—15年的中小學教師的工作負荷感顯著高于教齡在15年以上的教師;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中小學教師的工作負荷感顯著高于其他學校的教師;在城市和縣城任教的中小學教師的工作負荷感顯著高于在鄉村任教的中小學教師;擔任班主任的中小學教師的工作負荷感顯著高于不擔任班主任的中小學教師。接著分別加入不同自變量對所建立的模型進行驗證。

表8 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對工作負荷感的影響

M1加入中小學教師每天工作時長,結果表明, 每天工作時長對中小學教師的工作負荷感有顯著正向影響,即中小學教師每天工作時間越長,其工作負荷感越強。

M2加入中小學教師每天用于處理糾紛與協調關系的時間,結果表明,R2變化了4.20%,說明處理糾紛與協調關系的時間顯著正向影響中小學教師的工作負荷感,即中小學教師用于處理糾紛與協調關系的時間越長,其工作負荷感就越強。

M3加入中小學教師對自身工作時間感受的量表題,如“工作日每天都排得滿滿的”(教師對自身工作時長的感知)、“工作日我能合理安排時間”“我充分利用點滴時間思考工作”“寒暑假除去培訓時間,大部分時間都可以休息”。結果表明,除了“工作日每天都排得滿滿的”對其工作負荷感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外,其余均對工作負荷感有顯著的負向影響。即中小學教師在工作日每天的時間排得越滿,其工作負荷感就越強;在工作日越能合理安排時間、利用點滴時間思考工作以及寒暑假大多數時間都能夠休息,中小學教師的工作負荷感就越低。當加入了中小學教師對自身工作時間的主觀感受后,教齡變量影響不再顯著,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說明,教齡在0—5年的教師與教齡在15年以上的教師工作負荷感的差異主要是由其對工作時間的主觀感受所引起的。

五、討論與建議

本研究結果揭示了,目前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偏長且時長分配結構不合理;不同類型中小學教師每天的工作時長以及由此導致的工作負荷感具有顯著差異。研究還發現,教師每天工作時長、用于處理糾紛與協調關系的時間和工作時間的主觀感受影響了其工作負荷感。這些發現為未來完善教師減負政策、提高教師減負實效提供了重要參考。

(一)教師減負:厘清工作邊界與尊重專業自主權并行

本研究表明,目前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偏長且時間分配結構不合理,用于教學工作任務的時間偏少。具體而言,中小學教師每周工作時長約51.43小時,但每周用于教學任務的工作時間卻只有9.63小時。這與2020年杜屏等的小學教師平均周工作時間為52.00小時[21]和蓋闊等的中小學教師非教學工作量偏高、任務結構不合理[22]的研究結果較為一致。從國際比較來看,與TALIS 2018年教師工作時間數據相比,我國中小學教師每周工作時長高于48個國家和地區的初中教師平均工作時間38.30小時,但每周的上課時間在所有國家和地區中處于最低位[23]。這說明,減負政策執行以來并未從根本上解決我國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偏長、工作內容和結構不合理的現實問題。主要原因是,以往給中小學教師減負的工作通常側重于教師工作負荷產生后的過程治理環節,很少深入探究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教師工作負荷過重的現狀。因此,雖然為中小學教師減負做了很多努力和嘗試,但卻并未取得較好的工作成效?;诖?本研究提出兩點建議。

其一,為中小學教師減負需“正本清源”厘清工作邊界。由于現代工作的復雜性、跨時空性,傳統意義上的工作邊界逐漸被弱化,工作與非工作、家庭與職場之間的邊界越發模糊[24]。一般認為,較強的工作邊界表現為非工作事務難以向工作事務進行滲透,較弱的工作邊界則會導致非工作內容向工作內容入侵[25]。中小學教師較弱的工作邊界則表現得更加復雜,除了非工作內容向工作內容入侵之外,還存在工作內容向非工作內容入侵。利用周末或假期的休息時間完成備課、批改作業、填報資料等工作內容,已成為目前多數中小學教師的常態,在無形之中加大了中小學教師的工作負荷。因此,給中小學教師減負就不能任由其工作邊界繼續無限擴展,必須厘清其工作邊界。重點是要明確中小學教師的職業責任、專業責任、專業義務三者的概念和適用范圍,不能讓教師專業責任被無限放大。具體來說,教師職業責任就是以教師為本的責任;專業責任是以為學生為本的責任,其核心在于通過教育教學為學生全面而自由的發展負責;教師專業義務是通過法律或道德等手段與教師這一角色綁定在一起的具有約束力和強制性的責任。由此可見,教師專業責任只適用于專業生活,擁有特定的時空邊界,包括義務性專業責任和非義務性專業義務[26]。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將中小學教師的專業責任無限放大,將工作內容無限擴展,必須做足做好工作內容的“減法”,從而使廣大中小學教師回歸到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學的工作之中。

其二,為中小學教師減負需尊重教師作為專業人員的自主權。中國長期存在的集體主義傳統文化導致教育領域忽視教師個人專業自主權。如今中小學教師工作邊界模糊,一定程度上是其專業自主權缺失的具體表現。教師專業自主權是教師作為主體在遵循社會、教育規范及教育規律的前提下,自由地選擇教育行為并不斷地追求自我超越的教育自主的權利[27]。尊重中小學教師的專業自主權,讓教師擁有對不合理的工作內容和任務要求說“不”的權利,為中小學教師的工作劃定合理邊界,避免其徹底淪為各項社會事務的附庸,從個體層面避免由不合理的非教育教學性事務所產生的工作負荷。

(二)教師減負:考慮教師群體差異,因“群”施策

本研究通過對不同類型中小學教師每天工作時間現狀的差異分析,發現不同類型中小學教師每天工作時長和用于各項具體事項的時間具有顯著差異,尤其是民辦學校教師、城區教師、班主任教師工作時間偏長。這與已有研究的研究結論相一致[28]。為此,本研究建議,為中小學教師減負需因“群”施策,尤其要重點關注青年女教師和班主任教師兩類特殊群體的工作負荷。

1.重點關注青年女教師的工作負荷

從性別維度來看,女性教師的日均工作時長顯著高于男性教師;從教齡維度來看,教齡越短的教師日均工作時間越長。青年女性教師受到上述兩方面因素的疊加影響,加之女性教師在工作過程中更細致、對工作要求更高、對工作環境的變化也更敏感等女性自身的特點,共同導致中小學教師群體中青年女教師的工作負荷尤其沉重。為此,本研究建議,在為中小學教師整體減負的同時需突顯減負措施的差異性和針對性,重點關注青年女教師這一特殊教師群體。除了明晰工作邊界和重點治理非教學性工作負荷之外,還可以考慮讓青年女教師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特點來承擔一定的教育教學工作,而不是讓其與其他教師承擔同樣的工作量和工作內容。

2.多渠道切實減輕班主任的工作負荷

班主任作為中小學教師群體中一類特殊的存在,除了要承擔日常的教育教學任務之外,還要承擔班級日常管理、家校溝通、組織班級活動以及收集各種信息等任務。因此,班主任的日均工作時間相比于副班主任和其他教師更長,其工作負荷也更重。因此,本研究建議,要切實采取措施來減輕班主任的工作負荷。一方面,明確班主任的職責范圍,不能將任何有關學校和班級學生的事務都交給班主任處理,讓班主任一個人“大包大攬”;另一方面,考慮適當分散班主任的職責或增加一定數量的相關教輔人員,為班主任分擔一部分非教學性工作。例如,英國采取增加或設立助教,配備文職、財務和行政等職位為教師分擔非教學性工作,以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29]??傊?需要多渠道共同發力為班主任切實減輕過重的非教學工作負荷,使其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回歸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本職工作。

(三)教師減負:重點治理非教學性工作負荷

本研究證明,不同類型中小學教師群體的工作負荷感具有顯著差異,并且工作時間顯著影響中小學教師工作負荷感。具體而言,工作時間越長,中小學教師的工作負荷感越強;花費在處理糾紛與協調關系的時間越長,中小學教師的工作負荷感越強;中小學教師對工作時間的主觀感受顯著影響其工作負荷感。這與已有研究關于中小學教師工作時間越長,其工作負荷越重的研究結論一致[19]。但與已有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進一步證明了花費在處理糾紛與協調關系的時間、工作時間的主觀感受對中小學教師工作負荷感的影響?;诖?本研究建議,為中小學教師減負可以從減少非必要的工作時間入手,重點治理由非教學性工作所產生的工作負荷。

首先需要明確,為中小學教師減負減掉的應是不合理的非教學性工作負荷,而不是任何工作負荷都要被減掉;而且減負不是最終目的,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才是減負的最終目的。事實上,本研究和國內其他既有研究都表明我國中小學教師迫切希望減少額外的、不必要的工作負荷[19];在國外(如蘇格蘭),被教師認為能夠有效減少工作量和工作時間的首要措施是減少校內文書工作和官僚工作,從而保證法定工作時間都用于備課和批改作業[30]。由此可見,國內外中小學教師對減負的關注重點都是減去不合理的非教育教學性工作負荷,以確保自己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學的本職工作中。因此,為中小學教師減負需進一步突出重點,集中力量治理非教學性工作負荷,從而確保教師有一個寧靜、寬松的教育教學氛圍和校園環境來潛心教書、靜心育人。其次,非教學性工作負荷的治理需建立健全社會事務進校園的常態化審查督導和規范機制,尤其是重點檢查和督導迎檢備檢、各種非教育教學性會議等與中小學教師日常教育教學不相關的社會性事務。筑牢并嚴控不合理的非教育教學性社會事務進入學校、教室和課堂的底線與紅線。最后,非教學性工作負荷的治理需要充分發揮中小學教師專業組織的作用。外在的審查督導規范機制固然重要,但對治理非教學性工作負荷最具發言權和建議權的還是教師群體自己,事實上最好的治理便是自我治理。因此,在非教學性工作負荷治理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師專業組織的作用,為教師提供工具性支持和情感性支持,讓教師有“實力”、有“勇氣”向不合理的非教學任務說“不”,這才是中小學教師減負的治本之策。

猜你喜歡
負荷班主任研究
如何做好一個班主任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夸夸我的班主任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班主任
防止過負荷時距離保護誤動新判據
主動降負荷才是正經事
負荷跟蹤運行下反應堆一回路控制系統仿真與驗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