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人文關懷的整體化護理干預在骨折患者微創手術中的應用效果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①

2024-01-09 04:30李松麗
黑龍江醫藥科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關懷人文護理人員

李松麗

(安陽市第三人民醫院骨二科, 河南 安陽 455000)

骨折是指骨的連續性和完整性中斷,多由骨骼相關疾病和遭遇強烈創傷引起,在臨床科室中十分常見[1]。其病因大多為遭遇外部巨大創傷、疲勞性骨折以及自身骨骼疾病所引起,一旦發生骨折,患者常感劇烈疼痛、患肢腫脹、活動障礙,甚至休克昏迷[2,3]。在臨床上,通常以骨折部位X線片、CT影像結合骨摩擦音等臨床癥狀輔助確診。目前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口老齡化加劇,交通意外事故、建筑意外墜落以及老年人骨質疏松所致骨折比例日益增多,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4]。外科手術為骨折患者最主要的治療手段,其能最大程度幫助患者恢復肢體功能。但由于骨折患者術后需要長期臥床靜養,生活難以自理,極易發生深靜脈血栓、肺部感染、褥瘡等并發癥,加上遭遇意外創傷使患者難以接受,進而產生抑郁消極情緒,對術后病情恢復造成不良影響[5]。針對該現象,醫療上提出對骨折圍術期患者加強人文關懷至關重要,常規護理雖能促進康復,但忽略了患者個體差異性以及患者的心理需求,療效甚微[6]。因此護理工作人員在骨折患者圍術期中嘗試采取基于人文關懷的整體化護理干預,并觀察應用效果,取得了一定成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120例骨折微創手術患者為研究樣本,采用中心區組隨機化方法,列出流水號為01~120所對應的護理分配表進行分組處理(觀察組和對照組),比例為1:1。觀察組男40例,女20例,年齡28~51歲,平均(35.26±5.38)歲;對照組男38例,女22例,年齡27~52歲,平均(36.03±5.29)歲。兩組患者的性別與年齡均保持同質性(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參考《骨折臨床實踐指南(2018年版)》[7]中關于骨折的診斷標準:①患處可聽見骨擦音或者捫及骨擦感;②患處可見明顯關節畸形,軀干、肢體出現異?;顒?③X線檢查可見骨的連續性和完整性中斷。

(1)納入標準:①年齡均≥18周歲;②均同意進行微創手術治療;③均意識清醒、言語流暢;④均已告知研究目的。(2)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心臟系統疾病、惡性腫瘤病變者;②存在血栓栓塞性疾病者;③存在手術禁忌證者;④存在病理性骨折者。所有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倫理委員會批準文號為:2020-A1219。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傳統護理模式。幫助患者辦理住院手續,在患者住院后介紹醫院及科室內部環境,與患者拉近距離。在術前給予患者鼓勵,安撫患者情緒,消除其緊張、恐懼心理,對患者提出的護理問題進行耐心解答,并限制患者禁食禁水,以防在術中發生誤吸的情況。術后嚴密監測患者血壓、呼吸、脈搏等變化,及時清除患者的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24h后給予患者低脂、低鈉、清淡飲食。待患者病情穩定后對其進行常規康復鍛煉,促進機體恢復,防止血栓等并發癥發生,并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優化。

觀察組:給予基于人文關懷的整體化護理干預。具體為:(1)建立小組:建立護士長、主管護師以及管床護士在內的護理小組,由護士長擔任組長并對小組成員進行護理強化培訓,內容包括:以患者的基本需要和生理需求為基礎;在護理全程需具體落實人文關懷;推行護理責任制,講究細節化服務;提高自身專業護理能力和人文修養,在人性化護理中需貫徹美好的語言和得體的行為,使患者感到真誠的服務。(2)術前干預:①在心理干預上,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以熱情友好的態度與患者拉近距離,重視環境的人性化設計,主張病房環境溫馨舒適,為患者提供指甲剪、熱水壺等物品,幫助患者適應病房環境,運用通俗易懂的話語為患者講解關于骨折手術的流程及注意事項,并給予人文關懷,耐心傾聽患者的內心感受,了解患者真實需求,為患者答疑解惑,消除其術前擔憂、緊張感。②在術前檢查上,完善患者術前各項檢查,若患者存在貧血、血糖血壓高的情況,及時予以糾正,確保其以最好的狀態接受手術。同時在術前1d給予患者2次灌腸并幫助其如廁,術前做好留置尿管、排空膀胱的準備。(3)術中干預:在手術開始前由患者主管護師護送患者進入手術室,給予患者安全感,輸注液體進行加溫處理,并為患者做好保暖及隱私工作。全程陪伴患者,可以握住患者的手予以鼓勵,使患者心理平靜,術中感覺更舒適。(4)術后干預:①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需及時記錄術中病情變化及進行24h心電監護,每1h監測1次血壓、脈搏,每4h測量1次基礎體溫,并密切關注患者有無意識障礙。②待患者蘇醒后,協助其取合理體位,枕平臥位,待患者病情穩定后,可盡早讓其下床適當活動。同時給予鼓勵,告知患者術后需要注意事項以及不良反應的應對方法,并提醒患者若有不適立即通知醫生。③在飲食上指導患者多飲水,禁止食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肉末等幫助傷口愈合的營養類食物。④患者術后疼痛、瘙癢難以避免,護理人員可以幫助患者轉移注意力,比如播放音樂、電視等,也可以予以患者鎮痛藥輔助減輕疼痛。(5)隨訪干預:在患者出院后,邀請患者加入本科室微信患者服務群,以便患者隨時與醫院取得聯系,并通過電話或者微信的聯系方式,頻率為2周1次,持續6個月,隨訪時詢問患者的康復情況,叮囑患者保持傷口干凈切勿感染。同時詢問患者生活中是否遇到不便,及時提供解決方法。若發現患者出現消極負面情緒,需立即對其進行心理疏導,鼓勵患者堅持進行康復鍛煉,并提醒患者定期到院復診。

1.3 觀察指標

1.3.1 輔助治療效果:參考《骨與關節損傷》[8]中關于療效的評估標準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包括治愈、顯效、有效、無效。治愈:患處活動自如,無其他不適;顯效:患處活動自如,但存在輕微不適;有效:患處功能活動存在較小障礙,存在輕微不適;無效:患處功能活動存在較大障礙,且伴明顯不適??傆行?(治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3.2 疼痛評分:兩組患者均在術前、術后即刻、術后第1、3個月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9]進行疼痛評分。以0~10分的數字區間表示疼痛程度,0分表示無痛感,癥狀完全消失,全身上下無疼痛感;1~3分為輕微疼痛,癥狀改善明顯,疼痛減輕,局部仍存在疼痛;4~6分中度疼痛,癥狀輕微緩解,疼痛仍大范圍存在;7~10分為重度疼痛,癥狀、疼痛感均未改善甚至更嚴重。

1.3.3 心理狀況:參考《廣泛性焦慮自評量表(GAD-7)》[10]和《健康問卷抑郁癥狀群量表(PHQ‐9)》[11]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焦慮、抑郁情況。GAD-7共包含7項條目,每項條目0~3分,滿分為21分,得分越高表示焦慮情況越嚴重;PHQ‐9共包含9項條目,每項條目0~3分,滿分為27分,得分越高表示抑郁情況越嚴重。

1.3.4 睡眠質量:選取《匹茨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12]為調查工具,護理后根據研究需要對量表進行裁剪,選擇睡眠時間、睡眠障礙、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效率5個維度評估患者的睡眠質量,每個維度分值0~3分,滿分為15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

1.3.5 生活質量:應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13]為調查工具,護理后根據研究需要對量表進行裁剪,選擇生理職能、一般健康狀況、生理機能、社會功能4個維度進行調查,各維度得分為(實際分數-該維度最低分數)/(該維度最高分數-該維度最低分數)×100,各維度滿分均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計數資料(治療效果)采用χ2檢驗,當n>40且1<5采用校正χ2檢驗。計量資料(生活質量、疼痛評分、心理狀況及睡眠質量)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護理后兩組總有效率對比(P>0.05),但觀察組數據稍高,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60,n(%)]

2.2 兩組患者疼痛評分對比

術前,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術后即刻以及術后第1、3個月觀察組的疼痛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疼痛評分對比分)

2.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況對比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焦慮、抑郁評分均明顯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況對比分)

2.4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睡眠質量對比

護理后兩組睡眠時間、睡眠障礙、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效率均明顯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睡眠質量對比分)

2.5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生理職能、一般健康狀況、生理機能、社會功能分值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分)

3 討論

把人文關懷作為基礎護理是臨床推出的新型護理模式,其主張把患者置于中心地位,從患者自身角度出發,以“人文關懷”作為導向、“康復治療”作為目標,根據患者實際病情程度以及心理需求,給予其社會、心理及生理等無疏漏、全面的優質護理服務,最終達到延緩疾病進展、緩解患者疾病疼痛的目標,在最大程度上滿足其身心需求[14,15]。整體護理則是重點強調在患者社會、心理及生理等方面給予護理服務,護理人員需了解及盡量滿足患者的需求,憑借自身專業儲備知識為患者解決護理中出現的問題,幫助其在圍術期保持良好狀態[16]。在臨床骨外科護理工作上,患者基本上都會存在害怕、不安心理,常擔心手術治療后效果不好。因此本研究把人文關懷與整體護理相結合,對骨折患者圍術期應用基于人文關懷的整體化護理干預,取得了顯著成效。

王靜等[17]研究結果顯示,人文關懷護理可改善老年骨傷患者術后心理狀態,觀察組不良情緒評分變化幅度較對照組高(P<0.05),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類似于本研究結論。與本研究不同的是,其護理方法僅觀察了人文關懷的作用,本研究在此基礎上優化護理內容,制定了整體化護理干預計劃。首先,護理人員組建專業的護理團隊,并由經驗豐富的護士長擔任組長,強化培訓小組成員的人文關懷理念,使護理人員能在護理過程中將人文關懷具體落實到每一個細節。同時,護理人員還注重病房的人性化設計,使病房呈現出溫馨的感覺,之后,護理人員在心理護理上給予患者家人一般的呵護,與患者進行心與心的交流,獲得患者的好感,增強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深入患者內心了解其真實感受,提供情緒價值,給予人文關懷,減輕患者術前心理負擔,消除患者住院期間的緊張不安感,指導患者做好術前準備,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手術,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情緒。

調查顯示,觀察組術后即刻以及術后第1、3個月的疼痛評分均優于對照組,護理后睡眠質量低于對照組(P<0.05)。在術中,護理人員全程陪伴患者完成微創手術,給予其鼓勵,同時注意患者保暖工作,以防術中產生血壓、心率波動等應激反應,以此優化術中體驗感。在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嚴密監測患者病情變化情況,指導患者術后活動鍛煉的同時在飲食方面做到嚴格控制,指導其合理飲食,杜絕食用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新鮮水果蔬菜,以免影響疾病預后,促進身體康復。當患者感到疼痛時,幫其轉移注意力或給予鎮痛藥,有效緩解其疼痛感,提高其睡眠質量。

調查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生理職能、生理機能、一般健康狀況、社會功能分值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在患者出院后,借助電話隨訪的方式積極與患者保持聯絡,以便在患者出院后也可掌握其病情變化,同時對其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法,并督促患者定期到院復診,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輔助增強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基于人文關懷的整體化護理干預應用于骨折患者圍術期,可以輔助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極大程度上改善了其生活質量、睡眠質量及心理狀況,也緩解了因骨折產生的劇烈疼痛,對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起到了重要作用,應大力推廣。

猜你喜歡
關懷人文護理人員
人文
淺談護理人員的壓力來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現代就是細枝末節的關懷
人文紹興
情傾贛鄱 殷殷關懷
人文社科
讓人文光輝照耀未來
在醫院編外護理人員中推行人事代理擇優同工同酬的研究
護理人員心理健康探析與應對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